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速读:这些小说你看过几部?

2017-10-07 诺亚财富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键预约理财师)

这个假期最大的新闻,就是诺贝尔奖了。


不知你是被物理学奖的引力波所震撼,还是为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生物钟所赞叹。与科学不同,文学用她独有的方式影响着世界。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颁奖词说:“他的小说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们与世界连为一体的幻觉下,他展现了一道深渊。”‍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他的书,可以从这篇作品速览开始。村上春树说:“至今为止,我阅读石黑的作品时从不曾失望,也从未感到不以为然。”


编辑 | 诺亚财富品牌市场中心 贾雅楠 


石黑一雄

石黑一雄是一位怎样的作家?


石黑一雄,日裔英国籍的小说家。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应其父亲的工作需要,全家移居英国,曾就读于东安格里亚大学和肯特大学,与鲁西迪、奈波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村上春树曾在被问到在世作家中喜欢谁时,提到了石黑一雄和科马克·麦卡锡、达格·索尔斯塔三个名字。他说过:"至今为止,我阅读石黑的作品时从不曾失望过,也从未感到不以为然。"


加拿大诗人、小说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评价石黑一雄是一位大艺匠家,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评认为石黑一雄是"动人的咏叹过去的诗人"。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莎拉·丹尼斯在奖项公布后这样评价道:"他结合了简·奥斯汀和卡夫卡的风格,还有一点普鲁斯特的味道。他是一个真诚的写作者,直视问题本身,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1989年,石黑一雄凭借《长日留痕》摘得"布克奖",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另著有《无可慰藉》《上海孤儿》《别让我走》等精彩作品,石黑一雄几乎每部小说都被提名或得奖,其作品已被翻译成二十八种语言出版。


《长日留痕》: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首版时间:1989年

译林出版社


书籍梗概:


19世纪,英国击败欧洲殖民强国西班牙和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自称日不落帝国。二战使英国元气大伤,无力维持其宗主国地位,非殖民化进程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高潮,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怀旧情绪悠然而生,《长日留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小说的主人公史蒂文斯是一位深受英国传统熏陶的典型的男管家,冷漠无情、曲意逢迎、造作虚伪。在史蒂文斯看来,只有效忠主人、格尽职守才能体现一个管家的价值和尊严。


为此,他以服务达林顿勋爵为自豪,在他眼里达林顿勋爵是那些影响世界进程的伟人,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他所做的仅是“全神贯注于属于我们的范畴的事情;那就是说,我们应全力以赴地为那些伟大的绅士们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因为在他们的手中真正掌握着文明的命运”。就这样一步一步地丧失自我,为达林顿府服务了近30年。


期间,肯顿小姐与史蒂文斯在达林顿府一起工作多年,两人由工作关系日久生情,相互爱慕。为了他伟大的事业,他努力压抑自己的感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深爱的女人远嫁他人。后几经辗转,在思念的驱使下,史蒂文斯走出了达林顿府。在英格兰的乡村美景的熏陶下,史蒂文斯开始了反思,最终在大海边幅然悔悟,痛哭流涕,然而他的人生也近日暮。


 《无可慰藉》:

每个人的心灵都有自己的伤口

首版时间:1995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书籍梗概:


钢琴家瑞德走进中欧一座小城,也走进了一场梦境。他在这座谜样的城市里,所见之人无不执迷不悟、充满奇谈怪论;所遇之事无不吊诡荒诞、充满奇异变数。他忽而是旁观者忽而又被卷入其中。在努力寻找梦境出口,为这一切寻求解释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自己正面临人生最为严酷的一场演奏。


情节的安排上,小说分为四部分,对瑞德先生早年经历和社会生活的依次展开。第一部分是故事的起因,荒诞之相初成;第二部分开始介绍瑞德周围的人,意在使读者对此人之生平有个了解;第三部分中的荒诞情节高潮迭起,种种奇景怪事层出不穷,作者显然已不满足于表现瑞德一人,而是将他周围人的生活之景以离奇的笔触一一推到表象之外,制造出一幅幅众生疯魔图;最后部分,小说以全面溃败作结,写了所有人的失败。


《无可慰藉》的故事表面上讲的是一个小城的一群人的人生百态,透过纸页,却看到了作者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如同小说中的瑞德及其他所有人一样,行走在当代社会,人们的心灵全都带着自己的伤口,被困在各自形形色色的大泡泡中,无法与人沟通,也无法从外界获得帮助与慰藉。


 《上海孤儿》:
日军包围下的中国上海,旧社会的童话故事

首版时间:2000年

译林出版社


书籍梗概:


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主人公克利斯托夫己经是闻名全国的大侦探。然而,他内心却始终有一件离奇悬案难以释怀,那便是童年时代父母在旧上海扑朔迷离的失踪案。


