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热搜、登央视!青岛大海摇身一变成“网红”,这场面也太“哇塞”了

掌上青岛 2021-03-23


近日

青岛继续维持晴好天气,

气温继续回升,

全市最高气温都在2℃上下,市区2.2℃,

其他区市中西海岸新区最高3.5℃。

不光是高温,

最低温也有小幅回升,市区-4.4℃。





今天早晨市区最低气温零下3℃,由于晴天辐射作用,内陆地区气温还是偏低,在零下10到零下5℃左右,最低温预计出现在平度莱西等地,在零下10℃左右。西北风转西南风,风力不大,适合户外运动。今天到明天,晴好天气持续上线,西南风短时转北风,在暖湿气流控制下,气温一路走高,到了13日全市最高气温可达8至10℃。14日夜间开始,一股新的冷空气又来青岛叨扰,15日白天开始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青岛市气象台11日16时发布:


【青岛市区】今天白天晴间多云,西南风3到4级阵风6级,相对湿度30%-60%,今天最低气温-3℃,最高气温4℃。


【预报各区】今天晴间多云,西北风转西南风,海上5到6级阵风8级,内陆3到4级阵风6级,今天最低气温-10℃,最高气温6℃。



前些天的极端寒潮天气,

着实让大家体验到了寒冬的凛冽。

持续低温也造就了平日里难见的景观。

在青岛的团岛附近,

不少市民冒着寒风前来欣赏冰挂景观,

这里成了新晋“网红墙”。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顺便带你们看看今年"哇塞"的青岛大海

冰湾落日


观海新闻记者 宋新华 摄

观海新闻记者 宋新华 摄


虽然寒潮正离开青岛,但每日的气温还在冰点徘徊,胶州湾难得一见的冰封场面还在上演。李沧区白泥地公园也因此成为网红打卡地,不少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冒着低温在此拍照,欣赏壮观的冰上落日。


观海新闻记者 宋新华 摄


极美之境


观海摄影师 盛波 摄

观海摄影师 丁克己 摄


寒潮过后,胶州湾海水结冰,延伸至海内四五十米,装备不逊北极冰霜。


观海摄影师 李良海 摄


“海浩”奇观


观海新闻记者 宋新华 摄

观海新闻记者 宋新华 摄


今年刷爆全国各地小伙伴朋友圈的“海浩”奇观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了,海面水蒸气遇冷形成冰晶,在海面上聚集像雾气一般。回过头来看,还是忍不住一声“哇塞”!

观海新闻记者 宋新华 摄

那么“海浩”到底是什么呢?它跟我们常见的“海雾”是一回事吗?

青岛“海浩”现象(中科院海洋所 王少青 摄)

青岛“海浩”现象(中科院海洋所 王少青 摄)


“海浩”这个名词源自对2015年11月底发生在大连獐子岛附近一次海面“热气腾腾”现象的报道。当时海-气温差达到了16-17℃,有大风而且气温在零下,与最近我们在岛城近岸海域看到的现象有着类似的气象条件和表观,因此我们沿用了以往报道中的“海浩”这个词。虽然没有查询到这个名词到底是哪个部门或个人提出的,但显然是为了区分大家常见的“海雾”现象。
对于生活在海边的人来说,“海雾”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在春季和初夏季节,它的形成是由于温暖湿润的空气遇到了冷海面而发生的一种水汽凝结,是液态的。而“海浩”是指冷空气遇到了相对温暖的海面而发生的一种水汽凝结,它可能是液态的,也可能是固态或固、液态的混合。如果从“海雾”定义比较,这两种现象都属于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华),形成水滴或冰晶 (或二者皆有)的大量积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的一种物理现象。因此,从这个属性可以认为“海浩”属于海雾的一种。

青岛近海海雾(观海新闻记者 宋新华 摄)

青岛近海海雾(观海新闻记者 宋新华 摄)

青岛近海海雾(观海新闻记者 宋新华 摄)


那么发生在岛城的这次“海浩”到底是水滴还是冰晶的积聚产生的呢?
有专家认为这次“海浩”属于“平流蒸发雾”,是液态的水滴聚集形成的。由于没有对1月7日当时海面的“雾”进行取样测试,这里只能从观测到的“雾”的形态和当时的海洋、气象条件做一些分析。根据气象记录,1月7日凌晨至上午9时,青岛市区气温在-11℃至-14℃之间,当时水温在2-3℃左右,所以海-气温差达到了13℃以上,有利于水汽从海面蒸发。当时刮西北风,风力在5-6级,也就是35-40m/s,强风会增强湍流扩散,让蒸发出的水汽能深入到离海面更高的冷空气中,蒸发面上水汽压减小增快,饱和差增大,蒸发加快。而无风时,蒸发的水汽只能单靠分子扩散,水汽压减小得慢,饱和差小,因而蒸发缓慢。从这个物理过程来说,符合蒸发雾/蒸汽雾的形成机制,英文也被称为“steam fog”或 “sea smoke”。我国学者王彬华在《海雾》一书中指出负30度以下可以出现冰雾,负10度以上都是水雾,负30度至负10度之间是冰水混合雾。因此,青岛当时的气温符合冰水混合雾出现的温度条件。

青岛“海浩”现象(观海新闻记者 宋新华 摄)

另外美国学者Saunders在1964年一篇文章中,对蒸发雾做了一些分析。他指出在气温低于零度时,蒸汽雾中的温度是超级低的,雾滴外表面会存在相当多的霜结构,在-20℃气温下,蒸发雾完全变为冰晶结构,而且产生这一全冰结构的最低气温会随着空气中的颗粒物增加而升高。在寒潮来临前,1月4日起青岛就处于雾霾笼罩中,空气质量处于中度-重度污染状态,1月6日中午开始风力加大,西北风会将含有较多颗粒物的空气输入到海面上,为水汽结晶提供结晶核,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下,是有利于形成冰晶结构的。


青岛“海浩”现象(中科院海洋所 贺成 摄)


因此,我们看到的青岛近岸海面最近一次的“热气腾腾”奇观,属于蒸发雾或叫海烟,但它不同于通常认为的纯液态雾滴,感官上它看起来与常见的平流雾比要重一些、薄一些,紧贴海面,任凭强风吹袭也不消散,通常只在靠近陆地的近岸区域出现。它是比较“冷酷”的一种蒸发雾,组成可能包含了较多的霜或冰晶结构。因为这一现象在我国近海海域发生的概率很小,而且与2015年报道中的感官上非常相似,我们沿用之前报道中的称呼,将它称为“海浩”。大概因这个现象在人类居住区发生的概率比较小,而且这种雾薄而低沉,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有限,因此已有文献对其研究是非常少的。希望下次再发生“海浩”时,我们可以现场采样进一步证实上述分析,也欢迎海雾研究专家的指导和感兴趣的科普达人参与。


周五还会有冷空气

气温呈现波动起伏的状态

整体回温乏力

小编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

保暖!保暖!保暖!

转发给身边的朋友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青岛社区、观海新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者:周慧,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责任编辑:简单【产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的内容和图片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1、最新!青岛市政府发布一批人事任命

2、一确诊病例隐瞒行程,全家7人感染!

3、最新!这里宣布封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