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轻夫妻竟在家中卫生间身亡…医生:安全一定要重视起来!

湖北经视 2020-02-13

“啊臭死了!”

许多人来到卫生状况不佳的地方,

都会捂着鼻子发出这样的感慨。

然而,没想到的是,

上海一对小夫妻却因为卫生间的味道,

离奇身亡!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年轻夫妻竟在家中卫生间中毒身亡


据家属介绍,两名死者是从安徽到上海工作的小夫妻,妻子姓江,丈夫姓曹。


死者曹某的父亲曹先生说,他们夫妇俩和女儿、儿子以及儿媳一家五口人租住在居民楼里。事发当天,他和妻子、女儿相继离开家到店里看店。中午,妻子给儿子发微信叫他们到店里吃饭,当时儿子回复称很快就来,但一直到下午1点半,儿子、儿媳仍未出现。


因为电话联系不到二人,家人赶紧回家查看,在楼道内就闻到明显的臭味。进门后,曹先生发现儿子、儿媳都倒在了卫生间的地上。



两人随即被送到医院,但不幸的是,经抢救无效均告身亡。事发后,消防、民防、公安等部门赶赴现场调查。


曹先生提供的照片显示,事发卫生间约3平米,曹先生表示,因为卫生间窗户“对着另一家人”,所以平日里都是关着的。


而通过血液样本进行的初步检验显示:两人血液内硫离子含量严重超标。其中,女性死者体内检测出的硫离子质量浓度为0.4微克每毫升;男性死者为2.3微克每毫升,均已达到了致人死亡的程度,因此初步判断死因为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是什么?

硫化氢(H2S),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有剧毒,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浓度极低时便有硫磺味。


而高浓度硫化氢气体,我们是闻不出味道的,这是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会直接麻痹嗅觉神经。



那到底多大浓度硫化氢会使人中毒甚至身亡呢?


当浓度达到0.012‰时,吸入硫化氢会发生急性中毒,更高浓度的硫化氢甚至会使人猝死!


经调查,案例中的硫化氢中毒事故,现场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远超过100ppm。


接下来,一起来看看硫化氢被我们吸入体内后,都干了什么。


硫化氢如何发挥毒性?


硫化氢中毒可以分为组织中毒刺激黏膜两大类。


先来看看组织中毒。


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酶叫细胞色素氧化酶(COX),它在我们体内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大部分的硫化氢进入我们体内后,会离解成氢巯基离子。


而硫氢根离子会与COX中的铁离子结合,使它丧失携氧能力,导致神经细胞缺氧,引发脑、心、肺等各种组织器官的病理性损伤。


通俗来说,就是吸入大量硫化氢后,导致我们身体缺氧,尤其是脑缺氧,进而引发死亡。



接下来看,硫化氢对黏膜的刺激作用。


硫化氢本身就是一种刺激性气体。


而硫化氢本身的酸性、刺激性及接触湿润黏膜后形成的硫化钠,会对黏膜产生刺激作用。


硫化氢中毒症状有哪些?

硫化氢的中毒表现分不同等级。

当空气中的硫化氢含量极少,低于5ppm时,可以闻到臭味,但不会中毒。


 1、100ppm浓度——轻度中毒 


硫化氢开始损伤嗅觉神经和眼睛,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咽喉刺激,头疼,恶心及脉搏加快,引起。


 2、200-500ppm浓度——中度中毒 


眼睛和咽喉会出现明显的灼烧感,继续接触可能会导致死亡。



3、500-700ppm浓度——重度中毒 


很快失去知觉,停止呼吸,如不立即抢救,会导致死亡。


4、1000ppm浓度以上——永久性的脑损伤 


立刻失去知觉,并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


一旦浓度达到2000ppm,呼吸一口硫化氢就会导致人猝死。


哪些地方容易有硫化氢?


1、工业废气


化工生产中用到含硫的原料,废气中便会含有硫化氢。


2、天然气和火山喷气


地球内部硫元素的丰度很高,因此,含硫有机质和硫酸盐岩的热分解,都会产生硫化氢气体。



3、下水道、沟渠、垃圾堆和粪坑


有机质和生活垃圾的腐败会产生大量硫化氢,而硫化氢比空气重,所以常富集在低洼地区。


4、家庭卫生间的便池和下水道


卫生间的臭气、异味大多是由硫化氢、甲硫醇、甲硫二醇、乙胺、吲哚等有害物质组成的气体。


如何预防中毒和急救?


首先,远离地沟、垃圾堆等生活垃圾富集的低洼地区。


其次,远离正在检修、施工的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管道破损可能会有硫化氢泄露的风险。



最后,远离设施老旧、疏于清理的公厕。


家里的卫生间经常保持空气流通,尤其是冬天。


如果不慎中毒,该怎么办?


不要着急冲进去,以防中毒地点硫化氢浓度过高,增加自身的中毒风险。


建议第一时间打开所有门窗,保证屋子通风良好,再用电扇向厕所里吹入一些新鲜空气。



同时,捂住口鼻,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立即送医救治。


在厕所闻到臭鸡蛋味,一定要警惕!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要打开所有门窗,进行通风换气哦!

来源:健康湖北、健康圈、广东卫生信息、科普中国
(版权属于原作者,向原创者致敬)
编辑:陈实 | 主编:侯芳
    湖北经视融媒体合作热线:   
 027-87311111/027-8789589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