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尔街归来的博士在努力:未来,每个人都可能被一只表管理。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2


武打小说里

顶级的武功高手,

当没有了挑战和对手,

他会封刀。


如果没有挑战,

我会觉得这个工作

没有任何意义,

转身即是崭新的出发。

人生永远没有终点。


——朱继平




朱继平


眼前的朱继平博士,

说起自己最新的创业项目

Life Watch,

眼神中透露着坚定,

从他放大的瞳孔里

你能看到熠熠亮光。

都说“五十而知天命”,

可是那种垂垂老矣的命中注定,

完全不在他的计划之内。


他说起话来,掷地有声,

虽不形于色,

却感觉胸有成竹。

人们常说,

美国华尔街出来的创业者,

不论年龄有多大,

眼神中都冒着火。

朱继平完全承袭了这种蓬勃的热情,

仿佛为创业而生。

在他谦和的外表下,

是一张金灿灿的职业履历。


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博士、沃顿商学院MBA、美国注册职业电气工程师、美国多家公司的创始人……而大名鼎鼎的汽车防抱死系统ABS、驱动系统TCS,当年就是由朱继平主导研发的,至今这个车辆自动监控系统在业内仍无人超越。回到中国,他还参与了中国“物联网”概念的引入,也参与设计了中国物联网的整个系统架构。


鸡蛋从外边打开是食物,

而从里边打开则是生命。


正如朱继平,每每在

自己所处的领域里

甩出对手十万八千里时,

却从不甘心含着“金汤匙”享受人生。

他的字典里,

没有什么职业天花板,

只有锐意进取,自我蜕变。



第一次人生转机,

出现于去沃顿商学院攻读MBA时。

朱继平这个电气工程师,

摇身一变,成为华尔街

炙手可热的风险投资人。

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的7年,

他掌管了160亿美金的流向。


第二次人生转机,

则发生于回国投身创业之时。

很多人不理解他,

对比未知的前路,

如果继续留在华尔街做风投,

朱继平的财富增量不可估量,

可能几辈子都用不完。

那时,他每天只工作两三个小时,

有大把的时间享受生活,

躺在沙发上也能等着钱哗哗地进账。



那为什么还要

从职业的巅峰上退下来,

像初出茅庐的小子们一样,

在创业这条路上和后辈们并肩,

拼得你死我活,承担变数的风险?


那一年是2006年,

他深感中国正处于时代变革期,

“作为中国人我不想错过,

或留下任何遗憾,

至于成功与否其实都不重要。”

他的真诚打动了

昔日华尔街投资公司老板,

最后反而提供给他一部分资金

支持他回到中国创业。



Life Watch是朱继平

自2006年起的第5个创业项目。

前一个是基于物联网架构下的

中国药品电子监控网,

防止假药、过期药回流市场。

后来这个药品电子监控网卖给了阿里健康。

卖掉公司之后,

朱继平打算再次回归投资界。

可是发生了一件事,

最后改变了朱继平的决定。


2010年10月的一天,

突然传来噩耗,

北京一个好哥们夜里死于心肌梗死。

这个好朋友,正值壮年,

年仅36岁,曾经还是健美先生。

晴天霹雳让当事人的家人

还有朱继平一时半会儿回不过神来。

朱继平拍着大腿,深感遗憾: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第二天我们是约好碰面的呀!

怎么人这么突然就没了?”



世事无常,这件事触发朱继平

对医疗健康进行反思和探索。

“不完全是因为心肌梗死,

也是因为我们的医学体系

和科学技术不对称,

所有的身体状况监测

都是事后被动反应,临时补救,

而得不到提前的预警和诊断。”


当汽车出现异常

或即将“罢工”需要维修时,

尚且有很多传感器、监测设备

进行事前的自动报警,

但是作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个体,

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

为什么就不能事前报警呢?

于是,朱继平带领团队

自主研发了Life Watch,

其slogan就是“随时随地,

主动智能地守护生命健康”。


创始人朱继平介绍道,Life Watch是一个智能健康监控服务系统,至今已研发了6年,2014年正式推出产品,在美国市场运行了2年。系统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无创生命传感、通信和定位、物联网和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穿戴等技术,进行自动实时检测、评估和记录用户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行为习惯(包括饮食、睡眠、情绪、运动等)及其他医学指标(包括血氧、皮电、心电、脉率等),对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行分级管理,并提供健康报告、健康咨询、寻医问诊、绿色通道、自动报警、手动报警、应急救援等针对性的服务,如将人的健康状况分为健康、亚健康等5级管理,一旦用户健康状况出现异常,系统将第一时间自动发现、第一时间智能定位、第一时间自动告知。系统会自动将信息通知本人或是用户本人授权的、身为紧急联系人的子女,及时有效督促老人前往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Life Watch更为独特的

