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媒体

其他

内容科技:未来传媒的全新生产力

人机协同共建优质内容生态[EB/OL].
2020年3月31日
其他

为什么陌生人交友只是一场花火?

在这个病毒肆虐的春天,放假最早、预计开学最晚的大学生们,俨然成为了自我隔离时间最长的群体。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由于他们的的社交需求无法在线下得到满足,线上交友成为了一种新的流行。这一次,我们选择和几位大学生聊一聊“线上交友”这个话题,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2020年3月30日
其他

附灵的躯壳:身体和今天的自我

“衣物是身体的延伸”《理解媒介》中“衣物”一节曾言:衣物是身体的延伸。现代人在意衣物的清洁,是因为衣物已经和身体融为一体。在大城市的地铁上,常能看到才从乡村走出的泥瓦工人将头发打理得干干净净,却对自己衣服上的泥点不屑一顾。再过几个月,随着城市文明在他们头脑中的入侵,他们很快就会为自己在地铁上席地而坐感到赧然。等到他们掏出智能手机,为其包上外壳时,他们身体的界限也就随之扩展了。衣物和身体融为一体后存在的好处是:人就像变色龙一样,能够跟随场合更换适宜的衣物,乃至更换自己的性格。和环境相衬的衣物无疑是都市杂志每期大肆宣传的对象。杂志《瑞丽》常是日式时尚的代言人,经常出“一周look”的游戏,强调通过高超的搭配本领让模特在办公室、茶话会等各种现代场景中游走自如。但在搭配之外,这种变色龙式的本领更依赖于人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的呈现和表演。很难不将这种趋向和精细分工的工业社会,和在不同场景之间,身份不断流动、游走的网络时代的背景联系在一起。当身体即衣物,衣物即身体时,其特质就会相互让渡。衣物和身体一样具有主体地位,或者是身体和衣物一样被客体化了。如果我们每天可以更换衣物,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改造自己的身体呢?于是,我们可以通过健身、节食、整形手术等种种手段将身体变为后天的造物,放在衣橱中,完成反馈的循环。网络中被复现的“人”在网络中,这种改造仿佛尤其明显。从QQ秀起,我们就不断矫正自己的身体,即使需要屈从于平台的金钱逻辑。捏脸时代到来后,人又对自我有了不同的看待形式。有人照着自己的脸捏脸,有人专门反着自己的特质捏脸,有人照着明星的脸捏脸,有人则随着审美或审丑的心态捏脸。互联网所提供的技术是人对自己看法的一种显影,其间自恋、自虐、自闭、自卑等意识和自我的互动关系不一而足。脸只是初步的故事。游戏中能创建一个固定的身体后,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复现就被丰富和拆分了。在《和平精英》中,你的身体是一串id,一个性别,几种脸型、发型、发色,一套时装的组合。在游戏的过程中,加上操作、意识、沟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化身(avatar)。而进入和离开不同的游戏、聊天室、社交软件,你就能在这些附灵的身体中不断跳转。
2020年3月25日
其他

行动者网络(actor-network)理论介绍 ——基于Callon1986年论文

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中国知网上对行动者网络(actor-network)理论的介绍最早见于2001年谢周佩的文章《两种文化与“行动者网络理论”》,此后从2006年开始,相关研究逐步增加,研究逐渐呈现井喷之势。知网检索显示,2019年全年发表了45篇相关期刊、硕博论文,平均每月就有4篇见世。相关文章更是覆盖地理学、科学社会学、舆论学等多个方面。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潜力已逐步被中国人发现。写作意图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主要提出者Michel
2020年3月22日
其他

奇观、仪式与狂欢:作为符号的“哨子”

