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生二孩800万,山东最敢生!背后的原因在这里

2017-01-24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


2016年1月1日,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17年1月22日,国家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时透露,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出生人口1786万算,2016年出生二孩人数超过800万,二孩及以上占全年出生人口超过45%,相对于2013年的30%左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十三五”期间是全面二孩政策效应集中释放期,年出生人口在1700万人-2000万人之间,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波动。

昨晚(1月23日)《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请来了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乃军,一起来聊聊“全面二孩政策一年间”这个话题。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2016年新生人口大幅提升,全面二孩政策发挥了多大作用?


主持人(周运):我们联合数字100做了两个调查,一个是“2016年您身边要二孩的人多吗?”结果显示,选不多的占44%、比较多的占32%、非常多的占12%、很少的占12%;另一个问题是“您有要二孩的计划吗?”结果显示,有要二孩打算的占20%、没有要二孩打算的占80%。当然,这只代表一部分网友的观点,另外在不同的地方,可能差异也比较大。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是新生人口剧增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导致2016新出生人口增多,当然也可能有其它原因,你比如说2015年是羊年,可能有很多人羊年不愿意生孩子。2016年是猴年,这个猴年很多人就愿意来生,所以我觉得这个事要长期来观察。因为毕竟目前来讲的话,我们的总和生育率还是偏低的,未来我们是希望这个好的趋势能够保持,把我们的总和生育率能够往上提一提。


赵萍(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数据猛增是政策累加的结果


我认为这个数据应该是前几年政策累加的一个结果,因为2016年是全面二孩开始实施的第一年,之前我们是单独二孩,单独二孩刚刚实施的那两三年的时候,生育率并不是很高,其实人们决定生一个孩子也需要一个积累或者是准备的过程。然后相关的前提政策累加之后,在2016年集中释放了。


这个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其实受惠最多的是70后,那相对于70后来说,如果他是1979年出生的,今年也快到40了。政策放开之前,他就有一个预期,政策一旦放开,马上准备生孩子。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育龄妇女的数量整体在下降


从统计去讲的话,我们育龄妇女的数量整体还在下降,整个十三五期间我们都在下降,所以我觉得最关键的在什么地方,就是2016年这个数量在上升,那么2017年、2018年往后的几年,如果都能够维持,并且往上提的话,那么整个趋势才可能往上走,所以现在我们可能要改变很多观念,特别80后。我觉得要告诉年轻人,生孩子是很光荣的,特别第二个孩子,也是我们承担的一份责任。


养二孩的压力主要有哪些?


网友雄风:2016年我家二宝出生了。虽然有一定的压力,但兄弟俩给全家带来的更多的是欢乐,让我工作的动力更足了,生活的幸福感更强了。


周运(主持人):这是典型的累并快乐着,现在有调查显示,我国家庭平均收入的一半,都用来花到了育儿身上了,这个经济负担太重,也成了妈妈们考虑是不是要生第二个宝宝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我们联合数字100做的“您觉得要二孩的困难有哪些?”的调查结果显示,精力不够占 61%,经济压力占 59%,差不多都是6成,这是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了,那从这样看起来的话,是不是说白了,还是不太好养的问题?



胡乃军(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压力有放大的趋势


我觉得经济压力在北京就体现在房租和购房这个成本比较高,再一个教育也是一样,子女的很多经济方面支出是花在教育、培训、学习方面。那么再一个可能就是目前在社会保障,或者其它相关社会政策上,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所以把这部分经济压力给放大了。


网友春润暖荣:两个孩子肯定比一个孩子好,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一个孩子长大以后的负担太重了,老人如果生病了,一人也忙不过来,可是现在养两个孩子的负担确实很大,光是尿不湿和奶粉就不是一个不小的开支。



周运(主持人):我们得告诉这个叫春润暖荣的网友,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这两天有媒体在算养二孩到底需要多大的成本,这是海峡都市报算的一个经济账,从这个怀孕开始,到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毕业,一共得花多少金钱呢?差不多要花50万元。海峡都市报是在福建,2016年福建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7000块钱,这和卫计委公布的家庭收入的一半都用在育儿上是符合的。



赵萍(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养娃成本出现了新的费用


我觉得可能整体上养育孩子的费用,是比前几年有明显的上涨,而且种类在增加,我记得2010年的时候,也曾经发布过类似的报告,那会儿说养一个孩子的费用,到他18岁的时候,是25万,这已经到了50万,然后另外一个从这个种类上来说,一看这里边有保姆费三年,21400元,保姆费用在增加,另外还有择校费,那么这个就涉及到,我们可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相关的家长负担的范围在扩大,所以这就是政策需要切入的,能够减轻家长的负担。


到底谁不想要二孩?


