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翻书党
其他
《地下上海》的文献价值:构建上海的早期摇滚图景
《地下上海》再版套装(yooowen供图)《地下上海》是音乐人吴建京于2000年策划、发行的一张唱片,初版收录了十支上海摇滚乐队的原创作品。潜伏了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这张犹如鼹鼠的专辑正式“出土”(广东嘉应音像出版社,2022年12月版),从一张CD的容量扩充到两张。更叫人欣喜的是随碟附送的那本别册,扣除封面封底总共一百二十页,仿佛一本书,让我想起类似的另一本专著——《生命文献:沈阳地下音乐1995-2002》(三川出版社,2017年4月版)。《地下上海》别册,记录了上海摇滚乐的地下状态(yooowen供图)《生命文献:沈阳地下音乐1995-2002》我近些年致力于研究摇滚乐在上海的早期传播,田野调查的部分无非是采访人物、翻阅文献,理想是这两种努力可以互相促进、彼此监督。通常情况下,我更相信文献,可现实是,摇滚乐在上海的早期活动更多是留存在当事人的记忆里而非汉语文献中。很遗憾,在《地下上海》的这本别册出现之前,尚未有任何一份正规出版物如此系统、深度地构建上海的早期摇滚图景。《地下上海》的这次再版提供了两种记录:唱片部分记录的是地下状态的上海摇滚乐,别册部分记录的是上海摇滚乐的地下状态。这两种记录,我个人认为后者的贡献更大,它的文献价值超出了摇滚乐或者说文艺的范畴,为上海的城市研究补了一块另类的拼图。防空洞、废弃厂房、磁带、Walkman是一些具象的验证码,将读者引入上海摇滚乐的地下状态。这些验证码借助文字隐藏在《地下上海》的别册里,它们曾经在上海的早期摇滚乐传播里扮演了重要角色,这种角色更直观的感受方式是看照片。别册汇编了百余张老照片,我在冷水乐队的页面见到了“红翅膀音乐工场”的门招,它成了我目前收集到的、能够支撑某段历史的一件孤证。说起“红翅膀”,这个名字的三生三世对上海摇滚乐有着巨大影响。大约是1998年,张笃(后化名“竹马”组建“戏班”乐队)在政通路毗邻Hard
2023年2月8日
其他
语言的秘密:宠物想和你说什么?
文|肖晓(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去年冬天,有幸读到由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所著、由同济大学老年语言学专家黄立鹤教授翻译的《变化的头脑:语言如何延缓衰老》(上海教育出版,2021年12月出版)一书,这本书专业而又生动地探讨了语言对衰老的影响,使我在阅读后获益良多。在该书的最后,顾曰国教授还从我比较熟悉的神经可塑性和记忆的角度,对变化的大脑这一主题进行了阐释,也对书中关于老年人对语言的认知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变化的头脑:语言如何延缓衰老》,[美]罗杰·克鲁兹、[美]理查德·罗伯茨著,黄立鹤译,上海教育出版,2021年12月出版语言研究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语言既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又体现着思维和意识的本质。作为语言学的门外汉,语言和认知的关系以及语言对意识的影响一直吸引着我。或许也正是一个门外汉,我便可以不受专业规则限制地在这一领域天马行空般地遐想。按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年|专访曹国维:他不是再现生活现状,而是思考生活走向
今年适逢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两百周年,我们就“文学纪念碑”中《罪与罚》(学术评论版),联系翻译家曹国维老师,聊聊他在翻译《罪与罚》时,如何反复修改译文,使中译文更接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风格,他又在《罪与罚》中传达怎样的思想。另外,我们也和曹老师聊起他翻译的《大师与玛格丽特》这本书,谈及布尔加科夫是否承继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写作传统等内容。与曹老师的交谈中,他从自身翻译和修改《罪与罚》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创作中表现人物的复杂心理和营造紧张、突变的氛围,也在翻译《大师与玛格丽特》中找到布尔加科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存在一种思想的传承。曹国维曹老师,在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之前,您接触过他吗?比如您读过他的哪些作品?曹国维:我在大学时代,冯增义老师讲授俄国文学史,他讲陀思妥耶夫斯基,选读的就是《罪与罚》的片段,当时印象很深。读的原文还是中文?曹国维:原文,不记得是否读过中译本,但内容大致知道。后来您怎么想到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曹国维:在翻译《罪与罚》之前,我也译了一些东西,主要是出版社约稿,翻译的都是苏联当代作家作品。你翻译过哪些苏联当代文学作品?