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蓝皮书

其他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20(2022)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20(2022)书籍封面主要内容2021年,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中国法治建设加强了党的领导,完成全面依法治国顶层制度设计,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立法强化监督,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速,健全《民法典》实施配套制度,完善市场经济法治,深入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完善民生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和法治社会,继续加强反腐败治理,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20(2022)》通过总报告、专题报告、涉外法治、法治指数、法治国情调研等专题对上述成就和现况进行了整体回顾。目录Ⅰ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No.8(2022)

书籍封面主要内容《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No.8(2022)》全面梳理了四川省在过去一年贯彻中央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工作经验与成效,并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本卷蓝皮书还推出了系列专题调研报告,包括依法执政、法治政府、司法建设、社会治理、法治保障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等多个专题。Ⅰ总报告B.1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合川法院探索多元解纷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实践

加强调解员业务培训,筑牢解纷基础二、路径梳理:一站式建设的“双线”路径(一)强化线上建设的科技应用,创新拓展原有解纷功能实现形式1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智慧画像”系统建设调研报告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智慧画像”系统建设调研报告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为提高审判管理智能化水平,激励法院干警担当作为,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加快推进智能化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先后上线以“法官画像”“法官助理画像”“书记员画像”为内容的“智慧画像”系统,将办案办公系统的案件数据与审判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考评办法智能结合,实时展示全院审判运行态势,科学分解审判管理指标,以司法大数据为基础,为法院干警“画像”,客观公正评价办案人员的工作质效,为队伍管理、择优选拔提供“智慧方案”。“智慧画像”系统的建设背景(一)人民法院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二)法官员额制改革的要求(三)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智慧画像”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一)加强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智慧画像系统是推进法院队伍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二)提升办案质效的需要智慧画像系统是推进质效提升的有力举措。(三)探索知识服务的需要智慧画像系统是探索数据中台知识服务的重要基础。“智慧画像”系统的建设目标(一)以实时数据为基,动态展示主要系统应用成效通过对接审判管理系统、电子卷宗系统、OA办公系统、考勤系统等,实时展示本院办案成效,包括当年、本月、昨日案件收结存数量、同比环比、OA办公、考勤情况等内容,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实效性、准确性。(二)以提升质效为本,客观评价每位干警工作质效利用“排行榜”模式,滚动展示当前年度每个业务庭办案质效第一名的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以期通过展现先进形象,推动整体审判执行工作质效提升。根据“办理案件数、结案数、办理工作量”等指标综合展示各业务条线和各部门的法官排名情况。进入画像详情,要全面展示干警个人办公办案情况。(三)以态势分析为据,为审判管理提供智能化服务采用柱状图、饼状图、折线图等图表方式直观展示办案质效态势,为审判管理部门考核当月工作、测算下月各个审判团队预计结案量,以及各个团队预计分配给每名法官的工作量提供数据参考。“智慧画像”系统的主要功能智慧画像系统包含法官画像、法官助理画像、书记员画像三个子系统。(一)法官画像子系统1、法官画像首页主要内容法官画像首页包括以下内容:员额法官排行榜;本院办案成效;员额法官职级分布;全院法官绩效排名;员额法官占比;全院干警办公系统应用成效。2、法官画像个人界面主要内容点击员额法官头像即可进入该员额法官个人画像界面,包括以下内容:法官个人信息;绩效排名情况;个人办案成效;个人审判预警;办公成效;考勤情况;(二)法官助理画像子系统1、法官助理画像首页主要内容法官助理画像首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法官助理排行榜;当年关键性绩效指标统计;法官助理与员额法官配比情况;参与办理案件数排名;办公成效;参与办理案件情况与工时强度情况。2、法官助理画像个人界面主要内容点击法官助理照片即可进入法官助理个人画像界面,包括以下内容:法官助理基本信息;绩效综合指标得分排名;当年关键性绩效指标统计;协助办理案件情况与工时强度情况;办公成效;考勤情况。(三)书记员画像子系统1、书记员画像首页主要内容书记员画像首页包括以下内容:书记员排行榜;关键性绩效指标总体情况;书记员法官配比情况;绩效综合指标得分排名;参与开庭情况;协助办理案件情况与工时强度情况。2、书记员画像个人界面主要内容点击书记员照片即可进入该书记员个人画像界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书记员基本信息;绩效综合指标得分排名;当年关键性绩效指标统计;协助办理案件情况与工时强度情况;参与开庭情况;考勤情况。“智慧画像”系统的创新成效(一)用数字化辅助法院精细化管理(二)用可视化激励干警奋勇争先(三)用智能化提升法院审判质效“智慧画像”系统的问题与展望(一)存在问题1、数据资源有待进一步扩充融合2、数据准确性、实时性有待提升3、指标算法科学性有待完善4、智能分析预警能力有待加强(二)未来展望1、扩充数据资源融合,打破数据壁垒2、深化大数据服务能力,提高数据质量3、优化数据分析算法,全方位服务质效提升4、AI智能化应用深度探索,全方位辅助智能决策本公众号后续推送将继续介绍本书后续内容。如对本书感兴趣,欢迎前往皮书数据库网站或下载皮书数据库APP进行下载。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以矛盾多元化解推进“无讼平湖”建设的实践与展望

