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三周年系列报道之二‖聚集发展新动能 大西安高速起舞 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追赶“万亿级”方阵

2018-02-14 西安晚报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对陕西提出了追赶超越科学定位和“五个扎实”明确要 33 38627 33 13004 0 0 4544 0 0:00:08 0:00:02 0:00:06 4543。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自然拥有了强大的压力与动力。

追赶超越,不断创新。随着时光的飞转,我们这座城市已高速起舞,并绘就了美丽的高质量发展图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西安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五个扎实”要求,“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以革故鼎新的魄力构建发展新体制,以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快构建富有西安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奋力向着“万亿级”城市俱乐部迈进。

2018年2月7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大西安正式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曾经无限辉煌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在浴火重生中迎来了新的春天。



大格局下的大西安

经济增量和质量实现双飞跃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既要看速度,又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中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的讲话犹在耳畔。

  “经济发展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对于西安这座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而言,提升经济发展的增量和质量都显得尤为迫切。

  “2017年是大西安元年,西安GDP迈上7000亿台阶,增速达到7.7%,超越多个副省级城市,在全国的排名实现进位。”这些成为让所有西安人为之骄傲与自豪的数据。同样让人骄傲的是,在实现增量的同时,大西安的经济质量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产业迈向高端化,高端制造业成为“主力军”;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增速高达20.5%,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5.1个百分点;

  ——技术实现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39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14.9%,高出9.5个百分点,拉动3.4个百分点;

  ——西安经济运行实现高效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1.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服务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执行,西安拿出了从未有过的决断力与执行力。设立投资合作委员会、新经济产业发展局等多个新机构,补齐十大短板,将经济发展置于从未有过的重要地位;“三大政策”为西安引资引智、聚力聚智;“三场品牌活动”提高了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三大革命”明显改善了西安的营商环境、西安展现了强大的“西引力”……



寻找发展新动能

努力开启新经济发展大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动力转换节点,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阵痛,必须加快寻找新的发展动能,实现新旧动能的平稳接续转换。

  悉心梳理西安的发展,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新经济资源正在加速聚集。

  去年以来,包括海航物流、世界苹果中心,京东无人机中心等一大批项目落户西安,为西安大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就在上个月,继阿里巴巴第二批项目落地西安后,腾讯又在西安布下了多个棋子,这些都成为未来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并成功开启了西安新经济发展的大门。

  2018年新年伊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主持召开西安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要求,我市要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两化融合、加速产业聚集、培育龙头企业、建设智慧城市、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安全保障,发展大数据和新经济产业。

  回顾过去的一年多,西安屡屡成为国内关注的焦点。“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程序员节”等活动吹响了西安发展新经济的号角。西安还先后成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硬科技创新产业局、新经济产业发展局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局等机构,着力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丝路文化高地”。从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到各项大型经济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西安对发展新经济的重视,彰显了西安市发展新经济的决心和信心。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新经济的大潮中,西安必将成为弄潮儿!



大发展大未来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经济加快发展,有效拉动了需求,灵活了就业,稳定了物价,增强了经济增长的韧性,保持了基本面的稳定,加之去年一年加速聚集的发展新动能,这些都为2018年经济保持高质量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发展信心。”西安市统计局局长张民伟的一番话让人倍感振奋。

  从万众瞩目的首届世界西商大会到阿里巴巴、腾讯等国际级重量企业的进驻;从市场主体数量突破百万,到人才新政带来的强大聚集力……大西安正加速整合资源优势,努力提升整体环境,同时紧盯航空航天、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领域,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弥合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协同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经济变道超车、引领追赶超越。

  时间跨入2018年,当大西安璀璨的夜景令人日益着迷之时,人们也不禁要问,新的一年,大西安的经济发展图景是否也会散发如此璀璨的光辉?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2018年里,西安经济在增长韧性增强、基本面稳定,新动能聚集的带动下,将继续有力推进产业高端、技术高新、运行高效,同时有望实现高速增长。”张民伟对大西安未来发展展现出的信心和很多投资者不谋而合。

  大西安,大发展,大未来。西安将以更加矫健的身姿继续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记者  王昕   )


市场主体过百万 

国内外“巨鳄”纷纷落户

大西安成全球投资沃土

营商环境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乎城市的活力与国际竞争力。面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这一时代课题,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精细管理,从内到外重塑古城新形象,大力弘扬西商精神,赢得西安投资环境大改善、营商环境大提升。时代是出卷人,认真答卷的西安市收获了优异的成绩,荣获“2017最受国际投资关注城市”称号,国内外优秀企业纷纷落户。

  一切的改变从一年多前拉开帷幕。

  “烟头革命”“厕所革命”……看似小事却涉及城市面貌,关乎环境立市。紧接着,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新时期“店小二”,争当“五星级”服务员,事不过夜马上办,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又拉开了“行政效能革命”。“三大革命”的常态开展,不仅强烈冲击了沉疴痼疾,更提升了办事效率,让西安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2017年西安的冬天格外寒冷,但企业家的春天却从未远去。从一季度就开始井喷的市场主体终于迎来一个节点。12月9日,西安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西安成为全国第七个市场主体总量过百万的副省级城市。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西安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100.2676万户,同比增长35.86%,其中民营经济占到市场主体总量的96.69%。2017年,全市新登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262386户,较2016年同期翻一番,同比增长118.12%。

  这种“井喷式”发展的背后,折射出政府部门开放、高效、公平、健康服务理念的重新树立,尊商亲商重商氛围的良性养成。企业家感叹:“大西安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潜力被重新发现!”