曹国维:我组织翻译了电影史诗《解放》,长篇小说《胜利》,合译了《生活与命运》《断头台》《白天的星星》《真正的爱情啊,在哪里?》,在《外国文艺》上发表了《不祥的蛋》,又译了《狗心》。后来又参与作家出版社《布尔加科夫文集》的翻译。其间萌发了翻译《罪与罚》的想法,动笔后,陆陆续续翻译了很长时间。在九十年代,您再次接触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怎样的体会?曹国维:我刚开始翻译《罪与罚》时,觉得它是名著,应该好好翻译。等我译了二分之一时,发现这部小说在艺术上有股裹挟读者的力量。但我翻译下来,认为我的译文没有这样的力量,所以我回头检查译文,想我到底“错”在哪里,使小说中这种力量没有展现出来。当时就我自己对作品的认识程度,我觉得自己的翻译没有错,我就继续翻译,直到完稿。之后,我把这份译稿投给出版社,一波三折后,燕山出版社接了这份稿子。第一次签约,时间为七年,后来这本小说销量不错,又签了七年。在此期间,因为《罪与罚》是教育部向中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译本,出于销售考虑,燕山出版社建议暂缓出版。在合同空窗期间,我决定重译《罪与罚》,弥补原先留下的遗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魏东读过“世界散文随笔作品精品文库”(俄罗斯卷)我译的几篇散文,想约我继续翻译,通过徐振亚老师介绍,找到我。魏东当时来找我,就我的译本聊了很久,后来他告诉我,广西师大出版社计划出版这部小说。开始,我在这本书上改了两遍,打成电子稿修改,后来在纸样上又改了许多遍。曹国维对《罪与罚》译文进行修改在不停修改的过程中,您的年纪和心境都在变化,现在您如何看待《罪与罚》这部小说?曹国维:在译序中,我写道:“连绵的悬念,跌宕的情节和急促的文字,使小说始终具有紧张感、压抑感,具有震感人心的艺术力量。”这是我之前写的文字,但我不满意自己原先的译文。修改的过程中,我看到一位俄国学者的观点:“陀思妥耶夫斯基最难译的是他笔下歇斯底里的情绪。”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所以我关注到拉斯科尔尼科夫思想的“紧张、突变、跳跃和文字的急促”,就这些关注,许许多多的修改就出来了。我原来翻译的这部小说字数约四十二万八千字,到这个学术评论版,除里面的评论文章字数外,我大致算了一下,四十一万五千字,我删去了一万三千字。就是在这缩减的字数中,我把所有文字都压紧了。魏东编辑在后记中说,这种简化有效果:原有译文已经相当准确,曹老师仍对字词作了极简化处理,最大程度地删削,这样一来,中文的优势发挥出来,平常不觉得多冗余的词汇剔除了,描绘心理动作的词汇更为明晰,整体的动感就出来了。同时,曹译本对语汇的选择也更加贴合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环境,一切看是否得体。这些尤其表现在凶杀前后的相关章节(第一部第六、七节以及第二部第一节)。兹举一例:拉斯科尔尼科夫站在门后,紧紧握着斧子。他就像经历一场噩梦。要是他们闯进来,他甚至准备和他们搏斗。他们打门和商量时,他有好几次突然想立刻结束一切,从门后朝他们大喝一声。有时他又想趁门没打开,跟他们骂架,嘲弄他们。“尽快了结吧!”这念头掠过他的脑海。拉斯科尔尼科夫站着,紧握斧子。他就像在梦中。他甚至准备和他们搏斗,只要他们进来。他们打门和商量时,他有几次突然想立刻结束一切,从门后朝他们吼叫。有时他想跟他们骂架,嘲弄他们,趁门没打开。“尽快了结吧!”他脑海里一闪。有时,我真的挺担心这种修订方式会过度。曹老师太专注于词语的干净利落产生的力量,连标点也不放过,比如,有感叹号的地方,“啊”之类字眼尽量都去掉。姑且看看效果,等待读者体验吧。抛开具体文本不说,这种方式凸显了汉语的一大优势,即充分的关联及暗示。除非特定的文体要求,汉语的常态当如此。一万三千字的缩减使译本精简许多。翻译界的前辈跟我们讲过:翻译能直译的,不要意译;能简洁的,不要繁琐;能紧凑的,不要松散。此前听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字句似乎有些琐碎,您怎么看?曹国维:不是这样,他的语言不像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那样和谐、舒服。他的语句有时确实有些琐碎,但他笔下的歇斯底里情绪,就是在这种琐碎中体现出来的。我之前受邀做过翻译讲座,写了一个稿子,《罪与罚》是其中一部分(曹老师从《罪与罚》中挑了一段分析)
2021年11月11日
其他
《驾驶我的车》:从村上春树《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说起
.村上春树的短篇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由滨口龙介执导的电影《驾驶我的车》改编自村上春树在2014年出版的短篇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里的首篇,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男人的“失去”展开。舞台剧演员家福(西岛秀俊饰)在妻子去世两年后,受邀参加在广岛举办的戏剧节。在主办方的安排下,沉默寡言的渡利(三浦透子饰)成为了他的专属司机,负责接送家福来往剧场与住处。戏剧排演过程中,家福在曾跟亡妻关系紧密的年轻演员高槻、司机渡利以及戏剧节的工作人员等形形色色的角色间游走。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惯于一气呵成。落笔《驾驶我的车》时,他已决定好短篇集的主题——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这个书名不难让人联想到海明威的短篇集,中译名同样为“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原题为Men