在回忆中,他一直认定母亲对英国公司贩卖鸦片活动毫不留情的批评态度和仗义执言的勇敢立场是造成父母相继失踪的原因。把父母失踪案弄个水落石出,是他一个必须完成的使命。


当二战的隆隆炮火威胁着远东和英国时,克里斯托夫的使命感变得更加迫切。他回到上海,相信父母尚在人世,决心破解父母失踪之谜。同时他异想天开地认为,只要自己能找到父母,使正义得到伸张,便能阻止世界大战。


克里斯托夫在中国找到了儿时伙伴山下哲,也发现了失踪案的真相,然而残酷的现实让克里斯托夫如梦方醒,终于看清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看到自己妄想单枪匹马拯救世界的宏图大志是多么虚幻浅薄。


石黑一雄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战时上海英国租界中无忧无虑的生活,也从侧面反映了英国殖民者将自己置身世外、无视中国人民水深火热悲惨生活的虚伪形象,更是将日本军国残酷霸行真实客观地描述出来。


 《别让我走》:

关于克隆人涉及到的社会伦理、科技伦理和生命伦理等问题

首版时间:2005年

译林出版社


书籍梗概:


《别让我走》讲述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经历和他们作为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故事。从生命伦理的角度对小说予以解读,可以发现人类的克隆人项目隐藏着某种阴谋,人类肆意取走克隆人的器官是对其尊严的伤害,也是对其生命的漠视。


小说谴责了人类利益至上的狭隘思想,倡导在克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必须体现出伦理的诉求,要善待生命,敬畏生命。


故事从一所奇怪的学校展开,学生们在“监护人”的细心照看下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校方非常重视学生的健康问题,禁止所有人吸烟,相反的,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却采取少见的开明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中,男孩与女孩们发展出了有别于恋人般的伙伴关系。比起性爱,他们浪费更多时间编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神化在各种对于“监护人”的生活、神秘捐助者的身份以及未来命运的猜想中。


当主人公们获悉自己被学校欺骗,而真实身份是克隆人时,他们心中并未激起任何激烈的情绪,因为真相早在校园时代心理卫生课时已经到来。紧接着,死亡的阴影就落在了 “捐助者”与“捐助者看护”这两个不同身份的克隆人身上。小说融悬疑、推理与爱情于一体,揭示出人性的脆弱与无归属感。


书中的克隆人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延长人类的寿命。为了完成他们的使命,每个克隆人都会多次地捐献自己的器官,直到生命终结。


在《别让我走》中,石黑一雄用细腻的笔触,通过一个克隆人的回忆向展示了克隆人深受人类社会的压制的局而,进一步揭示了阶级压迫下人性的扭曲与被压迫者的无奈,虽然他们试图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可是而对体制的铁蹄,他们也只能顺从命运的安排。它让人们得以反思人性的自私与黑暗,正视当代社会中种族、官僚体制下的压迫与被压迫现象。


 《被掩埋的巨人》:

民族与个人面对历史宿怨时,应当如何在记忆与宽恕间做出抉择?

首版时间:2015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书籍梗概:


公元六世纪的英格兰,本土不列颠人与撒克逊入侵者之间的战争似乎已走到了终点——和平降临了这片土地,两个族群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地共同生活了数十年。但与此同时,一片奇怪的“遗忘之雾”充盈着英格兰的山谷,吞噬着村民们的记忆,使他们的生活好似一场毫无意义的白日梦。


一对年迈的不列颠夫妇想要赶在记忆完全丧失前找到此刻依稀停留在脑海中的儿子,于是匆匆踏上了一段艰辛的旅程。他们渴望让迷雾散去,渴望重拾两人相伴一生的恩爱回忆——但这片静谧的雾霭掩盖的却是一个黑暗血腥的过去,那是一个在数十年前被不列颠人的亚瑟王用违背理想的手段掩埋的巨人。


一个神秘的撒克逊武士肩负使命来到这片看似平和的山谷,他那谦逊的外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秘而不宣的动机?他的使命带给这个国度将是宽恕的橄榄枝还是复仇的剑与火?而亚瑟王最后的骑士高文则决心用生命守护国王的遗产,因为守护它就意味着守护最后的和平。


记忆与宽恕,复仇与和平,他们的命运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了一处。


《被掩埋的巨人》中除了爱情,还有剑与魔法,有巨龙,有食人魔,有亚瑟王的遗产,甚至还有大法师梅林等,书中这一切从一开始都笼罩那片渗透了一草一木的“迷雾”之中,穿插在男女主人公感情之外的各个时空里,只有雾蒙蒙的灰色。灰色散尽之后,这些奇幻设定开始发挥效应,将更加残酷的黑色凸显出来——不列颠和撒克逊民族间的仇恨大幕被拉开。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百度百科等。


也许你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上期必读《经济学人》专门写了长文,感叹中国创业者太强大 

观察巴菲特、李嘉诚、盖茨、小扎、沈南鹏、孙正义…… 他们这样看待未来

热点帮查理·芒格管理家族资产的他,为何选择投资中国?


还不是会员?点击【阅读原文】,赶紧预约理财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