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眺望中国,环京、环深、环沪,哪里才是价值洼地?

2017-12-17 诺亚财富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键预约理财师)

三大城市圈,环京最虚。你怎么看?


环京、环深和环沪作为中国三大都市圈,三者之间的比较一直都是各路大神关注的热点。


今天,让我们跳出来,站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眺望这三大都市圈,从另一个角度看环京、环深和环沪。


篇幅略长,请耐心看完。


1、城市群辐射力

环沪≥环深>环京


都在讲都市圈,只是环京最虚。


近几年都市圈这个概念异常火爆,有一个公认的事实,而且这个事实在很多场合,都被提及:


中国的城市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演变,城市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中国这张大地图上,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城市集群,未来的城市竞争是城市集群的竞争,是都市圈的竞争。


在这些已经形成的都市圈中,其中有三个最为亮眼,就是环京、环深和环沪。


我们把这三个都市圈的夜间卫星灯光图放在一起对比,我们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个事实:



环沪的灯光辐射面积最大,环深的灯光最密集最亮眼,而环京的灯光最虚。


这三个特点也分别表明了这几个城市群的现状特征:


  • 环沪城市群面积最大,上海对周边城市的影响最大。环沪城市群是三者中现阶段融合性最好,成熟度最高的一个;


  • 环深虽然面积没有环沪大,但亮度最亮,说明深圳对周边城市的产业、人口、经济的拉动力最强。环深城市群是三者中现阶段城市聚合能力最强的一个;


  • 而环京呢,北京和天津虽然异常亮眼,但周边一片黯淡,城市群的空心化严重,存在大面积的城市断裂带。


环京城市群是三者中最虚的那个。


那么,从城市群的辐射力、聚合力、融合力的角度看三大都市圈:


环沪≥环深>环京。


在城市群辐射、融合,并最终形成的背后,有一个因素至关重要,就是轨道交通。


我们去看全球知名的超级都市圈、城市群,我们会发现,城市间轨道交通的接驳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轨道交通有了,通勤时间短了,人才能在城市之间相互没有障碍的流动。


Ok,我们再看看这三个城市群的轨道交通对比情况。


2、交通

环沪>环京≥环深


环沪的轨道交通最超前,环京次之,环深相对滞后。


我们先来看看环深城市群之间的轨道交通规划和实际落地情况。



现阶段,环深周边的各个城市板块和深圳之间通勤联系,还主要依靠公交、大巴这种常规的交通工具。而距离深圳相对较近的凤岗,可依靠城际公交转地铁的形式,中转通勤,但仍然相对不变。


其中,规划落地最早的轨道交通就是深圳-惠阳城际轨道,规划基本已经确定,预计明年就会开工,惠阳可能是最早能够享受到轨道交通福利的环深城市。


接下来,我们看看环沪城市群的轨道交通规划和落地情况。



目前,环沪已经有一条城际地铁通车,即地铁11号线,从上海徐家汇到苏州昆山花桥镇,这是中国第一条城际轨交地铁。


除此之外,苏州S1号线也将在花桥镇与上海11号线接驳,规划已经确定,预计明年将开工,这是目前环沪城市群的第二条城际轨交地铁,通车后,昆山市区将和上海实现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


除此之外,环沪的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的进度相对较慢。


目前环沪城市群已经有一条城际地铁通车,另一条规划已经确定,明年就会开工,环沪城市群轨道交通进度最快的城市为苏州昆山。


最后,我们看看环京城市群的轨道交通规划和落地情况。



虽然关于环京城市群的轨交规划早在几年前都传闻四起,甚至固安等区域早在2011年都开始传闻京城地铁将延伸辐射过来,但当下的环京城市群中,地铁规划能够确定的只有燕郊,即平谷线将横穿著名的“睡城”燕郊镇,并且平谷线已经开工。


其余的大厂、香河、固安、永清、涿州等环京城市均暂未有轨道交通规划落地。


目前环京城市群,只有一条轨道交通规划确定并已经开工,即横穿燕郊镇的平谷线。


不如,我们把这三大城市群的轨道交通辐射情况放在一起,做一下横向对比。


  • 目前在距离核心城市的30km范围内,三大都市圈中只有环沪的昆山花桥镇地铁已经开通,环京有平谷线开工,环深暂无;


  • 目前在距离核心城市的60km范围内,三大都市圈中,有地铁规划落地的是环沪的昆山、环深的惠阳,环京暂无;


  • 因此,在30km通勤圈内,环沪>环京>环深;在60km通勤圈内,环沪≥环深>环京。


那么,从城市群的轨道交通辐射力角度看三大都市圈:


