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里的风雨声她都安排好了,只等你循着酒香来。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1


无数人问她:“你这么折腾到底是为什么?”

“做越来越像我自己的那个人。”

她说这世间纯然的快乐总是很少,

她想为自己,为他人创造一些。




当年那个83元走西藏的女孩,

红透了天涯,点击量破2000万神帖的楼主,

出的第一本书《走吧,张小砚》,

是那年当当网的第一名,

更是无数人说走就走的起点。

但后来她就消失了。

她悄悄买了张船票,隐居桃花源,

成了一名酿酒师。

今年已是第八个年头。



她是张小砚,出生于江西农村,

念了几天高中就辍了学。

15岁一个人到外面打拼,

端过盘子,摆过地摊,做过销售,

半年换一个城市、换一个工种的频率,

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其间还偷偷自学了画画和英文。

但随性自由的她,依旧说走就走。



2008年她去了四川,

没想到就遇到了汶川大地震,

这也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

“虽然知道人会死,

但这么近距离地感受了一次,

总算让我明白人真的会死的事实,

立即把我给震慑住了。”



之前一直以为工作前景、金钱,

甚至是爱情,

都是自己最坚硬的盔甲,

但在近在眼前的死亡面前,

过去熟悉的安全感,轰然倒塌,

就像脚下踩着的废墟一样。


她发动身边的力量,

组成了第一批进山赈灾的草根志愿者团队,

在当地建了七所帐篷学校和一所幼儿园,

尽其所能。



那次地震之后,

人生观悄悄地转了个弯——

想做什么,马上去做吧,别犹豫。


于是2009年,当她穿了双人字拖,

再次前往汶川看望那些学生,

却遇到前路塌方,

她索性一路向西,想去西藏看一看。



等灰头土脸的她站在拉萨的艳阳下时,

全身上下只剩下了2块钱。

只要打一通电话回家,

就能买到一张回程机票,

但如她所说:我是追求自由的亡命之徒。



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

把这2块钱给了别人。

彻底清零,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因为她想知道一无所有的自己,

还剩下什么去面对这个世界,

究竟能走多远?



先是跑到大昭寺前说书,

行人好心丢下打赏,

筹得路费114块8毛,

于是就开始了说走就走的归乡路。


一路徒步、搭车,

靠沿途和藏民赌台球,

赌一碗面,赌一瓶水,

朝前走着。



七十多天后,她安全回到了成都,

把贴身藏着的钱掏出来数了数,

嘿,竟然还剩下31块钱。

本来三天的探访计划,

变成了两个多月的旅行,

这也是后来天涯上的神帖:

“小砚MM83元走川藏”的由来。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太不可思议,

她一个女孩竟用83元走川藏。

但用她的话说就是:

“我要在土地上重新开始生活,

徒手创造我想要的一切。”



2010年,

她的帖子成书《走吧,张小砚》出版。

她红极一时,成了媒体的宠儿,

但她并不喜欢,

因为她觉得她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已。



在她正当红的时候,

她把出书赚到的版税,

一半寄去给了汶川的学生,

一半用来在乡下租六亩田,

种稻子,开始酿酒。


那个女孩,

终于要回到属于自己肆意潇洒的江湖了。

“我只想有一片土地种想种的植物,

有一所房子安居,读书写作,

闲暇酿点酒喝。

喝不完的酒换点故事听。”



小砚寻遍了乡里的酿酒师傅,

每次刚想张嘴问人家:

“这温度要多高?火候怎么把握?”

师傅哐哐倒满一整杯自己酿的酒:

你喝了就知道了。

于是寻找酿酒师傅的那一个月,

自己每天都是醉醺醺的。



后来为了一口泉,

她更是搬到庐山脚下的桃花源,

对面的山头,就是陶渊明的家。


刚开始这里只是破旧的房屋,

她自己修葺,搭酒灶,

泉水用竹子引下山。



干完一天的农活,

她就在屋前看夕阳慢慢落下,

山色从赤红变浓郁的紫,

笼上一层薄薄的青烟。



“门前新栽了七棵竹子,

明春会成林吧?