近日,《人物》发布了一篇名为《发哨子的人》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度和转发量,屡次被封却又总是“野火烧不尽”。广大网友不惜利用各种语言符号来进行文章的转写,使文章内容得以保存。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次传播中共出现了四十余种语言符号。不可否认,传播之初的一些转译版本,如英文版、拼音版等还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读者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成功解码,理解文章的含义。但是,随着版本的演绎和符号的改变,更多的版本,如摩尔斯电码版、徐冰天书版并不具有很强的文本可读性。众多的符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媒介奇观,在传播的仪式中引领广大网友走向一场集体的狂欢。在这场传播仪式中,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发生脱节,无意义的符号成为这场媒介奇观中的观赏对象。文章最初所表达的内容让位于接力的形式而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众多网友在这一行为中完成了一种传播的仪式:在接力游戏中,网络中原子化的个人凝结成“想象的共同体”确认了共同价值,并从中获得心理认同感与归属感。连接公众:作为符号的“哨子”从“为八位最初吹哨者”平反,到李文亮医生的去世,再到对发哨人的接力关注,“哨子”这一符号贯穿在整个疫情发展的舆论场中,成为无数网友敏感的神经末梢。表面上看,这是公众对于“从天庭盗取火种,为人间送来温暖”的普罗米修斯式人物的感激与认同,深层次思考不难发现,“哨子”不仅将官方与公众自下而上垂直联系了起来,也将公众与公众之间水平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场传播的仪式。垂直传播:自下而上的博弈从宏观角度讲,网络过滤通过对网络信息的人为干预试图改变互联网上的信息分布情况,以达到在微观层面上凸显或遮掩某些信息的效果。不过,当网络过滤希望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时,却反而容易为公众提供了更加明确的靶子,弄巧成拙,欲盖弥彰,引起了更大的注意。2005年美国博客作家麦克·麦斯尼克首先提出了“史翠珊效应”(Streisand
2020年3月20日
其他

