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拍死家庭伦理剧,又拍死了抗战剧,连古装剧也快被这帮人拍死了

2017-02-23 牟璇 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自我的小伙伴“每经影视”(微信号:meijingyingshi)



最近几年,国内电视剧市场越来越火爆,尤其是《甄嬛传》大热之后,更是掀起了一阵古装IP大剧的浪潮,如《芈月传》、《女医明妃传》、《孤芳不自赏》……这些古装剧的阵容一部比一部强大、制作成本也是节节攀升,然而尴尬的是,很多剧在赚足眼球的同时却并未赢得口碑,甚至再未出现如《甄嬛传》一般在制作、剧情和演技方面均受到认可的“爆款”古装剧。


▲《甄嬛传》剧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剧情同质化、制作粗糙、抠像、替身、演技差等一系列问题也被网友频频挖出,广遭诟病。


尽管问题很多,却并不能阻止古装大剧在2017年持续“疯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7年还有十余部古装剧排队等待播映、十余部筹划开机,比如正在热映的《大唐荣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还有创下单集1500万元天价版权的清宫戏《如懿传》,以及据称制作成本4亿~5亿元的《军师联盟》、《赢天下》等古装大戏也将于年内开播。这意味着2017年电视荧幕上轰炸我们眼球的仍然以古装剧为主。


▲预计年内上映的《如懿传》


然而,我们真的需要看这么多把名字和朝代换了、剧情和套路完全雷同的古装剧吗?


对此,每经影视邀请到三位知名编剧,分别是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且创作过《铁齿铜牙纪晓岚3》等的汪海林、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且创作《重案六组》第三、四部的余飞,以及《手机》等电视剧的著名导演、编剧宋方金,他们既是行业的参与者,也对行业有着深刻的研究,他们是如何看待古装IP大剧泛滥的,这其中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哪个类型电视剧火了,都“一窝蜂”去拍


▌NBD:现在国内电视剧市场,几乎大制作的都是古装的IP剧,包括玄幻、仙侠、历史题材,而资本也对这类电视剧非常青睐,2017年还有很多即将上映以及即将开机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宋方金:我国的影视剧市场一直有个不好的现象,就是什么类型的剧火了,影视公司就都去追这类剧。早前家庭伦理剧火了,很多制作方就从不同角度拍,终于把家庭伦理剧拍“死”了;有阵抗战剧特别受老百姓欢迎,大家都去拍抗战剧,拍了些“手撕鬼子”完全不尊重创作规律的抗战剧,也把抗战剧拍“死”了。


古装剧也是一样,《甄嬛传》出来后,大家觉得古装剧这么大的市场,于是纷纷拍古装剧。但这种情况下,制片方、投资方一窝蜂去追古装剧,追求快、追求速成,比如压缩制作周期、不考虑角色跟演员的契合度,其实可以看出不少古装大剧也扑街了。


汪海林:3年前国内便开始炒作IP这个概念,现在还有存量在消化中,前几年高价买来的IP一定要想办法变现,因此尽管整个制作业意识到IP的颓势,但是还是限于项目的稀缺,还在继续拍摄中。


古装剧也快被做“死” 了


▌NBD:事实上,观众已经开始对这样制作不够诚意、同质化的内容感到厌倦了,毒舌电影都吐槽:“不同的古装剧,永远相同的人物。只要换个名字,人物、剧情不需要任何改变。”2017年还有这么多古装大剧会上,是不是都还能不断创出版权新高、不愁卖?


