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蓁 柯玉圆
宜宾拥有世界上集中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林“蜀南竹海”。“两河汇碧浪,五粮酿佳醇。樟油香四海,翠竹万里云。”一首诗描绘出了四川宜宾之美。依水而建的宜宾,川、滇、黔三省接合,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孕育出这座城市独有的韵味,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很多人对于宜宾的印象,一开始是以五粮液著称的“酒都”,加上这里煤炭资源丰富,早年间,白酒和煤炭是宜宾两大传统产业,也是经济支柱。这座城市,曾以“一黑一白”——煤炭与白酒,书写了工业的辉煌,如今,她正以“一蓝一绿”——数字经济与绿色新能源产业,迎接新生的曙光。她像一位站在长江源头的守望者,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迎接着未来的挑战。那么,老牌工业城市宜宾到底是如何通过一次次蜕变,在群雄逐鹿的赛道中迎来新生?
“全市已签约项目35个,已投产项目24个,重点在谈项目16个……”近日,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台账上,一组组数据格外令人兴奋,截至目前,宜宾已建成拉棒、切片、电池片及组件产能58GW、50GW、53GW、2GW。全年预计实现产值近3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提及光伏近期取得的成绩,该局工作人员如数家珍——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和光同程”)被评为全省高效太阳能电池领域首批标志性产品链主企业;四川高景硅片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英发睿能2024年上半年电池片出货量排名全球第四……面对这样的成绩,谁能想到,几年前,“光伏”产业在当地还未曾萌芽。2020年尤其是推动光伏产业以来,宜宾从零起跑,从0到1,从1到N,万亩光伏产业园快速崛起,形成了硅棒、硅片、电池、组件全产业链生态圈。短短几年时间里,宜宾光伏产业集群加速集聚。宜宾不仅连年进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GDP百强榜单,且排名上升速度较快。宜宾东部产业园。
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宜宾被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称号。围绕打造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宜宾市成功招引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涵盖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结构件、电池回收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日臻完善。新能源汽车方面,宜宾作为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产业主要承载地,借助奇瑞集团赋能凯翼汽车发展机遇,快速汇聚一批企业成链发展,实现汽车配套产业快速突破。此外,成功召开2024宜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大会,规上企业累计达到18户。2024年1-10月,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10.32亿元。如今,中国的“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在宜宾都已齐备。近年来,宜宾在“新三样”产业方面取得显著发展,而且这些产业在出口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已经超过30%。最近两三年,宜宾的进出口总额在四川省也跃居第二。以往提起宜宾,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五粮液。五粮液无疑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与著名民族品牌。早在盛唐时期,杜甫诗歌《宴戎州杨使君东楼》写道,“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其中“重碧”便是五粮液前身。其实,“酒都”之外,宜宾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资源型产业的加持之下,宜宾很早就成为川南地区重要的老牌工业城市。煤炭和白酒这两大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宜宾经济腾飞的双翼。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产业模式不可持续。宜宾既有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也有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的责任担当。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投产宜宾,其后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几年间,动力电池成为宜宾继白酒之后的第二个千亿产业。宜宾仅用4年时间就成功打造了“中国动力电池之都”,自2021年下半年起,宜宾市委、市政府积极寻找宜宾新能源产业的下一个增长极。这一过程,需从全球视野和国家战略的高度去考虑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在深入研究产业发展方向后,得出的结论是:在新能源产业的细分赛道里,晶硅光伏产业可能最适合宜宾。2022年初,宜宾市委、市政府作出大胆决定——向光伏产业进军,“追光之路”就此开启。选择发展光伏,是关系宜宾长远、全局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千亿产值与投资成绩的背后,“酒都”宜宾为什么选择发展光伏产业?宜宾有关负责人总结道:“主要归功于‘享天时、得地利、获人和’。”“享天时”——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全球共识,能源革命、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机遇无限,“双碳”目标的实现,让零碳又经济便捷的能源光伏,前所未有地走到了能源的舞台中央。光伏已经成为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和新能源发展的主力。“得地利”——在行业高景气下,行业龙头在众多竞争者中选择宜宾,离不开宜宾的“地利”:从地理位置上看,宜宾是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和沿江开放高地,通过江海联运,产品抵达欧洲也不过10-15天。同时,宜宾也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本身具有风、光、储、氢、水等发展优势,丰富的水电资源也为先进制造业带来电价优势。“获人和”——宜宾主政者意识到,必须集合一切力量和资源,通过系列政策引导并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探索新路。具体落实到对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的加快构建,与此同时,将宜宾高新区作为“主战场”,不断完善科技和产业的功能配置。宜宾市委副书记、宜宾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曾令举表示,宜宾高新区正抢抓一系列重要机遇,在更好服务和融入中央、省委、市委战略中乘势而上,加快建设全省晶硅光伏创新发展区,推动产业能级跃升。宜宾高新区是宜宾打造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的“主战场”。举一纲而万目张。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长江首城的宜宾,明确定位、抢抓机遇、笃行实干:设立光伏分局和专班来招引优质光伏企业落户,按照“1+N”布局,以宜宾高新区为核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万亩光伏产业园,高起点发展光伏产业。2022年3月,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发德耀”)董事长张敏第一次来工厂选址地考察。展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个泥泞的山坡,连路都没有。离开时,她的鞋底沾满了泥土。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宜宾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将土地整理并交付使用,还替企业解决了排放、电力等问题。