读书 | 中国式送礼与人情关系的思考

“一个合格的人类学家应该是个优秀的讲述者,因为合格的民族志(ethnography)必须是优秀的叙事文本,在优秀的民族志中,理论分析与经验事实的描述水乳交融,相辅相成……一般都要在一个地区生活一年以上,从普通人的角度观察和体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那种手持录音机和笔记本四处访谈的调查方式是人类学的大忌,因为如此收集来的是零碎的、抽离于生活的资料,而不是对生活过程的观察与体验,很多人类学家终其一生只在一两个社区从事研究”。这是《礼物的流动——一个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作者在自序中谈研究方法说的话,这段话对我来说是震撼的,特别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来看,很多记者的新闻报道断章取义,从而对社会舆论进行非理性的引导。除了序言外,该书对于我有着多方面的启发。处在中国社会的学生、职场群体,都会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礼物,学会如何赠送礼物。礼物,研究的前提与中国社会关系的研究视角该书作者开始首先对各国学者关于“礼物”的研究做了综述,然后进一步分析礼物和中国社会,中国强调人际关系,从而有一套特殊的分析框架——关系(个人网络)、人情(道德规范和人的感情)、面子(脸)和报(互换)。礼物构建了我们的文化,也是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交换方式。关于作者选择的村子说明,有几句话非常具有思辨关系——假如现在的干部原来处于社会边缘,当他们成为干部时,就会对上级表现极为忠诚;做典型村子就意味着要承受上级指令的非理性的社会实验;集体化的时候这些村子富裕的,那么一旦经济自由了,市场化了,有时候往往不太成功,这好比我们今天说的个体化与集体化;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先前的社会结构,社会平等却不能轻易实现。关于礼物交换,作者首先明确了一点,礼物具有表达性和工具性的功能,表达性通常集中在同等社会地位上,用来传递感情和依恋,工具性则体现在地位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方面上,更多的也是一次性交易,也就是因为吃人的嘴短,拿人手软,收礼了就要帮别人一次忙,是一种职业化的主客关系。而礼单可以被看做是社会地图,它记录并显示了人际关系的网络,礼物大多在仪式性场合呈现——生育庆典、流产与妇女绝育、订婚仪式、婚礼、盖房、拜寿、丧礼、偶然的庆贺、年度秧歌舞;非仪式性情境中的表达礼物馈赠的也有——亲戚间的互访、拜新年和挂线、孝敬礼和压岁钱、探望病人、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交换、爱情信物等。这种通常没有约定俗成的规矩,通常个体化色彩浓厚,而且很多不需要回礼。以上的礼物类型更多是表达功能的,那么工具性的礼物主要在哪种场合呢?——间接付酬、巴结性礼物、紧随润滑性礼物(商业合作中)。上述礼物很多时候需要占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因此“礼物经济”就诞生了,因为很多时候,你想做人,就需要朋友,需要卷入与此类似的情境,这就是关系。很多时候这种关系基于农业生产和私人资金的需求,帮助农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评价关系呢,或者说一个人在发展社会网络关系中的成就,主要可以通过礼单三方面来判别——交换网络的规模、姻亲的比例以及亲戚与朋友关系间的比率,礼物的价值反映出来彼此的亲近程度。需要提一下的就是,在农村,城市朋友被视为是积累的社会资本;农村干部在集体化和改革时期都能够将更多的非亲属关系纳入私人网络,从而建立较大的关系网。而且伴随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的礼物也将越来越个体化、网络也将多线化、多元化。中国社会的人情与送礼规则在中国社会的交换体系中,人情是一个核心的概念,第一,它意味着人的感情;第二,它是一套社会规范和道德义务;第三,在特定的情境中,被用作关系的同义词。但是这些馈赠和交换是会发生变化的,但通常会第一个遵循互惠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无论在亲属意义上还是社会意义上,随礼不能打破现存的社会地位等级体系,打破了,就是送礼者的无知。第三个原则是礼尚往来,即并不一定非得送礼,帮忙也算,第四条规则是注意回礼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回礼的时候,不能增加太多,以免对受礼者造成异常的压力,如果不想造成侮辱,那么,回礼必须被推延并且有所不同。在本土化中,人情衍生出来两个概念——沾光和面子,沾光通常说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英语中分享(share)表达或许比较贴切一些,结婚喜糖、发烟也算是一种沾光,分享主人的快乐和好运,但是有时候烟酒牌子会有讲究,被认为是主人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象征;面子分为社会的面子和道德的脸面,很多时候说,社会最底层的人没有社会脸面,这是因为他们并不在官职评价体系之内,因此不用参与到这套评价体系中去。总之,随礼是一件复杂又简单的事情,随礼是表达人情的方式,依从人情,你就不会犯错误。中西方的收礼、送礼与社会声望在我国,收礼而不是送礼被认为是声望的象征,被认为是控制和运用不同资源的能力,通常收礼最多的是“干部”,这是礼物在中国社会不对称的体现,收礼者的地位高于送礼者,这与西方有所不同,通常是两个因素决定的——家庭发展的周期和社会地位等级。单向的送礼有三种形式——村民送给干部、低层干部送给上级、村民送给城里的亲戚。这种非对称送礼在中国社会具有研究意义。因为社会主义等级制度基于三类二元对立关系:干部与村民、城市与农村、以及红与黑(就阶级划分而言),伴随城镇化的加剧,或许城市与农村的非对称性将要打破,干部与村民将变成同事与领导。但是中国社会之所以收礼者具有声望是因为国家的权威往往是它对于资源和机会的垄断,公民为了社会流动,不得不依附官员,这也是礼物工具化转向的重要原因;但是在西方民主社会,因为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更倾向认为赐予别人礼物才是一种优越,他们更加强调自由和非利益,因此西方国家的慈善事业相对来说会更加完善。这也充分说明,每种文化都提供一种机制,这个机制能将均衡和不均衡结合起来,保证社会线性的流动,而礼物在这种关系培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彩礼的变迁近年来,我们在社交媒体上会发现,彩礼飙升,原因是什么呢?这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回潮,除了男女比例失衡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个体性的突出,他们更希望掌握这笔钱,然后在此基础上追求独立。换言之,我们理解今天的彩礼应该明白,人们也许还在讲着一套仪式语言,但是与更大的社会场景文化相比,同一个行动或许会传递新的信息。每次改革一定程度上都会带来社会等级的一次结构性变迁,从土地改革、集体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这几个关键性节点中我们都可以深深体会到。礼物承载着地位、名誉、权力、当然还有财富,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指的礼物是消费品。亚洲和西方国家在礼物馈赠层面确实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礼物作用于社会关系中的结构,从而促进社会整合。人际关系在中国的重要性可以从“事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两句妇孺皆知的格言看得清清楚楚,但中国社会的人际互动行为准则也会因为人际关系的亲疏而千变万化,从韦伯的社会行动视角来看,社会行动类型分为价值理性的、工具理性的、情绪的和传统的,基于此,礼物在社会流动中,借助社会关系,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推荐阅读野味食客背后的社会关系举报、歧视、病耻:疫情之下关于污名的思考如何维护社会稳定?需要舆论监督!从非典到新冠:解构疾病的社会属性肺炎疫情下民众的情绪现状与情感动员别让“官宣”成为谣言的催化剂疫情当前,萌化万物是否得体?
2020年3月10日
其他

