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了感慨今夕是何年的时节,一张有年代感的留影,还得请老师傅出马。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1



上海人的摩登,

是对新事物的勇于接受和尝试,

是对现代城市化生活的热爱和创新。

如今,上世纪初那个摩登上海虽已远隔岁月,

但摩登精神依然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永存。




在从前的上海滩,

不去人民照相馆拍几组肖像照,

怎么能算得上是时髦人呢?

此次,思南俱乐部

特别邀请了上海人民照相馆,

在思南公馆搭建起了

老上海人民照相馆——

一座彼时的新式照相馆。



从家具到摆设到服饰到拍照手法,

都原汁原味地还原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样子。

尤其是墙壁上挂着的

几张当时的黑白照片,

有全家福也有美人照,

让人禁不住遐想连篇。


黄沫华


 这次掌镜的是人民照相馆的

首席摄影师黄沫华,

已近退休年龄的他

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摄影工作。

他曾为笑星王汝刚、

上海老克勒谭义存等人拍过肖像照。

他和他的两位九零后徒弟小严、小唐一起,

用光影为我们打开时光的隧道。



照相馆的内景是由黄沫华

和上海电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一起商量后搭建而成的,

件件都是从电影博物馆

借出来的旧物老货。


黄沫华说,照片虽然是平面的,

但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质感与真实感,

他平时所选择的复古道具

都是真正可以使用的:

电话是可以打的,收音机是可以听的,

电灯是可以亮的……



开张一个多月以来,

照相馆里最受欢迎的场景有两个,

一个是由古董桌椅组成的小客厅,

适合拍摄全家福;

一个是放大版的美女月份牌,

适合拍单人照。


每当黄沫华钻进那台

木质老式立式照相机后的幕布里,

按下快门的时候,

真是有一种“今夕是何年”的恍惚。



人民照相馆最著名的就是

它的高调照片与低调照片了,

通过光影的变化塑造人物形象。

从打光开始,每一束光线都要考究,

每一个动作都会被指导到细节:

手怎么摆放,眼神看向哪里,

黄沫华都会一一示范、调整。


这个临时照相馆开张一个多月以来,

慕名而来的顾客一直络绎不绝,

有追忆似水年华的老克勒

也有追逐复古风尚的小年轻。

其中有一对八十多岁的教授夫妇,

给黄沫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对已经度过金婚的夫妇

在1964年去照相馆拍完结婚照后

就再也没有进照相馆拍过合影了。

时光流转,五十多年过去了,

再拍一张艺术照成为了他俩的夙愿。


所以当他俩一听说照相馆的事儿,

在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

老太太再次穿上旗袍,

举手投足间依旧美丽动人,风姿绰约;

老先生再次披上长衫,

言笑晏晏间依旧潇洒儒雅,文质彬彬,

这张阔别了半个世纪的艺术照定格的

是一辈子的风云与风韵。



已经有百年历史的人民照相馆,

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甜蜜时刻。

四年前,有一对年轻人正准备结婚,

新郎的父母早已经移民国外,

听说这个喜讯后,推荐儿子像他们当年一样,

一定要去人民照相馆拍结婚照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人民照相馆已经搬迁过好几次,

这对年轻人并不放弃,几经周折,

终于找到了照相馆的新地址。



这个故事让照相馆的工作人员感动不已,

并由此得到了一个灵感,

贴出了一则招募消息:

为25年以前,

在人民照相馆拍过婚纱照的顾客

再免费重拍婚纱照。

在1年半的时间里,

摄影师一共为1300对夫妇拍摄了照片。



这家开在思南公馆里的

老上海人民照相馆

将在12月31日结束营业,

届时,所有的照片

将以最经典的呈现方式——

立体钢印与老式花边

——交付到顾客的手上。

照片定格了容颜,

容颜容易随着时光老去,

而摩登生活却还可以继续……



就在照相馆的对面,

还有一家老上海摩登西餐厅。

一进门,只有在老电影中

才能觅得身影的old-fashioned接待柜台

让人一下子踏入了时光幻境。



此地售卖的老克勒套餐和小时髦茶点

用炸猪排、罗宋汤、土豆色拉,

面包咸吐司和奶咖一一

还原百年前上海本土的西餐口味,

也就是彼时特有的中西合璧改良版的海派西餐。

让现在的人们可以在老早的味道中,

感受到上海人勇于追求新鲜时髦的劲头。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09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