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特稿 | 刚性兑付,“噬血的狂欢”终将落幕?!
本文为诺亚财富原创首发,转载须注明:
来源:诺亚财富(ID:NoahGroup)
作者:品牌市场中心 徐海慧
>>>>小诺领读
每年3·15前后,大家都会特别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资理财可以算是最特殊的一种“消费”了——给出去钱,希望得到更多的钱。近来,由于行业内风险事件频发,笔者也接触了解到不少投资亏损案例,耳闻目睹了投资人(指个人投资者,下同)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比较常见的就是要求某种形式的刚性兑付。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很想跟大家一起去看一看,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刚性兑付真的是维护权益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预约理财师!
请输入标题 bcdef
先说一个北极熊的故事:北极熊喜欢噬血,它鼻子很灵,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血腥味。猎人将一把锋利的钢刀放在一桶血水混合物中,冻成冰块,放在北极熊经常出没的地方。北极熊闻腥而来,不断舔食藏着钢刀的冰块,享受着“美味”,舌头因为冰冻的缘故慢慢麻木,被锋利的钢刀划破也毫无知觉,流出的血散发着更浓的血腥味,刺激着北极熊更快速地舔食钢刀,而它并不知道所吞噬的是自己的鲜血,最终倒在血泊中。
今天,投资人以要求刚性兑付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与故事中的北极熊非常相像。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如果从单个投资人的行为,或是少数投资人聚合而成的小群体行为角度看,一出现本金亏损的可能性,就拉横幅或上访,相关机构基于维稳压力而不得不刚性兑付,表面上看起来是维护了这些投资人的利益,但如果将所有的投资人作为一个大群体来观察它的行为,则其本质与北极熊反噬自己的鲜血无异。
声称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是混着血水的冰块,而刚性兑付就是隐藏在冰块中的钢刀,当理财产品所对应的基础资产运作不如预期,不能产生相应的收益,而需要动用别人的本金来兑付你的本金加收益时,你所获得的收益就是北极熊舌头被钢刀割破后流出的自己的鲜血。如期足额的刚性兑付,麻痹了你对风险的痛感,一分不少的本金加收益到手,让你更加贪婪地去吮吸更多的鲜血。这个循环的疯狂之处就在于,如果你不能跳脱出来,看一看单一个体的刚兑行为是如何可怕地在慢性地、根本性地损害整体的健康和生命力,那么最终,我们都将倒在自己的一片血泊之中。
从银行理财产品到信托产品,各种各样的资管计划,再到备受关注、不久前被严控发行的短存续期万能险,这些被不断的预期刚兑所催生繁荣起来的理财产品,其内在核心逻辑都与北极熊的故事一样一样的。尤其是在股市频频举牌、掀起风浪的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万能险,而万能险的起投门槛只有1000元,有的甚至低至100元。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此之低的门槛,有多少普通如你我、对于复杂的金融市场几无了解的投资人被卷入其中,他们可能甚至不了解什么是无风险利率,什么叫做金融风险定价机制,他们也许只是你我的家人、朋友,期望一个比银行存款利率略高一些的、稳当的收益率。然而,正是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普通投资人,因着看似普通的期望,共同推高了这场“噬血的狂欢”。
近期,监管措施频出,包括禁止资金池业务、期限错配等等,主要监管领导也频频对媒体喊话,提醒金融家和资本大鳄只半步之遥。曾有人质疑行政之手过长、干预市场太过,于我而言,却是极力赞同的——想救“北极熊”吗?那就必须让它尽快停止这噬血的自杀行为。不管是“北极熊”糊涂,还是“猎人”险恶,当务之急,是先停下来再说,至于是否有更恰当的制止方式,且留待时间去验证吧。
为什么禁止资金池业务、期限错配等,就能停止这个疯狂的循环呢?简单地举个例子:当一笔特定金额的钱,在特定的期限内投入到特定的项目中,到期后,若项目成功运作则兑付本金加收益,若项目运作不如预期,则收益可能减少甚至本金可能亏损,但不管是赚是亏,风险被严格地限定在这个产品中,不会被传导和扩散,你可以想象有一堵无形的“墙”隔离了风险,别人赚多少与你无关,亏多少也与你无关。但资金池、期限错配等,却相当于推倒了这堵无形的风险隔离墙,钱的来源被混淆,短期要兑付的钱和中长期要兑付的钱被混淆,今天,你的收益可能来自于别人的本金,明天,你的本金也可能被用于兑付别人的亏损。
现在禁止资金池业务等各项监管措施,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在强制性地要求修建各道风险隔离墙,严格地限定风险的传导和扩散。当不同的风险被有效地限定在特定的产品或特定的范围内,那么即使个别产品或个别领域出状况,也不会对整体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说,刚性兑付的危害是扭曲风险定价机制、推高无风险收益率、阻碍中国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话语,会让人觉得是对金融机构说的,离身为普通投资人的你太远了,那么请想一想北极熊噬血的故事,是时候去学习和了解,怎样是隐性的慢性自杀,又要怎样才能真正地维护自己的长期利益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