野味食客背后的社会关系

2020年的魔幻开年,似乎一切都要从一只蝙蝠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说起。回溯2003年非典病毒肆虐的历史,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当历史和现实再次向我们发出警报,我们在谴责“滥食野味”之人的同时,也应深刻反思:野味究竟有什么魔力,即使万夫所指,仍让人“欲罢不能”?
2020年2月26日
其他

对话的可能与讨论的风险:疫情之下的公众讨论

全文大约3195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2020年2月22日
其他

代沟与反哺:疫情之下的两代人

全文大约2843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上联:60后让90后别熬夜下联:90后让60后戴口罩横批:谁也不听疫情开始之初,这样一句充满无奈和戏谑的话道出了无数青年人的心酸。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事物,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态度。面对同样的社会变迁,子代往往表现出敏感性以及容纳性,而亲代却常常受到传统经验的束缚。认知的差异在两代人中凸显,代际的鸿沟在两代人之间展开。“互联网的大门向每一个人打开,但每一个人走进去后看到的都是不同的世界。”疫情下的数字代沟代际差异在当今社会中最集中的体现是数字代沟。美国作家、教育学家和游戏设计师迈克·普伦斯基(Mike
2020年2月18日
其他

举报、歧视、病耻:疫情之下关于污名的思考

https://mp.weixin.qq.com/s/yJ-UGgm6_9YqPC1WIQWZjA[2]
2020年2月16日
其他

疫情下的千万驻家汪,你为什么那么想上学/班?

M.提出自我决定理论,用以解释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该理论认为,我们做一件事的动机主要来源于三种心理需求,即效能感、关联性和自主性。
2020年2月14日
其他

如何维护社会稳定?需要舆论监督!

https://mp.weixin.qq.com/s/ievcPoB0HLMGze_2jzZ6dQ[2].《我们要我们的自由》.胡适[3].《李文亮医生妻子声明》.环球时报.
2020年2月12日
其他

从非典到新冠:解构疾病的社会属性

全文大约310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自2019年12月1日全国首例患者出现以来,肺炎疫情的发展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认为“风险社会”是现代化的产物,是全球性、结构性的现象。[1]
2020年2月9日
其他