2021年10月18日
其他
但丁遗响七百年:《神曲》与绘画、音乐和电影
窃以为,围绕但丁的《神曲》,存在着一个耐人寻味的两极化现象。那就是,很少有人通读过全本的《神曲》(长达一万四千多行),但又很少人没有被它的遗韵所熏陶过。时至今日,这个有趣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愈加明显。去欧洲旅行的游客有机会驻足欣赏波提切利为《神曲》所作的一百幅插图,或是被罗丹的雕塑杰作《地狱之门》深深震撼;喜欢浪漫主义音乐的人们可以在李斯特或柴可夫斯基的标题音乐作品中反复聆听到但丁《神曲》中的主题,体验诗歌与音乐的二重奏;无数的电影爱好者则在大卫·芬奇《七宗罪》、朗·霍华德《但丁密码》等悬疑佳作中思考、回味《神曲》的机关与奥秘。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没有一部诗歌,乃至没有一部文学作品能像但丁《神曲》那般,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至于阿根廷著名诗人、作家博尔赫斯这样评价道:“文学以及一切书籍的顶峰就是《神曲》。”波提切利绘但丁像01—《神曲》与美术自古以来,文学与美术就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而在横跨两者的跨艺术传播领域,《神曲》几乎提供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绝佳典范,无论是插图、绘画和雕塑等各科目,都留下了无数与之相关的传世杰作,至今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早在14世纪,当但丁的《神曲》以手抄本形式流传时,就有艺术家或出于自身喜爱或受命权贵为《神曲》作插图。其后,几乎每个世纪都有为《神曲》插图的艺术家,其中包括15世纪意大利画家古列尔莫·吉拉尔迪、博蒂切利、米开朗琪罗,18世纪意大利画家萨巴泰利、皮内利,19世纪瑞士画家富利斯、德国画家科赫、法国画家多雷,20世纪西班牙画家达利、英国画家巴滕等。在所有这些为但丁《神曲》作插图的画家中,最为著名的无疑是19世纪法国版画家、雕刻家和插图作家古斯塔夫·多雷。他被出版商邀请为多部世界名著作画,成为享誉欧洲的插图画家。《神曲》(多雷插图本)时至今日,多雷的插图与但丁的《神曲》依然珠联璧合,被全世界的读者和评论家视为“黄金组合”。作为多雷最早问世的文学插图经典,其《神曲》插图完成于1855年,基本由黑白两色构成,层次分明,对照鲜明,质感强烈。无论是宏大的场面还是细部的个体描绘,他都偏爱使用极细的线条来编织物象的表面和体块,并善于以线条的疏密来表现物体的明暗色调,从而造就极强的光感和立体感。更为重要的是,多雷的《神曲》插图作品极大地引发了法国文坛对但丁的浓厚兴趣,并导致其后出现多种版本的《神曲》的法文译本、批评著作、专题杂志,以及相关绘画作品的迅猛增长。《但丁与贝雅特丽齐》在绘画领域,但丁《神曲》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它在壁画、木刻、水彩、油画等多个方面为艺术家提供了绝佳素材。英国著名拉菲尔前派画家亨利·霍利迪(Henry
2021年9月14日
其他
妖性与人性,孽情与至情:白蛇故事的缘起和演变
白娘子与许宣的故事妇孺皆知,它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并列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家喻户晓到了这样的程度,所以被多次搬上舞台、电视、大银幕,从1926年天一电影公司的电影《义妖白蛇传》、到梅兰芳主演的剧目《断桥》,再到1992年台湾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以及前一段时间上映的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改编作品层出不穷,代表了不同时代对于白蛇故事的不同解读。然而大众熟悉的“白蛇传”是如何一步步成形的?它在过去的口传和文本改写中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本文将对“白蛇传”的历史作一番简单介绍。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海报01—蛇妖害人:《白蛇传》的前史回顾中国历来的奇谭,经常见到各种动物化为人形与凡人通婚的故事,有时是水獭化为美女引诱少年,有时是雄蛟变为男人与女子结合,各式精怪,纷繁奇诡——当中固然少不了蛇精一类,特别是“美女蛇”,更是民间怪谈里的一个常见形象,而整个白蛇传说其实都由美女蛇的故事传统衍生而来。不过,早期故事中的蛇女多数可不是善类,她们凶残阴险,诱惑人间男子只为夺其性命。