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茶香氤氲中,有一抹温润雅致的蓝。

桑活菌 生活周刊 2020-09-11

一壶好茶,

以手工土布的棉质气息衬托,

恍若穿越,一段温暖时光简单呈现。


温柔时光,温润设计


荞米的工作室,位于朱家角古镇旅游风景区边缘的一条小径上,闹中取静。早晨,游客稀少,这里依旧是一派江南水乡的日常生活场景。跟着荞米从停车场走向她的工作室,与一路巧遇的邻居们互相打着招呼,有茶馆的伙计,有民宿的主人,有小店的店员……这种氛围,与在大都市里常常连隔壁邻居姓啥都不知道的常态形成鲜明的反差。



工作室的炉子上水汽氤氲,荞米现泡了一壶刚收来的铁观音。茶几上,静静地躺着一支不知名的花儿,散发着暗香,和逐渐浓烈的茶香混在一起,沁人心脾。荞米说,那是朋友路过的时候,顺手在地上捡来送给她的,因为周围的人都知道她的喜好,所以,她经常会收到他们“不经意”的小礼物。正说着,邻家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男孩走进来递了一小把油菜花,便匆匆上学去了。有温度的设计,首先是来自有温度的生活吧。而关于她采用江南老布做现代设计的故事还得从这杯手中的茶开始,娓娓道来。


人生如茶,慢慢沉淀


荞米的家乡在浙江金华武义,江南有名的茶乡,她的家族世代以种茶为生,至今在山里还经营着十几亩茶园,按照她的说法,自己小时候的零花钱全都是靠帮妈妈上山采茶得来的。照理说,耳濡目染,她应该从小就会喜欢上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荞米真正地爱上茶,还是在她大学毕业以后。这正印证了那句话:“人生如茶,慢慢沉淀。”在搜集、比较了全国所有设有与茶叶相关专业的高校之后,荞米最终选择前往浙江大学系统地学习茶叶审评。



一次偶然的春游,让荞米对朱家角一见钟情,便立刻决定搬过来定居,朋友们以为她只是一时兴起,没有想到,这一待就是整整七年。当时,她在这里开的第一家店是茶叶店,而非现在的布艺工作室。


每年定期跑去全国各大产茶区品茶、收茶,已经成为了我雷打不动的功课,即使是现在,我的主业早已经不做茶叶而改做布艺了,也依旧没有改变。



荞米有一个习惯,喜欢使用自己的茶具,所以如何可以既安全又方便地收纳、携带这些茶杯、茶壶就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她的第一个用土布做的手作茶具包就这么应运而生了。因为有丰富的实际使用经验作为参考,她制作的茶具包不仅美貌,还相当耐用。


一茶一布,返璞归真


“江南水乡的特产总少不了土布的嘛。刚一开始,我只是随意地收了几块作为茶叶店里的装饰,但是渐渐地,我越来越发现它们本身的美,而不只是作为配角。”荞米回忆道,“刚刚搬来的时候,从朱家角再往外走一点路,沿着淀山湖,还有不少乡镇老宅,每次有空去逛逛,都会有不小的收获。那里的老奶奶们看见我过去,都会热情地把我拉到家里,给我看那些她们多年来亲手编织的土布,我呢,基本上是见多少就收多少。”



从青浦到闵行到宝山到浦东……不知不觉,荞米已经从不同区域的古镇累积收集了整整好几个柜子的老布了:


乍看,它们的调调好像都差不多,但是仔细观察,其实就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样,每个地方的织法和花色还是略有不同的。



收了这么多土布,在荞米看来,如果只是束之高阁,孤芳自赏,那也是另外一种极大的浪费,只有用它们做出一些适合现代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的设计,才可以真正让这一传统手工艺继续充满活力地传承下去。于是,之前没有任何手作经验的她开始琢磨着如何穿针引线,如何刺绣拼布,看看根据不同土布的特点,可以做一些什么出来。