无讼平湖”建设研究课题组以矛盾多元化解推进“无讼平湖”建设的实践与展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增多,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浙江省平湖市在概括提炼平湖先贤陆稼书“调和息讼,就地化解矛盾”的“无讼”工作试点经验基础上,率先提出了打造陆稼书“息事无讼”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取得了良好效果。一、现实基础2017年以来,平湖市基于对矛盾纠纷的现实研究、对“无讼”文化的理论思考、对基层实践的客观总结,在概括提炼平湖先贤陆稼书“调和息讼,就地化解矛盾”的“无讼”工作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打造陆稼书“息事无讼”基层社会治理品牌,闯出了一条具有平湖地方特色、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1.“息事无讼”治理深入实践2.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3.“三源”共治共调协同推进4.人民调解作用更加突出5.调解工作体系日益健全6.信访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二、发展形势调解工作作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化解矛盾的“东方经验”。近年来,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不少探索实践。创新推进“无讼平湖”建设,需要着眼全局、客观审视,紧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存在问题随着平湖市“息事无讼”治理的深入,推广实践中一些问题日益凸显。(一)对“无讼”治理的认知还不够充分(二)“息事无讼”的制度体系尚不完善(三)多元矛盾纠纷治理能力尚待加强(四)矛盾纠纷调解力量保障有限四、路径选择(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弘扬发展“息事无讼”,深化“三治融合”,更加注重警源、诉源、访源“三源治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快平湖新崛起,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平湖之治”,着力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实践。(二)发展目标平湖市将坚持党建引领,围绕理念提升、体系构架、机制建设、平台支撑、队伍保障五大举措,做深做实做细“息事无讼”治理,推进非诉与诉讼解决方式无缝衔接、矛盾多元化解体系不断健全,着力建设社会治理基础全面夯实、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社会和谐更加有序的“无讼平湖”。(三)发展路径1.凝聚形成“息事无讼”治理的思想共识2.创新建立“息事无讼”治理的体系架构3.完善推进“息事无讼”治理的机制建设4.不断强化“息事无讼”治理的平台支撑5.着力打造“息事无讼”治理的队伍保障◆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No.7(2021)

书籍封面主要内容《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No.7(2021)》在新时代背景下,从法治政府、司法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聚焦法治热点,梳理了地方法治建设的探索与经验。总报告立足全国,对各地法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剖析问题,并对今后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本卷蓝皮书重磅推出立法透明度指数报告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评估报告、人民法院普法宣传第三方评估报告和人民检察院普法宣传第三方评估报告等评估报告,以及地方立法保障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务新媒体发展等调研报告,并深入分析了地方法治面临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多元纠纷化解、数字化社会治理等议题既关乎企业群众的创业创新与生产生活,也是衡量治理能力的晴雨表。本卷蓝皮书立足一线实际,对各地典型样本实践进行研讨、总结提炼。目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政务公开部分规定汇总 V1.2

为便于各类主体了解政务公开要求及其依据,我们汇总了相关的文件规定。这些文件来源于中国政府网及有关部门政府门户网站。所有文件内容请以有关部门公布的正式文本为准。本次更新对规定内容进行了增补,对浏览方式进行了优化。我们将继续保持更新,敬请关注!一、决策公开二、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公开三、政策解读四、会议开放五、权责清单公开六、政务服务信息公开七、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八、政府公报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十、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年度报告十一、环境保护类信息十二、民生保障类信息十三、食品安全类信息十四、财务类信息十五、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十六、政府信息数据公开十七、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十八、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十九、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二十、执行公开二十一、回应关切二十二、网站建设二十三、新媒体建设二十四、依申请公开相关阅读:田禾:司法助力社会共同富裕的路径以促进公开助法治,以阐释公开促法学——《司法透明的理论与推进路径》序《司法透明的理论与推进路径》后记加强法院执行工作
2021年8月27日
其他

田禾:司法助力社会共同富裕的路径

司法助力社会共同富裕的路径作者:田禾报刊内容
2021年6月18日
其他

陈甦:以促进公开助法治,以阐释公开促法学——《司法透明的理论与推进路径》序

以促进公开助法治以阐释公开促法学——《司法透明的理论与推进路径》序作者:陈甦书籍封面
2021年5月26日
其他

《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No.7(2021)》发布!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绘制法治建设新画卷四川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省走在前列2021年5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院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No.7(2021)》发布暨2021年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20年四川成就2020年,四川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中心大局强化法治保障,紧贴人民期盼狠抓法治建设,立执司守联动机制持续优化,法治建设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创新走在前列,法治四川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年来,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意度达98.72%,四川营商环境指数位居全国省级行政区第四,政府透明、警务、检务、司法指数排名居全国前列,泸州市、成都市金牛区获得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命名。一幅落实中央要求、体现四川特色的法治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1年5月20日
其他

发布会直击!2021年《法治蓝皮书》发布,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传递了这些信息...