肺炎疫情下民众的情绪现状与情感动员

全文大约3400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诸多热点事件中社会民众的情绪一直表现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有学者表明中国网络事件的发生是一个情感动员的过程。悲情和戏谑是中国新媒体事件中情感表达的两种主要方式,包括对正义的渴望和追求、对弱者和小人物的同情、对贪官污吏的痛恶、对权贵的嘲讽、对沟通的渴望等。【1】在此次肺炎疫情期间,各种各样触及人心的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场讨论的热浪,面对钟南山院士时人们敬佩、面对日益增长的确诊人数时人们慌张、面对红十字时人们愤怒,共同的情绪使民众聚集,疯狂的转发书写和讨论使得这种情绪在网络上蔓延与扩张。从悲情与戏谑两个情感方向入手,针对此次肺炎疫情期间的热点传播事件特点,将此次肺炎疫情期间的民众情绪划分为崇敬、愤怒、焦虑、消遣、悲伤五种,以民众情绪为核心串联起这场将全中国连在一起的民族记忆。对个体的崇敬与赞扬从社会公众人物层面来看,在疫情爆发当前,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奔赴抗疫前线,民众对这种真正具有家国忧患意识,能够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的医者形象产生了心理上的情绪认同。某机构遭遇信任危机,韩红在采访中说的“每一袋方便面都可以公示”被民众提起,其出现弥合了广大网络民众在家时刻关心却无法出力的心态下,真正忧国忧民以救援为己任的慈善者形象。从社会普通民众层面来看,从国外人肉背回口罩,被民警询问名字时只说了一句“中国人”的小哥;将自己的存款全部捐出的B站UP主;一直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生护士等等。社会民众从这些人身上感受到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崇敬与赞扬,其背后是家国意识与道德意识的唤询,个体行为引发了整体层面的社会认同,民众情绪聚集在网络上便体现为一种情绪合力。这种崇敬与赞扬的情绪合力在网络民众对相关事件报道的转发与评论中得以体现,并作为一种广义上的网络社会互动而存在。兰德尔·柯林斯于2003年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指出,互动的基础是获得情感能量,这是人类交流互动的核心要素。【2】根据柯林斯的观点,在互动仪式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人们会分享产生共同的情绪或者相同的情感体验,当互动仪式诸多因素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后关注的焦点到达了高峰,从而产生群体团结、个体的情感能量得到爆发。道德诉求下的愤怒与怨恨从国际层面来看,在丹麦媒体刊载辱华漫画事件中,丹麦大使馆用双标的态度回应其国民拥有言论自由,忽略了与言论自由必然不可分割的言论客观性与言论后果。我国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挑拨,安德森笔下想象的共同体中以民族认同和民族责任感为核心的网络民族主义得以体现。当家国意识受到挑战时,集体荣誉感与家国责任感以愤怒为情绪内核表现出来,进而演化为浩浩荡荡的网络声讨活动。从国内层面来看,按照邱林川对“新媒介事件”的分类,从事件内容出发,其将当前华人社会的新媒体事件分为民族主义事件、权益抗争事件、道德隐私事件和公权滥用事件。【3】在近期的网络热点事件当中,包括网络民众对武汉市政府早期瞒报的谴责、对黄冈市疾控负责人尸位素餐一问三不知的愤怒、对某会内部管理混乱贪污腐败的悲愤等权益抗争与公权滥用事件,也包括对部分人在发烧状态下逃离武汉、回收旧口罩再次售出、拒带口罩并且辱骂工作人员等个体行为谴责与愤怒的道德隐私事件。而在这众多针对国内事件的愤怒情绪中,对个人行为规范的要求成为其突出特征,具体体现包括作为职业人员应在其位谋其职,不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作为社会民众应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等行为要求倾向。网民对其理想中的正义及良好道德的向往成为愤怒情绪下的行为出发点,以及形成一种集体情绪之后对违反社会道德的个人与行为的社会压力。集体主义下的慌张与焦虑
2020年2月8日
其他

别让“官宣”成为谣言的催化剂

全文大约4700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疫情的开始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接受白岩松采访,明确表示:根据目前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人传人的。1月23日凌晨两点半,武汉市宣布自上午10时封城,30万人仓皇出逃。自此,大众们开始意识到,一个月以前曾出现在新闻里,没有被重视的“武汉不明原因的肺炎”变成了大范围的疫情。
2020年2月6日
其他

武汉高校新闻传播系教师日志|武汉封城第十天

前言本文是武汉一高校新闻传播系教师的个人空间的日志记录了自武汉封城以来的生活变化经同意部分转载2020/2/1武汉封城第十天今天武汉多云,阳光时有时无的。一如看新闻时的心情,时好时坏。昨晚没有刷手机,今天起来发现,我成功错过了双黄连口服液。面对瘟疫,大多数人都会恐慌、紧张,不管是不是专家或权威媒体,谁说点什么偏方,都会选择宁可信其有。25日晚上,我妈言之凿凿地跟我讲某某姨的父亲早年帮村里人预防瘟疫,在鼻孔附近摸香油,救了很多人。因为武汉要限制机动车,我跟妈商量第二天我要下楼买东西,估计她也是紧张。我听着嗯着,并没说什么。过了没一会,我另一位亲友在微信上也发过来一条同样内容的信息。我哑然失笑,也没有回应什么。今天根本就没有给我相信双黄连的机会,一大波辟谣的信息就出来了。这可能就是众媒时代的一个特色吧,各种信息可以迅速地送达人们身边,这些信息也会迅速地引发各种连锁反应,然后马上又会有一波新的信息来袭将前一波淹没掉。人们每日不停地接收,迅速地反应,也迅速地遗忘,太多的信息让每个封闭在家的人日理万机,都来不及消化。估计很多人都患上了信息过剩造成的“神经削弱综合症”(Nerve
2020年2月4日
其他