英发德耀从开工到投产只用148天。和光同程一期项目从签约到完成征地拆迁仅用了51天、从开工建设到首片电池下线仅用了147天,均为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宜宾速度”。走进英发德耀,一千余亩宽阔大气的厂房,布满楼顶的太阳能电池板引人驻足。这里是宜宾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生产车间里,数百个AGV智能机器人有序穿梭于生产线上。平均每0.88秒就有一张太阳能电池片下线,日产能达到900万片。但凡城市能在新能源领域“出圈”,大都是政府积极打造营商环境和企业积极创新双向奔赴的结果。江苏盐城、常州,安徽合肥、滁州,内蒙古包头等城市做光伏取得一定成绩,都与当地政府和所在开发区对光伏产业的高度重视分不开。宜宾获评2024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地级及以上)。营商环境对经营主体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之于人的生存。营商环境好,则市场信心稳,企业干劲足,经济发展就会更有活力。在宜宾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大楼上,赫然写着“兑现比承诺更重要、效率比笑脸更重要、解决比解释更重要”这样一排红字,这已经成为营商环境“金名片”。“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项目,一切为了发展”的理念,贯穿在整个工作过程当中。在进入晶硅光伏产业之前,宜宾主政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析研讨。在四处“取经”的同时,成立了金融光伏专班,充分地学习产业理论知识,并深入了解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好的营商环境会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作为宜宾市本土培育的首批“四川省制造业标志性产品高效太阳能电池链主企业”,和光同程在优越的营商沃土中节节拔高,迅速成长。
“我们仅用5个月就将效率、良品率等各项核心竞争力指标做到了行业第一梯队水平,目前已成为四川省内最具竞争力的光伏企业之一。”和光同程董事长谢毅说。近日,工信部正式公布了《2024年5G工厂名录》公示名单,和光同程以高水平5G工厂建设荣列其中。该工厂搭建了四川首个全冗余独立组网的“5G+工业制造”5G专网,数字化连接“人-机-料-法-环”,实现生产智能化和自动化,为光伏产业的智能制造和绿色生产树立了样板。
和光同程工厂。
除了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这里也不断上演着人才与产业实现双向奔赴的故事。面对新能源领域竞争日益激烈、技术迭代加速的态势,如果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宜宾就没有十足把握抓住新的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同时,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高科技企业首先考虑的不是优惠政策,而是有没有教育和人才资源,仅仅依靠本土高校,无法满足外来投资企业的人才需求。宜宾的光伏产业,从“一张白纸”开始着墨,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为时代需求,运笔在聚才用才。在人才的招引上,宜宾高新区出台了系列政策,用真金白银给奔赴此地的青年实实在在的支持。李克强院士工作站、黄伯云院士工作站、王正国院士工作站等的相继引进,让人才队伍拥有“顶端配置”,也让新技术、新理念、新知识得以相聚相融。作为人才储备库的院校,自2016年起在宜宾取得跨越式发展。此前,宜宾仅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如今,随着大学城和科创城的规模化建设,2024年的在校大学生将突破10万人,跃居川南第一、全省前列,助力宜宾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不断擦亮“长江首城·乐业宜宾”的城市引才品牌。宜宾正在打造的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除了人才引进,也离不开本地人才“蓄水池”的助力。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宜宾学院了解到企业对相应人才的大量需求,开设了光伏电池后端应用的相关课程。和光同程与宜宾学院等本地院校通过“订单班”的方式,联合培养光伏产业人才,实现在“研发端、人才端、产业端”闭环发展,切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强化技术攻关上,宜宾发布晶硅光伏领域榜单7项,与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3所院校单位参加揭榜。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式,宜宾一步一脚地走在了光伏产业高地前列,并不断向“新”再攀高。
不依赖产业链上的“单环”,而是既深耕以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制造业中上游配套环节,又抓下游终端市场和应用场景。于是,在光伏产业,形成了硅棒、硅片、电池、组件全产业链生态圈。除了动力电池及配套产业外,引入凯翼汽车也成为宜宾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环。如今,在全产业链布局上,宜宾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展现出了更加多元和成熟的策略,从引入龙头企业到培育新生力量,从依赖传统资源到培育本土领军企业,宜宾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模式也更为丰富和纯熟。这也使得宜宾的“新三样”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四川省内第一个实现光伏全产业链布局的城市,推动当地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更深层次看,是从强壮“单核”到构筑新能源产业“双核”格局。支柱单一的产业结构往往难以应对风险和挑战。因此,宜宾在成功打造动力电池产业高地后,2022年又进一步提出全力打造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按照《宜宾市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除宜宾高新区外,屏山县将建成光伏产业共建共享区,珙县、兴文县将建成产业支撑区,高县、筠连县、长宁县等将建成产业发展协同区。“追光”前行,延链、补链、强链,仍在继续。假以时日,宜宾光伏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将从蓝图变成实景图。根据相关目标,到2027年,宜宾光伏产业规模将力争突破200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光伏产业集群。追光前行,每一处嬗变都回响着一座城市向着更大的发展愿景进发的铿锵足音。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新能源产业正站在风口浪尖。如何在现代大潮中,书写出新的篇章?无疑,这正成为宜宾的时代之问。眺望未来,直击目标。宜宾审时度势,正抢占产业变革的新一轮“风口”,坚定不移锚定“一蓝一绿”主攻赛道,加快构建四大产业集群(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产业(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建材),前瞻部署四大未来产业(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数字能源、通用人工智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宜宾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宜宾将进一步汇聚产业发展动能,拓展宜宾产业的“朋友圈”,持续推动宜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为宜宾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老工业城市宜宾,闯出了一条资源城市成功转型的道路。答案,写在政府责任在肩、不忘初心的担当里,写在拥抱变革、持续创新的勇气上,也写在直面挑战、百折不挠的坚持中。发展从来都是在风浪中成长、在磨砺中壮大的。蜕变转型的宜宾愈加风华正茂,正在加速成为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重镇。宜宾,身边是长江;向前是未来。参考资料:《瞭望东方周刊》、《宜宾日报》、宜宾市政府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