年,中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有力举措在全球独树一帜,成效显著,既显示了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进一步彰显了加大公开力度、及时有效回应社会关切的显著效果。
2021年5月20日
其他

《法治蓝皮书:珠海法治发展报告(2021)》 发布!

《法治蓝皮书:珠海法治发展报告(2021)》发布指出2021年5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21年《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并发布了《法治蓝皮书:珠海法治发展报告(2021)》。《珠海法治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落实“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要求的开局之年。《珠海法治发展报告(2021)》全视角反映了珠海市在2020年践行总书记“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重要指示要求,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这场“大考”中,珠海法治实践的最新进展、突出成就及其发展趋势。全书由总报告和24篇分报告组成,总报告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概括梳理了法治珠海建设与时俱进的实践进程,并描述了2021年珠海法治发展的趋势和相关重点领域的法治展望;分报告关注“法治化营商环境”“珠澳法治合作”“司法建设”“社会治理”四个领域的重点、难点与热点,对珠海法治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证和思考。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珠海以珠澳深度合作开发横琴为总牵引、主平台,继续致力于营商环境领域的改革探索,全力配合澳门做好出入境管控和物品检测,有序推动珠澳两地人员正常往来,加强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严密监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预警和应急处置,严厉打击涉疫情刑事案件,确保社会治安稳定有序;通过数据资源服务平台与政务应用系统对接,实现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能化,建立完善对澳便利型营商登记体系以及对澳高效型营商服务体系,保障经济创新趋动发展;建立司法保护为主导、行政保护为支撑、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知识产权“大司法”保障体系;深化珠港澳三地之间的调解合作,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升级线上跨域诉讼服务,推进疫情防控期间市场环境、政务环境、司法环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优化。《珠海法治发展报告(2021)》指出,珠海坚持“民生为重”理念,在推动内地与港澳不同的法律制度之间的经验共享、优势互补以及规则衔接等方面的实践与努力:横琴口岸旅检通道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覆盖面逐步扩大,澳门专业人士跨境在横琴执业得到立法保障,在横琴居住的港澳台居民依法享受跨境医保,一系列创新探索极大地便利了人才、资金、技术等澳门元素在横琴集聚,跨境民生领域的深度合作使两地居民民心相通,珠澳同城由理想走向现实,互联互通的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在法治的保障下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珠海法治发展报告(2021)》指出,珠海继续稳步推进司法改革,以公正、高效、权威为司法目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加强关键领域的风险预警和预控,努力破解司法难题。珠海法院积极履行审判职能,创新金融审判机制,提升金融审判质效,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检察机关以对公安派出所侦查监督、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为切入点,创新“类案+检察建议”工作模式,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两法衔接”,加强法律监督和执法监察,实现监督与被监督者的共赢格局;珠海仲裁委员会进一步深化珠澳创新融合,以区域性国际仲裁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仲裁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仲裁机构法人治理模式,以更好地适应仲裁国际化业务发展和专业化人才需求,为推进新时期司法工作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珠海法治发展报告(2021)》指出,珠海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明晰社会治理权责关系,激发社会活力,在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推动构建粤澳双方共商共建共管的新机制方面,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良性互动:将“平安+”指数升级,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核心能力;对46个试点社区开展示范建设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打造社区生活共同体;有效整合内地与港澳法律服务资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法律顾问进村居、向社会购买人民调解服务化解劳资纠纷以及对特殊人群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社会治理方面的探索,突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政府治理、基层治理、社会协同治理、珠澳合作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提升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珠海法治发展报告(2021)》指出,“一国两制三法域”下,粤港澳区域之间存在法治结构及其程度的差距,珠海的部分法治改革举措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落实、调整和完善,改革成果需以法治方式加以巩固和扩大,一些合作平台还处于基础阶段,缺乏整体规划,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民生领域的规则衔接、社会治理方面的合作共享、港澳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互认以及内地与港澳之间的法律服务合作还需在法治框架下进一步更高标准地统筹谋划,纵深推进琴澳规则衔接、融合发展仍具有挑战性。今年是《珠海法治发展报告》连续第三年发布,《珠海法治发展报告(2021)》是珠海人民提交的一份全面客观而翔实地记载了珠海法治实践发展的现实答卷。《珠海法治发展报告(2021)》的发布,让珠海进一步凝聚法治共识,更加坚定了珠海以法治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决心与勇气。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珠海将进一步发挥毗邻港澳、海陆通达的独特区位优势,创新粤澳合作开发横琴模式。珠海将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富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投资环境,促进跨国(境)商事争端调解机制和现代化仲裁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在更高的起点上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提升澳珠极点辐射带动能力,以更多的跨境福利延伸推动民生合作,推动创新发展,打造生态文明新典范、宜居幸福新都市。
2021年5月20日
其他

