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让我遇见你,在一片落叶最美丽的时刻。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2



也许,它本来只是

一片凋落的、被废弃的树叶,

甚至随处可见。

可是通过叶雕匠人的手,

就能变为一种

令人惊艳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一点让我觉得神奇的同时,

也感受到意义的存在。


——刘政




剪桐封弟


《史记》的《晋世家》记载着这样一段关于周成王和其弟叔虞的故事,其中写道:“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周成王最终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封叔虞于唐地,叔虞从此也史称“唐叔虞”。这段“剪桐封弟”的典故,因提及了“削桐叶为圭”一说,被后世认为,早期的叶雕技艺,也许从当时就已经开始萌芽。



叶雕这门手艺,源远流长,

入门也需要相当高的门槛,

首先要掌握绘画功底和剪纸功底。

因此叶雕技法的

保存程度和传承人数,

较之其他,则更少一些。

刘政的爷爷,

是少数会叶雕之人中的一个,

对刘政来说,

叶雕的记忆情结,

就来自童年爷爷雕刻叶子的场景:



“小时候,只是看过爷爷做过叶雕,

也知道叶雕的大概流程。

但是,那时的叶雕技法

相对比较粗浅,

就只知道是在树叶上镂空雕刻。”


不过,对这门手艺独一无二的感觉,

仍旧被时光完美地保存了下来,

也成了后来刘政决定一门心思,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和传承工作的原因。


刘政


原本从事建筑设计的工作,

一直到2013年,

终于决定辞去原有的工作,

去追寻一个或许在儿时

就已经开始生根萌芽的梦。

叶雕吸引他的到底是什么?

他回答说:

“它是一门始终充满神奇的艺术。”



第一重困难

来自于叶雕技艺的选材。

许多人也许会认为,

任意一片树叶都能做成叶雕作品,

但一幅叶雕作品对树叶的选择要求

实质上是很高的:


“刚开始不了解哪一种树叶

能做成叶雕,

以为所有树叶都能,

后来实验了成百上千种树叶

才发现,只有

那么几种是合适的。”



这场关于树叶的实验

整整花去了刘政两年的时间,

在那段时间里,

他总是没事儿就骑着自行车

往公园、植物园和树林里跑,

每一次都是捡出一大拨落叶,

回去之后,细细研究比对。


“后来,我对叶雕的第一方面突破,

就是发生在摘树叶的种类上,

由玉兰叶扩展到法桐叶、

香樟叶、桂花叶和杨树叶,

树叶的种类更加多样丰富,

越来越扩展。”



另一方面,传统的叶雕技艺

在上色部分比较薄弱,

而未经上色的叶片,

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就是淡淡的黄色,

叶雕所独有的明暗效果不明显,

它的艺术表现力也会随之减弱。


而且只要树叶一失去水分,

整幅叶雕作品

也会跟着枯萎,甚至碎裂,

如何让树叶薄如蝉翼,

柔韧无物,但又不会断裂?



这都是刘政在刚开始时

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刘政回忆起这段经历的时候说,

当时也存着想要放弃的念头,

不过后来想着,家中这门手艺

不能到了自己手里就失传了,

只能咬咬牙,又坚持了下去。

这更多的是心里的一种执着吧。


雕刻一幅叶雕作品,

历经清洗、沸煮、剥离叶肉、

反复上色等几十道工序,

但最终的成功率却依然不容乐观。

通常每雕刻二十几片树叶,

只有其中的一片

能算得上是成功的作品,

大部分的尝试都是以失败告终。



刘政所雕刻过的

历时最长的一件作品,

名为《远山》。

从名字便可以看出,

这幅作品,就是要在小小的树叶上,

表现山峦层叠,远山青黛的画面。


这幅作品从选材开始,

就充满着挑战,

要寻找一片直径约40厘米,

且没有瑕疵的树叶让刘政犯了难,

更别提这幅作品极讲究意境和明暗关系。


其中的细节,

让刘政琢磨了三个月的时间,

最终有了一幅相对满意的作品,

刘政说:“叶雕这门技艺考验的

就是创作者的内心和毅力,

它和自身的耐心、执着息息相关。”



