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想当腕力士的古籍修复师不是好教练!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1

腕力给他们最大的收获,

不是多么耀眼的成绩,

反而是友情。



对于很多人来说,

腕力运动绝对是个冷门项目,

但如果说出它的俗称“掰手腕”,

却又拥有非常广泛的民间基础,

几乎人人都玩过。

但有人会觉得“掰手腕”哪能叫什么运动,

不就是孩子们课间嬉戏的小把戏吗?

 


世界腕力联合会早在1979年就成立了,

而且每年都会组织举办世界腕力锦标赛,

无论是教练、裁判和选手的培养,

还是比赛规则、训练器械的研发,

都有一套成熟的体系。

2018年4月20日,

世界腕力联合会成为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总会正式成员,

腕力运动在全世界正规运动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将来有望成为奥运项目。

 


刚刚结束的上海腕力公开赛已经办到了第五届,

作为大赛发起人之一的叶鸣,

如今已经是一名资深的专业腕力运动员,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

叶鸣的本职工作是上海图书馆的一名古籍修复师。

 


叶鸣从小就喜欢找人掰手腕,

上初中的时候几乎天天都会掰手腕,

自己班级掰完了,

继续去别的班级再找人车轮大战。

当时大家甚至都排着队找他掰,

掰到每天回家写作业,手都在抖,

笔都拿不住。

所幸,第二天就能恢复,

但一恢复他又会继续找人掰。

还是初中生的他几乎是全校无敌,

连高中生都掰不过他。



直到上了大学,

才不再玩掰手腕了。

叶鸣大学学的是古典文献,

毕业后进入上海图书馆工作,

跟着师傅张品芳、邢跃华

两位技艺传承人学习古籍修复。

他从事古籍修复工作至今已有九年时间。

 


2011年,叶鸣参与“勒石铭”的镌刻工作,

连续两个月高强度工作,

让叶鸣累出了脑炎。

医生告诫他不能再做力量练习,

但不运动的他浑身难受,

还是想练掰手腕。

2012年,叶鸣找到了当时

在上海腕力界有名的赵正和杨烨。

 


赵正是2005年上海腕力公开赛冠军,

当时叶鸣约他在一家快餐店里见面,

两人在餐桌上就掰起了手腕,

原本以为自己掰手腕实力超群的叶鸣,

才和赵正一握上手,

就感觉自己连力都发不出,

完全败下阵来。

他才意识到腕力高人多得是,

自己完全是“菜鸟”一个。



叶鸣、赵正、杨烨这三个年轻人,

找了一个路边的垃圾桶就开始了第一次集训。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

三人也练得非常投入,

甚至练到后来连衣服都磨破了。

后来,他们制作了一张简易的腕力桌,

没有肘垫和胜负垫,甚至连握把也没有。

大家就在那张桌子上练习了近三年。

 


一个月后,新人夏煜坤加入,

结果把杨烨和赵正两位大神都“秒杀”了。

他们意识到上海腕力需要新鲜血液,

四人就商议组建了上海腕力联盟,

对外发布集训信息,

积极引入腕力爱好者。

 


因为没有固定场所,

最初的集训总是在“打游击战”,

不停换地方训练。

他们常常会在街头训练,与路人切磋,

同时也能发掘民间高手,招入麾下。

叶鸣很珍惜渐渐积累起来的人数,

为了尽量避免人员流失,

每次通知集训,

叶鸣会一个个去告知去确认。

每次集训都不限人数、

不设门槛、可随时围观,

上海腕力联盟的队伍终于开始慢慢壮大。

 


叶鸣看上去高高壮壮的,

但并没有过于夸张的上肢肌肉,

和印象中那些“大力士”相比,

似乎清瘦了一些。

叶鸣解释说:

“专业的腕力高手中的确有不少人拥有发达的上肢,

但并不是上肢发达的人就能拥有强劲的腕力。

腕力运动在外行人眼中似乎就是力量的对决,

但这里面包含很多技术含量。”

