查看原文
其他

合肥的一字之变 | 科技创新:不盯着“赚钱”,要舍得“花钱”

合肥在线 2021-10-06


【开栏的话】


时序金秋,山河焕彩。为迎接省市党代会的召开,即日起,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人民网安徽频道、聊时局联合推出“合肥的一字之变”融媒体系列报道。本组策划,通过一个汉字的变化,展现合肥政治、经济、文化、科创、民生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本组报道采用文字、图片、专题、海报和微视频等全媒体形态,在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人民网安徽频道、聊时局旗下各网站、移动端、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科技创新:不盯着“赚钱”,要舍得“花钱”




“对于科技创新的事,不能盯着‘赚钱’,也不能图‘省钱’,只要是‘值钱’的,就要舍得‘花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曾在多个场合提及这一观点。

人们在津津乐道其语言魅力之时,透过合肥创新版图的拼接脉络,读出了蕴藏其中的深层含义。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在对弈中,棋艺高人一等的人,往往都是着眼全局,不在乎一子得失。

不盯着“赚钱”,要舍得“花钱”。“赚钱”到“花钱”,一字之变的背后,折射的正是创新合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郑重承诺,更是这座城市布局未来、抢育先机的智慧和眼光。




对于“舍得花钱”,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2017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

从那一年开始,全市财政科技投入从69.6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6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从7.2%提高至14%。

短短四年时间,合肥财政科技投入增长之快,一目了然。

占比14%,又是什么概念?同年,合肥财政教育支出197.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7%。科技支出占比仅低于其3个百分点。

2021年,合肥市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全年预算将增加至182亿元。

持续增长的财政投入,为合肥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合肥为在这座城市奋斗的人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说到做到。



创新之于合肥,是使命,更是责任。

在科技强国战略布局中担纲承梁,下好布局“先手棋”,集中力量支持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作为中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合肥义不容辞,财政投入毫不犹豫。

窥斑见豹。

9月的合肥,暑热渐退。在庐阳区三十岗乡大科学装置建设工地,合肥聚变堆项目建设依旧如火如荼,工人们正在为工程交付做最后冲刺。

未来,这里将为我国聚变能加快实现应用提供保障,助力人类实现终极能源之梦。从2018年动工到现在,合肥财政已投入20.2亿元。建设还在继续,投入仍在加码。

这,还仅仅只是一个项目。

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一项大科学装置,动不动就要投几亿、几十亿,建成后还要通过长时间稳定的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活动,才能实现预定的科学技术目标,而且产出的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并非直接的经济效益。


“这些投入,或许不能改变合肥的现在,但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改变合肥的未来。”面对其他城市来访者,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了这么一席话,醍醐灌顶。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这种勇气和定力,让合肥抢得先机。就在很多城市想要进入大科学装置竞赛的时候,合肥已呈现大科学装置集群发展之势,拥有一批花再多钱也买不来的国之重器,已建、在建及预研大科学装置达到了11个。

铸国之重器,赴星辰之约。

创新的“火种”,合肥不断播撒。目前,合肥已确定支持的大科学装置建设(含预研)项目计划总投资达75亿元,市财政已投入25.4亿元。



新型研发机构,如同初生牛犊般闯入这片领域,因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等诸多新特点,被人们寄予厚望。

然而,它们到底能走多远?能否堪当重任?

拨开纷繁杂音,合肥全心护航!

自2012年支持中国科大先研院开始,合肥市财政每年统筹约6亿元设立研究院专项资金,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多方面支持合肥与大院大所开展合作。


至今,已累计投入52亿元,支持中国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院13家新型研发机构在肥落地、发展。截至目前,该市已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28家。

更为人所乐道的是,合肥不惜重金,积极为校地合作的科研项目提供应用场景。

前不久,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清华方案·合肥模式”脱颖而出,在全国推广,成为校地合作破题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又一代表作。

要知道,2016年合肥与清华合肥公共安全院在全国率先开干的时候,并不被人看好,甚至引来了非议。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时间回馈给真心的,一定会是最丰厚的礼物。



钱,要花得“大方”,更要花得“聪明”。

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才能持续不断地释放创新活力。其中要义,合肥深知。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如何激发?财政资金引导撬动!基金、财政金融产品、事前资助、事后奖补,只要企业有创新意愿,合肥“财政扶持菜单”上总有一款能吸引你,资金支持额度高达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

如果说,财政科技投入衡量的是城市为科技花钱的意愿,那么,研发投入则是观察地区科技发展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在财政投入带动下,合肥全社会研发投入由“十二五”末的174.87亿元增长到291.76亿元(2019年数据),年均增长13.7%,占GDP比重达3.1%。


千秋功业,关键在人。

科技创新要走到前沿,需要一批队伍攀登“科学险峰”,而这批队伍,也需要稳定的补给来“保驾护航”。“十三五”期间,合肥累计投入7.5亿元实施重点人才工程,为科技创新“储备”智力。

如今之合肥,拥有一批“一将难求”的国之栋梁,在肥服务“两院”院士累计达135人。

为让广大科研人员轻装上阵、勇闯“无人区”,合肥还在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试点推行科研经费项目“包干制”改革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释放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前路漫漫,山遥水阔。好在,虽任重道远,但事在人为。无惧“九死一生”,闯关夺隘,合肥再向前。





合肥报业“硬核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海报创意文案:潘琳琍 

海报设计制作:洪孟晨

视频制作:李磊

作者 | 赵越 全媒体记者 黎静 

图片 | 王世保 杨晓龙 全媒体记者 李亚朝 苏玲 张大岗 郭如琦

联合出品 |  人民网安徽频道 聊时局  合肥报业传媒集团


本期编辑:汪雯雯

坚持创新发展,勇当开路先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