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有一盏365天24小时不熄灭的“路灯”。

2017-09-14 桑活菌 生活周刊



给旅行者

一个可以遮身挡雨的屋檐,


给陌路人

一个可以交谈寒暄的温暖小窝,


给志同道合者

一个可以惺惺相惜的空间……


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此。


你来或不来,主人不一定在;

主人在或不在,你都可以来。




沙坡尾20号,

原本是个破烂的厂房,

现在却成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空间。

屋子外墙上画着路灯投下的光,

暖黄色的灯光向外延展,

不分昼夜地“亮”着。


屋子全年365天24小时

不关门也没人看管,

供任何一个过路人免费使用,

但屋子里却始终窗明几净,井井有条。

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自觉遵守

“谁使用,谁收拾”的“潜规则”。



发起人河马邵

将其命名为“路灯计划”。

而沙坡尾20号的这个共享空间,

已经是他构建的第三个空间。

另外两个也同时在运转着,

三处加起来大约有300平方米。

河马邵说,发展到现在的样子

是他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因为最初他只是为了接待朋友。


河马邵



原名邵冬强,来自河南驻马店,

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河马邵”。



他在福建海军服役了16年,2013年年底才从海军转业,因为特别喜欢厦门的环境和文化,他就留在了厦门生活和发展。因此,经常有战友和朋友来厦门找他,为了接待这些隔三差五出现的访客,河马邵在大学路又租了间三四十平方米的老房子,用自己捡来的旧瓷砖改造房屋,平时用来接待访客。




为了朋友登门时方便些,

河马邵就多配了几把钥匙发给他们,

后来朋友又带了新的朋友过来,

钥匙也就越发越多。

开始只是给了十来个人,、

最后竟然三四百个人都有这里的钥匙,

还陆陆续续不断增加,

后来索性就不关门了。



渐渐地,这个地方从一个私人空间,变成半开放空间,最后成了一个共享空间——即便是陌生人也可以进来歇歇脚,自助泡茶,泡咖啡,离开的时候收拾好就行。




随着慕名而来的使用者越来越多,

爆满的空间

让河马邵自己和朋友却无处可用,

所以去年年初,

河马邵又做出了第二个免费空间

“理想家的家”。


他召集起朋友,在网上发起了众筹,找地方,做规划,自己当木工水电工,硬是把一个没有屋顶、垃圾环绕、快要倒塌的旧厂房,改造成了大家所看到的温馨小屋。不过,因为是通过众筹的方式建成的,所以只供给有理想的“圈内人”使用,不再对外开放。



连河马邵自己也没想到,

短短5个月后,

自己又构建出了第三个空间。

在厦门被超强台风

莫兰蒂肆虐的那个夜晚,

全城停电,一片漆黑,

好像一切都停滞了。

“那天半夜,来了一对避雨的母女,

说她们的房子进水了还在摇晃,

我觉得那天应该很多人

在找躲避风雨的地方吧,

当时就希望大家都能像

这对母女一样能找到地方待着。



当时望着黑暗中的城市,

河马邵想了很多,

他觉得人总是需要“黑暗里的一盏灯”,

稀松平常,却能够带来某种希望。

他联想到自己做了三年的免费共享空间,

觉得是不是格局太小了?

是不是该做点有意义的事?



于是,当机立断,

他决定在这座城,

亮起一盏不熄灭的“灯”

——做一个365天24小时

都给大家提供遮风避雨的地方。

希望它能像深夜的路灯

给大家带来温暖和安全感,

所以“路灯计划”应运而生。



他还和朋友黄凌寒

一起设计了路灯计划的logo,

画在了大门口的墙面上:

黄色三角形是路灯投射下来的光,

彩虹代表希望,

一道黑色代表生活中的苦难,

黑色区域写着英文“STREETLAMP”,

因为黑暗,

所以需要路灯指引方向。



“路灯计划”其实是河马邵前两个空间的综合体。这次,他租下了170平方米的超大空间,并把空间分前后区,前区的六七十平方米是24小时向公众开放的,免费提供给过路人、游客,甚至是无家可归者。



这里有永不关闭的灯和门、免费自助的休息设施、一片可坐可躺的榻榻米,一个共享的厨房、一面书墙和一面暖墙。



每个到这里的人,

都可以自由使用,

聊天、泡茶、闲坐、

休憩或是打个盹……

随喜而聚,

随遇而安。



但剩下的功能区只有在活动时开放,比如召集大家做做手工,办办展览等。不过,对于在这里举办的活动,河马邵也是免费提供场地,只是自己要进行筛选,有意义的活动才会被邀请到这里来。




很多人来找河马邵,

说要支持“路灯计划”,

他嘴上都说“好”,

却从不跟人谈所谓的“商业项目”,

好像保持着恰到好处的“愚钝”。

也许就是这种“愚钝”,

才一直保护着这里的简单和快乐。

免费的空间自然不挣钱,

而且还需要垫付许多的费用。



“许多到‘路灯计划’的人,

都互称‘家人’,

他们自愿维护着这个共享空间。

有些人甚至专门请假来打扫维护,

让我觉得很多人比自己还用心,

而我做空间最初并没有想太多,

只是开来玩的,

但我慢慢开始觉得,

原来大家还都挺需要的,

也挺认可的,所以,

如果我把空间做差了

反而有点辜负大家。



“这些空间真正能存活的原因,

其实并不在于资金的问题,

而在于来到这里的人

是否愿意遵守君子协定,

钱反而是比较好解决的

河马邵认为,

这些空间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



“因为开始使用的群体都是熟悉的,

靠人带人发展起来的,

等于说是先有了人群,

后有了空间。

所以,来到这里的人,

都清楚这里的理念,

不好的现象自然就少了。”




即便是有,那也是来的人尚不理解这里的定位,只要稍加劝解,大部分人还是非常配合的。比如,有一次,河马邵碰到几个小伙子在空间里喝酒,他上前告知他们这里不适合喝酒,对方也爽快地表示愿意换个地方,不做打扰。


“善良是在每个人心里,

而不是在嘴上和脸上。”

这几年,

让河马邵感触颇深的就是,

不要失去对人的信心,

“只要你真诚、善良地对待别人,

别人会给你更多的回报。”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696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