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服饰专栏|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花

2017-04-19 洛梅笙 时尚芭莎

J.W. Anderson2017年秋冬系列中,有一件军机领的长裙,胸前装饰一方兰花。这一整株的兰花,其实是晚清时代非常有代表性的图案之一。从清代到民国,国人都热衷以花卉点缀衣着。

@洛梅笙  

自由撰稿人

尤其关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与西方时装史

挚爱明朝及民国服饰

以及新艺术主义和Art Deco风格

J.W. Anderson2017秋冬系列晚清时代典型的三株兰花装饰的背心 (费城博物馆藏)

有人曾认为,兰花的图案之所以在清代如此流行,跟慈禧太后有关,据说她喜好兰花。同时代流行的还有梅、菊、竹、藤萝、松等等,总之是与四时花卉草木挂钩的。这时人们对花卉的喜爱,颇似文人式小品画的状态。“小品”这个词源自佛教,佛教中把简本称为小品。古人则把绘画中那些尺幅较小,结构相对简单的绘画对应为小品。打个比方就象今天一些人的微观摄影。中国人的小品是微缩的世界,很像拍照,只要在方寸之间可堪入画即可。这类画通常比较注重留白和聚焦,又或者很像是一个人随意走到一处,然后截取眼前的一景一物。

北宋 宋徽宗 梅花绣眼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朗静山 摄影作品《云月夜》 1960年


这种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趣,从宋人开始,一直延续到明代和清代。不仅是绘画,包括古人相关插花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这种以物为对象,强调静寂与简约的倾向。明人的插花著作中说,“花不在多,一或双枝或足供屈曲斜袅之态”,就是很精确的美学态度。像明代画家陈洪绶,他笔下的女子,常常在折枝、插花或抱着花瓶,袅娜而可爱。

南宋 马远 小品折枝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晚明 陈洪绶 仕女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末开始,人们的审美流行“一枝花”,这大概是光绪之后又一波复古思潮下的产物。清朝真是一个非常热爱复古的朝代,早期复汉唐宋明的古,而晚期又复清前期的古,大量的散枝花以及折枝花就是这种形态下的产物。但它一开始是如何形成的?这却说不清源头。事实上,清代有些戏服上常见一整组图案的主题(比如老旦的女帔上会有松树,又如观音的帔上有竹子,对应南海的竹林),都是一种身份的暗示。这到底算是现实的流行之于戏服的影响?还是戏服入了俗?不得而知。

清代  老旦帔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 观音帔 (故宫博物院藏)


与简约的主题比较矛盾的是晚清时代的装饰——大量的滚镶。有时,搭配一枝花这样清单简约的花样,它实在是显得有点复杂,以致于喧兵压主。比如一件以百鸟朝凤为主题的黑底袄子,虽然这个花树的主题已足够盛大,而周围层层滚镶,已经快把空间给圈没了。到了清末民初,简约风大行其道,倒是更能体现一枝花的意态。当时的一枝花,就是像J.W.Anderson所参考的这款设计一样,在衣服的胸前有一整枝的植物花草,很多时候还会一直延伸到双臂。这样在传统衣饰的平面结构中,会形成一个T的结构,由前胸延展到两袖。

清晚期 一枝花形式的百鸟朝凤主题的袄子 清末 一枝花的旗女氅衣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清末 一枝花“喜上眉梢”女袄 (美国明尼阿波里美术馆藏)清末 一枝花漳绒马褂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民国初年 牡丹纹样的一枝花袄子 (美国明尼阿波里美术馆藏)

一枝花的主题断断续续一直延伸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一枝花的主题在服饰上比比皆是。比如一件新娘服的上衣,江崖海水上的山崖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从水面正中伸展而出的一枝牡丹,枝叶招展。又比如二十年代晚期千代洋行的一张广告上的摩登女郎。她身上穿的马甲有一枝旁逸斜出的墨梅,而另一件同时期的旗袍,则从底部的假山湖石上伸展出一枝桃树与牡丹,两者相绕盘曲,以桃子和牡丹花,组成了长寿富贵的主题。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 新娘礼服中立水的一枝花

1928年左右 一枝花的袄裙 水墨梅花上世纪二十年代晚期 一枝花“富贵长春”旗袍上世纪二十年代晚期 先施广告上穿着短旗袍的女郎,旗袍上装饰着鸢尾花的图案

然而此后,一枝花就有点失宠了,大概因为这个主题在日益现代化的服饰上有点不知如何安放。不过,北朝陆凯的那首诗今天读起来还是非常美好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就这么着,把四季也收到衣服中去吧。




更多中国服饰文化相关阅读,请戳:

🔺中国服饰专栏 | 超越千年的制约——蟒衣

🔺中国服饰专栏|遗失在历史中的古代流行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