  过去的一年,西安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出台精准招商系列政策措施,各级一把手亲自抓招商。同时加强城市营销,成功举办欧亚经济论坛、首届世界西商大会、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程序员节、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等重大节会活动,让全球目光聚焦西安。

  人们看到的是西安对企业家的重视和尊重。2017年8月,首届世界西商大会在西安举行,座位排序上打破了以往官员坐首排的惯例,将企业家与官员交叉排序。不久前落幕的西安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60多名企业家首次受邀列席。许多企业家表示,通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西安正在主动把握和创造宝贵的发展机遇,巩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同时,让企业家们愿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行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地参与到大西安的发展建设行列。

  进入诸多战略机遇叠加黄金发展期的西安,深知人才是一座城市活力的源泉。“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人才新政二十三条”等配套政策,使西安真正成为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聚集的“福地”。

  京东、海航、三星二期、吉利、开沃、华润、华侨城、阿里巴巴、腾讯、亚马逊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涉及世界500强企业44家,新增投资过百亿元项目40个;2017年实际引进内资2200亿元,同比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51亿美元,同比增长13.2%。

  良好的营商环境持续增强着“西引力”,为大西安加速奔跑汇聚了“排浪式”的强大势能!(记者 樊华 )


激发新动能 打造“一带一路”双创之都

让每个“梦想者”都能精彩绽放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考察时强调,科技人员要努力多出创新成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

  西安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努力构建包容开放的创新创业氛围。特别是2017年以来,西安把“双创”提升到激发城市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的高度,“创业西安”城市品牌加速打造,让每个“梦想者”都能以创业为荣、以创新为耀。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的中科院西安光机所。2017年,这里成功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光机所米磊博士2010年首提的“硬科技”概念,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的大力推动,让这座城市的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优势加速释放——首届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成功举办,让西安的硬科技“八路军”产业成为创新创业、培育和吸引项目的沃土,大批优秀企业纷至沓来,共享发展机遇。

  成功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还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提到这座高校,就不得不提2010级校友、“小满良仓”项目团队负责人张旺与其他“创客”小伙伴们。2017年7月,他们一道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的成长与收获。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全体队员回信,勉励同学们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张旺激动不已、备受鼓舞,他表示创新创业的梦想更加坚定!

  如今的西安,“创新创业”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标志。2017年以来,西安建成高新咖啡街区、经开创业大街、曲江创客大街等422家众创空间,入孵企业11529家,吸引创业就业人数22.9万人,西安正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创新创业热土!

  在这里,“人才+科技+文化+金融”的力量,让每个创业者都能便捷地获得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支持;

  在这里,“创业西安行”活动深入开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至少一次深入高校、创业空间等,用“五星级服务”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里,为数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加快发展“大学生创业经济”“校友经济”“院士经济”“院所经济”“教师经济”五大创新创业经济,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如今的西安,高举全球硬科技之都和软件名城大旗,大力推进支持创业的《十条措施》和《“创业西安”行动计划》,“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和“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活动成效突显。

  随着“双创”与产业的有机融合,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世界各地的创新创业资源正向西安加速奔涌,“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正在加速成型!(首席记者 杨耀青)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打造亚欧合作交流 

的国际化大都市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的话语,也是对西安殷切的期盼。

  当年长安的盛世辉煌仍在丝绸之路上流传,如今的西安紧抓“一带一路”建设的黄金机遇,义不容辞地在打造国家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征程中奋起发力,走在了新时代开放的最前沿。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西安自此进入“自贸时代”。面对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的使命,西安先行先试,释放出一系列改革创新的密集红利,带来的资本集聚、产业集聚效应陆续显现。海航现代物流、世界苹果中心等一批千亿级投资项目和交易平台,华为全球技术中心、新松机器人、亚马逊、传化物流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截至2017年底,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新增企业8898家,注册资本3060.92亿元。

  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期望,作为丝路起点城市,西安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上深耕细作。2017年,欧亚经济论坛的顺利召开,再一次加速推进西安与丝路沿线国家城市“五通”交流,扩大了朋友圈的范围。

  进行中哈贸易的西安丝绸之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元朝辉,就深切地感受到“五通”对商贸经营的利好。2017年3月24日,他的货物登上了“长安号”,这也是“长安号”首次运输普通货物。元朝辉骄傲地说:“设施联通,贸易才能畅通。路通了,我们才有了获得订单和运输的能力,也以此连通‘一带一路’上的民心。”

  新年伊始,又有好消息传来。2018年1月,国际班列“长安号”已开行33列,约是去年同期开行量的8倍。西安通过建设中国最大的陆地港口“西安港”,开行“长安号”,搭建网上丝绸之路贸易平台“洋货码头”,内陆地区“港口内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无缝对接”构想变为了现实。如今,“长安号”已成为西安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开通了到哈萨克斯坦、汉堡、华沙、莫斯科、布达佩斯等多个国家和城市的铁路通道;与澳大利亚墨尔本港、新西兰利特尔顿港等国际港口建立了国际“陆海联运”通道;与阿姆斯特丹、首尔开通了国际“陆空联运”线路;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了跨境电商“海外仓”。今年,“长安号”还将开通西安—霍尔果斯班列,新增西安至科沃拉、俄罗斯及德黑兰线路,进一步拓展西安至北欧与中东方向国际物流通道。

  作为全国六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西安拥有2小时航空圈、8小时铁路圈和1日公路圈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它正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客站和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依托,打造以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为重点,具有更大辐射范围和集聚能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纵贯南北,连通东西,大西安通过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的建设,不断延展经济的外向度,加快建设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如今,西安正式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承担起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作用,带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定位,西安必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上释放更强大的动能!(记者 轩辕杨子 )


来源:日报天天看

编辑:祎清审核:司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