速递!小编带你浏览《法院信息化蓝皮书(2021)》发布会及其主要内容

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5(2021)发布会情况概述2021年4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5(2021)》(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智慧法院建设研讨会”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全面总结了2020年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新成效、面临的新问题,展示了中国智慧法院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
2021年4月1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从惩失信到树诚信:法院执行参与社会治理的宁波实践》出版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经历了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之后,全国法院执行工作面临着的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推进解决执行难的课题。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紧扣时代命题,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执行机制,将诚信理念嵌入执行案件全案件周期,引导诚信诉讼,依托网格加强办案能力,加强智慧执行和阳光执行,并开创性地建立了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和信用修复两项机制。宁波法院的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和信用修复机制通过正面引导,以柔性的方式促进当事人恪守诚信、主动履行法院裁判确定的义务,不仅在从源头上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综合治理、化解司法难题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还对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从惩失信到树诚信:法院执行参与社会治理的宁波实践》分析了宁波市综合治理执行难助推诚信建设的制度构建情况,指出宁波法院执行工作的各项举措皆注重事前设立制度保障,充分体现出司法工作一以贯之的严谨审慎态度。本书从“诚信诉讼——打击虚假执行,维护司法公信力”“结合网格——执行办案与综合治理的良性互动”“正向激励——鼓励自动履行切实推进案结事了”“信用修复——鼓励诚信守法重振中小企业生机”“执行保险——把当事人胜诉权益放进保险箱”“智慧执行——为维护诚信的行动插上智慧羽翼”“阳光执行——以可视的方式促进诚信维护权威”七个方面,分析了宁波法院将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贯彻到全案件周期的具体举措。书中提出,执行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执行难是一项系统工程,难以依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得到切实实现,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更需要营造诚信守法的社会风气,实现社会治理的长远目标。就法院业务而言,则需要审判执行各个环节实现有机联动,将善意文明和源头治理的理念贯穿于全案件办案周期之中,奠定坚实的解决执行难的司法基石。本书描述了法院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场景运用。如法院如何通过惩失信、树诚信来维护并有效参与优化良好营商环境,如果通过善意文明执行阻击新冠抗击疫情、助力复产复工,如何在执行工作中贯彻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典型示范,如何通过做好执行工作,推动依法治理,营造守法诚信氛围。“宁波法院开展的以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两项机制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各项举措通过正面引导,以柔性的方式促进当事人主动履行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这一措施不仅是从源头上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化解司法难题的积极尝试,也是为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所作出的有益探索。”《从惩失信到树诚信:法院执行参与社会治理的宁波实践》指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和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明确要求相关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机制。这表明,宁波法院的实践与国家构建信用体系的大方向高度契合,也为各级法院进一步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样本。本书还收录了部分专家在“司法裁判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机制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实录。详细内容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从惩失信到树诚信:法院执行参与社会治理的宁波实践》(执笔人:王祎茗、吕艳滨、田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月版。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一下
2021年3月11日
其他