环沪>环京≥环深。


看完轨道交通的对比,我们再来看看三大城市群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融合的对比,因为人口流动和融合的背后,除了轨道交通的吸引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业的迁移和融合。


3、产业迁移和融合

环深>环沪≥环京


环深热衷创新研发,环沪热衷外包制造,环京热衷炒产业园。


我们还是先来看环深的各个城市的产业属性情况。



我们在深圳的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个环深城市群的产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而这个特征在其他的城市群中绝对找不到,这个特征就是——环深城市群的产业迁移和产业升级做的最为超前。


比如,东莞在我们过往的印象中,这就是个世界工厂,是个以低端电子组装制造为主的城市。但是我们在东莞的松山湖,却发现现在除了工厂之外,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科研机构,比如华为、大疆、万科、中集都在松山湖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


环深城市群新一轮的产业迁移、产业更迭和产业升级已经启动,而东莞松山湖就是这一轮大趋势的起点。东莞这个世界工厂,正在从低端制造业逐步升级为深圳之外的另一个科研创新聚焦点。


接下来,再来看环沪的各个城市的产业属性情况。



环沪城市群中,有两个产业重镇。


一个是太仓,这里是中国德资企业最密集的区域,舍弗勒、慕贝尔的大陆工厂都在太仓;另一个则是昆山,这个小小的县级市,聚集了大量的外资企业,比如通力电梯、利乐包装、NSK,以及声名在外的富士康。


但这两个城市的相关产业在现阶段仍未摆脱外包加工制造的桎梏,所聚集的产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外合资的设备制造、电子加工类企业。


从这个角度也能解释,为何有人说,这几年的苏州在迷茫、困惑中陷入了“停滞泥潭”,找不到合适的产业转型方向。


环沪的城市群,当下一片热火朝天,但仍未摆脱外包加工、组装制造的桎梏,产业升级、科研创新相对落后于环深。


那环京呢?环京的同志们似乎更喜欢建设产业园。



我们在环京的考察过程中发现,每一个环京城市都有1-2个所谓的产业园,其中永清最为夸张,一个县城搞了3个巨无霸的产业园,又是大红门、又是台湾产业园、又是亦庄永清开发区。


但是,这些产业园大都空置,多数企业开工率普遍不足。不过,讲道理,这些空置产业园瞄准的显然是下一个时代:机器人、人工智能、农业……科技、科技、还是科技,引领未来是环京产业园的最大关键词。


大首都的政策红利,能否真正带领北京科技实现首都圈城市的突围呢?我想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的验证。


综合评定

环沪≥环深>环京


最后,我们建个模型,综合评估一下三大都市圈的城市基础。


我们把环京、环沪和环深三大都市圈的辐射融合、轨交接驳、产业经济放在一起,简单做个模型,总结一下这三者的城市基础情况。



显而易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大都市圈城市综合评估如下:


环沪≥环深>环京。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三大都市圈的城市基础和实际房价竟然不匹配。


按照正常的逻辑,城市基础好的房价自然相对就会高一些,城市基础差的,房价相对自然低一些。


按照正常逻辑,三大都市圈的正常房价排序应该是:


环沪最高,环深次之,环京最低。


但是,实际的情况呢?



1h都市圈,环深均价1.7万/㎡,环沪1.3万/㎡,环京1.8万/㎡;

0.5h都市圈,环深均价2.7万/㎡,环沪2.2万/㎡,环京2.7万/㎡。


实际的情况是,环京最高,环深次之,环沪最低。


我们把城市基础和房价放在一起对比,就会发现三大都市圈的城市基础和房价是不对等的。



这就玄幻了:


拼城市和经济,环沪最强,环京最差;

拼房价,环京最高,环沪最低。


原因其实很简单,政策调控的影响罢了。



环沪调控最早,环京调控最晚。


政策给了环京一个完整的上涨大行情,房价透支了一整个行情;而只给了环沪不足半个行情,房价被死死的摁住了。


那么未来呢?哪里才是价值洼地呢?


其实很简单:


  • 找城市基础好、轨交落地快、产业基础好的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是有产业、人口托底的,是有上扬基础的。


  • 找政策盯的早、看的紧、摁的死的城市和区域,他们还未到顶,还有空间。


*来源:米宅米宅(mizhaimizhai)。


也许你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上期必读“为什么保护我,却把我的角割掉?” 》 

观察诺亚发布<2018年上半年投资策略报告>:阶段性机会值得重点关注,PE局部过热需精选管理人

热点听说基金定投既省心又稳赚不赔? | 我问理财师


还不是会员?点击【阅读原文】,赶紧预约理财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