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

其他

申请人扫一扫二维码,执前督促就能自己“跑”起来

小北与前东家之间有一个劳动争议仲裁,但公司并没有在生效仲裁结果规定的履行期限内支付工资。因此,小北申请了执前督促,他在家里扫了扫二维码,半小时后就收到了全部被拖欠的工资。能让双方当事人一趟都不用跑、只需在手机上点一点,就完成执前督促背后的“功臣”,正是西湖法院新升级上线的“执前督促2.0系统”。申请人在家扫一扫再点一点数据和系统跑起来促成执前督促之前,小北发起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结果为公司需支付小北2.5万余元工资。当时,《西湖区人民法院执前督促履行告知书》(以下简称告知书)与仲裁裁决书一起被送达给双方当事人。公司本就与小北闹得很不愉快,收到这个仲裁结果后,并没有在限定的期限内支付。在告知书上印有一个二维码,并介绍了使用方法:当事人可在生效劳动仲裁裁决书履行期限届满后,通过搜索“执前督促”微信小程序或扫以下二维码申请执前督促。告知书还写明,执前督促过程中义务人明确拒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需承担哪些法律后果。(当事人可在小程序中查看案件的审核进展,图为举例示意,非上述案件)于是,小北在履行期届满后,用微信扫码登录“执前督促”小程序,发起执前督促。经审查确认,系统便自动向公司发出督促短信,短信上写明案件基本信息、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等,并附上财产申报链接。公司在收到短信后,直接点击短信内链接进入“执前督促”小程序的财产申报功能,申报履行意愿:愿意一次性履行全部金额。随后,公司履行完毕并上传支付凭证。另一边,小北也在家中接到短信,提示他被拖欠的工资已经全部到账。从小北发起申请到收到工资,整个过程均通过线上系统自动完成,总花费时间仅约30分钟。执前督促系统新升级助力善意文明执行“我都被他告了,气着呢,不可能主动履行的,等法院来找我了再说。”“我想还钱的,但是我不知道要把钱交去哪里。”“我们是小微企业,最近有点困难,但我们在积极经营,能不能给个分期履行的机会?”执行法官介绍,上面这些都是比较常遇见的情况。“有的是因为不了解拒执后承担法律后果的严重性,有的是没找到还款途径,还有的是属于‘诚信而不幸’的人。我们希望通过执前督促小程序,让这一部分人实现自动履行,也给暂时有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一个履行期限,避免因为纳入执行导致其后续的生产、经营受不良影响。”现西湖法院本着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进一步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坚持数智赋能、系统集成的改革路径推出了“执前督促2.0系统”。西湖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徐滨介绍,现该系统已全面上线使用,不仅运用在西湖法院判决的民商事案件中,还扩大了应用场景——法院已与西湖区人社局完成对接,将执前督促小程序运用到所有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中。在“执前督促2.0系统”的“加持”下,申请人一趟都不用跑,在家扫码、登录小程序的指示完成操作即可完成执前督促申请。如果财产人需要分期履行欠款,可通过小程序提交自己分期履行计划。承办人收到后,会联系双方当事人协调、确认分期方案。如果执前督促失败,系统会自动将案件转入强制执行立案,当事人不用再做任何操作。“执前督促2.0系统”让未履行判决的民商事案件以及未履行的仲裁案件在进入强制执行立案之前,多一次自动完成履行的机会,切实助力执行领域的案源治理。西湖法院从今年3月开展全面执前督促,截至8月,法院自动履行率达66.9%,同比上升17.25%。(文中当事人为化名)延伸阅读#如何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杭州日报深度解读西湖法院智慧化督促#西湖法院召开执前督促工作新闻发布会,给欠债人提了个醒#提醒!西湖法院率先开通执前督促平台语音“催收”,千万别挂,它的效力跟法官亲自拨打是一样样的!来源:执行局文字:阿顺编辑:小七
其他

