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圣节来了,租房的朋友请小心

2017-10-27 皮皮鲁 壹读

壹读知道


在阅鬼故事无数后,壹读君得出了个颇为辛酸的结论: 

在所有倒霉蛋中,租房客往往死得最惨。 

更惨的是,他们死后通常还得继续困在这个从不曾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等待下一个房客的到来。 

生不归于家,死不安于冢。 

荒诞的鬼故事下尽显无所归依的悲凉。 

爱读鬼故事的壹读君|皮皮鲁 

曾有人专门针对发生在私密空间的鬼故事进行分析,发现主人公的安全感有一条非常明确的界限:门窗。 

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被父母告诫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老实呆在家里,别往外跑”,这些观念最终都内化为潜意识,陪伴我们到成年。它让我们相信: 

门外的人,是外人;门外的世界,很危险。 

所以在鬼故事中,门窗作为连接内外环境的媒介,是厉鬼最容易出现的地方。深夜的门铃、小小的猫眼、走廊里明灭的灯光,这种外部空间有鬼-拒绝开门-内部空间安全的故事结构已经是灵异事件中的固定套路。 

但无论如何,住在自己屋子的人还有“家”这个安全域,但租房住的人连这个庇护所都没有。 

因为你甚至不能确定房子本身安不安全。大部分人租房都只能从中介那里获得信息,看看《咒怨》里伽椰子作祟那么久中介都能源源不断把人往里带,他们说的哪个字你敢信? 

信任感的缺乏是恐怖臆想的源头。 

记得在莲蓬鬼话上看到过一个贴子。女白领在外租房子独自居住,半夜听见有人敲门,从猫眼往外看什么都没有。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天,害怕的她叫了闺蜜来陪自己。半夜敲门声又响起,依然门外无人。结果过了几天闺蜜犹豫着告诉她,那晚的敲门声好像是在门内....... 

安全域内外界线的模糊同样体现在那些墙内发现尸体的传说。 

墙有别于门窗,不是内外两边的交接,反而是隔绝,所以一般情况下象征的是坚实的保护。鬼的本体在墙里其实就是在宣告保护的丧失,对于租房的人而言,出租屋并非安全稳定的空间环境,那层脆弱的外壳随时能被挤得粉碎。 

其次,鬼故事中的租房客在遇到危险时通常独立无援。 

邻居就别提了,基本与警察同步出场;明明是住着几十户人家的公寓,可主角永远奔逃在空荡荡的走廊上,无论叫得多大声也不会有谁开门来看看。反观以农村为背景的怪谈,大柱中邪了二柱三柱能及时赶到把他看护起来等村长请神婆,闹出人命的概率自然小了很多。 

但对于租房客而言,最扎心的不——是邻居不开门,而是打开自家门后同样空无一人。 

没有亲友在身边,存活率先低了一半。学校怪谈那么多,但正儿八经挂掉的真没几个。只要不是彻底的炮灰,关键时刻室友都会开门惊鬼。租房客就不同了,你在房间内快把自己掐死了别人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也没钥匙进门。

再者,他们能支撑你的精神。

恐怖小说中有部神作叫《一封家书》。主人公异国求学,和几个朋友合租了一套不错的别墅。谁料这是套凶宅,厉鬼通过诱导他们玩笔仙重回人间作祟,不管他们是在外面还是呆在别墅里,每周五雷打不动的遇见恐怖事件,并且严重程度指数级递增。

当一直并肩作战的好兄弟最终也挂了后,主角彻底崩溃了。他其实知道自己还有一周做最后的努力,却没有再耗费时间寻找保命的办法,只是坐在空荡荡的鬼屋给大洋彼岸的父母写了一封长长的家书。 

死亡需要独自面对,但亲密关系可以减轻恐惧。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鬼故事的背景从家到校园最后到出租屋,暴力程度是逐渐递增的。越是高压孤立的环境,越多凶恶的鬼魂。 

所以独自租房的朋友,无论你平时多么宅,壹读君真诚建议你万圣节那天出门和小伙伴们找点乐子。南瓜灯能不能吓退鬼不要紧,至少能借要糖的机会和自己邻居混个脸熟啊。 

参考文献:

1、《鬼话连篇——网络鬼故事研究》,杨斯康,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论个体心理——社会心理的互动与社会化》,石凤妍,南开大学学报

图片来自全景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镜子到底是驱鬼还是招鬼?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