在过去几年的叶雕创作里,

刘政自己印象最深刻的,

莫过于《水墨船家》和《远山》:

“因为在叶雕这门艺术中,

要表现事物的轮廓,

还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

但想要在树叶上形成一种意境,

这就需要更多实验精神了。”


雕刻《水墨船家》时,

刘政原本设想着,

要雕出一叶扁舟,

那是水中的一条渔船,

但却始终有形而无境。


直到偶然间,

不经意的一次尝试,

他在为树叶上色的时候,

加入了一些墨绿的色调,

哪知这种颜色,

配上树叶本身的叶肉和叶脉的经络,

竟然不可思议地在明暗之间,

形成了一种水中雾的朦胧感。



这种写意

竟有些水墨诗画中所描绘的,

渔船在水雾里若隐若现的场景,

刘政于是便给这个作品

起了这个很应景的名字,

就叫做“水墨船家”:


“许多人喜欢这幅作品,

我也一样。所以,

叶雕的意境往往是

多次的尝试和

一次偶然相结合的存在。



人们常说,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这个带有见微知著的微言精义,

在叶雕艺术上,也是颇为适用。


叶雕中的图案,

甚至树叶本身,

就是自然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让人不禁惊奇:

一片普通的树叶,

竟然也能如此灵动如生。



譬如刘政,他雕刻过的作品

多数都与森林和动物相关。

用他的话来说,树叶本身

就是非常自然的东西。


“我想在树叶上表现森林和土地。

我希望别人也能和我一样,

热爱自然、关注自然、回归自然。

所以,我坚持把一片树叶

用艺术的表现方式呈现。”


但刘政也坦言,这一年来,

他很少再雕刻叶雕的作品。

因为他发现叶雕技艺成熟之后,

他似乎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



“我发现很多手艺师傅的作品

和现代生活之间是脱节的,

他们不知如何去销售自己的手工艺品,

因此,生活状态、手艺传承

都面临很大的问题。

希望走出来,

把手艺老师们聚集在一起,

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新交流模式,

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Q&A


Q:一个叶雕作品需要多少时间和工作量?


A:叶雕的技艺成熟之后,通常七八片树叶就能够雕成一幅作品,而之前,一般都需要二三十片树叶才能雕成一片。以前需要十五天左右才能做成一幅作品,而现在能雕成好几幅作品。我也尝试把叶雕的工序进行分解,让家人辅助我一起去完成一幅叶雕作品,他们可以把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做一些处理,而我自己则把关最复杂的这一步。这样的话,可以减少我的工作强度,也使叶雕有机会可以量产。随着叶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仅靠我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



Q:作为一个民间手艺的传承者,你如何看待目前民间手艺传承的状态?


A:就叶雕来说,我觉得叶雕手艺应当是要产业化的,不仅是叶雕,所有的民间手艺都要变革。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文化自信更强的时代,传统民间手工艺更加有味道,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手艺老师的作品和现代人的需求某种程度上是脱节的,市场运作能力不够,产品研发能力有限。销售渠道还是通过亲戚朋友的方式传播,这是非常传统的方式,需要进行很大的改变。



Q:想通过叶雕和它的衍生作品,表达你自己什么样的生活理念呢?


A:我希望让其他人也感受到一片普通的树叶,也能够有超乎想象的强大艺术表现力。也许你做不成一片叶雕,但是你可以做一些叶子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这种“变废为宝”的方式,希望人们也能够热爱自然、回归自然,唤起人们对于自然的记忆。所以,我后来也研发了很多树叶的相关产品,继而又将材料扩展到花草上面。当这些手工艺品成熟以后,它们引发的关注度还是非常强烈的,这带给我一种社会的使命感,让我更加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01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