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陕西官员点评【人民的名义】,看看领导身边人怎么说

2017-04-27 八百理 华商报

点击上方“华商报”可快速关注哦!

导语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中,随着剧情接近尾声,正反两派斗争已达白热化阶段。剧中正与邪的较量;拆迁中的血与火;半蹲式信访窗口;孙连城式懒政……不断成为观众探讨的话题,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是“尺度大”、“反映现实”。

然而,戏剧毕竟是戏剧。作为一部着重反映官场的剧集,体制内的公务员是否也追剧,他们有什么评价呢?百理君邀请在陕西省不同部门工作的6位公务员,其中有厅级干部,也不乏在陕西省委常委身边工作的人员,请他们来点评分析《人民的名义》,让戏剧的归戏剧,现实的归现实。


追剧评分:1—10分

点评形式:同题问答

内容呈现:按照打分从高到低


点评一

某处级干部:反腐应当以法律的名义


   1、如果满分是10分,您给这部剧打几分?

   答:9分。

   2、您觉得这部剧的对现实的还原度有多高?为什么?

   答:对现实还原性较高。比如,已经被判处刑罚的前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就是最好的例证。全家老少齐上阵,是典型的贪腐案例。

   3、剧中出现了大量的会议,有关这些会议拍得是否真实?为什么?

   答:基本符合实际。现实中党委常委会基本以那样的形式召开。

   4、官场生态是否像该剧表现的那样,有派别、有站队、有算计?

   答:前些年党风政风问题较多,特别表现在提拔干部和廉政方面。有的领导存在山头倾向。任用和自己走得近的人,对于和自己亲近的人,在要求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于风气不好,导致有的干部不认真投身工作,而是热衷于跑关系,找领导。特别是在提拔任用的关口,不少的怪事常常出现。有时候提拔一个干部,不是激励一大批干部,而是由于被提拔对象的缘由,反而打击一大批干部。

   5、该剧反映的省市领导处理事情的方式是否写实?

   答:在现行体制下,像剧中的沙瑞金和李达康那样的高级领导干部,很少有剧中人物那样鲜明的个性。在处理公务时候,会更柔和一些。


>>>>

剧评

这部剧属于近几年来拍摄反腐题材作品比较优秀的之一。广大观众最感兴趣的看点在于该剧首次把副国级领导干部的贪腐和查处过程通过影视的形式展现。但其中也存在瑕疵。比如检察机关办理案件,从立案到侦查,都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剧中没有体现出来。再如剧中个别办案人员的言语,不符合专业司法人员的身份特征。

——反腐原本是正常的法律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之一。电视剧起名《人民的名义》,是把反腐工作政治化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腐败者还是反腐者,都假以人民的名义。这是典型的政治运动式的反腐,这种反腐只能期待高层或者办案干警的政治自觉性,只能在特定时段发挥一定作用。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省委书记和省纪委书记的大力支持,侯亮平能够最终成功吗?而现实中,也不是没有省委书记沦为贪腐者的案例。如果在腐败分子的治下,反腐就是一句空话。   要想从根本上反腐,应当健全制度防腐和反腐。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如果实现了反腐不是以人民的名义,而是以法律的名义,建立腐败分子不能贪和不敢贪的良好制度,才能真正的防患于未然,才能形良好的党风政风,才能实社会风气的全面好转。


点评二

某处级干部:惩处腐败 仅靠党内监督远远不够


   1、如果满分是10分,您给这部剧打几分?

   答:9分。

   2、您觉得这部剧的对现实的还原度有多高?为什么?

   答:还原度较高,电视剧中人物和事件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具体的体现。比如官商勾结的问题,企业和官员之间很难把握“、亲”,片中喝茅台的镜头较多,尤其是家宴,基本是不属于自己购买,一顿饭就可以违反八项规定;

为官不为的问题,八项规定后,很多官员害怕多干事会出事,孙连城就是典型的例子;

干部任用问题,基本上是领导个人说了算,领导喜欢的人才用,老老实实干工作的很难发现。如易学习。

   3、剧中出现了大量的会议,有关这些会议拍得是否真实?为什么?