如何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杭州日报深度解读西湖法院智慧化督促

解读智慧化督促一件事实明确的借贷纠纷,当事人到法院起诉,官司胜诉了,对方却迟迟不肯支付欠款,这该怎么办?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裁判结果,强制债务人完成其所应承担的义务,以保证债权人的权利得以实现。当然,法律的理性与人的感性并不是对立的。如何用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缓和当事双方的矛盾冲突,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如何从源头上减少进入强制执行阶段的案件数量,既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又实现“执源治理”新成效?案例:来自法院的“催收”电话35岁的李女士(化名)在杭州某银行贷款了39万元,已逾期一年未还。去年9月,银行向西湖区人民法院申请了支付令。法院审核立案后,向李女士发出了要求其在限期内履行欠款的法律文书。然而,李女士对此并未重视,始终未主动联系法院。3个月后,按照程序,该案件进入了执前督促阶段。“你好,这里是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自动语音督促程序,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请耐心接听。”进入执前督促阶段当天,李女士前后3次接到了法院打来的电话,“若您不及时履行文书义务,申请人有权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本院立案后可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除了语音电话,李女士还收到了一条督促短信,上面清晰地写着案子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将面临的法律后果。意识到事态严重,李女士主动联系了法院,询问该如何协商还款。李女士说,这39万元贷款是丈夫为生意周转借的,后来生意亏损,公司破产,丈夫为了躲债早已不知去向。不过,李女士也表示,这笔贷款是她亲手借的,如今家里刚卖掉一辆轿车,家人也愿意协助还款。后经协商,银行方面同意减免部分息费,李女士的家人一次性结清了这笔贷款,最终,本案在执前督促环节成功得到了解决。这就是西湖区人民法院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的智慧化督促手段,如今,在西湖法院,李女士的案子不再是个案。图解:智能外呼——短信推送——在线问卷——实时归档执前督促程序是指法院根据执行申请的具体情况,对有主动履行可能的案件,在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前的立案阶段,全面告知被申请人不履行义务的一系列严重后果,督促被申请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为进一步推进“执源治理”工作,2020年6月,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牵头下,西湖区人民法院探索、设计、研发了执前电子督促平台(后更名为“执前督促智能化项目”),并于2020年6月25日正式上线。那么,执前督促智能化项目是如何运转的?“其实,不少当事人来立案的时候就表示愿意在强制执行前进行协商,协商的前提是要能联系上被申请人。如今,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有些被申请人甚至有多个电话号码,以往都是执行法官一个个手动拨打,重复、低效的工作方法不仅导致督促效率难以提升,也加剧了案多人少的矛盾。”西湖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倪惠岗介绍,执前督促智能化项目是采用AI语音机器人模拟人工座席,对可联系的被申请人进行批量性外呼,对同一被申请人最多可发起8次外呼,AI机器人会根据被接听人的反应、语言判断其履行意愿。若8次均未接通,系统会将其标注为“智呼失败”,同时对“智呼失败”的案件发起失联修复,获取被申请人常用的电话号码再次进行外呼。而针对被申请人有履行意愿的案件、疑难复杂的案件,督促员将人工介入进行督促,只要点击平台上的“人工外呼”键,即可实现被申请人和督促员电话联通。在智能外呼的同时,系统还会向被申请人发送附带有《执前督促通知书》及生效裁判文书的彩信、短信,告知其不按法律文书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被申请人可以选择在线填写履行意愿,也可以根据指引进行下一步操作。若被申请人愿意协商还款,督促员将联系申请人,并在系统中生成对应的还款协议,在线发送给当事双方签字确认。随着案件越来越多,系统还增加了批量结案功能,针对督促结果分别进行督促失败结案或督促成功结案,统一案号管理,并留存督促过程中产生的语音、短信留痕,实时归档督促过程中生成的文书、证据材料等,对未督促成功案件则进行记录跟进。实效:执前电子督促项目获得多方共赢“运用了智能化技术的执前督促能获得多赢的效果。对申请人来说,短短15天,甚至是几天内就能实现胜诉权益,消减了当事人之间的冲突对抗;而对被申请人来说,多了一次自觉履行的机会,有效提高被申请人自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对法院来说,节约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和司法成本,可以集中精力把其他的执行案件办好办精。”倪惠岗说。自2020年6月25日正式上线至2021年3月4日,西湖法院的“执前电子督促程序”共承接督促案件7128件,结案1266件,可联系案件有4917件,占全部案件的68.98%;发起失联修复案件1203件,修复成功978件,修复成功率为81.30%,督促自动回款金额共366.93万元。在西湖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陈晓看来,这份成绩无疑是喜人的。“西湖法院执行局一共有20个执行员,一年满打满算最多只能办理5000件案子,人工一天最多可拨打100多通电话,而智能机器人却可以拨打700多个,且随着西湖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日益增多,每年的收案量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办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司法的需求。”陈晓认为,电子督促程序的网上申请、电子送达的特点与互联网金融的网上借贷技术有着天然的匹配性,执前电子督促平台的上线不仅是司法机关善意执行、文明执行的体现,也是对数字经济社会司法需求的回应。如今,在西湖法院,对劳动仲裁、知识产权、行为履行、特殊主体、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金钱给付类以及调解结案的案件均可实行执前督促。点睛台西湖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倪惠岗:执前电子督促项目,通过失联修复、智能外呼等功能,实现失信预警精准推送,一方面可以减少执行案件增量,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引导负有付款义务的当事人自觉履行,避免产生失信后果,有效激发数据效能、实现数字赋能、提升司法智能、打造信用高能,为法治浙江、信用浙江、数字浙江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他