后世《白蛇传》最早的原型,当属唐代《博异志》中的《李黄》,而这篇传奇小说讲述的正是一个蛇妖害人的故事:陇西盐铁使的儿子李黄一日在长安东市游逛,偶遇一位孀居的白衣女子,姿色绝代。因借钱给她购买彩帛,李黄便受邀前往其家中暂住。到了宅子里,走出一位“青衣老女”,自称是白衣美女的姨母,并向李黄提议,假如公子能为她们一家还清三万钱的债款,那么就把女子许给李黄,侍奉一生。李黄听了高兴不已,立刻叫仆从拿出银钱来,并和白衣女子同居三日才返。回去路上,仆人就闻着李黄身上满是腥臊气息。到家后,李黄只觉得肢体发沉、头脑晕眩,随即裹了被子躺下。妻子告知因他这几日不在,所以耽误了调官,然而李黄已经病得语无伦次,话都答不上来,甚至感到身体正在一点点消失。掀开被子一看,发现他的躯干都已化成了水,只剩下个脑袋。家里人吓坏了,叫仆人来问话,随后赶到白衣女的宅子里,却是座空宅:庭中只见一棵皂荚树,树上挂着一万五千钱,树下放着一万五千钱。询问住在附近的人,说是树下经常有一条大白蛇出没。《李黄》的情节和《白蛇传》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后来的一些元素已经在此出现,比如白蛇能够化作貌美的女子,以及她有一位身着青衣的女伴。在今天看来,这篇唐传奇的主旨一望便知:那就是告诫(尤其是官宦出身的)男子勿近女色,否则不但前程尽毁,而且丧失性命。在传统礼教下,真正构成威胁的,不是能够幻化人形的妖怪,而是自身的情欲,以及作为情欲对象的女性——可见,两性关系、情欲的合法性,一直以来都是白蛇传说的重要主题。对于这个问题,《李黄》的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所以文末又附带了另一则白蛇故事:凤翔节度使的儿子李琯在街上偶遇一位散发着异香的白衣美女,随后就一路跟到了她的家中,与其相处一晚。结果回家后头疼不止,脑裂而死。家里人跑到李琯昨夜所住的地方,只见一棵枯萎的槐树下,有大蛇盘行的痕迹。伐倒树干,底下已经找不到大蛇,但还有数条小白蛇,于是悉数斩杀。1993年电影《青蛇》剧照相较而言,与后世的“白蛇传”关系更近的,应当是《西湖三塔记》,辑录在《清平山堂话本》中:清明时节,统制官之子奚宣赞在西湖上闲耍,偶然救了一位迷路的小女孩白卯奴,并领回自家暂住。十余日后,卯奴的婆婆寻上门来,为了感谢奚宣赞的帮助,婆婆便邀请他到家中,备酒谢恩。婆婆家有一位白衣妇人,相貌如花似玉,三杯酒下肚之后,宣赞不免春心荡漾。这时有仆人提议说:“娘娘,今日新人到此,可换旧人?”随后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两个大力士,把一个白脸后生绑在将军柱上,剖开他的肚皮,取出心肝,拿给妇人和婆婆下酒。宣赞惊恐不已,却无路可逃,被白衣妇人扣留下来做她的丈夫。半月之后,又来了一位“新人”,这回轮到奚宣赞被取心肝了。所幸小女孩卯奴记念恩情,主动帮助他逃回家中。谁承想到了第二年的清明,婆婆化作老鸦找上门来,又把宣赞抓了回去,还要取他心肝,但卯奴再次出手相救。数日后,奚宣赞的叔叔、在龙虎山学道的奚真人前来拜访,说是望见城西有黑气,特来降妖。翌日便到白衣妇人家门前,作法念符,召来一员神将,把妇人、婆婆和卯奴都捉了起来,一打三人便现了原形,“卯奴变成了乌鸡,婆子是个獭,白衣娘子是条白蛇”。奚真人把三怪装在铁罐中,安置在湖中心,并造了三座石塔镇住妖邪。总的来看,《西湖三塔记》里的白衣娘子还是一个凶恶的妖怪,虽然比《李黄》中的蛇妖多了几句“台词”,有了些许性格表现,但在谋害男子性命这一点上却并无二致。然而从这篇宋元话本里,我们已经能看出不少与“白蛇传”相似的地方:第一,话本明确地把杭州西湖当作事件的背景,提到了涌金门、四圣观等地点,并且故事发生的时节也是在清明;第二,从偶遇妇人到结伴夫妻,再到真人降妖,整个故事结构与后世的“白蛇传”基本不差,白蛇、男子(奚宣赞)、道人(奚真人)三个主要人物都已确立(只不过后来一个变成了许宣,一个变成了法海);第三,故事结尾出现了专门用来镇压白蛇的“石塔”,可视为后来雷峰塔的原型,而“塔”在白蛇传说中向来具有重要的结构意义。既然基本元素都已具备,那么只需要对蛇妖的形象加以改写,大众熟知的白蛇故事便能够顺势而生。02—雷峰塔下白娘子:熟悉的白蛇故事相传宋高宗晚年喜好奇闻异事,于是在官府的引导下,民间争相收集、进献各类话本。皇帝的喜好刺激了民众的创作力,俗闻传说层出不穷,而杭州本来就是一个异事颇多的地方,大众根据当地的风物又编造出许多故事。在这样的风潮之下,民间奇谭的传播自然越发兴旺。就如《西湖三塔记》所表明的那样,白蛇传说最早大约在南宋就已经流传甚广,并在民间记忆中传承了数百年之久,一直到明代都未断绝。《万历钱塘县志》便记载道:“雷峰塔相传镇青鱼、白蛇之妖,父老子弟转相告也。”同代田汝成也在《西湖游览志》里写过:“雷峰者,南屏山之支脉也。穹窿回映,旧名‘中峰’,亦曰‘回峰’。宋有道士徐立之居此,号‘回峰先生’;或云有雷就者居之,故又名‘雷峰’。吴越王妃于此建塔……俗传湖中有白蛇、青鱼两怪,镇压塔下。”宋朝以来,白娘子的故事经历过何种演变,今日已无法考证;我们只知道,在明代之时,白蛇已经与当地的雷峰塔这一物象捆绑在了一起。《警世通言》卷二十八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当民间传说历经无数代人的讲述而颇为流行时,总会有文人用文字将其记载下来。