   答:基本真实,会议基本上是一把手说了算,其他人很难说真话。比如李达康书记在处理法院副院长嫖娼事件时,常委发言还需请示,处理时很武断,没有公安部门的证明就下结论,说明一把手的权力过大,没有制约机制。

   4、官场生态是否像该剧表现的那样,有派别、有站队、有算计?

   答:似有似无,谁都不会承认,也比较忌讳这个话题,事实上还是有的。

   5、该剧反映的省市领导处理事情的方式是否写实?

   答:不太清楚。


>>>>

剧评

这是继1986年第一部反腐剧《新星》开始,第二部真正反映目前我国反腐现状的大作。该剧反映的各类社会现象,较为真实可信,无论对普通群众还是政府官员都有深刻的警示作用。

   一是深刻揭露了官场现状。没有回避“官官相护、任人唯亲”的现象,“小团体、小圈子、人身依附”现象较为严重。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败力度加大,党员干部“庸、懒、散、拖”较为严重,正如剧中孙连成等为代表的“不作为”,祁同伟等为代表的“乱作为”,易学习等为代表“难作为”等。

   二是全面展示了现阶段社会心理状况。剧中李达康书记说,“以前的政府,老百姓不相信会做坏事儿,现在的政府,老百姓不相信会做好事。”折射出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不信任程度增高。尽管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好了,但不安全感在增加。

   三是及时提出了反腐工作的深层次课题。腐败前仆后继,说明仅仅靠党内监督远远不够,说明我们党的监督体制还不顺畅,监督不是靠几个制度法规就能解决的,除了党内监督,怎样实现真正意义社会监督,改革政治体制,这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 


点评三

某厅级干部:官场确实有派别 但比较隐秘

   1、如果满分是10分,您给这部剧打几分?

   答:8分。

   2、您觉得这部剧的对现实的还原度有多高?为什么?

   答:还原度较高。例如,工人抗拒强制拆迁,黑恶势力分子从中捣乱。伪造合同,招标作假,质押侵吞工人股权。

   3、剧中出现了大量的会议,有关这些会议拍得是否真实?为什么?

   答:党政机关确实各类会议比较多,这是事实。一般开会有记录留存,以便日后查询,不过小范围的碰头会多数不记录。

   4、官场生态是否像该剧表现的那样,有派别、有站队、有算计?

   答:确实有派别、有站队、有算计。但机关不结帮派是规矩。官场讲的是,看你有无背景,是哪条线上的人,越是级别高的干部这个问题上越敏感。

像剧中以师生关系为纽带的不多,主要是老乡、工作关系形成的纽带,同时也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素。这种关系一般比较隐秘。

   5、该剧反映的省市领导处理事情的方式是否写实?

   答:省市领导处理事情的方式主要是先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对于涉及个人利益事项的处理,不太清楚。

 

>>>>

剧评

《人民的名义》犹如多棱镜折射出官场生态和社会生态,当触目惊心的贪腐和暗流涌动的官商勾结一幕幕展现出来时,你会感觉到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艰巨和复杂。有人说这部剧尺度大,一些情节出现在剧中会产生负面影响。目前,该剧已到尾声,不但没见到什么负面影响,反倒激发了人们对反腐斗争的信心和赞赏。

   剧中复杂的矛盾冲突和诡谲的人物关系,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加工,又还原了社会现实和人性演化的轨迹。围绕大风厂的拆迁和土地、股权转让,各色人等纷纷谋划,官员谋上升,商人谋钱财,工人谋权益,为民谋利则要斗智斗勇,稍有不慎落入陷阱。坚守信念是共产党人最可贵的品质,丧失信念会走向反面,往往出身贫寒的人,一旦变质会加倍贪婪疯狂,小官大贪赵德汉、公安厅长祁同伟皆如此。

   官场有派,本不奇怪。事业发展过程中,官场站队会不断重新组合,这是政治的自净功能但有一点不可动摇,秉持公心,守住底线,良心不可做交易。观众欣赏李达康的原因就在于此。剧中揭示了干部任用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还比较普遍,比如陈岩石、易学习这样勤政廉政有能力做事的干部被长期埋没。 


点评四

某省委常委身边工作人员:情节设计上有个很大的漏洞

   1、如果满分是10分,您给这部剧打几分?

