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PrajnaCN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24.十二缘起[18]

几世圆满的内涵:凡夫在生死轮回中造业,遇爱取缘感果,快两世,慢三世,唯一对治是修行。用十二有支思惟恶趣苦是下士;解脱生死是中士;发大菩提心利益众生是上士。
2018年4月24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23.十二缘起[17]

【此复是说,思惟恶趣十二有支流转还灭为下士类。次进思惟二善趣中十二有支流转还灭为中士类。如是比度自心,推想曾经为母有情,亦皆由其十二支门漂流生死发生慈悲,为利彼故,愿当成佛,学习佛道为大士类。】
2018年4月23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22.十二缘起[16]

下面再来感生的时候,它就生起来的,这个能引跟所引并在一起,所生的这个生,实际上,这个就是所引的果位识,乃至于名色、六入、触、受,生了以后一定会死,这个是最快,第二呢,
2018年4月22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21.十二缘起[15]

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盘。感恩各位同修的关注,随喜各位同修的闻法功德。让我们以清净、恭敬之心,息诸缘务,正闻熏习
2018年4月21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20.十二缘起[14]

大乘唯识分名言种子和业种子,名言种子感得亲因缘,形成真实内心状态即造作等流;业种子为助缘,推动感果。分位缘起:无明、行为前世,从果位识到有这八支是此生,生、老死为下生。
2018年4月20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19.十二缘起[13]

那么这是一种说法,另外一种说法,根据《稻秆经》,《稻秆经》是专门讲十二因缘的,讲那个十二有支,总共,把它总摄起来,说成四个,四个因,前面因怎么感果。我们看一下文,
2018年4月19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18.十二缘起[12]

那么再下面,我们就看文,184页。这个支分略摄当中,它有四个行相,四相当知,哪四相?就是引生过程当中,我们先念那个文,怎么从第一重因果,同第二重因果当中,辗转的关系。这个四相,三相,这样分的。
2018年4月18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17.十二缘起[11]

十二支的因果关系,简单分成二重因果:能引所引、能生所生。然后这二重因果中,再把四支归纳为惑、业、苦。由苦起惑,由惑造业,永远这样的因果关系。
2018年4月17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16.十二缘起[10]

事实的真相是性空缘起,并没有主宰的「我」在里面。所有问题都从「我」引起。透过佛法的熏习,正确了解,照着去努力,把影响力量减轻,才有机会把我拿掉。
2018年4月16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15.十二缘起[09]

生、老死在果位,是现在就苦;识、名色、六入、触、受在种子位,现在不苦将来苦。十二支中,每一支是前面一支的因,引发后面一支的果,首尾相连,永不停止。
2018年4月15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14.十二缘起[08]

其次呢,既然是把事实的真相告诉我们,所以凡是任何一个果,这个果的现起,在我们有情生命当中,内因果是有二重因缘,这个生起,是有二重因,哪二重因呢?
2018年4月14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13.十二缘起[07]

首先说,引那个《集论》,它那个十二支,怎么把它概略地、又简化地,把它简化,这个地方分成共「引」跟「生」两重因果。每一个有能引跟所引,能引就是因,所引是果。能生是因,所生是果,
2018年4月13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12.十二缘起[06]

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盘。感恩各位同修的关注,随喜各位同修的闻法功德。让我们以清净、恭敬之心,息诸缘务,正闻熏习
2018年4月12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11.十二缘起[05]

下面那个有个房子。有六个,六处,空房子,这样,然后这个叫做六处。下面的触,有了这个触,触就是个男女,在一起。我们现在这里,大部分都没有这个感觉,当你直接碰到那个时候,那种感触,那是非常强烈的。
2018年4月11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10.十二缘起[04]

十二缘起:9.取:由爱而执取不舍,分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10.有:因位识经爱取滋润感果。11.生:最初结生。12.老死:衰退、坏灭,有生一定有死。
2018年4月10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09.十二缘起[03]

那么实际上当有了这个六处以后,自然这个六识就托在这六处上面,它就会产生作用了,产生这样「触」。比如说现在你坐在这地方,不管你有没有感觉,那个触一直会在的。有的时候使得你作意,有的时候你不作意。
2018年4月9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08.十二缘起[02]

十二缘起:2.行:就是业,非福业引恶趣,福业/不动业引善趣。造业的根本原因是无明。3.识,造业时在心识中留下识种(因位识),经爱取滋润感果(果位识)。
2018年4月8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07.十二缘起[01]

