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语,催婚催育前先管一下恶俗婚闹吧

宁七 壹读 2022-04-24

不恐结婚但恐婚礼的壹读君 | 宁七

今日份的恐婚成就,是靠几个心里没哔数、手上没分寸的婚闹分子达成的。
前几天,山东菏泽一名女子发布视频,称自己遭遇了不知轻重的婚闹。在婚礼进行时,新郎的一众“狐朋狗友”疯狂朝舞台上的新人喷射白色泡沫,直到把两位新人喷得看不出人形,他们才彻底收手。
图源:抖音截图
闹剧之后,婚礼会场被毁,新人妆发全脏,后续的敬酒环节也因此无法进行,两位新人也差点因这场闹剧当场离婚。
这名女子表示自己早就知道菏泽素有婚闹风俗,所以事先就让新郎和朋友们沟通不要闹得太过分,但新郎朋友们在承诺之后,还是没有对他们“心慈手软”……
没想到都2022年了,壹读君还能在互联网上看到这么不讲武德的婚闹呢。
当代婚闹现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众所周知,一套完整的婚礼流程相当繁琐,在冗长的典礼流程中,常有捉弄新人和在场亲友来活跃气氛的环节。究竟超过什么程度算“恶意婚闹”?曾有研究是这样厘清婚闹失范与否的:
婚闹行为失范是指在婚礼过程中,婚闹行为主体违背一定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而导致的有偏差的行为。
简言之,违背公序良俗的越轨玩闹,就是人人得而撵之的恶意婚闹。
恶意婚闹年年有,每年都不少。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不少相关新闻,壹读君给大家分类盘点一下近几年媒体曝光过的婚闹类型。
最常见婚闹:“帮新人重新做造型”型
婚闹里最常见的类型就是在场亲友或伴郎伴娘团整蛊两位新人,比如这样:
这些人秉持着“不喷个面目全非,就是没到位”的信念,用各种“喷射式武器”无偿为新郎新娘改妆。
这种令围观群众壹读君本君火冒三丈的闹剧,其实在婚闹语境里,已经算是最温和的了。
最要命婚闹:“折腾不死新郎不罢休”型
这种类型的婚闹,常发生在接亲时,以折腾新郎和伴郎团为主要特征。
捆绑play
在婚礼接亲流程中常设有女方堵门的环节,男方得出出洋相再给几个红包才能过关接到新娘。这种流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图一乐呵添点喜庆。但总有那么一些没分寸的家伙,把玩闹变婚闹,甚至把喜事变丧事。
2013年,山西太原就发生过一起恶性婚闹致死案件。新郎在婚礼当天被自己请来的亲友团“围殴”四小时,直接打进了重症监护室,后抢救无效死亡。
图源:新闻截图
最违法婚闹:“性骚扰新娘伴娘”型
这种类型的婚闹,广泛存在于明星(是谁我不直说)和普通人结婚现场,男性亲友团常常借着“闹洞房”之名,对新娘、伴娘行猥亵之实,堪称大型群体性骚扰现场。
这类婚闹也发生过致人死亡的恶果,2017年人民日报曾报道在广东佛山发生了一起伴娘疑因被伴郎团推搡而坠楼身亡的悲剧。
最奇葩婚闹:“扒灰”型
“扒灰”本意是影射翁媳之间的不正当关系。在国内有些地区,“扒灰”被娱乐化为结婚仪式中的重要环节,常见的形式是让公公扛个钉耙、戴着尖顶帽子背着新娘绕场一圈,甚至当众亲吻新娘。
(图片过于低俗,不予显示)
曾有学者对某地的“扒灰”婚俗进行过实地研究,发现在当地人在婚礼筹备期甚至会成立一个专门的“扒灰协会”,统筹整个婚礼“扒灰”活动。这种婚俗时常有闹剧出现,比如2018年江苏盐城就发生过婚礼现场,公公醉酒强吻儿媳的大丑闻。
涉及亲密话题必绕不开伦理梗,如果“叫爸爸”还勉强能算是小情趣,那在婚礼现场这种公开场合大玩特玩“扒灰梗”,也有点太下作。
李安导演曾说过:你所目睹的婚礼上的一切,都是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看着上面这些大型婚闹现场,还真是令人一秒梦回封建时代。曾有一些婚闹的辩护者称,婚闹的习俗古已有之,是中国传统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祖宗的东西丢不得。
孔子听了都要跳出来打人
然而,婚闹的本质却是……
失范的婚闹:裹脚布成精,在法律边缘蹦迪
诚如一些网友所言,“婚闹”确实传承于历史传统,但最开始的闹,还没有明目张胆地踩着道德底线闹。
据史料记载,对“婚闹”最早的明确描述,出现在汉代。杨树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中描述,汉代婚礼现场“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大家插科打诨、饮酒游戏,尺度尚算合理。
此后的一些朝代,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闹洞房的婚俗,不过直到宋代,没分寸的闹婚都不是历史的主流,一般只发生在胡化和儒家礼俗浸润不深的地区。
