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设计,去上游 - 设计的上游思维与现实重塑》主题论坛 — 2023「设计寰宇」系列活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朗道设计学研 Author LT
由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和北外滩集团联合主办的2023第三届「设计寰宇」年度创意营暨北外滩国际创意节于今年9月顺利举办,汇聚了全面且多元的设计产业生态,展现了中国设计的蓬勃生机。
由D.Reactor 设计品牌加速器主办的《设计,去上游 - 设计的上游思维与现实重塑》主题论坛于9月28日成功举办。这是一场力图推进设计前置思考和未来启示的分享和对谈,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分享和交流他们在设计与趋势预测、可持续新材料、新技术与艺术、教育变革、零售商业创新等在生活时尚、家具家居、建筑装饰材料、有机农业与食品等行业的前瞻思考和勇敢实践。
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于9月在上海举办,同期由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DIIS)联合北外滩集团及十余家产业联合实验室共创推出的第三届「设计寰宇」年度创意营暨北外滩国际创意节,也在浦江之畔的新文化地标雷士德工学院旧址顺利举行。由朗道设计学院与上海设计创新创意研究院共同发起的D.Reactor 设计品牌加速器项目,首次活动以“设计,去上游-设计的上游思维与现实重塑主题论坛“与“在岸边-沉浸式跨界创作者沙龙展”开启。
“上游思维”由美国作家丹.希思提出,这是一种前置和主动参与未来和未知的思维模式。在很多时候,当我们太专注于眼前,往往会忘记逆流而上,去上游才能寻到问题的本质和最关键的干预点。生活如此,设计亦然。
设计,去上游 - 正是一场力图推进设计前置思考和未来启示的分享和对谈,我们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分享和交流他们在设计与趋势预测、可持续性新材料、新技术与艺术、教育变革、零售商业创新等在生活时尚、家具家居、建筑装饰材料、有机农业与食品等行业的前瞻思考和勇敢实践。
希望通过这个机会与更多拥有相同价值理念的年轻设计师和创意工作者交流共创,不断塑造和构建理想的设计创意生态和未来。
自1978年他先后担任过ArtCenter 6个系的教授,包括建筑设计、插画设计、摄影、平面设计等专业,拥有45年艺术设计教育经验。2004年出任环境建筑院院长,开创了ArtCenter大学的多个国际教育海外项目,包括哥本哈根 “Designing Index”、 柏林1-6与卫星设计工作室、日本东京环太平洋1-12项目、日本多摩大学合作项目、上海同济大学合办交流项目等。他所主持的 Bernhardt Design合作赞助课程更是为企业界与教育界合作定义了全新的模式。David院长也是洛杉矶 Akkit Forms Design 设计公司创始人,公司创办40年,客户包括世界著名工业品牌 DRIADE、DESIGN WITHIN REACH、FIAM ITALIA等。
表达 · 冒险 · 意图
• 若不去冒险,创造力永远不会打开创新或变革的大门,一切都要从强烈的质疑精神开始。
• 颠覆性的创意是深思熟虑的研究、诚实的质疑、对背景的认识、强有力的行动、风险、激情和少许机缘结合的化学反应。
• 了解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实践,以及这些知识如何唤醒人们向往更有意义的未来,这是创作的开端。
• 我们还需要了解商业模式是如何推动我们的创作走向,艺术-设计-创意-商业之间的关系始终充满挑战,一帆风顺十分罕见。
• 当我们展示设计时,很少只与其他设计师交流,因此我们的设计故事需要与现场所有人联系起来,无论是品牌、投资者、营销人员还是我们的设计对象。
在品牌和咨询领域有超过十五年经验,专注于创新、营销和品牌传播,担任过 Comunità Montana Valle Stura 的研究经理,Worq srl 市场研究顾问, Studio Poligeo 项目经理及咨询顾问。2016年进入意大利著名趋势研究公司Nextatlas,负责趋势研究及市场开发,参与超过110个项目。
超越当下
• 我们借助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趋势预测。这是一种奇特的混合,一方面是数据科学,或者说数据分析,另一方面是人工专家参与和战略设计。我们努力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新的角色:远见专家。
