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据统计,这些年轻人加5岁,再减5岁,他们就年轻了!

生活周刊 2020-09-11

据说,某些当代青年的日常是这样的:


不知不觉间,八零后、九零后竟然成为了植发主力军,作息差、压力大是造成脱发的主要原因。面对如此残酷的事实,年轻人却充分发挥“苦中作乐”的精神,连薅一把头发看看会有多少掉发都变成了网络上的热门比赛。


生活已经如此艰辛,不如自己乐和一下。这大概是很多年轻人的心理写照。体现在具体行为上,大概可以用这些关键词来概括:




考试转锦鲤,找工作转锦鲤,转发抽奖前更要先转一下锦鲤……微博账号“锦鲤大王”的粉丝有1700多万,可见有多少人对锦鲤转运寄予厚望。



今年,锦鲤的存在形式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锦鲤“成精”了。



虽然被很多人嫌弃业务能力低,但是杨超越还是顺利出道,并且一出道就“捡”到C位,一时间成为了全网膜拜的“人形锦鲤”。


《延禧攻略》的女主魏璎珞也因在剧中一路“打怪升级”而晋升为“职场锦鲤”。

支付宝的“天选之人”信小呆则是普通网友最向往的“锦鲤”,转发抽奖前都喜欢来她的微博下蹭蹭喜气。



王思聪发布的一条抽奖微博,转发量达到了两千三百多万,在双十一开奖当天,#王思聪还没开奖#、#要是中了王思聪的一万块#、#仿佛丢了一万块钱#等话题甚至被刷上了热门。


但实际上,在社交媒体转发锦鲤的人,几乎没有人真的认为自己会是锦鲤



我们看到最多的转发语是“万一呢”,信小呆当初转发时,也很清楚自己就是个渺小的分母,中奖的可能微乎其微,随手转发也就是凑个热闹,中奖了固然是件大喜事,不中也没什么,很正常。


“拜锦鲤”也是同样的心理,毕竟谁都希望自己能有好运气,但也没人会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锦鲤上,啥也不做就等着天降好运。就连当初开玩笑说“下半生再也不用工作了”的信小呆也还在努力工作呢。



如果哪天你在锦鲤微博下求的学业有成、升职加薪真的实现了,别忘了,最该感谢的不是锦鲤,而是努力学习、勤奋上进的自己




现在的年轻人,谁的手机里没几套沙雕表情包,聊天时不发几个表情包,天都聊不下去了。用的人多,市场自然会跟进,现在的输入法App都内置了表情包功能。



除了表情包,“沙雕文化”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就是社交平台上的段子们,乍一看,它们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细一看才发现,都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废话和歪理。



微博上有不少“沙雕博主”,每天搜集发布各种沙雕段子、图片、短视频,吸引了一大批“沙雕青年”的关注。


把一些无聊的小事用戏谑的方式表达出来,不求什么高智商解读,只求片刻的快乐。这就是“沙雕文化”的精髓所在。



这种“知傻犯傻”的行为其实是年轻人缓解压力的一种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叫退行,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降低自己的焦虑。


利用碎片时间“沙雕”一下没什么负面影响,就和看无脑肥皂剧一样轻松解压,但是也要警惕,别让这种娱乐变成“愚”乐。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里,天猫成交额又创新高,达到2135亿元。



我们似乎越来越爱“买买买”了,由此还催生出了一个网络热词——隐形贫困人口。



不是没有钱,而是花得多,月入一两万,仍旧抵不上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花销。“月光”、超前消费、非理性消费,使他们变成“隐形贫困人口”。


“工作这么辛苦,不就是为了活得更好吗?”


这话没错,在生活重压下,很多人开心了“买买买”,不开心也要“买买买”。购物的确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它并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却有一种类似心理治疗的作用,心理学家把这种购物行为叫作“零售疗法”。



零售疗法,指的是人们通过购物来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的一种实现自我疗愈的方法。


购物能帮助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象拥有这些物品之后的生活,比如准爸妈提前购买一些婴儿用品,能帮助他们想象宝宝出生后家庭生活的样子,减轻焦虑。


在购物时,人相对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在进行繁重困难的工作时,购物就是一场精神减压之旅,帮助大脑放松,提升状态以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零售疗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要理性使用。不妨设置一个专门的“零售疗法”账户,控制预算,拒绝非理性消费。


同时要记住,并不是价值越高的商品疗愈作用就越好,可以买一些精美实用的小物件,一支香熏蜡烛、一本好书、一束美丽的鲜花,都能起到减压和调节情绪的作用。




朋克养生,指的是一种一边作死一边自救的养生方式。当猝死的案例越来越多,我们才惊觉年轻并不是挥霍健康的本钱。但无奈的是,有时仍忍不住各种诱惑,一边是不健康的习惯一时半会儿改不了,一边是惜命的热情日益高涨,由此形成了一种匪夷所思的生活方式——将疯狂作死与养生同时进行,玩出朋克版养生法。



工作忙,压力大,吃饭靠外卖,通勤当运动。白天的时间是属于工作的,只有夜晚是自己的,刷剧、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淘宝……拿起手机就放不下来,内心也明白这样不行,可就是无法放弃熬夜。


啤酒里泡枸杞,蹦迪时戴护膝,喝着参茶熬着夜……一边放肆挑战身体极限,一边在事后疯狂补救,与其说是养生,不如说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年龄越大,越觉得肩上的责任沉重,也就越焦虑,朋克养生就是这种焦虑感的产物。期望同时做到自我放纵和惜命养生,然而,这种理想状态根本不存在


请记住,作死是真的会死的。早睡早起、健康饮食、坚持锻炼才是真正的养生。




在重重压力下,当代青年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释放压力,排解烦恼。擅长自嘲挺好,但千万别放弃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来源: ELLEMEN睿士、腾讯传媒、 Vista看天下 、凤凰青年等,文章有改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