创新之处在于,

它是一套闭环系统,通过与医院、

第三方机构展开合作,

开创分级诊疗模式,

即通过终端采集的精准数据,

推荐用户前往对应的医院、

科室进行精准治疗,

甚至用户以前的健康报告

在诊疗之前也可通过授权

传输给主治医生,

进行更加科学的决策,

能够大大节约用户

和医生的时间成本,

也能更好分配社会资源。



朱继平说道,

目前中国的养老格局是9073,

即有90%的老人在家养老,

7%的老人在社区养老,

3%的老人在机构养老,

随着医护需求的日益增长,

以技术为先导的智慧养老理念势在必行,

但是一直以来有需求

却没有抓手,没有手段,

现在通过Life Watch,

可以让理想变成现实。


作为一种医养结合的桥梁,

分级诊疗的工具,

Life Watch可以让

“儿行千里母勿忧,

母在千里儿不愁”,

它打通的也是智慧养老的

“最后一公里”。


从产品研发层面,

小到元器件、智能芯片,

大到Life Watch的

整体技术结构、服务模块,

都是朱继平团队的自主研发成果,

拥有国内外20多项专利技术。


Life Watch于2014年

率先进入美国市场运行,

拥有3万多美国用户,

受到消费者以及

世界医学专家Dr. Kennedy

的认可和肯定。

2018年春节后,

Life Watch也将正式启动中国市场。


 

面对中国日渐棘手的

人口老龄化难题,

Life Watch也许可以为

智慧城市和智慧养老

提供一份可行的参照范本。


一颗初心落地生根,

朱继平更坚定了他的人生意义。



Q:你说Life Watch可以被看成智能穿戴的4.0产品,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A:智能穿戴的1.0产品,客群是年轻人,卖的是时尚度,完全自娱自乐。很多人用两三个月,新鲜度过了就放在一边,这叫智能穿戴的1.0,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称为智能穿戴。fitbit智能手环、小米手环就属于1.0产品。iwatch是从智能手环到智能手表的过渡,很多人都知道光这个还不够,解决不了客群对健康的诉求。2.0的智能穿戴产品开始往健康+的方向引导,可以监测到心率、脉率等等。life watch的第一代产品,就属于智能穿戴的3.0产品,它只有一个产品形态,就是智能手表。而4.0智能穿戴设备,才是真正的可穿可戴,符合人性,用户自己决定是作为衣服、鞋子、内衣或者其他什么穿戴样式。相对于3.0产品,4.0产品的健康监测参数和指标更多,能对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级,提供针对性的衍生服务。



Q:除了穿戴终端,Life Watch提供的服务流程有哪些?


A:主要服务流程包括:一是通过手表、衣物、皮带、鞋袜等终端产品实时自动检测、人工智能分析和评估,将用户健康状况和生命安危即时分级,如果健康或生命出现异常,则会出现亚健康、报警、救援等多个指令动作。通过语言通信、短信、APP、网站可绑定N个亲友,让用户及亲友随时随地了解其健康状况;二是上述设备、APP、网站与中央数据库和服务器连接,实时记录用户健康数据;三是监控服务中心,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有工作人员值守,为用户提供应急服务,如健康咨询、寻医问诊、紧急救援等。



Q:Life Watch在美国,有同类竞争对手吗?


A:目前来说,从技术层面而言应该是没有的。在欧美,有一款实时监控产品叫做一键呼,给用户挂在身上,需要帮助时按脖子上的按键,就可以跟服务中心实现双向通话,呼叫中心可以帮助你叫救护车,也可以叫警察实施帮助。但是这只是部分解决了在家养老的难题。使用一键呼的前提是,老人有自主意识,能够自己求救。可是大多时候出现紧急情况,或者老人失去自主意识时,是没有能力去按键的。Life Watch系统在美国运营2年多,共救了100多人的性命,发现客户没有意识到的疾病有1000多例。如果病危或即将死亡,我们系统也会提供应急救援,很多老人猝死是因为发现得太晚,而我们的健康监测体系是通过每天24小时实时监测采集老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行为习惯(包括饮食、睡眠、情绪、运动等)及其他医学指标(包括血氧、皮电、心电、脉率等)这些数据信息,进行自动评估分析。出现身体异常情况,随时向后台的监控服务中心报警。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10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