十二缘起支中第一支是无明。无明是由于倒执实义或蒙昧实义引起(法称、无著论师观点有所不同)。能够对治无明的是明,是「觉无我慧」,能够觉知无我。
2018年4月7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06.思惟集谛[23]

就是解释刚才的那个《俱舍论》云。现在他另外分一段,这个照理说,这个不要分这一段,清楚不清楚?现在这最后不是有两行文分开来了吗?这个是解释这个《俱舍论》的讲法。
2018年4月6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05.思惟集谛[22]

死殁及结生之理分五:5.生有结生之理:福德因缘不同,入胎时听到见到的也不同;住胎生长,九个月圆满;死者由于生前习气,见到欢喜的境界,就投生到那里。
2018年4月5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04.思惟集谛[21]

死殁及结生之理分五:5.生有结生之理:以胎生为例继续说明中有到下一生的过程。识强烈执取父母精血,中有消失生有现起,识住胎。并告诫我们净罪集资,在善知识摄受下学习经典。
2018年4月4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03.思惟集谛[20]

【《瑜伽师地》是说非实,见其父母,误于精血,见行邪行。生此欲已,如如渐近,如是如是渐渐不见,男女余分,唯见男女二根之相,于此发愤中有即没,而生其中。】
2018年4月3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02.思惟集谛[19]

【有误解此说为前生身形,又有见说是后形故,说三日半为前生形,次三日半为后生形。此说全无清净依据,唯增益执,《瑜伽论》说识不住故,于前世身不起欲乐。故有说云,见前世身而生忧苦,亦属增益。】
2018年4月2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3】期:01.希求解脱[37]

死殁及结生之理分五:3.从何摄暖:死时造恶业的从上面冷到心处,造善业的从下面冷到心处,识从心处离开。4.死后成办中有之理:中有的因:无明、业,中有的身形与下一生相同。
2018年4月1日
其他

苦乐人生之九:突破个人中心主义(下)

佛法的兴盛与发展就是要靠修行的人对于教法的遵从与实践。也就是说,我们是不是真正按照佛法去实践、去行持,才是正法住世的一个标志,才是佛法兴旺的一个标志。
2018年3月31日
其他

苦乐人生之九:突破个人中心主义(中)

同样如此,我们与同行善友之间的关系,也是用法修心的时候,不是要把这些境界抛开、远离,自己内心把它拒绝在外,然后来谈修心。这是不对的,跟道次第不瓜葛了。
2018年3月30日
其他

苦乐人生之九:突破个人中心主义(上)

大家学习佛法,根据道次第修行,道次第主要的就是两条:一条,亲近善知识;一条,修心,整部《广论》都是围绕这个进行展开。那么,如何修心呢?一个,暇满,然后修心、修行。
2018年3月29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28.希求解脱[36]

【不善心死者,谓由自忆或他令忆,乃至粗想现行以来,追念贪等现行不善,临死其身受重苦受。造不善业当死之时,现受先造不善业果,所有前相,谓如梦中多怪色相,于彼显现,如从光明趣向闇处。】
2018年3月28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27.希求解脱[35]

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盘。感恩各位同修的关注,随喜各位同修的闻法功德。让我们以清净、恭敬之心,息诸缘务,正闻熏习
2018年3月27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26.希求解脱[34]

【未舍不平等死者,谓如经说,寿未穷尽,有九死因缘,谓食无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复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医药,不知于己若损若益,非时非量,行非梵行。】
2018年3月26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25.希求解脱[33]

常师父说明集谛的四个行相(因、集、缘、生)与三科(烦恼发生之理、彼集业之理、死殁结生之理)之间的关系。告诫我们要善用这一生,对治自己的问题。
2018年3月25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24.希求解脱[32]

那么这个增长业有二种,有一个向外面,就是说受用那个色声尘欲,还有一个是对外面这些东西,厌离贪着,必须要厌离贪着,才能够学定,定所生的乐。这个受用色声尘欲有两种,
2018年3月24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23.希求解脱[31]

由是因缘,若未由多异门,观察修习生死过患,于生死盛事破除贪爱,获得对治。又未如理以正观慧观无我义,又离修习二菩提心。余诸善行,唯除少数依褔田力,悉是庸常集摄,转生死轮。】
2018年3月23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22.希求解脱[30]

前面已经说过了,什么是不动业。不动就是「定」业,定,它一定是透过了由学定,学定也要一定的资粮,这个资粮通常我们放在戒当中含摄,如果六度当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一类。
2018年3月22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21.希求解脱[29]