西湖法院召开执前督促工作新闻发布会,给欠债人提了个醒

为尽快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西湖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在审判环节全流程引导和督促当事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大力开展执前督促工作,实现诉源治理在执行领域的有效延伸,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取得了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10月27日,西湖法院召开执前督促工作新闻发布会。西湖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倪惠岗发布执前督促工作,特别是西湖法院作为首家试点法院率先实施“执前督促智能化项目”以来取得的成效及相关工作情况。1说成果西湖法院“执前督促智能化项目”于今年6月上线、7月运行,截至2020年10月20日,共督促2190件案件,涉及860名被申请人,总案件标的金额4037万余元,催收到位金额111万余元。2亮数据“执前督促智能化项目”全流程自动化,在不增加人力工作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执前督促工作效率。“执前督促智能化项目”一天可拨打320通电话。“执前督促智能化项目”外呼时间段为工作日的9时至20时,平均每2分钟拨打一通电话。随着项目的完善,批量外呼的效率大大提升。185件案件、45人失联修复成功。对被申请人电话号码缺失、空号停用等无法联系情况,通过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实名登记的电话号码、户籍信息等进行失联修复,对被申请人起到了威慑作用,也较好破解了失联规避执行的难题。100
其他

提醒!西湖法院率先开通执前督促平台语音“催收”,千万别挂,它的效力跟法官亲自拨打是一样样的!

“我向对方催了好久都没人理会,没想到法院一个电话对方当天就还钱了。”8月4日,小谢拿到了拖欠一年之久的2万余元欠款。小谢说,自己2018年8月到某装饰设计工程公司做木工,2019年8月完成所有工程后,公司却没有如期支付劳务报酬。之后,小谢多次电话联系,公司一直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拖延时间,无奈之下,小谢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调解达成协议,公司仍未支付相应欠款,小谢将申请执行文书送到了西湖法院。法院当天立案受理,并启动了“执前督促平台”。“你好,这里是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自动语音督促程序,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请耐心接听。”小谢申请执行的当天,公司接听了“执前督促平台”自动拨打的电话。“若您不及时履行文书义务,申请人有权向本院申请强制执行,本院立案强制执行可依法采取强制措施:1.视情限制高消费行为;2.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规避执行的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拒执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您有履行的意愿,请联系申请人……”了解到不履行法律义务的严重后果,公司立马向小谢付了钱。
其他

【法院动态】西湖法院新科技!“鼎家”破产案件千人债权人会议在西湖法院网上法庭召开

合议庭在债权人会议主席的委托下,主持了本次会议。破产清算管理人向西湖法院和债权人会议通报了《执行职务工作报告》《债务人财产状况报告》《债权申报和审查情况报告》等信息,并向全体债权人说明了表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