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曝订单猛降,现金仅能撑一个月?ofo急了:谣言,法庭见!

2018-01-12 每日经济新闻


山雨欲来风满楼,最近共享单车巨头ofo日子有点不好过。


先是与股东滴滴陷入“宫斗”,滴滴通过托管小蓝单车直接进入共享单车市场,让ofo尴尬不已;最近又有传闻称,著名投资人朱啸虎已出清ofo股份,套现30多亿美元,闹得满城风雨;而ofo与摩拜合并的故事在演绎了半年多之后因为阿里的介入引发颇多猜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传闻,ofo往往选择保持沉默,不回应。


不过,今天(1月12日)ofo终于坐不住了,面对腾讯科技报道所称的订单量下滑60%、资金紧张的说法,ofo发布了措辞强硬的声明,称腾讯科技杜撰新闻,并将通过法律手段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ofo否认资金危机


12日下午,腾讯科技《一线》栏目报道引用一位接近ofo内部人士的信息表示,


从本周开始,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若按照ofo每月4-5亿元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以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的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


该人士还称,每月10日是ofo公司发薪日,1月10日当天,ofo在为员工和兼职劳务工人发完工资后,账目上的现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与之相对应的是,ofo至今仍欠供应商约25亿元人民币,亏空押金总额约30亿。


单量方面,目前ofo的日订单已降为1000万单左右,相比其去年10月公布的3200万峰值下跌60%。而根据ofo官方公布,其在全球市场上投放的单车总量超过1000万辆,若按此计算,目前ofo的每车平均日订单约为一单。


▲来源:腾讯科技报道截图


该报道发布后,被多家媒体转载,也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网友@托尼-酷子表示,“风来了,猪都会飞,风停了,猪摔死了”;网友@打小朋友V则称“冬天冷啊,也有淡旺季,别乱黑。”


面对舆论的持续发酵,ofo晚间发布措施强硬的声明表示,腾讯科技的报道中所谓订单量下滑、资金紧张的说法,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谣言,并称将采取法律手段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此,腾讯科技发布回应称,


我们有准确的订单和资金方面的数据,可以支撑我们的报道和结论,也请ofo在指责我们同时给出相应的证据。


公开资料显示,腾讯科技为腾讯旗下媒体。另据《财经》此前的报道,腾讯还是ofo的竞争对手——摩拜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15%,拥有一个董事会席位。同时,腾讯也是滴滴的股东;2016年8月,滴滴获得45亿美元融资后,腾讯持股11.4%。近日,有媒体曝出滴滴与ofo的合作关系已破裂。


管理能力遭质疑,与滴滴“撕破脸”


尽管ofo否认了订单下滑和资金紧张的说法,但不得不承认目前的ofo确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首先是ofo内部的“粗放”管理被质疑。


新浪科技报道,一位ofo内部人士表示,一年来,公司对多家竞争对手采取了针对策略,涉及市场投放、数据统计、宣传部署等,“连对外宣传的融资金额也会斟酌”。


去年6月16日,摩拜单车宣布获得6亿美元融资,创当时行业记录。7月初,ofo随即宣布7亿美元融资。


“实际上这次金额也是6亿”,该人士称,宣传7亿是为了“压”对手一头,以便挂上行业记录的头衔。


“嫌我们花钱多了,不让弄了”,参与过ofo活动策划的公关公司透露,在去年的几次活动中,ofo公关费用花费了近百万元,此举受到了ofo财务方面的质疑,并暂停了该公司的后续工作,“还是当时他们管理得乱,才会导致这样”。


“人事方面也不消停,也有集体离职的”,上述人士透露,去年第四季度,ofo内部突然离职了二三十人,“都是招聘进来的,在半个月内全走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次是与股东滴滴“宫斗”,ofo陷入两难境地。


从2016年10月起,滴滴相继参与了ofo小黄车的C轮、D轮、E轮融资,《财经》去年3月报道称,滴滴对ofo持股30%,已成为ofo的第一大股东。


不过,滴滴与ofo的关系似乎并不“和谐”。2017年11月,媒体报道称,滴滴向ofo派驻的执行总裁以及其他高管们集体开始休假,滴滴和ofo之间疑似出现裂痕。直到近日,滴滴托管小蓝单车业务后,滴滴表态将推出共享单车自有品牌,这就使双方的矛盾日渐凸显。


