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房地产业该淘汰谁?(节目原文)

2016-09-28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


据媒体报道,平均一万人有一家房地产企业,平均三千户有一家房地产企业。经过全国的通盘调查,这差不多就是全国的一个平均的数字。这样一个数字是不是太多了呢?近期房地产企业重组整合加速,房地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何成为新闻热词?这又释放出哪些新内涵?


昨晚(9月27日) 《央视财经评论》栏目演播室请来了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央视财经评论员赵悦,一起来评论,房地产业该淘汰谁?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我国房地产数量真的过多了吗?

赵悦(央视财经评论员):两类企业首先应该淘汰


我觉得多和少倒是另外一回事,因为只要是在跟经济、收入相匹配,都是要通过数量的模型和实践来探索的,但是更重要的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房地产业该淘汰谁,就是我们在关注房地产的企业的过程当中要看到两类企业,一类就是靠杠杆活的企业,还有一类是僵尸企业,这两类的企业,在当前的现状应该要考虑下一步如何来生存发展的问题。比如说依靠杠杆来活,如果这个房地产企业不管通过发信托也好,或者借贷也好,把你的资金成本涨到15%、20%,你无疑把你涨的财务成本转嫁到房价上,就会由于你的财务杠杆来推升房价,同时一旦产生房地产风险的时候,恰恰又特别容易资金链断裂,恰恰也是风险最高,所以说高杠杆化的房地产企业我认为是当前首先应淘汰的。还有一类就是僵尸房地产企业,最开始干一个项目,项目完了以后,又没有地又没有别的,就留下一个壳,这个壳将来所能够演变成什么事情不可预知。

如何让“僵尸房地产”退出市场?

在《央视财经评论》栏目演播室,主持人周运表示,房地产行业当中的僵尸企业特点特别明显,要么不开张,开张吃十年,哪一个项目做完了以后销声匿迹了,十年又没有项目。

王文(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对企业的判断标准有难度


我们人民大学有一个课题组曾经做过僵尸企业全国的调查,突然发现僵尸企业最多的两个行业,一个就是钢铁行业,大概是50%多左右的企业都是僵尸企业,第二个行业就是房地产,房地产企业大概46%的都属于所谓的僵尸企业。但这个问题难就难在房地产僵尸企业,某种程度很难判断,因为过去那么多年三个原因第一就是说房地产是个暴利行业,第二个原因好像房地产商给社会上有些人感觉我是土豪,很有面子,所以大家都去做房地产,第三当然就是因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只要拿块地过去的这些年我们的产能上来经济上来,拿一快地囤在那,囤个五年八年,他即使不盖房,那一块地增值那部分每年的利润就非常高了,所以你没法判断这个企业他不盖房就是僵尸,所以这个时候僵尸企业判断的标准有点难。

赵悦(央视财经评论员):房地产业的利润吸引大量投资者


其实这跟房地产企业也是相关联的,因为很多在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制造企业,看到利润不好,可能一年也就是百分之几的利润,还不如去盖房子,房子可能10%、20%的利润能拿到手,所以说很多本身干其他行业的资本和企业就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企业,但是他们又没有这方面的眼光,也很难吸引这方面的人才。由于站在风口上,暂时赚到钱了但是不长久。

房地产数量为何大膨胀?

在《央视财经评论》栏目演播室,主持人周运表示,要进入房地产这个行业,似乎也不像国外,美国虽然主要以二手房为主,但是房地产依然是支柱产业之一,门槛也挺高的,现在总统大选的候选人特朗普就是地产大亨,他自己有10亿美元,杠杆率还不能太高。但是我国一些三四线城市这些僵尸企业真是没什么门槛,进去容易出来难。

王文(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门槛要求过低


在过去的十来年左右,成为房地产企业的门槛几乎也不跟你的资金额、也不跟你的过去品质或者你过去是否盖房子的经验,构成第一关联,更重要的取决于你和政府或者银行之间的三角关系,比如说你跟政府投标过程中你能否拿到土地,你跟银行之间你是否可以融到资,这个三角关系你理顺了,自然可以进入到房地产行业里面,所以这种低门槛的状况是导致过去十多年我们房地产企业大大膨胀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场外嘉宾的观点是怎样的?

任兴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三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针对房地产市场这种状况,大量的资金集中的涌入,我想从解决的办法来看,还是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我想可能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还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我们的实体经济的发展问题,把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过来,使它真正的产生效益,去产能去库存,然后把一部分资金或者说大量的资金还是引导到实体的经济投入上来,这是解决根本问题的一个办法。第二个就是调整房地产的供需结构,一个就是增加供给,特别是供需矛盾比较特殊的地方,增加供给,特别是普通商品房的供给,解决供需平衡的问题。另外第三个就是在需求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对那些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采取一定的限购措施。

大牌房产的收购与兼并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吗?

王文(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房地产企业要质大于量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更加复杂点来看,其实不是多和少,我觉得现在量上是多了,但是好的房地产企业还是太少,比如盖房口碑比较好像万科,像万达,能够给一个城市带来美好的生活,或者改变某种区域的生活模式。更大规模的一些房地产企业,这个房地产不只是着眼于国内市场,更重要的要着眼于全球的市场。我们目前的一带一路也好,我们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中国的房企走出去,我们能否把我们盖房的能力为全世界带来中国的公共产品,比如说在非洲国家发展中国家,能够因为我们给他盖房子,提升我们的中国人的形象等等。

赵悦(央视财经评论员):市场的集中度已经转变


市场的集中度已经在朝这方面去发展了,就是房地产行业大转折已经在路上了。我看到数据,今年到目前为止,前十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占领全国房地产销售的集中度已经达到19%,前一百名的房地产企业占到了市场份额的将近40%,越来越大的房地产企业成规模化的发展,集合人才经历资源,未来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门槛太高,一些没有资质的运营能力的小企业,他可能更多的需要被淘汰兼并掉。

如何提高房地产的产品质量?

在《央视财经评论》栏目演播室,主持人周运提出,要想不被淘汰,房企本身的质还是得上去,但是这个质怎么能够体现的出来? 

王文(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房产代表要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和消费标准


房企我觉得从大方面讲,这个企业的形式在国内应该处于夕阳行业,这是我自己观点。因为城镇化的速度,盖楼的速度都在减缓,而且我们面临老龄化等等各方面的社会原因,但是我认为某些程度又是朝阳行业,就是当城镇化进入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老百姓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希望在我们更好的生产更好的住房条件的时候,谁能够提供这些高品质的生活和消费的这样一个标准,谁就能是下一代的房产的代表。

赵悦(央视财经评论员):企业要提供更优质的房源


这就是房地产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提供那些优质好的房子给市场,恰恰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房地产市场也能够更健康,房地产企业真正能够做强,同时也能把其他的一些资金更多的去挤到实体经济中。


猜你喜欢


→网约自行车 考验了谁?  (节目原文)

→杭州楼市为何重启限购? (节目原文)


大家可以在央评的微信公众号“cctv2pinglun”里留言,也可以在我们的官方新浪微博“CCTV2央视财经评论”上和我们互动。如果想看整期视频,请在《央视财经评论》微信订阅号底部菜单中点击“电视直播”,选择“往期回顾”进行观看! 



《央视财经评论》

制片人:赵悦

新媒体主管:郑玥

本期编辑: 小猴  大玉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