像是擅长技术分析的杨烨,

赢对手从不依靠蛮力,

而是以策略取胜,

所以他也一直是团队的“大脑”,

是上海腕力的核心



从第一次集训开始,

在经过半年的系统训练后,

叶鸣和赵正切磋,

已经可以达到“五五开”的水平。

这让叶鸣很是兴奋,越练越起劲。

一味追求进步的他

在一次训练中不小心伤了右手,

但他依旧坚持练习,

可这个错误的做法害他荒废了两年半的时间。

所幸,现在受伤的部位

只有在做专项动作时才会疼痛,

对工作没有造成影响。



伤病的这段时间,

叶鸣自知上升空间有限,

而培养新人他能做的还有很多。

他不断地总结经验,

避免新人再重蹈覆辙。

他培养的新人没过几个月就能反超师傅。

去年加入的罗娜是上海腕力联盟里第一个女选手。

最初,叶鸣邀请罗娜加入时,

她显然是拒绝的,

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样,

“掰手腕有什么好练的”?

全靠叶鸣的三寸不烂之舌,

罗娜才答应来试试。

 


叶鸣从一开始就对罗娜很有信心:

“在国际比赛上,

中国男子腕力很难出成绩,

可女子腕力大有机会,

罗娜完全有冠军潜质。” 



虽然愿望美好,

但过程是残酷的。

以前训练,他只是在每次集训时指导大家一下,

剩下的靠他们回去自己练,

但罗娜原来是运动员,

有真正的运动员素养,

她全听教练指挥。

每天练几组,每组练几下,

每一下中间间隔多少,

全要叶鸣来安排;

每个动作都要手把手细抠,

不断根据她的状态再调整;

最让叶鸣郁闷的是,

下一次再练她又忘了,

练了十次都未必记得住,

每一次都要重新开始教。

 


但罗娜练的时候非常拼,

甚至有时候忍着伤痛也在坚持。

叶鸣告诉她不要忍,

有伤痛就要停止练习,

但罗娜说:

“运动员就这样的,

教练说什么就做什么。”

 

他觉得自己在教的过程中

也从罗娜身上学到了很多,

叶鸣更体会到了一种责任感,

“第一次如此专业地训练一个运动员,

一定要对她负责”。



所以,叶鸣每天下班回家后,

还不断地做功课,

看国外的腕力视频,

自己消化并学习新技术,

再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

总结出可行的部分教给罗娜,

“我自己可能会练100种方法,

最后发现只有10种是有效的,

我再把这10种教给她”。


在经过一年的苦练后,

罗娜在马来西亚国际腕力公开赛

女子无差别组中勇夺冠军。

 

 

自上海腕力联盟成立之初,

他们就在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平等的竞技氛围,

从来都没有辈分之说,

也从不打压新人:

“我自己最早就是什么都不懂,

全靠赵正和杨烨的无私帮助,

所以现在我们对新人也是一样

一直是呵护着,帮助他们成长,

避免让他们受伤,

谁受伤了我们都很紧张。”

 


 “都说,人在30岁之后就很难交到好朋友了,

但我30岁才开始练习腕力,

我交到了几百个好朋友。”

腕力带给叶鸣最大的收获,

不是多么耀眼的成绩,

反而是友情。

“说句实话,练了那么多年,

如果还像当初只有三四个人,

我可能早就不玩了,

但是现在,

我背后有几百个人,不能不练。”

这些朋友正是叶鸣一直坚持的动力,

这让他想更好地去传播这项运动。



如今,上海腕力联盟已经有了自己的主道场,

并配有两张国际标准的比赛桌,

还有两个分道场,以及多个集训点。

每年都有固定比赛、专用赛场,

和专业腕力训练器械。

联盟的人数也壮大到了300多人,

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

最大的甚至有60多岁。

谁都可以分享经验,

只要是对的,大家都会学习。


 

中国腕力想发展,

就不能保守,不能保留,

必须把每个爱好者团结起来,

把所有技巧、规则全部透明化和公开化,

让所有人都练得更强。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31期,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