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4观察一棵树-蜡梅(小寒)


XIAO

蜡梅-小寒

HAN


二十四节气

小寒,十二月节

月初寒尚小,故云

月半则大矣




所观蜡梅品种

    

    

    蜡梅自宋代被当成观赏花卉之后,慢慢演化出不同的品种。南宋范成大记录了三种蜡梅品种:第一种“狗蝇梅”,花小香淡;第二种“磬口梅”,取自花盛开的形态,半开半合如僧人敲的一种器具-磬,有诗云“锁寒未展”描述的便是这种蜡梅的姿态;第三种“檀香梅”,说的是颜色深黄如紫檀木的颜色,香气也最浓郁。

    现在公认的上品的蜡梅品种名为素心蜡梅,花朵较大,花片均为黄色,显得苏雅高洁且花香浓郁。

    将我采摘的蜡梅花与上述描写一对应,看来我观察的这株“银牙”是磬口梅无疑。




花期




    蜡梅花是两性花,每一朵花都可以发育成果实,为了避免自花授粉,蜡梅花的雄蕊和雌蕊会分不同的时期成熟。

    蜡梅花初绽,雌蕊先熟,雄蕊还未释放花粉;之后雄蕊上的花丝会慢慢直立,逐渐向雌蕊靠拢,最后花药在柱头上方聚合,围成一圈护住柱头;雄蕊成熟时,花药从外部裂开、释放花粉,此时若有昆虫来仿花,就会带走花粉,同时这朵花的子房已经开始膨大了。

    小寒当天江阴气温较低,蜡梅树上忙碌的只见稀稀拉拉几只食蚜蝇;过了一周,最高温度回升至14度,蜜蜂便成群出来采蜜,毛绒绒的后腿上金黄色的花粉团显得沉甸甸的。





    冬至前后突然的降温,导致蜡梅叶猝不及防的冻伤,下层见光少的叶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伤,一周过后,整棵树从下往上呈现出不同的叶态。下层,从叶尖和边缘开始往中心呈现冻干的状态,中间区域仍是绿色,冬至时中间的绿色部分捏上去还是肉肉的感觉,现在虽仍是绿色,但水分已经近乎没有了,轻轻一折,便碎裂了。往上层去,叶子开始显现出橙、红、褐色了,那是叶片在激素的影响下开始为掉落做准备了。

    叶片颜色的变化与叶片中色素的类型和含量变化有关。秋冬季节,温度降低,日照缩短,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能力降低,叶绿素减少,因此,叶片吸收阳光中的红光和紫光、反射绿光的能力降低;此时叶片中第二重要的色素类胡萝卜素便显现出来,吸收阳光中的蓝光和蓝绿光,反射黄光和橙光。类胡萝卜素相对于叶绿素而言更加稳定,不易分解或消失。

    感受到叶片的吸水能力减弱、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分布在叶柄基部的细胞开始分裂,产生几层脆弱的小形薄壁细胞(原为果胶酸钙,可溶性果胶和果胶酸),这些细胞由于细胞壁降解(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作用)而呈游离状态,由于支持力弱,加上叶的重力,稍有微风吹动,就会脱落。紧接着在离层下的几层细胞栓化,在断面处形成保护层,避免水的散失,病虫的侵入等。植物落叶是进化的智慧,可以减少蒸腾,保持体内水分,度过寒冷和干旱季节。

    而这些现象是植物内部的多种激素的联合作用造成的。首先是生长素,既能促生长发育又能促脱落。生长素通过浓度梯度实现叶片脱落。叶尖生长素浓度小于或等于叶基时,叶片就会脱落。其次是乙烯,不仅可以阻碍生长素的运输,还可以诱导离层细胞合成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并提高她们的活性,引起叶片脱落。再次是脱落酸,衰老叶片中的含量远高于新生叶片,秋冬短日照可以促进脱落酸的合成,其可以抑制叶柄内生长素的运转,促进分解细胞壁的酶类合成,并刺激乙烯的合成,但脱落酸促进脱落的作用低于乙烯。

    落叶除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作用,更有排毒和竞争的功能。

    叶片衰老时,体内的氮、磷、钾等元素向新叶运输,铅、锌、铝等重金属离子却不断积累,随着脱落而排出植物体内,增强了植物抵抗盐碱毒害的能力。

     有些落叶还可以释放出生长抑制剂,抑制其它物种生长。地面形成的落叶层不但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营养和温床,也限制了周围矮小植物接受阳光,抑制其生长。



    蜡梅树上,花、叶、果同存,异常热闹。那一个个各种姿势的黑褐色“小坛子”就是蜡梅的宿存果实。两端小,腹部大,口部常常长着向外翻卷的针状物。成熟后她们能在指头停留半年甚至更长,直到风雨侵蚀沤烂成碎片掉落。坛口处一颗种子探出脑袋,等下一阵微风拂过,它便要投身大地母亲的怀抱了吧。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随便瞅瞅日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