而担负起这一使命的,就是《警世通言》的编撰者冯梦龙,他以民间的口述为基础,加以整理、润色,最终写成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收入该书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奠定了白蛇故事的核心框架:舟遇、借伞、窃银、宝塔,关键情节悉数具备;真情直率的白娘子、反复无常的许宣、忠心为仆的青青、术力高强的法海,主要人物有名有姓。相比于过去,《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对白蛇形象的改写。白娘子身上的妖性已经大大减弱,她根本没有谋害许宣的心思,而是对这位小生充满了迷恋,蓬船上的相遇令她认定自己就该和许宣做一世夫妻:禅师喝道:“是何业畜妖怪,怎敢缠人?可说备细!”白娘子答道:“禅师,我是一条大蟒蛇。因为风雨大作,来到西湖上安身,同青青一处。不想遇着许宣,春心荡漾,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却不曾杀生害命。望禅师慈悲则个!”得益于篇幅的增长,小说对白娘子这个人物的描写也大大增加,开始赋予她一些鲜明的性格。白蛇一心想和许宣共成姻眷,主动为这段关系做了许多事情:知道许宣身上没钱成亲,就提前从太尉库里盗取五十两白银;许宣没什么好衣服穿出门,就立刻拿出偷来的金珠细软打扮丈夫;盗窃的行为害许宣连吃两次官司,先后发配到苏州、镇江,她也是一路跟随,主动重修旧好——但即便是为丈夫付出了许多,白娘子却不是一个奴颜婢膝的女人,相反,她有着很强的独立意识,非常地自尊。当许宣因自己发配苏州而责备“未婚妻”时,白娘子只感觉受了冒犯,十分生气:白娘子道:“我将银子安在床上,只指望要好,那里晓得有许多事情?我见你配在这里,我便带了些盘缠,搭船到这里寻你。如今分说都明白了,我去也。敢是我和你前生没有夫妻之分!”那王主人道:“娘子许多路来到这里,难道就去?且在此间住几日,却理会。”青青道:“既是主人家再三劝解,娘子且住两日,当初也曾许嫁小乙官人。”白娘子随口便道:“羞杀人!终不成奴家没人要?只为分别是非而来。”彩绘连环画《白蛇传》,任率英绘在小说另一处,许宣去承天寺游玩,遇见个道士,那人说他头上一团黑气,肯定有妖怪缠她,于是给了他一道符去烧。许宣那时也有点怀疑妻子是妖怪,就照做了,结果白娘子并没有现形,倒是丈夫的不信任令她颇为不满。为了出这口气,白娘子第二天便亲自去会了会那个道士,把他教训了一番:那白娘子道:“众人在此,你且书符来我吃看!”那先生书一道符,递与白娘子。白娘子接过符来,便吞下去。众人都看,没些动静。众人道:“这等一个妇人,如何说是妖怪?!”众人把那先生齐骂。那先生骂得目睁眼呆,半晌无言,惶恐满面。白娘子道:“众位官人在此,他捉我不得。我自小学得个戏术,且把先生试来与众人看。”只见白娘子口内喃喃的,不知念些什么,把那先生却似有人擒的一般,缩做一堆,悬空而起。众人看了,齐吃一惊。许宣呆了。娘子道:“若不是众位面上,把这先生吊他一年!”白娘子的气愤不仅是因为害怕自己现出原形,更是因为这个道士侵害了她追求美满婚姻的权利。她念咒让道士悬空,也无意伤人,只是为了略施小惩,这番行为倒也确实显得活泼可爱,更体现出她的自尊好强。总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白蛇虽然身上妖气尚未褪尽,但举手投足与人无异,民众对这一形象的态度已经转变为同情、肯定,而这为进一步的改写创造了空间。清嘉庆刻本方成培撰《雷峰塔传奇》《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给这个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基本定型,但“白蛇传”的大范围流行还是在清代:不仅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比如《西湖缘》、《后本白氏全传续姻缘》、《雷峰怪迹》、《雷峰塔奇传》等;而且频频登上戏曲舞台,最常演出的剧本主要有三种,都名《雷峰塔》,分别是黄图珌的看山阁刻本、梨园钞本和方成培的水竹居本——这当中属方成培所著的《雷峰塔》(又名《雷峰塔传奇》)最具代表性。方成培著《雷峰塔》在当时众多剧本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的桥段,包括端午、盗草、水斗、断桥、生子,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充实,戏剧冲突也得到强化。在这个本子里,白娘子的形象进一步演变,妖气已经褪尽,成为一个美善兼备的女人。白蛇本在西池蟠桃园中修炼千年,即将修成正果,只因前世和许宣有宿缘未解,慕恋红尘,决定前往人间寻觅有缘之士:今日慧眼照得震旦峨嵋山,有一白蛇,向在西池王母蟠桃园中,潜身修炼,被他窃食蟠桃,遂悟苦修,迄今千载。不意这妖孽,不肯皈依清净,翻自堕落轮回,与临安许宣,缔成婚媾。那许宣原系我座前一捧钵侍者,因与此妖旧有宿缘,致令增此一番孽案。但恐他逗入迷途,忘却本来面目。(第二出
2021年8月19日
其他
博尔赫斯逝世35周年︱“南方”就如同梦幻贯穿着他的生命
Gould)就像一座兀自屹立的千寻雪峰,身上散发着强烈的“北方情结”,与之形成了鲜明而饶有意味的对比的是,另一位享誉全球、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的文学大师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2021年6月15日
其他
叙诡笔记|“伥鬼之王”竟然是他!
