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市中心,要翻红了!

小微 微成都 2023-03-26


最近骡马市后子门片区频出大动作
抬头,超300米城市地标开建
低头,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
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成都市民可近距离感受

长达2000余年的历史遗存

成都市中心,又要火起来了!


东华门遗址是独一无二的考古发现。
在国家中心城市的中心地带发现如此规模、同时存在长达2000余年的历史遗存,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

- 01 -
成都体育中心前世今生

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的前身是成都体育中心。这座地处于成都市繁华商贸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于1987年开始修建,占地面积140亩,能容纳 4万余观众。
设有红、兰、绿、黄多色玻璃钢座椅的成都体育中心,更是成都人的青春。老成都人一定在这里看过演唱会,见证过“黄色旋风”,著名的“雄起”!便是从这里喊出名的。
它一面藏着蜀王府的花园遗址,一面封存着四川人看球赛和演唱会的记忆。
2013年对于成都体育中心来说,更是特别的一年,体育中心在进行提升改造施工中发现了重大古代遗址,包括唐代建筑基址、明代蜀王府、以及此前存在于文人诗词中的摩诃池遗迹等。
摩诃,梵语,大之意,毗罗为龙,意为此池大而有龙,故名为摩诃池。
图据 成都方志

次年,这里被正式确定为成都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
2019年,成都东华门遗址因价值特别重大,破格入选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如今走进遗址公园内场,站上看台,即是震撼。项目发掘面积约5万平方米,已发现了自秦汉、三国、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2000余年间的历代文化遗存。
透过水池、台榭、宫廷御道等建筑遗存,唐宋园林庭院的雅致,“水上宫殿”的华丽已经浮现在眼前。
区域内还出土了近万件文物,其中汉代“大富昌”瓦当、五代黄绿釉香炉、与大英博物馆收藏同款的明宣德大碗等尤其珍贵。
绿釉琉璃兽面联珠纹瓦当

东华门遗址浓缩了城市发展史,它所揭示的历史与史料典籍记载的成都城市建城史相互印证,是成都城市发展沿革的高度浓缩,反映了城市轴线的变迁、叠加,展现了唐宋时期“扬一益二”的历史辉煌。


东华门遗址实证了这座城市“历史中心”。成都自公元前316年张仪筑城以来,2300多年“城址不改、城名不变、中心未移”的城市发展特征绝无仅有。

- 02-
金沙模式如何炼成?

东华门遗址现已得到保护,未来,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共同助力成都中心城区格局再塑与有机更新。
这背后也是成都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统筹保护与发展的生动实践。
21年前,金沙遗址在成都市西郊惊世而出,震惊海内外。
早在那时,成都便决定走一条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结合的创新之路——在金沙遗址原址修建主题博物馆,使其成为兼具历史遗址保护和城市绿地功能的考古遗址公园。
绿草葱葱,小鸟争鸣。漫步在穿越遗迹现场的园区,能感受来自3000年前神秘的古蜀往事……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形象标志,“太阳神鸟”的形象已经飞遍了大江南北。
“金沙之夜”、金沙太阳节、“夜间博物馆”......文物资源早已不再“藏于深闺无人识”,而是走入民众生活,向世界传递坚定的文化自信。
博物馆修建在成都的黄金地段,将遗产保护、考古事业和旅游融合发展做到极致,这便是拿奖到手软的“金沙模式”。

2018年,邛窑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以邛窑遗址为中心,延伸出特色餐饮、精美住宿、禅修茶道、农耕教育等业态,妥妥的养生度假林盘景区。

人穿梭在这里,入境如入画,可以无比惬意地感受自然与现代之美。

今年1月,宝墩遗址展馆在新津开馆,烟火气息和人流交织,成都平原寻找到了4500年前那一缕文明的曙光。
为加强大遗址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近日《成都市大遗址保护条例》正式发布。该条例自2023年2月1日起施行。
古老和现代同在、传统和开放共生、烟火和时尚并存,很文化也很潮,这便是成都。
- 03-
宝藏公园美丽蓝图

时隔多年,终于又可以再次踏入熟悉的地方。
据悉,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将分两期建设,分周期呈现,一期重点呈现外场遗址及盆体改造,二期呈现内场遗址。
目前,项目已完成了顶棚工程、盆体外立面改造、光彩工程和文物保护阶段性工作。明年6月,外场南侧遗址部分将全面建成开放,届时公众可以看到明代水渠、宋代卵石道路、唐五代建筑基址等遗迹。
外场效果图
内场效果图

项目还邀请到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一座7000平方米的博物馆也在规划当中,一步一景,一眼千年。
届时,该遗址公园将成为成都全新的城市地标,与天府广场、人民公园、祠堂街、宽窄巷子一起成为天府文化公园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该文化遗址将在文旅项目与街区商圈中真正“活”起来,与现代城市生活建立更多连接,成为极具“成都记忆”和“成都气质”的独特存在。


我用“三有”来形容(东华门遗址):有古、有今、有未来。


考古文化、体育文化、成都文化、蜀文化……我们让属于成都的这些文化内核在这里整合,进行再次创造,力求在这里做到原创、独创、首创,让它真正的“活”起来,真正的在中国、世界上推广东华门考古遗址保护的新案例,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高蒙河 


给成都人一块坝坝,就可以耍,就可以“玩”出花,哪怕未来体育中心加个盖子,变成博物馆、遗址公园也无妨。体育中心在变,成都人骨子里的文化DNA不变。
天府文化闪亮的每一刻,都在昭示未来之路。这座拥有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的城市,文化的力量正激扬澎湃。在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征途上,新景致就在眼前。
部分资料综合:
红星新闻、四川日报

12年!在这里读懂成都!

原来,这才是成都的十二月!

看!这是成都人的十二时辰


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