疫情当前,萌化万物是否得体?

全文大约430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事件梳理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的的传播与扩散,许多网民通过央视频“慢直播”的形式对火神山与雷神山的施工直播“云监工”。在央视频的直播评论区,可以见到“叉酱”“呕泥酱”的称谓,“守护世界最努力的xx”成为了一种民众自发玩梗的方式。这种饭圈式的话语受到了网友热烈的关注。央视频直播间顺势开通“助力榜”可以为其打榜。央视频的打榜图但同时,以姜思达为首的微博大v们认为此举“不得体”,在其微博上引起了正负两极化的评论。赞同“叉酱”说法的网友认为这是一种鼓励打气的方式。而反对“叉酱”的网友则认为这是一种“不合时宜”,是马克思笔下的对人的“异化”,只关注了冷冰冰的机械而不关注前线的劳动者。央视频等官方媒体的做法更是一种“灾难事件的美学化”“严肃事件的娱乐化”。支持!“守护全世界最可爱的小叉车”近年来,随着青年亚文化的发展,以及饭圈文化的迅速传播,“打榜”与“应援”这种饭圈话语似乎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的社会民生事件之中,从香港事件的“阿中哥哥”的称呼中可见端倪。人们在直播间中以起昵称式的“饭圈”话语获得归属感,原子式的个体在网络中形成“想象的共同体”。英国学者威廉·史蒂芬森“传播游戏观”理论认为,传播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同时更加强调传播本身就能给人带来快乐,所以传播活动本身就是目的。[1]人们在微博上自发传播的“叉酱”本身就是一种非功利性的传播,因而其情感的要素远大于理性的判断。赞同“叉酱”等饭圈式昵称的网友认为其作为一种符号,可以代指所有开叉车的工人。毕竟“云监工”的网友们不能记住每一个工人的名字,却可以用叉酱指代所有辛勤的劳动者。工人采访截图守护世界最好的xx,也是这些因为疫情在家而无法实地参与其中的网友为大家加油打气的话语,反而体现了对辛勤劳动者的尊重和敬意。这种轻松活泼的传播方式不但减缓了恐慌与焦虑,也可以提高网友尤其是饭圈女孩这一群体对于疫情的关注度,其“打榜”也可以看做是网友心甘情愿地成为“情感劳工”、“数字劳工”。而这种“饭圈”式的粉丝文化在此次肺炎疫情中的传播与泛化,又有其时空上的特殊性:空间上,由于疫情的扩散,人们无法出门,因而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从而形成全国对疫情的高度关注;时间上,慢直播这种直播形式符合了人们既消磨时间,又关注国家社会大事的需求。此次慢直播是央视频APP的一次实践,重塑了之前快直播一统天下的格局。慢直播是5G商用后的尝试,它以先进的记录、传输和呈现技术为背书,拓展了新闻的呈现方式。这种慢直播,没有剪辑、没有滤镜、没有后期,真实还原事件的全貌。它不以叙述宏大的媒介事件为目的,旨在平淡地记录现场。作为24小时实时在线的慢直播,告别了传统电视“黄金时段”以及短视频的“短快碎”,平淡无奇似乎是其特点,不在致力于做出夺人眼目的媒介效果,没有高潮,没有故事情节,它的乐趣在于陪伴,在于网友的互动,通过再创作,再传播,重新创造出新的“意义”。观众们以此拼贴出新的剧本,以想象力为针线,串联拼接的意义碎片。这也正符合了福柯的“权力”观,即没有人是权力中心,每个人既是权力的发出者又是权力的接受者。官媒对慢直播与社会热点的结合,以及对粉丝文化的运用也可以看做是传统媒体话语转型中的实验。如何贴近年轻群体?如何更能引起网友共鸣?这正是官方媒体在转型期所要探索的。主流媒体对于粉丝文化等亚文化更为开放、包容的态度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转向。反对!“不得体”@姜思达:不得体,智商也不高知识知识没有,逻辑逻辑没有,倒也算了。最后,还不得体,做人毫无decency,很多时候要解释,要你给他讲道理。说呕泥酱很恶心,不满意了,觉得明明很萌吖,要跟你说道说道。其实没啥问题,真的,双手放在你的肩上告诉你,你可以这么做,只是这样真的非常不得体,看起来智商也不高,萌点很土总之不时尚吧可能。
2020年2月3日
其他

