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化妆品行业赚不赚钱?有一家公司道出了残酷的真相

2016-10-18 段倩倩 每日经济新闻


新三板化妆品家族再添新丁。


10月17日,科玛股份(839326)正式在股转系统挂牌。据显示,科玛股份主营业务为化妆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其客户不乏英国玛莎、屈臣氏、瓷肌等知名公司。


据科玛股份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生产化妆品的毛利率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其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1~2月营业收入分别为2840.24万元、3493.48万元、343.36万元;净利润分别只有50.32万元、183.24万元、-28.55万元。


以科玛股份去年和前年的利润来看,一年赚的钱目前在深圳甚至买不起一个60平方米大的房子(深圳9月房屋均价为49970元/平方米)。而截至今年2月底,公司拥有员工98名。


向玛莎、屈臣氏等供货


和多数挂牌新三板的化妆品生产商类似,科玛股份生产模式为OEM和ODM,俗称“代工”和“贴牌”。


2014年和2015年,ODM的销售模式占科玛股份收入总额的比例都超过了65%。依靠ODM模式,科玛股份一直在为英国玛莎和屈臣氏等公司供货。




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2014年和2015年两年,Meller Design Solutions LTD(英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科玛股份的第一大客户,而这位客户是英国玛莎的供应商,他们在向科玛股份采购商品后贴上“玛莎”品牌,最终在玛莎百货实现销售。


除了玛莎的供货商外,屈臣氏也出现在科玛股份2015年前五大客户中。武汉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2015年共向科玛股份采购了166.64万元的商品,商品类型为洗护系列。


在公开转让说明书里,科玛股份称公司客户还有香港SASA、Hello Kitty、海王星辰、乐蜂网、瓷肌等品牌。


成本与净利都不高


流光溢彩的柜台、奢华精美的包装、知名影星的代言,化妆品行业一直给人暴利的感觉。




“化妆品暴利是指它的实际生产成本和它最终的零售价相差很大,比如说一个产品的生产成本可能是5块,但最终能卖到50块甚至500块。”日化行业观察人士谷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各类乳霜、粉底的生产成本一直是个谜。此前,新三板一家化妆品公司董秘告诉记者,行业的现状是,一款化妆品包装材料与原材料的成本多数会不相上下,一些极端的微商甚至让包装的成本大于实物。科玛股份的财务数据也印证了这点。其2015年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2097.98万元,其中包材成本为737.46万元,约占35%。


但前述董秘同时表示,尽管成本低微,但化妆品的研发过程耗资巨大。


化妆品行业的暴利并没有落到从事代加工的化妆品生产商上,科玛股份的净利润并不高。尽管营收高达数千万元,科玛股份2014年和2015年的净利润分别仅有50.32万元和183.24万元。


另外一家从事自有品牌化妆品生产及化妆品ODM、OEM的新三板挂牌公司伊斯佳,2016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同样不到30%——毛利率低似乎是这个行业的常态。


谷俊就此分析说,“从事代加工的多为中小企业,他们要面临非常多的同类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拼价格而非技术,在大客户面前议价能力较为薄弱,为了未获取更多订单,只好降低价格,所赚取的利润就比较薄。”


10月17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多次拨打科玛股份公开电话,欲向公司了解其经营的具体情况,但未获明确回复。


科玛股份2015年利润如今在深圳能买多大房?


福田区均价:78000元/平方米;可购得面积:约23平方米罗湖区均价:71625元/平方米;可购得面积:约25.5平方米南山区均价:91866元/平方米;可购得面积:约20平方米龙岗区均价:44427元/平方米;可购得面积:约41平方米宝安区均价:56940元/平方米;可购得面积:约32平方米


本文图片均来自东方IC


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