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万市民雨中哀悼袁隆平院士,一幕幕让人泪目!追悼会时间确定!

湖北经视 2021-06-02
5月23日消息,今天从袁隆平同志治丧办公室获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第六至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至第十一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兹定于2021年5月24日(星期一)上午10:00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

袁老最后一次“看”杂交稻
群众雨中挥泪痛别
5月22日,湖南长沙,下午4点20分,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外,一路车队从医院缓缓驶出。

自昨天下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出来后,大批群众自发来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送别袁隆平,送行队伍蔓延数公里,无数的市民聚集在道路两旁,随着车队前行,前来为袁爷爷送别。


23日下午13时许,湖北经视记者在距离明阳山殡仪馆3公里处看到,由于出现交通拥堵,路边不少人选择自发步行前往祭奠,人群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结伴而行的学生,也有懵懵懂懂的孩子。


长沙市民刘先生选择把车停在路边,带着儿子随着送别袁隆平院士的人流步行前往殡仪馆,他动情的说,作为一名经历过困难时期的人,他一定要来送送袁老,也要让孩子知道袁老所做出的贡献。


悼念“老学长”!

武汉四中袁隆平塑像前摆满鲜花



袁隆平与武汉有着很深的渊源。1943年至1948年,袁老曾就读于武汉博学中学,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四中。他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武汉四中是他最感亲切的母校,对他的成长起了决定性作用。得知袁老逝世后,武汉四中的校友们也自发来到学校悼念他。



5月23日,星期天,是武汉四中的休息日。上午十点,不少高三学生自发来学校,在校园内袁隆平的雕像前献上鲜花。



前来悼念的人群中,有一位武汉四中2008届的校友,她叫李嘉雯。据她回忆,2009年武汉四中举行110周年校庆,当时她还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在操场上,她曾远远的见过袁老一面,也就是这一面影响了她的一生。


李嘉雯回忆:“我看到他从我们学校的主席台上走了下来,步履蹒跚,但是看得出来身体比较健壮,一边走一边和蔼的跟我们打招呼,我当时就觉得他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很谦虚很踏实。”



2013年,李嘉雯考取了西北师范大学,当时录取的专业是地理科学,但受袁老的影响,她毅然将专业换成了生物科学。2017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当了一名小学科学老师。


李嘉雯说:“因为科学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懂生物,爱生物,也是希望孩子们能成为像袁爷爷一样的人的想法,也就是一种传承。”



在武汉四中受袁老影响的学生还有很多。校园内,有一条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路。每位学生入校后,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袁隆平事迹。学校校史馆也保留着袁隆平当时上课的教室和课桌。当时,他的同桌是林华宝,也是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桌两院士”也成为了武汉四中的一段佳话。


据说,当时林华宝数学比较好,袁隆平身体比较好游泳很棒,他们两个同桌就有一个约定,一个教数学,一个教游泳,在这种互相促进的环境下,他们两个都成为了院士。



1995年、2009年、2015年袁隆平曾三次来到武汉四中与学弟学妹们互动。为了激励学弟学妹们上进,袁隆平在武汉四中设立了“袁隆平奖学金”,使得一大批学子为之受益。


袁隆平助力武汉农业

研发多倍体水稻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2016年9月,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挂牌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袁隆平被聘为入站院士。


袁隆平说:“在武汉市建立院士工作站,作为负责人我感到很荣幸,我希望与武汉市的专家们共同努力,在三至四年内,在我的90岁之前,也就是2020年前,实现每公顷17吨稻谷产量。”



多倍体水稻具有颗粒大、营养高的特点,比一般米粒重一倍。2016年,袁隆平受聘为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聘院士,指导该研究所的多倍体系列特色水稻育种研发。



武汉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室主任朱永生博士介绍:“在筹建期间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对育种方向、育种内容、以后的关键、对我们基地的发展、人才的培养都做了很多重要的建议和指导。”



从2015年到2018年,袁隆平院士除了在学术上对工作站的专家们进行指导外,在项目上也有合作研究,研究所在多倍体水稻上取得突破后,他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意见。


朱永生博士说:“多倍体水稻一定要突出生产潜力,在产量上取得增加优势上发挥作用,‘超优1000’是一个产量很高,全国影响很大的品种,我们对它的栽培方式在湖北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袁老桃李满天下,非常乐意提携后辈,工作站的不少专家都得到过他的指导和帮助,在他的关心下,湖北大学蔡得田教授历经近20年研究,开辟了水稻育种的新途径,建立了多倍体水稻育种的完整技术体系。



听闻袁老逝世,工作站的专家们都表示,一定会继承先生遗志,在水稻研究领域继续努力,把先生未竟事业发扬光大。



来源:湖北经视综合网络

记者:张俊、张云华、雷雪、孙亚光、姚威、李世明

编辑:陈彦洁 | 主编:李玲、文祺

编审:廖寿喜 | 监制:李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