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两会观 | 为什么是杭州?

2018-03-06 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来自我的小伙伴城市进化论

微信号:urban_evolution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城叔在现场统计了一下,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全场响起近60次掌声,尤其是说到今年深化“放管服”改革时,10句话的内容5次被掌声“打断”。


总理说,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决不允许执法者吃拿卡要,必须到现场的事也力争做到“最多跑一次”,清理各类证明以及优化营商环境。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官微


城叔觉得,每一项都是在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老百姓增便利,真是忍不住要拍巴巴掌!


掌声这么自发而热烈,其实也反映了大家对于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迫切期待。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让人觉得,新时代的政府职能转变已是势在必行。 (手动点赞)


而在报告之前,可能已经有人注意到一个信号。


在3月5日首次露面的“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长徐立毅作为首组亮相的代表之一,接受媒体采访时,回答的正是关于“放管服”的问题。徐立毅介绍,杭州一年来实施的一项名为“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已成为撬动城市其他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力量。


那么,为什么是杭州呢?


需求


▲图片来源:摄图网


要谈“放管服”,我们不妨先看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个引起共鸣的话题进行了哪些安排。


根据报告内容,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关于“最多跑一次”的重要意义,相信办过证的朋友都能有所体会。且不论各种“证明自己是自己”之类的“奇葩论证”,即便是合情合理的办证,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当这个话题上升到城市层面,情况就显得更加急迫。随着经济进入高位增长阶段,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此前城叔在与一位负责城市外资企业引进的业务员聊天时,他就直言不讳地说到,许多情况下,打动企业的可能就是办证快速通道,这比城市产业结构来得更加直接。


城叔之前发过一篇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的亲笔信,引发大量关注。在这封信中,李天天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并表示其现在的成功得益于将公司地址从黑龙江迁至杭州。时值毛振华“雪地陈情”不断发酵之际,这封信在促使大家思考的同时,也将城市之间营商环境的比较摆到了台面上。


去年年末,不断成型的杭州湾“大湾区”已经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杭州,以及阿里巴巴诞生于杭州而不是上海的讨论中,这两座近邻的关系。更有评论指出,上海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杭州的“助攻”,这种助攻作用正是源于杭州对创新企业的高度包容,能够为上海输送更多资本和技术血液。


杭州为何能够屡次在城市关于营商环境的比较中脱颖而出?如果将眼光对准同时期的杭州,“最多跑一次”正处于不断落实的过程中。而这个政策如今再次被徐立毅提及,或许正是解题之钥。


决心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事实上,对于杭州而言,“最多跑一次”更是其在“后G20时代”下乘胜追击的重要法宝之一。


城叔发现,“最多跑一次”理念最早出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省编办主任鞠建林对此给出的解释是,“最多跑一次”,一般是指老百姓到政府办事,大多只涉及一个部门,也就是说,一件事,跑一个部门就能办完。


三个月后,也就是2017年2月,徐立毅上任杭州市副市长、代理市长。当时,杭州已将如何缩小与北上广深的差距作为重要议题。“最多跑一次”,正是徐立毅手上“一张牌”。


上任仅2个月时间,徐立毅就在杭州进行了首次“微服私访”。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他体验了四件事的办理过程,但由于材料不全、表格版式不同、审批权限不在本级、需开具其他证明等原因,他先后吃了四次“闭门羹”。


在参加央视《对话》节目时,徐立毅特别谈到这次调研。他认为,暗访并非为了某次检查,而是通过这种方式,站在用户的角度去体验办事效率,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推进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企业与百姓离“最多跑一次”究竟还有多远,进而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


城叔发现,杭州已将这种“问题导向”的治理方式加以推广。去年,杭州市市区两级有480多名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到办事窗口“换位思考”,目的正是为了通过切身体验,去寻找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效果也立竿见影。3月5日,徐立毅对外公布一年以来的成绩单:去年,杭州市新设立企业11万家,其中85%是通过证照联办,实现准入即准营。在不动产登记当“做到了60分钟就可以办齐”,在公民个人事项办理当中,对其中量大面广的290多项办事事项做到了凭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办理。


潜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然,发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杭州绝非孤例。一个例子是,先后落地的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成为中国以开放倒逼改革、探索“放管服”先行先试经验的“先行军”。但杭州样本的突出之处在于,其将政府职能转变探索与地区经济产业特色优势相结合,以此能够释放出改革的巨大潜力,效果突出。


事实上,建立一个扁平化的数据平台,正是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最多跑一次”的重要基础。在杭州提出“最多跑一次”之初,就已将其与政务数据库的建设相联系,依靠的正是其占据优势的互联网产业。


此前数据统计,截至10月30日,杭州已总计归集59个部门的218亿条数据,实现了36个部门的196亿条数据共享。而徐立毅指出,杭州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成为“移动办事之城”。


与杭州类似的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已在探索各具特色的“放管服”改革。城叔此前曾在一个有关新经济的论坛上遇到了ETCP集团董事长谭龙。他特别提到,在成都看到一个全新的部门——新经济委,而这是他在其他城市所不曾见到的。“我跟他们谈,谈的很好,哪些事情谁来做,很快就安排下去,和京东、科大讯飞合作的内容,能想到的全部放进去。”


这让城叔不由得想到一个说法,现如今,中国城市的竞争已从比项目、比投资向比服务转变,谁能及早提供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服务,谁就抓住了新一轮发展的先机。而此前在接受城叔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王露曾指出,这不是简单的多证合一所能满足的。他认为,多证合一仅仅是“放管服”的第一步,要进一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还需要更多符合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


而在新的要求下,由杭州先行展开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将怎样最终在各个城市落到实处,我们拭目以待。


文字 | 无氧 福里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