• 我们探测追踪最新的趋势,消息来源于数量庞大的行为和文字内容,来自全球超过三十万精准用户的信息。我们观察和收集数据的平台也包括Reddit, Twitter, Instagram, YouTube等等。
• 我们提取出经久不衰的设计这一理念,是真正为了更耐用而设计,不仅是使用正确的可持续的材料,还要改进生产流程,思考该产品的最终流向和生命周期,它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寿命,购买之后它能够带来的使用寿命和服务有多长。
教授、CI.Lab创始人兼所长、米兰理工工业设计艺术与交流部(INDACO)意大利设计系统研究专家。凭借敏锐的市场触觉和战略设计经验,担任B&B、Artemide、Alessi等多家国际著名设计品牌及企业战略设计顾问,并任罗马Sapienza大学建筑系、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大学的客座教授。专业领域集中在战略性、系统性及创造性地通过设计进行研究,专注于业务创新及人类发展所产生的生态影响,同时出版多部战略设计、设计驱动创新的专著。
未来设计(教育)的七种张力
• 这七种张力是学科与反学科,过去与未来,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实验,利用知识与探索知识,本地化与全球化,抽象的知识与实操的技能,今日的工作和明日的工作。
• 面对复杂问题,需要整合不同的学者和专家智慧。尊重其他学科领域,认可他们的价值。这种新心态要求我们能够识别哪些是自己所需要的设计知识,找到问题的关键,并提出解决方案。
• 何为元能力?即识别何种渠道的知识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师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多语者,他们使用不同的语言。用正确的术语和不同人群沟通,融会贯通各种知识。
• 设计的同义词就是项目,项目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向前进,扔掉旧东西。所以在设计中天然存在一种面向未来的张力。我们需要学习人类从前的经验,这是一种面向未来、扎根过去的思维方式。从当下的信号出发,阐释未来的可能性。
「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和「设计之春」设计展策展人。
设计之春的现象与影响
• 设计之春在过去的四年中已经举办了三届,目前已经是国内家具、生活方式、设计师品牌等领域都很有影响力的展览。设计之春是在疫情前一年开始,虽然那是最艰难的时间点,但依然令人惊喜地绽放。
• 做这件事情也到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点。因为国内有了这样的基础和面貌,由量形成的质,设计师群体得以一起出来做这样的表达。
• 中国的原创设计从真正开始到迅速发展,已经走过了20年。我们有幸一开始就参与进来,到现在还存续和发展着。过去的20年对设计、艺术来说是最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受到关注的。
• 设计之春的三位主策展人都在这个行业有超过20年的经验,对这个圈子非常熟悉并且深有感触,也有许多责任心和情感。设计之春到现在还是一个偏公益的组织,我们还在做许多推动设计和推动行业发展的事情。
拥有10年行业经验。现任上海创新材料馆负责人,创新材料馆展出目前国内外新材料和可持续材料,连接先锋设计师,品牌商和制作企业,一起创造出有有益于美好生活的产品。
设计师如何用好材料
• 从古至今,材料的分类没有太多变化。但材料的呈现形式和运用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
• 没有好的材料,也没有坏的材料。我们主张物尽其用。
• 选择匹配使用功能需求和外观要求的材料,有多种选择方案时选择相对可持续的材料方案。
• 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拿到材料样板,减少研发、生产过程中的沟通障碍。
专攻交互媒体艺术领域,特别关注建筑增强侧重于建筑增强、感知界面、智能系统和城市体验。他的许多作品都包含强烈的思辨推测元素,他经常开发复杂的系统和交互,重新构建技术框架和人类环境。斯塔夫罗斯曾获得在创意技术领域获得的了多项许多奖项和资助,并在国际展览中展示了他的实践作品,其中包括上海双年展、Chronus艺术中心、泰特现代美术馆、艺术电子学会、雅典双年展、SIGGRAPH、媒体建筑双年展等。目前,斯塔夫罗斯在纽约大学上海分校担任互动媒体艺术副教授一职。在这个职位上,他为本科和研究生课程(IMA,低分辨率项目Low Res)进行提供教学,如合成媒体、新兴技术与计算艺术、响应环境和扩展感知。
