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问中美经贸关系:逆差从何而来?谁的“责任”?

2018-04-05 央视财经评论 央视财经评论




从今晚开始到9号,《央视财经评论》将推出系列策划, 持续聚焦中美经贸关系。今天关注:中美贸易逆差


从当地时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涉及金额约达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后,中美贸易摩擦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昨天,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对美国政府此举表示了坚决反对。 十个小时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将会对原产自美国的包括大豆、飞机、越野车等在内的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开出了清单价值同样是500亿美元的“王炸”,开启了对美国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反制措施。



有观点认为,中美贸易失衡严重,是双边贸易摩擦无可避免的根本原因。那么,中美间的贸易逆差到底有多大?造成贸易逆差的原因又是什么?


简单地说,在美方看来,从中国进口的比出口到中国的多,就形成“贸易逆差”。



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为什么多?


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包括美国在内的外企搬到中国来生产,然后再由中国出口到美国。在这种模式下,即使许多商品在中国并没有产生统计数据中显示的附加值,但在外贸统计上就算作中国的外贸顺差。


另一方面,不只对中国,美国对全球贸易长期存在逆差。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表示,美国与100多个国家之间都存在贸易逆差。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低储蓄、高消费,本国生产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需要进口大量消费品。贸易逆差实质上是美国利用别国剩余储蓄,来维持超出自身生产能力的消费水平。


 中美贸易逆差下,美国真的吃亏了吗?

专家认为,事实上,美方通过大量进口源自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大降低了美国人的消费成本,提升了“消费者剩余”,实际上是改善了美国消费者的福利,在宏观上也有利于美国抑制通货膨胀。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价值链中,贸易顺差反映在中国,但利益顺差在美国,总体上双方互利共赢。

据中方统计,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57%来自外资企业,59%来自加工贸易。中国从加工贸易中只赚取少量加工费,而美国从设计、零部件供应、营销等环节获利巨丰。中美贸易逆差形成原因复杂,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关。贸易逆差不是一天形成的,更不可能通过强制措施一下子解决。


  以史明鉴:贸易摩擦“倒逼”产业升级

事实上,日本在贸易领域并没有被当年日美之间的贸易争端打垮。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日美间的大型贸易战就有多次,涉及钢铁、纺织、彩电、汽车、半导体和电信等多个行业。从汽车业和半导体行业看,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两大行业依然一直保持较强的贸易盈余能力。电子行业直到2000年后才开始由于台韩电子产业的崛起而式微,而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即便是在贸易争端期间,也在不断提升,美国本土汽车公司在美国汽车市场的份额则是下降的。

值得玩味的是日本寻求突破的路径:

首先,低价不能卖了,要卖出高价,就要提供更好的商品;

其次,日本花大力气在技术上寻求突破,也是与美方在美国市场上竞争倒逼的结果。在努力提供更好商品的过程中,也为其抢占技术先机提供了机会,一旦成功,就可以完全不受制于贸易制裁了。

在此层面上分析,美国对中国越限制,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就越优质,这将推升中国的产业升级。


中美贸易逆差究竟有多大?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贸易平衡如何实现?“换个视角看经济,今晚21:15《央视财经评论》为您解析,敬请关注。

今晚嘉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丁一凡  

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


今晚主持人


张   琳


ID:cctv2pinglun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多元观点 智慧碰撞

央评声音 换个视角看经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