在被命名为“完达山一号”后,那只闯进黑龙江省密山市的野生东北虎依然不时引起着人们的关注,笔者也就跟个风,继续写写古代笔记中的“虎伥”。世间到底有无鬼物,恐怕是个永无定论的问题,毕竟科学难以对其证伪,不过充斥在古代笔记和志异传奇中的各种溺鬼吊鬼产鬼伥鬼,大多是撰书人为了教化之用,却是不争的事实,且各有各的教化任务:比如溺鬼是吓阻人们不要轻易凫水,吊鬼是提醒珍爱生命,产鬼有警示妇女生产乃是生死关之意,而伥鬼的存在相较之下更显“大义”,是批判一切引狼入室、助纣为虐的败类。因此,“伥鬼之王”的身份便尤其耐人寻味了。01—贰臣之首,两代衣冠“伥鬼之王”,出自清代著名小说家吴趼人所著之《趼廛笔记》,说的是广东鹤山的一位书生,下乡去催租,误入林莽之中,猝然遇到一只老虎,想要逃跑已经来不及,被老虎扑倒后,灵魂瞬间离开了躯壳,被一个青衣人引导到地府去。《趼廛笔记》及目录里的“伥鬼王”“至一处,殿阙巍峨,类王者居。”大殿之上,条案之后,坐着一位老者,身穿明代的衮袍,戴的却是本朝的冠帽,紫宝石顶子上插着三眼花翎。“案下跪囚累累,若听发落然。”书生正在诧异间,忽然天上降下一道红光,两侧的吏役们赶紧牵着那些跪囚,让开一条道路,那个老者也从条案后站起身避到一旁。这时有个“仪从甚隆”的神仙入殿高坐,老者过来免冠俯伏,神仙大喝左右行刑,两旁的吏役“褫老者衣,杖一百”,打完这一百棍子,神仙率领仪从升天而去。老者起身穿好衣服、戴好冠帽,继续坐在条案后处理那些跪囚,神情平静,毫无惭色。这时那个青衣人带书生上前请求老者发落,老者审视再三说:这个年轻人死期未到,让他回去吧!于是一个白髯翁领着书生出了殿宇。书生心里稍安,低声问白髯翁,那老者是什么人,为何“着两代衣冠”?白髯翁说:他就是吴三桂。吴三桂死后,天帝说他既不忠于明,又不忠于清,欲窃大位又以失败告终,终身怅怅,无所适从,干脆封他为怅鬼之王,使领天下怅惘之鬼。谁知天帝把这个任务安排给判官时,判官因文化水平不高,“误书‘怅’字之心旁为人旁,不得已,即改成伥鬼王,掌领天下之伥鬼”。书生问那个打他的神仙又是什么人呢?白髯翁说那是桂王朱由榔,他在昆明被吴三桂杀害后,到天帝那里告状,天帝于是下令每天让他早中晚各打吴三桂一百杖,打够三万六千杖以后,再罚吴三桂转世为獍(一种生下来就吃掉其父亲的野兽)……书生还想问,白髯翁一脚将他踢倒,书生“仓惶顾视,则身仍卧丛莽中也”。这则笔记显然是杜撰,其用意也很明确,写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吴趼人对清末国家的种种危亡极为忧患,虽然他本人思想解放、绝不排外,但对那些一心投靠列强、出卖父母之邦的枭獍之徒十分痛恨,所以才写下此文的吧!02—但有善念,伥鬼可恕伥鬼之所设,除了劝人向“义”之外,还有劝人向“善”的作用——虽然在古代笔记中比较罕见,但确实有一些文章中的“伥鬼”形象比较正面。《妄妄录》清代学者朱海在《妄妄录》里写杭州一个名叫智慧的人,生性放荡,有一年他到新安县去,“独行山中,渴甚,自掬溪水饮”,忽然发现溪水中倒映出的自己的影子竟然是“羊首人身”,吓得魂飞魄散,一路奔逃,又来到一条溪水边,“复向溪中照影,羊角宛然”。他惊恐万状,想自己平生虽然不够检点,但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杀人放火的勾当,何以竟堕入畜生道中?又想到自己一路走来,道路历历可数,并没有踏入阴间,“身为曾死,何即轮回”?越想越觉得万念俱灰,“惟父母未葬,兄弟幼弱,又无嗣续”,更想到自己还欠邻居张寡妇家一笔债未偿,“孤寡无以仰活,累人尤非浅鲜”,不觉得失声痛哭起来……正在这时,身后突然有人拍他肩膀,劝他不要悲伤,智慧回头一看不认识,但心中痛苦,便把自己何以哭泣的原因朝这个陌生人讲了一遍。