华尔街见闻报道,共享单车行业人士分析认为,目前ofo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2017年10月就传出在启动新一轮融资,至今未有确定的融资消息;而它与大股东滴滴的关系走向破裂,这从滴滴收购小蓝单车部分资产并孵化自有单车品牌可见一斑;更为糟糕的是,ofo投向市面的自行车已经到了大批量更新换代的时间节点。


两家反目的主要原因,该人士表示:“如果ofo没有新故事,难有新的投资方进入,又希望讲一个切入四轮业务的新故事,但这又与滴滴直接竞争,(就)遭到了滴滴的强烈反对。”


商业模式遭质疑


而更为重要的是,共享单车此前的商业模型也遭到质疑。


据腾讯《深网》2017年3月测算,单辆共享单车日均使用频次约为2次,取当时的客单价0.5-1元,每辆车每日最多可获2元收入。以一年作为考察周期,如若将冬季及雨天、三伏天等极端天气算作一个季节从总使用时间中刨去,一年约有270天有效骑行日;再乘以每日2元收入,一辆共享单车一年可获得的总收入最多可在500元上下。


而500元,可以大致覆盖共享单车的单辆成本。按照共享单车所宣称的3年设计使用寿命,一辆共享单车在后两年的营收几乎等于净利润。在这个模型中,只要运营成本能控制到与收费打平,即可实现正向现金流。


然而,经过一年的运作后,这一模型已被证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位曾在某家单车企业担任高层的人士表示,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是一方面:在如何降低车辆损毁率,降低车辆维修及人员调度成本方面,忙于应对竞争的单车企业,尤其是ofo,并未取得显著成果。


“原先我们估计,精细化运营与产品细节优化会成为后期单车市场的竞争关键,但事实上,我们都错了”。


“对手的车几乎免费,我们收费,就算我们的车服务再好,也没人骑”,一家中小型单车企业负责人坦言。这种竞争不仅拖垮了众多二三线玩家,同时,摩拜ofo自身也几乎丧失了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此消彼长,共享单车此前的商业模型面临崩溃。


巨头各怀心事,合并仍为僵局


在行业“凛冬已至”的情况,老大和老二合并被认为是最优的选择。


不过,虽然投资人急于推进,但腾讯、阿里、滴滴等巨头各怀心事,ofo的创始团队拼命抵抗,摩拜和ofo的合并一事仍是一盘僵局。


腾讯《深网》近日报道称,目前合并整合已成为摩拜、ofo背后众多投资人的共识,只是在控制权上,各方争执不休;但作为ofo创始人,戴威的想法直到现在,仍是谋求独立发展。


一位ofo内部人士表示,戴威与另外四名联合创始人所构成的ofo创始团队非常团结,“他们几乎保持着创业之初的节奏,没有架空的情况,这也意味着,这家公司被资本介入的程度,要比想象中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同时,面对与滴滴的矛盾,戴威试图引入阿里系资本作为靠山。


新浪科技报道称,ofo下一轮融资已完成,投资方为阿里巴巴,该笔金额为10亿美元。


不过,知情人分析称,“阿里虽然投了ofo,但和戴威的想法也不一样,各有算盘”。


对于戴威而言,阿里的加入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是制衡滴滴的干预,毕竟阿里不会眼看腾讯系“独霸”出行。其次是“新一轮融资”可以缓解ofo吃紧的现金流,这对于打击“挪用押金”的传言至关重要,甚至可以稳定“欲申请退款”的用户。


对于阿里方而言,腾讯在大出行领域已先行一步,其不甘落后,亟待破局。投资ofo后可以搅动滴滴和腾讯的局,但目前阿里尚未进入ofo董事会,融资后无实际话语权,这也让阿里有所顾虑,“目前双方正在就进董事会一事磋商,但还没定论”,知情人称。


如此看来,2018年,共享单车的战争仍将持续。



每经编辑 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腾讯科技、

腾讯《深网》、新浪科技、华尔街见闻等


其他用户正在看

1、惨!iPhone买一送一了!

2、挥泪大甩卖,贾跃亭清仓当年30亿元买下的酷派股权

3、法庭见!华为大战三星,20个月后终于分出胜负

4、一片“喊打”声中,2018首个失败项目出炉:覆盖36城零交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