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魔都最有意思的“剪刀手”,都在这里了!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1

 

一张纸,一把剪刀,

会做出多么神奇的创意?

剪纸,是镂空的艺术,

讲究布局,讲究留白,

剪纸,是属于中国的红火和精彩,

虽然工具简单,却能够变幻无穷。

 




上海地区的剪纸融合了江南民间的剪纸工艺,经过近百年的演变,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海派剪纸艺术”。海派剪纸以纤细秀丽、构图丰满的风格见称,蕴含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特质,集中体现“上海文化”的精神气质。


  • 2008年,上海剪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18年5月21日,上海剪纸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今年,第三届“模样”上海青年创意大赛围绕着“海派剪纸艺术”展开,以“寻找‘非遗青春’传承人”为主题,寻找剪纸艺术的传承类和创意类“非遗青春”传承人。



 老树新花创新多

 

李诗忆是海派剪纸传承人、“上海石库门先生”李守白的女儿,李诗忆的爷爷李延益也是一位画家和剪纸艺术家。李家可以说是艺术世家、剪纸世家。

 

李诗忆在教授剪纸


李守白曾在采访中提到过,他小时候父亲李延益对他要求十分严格,每天都要完成一定量的绘画和剪纸练习才行。而李诗忆小时候就没有这么“苦”了。那时李守白不常在国内,于是李诗忆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由于“隔辈亲”,爷爷对她要求没那么严格,但也对她给予殷切的希望。



李诗忆六岁开始学习绘画和剪纸,八岁那年就举办了个人的艺术展,虽然那个时候李诗忆对于艺术还不是太懂,但这已经打下了基础。国内本科毕业后,李诗忆到英国留学,主修博物馆画廊和当代艺术研究。

 

跟同龄人比起来,李诗忆家学渊博,对传统艺术非常熟悉;而和老一辈传统艺术家相比,李诗忆又经过艺术管理方面的科班训练,有着紧跟时代的眼光和思想。



 

李诗忆发现,现在的年轻人的一些文化圈更喜欢国外的IP,容易被国际流行化的风格所影响。

 

剪纸+文创


令李诗忆感到有些遗憾的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库,但没有更好地加以创新和利用。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魅力并不弱于国外的艺术。李诗忆认为,这是因为我们自我文化的意识度不够。年轻人之所以对传统的东西不太重视,是因为日常生活里已经用不上了,而这不单单是宣传的问题。

 


 

传统技艺一定要和当代相结合,如果仅仅是把剪纸做成一张纸的形式,那么创新发展的力度就小很多。李诗忆认为,传承和发展必须要并重。将剪纸和实用的东西,和日常的风格结合起来,更能够保留传统技艺,更能够发扬光大。目前李诗忆创办的“守白艺术”品牌已成为展示海派剪纸的一个窗口。


立体剪纸造型的剪纸礼盒、皮绒雕花的创意灯饰、剪纸明信片,这些创意产品都是以剪纸为原型,将传统性和实用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卓然成家育桃李


奚小琴的老师王子淦,原来是老一辈民间剪纸艺人的学徒,那时师傅都要“留一手”,不会把自己的看家本事教给学徒。王子淦就开始“偷学”,慢慢地超过了师傅,当时老师傅的店里卖得最好的鞋花剪纸就是王子淦剪出来的。


奚小琴作品:黛瓦绿叶


鞋花花样是现场脱稿剪,以刀代笔,即兴创作,并且要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剪不同的花样,梅花和王字虎头是常见的图样。为便于刺绣,王子淦早期的剪纸风格细腻精致,十分注重线条,有着不差毫发的讲究。


奚小琴作品:留尼旺风情

 

在授艺中,王子淦首先教给奚小琴正确、舒适的持剪手势,让她一定要注意,如果手势不正确,长时间剪纸,手上形成的老茧会磨出一道难看的印痕。正因为奚小琴是女性,所以老师会格外贴心,但他在教学上并没有放宽要求。


奚小琴作品

左:鱼鹰

右:三兔闹元宵


奚小琴拜师之后的三年时间里,从脱稿剪方块圆圈开始,由简渐繁,每天的练习时间是八个小时,枯燥不说,手上都磨得起了泡。在一天天的基本功训练中,奚小琴掌握了剪纸的技艺,也加深了对剪纸的理解,在之后的艺术创作中,才能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鱼龙


《鱼龙》等作品是新探索的剪纸表现形式,纸镂空,镂出图形放中间,镂掉的形随机放周边,镂掉形与镂出形同时展现于画面有热闹丰富感,剪纸图形的诞生一目了然。



奚小琴一直牢记王子淦的教诲,“眼光要凶”。“‘眼高手低’不要紧,知道怎么样才是好的,手是可以跟得上去的。但如果眼睛看不出来好在哪里,想要高就很难了。”


小猫


创作《小猫》这幅作品时,奚小琴用刀背在纸上刮擦,形成了绒毛般的纹理效果,逼真地展示了小猫的形态。



奚小琴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因为艺术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立体剪纸、双面书签剪纸、画彩剪纸……奚小琴并没有满足于停留在传统剪纸技艺上,而是不断地吸收新元素,进行新创造。

 

奚小琴和她的学生们

 


孙继海则是在整理上海剪纸申遗项目材料时结识了林曦明,拜师学艺,成为林曦明的关门弟子。


孙继海作品:龙华魂


林曦明是国画大师,二十多岁就开过个人画展。林曦明的画家身份对他的剪纸创作影响很大,他善于综合各类艺术形式,把国画的大写意和抽象的特征融入剪纸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大气、简约、粗犷而又丰富。林曦明在业界被称为“东方马蒂斯”,就是因为他的作品和马蒂斯一样,粗犷夸张,他不仅吸收中国的艺术元素,而且吸纳了国外的艺术元素。

 

十二生肖图

扇情

妈,水来了

孙继海作品


孙继海总结剪纸技法最大的特点是“千刀不断,线线相连”,作品完成后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之间不能断开。“心有型,随意剪”,是孙继海的六字口诀,这里的“随意”不是随随便便的意思,而是指要顺着自己的心意,剪刀的运用得心应手。

 

补妆


这幅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一次活动的间隙,孙继海的一位学生抽时间补了一下口红。作品里人物线条优美,而作为衬托的花瓶则表现得十分细腻,整体构图和谐平衡。


 

创作之外,孙继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授新一辈的传承人,推广剪纸文化。他在南洋模范中学定期开剪纸兴趣课,也给浦东海派旗袍文化交流中心的学员上课。


孙继海和他的学生们


孙继海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他只教给学生基本的剪法,完全不限制学生们的具体想法,不要求大家都剪得和他一样,所以大家的小作业没有重样的。


旗袍协会学生作品


旗袍协会成员都十分喜欢旗袍,在她们的理解中,旗袍代表的是海派文化和海派风情,而海派剪纸与旗袍文化相得益彰。



孙继海坦言自己年龄大了,所以现在专门培养一些弟子,让他们也到社会上、到学校中去教学,让剪纸艺术更广泛地传播。

 

剪纸课堂


每周二下午三点,南洋模范中学216教室就会传出唰唰唰的声音,在这里,十五个高一学生正在跟随海派剪纸传承人孙继海学习剪纸艺术。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755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