雨要落于青瓦上才好听,

风要穿过竹条枝叶才会有那种沙沙的声音。

山里的风雨声我都安排好了。”



一年四季也开始变得有盼头:

春天插秧,秋天收成,冬天酿酒。

酿酒步骤其实不难,

难的是微妙之间的一些把握。


酒坊一年只酿两次酒:

桃花酒和桂花酒。

倒不是真的用花瓣入酒,

只不过是在春三月桃花开,

中秋后桂花飘香时,

将这最好的时节,

都统统封在酒坛里,

待来年开封,

便是天下最诱人的味道。



从春天开始,

做田,育秧,耘禾,

秋天,稻子快要熟的时候,

开始上山寻找泉水。



冬天开始做酒酿,

蒸糯米、上水、烧火,

当做完这十几道工序之后,

才等到第一缕酒从锅里沥出。



一坛酒喝完,

不过一顿饭的功夫,

而从稻子到酒,

却要一年悠悠时光。



但她却甘心花时间精力

去做这一件事。

她把这酒取名:一梦。

“一个人,一个梦,一坛酒。

我要为许多人的梦,酿一坛最好的酒。

愿以此酒,鼓励他人成就生活的梦。”



这也是后来传遍网络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的由来。

只要给她讲一个好故事,就送一坛酒。

没有故事的同学,

可以来酒坊干活换酒喝,

也可以用一包茶叶交换,

或者在出酒时只管自带下酒菜,

来桃花源免费喝到痛快。



还有的人为了加入酒局,

夜深两三点都要开车长途赶到。

人生快意与失意都在这酒里,

在这山间的月亮光光里。



除了第一次酿的“一梦”,

小砚再没给后来的酒取过名字,

一张白纸,

上面提了五个字:“张小砚的酒”。



随着酒瓶寄出的,

还有一张手写的“酒号”。

何时何地所酿的第几斤酒等信息,

都藏在这个酒号里。


小砚说:

“只要报酒号我就会知道你是谁,

是何时买的酒。”



后来她的酒坊工也越来越多,

有的是喝酒喝着就留下来了,

“哪天你要想来山中换一种生活,

也可以来酒坊做义工,

提供吃住,酒任喝,但是得干活”。



虽然卖酒并没有赚很多钱,

但因为有时会得到一笔稿费,

她的日子倒也宽裕。

这时她常常带妈妈换上最好的衣服,

下山去镇上最豪华的大酒店吃一顿饭。



“那里的菜超级难吃,

每次吃完我都想干掉那只蹩脚的厨子”,

虽然吐槽菜不好吃,

但她还是会带妈妈去,

毕竟“生活中的仪式感嘛,不能少的”。



再后来央视纪录片团队

也被她酿的酒香吸引,

希望将她的《走吧,张小砚》

拍成纪录片。



但她却有自己的坚持,

“没有带螃蟹,就不让拍摄”。


当央视摄制组扛着大包小包的器材,

走了一个多小时泥泞的山路,

好不容易来到庐山脚下的桃花源时,

差一点点就因为喝酒忘带下酒菜,

而吃了闭门羹。



虽然她又再度走红,

但她的内心并没受到影响:

“只是为自己创造一些快乐的事,

像这样诚诚恳恳地做些酒出来,

和陌生人一起畅饮,

也是在不完美的人世间,

所做的一点点温柔的试探。”



在山中当酿酒师的日子,

小砚的日子过得清静又自在。

每天早晨打理自己的菜园。



下午上山采野柿子和毛栗子。



山中夜深得快,

倒一杯酒,伴着月光和虫鸣写字。



“后来许多人问我

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

我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

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来源:创意果子、有束光,文章有改编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