法院信息化继续发力,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0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法院信息化继续发力,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2020年6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4(2020)》(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2020年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并发布了2019年中国法院智慧执行报告。2019年是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修订的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元年,也是人民法院向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的起始年。与审判相比,执行工作所涉地域广、碎片化事务性工作多,信息技术具有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从执行财产的查询控制、执行案件的办理和管理、执行行动的统一指挥到财产的拍卖处置、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信用惩戒以及执行事项的异地委托等,信息系统均发挥着革命性作用。信息技术在执行领域,不仅实现了执行工作的提质增效,更实现了执行体制和模式的变革,重塑了法院的执行生态。《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新时代法院执行信息化建设面向“四化”——自动化、智能化、无纸化和移动化。自动化是信息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应具备的功能,否则,将无法体现执行案件线上办理的优势,反而会因为人工录入的繁琐和不准确而遭到执行人员的抵制。智能化是智慧法院发展到高级阶段应该具备的特征。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围绕全方位智能服务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智慧执行建设,以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再造为契机,实现执行智能化全面转型升级。随着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的普及、材料数字化技术日趋成熟、现代化办案理念和数据共享机制的确立,无纸化办案模式将最终成为办理执行案件的必然选择。移动办公将成为执行人员的日常工作模式,依托移动微法院应用,实现执行案件网上立案、执行现场图片视频等信息掌上展示并回传执行办案系统。《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法院系统不断优化,执行办案自动化、智能化。2019年,执行办案系统实现了关键流程节点数据自动回填功能;实现了办案流程全程在线、全程留痕、全方位多层次监控;实现了案件节点可视化、标准化监管;实现了流程节点自动预警等功能。江苏法院对执行办案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新版系统设置了一些自动操作环节,减少了人工手动操作环节,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针对案款发放存在的管理风险,苏州法院在新案管系统中增加“我的案款”模块,对承办人、院局长实行分级授权、分级监管。上海法院打造智慧执行系统,基本实现了全案信息自动回填、全案文书自动生成、执行过程自动公开、网络查询自动发起、当事人自动关联、执行线索自动推送、终本案件智能核查等功能。焦作中院正式上线“执行案件全流程智能管控系统”,实现查封期限预警、冻结期限预警、节点期限预警、扣押期限预警、全案期限预警等功能。广州法院上线信用“云惩戒”系统,将全市46家职能部门纳入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将广州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自动对接到全市信用平台,与户政、人社等职能部门实现13类70亿基础数据的双向共享,通过网络平台对交易、消费、授信、荣誉、市场准入、政策支持等生产生活全过程内容进行自动识别、控制、拦截。《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法院系统加快融合,部分法院实现执行办案一体化、集成化。2019年,浙江法院办案办公平台1.0版在全省上线试运行,打破了业务系统之间的壁垒,推动三级法院干警从“一张网办事”迈向“一个平台办事”。上海法院不断升级完善执行办案系统,初步建成了融合执行办案、网络查控、评估拍卖、信用惩戒等在内的一体化智慧执行系统。江苏法院打通审执系统,将执行办案系统与审判办案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北京法院创新在线执行模式,当事人可通过电子诉讼平台录入执行信息、填写收款账号一键申请执行,实现审判执行无缝衔接。无锡中院将所有的信息化产品融合在一个系统中,一键登录,功能个性化配置。深圳中院在不改变法院现有系统和架构的基础上,推出智慧法院一体化平台,实现底层数据一体化、执行查控优化整合、智慧办案、智慧服务、数助决策等。《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执行无纸化,结构性重塑执行权运行机制。江苏在全省推广“854模式+执行无纸化”,从立案到归档,执行人员全程借助系统内的扫描件实现同步办案,无需过手纸质案卷。为保障无纸化执行有效运行,深圳中院通过提升材料数字化标准,电子诉讼材料自动排序,信息数字化全流程利用,提升电子材料的应用体验等措施,确保电子卷宗材料能有效代替纸质卷宗材料。广州中院继续深入推进“执必果”试点工作,坚持执行信息化建设思路,研发上线了执行全网通办案平台,以无纸化办案、移动办案为抓手,从源头提升执行能力。《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全面应用移动办案系统。移动微法院已走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截至2019年底,移动微法院累计实名用户量86万余人,日均访问量次超过46万次,办理网上立案120万余件,网上送达文书超过386万份。利用移动微法院,已经在2019年9月底前实现全国所有法院跨域立案。《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法院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执行工作中的应用。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注重利用区块链技术,建成内外网一体化的司法区块链“司法链”平台,为全国法院提供通用的数据存验证统一服务,截至2019年底,合计上链数据已超过3.27亿,为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吉林三级法院试点接入内网和互联网端的“法链”平台,成为全国首个三级法院同步开展区块链应用的地区。最高人民法院借助区块链技术研发“终本智能巡查系统”,目前,正在上海法院试点使用。最高人民法院还指导、推动湖南法院在移动执行平台上线区块链功能,截至2019年10月底,湖南全省共上链法院143家,上链执行案件2454件,上链执行法律文书文件13720件。2019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布,完成首例“公证机构+区块链”委托现场调查。《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并全面推行执行财产询价评估系统。将大数据引入评估定价环节,大大提升执行效率,降低评估成本,促使财产尽快变现,切实高效实现申请人合法权益。2019年全国法院上线运行询价评估系统,形成了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工作的新模式,确保评估环节公开、透明、高效。《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信息化助力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一些地方在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方面推动得力,如江苏法院打造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854模式”,福建法院建设执行协同指挥系统,以省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为龙头,全面加强统一管理、协调和指挥。《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0年应以智能与融合为导向,打造执行信息化精品工程。执行信息化发展到现阶段,必须要走集约化、精品化的发展路径。未来,执行信息系统平台应朝着融合、智能、集约、协同的方向发展,推动司法领域核心技术全面实现迭代升级,建立一体化、集成化精品工程。一是全方位升级执行办案平台。全方位升级执行办案平台,需要打通审判与执行办案平台数据接口,实现案件信息自动校验回填、执行节点自动提醒、执行文书自动生成、违规行为自动冻结、关联案件自动推送、案件质量智能巡检等功能。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执行领域的创新发展,实现执行通知、网络查控、信用惩戒等程序性事项“自动批处理”,财产变现、听证约谈等常规环节全部集约线上流转,传统查控、执行联动等重要业务实现网络发起、反馈,执行公开、结案归档等事务性工作一键式完成,打造新的智慧执行模式。二是推进司法领域各平台系统的深度集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人民法院也应该以此为契机,争取实现执行领域内各平台的集成融合,理顺各司法平台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动司法多平台之间的融合,建立一个入口的统一司法办案平台,省去在各个系统、不同网络之间切换、流转,提高司法效率,也有助于信息共生共享,建立一体化的司法大数据。三是加大新兴科技成果的应用力度。应抓住时代带来的科技发展机遇,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人类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应用到执行领域,进一步优化执行联动机制和被执行人财产发现机制。针对“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存在的财产覆盖范围有限、跨行不能在线划拨、部分银行账户余额为0不能冻结等问题,应不断扩大财产查控范围,提高系统反应速度,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提高智能查控水平,实现对被执行人财产的自动查询、批量控制、智能筛选、深度发掘;畅通各系统、平台间的数据对接,确保数据交换及时、全面、准确,推进数据深度开发应用,着重强化被执行人下落和被执行人财产画像功能,推动查人找物能力有质的提升。四是主动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法院的执行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应该以此为契机,继续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从源头上治理执行难。执行信息化建设既要着眼于满足执行办案的需求,更要着眼于继续把执行工作通过网络方式融入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继续与综合治理体系内其他主体形成合力。原文参见《中国法院“智慧执行”第三方评估报告(2019)》(执笔人:王小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20年6月3日
其他