然而,情况在明清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明朝杨慎的《丹铅杂录》中记录:
今此俗世尚多有之,娶妇之家,新婿避匿,群男子竞作戏调以弄新妇,谓之谑亲。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婚礼现场一群大男人围着新娘子拉扯调戏,想尽一切办法占新娘便宜。甚至还有史料记载了明清时期的婚礼现场存在直白的性骚扰:
侮弄新娘及伴房之女,淫词戏语信口而出,或评新娘头足,或以新娘脂粉涂饰他人之面,任意调笑,兴尽而止。男家听其所为,莫可如何也。
“婚闹”一直被批评但一直没消失,不得不承认,在性意识蒙昧的时期和地区,它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首先,婚闹有一点“通过仪式”的意味。
通过仪式:由人类学家范·盖纳普提出,指的是一个人想要永久性加入新环境,或者获得新身份、新权力,需要以完成一项有象征意义的入门活动为标志。
婚礼本身就是两位本不相干的人结为合法夫妻的仪式,“婚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为这个仪式增加难度和挑战,让这个通过仪式更有权威。
其次,婚闹在性压抑的时代和地区,承担着一定性启蒙的作用。
曾有学者在90年代对中原地区的婚闹现象做过翔实的田野调研,发现当地的“闹房”分为起哄新人做性暗示游戏和偷听新人洞房墙角这两大类,其社会功能一则是加速点燃(可能没怎么见过面的)两位新人的“欲望之火”,二则是顺便对在场的小年轻们进行一个性启蒙。
于是乎,国人压抑的淫念和支配欲,就“合理”地借由这种既有传统又兼具现实功能的“婚闹”,星星点点地散布在中国这个半熟人社会中。
但,存在≠合理。
恶意婚闹的形式不一而足,但都是蒙昧时代的产物,那为何到了21世纪,殴打新人、猥亵伴娘等躲在“习俗”下的实质犯罪行为还能时不时露头呢?
可能还是罚得不够狠!
量刑不够,处罚白费 | 图源:2013山西婚闹致新郎死亡案件判决
由于历史原因,婚闹行为具备一定的亲民性优势,在小地区内部形成了对于“闹”这一行为限度的认同迷茫。如果司法未能积极介入并划定行为边界,司法的懈怠态度就会使得“婚闹”行为归责缺位,这对恶意婚闹无疑是一种纵容。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张宝艳建议,农村“恶搞式”婚闹该尽早取缔,破除“婚闹”陋习的关键是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建立新的婚俗秩序。那作为个体,如何能彻底避免婚闹呢?
很简单,避免结婚就行了。
参考文献:
[1]王心喜.新婚“闹房”习俗的来历及其嬗变[J].婚育与健康,1997(02):50-51.
[2]尚会鹏.中原地区“闹房”习俗的社会功能及其变化——以“西村”为例[J].民俗研究,1997(03):22-27+34.
[3]葛兰言,卢梦雅,蒯佳.中国上古婚俗考[J].文化遗产,2020(01):74-84.
[4]赵莲.当代中国婚俗改革历程的回顾与展望[J].社会福利(理论版),2020(11):3-8.
[5]杨文静.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婚俗研究综述[J].今古文创,2021(41):64-65.
[6]王艳雯,黄利霞.婚姻经济学视角下婚俗改革分析[J].商业文化,2021(35):142-144.
[7]张明芳. 婚闹莫胡闹  法律划红线[N]. 中国妇女报,2021-03-25(001).
[8]李小龙.我国婚闹行为失范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S2):63-65.
[9]张学文.“婚闹”现象的社会规制缺失与刑法介入[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8,30(06):17-24.
[10]陈俊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民俗分析——论天门地区的“扒灰”婚俗[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1):49-50+53.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临终前“补偿”前女友345万,算不算深情男人?

点击图片阅读 | 头油头屑北上长痘,你怕是被真菌占领了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