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盘。感恩各位同修的关注,随喜各位同修的闻法功德。让我们以清净、恭敬之心,息诸缘务,正闻熏习
2018年3月21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20.希求解脱[28]

集是思心所造作,通过身语形成的业。身语业分有表和无表。总业有善、不善和无记,善业分有漏和无漏;有漏福业和不动业虽是善业,却是生死流转之因。
2018年3月20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19.希求解脱[27]

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盘。感恩各位同修的关注,随喜各位同修的闻法功德。让我们以清净、恭敬之心,息诸缘务,正闻熏习
2018年3月19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18.希求解脱[26]

上面用不同的方法,说这个烦恼的过患,我们应该了解,现在理论上了解了,我们进一步去要把这个理论对境的时候认清楚,认清楚了以后,要努力去思惟、要去忏悔。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下面有一个祖师说,
2018年3月18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17.希求解脱[25]

【远离涅槃,退失善法,衰损受用,赴大众中,怯惧无乐及无无畏,一切方所恶名流布,大师护法圣者呵责,临终忧悔,死堕恶趣,不能获得自己义利。】
2018年3月17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16.希求解脱[24]

一有了我,这个我里面就有两样东西:无明、萨迦耶见就有了。然后呢,有了我,就自他分别,对我的执着,对别人的瞋,贪瞋就生起来了。贪、瞋、痴、无明,这些。与此系属的所有的前面,这个就是生起的它的次第。
2018年3月16日
其他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196-20070507下】

法师身材胖胖的,像大肚弥勒,笑起来很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法师自称像“书虫”,因为他一生最爱的就是读书。因为法师对南传佛教很有研究,所以我们借机会请教了一下南传佛教的情况。
2018年3月16日
其他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195-20070507上】

会谈结束,互赠礼品。然后到室外合影、送别,场景确实让人感受到和乐、融洽。我体会前面讲话中所说的亲切、激动、高兴不只是表面客气的话,这里面是有着真情实感的。
2018年3月15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15.希求解脱[23]

然后,第三,见取跟第四戒禁取,有的时候我们称它为,一个是在果上面去讲,第三是果,第四呢,因。这个,下一堂课,我会跟大家再说一下。好,那么这一堂课就简单地到这个地方。
2018年3月15日
其他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194-20070506】

昨天一天,师父都是连轴转,皈依、传戒、会客、接见新人、调教弟子,看不到师父有休息的时候。晚上快九点了,德尘居客厅的灯还在亮着,师父还在会见客人。尤其是师父接见基金会的负责人的谈话,给我很深的印象:
2018年3月14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14.希求解脱[22]

下面呢叫「见惑」,或者我们称它为「利使」,「使」还是烦恼的异名。但是它很快,因为这是属于、后面这五样烦恼属于「见」,有的时候我们把十烦恼总说分为六种烦恼,六种烦恼,最后一个就是「见烦恼」。现在看,
2018年3月14日
其他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193-20070505下】

“我在北京工作,这是第二次来到龙泉寺,今天是我皈依了。我读了几年的佛教经典,这些经典我非常喜欢读,不过比较高深,不太好理解,所以想请大和尚开示,能不能列一个书目,比较适合、辅助学习?”
2018年3月13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13.希求解脱[21]

要想对治烦恼,必须先要知道它,所以下面对这个烦恼,要能够很正确地认识。在这里边,「发生烦恼之理」,前面说一个总的道理,然后下面我们就分几部分,一共分四小节。
2018年3月13日
其他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192-20070505中】

“尽量去做了,戒律尽量去守持了。至于第一个问题,这种因果它肯定是有的,只是还没有报应到,不等于说就没有了。今生的果报是因为过去的业因形成的。那你今生做的这些善业,要等到以后、未来才会有更好的报应。”
2018年3月12日
其他

正闻熏习系列听闻第【12】期:12.希求解脱[20]

当我们呢了解了这个苦以后,那对生死轮回当中的一切不会再贪着,内心当中就一心一意地想办法要跳出来。那要跳出来,那就想它的因在哪里?为什么会痛苦?要跳出来,你要认识那个因,除掉这个因。所以说,
2018年3月12日
其他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191-20070505上】

“所以大家在寺院里发心学佛皈依,从家里跑到庙里皈依受戒,肯定是有目的的。如果没有一个目的,那我们皈依受戒就显示不出它的意义了。如果都没有去思考,皈依跟受五戒的目的何在,那是不行的。”
2018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