那人笑了,自称乃是伥鬼,山神因他历劫已满,让他来找替代,因为智慧曾经诱奸过某个尼姑庵的尼姑,所以便被选定,“虎故不食人,凡人被食者,皆作犬羊状,我特使君首化羊,以供前溪虎啖也”!但刚才智慧恸哭之间,心中所牵挂的事情“不昧良心”,所以山神动了恻隐之心,让他现身说明真相,并放智慧一条生路。说完,那伥鬼便不见了。智慧赶紧逃回家去,卖掉田产,安葬死去的父母,给弟弟娶亲延嗣,把欠张寡妇的钱还了,然后出家为僧,一心礼佛去了。与智慧相比,《耳食录》中的陈献,结局要可悲得多,因为智慧的天良尚存,而陈献真的是无恶不作,“人惮之,莫敢谁何”。《耳食录》有一天梦中,一个伥鬼将陈献引到山林深处,入一石室,只见一虎头人踞石而坐,对他说:你作恶多端,身上一点儿人味儿都没有,我虽然想拿你果腹,可是闻着都觉得恶心,你先到厨房去,历千日之劫后再说吧!于是伥鬼将陈献带到厨房,脱光他的衣服,“牛刀缕切之,余其骨而已”。陈献痛楚万状,哀号不止,伥鬼却充耳不闻,等到切下来的肉盛满了两个大盘子,他才醒来。“次夜,又梦之如初,如是将三年,无间夕。”陈献痛苦不堪,可毕竟是梦中之事,他也不敢对人讲。这一天,他又在梦中来到石室,虎头人说千日之劫已满,明天中午你洗干净了,在家等我去吃你吧!陈献跪倒在地哀求,愿改恶从善。虎头人说你这三年虽然有所收敛,但往日罪孽太重,减无可减,今天我姑且宽限你一个月,料理家事,一个月后你自己吊死,这样我来吃你的时候,你就不用生受肢解之苦了。陈献醒来,知道死期将至,把这件事跟家人一说,闻者无不股栗。一个月后,陈献缢于庭椽,妻子大喊救命,正当邻里赶来之时,“忽一黑虎冲门来,攫献尸以去”。当然,除了劝人莫作恶以变“伥”之外,还有劝人莫凭“伥”而害己的。《阅微草堂笔记》有记:“有樵者伐木山冈,力倦小憩,遥见一人持衣数袭,沿路弃之,不省其何故”,樵夫看这个一边走一边丢弃衣服的人,发现他行走速度非常快,且面色惨淡,不像是人,而像是鬼。樵夫于是往树上爬得更高一些,想看清究竟,那人却已经不见了踪影,而顺着他弃衣的源头望去,只见山坳里伏着一只猛虎!樵夫才知道那人是个伥鬼,吓得柴也不要了,赶紧溜回家。第二天就听说有个人在山坳里被老虎吃了,猎人们顺着丢弃衣服的途经沿路找去,“得虎窟,合铳群击”,把老虎打死……纪晓岚为此感慨道:“虎知伥助己,不知即伥害己矣!”事实上有多少“大老虎”,最后就是栽在了平日豢养的那些宵小之徒手里的啊!03—误入虎穴,分食虎乳在古代笔记中,很多伥鬼的原身并不是为非作歹的成年人,而是稚嫩无知的小孩子,他们要么是“通体碧色”的七岁小孩,要么是“面色苍黑”的青衣小童,要么是髡发齐眉的黄口小儿……著名学者栾保群先生在《扪虱谈鬼录》中说,这或许是因为在古代,被老虎吃掉的绝大多数是小孩子的缘故,而所有伥鬼的故事里,最令我感动的也正是《夜雨秋灯录》中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假伥鬼”的故事。《夜雨秋灯录》明代的青鲁山上常有虎患,有个年方十二岁的女孩“携斧入山,采樵以助炊”,一不小心坠落到了山谷之中,谷底有厚厚一层树叶,得以不死。“然上视壁立百余仞,无阶梯。”女孩高声呼救,继以哀泣,却终无应者。万般无奈之下,她发现东壁上有个洞穴,从洞口望过去,里面显得很空阔,仿佛夏天避暑用的屋子。她慢慢走进去,只见洞里趴着两只像猫一样的乳虎,才知道这是虎穴。两只乳虎只当她是新来的玩伴,过来与她嬉戏。正在这时太阳下山了,腥风掠过,一只成年母虎回到洞中,见一个女孩正抱着自己的孩子,有些吃惊,女孩以为自己死定了,把心一横,神情坦然。母虎“瞠目良久,即坐引乳虎哺”。女孩饥饿难耐,对母虎叩拜曰:“蒙大王怜我,不杀我,尚能分乳救我饥乎?”母虎凝思片刻,轻轻颔首。女孩就伏到母虎身边就食,之后因疲倦不堪,加之山洞寒冷,便靠着母虎睡下。第二天一早,母虎舐醒乳虎,又轻舐女孩将她也唤醒,然后跃出山洞,到了晚上回来时,给女孩带来了一些果蔬,女孩十分高兴。