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移民更爱祖国?丨壹读百科

2016-02-23 刘十九 壹读

△一张剧照暴露年龄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不久前,坊间传闻倪萍大姐移民了,引起了一波关于移民和爱国的小讨论。当然,后来倪萍大姐辟谣,说明并没有移民这回事。


我们不禁要问,移民和爱国矛盾吗?


事实上,不少人移民之后,反倒会更加爱祖国。


今天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就冒着被砖头和鸡蛋砸的危险,来聊聊这个有争议的话题。


反拖稿协会的值班壹读君丨刘十九


一出国,就爱国?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张维为,一位“在西方生活了20多年,去过无数次美国,走访了所有西方国家”的学者,提出过一个猜想:“一出国,就爱国,这个比例至少有70%。”


△张维为教授的著作


具体的比例我们无法核实。不过似乎确实有这样一种感受,很多人移民之后,反倒会对祖国产生更加深厚的感情,并怀念祖国的好处。


比如天涯“海外华人”版块的一篇帖子:《你真的需要移民吗?》作者在里面狠狠抱怨了澳大利亚的社会不公、教育压力大、医疗效率低、税收高养老难,觉得国内的教育、医疗和福利虽然各种不足,但也有好处,应该理解。


当然,前提是作者在澳大利亚“买了房,挺大的地方,几十株玫瑰树簇环绕着家,有自己的泳池和大草坪,生活平平淡淡。”



△针对华人的澳洲移民广告


这个案例似乎印证了前面那位学者的说法:“那些在国内骂得越多的人,出去后往往转变得越快,因为他们把国外想象得太好了。他们对欧美的印象是电影和广告上看来的,和真实的西方差距太大了,结果出去后失望者众多。”


这种失望,在网络舆论中往往变成这样一种局面:国内的舆论提出社会的某个方面(比如教育、医疗)需要改善,移民则指出“西方也不好”。


看起来很客观,但在国内的人看起来,他们因为切肤之痛而提出改善的需求,面对的却是比烂的逻辑。


边缘,所以爱国?

无论一个国家怎样开放,来自不同文化圈的移民想要融入主流社会,依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非主流”的身份,会让移民在工作、生活上面临各种困难。


壹读君(微信:yiduiread)随手举个栗子,根据统计,一个人在美国重新找到工作,白人平均要花19.7周,非洲裔需要27周,而亚裔需要27.7周。同时,亚裔学生想要被一流大学录取,SAT考试成绩也许需要比其他族裔高出140到450分。


处在这样的陌生环境中,跟不同的文化对比,会让移民不断强化对自己本来身份的认知,比如性格比较内敛、母语是汉语等等,对”中国人“身份的强调,要比在国内强烈得多。


另一方面,出于本能,移民往往会选择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内向的社会环境。


典型的例子就是华裔在海外形成的唐人街,以及中东移民在欧洲组建的穆斯林社区。他们在这里维持着传统的生活习惯,以此加强自己的身份认同,并保护自己。


△纽约唐人街街景


中亚的东干人,是140多年前迁徙到中亚的甘肃、陕西回民后裔。清代同治年间,甘肃、陕西回民和汉民发生大规模流血战乱,一些回民逃亡到中亚定居,分布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诸国。他们在这些异域结成了稳固的群体,依然保持陕西方言和饮食、嫁娶风俗。


△身穿传统婚礼服饰的东干新娘

 

△清代新娘的婚礼服饰


这种内向的社会环境,使一些移民融入当地的动力和能力都消减了,不但不会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和价值观,反而会更加强化原本的观念和习惯,包括对世界的认知,以强调对自己族群的认同。即便成功融入了主流群体,这种对自我的身份强调可能依然存续。


“爱国”也是一种利益诉求

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是这样的:1964年的一天,一位南非的华侨去坐公交车。按照种族隔离的规定,黄种人只能坐后排。上车之后他习惯地往后排走,公交司机对他说:“你不用去后面了,可以坐前排。”华侨很诧异。司机解释说:“昨天中国爆炸了原子弹,能造出原子弹的民族当然是优等民族,所以从今天起,中国人可以坐前排。”



这个故事后来被证明子虚乌有,是在美国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拒绝给白人让座的演绎。


但是故事却反映了一个现实:移民可能希望母国更加强大繁荣,因为母国的强大能够使生活在国外的自己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


与非移民或者关心民生的移民不同,渴望“大国荣耀”的移民眼中,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乃至教育、医疗资源不均等国内现实问题,成为了一个遥远、抽象的概念。所以他更愿意从宏观上看到母国的发展,“为肉食者谋”,而他的移民身份,使他不必沦为“发展代价”的承受者。


当然,大部分能够走到移民这条路上的人,在出国之前就可以屏蔽很多”发展的代价“了。


远程民族主义

国际知名民族主义理论家、《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提出过一个概念,用来形容那些移民之后,更加关心、热爱自己母国的情绪——远程民族主义。

 

△2008年,海外华人抗议CNN主持人"中国产品是垃圾","在过去50年里中国人基本上一直是一帮暴民和匪徒"的辱华言论


他举例说,俄勒冈的某些美籍华人希望北京政府能军事占领台湾;菲律宾移民在美国出版的报纸,第一页通常是我们的孩子在美国多么成功,第二页是菲律宾的可怕犯罪行为——意味着我们离开是正确的。第三页是老祖母的菜谱,来自祖国的食谱。

  

本尼迪克特认为,这种远程民族主义的一部分成因来自负罪感(guilt)。移民离开祖国,获得了更好的生活,一方面他们是母国的成功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爱国”的要求,背叛了“祖国”这个共同体,于是他们会尽力表现得像一个合格的爱国者,尽管他们可能对祖国发生的现实情况并不了解。


当然,这只是本尼迪克特的说法,仅供参考。


不过即便是本尼迪克特,也认为民族主义是有合理性的,“祖国之爱和永远带有温柔的想象成分的其他情感并无不同。”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参考资料:

2014年3月19日,本尼迪克特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核弹为南非华侨赢得尊严的故事原来是个“大忽悠”》,流言研究中心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给壹读君点个赞;公众号转载,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深处的冷知识。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涨姿势、正三观。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



57 26799 57 15289 0 0 3283 0 0:00:08 0:00:04 0:00:04 328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