宋方金:我觉得古装剧最近三、五年快被做“死”了,今年接下来的这几部,可能连《孤芳不自赏》都不如了。今年大IP剧肯定是扑街的一年,去年已经扑街了一些了,包括郭敬明《幻城》都失败了,今年还会出现一批扑街的。


剧本开发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从策划、选题、剧本创作、修改、定稿,是有一整套创作流程的,现在是没有时间的,买了部大IP就马上找一批没太多创作经验的编剧改编,所以你们发现IP剧都是价值观不成熟,剧情薄弱的。另外制片方在投入制作时,抠图、替身等现象已经泛滥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生产出好的电视剧。


▲《孤芳不自赏》在豆瓣上的评分仅3.6


汪海林:看剧是人的生活习惯,跟吃饭、喝水一样,水质差了也得喝水,看剧也是这样的,虽然对现在的电视剧不满意,但没别的选择,观众还是会看。但是大主题和大结构同质化的剧不停灌输进来,观众总会看“吐”,很快连广告商都要看“吐”了。


余飞:同类型电视剧不会永远都是“爆款”,观众的新鲜感是有变化的,如果新拍出的戏没有原来的好,或者跟原来的相当,观众的新鲜感会降低。其实我们可以拍的题材是极其丰富的,但现在就局限在这个小框里了。


▌NBD:为什么中国不能够像美国、日本一样,在各个领域的电视剧都能够持续发展,而不是一窝蜂去追捧一个类型?


宋方金:一个特别成熟的影视体制,比如美国,美国的长篇叙事剧,永远是有家庭伦理剧、都市情感剧、历史剧、侦探剧等,每个类型都是成熟的,适合做家庭伦理剧就做家庭伦理剧,不会一窝蜂把一个类型做到烂。所以他们既有《权力的游戏》,也有《纸牌屋》、《生活大爆炸》,各种类型都有好剧,这就是成熟的影视创作环境。


而我们的创作环境是不成熟的,大家就是逐利,哪里好赚钱就去哪里。并且,我们影视剧的投资很多都是盲目的,很多都是业余资金、互联网资金,他们本身不了解影视产业,所以他们生产出的东西变成了理财产品、变成了金融工具。


▲《纸牌屋》的评分高达9.2


余飞:精神领域是很复杂,作为专业从业人员,应该引导大众向善,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想要表达的真善美的、正能量的东西藏在作品里,好的作品大家都是明白的,例如《大明王朝》、《潜伏》、《士兵突击》等都很经典,大众的眼睛也是看得到的。而如果现在全部是这种类型的电视剧,等大家看累了,想看看别的类型的剧,都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总有崩盘的一天,广告商很快也会意识到这样的内容不可持续,互联网会员也存在不续费的可能。


买收视率成行业明规则


▌NBD:但是古装IP大剧目前无论是收视率还是点击率,确实还是非常高的。


宋方金:实际上是没有那么大市场的,这个市场是造假造出来的。无论拍一部怎样的电视剧,都可以通过买收视率,把这部戏“买”成好像很繁荣的样子,前段时间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还对收视率作假召开会议,痛斥收视率造假的情况。


并且,在这个行业里,买收视率已经是明规则而不是潜规则了,制作方跟电视台签约的时候,也往往有收视率的对赌协议或者类似的约定,对于制作方来说,如果不买收视率,电视台很可能都不会买你的剧。


余飞:在国内,电视剧、电影、网剧等的评价体系都是混乱的,甚至都是假的。电视剧行业有一种怪相是“两张皮”,一张是观众真正喜欢看的,另一种是自己造出来的。电视台的人去买收视率,网站去做点击率,这就像是“皇帝的新装”,反正我就说我穿了好看的衣服,反正我就有数据支撑,怎么着。实际上真的有那么多人看这些吗?


汪海林:电视剧的乱象有重要的一块就是购片流程,一般情况下电视台的前五名是有结账能力,而这也就是5、6个购片人,因此制作方只要搞定了购片人就行了,没观众就刷数据,我告诉你我有数据,我去买收视率然后告诉你收视率高。大的电视台能不能向公众公布购片流程,你们的打分系统是怎样的能不能公开透明出来?电视剧采购都不是市场行为,不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


每经编辑 王晓波




其他用户正在看


1.特朗普都惊呆了!原来除了自家闺女,中国还有227个“伊万卡”

2.上亿元的单车押金到底去哪了?摩拜和ofo是这样解释的……

3.群雄逐鹿,这个总资产超15万亿的行业发生了大变局!

4.炒房团看了会流泪,巴菲特这栋豪宅46年涨了73倍!(海量内景图曝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