这样过了好一阵子,乳虎们长大了,母虎将它们带出山谷的那一天,女孩坐在谷底突然哭了起来,母虎于是折返回来,将她负在背上,“一跃而升高处”,就这么把她一直带到通衢,女孩再三叩谢,母虎才慢慢离去。女孩回到家,见到父母,高兴极了,正在手舞足蹈地给他们讲自己获救的经过时,父母却厉声说:“世上哪里有能从虎口逃生的人!你必然是已经被老虎吃掉了,变成伥鬼,想回来引诱家里人跟随你葬身虎腹!”女孩惊呆了,不禁放声大哭,怎么辩白父母也不肯相信,反而将她关在屋子里,不给她任何食物和水,“女转饿将毙,号救亦无应者,力竭声嘶,待毙而已”。谁知就在当晚,女孩的父母一同梦见一个黄衣婆子,怒目而视曰:“你们的女儿也是我的女儿,如果胆敢把她饿死,看我不杀你们全家!”两口子从梦中惊醒,听到屋子外面隐隐传来虎吼声,“犹震林木间也”,他们赶紧把女孩放了出来。“女不死于虎,几死于骨肉,可为奇矣。”然而这也实在不能责怪女孩的父母,毕竟世间为虎作伥者实在太多,就连亲人也不能不防。不过话说回来,在所有伥鬼的故事里,我只见过伥鬼对老虎奴颜婢膝的引路,却从未见到老虎对这些奴才有丝毫的青眼相加,反倒是对一个敢于跟自己平等相处的女孩不但不予加害,反而有维护之举,我想宣鼎在写这则笔记时,一定是挺直了脊梁的。(作者系推理小说作家、古代笔记研究学者)微时代的首选书单责任编辑:顾明本文为澎湃新闻翻书党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留言申请,或发邮件至:ppfanshudang@163.com
2021年5月22日
其他
纽约书景︱不能没有外文书店,就像不能没有外国餐馆
我常想,在一个国度里,一间外文书店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它并不只是慰藉聚居在某一区的外文母语读者,也远不是为本地人贮藏些外文工具,它给所有居民打开一扇窗,时时提醒他们文明的万象。”
2021年5月19日
其他
湃书单|五月天,澎湃新闻编辑们在读的14本书
神经科学家的科普作品,笔调风趣幽默,所讲述的问题都如书题一样有趣,每个问题所涉篇幅也不长,睡前读很轻松,想想白天做过的“蠢事儿”,原谅、接受自己再好好睡一觉吧!
2021年5月15日
其他
伍尔夫逝世80年|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这相当美妙,却也无比酸涩。因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成为自己”的自由之路,道阻且长。这也让我们在一次又一次时代的映射和回响中,更加发现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深邃而久远的价值。
2021年3月28日
其他
纽约书景|书店的“绘”与“素”
我在店里又转了转,捡了几本看中的书,等他回来时前去结账,他忽然拿出一本书交给我说:“这本送你当是送别礼物,有空可回来看看啊!”我一看,是一本花花绿绿的旧小说,Tales
2021年3月4日
其他
纽约书景|从上城到中城:“书陈十八里”
Press,1978;汉译二卷本《经济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全须全尾的两大册,一共才二十块!我看四下无人,赶紧拿去结账,店员抬头看看我说:“好眼力啊!“我看看他得意极了,对他说:“Of
2020年12月25日
其他
纽约书景|“哥大书店”是一间真正的书店
哥大所有工程系由低到高挤在校园东北角同一幢楼里。透过十楼我实验室的窗户,天际是明亮的哈德逊河。一路下楼,穿过宁静的校园,115街便门左转,忽然一头涌入喧闹的人潮。路左就是哥大书店,Columbia
2020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