   答:8分。这是近年来本人唯一有兴趣追着看的国产剧,制作精良,情节跌宕,一众老戏骨表现卖力,完全有理由给出高分评价。扣了两分,一是因为细节处仍欠真实,一是因为郑胜利的复线情节打水过多。

   2、您觉得这部剧的对现实的还原度有多高?为什么?

   答:比起之前流行的以《二号首长》为代表的一批所谓官场小说,这部剧对政治生态和政商关系的摹画,都更接近于现实,更能够令人产生足够的VR代入感。但也必须说明,“接近”不是“等同”,该剧细节处有欠真实。比如淡化了纪委的作用。

现实情况是,近年来爆出的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尤其是涉及高级别干部案件,几乎都是由党的纪律检查部门首先发现并调查,得到充分结论后再移交司法部门,剧中却仅将检察院塑造成孤胆英雄。

虽然片子是由最高检主导拍摄,意在彰显依法治国精神,但就与现实契合度而言,难免显得“吃相有点难看”

  3、剧中出现了大量的会议,有关这些会议拍得是否真实?为什么?

   答:现实中开会的形式很多,比如省委常委会、书记办公会、政府常务会,以及各种各样的工作会、专题会、座谈会,开法各有不同。剧中的会议场景,无论是部署工作,还是对某个议题的讨论交锋,都还基本能够反映现实情况。当然也有可挑刺的地方。比如会议的座次,看似小事,实则是对政治秩序的微妙反映,在办会中摆错座次,绝对是重大的工作失误。但剧中似乎没注意这些。比如第33集汉东省委会议,作为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的高育良,是本级党委班子的第三把手,在有省长出席的情况下,理应坐在沙瑞金书记同侧的右手边,剧中却坐在对面,是解释不过去的。

   4、官场生态是否像该剧表现的那样,有派别、有站队、有算计?

   答:所谓官场生态,从媒体的报道看,一省有一省之特点,一市有一市之不同,前些年某些省市确实存在比较突出的圈子和站队现象。必须承认的是,官场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场,而人际关系场本来就存在一定程度的远近亲疏,即便一个家庭,父母对不同的亲生子女都可能存在偏爱,更遑论是情况更为复杂的政治职场。但也必须看到的是,自十八大以来,在中央进一步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厉打击团团伙伙等“七个有之”的大背景下,类似情况已大为好转。至于现实中出现的矛盾和交锋,其实绝大多数属工作思路不同或性格差异,属于完全正常的工作范畴,决不能用“算计”一类的阴谋论或宫斗剧思维来解释。

   5、该剧反映的省市领导处理事情的方式是否写实?

   答:大方面无差,小细节值得商榷。比如,全剧几乎淡化了政府的存在,在汉东省、京州市出现的各种工作中,几乎没有行政一把手的身影,唯一出现的光明区区长孙连成,还是个顶雷且不思进取的形象,实在令人遗憾

再比如,在大风厂38人被烧、拆迁队冒充警察强拆、自媒体疯狂传播这种全国罕见的恶劣情况下,达康书记到场后竟还打算继续强拆、秘书不敢叫醒刚刚睡下的沙瑞金书记,以及老检察长与拆迁队对峙一夜后双方一团和气共进早餐,都十分不合常理

最大的问题是,事情发生后,所有责任都被推到了逃跑的丁义珍身上,省市竟然均无领导对此担责,这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尤其是在当前从严治党的形势下,这一点可以说是整个剧情节设置的最大漏洞,因为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处理,包括李达康、祁同伟、赵东来都难辞其咎,后续的发展走向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

剧评

对一部电视剧进行严肃的鸡蛋里挑骨头,不是要对其进行否定,反倒是肯定其巨大的成功。因为只有在足够精细的情况下,才能逼迫人们用显微镜去做更细致的观察,对于粗制滥造的神剧,人们除了呵呵,可能连吐槽的力气都没有了。有人说,《人民的名义》是一部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也有人说,这是一本官场的生存教科书,其实除了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大尺度”以外,最值得肯定的,还是其彰显的我们党不回避矛盾、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剧的主题既不是讽刺、更不是厚黑,而是个大写的励志。具备了坦承失误的勇气,必将换来群众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出淤泥不染的李达康越来越多,希望坚守信念的候亮平越来越多,希望遵纪守法的王大路越来越多!