法院电子卷宗逐步普及智能庭审突显更多便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0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法院电子卷宗逐步普及智能庭审突显更多便利2020年6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4(2020)》(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2020年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并发布了2019年中国法院“智慧审判”第三方评估报告。。《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围绕提高审判质量效率,围绕服务法官办案以及建立网上诉讼规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和努力。2019年,人民法院电子卷宗深度应用加快构建智慧审判运行模式,电子诉讼的发展和普及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法官传统的办案形式,智能庭审为法官办案提供更多智能化支持,审判信息的内外联通大幅提升了审判效率,审判辅助办案机制有效减轻了事务性工作。《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电子卷宗深度应用推动智慧审判运行模式快速形成。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工作在全国法院展开,电子卷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人民法院全面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工作。全国3255家法院支持电子案卷同步生成。电子卷宗逐渐替代纸质卷宗改变法官办案习惯,为全流程智能化办案打下基础。二是电子卷宗深度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卷宗的电子化使得诉讼更加便捷、审判更加高效、对法官和司法人员的服务更加智能。评估显示,全国实现网上阅卷的法院2964家,占85.42%,实现电子卷宗自动归档的法院2609家,占75.19%,实现智能编目案件的法院2638家,占76.02%。全国范围内共有2169家法院同时具备随案同步生成、案件智能编目、数据化电子文件、网上阅卷、电子卷宗自动归档五项功能。三是原审案件电子卷宗汇聚工作全面推进。评估显示,卷宗向最高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聚的比率大幅提升,共有2596家法院汇聚率高于80%,占样本总量之比达到74.81%。18个省(区、市)辖区法院的电子卷宗汇聚率均超过90%。《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电子诉讼改变了法官的传统办案方式。2019年,人民法院以建立全球领先的移动电子诉讼体系为目标,提升全国法院电子诉讼普及和应用水平,组织移动微法院技术攻关和试点应用,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努力促进网上诉讼制度规则新发展,方便法官审判办案。一是构建网上电子诉讼平台建设。评估显示,全国各级法院全面推进电子诉讼,全部法院均实现网上立案、缴费、电子送达三类应用;10个省、区、市法院实现网上证据交换、网上开庭。二是积极探索在线诉讼规则。各地法院陆续制定出台在线诉讼的规程、诉讼指南、审判手册等文件,细化在线审理规程、明确在线诉讼规范,有力推动在线诉讼规则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互联网司法实践成果有效转化为程序规则和长效制度。三是创建电子证据诉讼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已建设“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全国已完成北京、上海、吉林、陕西、广东等省(市)的
2020年6月3日
其他