我们联合数字100做了一个“目前您家里都有谁想要二孩?”的调查,结果显示,婆婆是最想要二孩的,比例高达39%;最不想要二孩的是老大,占比为12%,其次是是岳父和丈夫,占比分别为17%和18%。这个结果我们能解读出来什么含义?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生二孩不应由一胎来决定


如果说让老大来决定你爸爸妈妈要不要第二个孩子,这对孩子会灌输一种非常错误的一些东西。第二个就是说事实上对于中国人的观念来讲,因为我的兄弟姐妹非常多,有8个,我感受到的这种温暖和亲情包括便利,你比如说我父亲或者母亲如果身体有什么问题的话,我根本不用操心,我在北京,他们在老家,我负责出钱就可以了。


胡乃军(清华大学就业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传统趋势在逐渐发生改变


总和生育率,中国现在可能只有1.5%到1.6%,慢慢提到1.8%。50年代到60年代一直是5%到6%的总和生育率,就是一个人都有五到六个兄弟姐妹,那老人会有五到六个孩子去支撑,所以大家可以分担,那现在生育率下来了,负担肯定会加重。而且中国传统上可能我们看到婆婆和公公对生孩子的意愿要多于岳父和岳母,那可能跟中国传统上生孩子会跟父亲一个姓,会认为是父亲一家人有关。但现在一个变化是很多年轻人可以商量,这个二胎可以姓母亲的姓,那么这样的话我觉得这个趋势就会有一些变化。


赵萍(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养育二孩 女性付出更多


这个调查结果我认为可能和在生二胎之后夫妻双方谁对二胎工作付出得更多,可能女性付出的更多,首先体力上要付出更多,另外在工作上的牺牲可能也更多,因此作为妈妈的父母,岳父岳母更心疼女儿,所以不太赞成。


二孩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马光远(央视财经评论员):公共配套服务亟待加强



在网上你会看到很多生娃的准备攻略,因为现在无论是儿科还是妇科,我们的需求跟供给之间的缺口是非常大的。有些国家人口生育率如果比较低的话,他会鼓励生一个孩子奖多少钱,甚至我们听到两口子哪怕都失业了,但是你只要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会养活你们两个人,我们目前跟这个差距可能会非常大。但是我们想在公共政策层面,比如说有一些私人的养育成本,能不能逐渐转成社会化的成本。


赵萍(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0到3岁的孩子入托的比例不到1%。


我们回忆起20多年前一般父母是双职工家庭,都可以把孩子放到单位的托儿所,但是现在没有,我记得2016年夏天的时候,我去欧洲联合国的总部,发现联合国在欧洲的这种办公大楼外面就有员工托儿所,从很小的几个月一直到几岁的孩子都可以放在那。但是现在我们中国0到3岁的孩子入托的比例不到1%,特别低,而发达国家可能50%左右。所以对我们来说,除了解决生这个环节问题,还要解决生下来之后育的问题。


胡乃军(清华大学就业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资源本身就稀缺,未来还会加剧


我们说哪怕不讨论二孩政策,中国的教育资源本身就是稀缺的,分布本来就不均等,二孩政策以后,再加上刚才我们看到2016年出生人数的增加,未来几年出生的孩子可能会更多,对教育的需求就会加大,那么在现有的教育资源稀缺和分布不均等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现在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在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其实都是盯着家长的腰包,所以我觉得教育政策的支持,应该由国家和社会来共同负担这个成本。   




插播一条

小伙伴们,央评的粉丝群已经开始建立啦!想和全国的小伙伴交流对经济生活方面的看法吗?想和最权威的专家交流自己的观点吗?快来添加小编的微信号:“yuemanxilou2016”,加好友之后拉您加入“央视财经评论粉丝群”!快来加入!等你呦!

再插播一条

欢迎大家每晚在直播平台:一直播,参与《央视财经评论》视频互动!进入一直播后,请搜索ID:29503467,关注《央视财经评论》栏目,周一到周四每晚7:00-8:00,我们会在微博和一直播平台同步进行视频直播,#大咖驾到#,央评当天话题抢鲜提问!主持人、评论员、重磅嘉宾提前互动,等你来!


猜你喜欢


冰雪运动“钱景”有多大?习大大说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呢!

中国年度经济的四个声调,听姚景源、汤敏现场领读!


大家可以在央评的微信公众号“cctv2pinglun”里留言,也可以在我们的官方新浪微博“CCTV2央视财经评论”上和我们互动。如果想看整期视频,请在《央视财经评论》微信订阅号底部菜单中点击“电视直播”,选择“往期回顾”进行观看!  


ID:cctv2pinglun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多元观点 智慧碰撞

央评声音 换个视角看经济


《央视财经评论》

制片人:赵悦

新媒体主管:郑玥

本期编辑: 爱华 牡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