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舍弃那些“有毒”的衣物吧!环保,让时尚更有型

杨力佳 生活周刊 2020-09-10


设计师王艳艳,十年前从一根环保棉线开始,不断探索着服装的环保之路的各种可能性,用朴素、坦诚、务实的态度,完成每一次环保命题下的难题。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虽然要做到百分之百是很难的,

但我们还是要在尽可能节制的范围内,

做到极致。



对待生命要温柔,服装也是

十年前,王艳艳还是一个服装界的新鲜人,踌躇满志的她和许多刚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年轻设计师一样,想着如何运用最华美的材料去做出最华美的衣服来。而此时,她遇见了一个彻底改变自己设计之路的人,那就是知名服装设计师王一扬。因为有机餐饮而开始关注有机生态的他,给王艳艳出了一道题:是否可以尝试着将服装也向着更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上去发展,做一些不一样的设计?于是,她从牛仔裤着手,开启了klee klee,意为“慢慢来”的环保设计生涯。

王艳艳


牛仔裤已经逐渐成为人们

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穿着元素。

不过,牛仔材质特殊的处理方式

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是比较大的。

它的需求越大,污染也就越多。


首先想到的是环保棉的运用。刚一开始,供应商是投反对票的,觉得从成本上来说,不太划算。王艳艳也深知,顾客不会因为自己的一句“因为这是环保产品”而买单。

舒适与美貌依旧是被接纳的第一要诀,所以,她必须从寻找环保面料转换成开发环保面料。在经历了无数次小样和成品之间的落差之后,才逐渐找到了环保和舒适之间的平衡点。


慢慢地,人们会感受到这种品质感,

易搭的设计也让这些单品不容易被淘汰,

让产品使用率更高,也是一种环保的做法。



王艳艳设计的服饰上只有黑色和白色的扣子,这些循环纽扣都是将用过的宝特瓶回收后重新加工制作而成的,为了不违背环保的初衷,便不再进行染色,避免产生更多的消耗,所以,就只有这两种颜色。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会觉得有一点无奈,觉得会有一点单调,但是渐渐地,大家也就习惯了,现在黑白纽扣反而成为了一种独有的特色。

不光是纽扣这样的小细节,在包装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


从实际的操作角度讲,

如果完全用纸张包装,

那也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我们找到了可降解的

塑料袋来替代传统的塑料袋。




环保设计美学,在于节制

王艳艳也说,虽然大家都知道植物染的好,但是它还是有自己脆弱的地方。

一次一个客人反映说,

自己穿着一件植物染的衣服

吃饭的时候不小心弄到了油渍,

于是她就用平时的碱性洗涤剂洗了,

结果这块地方就发生了化学反应,掉色了。


植物染色有这样的特性,颜色是活的,会变化。所以,植物染目前并没有覆盖到所有的设计,而是主要运用在一些T恤、连衣裙和毛衣上。


在面对牛仔水洗这个工序的时候,王艳艳从国内到国外考察了一大圈工厂,为的是通过新的技术用尽量少的水,在呈现效果不打折扣的情况下完成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从而挖掘牛仔单品可能性,尽可能使每件单品的蓝色都具有丰富的层次感。目前他们所使用的牛仔臭氧水洗工艺可降低近一半的耗水量与能耗量,无需使用漂白剂与pp喷剂,有效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


在可持续的链条上,可以做更多

在这个链条上,还可以做一点什么?社会少数群体和行业相关群体的可持续发展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四年前,由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牵头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naze naze独龙族”项目正式启动。这是一个希望通过现代化的生产管理与推广方式,放大当地女性的劳动价值,开发与生产出更多集合民族特色与现代都市审美的独龙毯产品,以此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王艳艳和团队参与其中。第一批成品是家居用品:抱枕和靠垫,保留了布面原有宽度,用零浪费的直线裁剪进行设计,当它们被放到上海的实体店后不多久,就被销售一空。这对大家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如今,这个项目也一直在不断更新迭代地进行着。

负责品牌独立店铺设计的建筑空间工作室手上也有一个类似“独龙族”的项目,在留有蓝靛工艺的贵州大利侗寨。这个工作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机构,以帮助当地村民保护日渐消失的文化遗产。


最终,他们协助侗族妇女建立纺织合作社,结合蓝染创造新的纺织品,还设计了一座社区中心,妇女们不仅可以在这里做手艺,也能向游客贩售自己闲时制作的手工品。王艳艳想将品类拓展到更多的领域,从而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环保氛围,让一切都变得更加自然而然。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林荟萃

校对:顾米一

审稿:王东

 延伸阅读 

本文刊载于《青年报》总第11213期,《生活周刊》第1796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并注明“来自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ly192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