信息化建设助力提升法院司法服务有效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0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信息化建设助力提升法院司法服务有效性2020年6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4(2020)》发布暨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法院信息化蓝皮书》立足于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效,对信息化建设成效与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和分析。《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19年的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更加突出务实,信息化技术的上马与应用强调有效性,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满足显示需求为目标,有的放矢地服务法官干警办案,服务群众诉讼,服务党政决策,服务社会治理。2019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始终围绕服务一线审判执行工作的核心展开,为建立公正高效多层次诉讼体系提供信息化支撑,审判执行工作因信息化辅助实现了集约高效。《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智慧庭审逐步普及。语音识别技术识别准确率接近百分之百,可实现诉讼参与人发言的实时转化和生成笔录,庭审笔录可由当事人在网上进行核对确认,电子质证功能可对实物性证据进行网络投影供举证、质证,法条可随讲随查、左看右写,类案推送基础数据库日趋庞大要素日趋精准,法律文书可智能辅助生成、智能纠错,电子卷宗同步生成。智慧庭审极大提升了法官的庭审效率和质量。为解决法院干警办案受工作场地局限的问题,法官依托“移动办案平台”“移动执行办案平台”等平台,将云桌面系统与移动终端深度融合实现随时随地办公办案。《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实现了有效服务司法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找准建设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站服务”的集约化诉讼服务机制的发展方向,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助力法官法院向当事人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2019年,各级法院为解决异地诉讼难的问题,加速推进跨域立案改革,利用互联网网推动相关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为建设“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的便民立案机制打通线上通道。截至2019年12月23日,全国法院共提供跨域立案服务19471件。其中,提供省级行政区内跨域立案服务15810件,跨省级行政区服务3661件,73%案件管辖法院实现30分钟内响应。此外,AI技术在法律咨询领域的运用和相关智能辅助软件的研发,为当事人提供诉讼风险评估、法律查询咨询、诉前调解建议、业务网上办理、流程公开等多项司法服务。《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实现有效服务司法管理。信息化辅助司法管理是人民法院对内践行大数据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在审判执行案件管理、流程节点管控、人财物管理调配等方面对人为因素的排斥越来越彻底,信息化手段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大数据运用水平也相应得到提升。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全国法院构建人民法院知识型数据生态模式,全面提升司法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积极研发智能化组件,提升大数据平台人机交互智能化水平;加强数据资源联合开发,构建司法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完善系统智能化功能,提高司法管理智能化能力,新增四类案件自动标识、重点案件自动追踪、法官负面画像自动生成模块;基本建成具备内外网存证能力的全国统一“司法链”平台,可以实现核心应用全上链、上链数据防篡改、数据篡改可验证的全流程留痕监管机制,全面保障法院数据安全;通过“数据体检”方式,开展了对53家试点法院的“数助决策”试点工作。《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还实现了有效服务社会治理。各级法院深入挖掘司法大数据价值,坚持以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常态化监控预警和有效辅助科学决策为核心,建立健全司法综合指数体系,研究发现司法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除了直接以司法大数据的形式服务社会治理之外,法院信息化对社会的贡献还以间接改善营商环境等方式呈现。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全球营商便利度排名再次大幅提升,中国司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司法质效的显著提升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例如,在世行评价对中国“办理破产”的方面,中国法院因信息技术大幅提升了破产案件效率和透明度,而获得好评。原文参见《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4(2020)》总报告,(执笔人:王祎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禾;吕艳滨。)
2020年6月3日
其他

智慧法院体系基本建成,法院信息化走出中国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0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智慧法院体系基本建成,法院信息化走出中国道路2020年6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4(2020)》(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2020年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法院信息化蓝皮书》立足于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效,对信息化建设成效与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和分析。《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19年中国智慧法院建设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中国法院围绕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智慧法院体系基本建成,走出了一条法院信息化的中国道路。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97.8%的法院支持网上立案,其中高级法院的实现比例首次达到100%,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的实现比例也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分别达到99.3%和97.6%。全国法院全年网上立案的一审民商事和一审行政案件共有5149570件,占一审民商事和一审行政案件受理总数的33.2%。全国共有2320家法院支持网上证据交换,占法院总数的66.9%,其中29家高级法院实现了该功能,占90.6%,相比2018年增长了18.8%。全国支持网上开庭的法院共有2018家,占法院总数的58.2%。其中,有23家高级法院、257家中级法院和1738家基层法院实现该功能,分别占71.9%、62.7%和57.4%。全国全年共有3202家法院使用过总对总网络进行查控,占法院总数的92.3%;全国法院共使用最高法院总对总网络查控案件14130117件,平均每家法院4413件。2019年全国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达到99.5%,其中2055家法院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达到100%,占全国法院总数的59.2%。2019年全国法院庭审直播次数大幅度提升,达到3903771次,直播率33.2%,相比2018年提高17.4%。有3361家法院公开了终本案件信息,所有高级法院均已公开终本案件信息,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公开的比例也分别达到98.8%和96.6%,较2018年略有上升。当事人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共联系法官73203次,是2018年的46.7倍。其中,法官及时回复62342次,回复率为85.2%,均显著高于2018年。《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各类数据充分表明,2019年是智慧法院由初步形成向全面建设迈进的第一年,这一年中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思路更加务实、进取,始终坚持以司法为民为主线的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回应和弥补了以往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全国各级法院有效落实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工作思路,重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创新应用取得较大突破,智慧法院顶层设计、审判执行智能化建设、诉讼服务建设、司法大数据管理取得长足进步,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在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实现法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化,全面实现办案管理精准化,审判执行服务管理智能化,切实提升司法服务有效性等方面成效显著。
2020年6月3日
其他