追寻原创性
点击观看视频
关于原创性和创造力之间关系的8项反思:
1)人机协作的合成审美的驱动力来源于我们未尽的欲念,生成性的AI会让我们更加宽泛地拓展想象的边界。
2)机器创造的幻觉能够引导我们的集体想象。
3)AI已经成为共生媒介,让我们进入后人类主义。人类可以通过技术增强自己的能力 ,进入一种新的现实。
4)逻辑幻想机器能够拓展我们想象的边界,将概念转化成文本,让机器参与到创意写作过程。
5)我们能够拓展从人类的交互到机器的X词汇的过程,机器能够产生这样的产出,不是文本输入,而是周围的行为、动作以及机器视觉捕捉到的数据,是动态发展的创造过程。
6)人工智能让设计生产过程的结构迎来决定性变革,在我们创造过程的方法论和工作流上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人类和机器的共建过程可以重新塑造发展动态。
7)现在的设计策略和以前大不一样 ,不需要专业就可以生成想要的内容,专业性趋于关注度和影响力之下。
8)现在有很多机器生成的内容,我们要拥抱这种眩晕,并展现我们在艺术创造方面的韧性。生态系统里有一个新引入的介质,这个新引入的变革扰动者可能会带来短暂的失衡, 但是自然会找到自己重新平衡的路径。我们作为创造者,面对AI这个新媒介,也可以找到与它和谐共生、为我所用的方式。
推广中国陶瓷艺术文化数十载,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她创立的乐天陶社和祎设计对景德镇创业产业生态形成做出巨大贡献,并富有远见地提出面向未来的思考和实践。作为艺术家,郑祎曾在香港苏富比(2013年)和纽约苏富比(2015年)举办个展。她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收藏。2014年美国陶瓷艺术教育学会还颁予郑祎“杰出成就奖”,其带领的乐天陶社“城市复兴”项目荣获日本GOOD DESIGN评选的社区发展项目奖(2020年)。
物尽其用
→ 向右滑动浏览更多
• 祎设计的理想主义,目前上海都没有达到碳中和,景德镇怎么能做到呢?
• 我们做愚公移山,从我们开始,子孙后代接着做。开始像网一样往外撒,看看我们到底可以做什么,尝试给回收陶瓷做了180种颜色。
• 刚开始研发,没办法降低成本给大众用,只能和高端品牌合作。
• 我们每个月选80-120个最优秀的年轻人参加乐天陶社的市集 ,搭建最好的平台,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景德镇最好的东西。除了陶瓷,也有其他手工艺,银器、玻璃等。
• 2004年乐天陶社去景德镇时,还有很多匠人在用72道工序。但这几年,很多匠人开始把空间转让给卖咖啡和手串的。
• 在景德镇,我很辛苦地在游泳,希望打造设计高端品牌。但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很多从大城市来的年轻人在这里躺平,随便捏些东西卖得很便宜 。
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致力于通过上层生态思维,通过新技术新方法,使养蜂业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保护好当地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小蜜蜂与大熊猫的故事
•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仅能活四年,没有蜜蜂就没有植物,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也就没有人类”。
• 从2000年开始,由于气候、农药使用等原因,全球蜂群大量减少。中华蜜蜂在过去100年里分布范围和种群减少了75%,最主要的原因是西方蜜蜂的引入。
• 在中国的明朝有一本致富奇书,里面记录了一种蜂箱,我把它复刻出来并作了一些改进。在蜜源条件好的地方,这个蜂箱可以非常灵活地长个,取蜜量就非常大,极大地提高了单个养蜂人的生产率。
• 蜜蜂是我们的朋友而非奴隶。蜂箱中间有几层不会取蜜,留给蜜蜂过冬使用。
2015年进入亚洲版,美国版《福布斯》杂志中国设计师TOP30榜单。2020年,被CNN评选为全球可持续时尚品牌,代表亚洲被称为“环保先锋”。
建构可持续生活新方式
• 再造衣银行在艺术设计、科技手工、情感疗愈三个维度,做人、事、物之间的转换。用有精神力的设计赋能,让可持续被看见。回收海洋垃圾、塑料垃圾,通过独家再生面料实验室的回收—压缩—打碎切片-纺织成纱-织布-设计-销售的完整闭环系统,让产品落地到消费者的日常。将再生木、果皮、农作物废料等研发成新可降解的再生皮革及面料,做出适合所有人使用的日常衣物。
