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十处时髦的“城市共享客厅”,全都值得打卡。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1

几年前,何勇以“城市黑客”之姿,带着“共享客厅”的新鲜概念闯入人们的视野中,更新了大家对城市第三空间的理解,通过对已有空间的重新筛选、设计和改造,向公众开放了近四十处“共享客厅”。它们的出现,引领着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对更具自由度和创新概念的新型城市空间去进行多样化的探索。



何勇


用空间唤醒值得纪念的日常

2014年,当时还是传统建筑师的何勇在《时代建筑》第一期发表了一篇名为《城市黑客》的文章,他提出,无论你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身份,只要带着自己的愿景主动去挖掘需求,再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创造共同价值,用激情和能力突破各种边界,改变身边的环境,这样的人就可以被称作“城市黑客”。

 


而他所创立的“好处MeetBest”正是自己作为城市黑客的一种空间实践。他和团队不断地去寻找被遗忘的城市空间,并用设计来创新空间,连接实体与虚拟,连接线上与线下。同时,敞开大门,让这些空间重新被人们认识、喜爱,并注入新型内容和行为活动,为城市带来更多想象力。

 

“好处MeetBest”


当家里的空间不足以满足你的社交需求,而公共场合又让自由度大打折扣,“共享客厅”的出现,化解了这一窘境。


空间里面具体发生的社群行为,

包括一些文化和商业的行为,

以及有些特殊的个体行为等,

是我们没有想到可以在这样的空间里发生的。

对我来讲,整个业务的大方向

并没有偏离我们的目标太多,

但在空间里碰撞出的火花,

是经常会让我惊喜的。



对于这种惊喜,很多人希望我能给出

一些特别又有趣的案例,但是对我们来讲,

最希望呈现的是一种日常状态。

它并没有那么刺激,但能让你感觉

这是你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觉得这种日常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别处”


我们希望以一种更有亲和力、

更让人有归属感的方式来呈现,

或者是跟用户更有共鸣的状态结合在一起。

而其可贵之处,就是让你在一个太过习惯的状态中寻找一种不平常的东西。



像是很多小型婚礼、单身派对、求婚仪式等,

都会发生在我们的空间里面。

但这些时刻一旦按常规来做,

可能就会变得非常刻意,

自己都无法真正被感动到。

如果它可以用一种非常日常的方式,

就像朋友聚会一样,当大家真的

把自己的情感表露出来的时候,

人们对这一时刻的记忆将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人生中有很多时刻是值得被记录下来的,它可能不是每天都出现,或是很爆炸性的东西,但那些值得纪念的日常才是真正的生活。


常德公寓


用新的方式表达才是应有的操作方式


共享客厅之所以共享的是客厅,不是办公室、餐厅或者其他,是因为,何勇眼中的客厅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而城市的第三空间其实也恰好有一个客厅的概念。


何勇认为,影院、图书馆等所有公众集结的场所,它们都可以被称为第三空间,而第三空间缩到最小就是一个客厅的尺度:


居住空间其实是由卧室、客厅等

很多模块组成的,一旦放大,

它就可以变成一个广义的城市空间。

无非是客厅这个层面所包含的行为更多样性一点,

包括的场景比较多一点。


“番禺庐”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去追求精神生活所带来的归属感,去寻找让他们有归属感的群体,他们会因为相似的兴趣爱好而连接在一起。因此,很多空间对可能性的探索,都是通过用户的需求来驱动的,这也改变了何勇对设计的理解:


我们会觉得设计没有像原来那么重要了。

原先,我们觉得设计可以带来所有的东西,

漂亮的设计就会被大家所喜欢。

但是,我们现在关心的是‘日常中的不平常’,

那些视觉上加分的东西

只是整个空间中的一小部分。

更多设计要通过更多对行为的理解

去触发场景和氛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


“顶格”


我们并不是按照他们的需求去做设计,

而是在观察他们的行为之后

给出一个他们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的解决方案,

然后再通过他们的行为在空间里发生的状态,

包括他们的反馈,积累相应的信息和数据,

再进行修正。


如果建筑师能更像互联网中产品经理的角色去思考问题的话,他们对未来实体世界的把控会更高:


建筑师本来就关心人在空间里或者人在线下的行为。

我们假设能把自己的身份更新一下,

以产品经理的方式去思考这些问题的话,

在未来互联网时代所影响的实体世界,

我们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宝藏”


设计只是手段,创造价值才是根本

从一个人的美术馆到淮海别墅到拾间堂到常德公寓……何勇以往打造的共享客厅不少都是私人空间。现在,他们也越来越多地接手城市级别的空间。


我们现在跟一些文化机构有合作,

比如文化广场、美琪大戏院等。

我们希望把一些原来偏向于小众使用的空间,

或是平常不太可见的城市空间开放出来,

能让更多人进入剧院,或者是

让更多文化内容扩展到城市里面去。


“高阁”


设计只是手段而已,价值才是根本。

我们创造这些空间并不只是提升效率,

而是我们让城市里更多人的生活有了新的选择。


在创业之前,有一句话曾让何勇印象深刻,大意是:互联网创业跟以往的创业很不一样,互联网创业很多时候创造的是社会价值,可能在很长时间内并不会赚到很多钱,但是它创造的社会价值,会被看作是等同于它的估值。在他看来,这也是自己全心做这件事情的原因。哪怕没怎么赚钱,或者还花了很多钱,但是最后你的价值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



生活周刊×何勇


Q:目前上线的近四十个空间几乎每一个都特色鲜明,你们如何对一个空间进行精准定位?


A:比如,我们曾在外滩做过一个集装箱艺术空间,我们当时在做的时候,并不是说只看重集装箱盒子本身的独特性,因为它旁边有一个广场,所以,我们希望这个盒子可以变成像舞台一样的空间。它能把整个广场变成一个客厅,而它本身是整个客厅当中的一部分。

当然,它自己的内部空间也可以变成一个小客厅,它其实是具有一些公共属性的。就是说,在这个谱系里我们要先去了解,然后我们才能知道在不同的层级上会出现什么样的东西,这是一种探索。这跟我做职业的选择也是一样的,我今天做这件事不是就为了当一个建筑师,而是因为我觉得,这可以最好地表达我对世界的理解,让我最大程度地去影响这个世界。

 

外滩源 时尚集装箱展厅


Q:你会剥离传统建筑师的身份吗?未来会想去尝试和探索新的身份吗?


A:首先,我觉得,所有新生事物的出现,不是把原来的事物取代掉,也不是融合,它其实是分层的。它在某一些方面被改变了,但不意味着这些东西就没有了,无非就是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选择,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丰富。对于建筑师的身份,我其实是多了一个选择,多了一种方式,可以像产品经理一样站在中间,不偏不倚,就按自己的方式来做。包括我们跟用户互动,去产生新的解决方案。

再者,我并不是想要再探寻新的身份,我只是一直在做我认为对的事情,其实我从来没有变过,我只是觉得那是对的。但之前,这其实是没有“身份”的,无非现在找到了这样一种定位,让我更清晰一点,但并不是说我是为了找新的身份。我比较欣赏的一类人是,他对事情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是非常强的,最后他做这件事情无非是因为他更擅长做这件事情,所以,他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所以,对我来讲,建筑只是表达我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是我所擅长的技能,而且恰恰我又非常喜欢这件事情。但你问我未来会不会转变身份?我不知道,但就目前来说,我觉得建筑可能是我最好的表达方式。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青年报》总第11045期,《生活周刊》第1772期。图片由CreatAR Images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