点评五

某省直机关主任科员:检察院的人弱爆了


   1、如果满分是10分,您给这部剧打几分?

   答:8分。官员都演得很好,尤其是高育良演得很传神。

检察院的人弱爆了,尤其是侯亮平和他的团队。

智商和情商完全赶不上他们的对手。

   2、您觉得这部剧的对现实的还原度有多高?为什么?

   答:还原度还是挺高的。尤其是沙瑞金刚到汉东省,面对赵立春留下的政治遗产,利用丁义珍出逃,一举击破,拉李达康打高育良比较写实。

   3、剧中出现了大量的会议,有关这些会议拍得是否真实?为什么?

   答:比较真实。一般都是各个副手先发言,最后一把手定夺。

   4、官场生态是否像该剧表现的那样,有派别、有站队、有算计?

   答:这个任何地方都有,很正常。

   5、该剧反映的省市领导处理事情的方式是否写实?

   答:没有接近过这个级别省市领导,不好说。

  

>>>>

剧评

十八大以来,媒体披露大老虎、小苍蝇的罪行越来越多,尺度大于该剧的案例也很多。但该剧为什么仍如此之火,为什么不论是公务员群体,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在追,为什么大家茶余饭后都在谈论它,而且不论你是真知道还是假知道,在评论时,往往会加一句“拍得很真实”。我觉得,这反而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说到底,还是我们党委、政府运转方式太不透明了,太需要公开了。大家看这种剧,更多是好奇,更多是通过该剧,了解到体制运行的一些基本常识。比如,省委常委会怎么开,检察院办案和纪委办案有什么区别等等。《人民的名义》热播后,不少微信公号都在对该剧进行解读,虽然角度各异,但核心都是对公民进行“体制运行规则或潜规则”的基本规律介绍,配合剧情和这些解读,很多人才明白“哦,原来党委、政府是这么运转的”。

 

点评六

某省委常委身边工作人员:

打着人民名义的宫廷内斗戏


   1、如果满分是10分,您给这部剧打几分?

   答:7分。及格是因为主流正确,再加1分是大腕云集。

   2、您觉得这部剧的对现实的还原度有多高?为什么?

   答:现实的还原度不高

   比如,老干部退休后干政,这在现实中基本是不可能的。又如,抵制拆迁的戏,政府不可能明知有危险(汽油)而不去化解。再如,口头通知地方去控制一个副市长,不懂得行政运行规矩。还如,现实中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有那么强硬的后台。

   3、剧中出现了大量的会议,有关这些会议拍得是否真实?为什么?

   答:不真实。比如,会议的审批、参加人员等都有严格程序,不可能让公安厅长参加干部人事方面的会。

再如,机关里处处有政治,说话得把握,不可能像李达康说祁同伟那样,在会上说对现职干部十分不利的话。

   4、官场生态是否像该剧表现的那样,有派别、有站队、有算计?

   答:官场确有派别、有站队、有算计,但是现实中感觉并不明显,剧中反映极不真实。派别什么的,肯定存在,但基本不会表现在台面,弄得人尽皆知。如果在现实中,谁说我是谁的人,我会有压力的。不像剧中,说什么汉大帮,连高育良自己也在说。

   5、该剧反映的省市领导处理事情的方式是否写实?

   答:不写实。剧中领导干部正面的任性跋扈,负面的阴损狡猾,如果现实是这样,国将不国、党将不党。


>>>>

剧评

《人民的名义》是一台打着人民名义的宫廷内斗戏,是一份打着中国特色的文学汉堡包,一本打着人民名义的文化纸牌屋。人人有后台,个个有背景,遇事找关系,几千年封建思想和门阀思维的苟延残喘。手中有权就可任性,自认正义就可胡为,蝇营狗苟和权力至上表演得淋漓尽致。看到的,只是老谋深算,越权胡为,祸民自肥、勾心斗角。只想问,责任在哪里?监督在哪里?法律在哪里?正义在哪里?

——如果是通过由一把手坚持正义而获得的正义,那不如不要!这和康熙微服私访记有什么区别?

作者:杜鹃


来源:八百理(ID:qinbb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