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朝着标准化、系统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大踏步前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0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朝着标准化、系统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大踏步前进2020年6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4(2020)》发布暨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法院信息化蓝皮书》立足于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成效,对信息化建设成效与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和分析。《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朝着标准化、系统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大踏步前进。人民法院在总结以往工作得失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法院各行其是,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各自为战,极易出现重复建设、制度空白或相互矛盾等问题,在2019年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标准化水平,以统一的制度和标准统领法院信息化建设。其中,人民法院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健全最能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完善顶层设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法院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已成为法院信息化建设重要的顶层设计工作之一。标准编制作为基础性工作,为法院信息化建设提供规范、规则、指导,可促进技术协作,为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系统集成等工作提供了支撑;可建立最佳秩序,以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有序进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组织更新升级信息化标准,完成新增《12368智能诉讼服务平台技术要求》等15项应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实现对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解决信息化标准编制工作与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工作的结合问题。《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自始至终都高度重视建设的系统化推进。最高人民法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梳理了最高人民法院现有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围绕系统融合及智能化建设,制定总体设计方案,指导现有信息系统融合升级。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全面推进司法人工智能建设的总体思路》《智慧法院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019年版)》以及14项人民法院信息化标准,指导全国法院网上保全一体化办理应用、涉诉信访应用、移动微法院平台、电子诉讼档案目录管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司法区块链建设等工作。《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法院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通过运用信息化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正在实现案件审判执行、法院内部管理的精准化。如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通过严格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和科学的数据质量校验方法,保证了案件数据置信度长期稳定在99%以上。这一平台每天自动生成全国各级法院报表和台账近60万张,每年进入计算的信息项近22亿件,不仅使人民法院彻底告别了人工统计时代,而且运用集中汇聚的司法审判数据资源,使各级法院审判工作态势分析的及时性、全面性和丰富性大幅提升。同时,通过案件数据和人事数据的关联融合,支持建立起人与案、事与人相关联的信息化绩效管理体系。《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19年,各级法院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继续加快推进“智审、智执、智服、智管”建设,力求做到决策更科学、办案更高效、服务更周到、管理更精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审判的智能化集中体现于对在线诉讼模式的全面探索,在线庭审的出现对司法工作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重塑诉讼理念,重构诉讼模式,再造司法流程,甚至在实践中不断突破现有制度的框架,推动制度创新。在这一革命性的过程中,无论是互联网法院还是移动微法院的线上庭审功能的实现,都令在线诉讼模式本身日臻成熟。区块链技术固定证据,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电子数据作为司法证据遭遇的种种难题,如今在三家互联网法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效果良好。2019年,各级法院持续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以电子卷宗全过程流转作为办案辅助的基础支撑,有效提升审判质效,全方位提升审判智能化能力。智能审判辅助不断完善,立案风险自动拦截系统、敏感案件自动标识预警系统、庭审语音识别、文书智能纠错、类案强制检索等,诸如此类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带来了全案信息自动回填、文书智能辅助生成、要素式智能审判等深度应用成效,有效提升审判智能化水平,确保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解决棘手问题,规范执行行为。最高人民法院研发上线终本案件动态管理平台,执行办案平台、联合信用惩戒系统进一步打通与审判办案平台、人民法院外部相关系统平台的数据通路,数据共享力度和范围日益扩大;财产网络查控平台对被执行人财产的自动查询、批量控制、智能筛选、深度发掘等项功能趋于完善;网络司法拍卖平台透明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有效提高财产处置效率,减轻当事人负担。
2020年6月3日
其他

法院信息化突飞猛进,司法大数据助力审判执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2020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
2020年6月3日
其他

让孩子享受阳光下的高质量教育 ——《中国政府透明度(2019):义务教育政务公开发展报告》后记

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制度是现代民主法治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度保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
2020年1月7日
其他

《中国政府透明度(2019):义务教育政务公开发展报告》出版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政府透明度(2019):义务教育政务公开发展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本书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深入一线实践、使用一手数据,对近年来全国义务教育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这是继《中国政府透明度(2018)》和《中国政府透明度(2019)》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推出的又一部重要专门领域的政务公开评估报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20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