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让人民群众甘心乐意地生生生生生生?

Blues 壹读 2018-09-16

其实纵观历史,中国人在催生这件事儿上,还真有一套。他们既能保证国家利益不受损失,又能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为国家生娃。

等着国家分对象的壹读君 | Blues

和人口平稳增长的欧洲相比,中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可以用大起大落来形容。

一般在历史上某个朝代结束时,都会有人口的急速下落。新的朝代建立初期,又有人口的迅速增长期。

由此可见,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深谙一套催生大法。

汉朝:不结婚就收剩女税

汉代初期,经历了秦朝暴政、刘项之争等多年战乱,人口只有1.5-1.8千万。为了经济、也为了国家稳定,汉初提出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这其中的“生息”可以理解为生养繁殖。汉初的“休养生息”使得汉朝的元气迅速恢复,也为汉武帝平匈奴提供了人力和经济支持。经过一系列政策的温养,汉朝的人口高峰达到了6千万左右。 

汉朝的税收政策中有一条对女单身狗特别不友好。在汉代,如果过了15岁女子还没有婚嫁,那就需要交5倍于普通人的赋税。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这种对未婚女子收取重赋的方法,从经济上强制将育龄女子送入家庭,担负起生儿育女的责任。这种方式就跟二胎基金比较类似了,也算是比较不成熟的做法。

少交人头税,百姓心甘情愿的生

唐朝实施的两税制,既使国家不亏又能让人口增长的方式。在两税制实施以前,国家的赋税主要是按人头算(丁税),有多少人头就要交多少税。这就很大程度的抑制了人们的生育欲望,毕竟多生一人,就要多交一份税。

两税制实行以后,赋税的收取方式变成了按户收取和按土地收取。这种收取方式就意味着每家有多少人丁不再那么重要,赋税按照资产和土地收取,多生出的劳动力就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

对于国家来说,实施两税制以前,是有多少人收多少钱。实施了两税制以后,是要用多少钱收多少税。田税的收取份额增加,让生产方式变成了劳动力密集型方式。要想富,先种地,多生孩子少压力。

这一税法成效也非常显著。唐朝在施行两税法之后,经历安史之乱的唐朝又得已苟延残喘了100余年,两税法的刺激功不可没。从唐朝开始以后,中国历朝历代实施的税法都以“两税法”为蓝本。在宋朝时,人口峰值便突破了1亿。 

清明上河图中表现出的人口密度跟现在的旅游旺季颇有相似之处

催生大法,还是四郎用得好

清朝时期,人口增长更猛。从清朝初期的8千万,在268年间就突破了4亿大关。除了基本的两税制的作用,清朝康熙和雍正这两父子功不可没。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就是说以康熙50年的人丁数为标准,以后增长的人丁,不再收取丁税。也就是老百姓从此可以随便生了,生了多少都不用多给朝廷交钱。

嬛嬛的四郎雍正颁布了“摊丁入亩”政策,这是对父亲永不加赋政策的延续。康熙时期对丁税已经进行了减免,到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则是彻底废除了丁税。 

从此以后,困扰中国人数千年的人头税就被彻底取消了。这对没什么节育手段的古代,更是如同开了生娃的水闸。

看起来,清朝的这几个政策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为百姓节约了不少负担,那是不是这就意味着国家的收入变少了呢?

不!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是傻子,不会真的平白无故的减少自己的财政收入。他们把本来该收取的人头税转移到了土地税上,看似少交了不少钱,其实这个钱再以另外一种方式交给国家。

这招儿非常的高明。不再收取丁税,相当于全面放宽了生育,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另一方面,又大大的提高了土地税,老百姓为了能够交上繁重的田税,只能多多生娃,增加劳动力的数量。老百姓和后代百姓还会歌颂统治者减除税赋,为民解忧。

emmm,颇有点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的感觉。

康熙:朕聪明吧!

就拿清朝康熙年间来说,“康熙盛世”其实是建立在高额赋税的基础上的。康熙末期虽然耕地不如明朝万历年间多,但是所收取的赋税确实万历年间的数倍。这只不过是一种变着法的收钱的手段,却让当时的百姓心甘情愿的为国家生娃,人口数量连续突破2亿、3亿,巅峰期直达4万万人。古代统治者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

人多力量大

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也是人口急速增长的阶段。建国伊始,并没有经历过人口普查,一般都以4亿人口来算。在1949-1953年期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中国经济需要恢复期,所以并未有约束人口的政策,而是秉承着“人多是好事”的想法让其自然发展。

到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人口达到6.01亿(含台湾),仅中国大陆就有5.9亿人口。

人多力量大

这期间,虽然没有人口约束政策,但是却有不少人口鼓励手段。

建国早期,我国不少政策都模仿当时的老大哥苏联。在政策和舆论上主张学习苏联奖励多生育的做法,对多生孩子进行鼓励。据老人回忆,当时多生一胎是可以多领一斤粮食的。得到确确实实的好处,老百姓才会肯多生孩子。

1950年,国家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联合发布了《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规定“为保证母体安全和下一代生命,禁止非法打胎”。在1952年,禁止人工流产的规定扩散到了所有女性。这则规定将除极特殊情况的人工流产作为违法行为,加以限制。此外,1953年,国家还禁止售卖避孕药和避孕工具。 

从政策上进行鼓励,又严格控制节育、避孕手段,同时生活水平在逐渐上升,死亡率下降。短短20年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人口总量就达到了8.3亿。

这样回头看一看,我国确实是有一套自己的催生经。要想让人们为国家生娃,还需要动动脑子才行。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让老百姓心甘情愿的生才是催生的关键。

参考资料:

1.“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姚念慈,2009.

2.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豆建春,2015.

3.《中国人口史》,王育民,江苏人民出版社.

4.建国后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嬗变及其影响,孙怡颖,2017.

5.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的回顾与再评价,翟振武,《中国人口科学》,2000.

6.50年代以来我国解决人口问题得失的再评价,黄宏、郭凤海,《中共党史研究》,2001.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大姨妈”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神功能?

点击图片阅读 | 101种死法:这居然都能死?!

点击图片阅读 | 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学霸“婊”?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