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喜欢城里,可女儿需要我”

2018-01-03 王瑞锋 南方周末

一些老人为了照顾孙辈而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全文共1951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 他们为了照顾孙辈而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他们共同的感受是自己跟不上时代了,无法融入城市。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王瑞锋 

南方周末实习生 孟婉晴


2017年12月16日,是个周末,梁淑芬一大早就为家人张罗饭菜,炖鸡、炖鱼、大葱蘸酱、蒸馒头、包水饺,全是山东菜。


半年前,小外孙女出生后,56岁的梁淑芬离开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家山东烟台,来到两千多公里外的广州,照顾女儿。这之前,她去过最远的地方是老家的县城。


如梁淑芬一样,许多老人为了支持子女事业、照顾孙辈生活而背井离乡、来到子女工作城市。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流动人口达2.47亿人,流动老人将近1800万,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


他们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来到子女的城市生活,他们看起来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实际上他们并不属于这里。在人生暮年,如何化解孤独和寻求归属,是老人及子女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1

“什么东西都是老家的好”

到了广州,梁淑芬重拾做母亲的角色,每天六点半准时起床,为女儿一家人准备早饭。


女儿生有两个女孩,大的三岁,小的半岁,一家4口租住花都区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白天,大外孙女上幼儿园之后,梁淑芬大部分时间都跟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在一起度过。


她跟女儿常常因为喂养小孩发生争执,老家人都是把肉和馒头嚼碎了,再喂给小孩吃。“女儿嫌不卫生,不让我喂,奶瓶也是用开水烫了又烫。”


生活在城市,梁淑芬遇到了诸多不适,她吃不惯清淡的粤菜,不做饭的时候,一家人只去楼下的西北菜馆。每次去饭馆吃饭她都心疼钱,在烟台老家,五天赶一个集,白菜1块钱1斤,每五天吃1只鸡,也就花一百块钱。“在广州,一天就得花一百。”梁淑芬掰着手指头说。


梁淑芬一般都坚持在家做饭,她曾尝试把广州菜心和红苋菜包成饺子。为了节俭,她从小区外挖土,在房子里用花盆种油菜、葱、香菜和芹菜。


她相信,什么东西都是老家的好,从烟台到广州,她几乎把整个厨房搬去,带了20斤面粉、30个鸡蛋、一袋花生、一袋绿豆、一袋黄豆,还有剁好的鸡肉、自己炸的鱼,以及一包老家的蔬菜种子。


听说飞机托运不能超过40斤,她在上飞机前称了又称,“刚刚好”。梁淑芬说,临走前卖了家里的猪,还有十亩地,就交给留守的老伴打理。


来到陌生的城市里,老人们大部分都很少出门。梁淑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500米内的家、超市和菜市场,“小孩吃的去超市,大人吃的去菜市场。”


他们为了照顾孙辈而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他们共同的感受是自己跟不上时代了,无法融入城市。


流动老人将近1800万,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2

只有孩子是共同话题

对他们来说,如何打发多余的时间是一道难题。


梁淑芬经常趁小外孙女睡着的时候,用手机玩斗地主,以消磨时间。最无聊的时候,她曾三天没下过楼,站在五楼的阳台上,愣神看楼下饭店门口的人进进出出。


比梁淑芬“进城”更早的于秀琴, 在济南照顾孙子已有8年,今年79岁的于秀琴,不太会用手机,老年机里只有两个电话号码,分别是儿子和儿媳的。


“进了城,连时间都变慢了,没事做的时候,一小时就像一天,就盼着儿子下班孙子放学,有个人说说话。”于秀琴感叹,身边没有一个说话聊天的伴侣,是他们在城市最难以忍受的事情。


于秀琴曾一趟一趟地下楼,总想找个能听懂她说话的人聊天,“哪有老家得劲儿,出了屋门是院子,出了院子是大街”。


子女们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也想了不少法子,试图舒缓老人们的孤寂。


于秀琴的儿子为了让母亲有个事儿做,主动放弃了一家心仪的幼儿园,专门找了最近的幼儿园,好让于秀琴早晚能接送孙子。


梁淑芬的女儿送了母亲一部智能手机,教她如何用微信跟村里邻居进行视频聊天,邻居羡慕她在外见世面,让她说个稀奇,她能想起来的就是“这里的树跟咱老家不一样,冬天开花”。聊着聊着,梁淑芬会惦记起地里的麦子,家里的狗和鸡,更想老家。


“要不你去学学广场舞?”梁淑芬的女儿劝慰母亲。但梁淑芬下楼后一会儿又上来了,“跟人家说不上话”。她听不懂粤语,别人也听不懂她的烟台方言。


只有孩子是老人们的共同话题。楼下碰到带小孩的老人,梁淑芬逢人就搭讪,“你家孩子真好看,你们老家哪里的?”


整个小区,梁淑芬找到了五个河南人和一个山东老乡,他们都是帮子女看孩子的。只有下午,梁淑芬带半岁大的小外孙女下楼遛弯,才是她一天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拉家常,小孩多大了,老家是哪里的,有什么特产,家里几个孩子,今天做的什么饭。随便聊,有人说话就不闷”。


在广州待了半年,梁淑芬从不单独坐公交车和地铁,怕走丢了,也不打算学。


因为她不打算长住,这次来,除了带着一堆吃的,自己只带了夏天的衣服。她想把大外孙女带回老家自己带,女儿没有答应。在广州坚持了两个多月,十月秋收,梁淑芬执意回老家——尽管来回的机票钱赶上大半年的收成了。


回家待了一个月,女儿一人看不了两个孩子,给她打电话,梁淑芬又一个人赶飞机,匆匆回到广州,带着比上次还多的老家土特产。


“想家,不喜欢城里,可女儿现在需要我,我就在她身边,直到她不用我了。”梁淑芬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梁淑芬、于秀琴为化名)


点击下方蓝字

下载:南方周末新版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