人生一世,草木一生,说的是茶。每个人都可以在一杯茶里去感知自然,在这并不完美的生命里探寻最完美的刹那,哪怕一盏茶的工夫。土布,从自然中来,同样历经漫长的岁月旅程,盛开,衰败,再重新绽放。如何将这两种神秘的传统文化以最优雅和最自然的姿态整合,并日渐进入渴望返璞归真、崇尚简约时尚的现代都市人的日常生活里,这就是我最初的想法。


于是,她开始学习、设计、制作跟茶相关的土布系列作品,从茶席到杯垫到盖碗包到茶具收纳袋……荞米希望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把这两种传统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一壶好茶,以手工土布的棉质气息衬托,恍若穿越,一段温暖时光简单呈现。的确,无须过多的纷繁杂陈的理念强行加入,茶汤滴落于土布茶席上散发出的灵魂的清香,就已经最好地诠释了怎样以正确的姿态面对自然、面对内心。


一针一线,化繁为简


“我比较喜欢几何线条图案,富有变化,又很现代。除了会特别去挑选那些本身就带有几何图案的土布之外,我还会运用拼布来做出我想要的几何图案。”为此,荞米还专门去拜师学艺,从零开始。


传统的拼布图案都比较具象、复杂,其实已经不太符合大部分年轻人的审美了,所以在学好基本的技法以后,我就没有再继续下去,而是开创自己的拼布美学体系,我希望我的设计可以具有时代的特征,而不是单纯地复古、机械地拷贝。



经过荞米的巧思与巧手,一块块土布变幻成了一件件有故事的作品,让人着迷于每一块图案、每一个样式,甚至每一条纹路。荞米出新品的时间很不固定,想到就做,做不好就改,做不出来就再想。除了和茶相关的布艺作品之外,她还做起了挎包、抱枕……从茶席到钥匙包,荞米慢慢蔓延着自己的土布世界。



在每次设计之前,她都只是在自己目光所及的地方,寻找当下觉得比较匹配的布料。所以,每当碰到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颜色的情况,她就会选择拿坯布来进行植物染。工作室的后半片有一个她已经养了一年多的染缸,她时不时会去搅动一下棒子,观察染液的即时状态。而在工作室外的院子里,前几天,她刚刚撒下布友送的蓝草籽,随着温度的升高,有些已经发芽了,等长成后可以用来做生叶染。



夏天是蓝草的色彩最为丰富的时节,用新鲜的蓝草榨汁可以染出柔美的蒂芙尼蓝。季节限定的味道、季节限定的香气、季节限定的清风、季节限定的蓝色……这画面光想想都很心动。


Q&A

生活周刊×荞米

Q:在你的设计中,你比较关注哪些细节?

A:拎带和拼布吧。前者事关实用,后者事关美观。缺一不可。



Q:你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A:现在做东西比较随意,随手拿到布头,有感觉就做了,接下来,我要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将所有的土布分门别类,颜色、图案、厚薄……这样以后做的东西也可以更加有规划性。



Q:最近的工作安排是?

A:我最近在学习画画、设计,与此同时,我也在收集各种适合与江南土布搭配的面料。昨天刚刚收到了之前在日本预订的小样包裹,我已经看中其中的几款了,可以作为里布使用。我希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推出服饰系列,让这些土布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融入现代日常生活。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尽可能地体现原材料之美,以布为本,而不是为了用土布而用土布。坦白说,我看到现在有一些设计只是生搬硬套,玩儿概念,这是不太可取的。

另外,我还在朱家角附近的小学和浦东的新场镇教小孩和大人用土布制作东西。新场镇也是一个古镇,我会教当地的一批年纪比较大的传统手艺人如何用土布做出更加与时俱进的作品。虽然,在不堵车的情况下,从朱家角开车过去要足足一个半小时,其实蛮吃力的,但是我觉得,可以为土布做出一些贡献,还是很值得。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青年报》总第11094期,《生活周刊》第1779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