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人摔倒后儿子越洋报警:如何破解“独居之困”

伍里川 南方周末 2024年12月12日 18:03

▲ (IC photo / 图)

全文共1703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 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独居老人遭遇的类似问题,会越来越多。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伍里川

责任编辑|辛省志


近日在杭州发生了这样一件事,70多岁的张阿姨晚上在家时不小心摔倒,就给日常来家打扫卫生的保姆打去求助电话,保姆因第一时间赶不到就选择了报警。过了一会儿,张阿姨闻到厨房有焦味,又打了110求助,还给远在国外的儿子打去了电话。可想而知,张阿姨儿子此时的心情如何,而“远在天边”的他只能拨打报警电话。在热心邻居的指引下,救援者通过邻居家的平台进入室内。于是,腿和肩都骨折的张阿姨得到了及时送医治疗,烟雾弥漫下的厨房危机也被解除。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结果也令人欣慰,可网友却为此吵翻了。有人认为,独居老人家中应该安装自动报警装置,有人则强调“父母在不远游”,还有人感慨“远亲不如近邻”。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一事件,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无疑,公众对于高龄独居老人生活安全的担忧,是一致的,也带着沉重的、冷峻的现实感。很多人在仔细想过之后,是感到后怕的:假如摔倒后,张阿姨身边没有电话,如何是好?一旦厨房出现爆燃,她的命运可想而知。

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独居老人遭遇的类似问题,会越来越多。此前,“安徽一独居老人在家中摔倒,敲盆求救4天后,邻居听到报警”的新闻便戳中人心。更令人心有戚戚的是,一些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多日却无人知晓。南京六合区81岁独居老人屋内有异味,警察上门发现其已去世两月;合肥独居老人家中去世多日后被发现,邻居闻到异味报警。这些新闻事件所折射出的老人“独居之困”,值得所有人正视。

从技术角度看,设法提升高龄独居老人的生活安全度,是可取的,也是必需的。事实上,不少地方都在着力“补课”。例如,2023年12月消息,上海为11万户独居老人加装燃气报警器、为55万户居民更换灶具连接管;2021年7月消息,北京市民政局牵头起草了《关于面向居家养老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开展应急呼叫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1年完成为全市经济困难的80岁及以上独居老年人安装应急呼叫装置,提供应急呼叫服务,实现经济困难高龄且独居老年人应装尽装。

这么做的好处是看得见的。2023年12月媒体报道称,家住西安市西美小区的92岁独居老人胡凤云在家中不慎摔倒,无法站立,通过社区安装的一键呼叫报警器,传递出了求救信号,最终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假如杭州的张阿姨家里也有类似的设备,其所经历的波折可能会少了许多,也就能尽早被救助。其实,同样是一年前的消息,当年杭州已为5435户独居老人安装“安居守护”智能设备。这是2023年杭州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但未知张阿姨是否享受到这份福利。想来,实实在在地关切更多的高龄独居老人,是题中应有之义。

以技术进步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更细微、更扎实的安全保障,守好关键环节,意义深远。此外,我们也应该看到,技术驰援并不是万能的,当然也就不是改善高龄独居老人生存状况的唯一路径——毕竟,现有的技术之光,无法“覆盖”独居老人所有的难题,而生活中总是有不重样的“意外”。

诸多案例一再说明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是,独居老人不可脱离“邻里情义圈”,让自己成为完全的“孤岛”。一些陷入绝境的高龄独居老人,往往性情孤僻,不爱和外界打交道。一名独居老人去世后,其老同事表示,老人在单位的时候也很少和人打交道,更别说退休后了。可以说,跟周围邻居很少来往的独居老人,比比皆是。显然,一个人脱离了“邻里小社会”后,很容易被大家忽略、遗忘,就算出了事也未必能被人及时察觉。

其二是,血脉的价值。很多人试图提出即使有儿女也未必孝顺的例子辩驳。但应该看到,这种情形并不普遍,坚守基本人伦的人,还是多数。退一步说,就算儿女不孝顺,当危机来临时,至少有一个可以拨出去的电话号码,至少有一个亲人可以料理后事,总归不是坏事吧?哪怕这个号码在另一片天空下,隔着千万里,那也是最近的血脉依据。当然,劝谕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爹娘,尽可能不要让他们成为“空巢老人”。对此,无论是法律和道德,都应该有对失范、失序行为加以约束的力量。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方周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