•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可持续的尽头是能量,科技需要非遗和手工平衡。
• 再造设计是一种转化的力量,在物质维度上变废为宝,在精神维度上转化情感羁绊和能量纠缠。
童岚
朗道文化
朗道设计学院创始人
联合策展
Cooollect成团
摄影
陈华
纯粹派摄影家
师承当代独立艺术家「傅百林」
中国摄影家协会成员
植物置景
上海川叶园艺
音乐人
Serial 9
连接经典与未来的音乐项目
谢芝莹
青年大提琴家
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
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是一所致力于创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设计创新及其转化的新型非营利高端科研机构。研究院坐落于上海的北外滩,选址近百年历史的原雷士德工学院旧址。
致力于在可持续设计创新领域创造一个跨学科、国际化、变革性的设计教育生态系统,培养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领军级设计人才。通过聚合国际设计创新生态,拥抱最新科技前沿,研究院将发挥设计的驱动力量, 服务和引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朗道设计学院
创立于 2005 年,是一家注重创造力、前瞻性和实验性的中国独立设计课程策划及出品机构。关注设计本质、系统化设计思维、设计战略和社会价值,应对未来变化与挑战。为具有前瞻性的中国创业者和设计师研发定制变革型学习项目,将在行业深耕多年的洞察运用于课程研究和发展,让课程参与者进入设计领域国际化前沿课题与思考中,发掘中国本土文化价值,拓展视野、推动自内向外的系统性成长。
D.Reactor 设计品牌加速器
由上海设计创新创意研究院和朗道设计学院共同发起,重塑设计教育和探索创新商业模式的学习成长平台。一个以系统性设计思维和战略驱动商业创新和产业实践转化的反应堆和发生器。
关于我们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挑战为己任,通过科技、商业和创意三大引擎加持,“设计寰宇”将创造、集聚与激活一个设计创新的生态系统,催化从创新创意到落地实践的全链路变革。
推荐阅读
设计寰宇启航,让我们永远仰望星空 雷士德工学院:从百年建筑到未来引擎 世界级设计创新生态雏形已现! 实验室 食为天·创为路 | DIISx每日食品创新加速实验室 创意不息·创造不止 | DIISx新车间联合实践工坊 设计营城·绘绎未来 | DIISx北外滩联合城市实验室 以创意之名遇见可持续未来 | DIISx阿普塔开放创新孵化实验室 建未来,迎聚变 | DIISx互集聚变空间实验室 材料为基·设计无界 | 青昀鲲纶™新材料实验室 A_I_你定义 | DIISx冰鲸智能创作实验室 研究 洞见 Michael Levitt: 诺奖得主做客设计寰宇 Srini Srinivasan: 疫情伊始的一场设计挑战 Aldo Cibic:“始终未成熟”的状态 王敏:昨天的布道者与明天的设计师 活动
2021首届“设计寰宇“亮点全放送:一场300人的创意路演 2022“设计寰宇“大师讲堂:李泽湘 x 娄永琪 x DIIS 2022“设计寰宇“大师讲堂:Aldo Cibic x Nick Foster 2022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开幕:DIIS推动前沿设计新浪潮 DIIS承办WDCC“可持续创新论坛”:设计为何如此重要? 2022第二届“设计寰宇“创意营暨北外滩国际创意节:精彩绽放 2023首场“设计寰宇月度沙龙”:沉浸创意烟火 2023“新时尚沙龙”:文化符号何去何从 2023首场“DIIS公众开放日“:奔赴设计美好 “数字设计:AIGC创建者大会” :千名创建者共创内容盛宴 设计寰宇 x 产业开放日:GPT时代的产业与未来 设计寰宇 x 产业开放日:「生命科学仪器」专场 设计寰宇 x 产业开放日:「机器人」专场 设计寰宇 x 产业开放日:「生物经济」专场 2023 GQ Creative 灵感派对:释放无畏创意能量 DIIS与之江实验室:情感计算知识成果暨白皮书分享大会 戴森设计大奖中国大陆决赛在DIIS举办 八强作品一睹为快 NVIDIA 初创企业展示首站路演在DIIS圆满收官 2023第三届“设计寰宇”年度创意营暨北外滩创意节成功举办 展览
“设计寰宇”111把椅子展:坐在设计的发展史上 DIIS混合临展:缩放、停顿、平滑过渡 上海夜生活节“夜次元—奇遇之夜”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