从传播学角度,我们如何思考此次武汉疫情?

全文大约5000字,通过7个传播学视角全面解读这次「疫情」第九届《安联年度风险指数2020》报告最近出炉,其中,「营业中断风险」以30%的得票率成为中国企业在2020年将面临的首要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以26%的得票率排名第二,紧随其后的是得票率同为24%的「网络安全和市场风险」。[1]此次武汉疫情像是各种风险的综合体,其行业影响风险势必涉及方方面面,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交通运输、食品卫生、假日经济等,在风险社会的大背景下,从「传播学角度」我们该如何解读此次疫情?01武汉疫情防控时间线2019年12月底,当武汉发现首个肺炎病例时,很多人还没有把这件事和17年前席卷全国的“非典”联想在一起。而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再次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弦。我们首先可以看下NJU核真录梳理出来的防控时间线,[2]时间线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其可作为日后公共事件处理的应急参考。需要补充的是,2020年1月20日当天,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0年第1号公告,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与SARS病毒同类),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自1月21日起,国家卫健委开始每日通报全国新增病例。在媒体报道方面,多数媒体从1月20日开始有所反应,但主要是疫情通报、政策机制和专家解读三个方面,但无论是报道数量还是对官方内容的监督力度都有所欠缺,武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的不专业性也更增加了民众的恐慌和不安。但是也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就是选择了医学领域的专业意见领袖来稳定民心。02社会现象的谣言传播谣言产生的公式,即
2020年1月30日
其他

使用“自我”概念时,我偶然发现的事:

写在前面本文无意否定“自我”概念,但想对该词进行一些探讨。人类提出“自我”时,首先有种感性的认识:存在“我”,主动的,不是物质的,但能和身体形成某种关系,向这个世界发出某些动作,并且和外部有个区隔。这种感性的认识很快上升为一个描述,或者说一个假说。如同“悲伤”、“喜悦”,你何能将心脏的怦怦跳动理性描述?但“自我”,作为一种经典词语,对思维具有反作用。人在使用词的时候,潜移默化就认为自己有个“自我”,这是一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滑动,它非常便利,因而难以避免。本文想要明晰的就是这个滑动中遮蔽的故事。另外,文章对“自我”概念的剖析,由于能力有限,可能止于浅薄,欢迎补充与讨论。自我概念的时代性首先,“自我”何以产生?由于强调人和人的区隔性,强调个体(individual),“自我”是个现代概念。涂尔干在《原始分类》中提到的一种集体欢腾(effervescene
2019年12月7日
其他

从阿飞正传到我不是药神,在虚无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

在人类思想史上,存在主义思想者是承担了现代人类新的精神境遇的生命群落。他们意识到现代人类己经走到了再也无法依靠以往的生存信仰的时代,走到了必须重塑生存信仰,重新为自我生命寻找生活意义的重要时刻。
2018年7月6日
其他

网络中立性是什么?跟我们有关系吗?

neutrality),是一种原则,要求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及政府应平等处理所有互联网上的数据,不差别对待或依不同用户、内容、网站、平台、应用、接取设备类型或通信模式而差别收费。
2017年12月18日
其他

今天你佛系了吗?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象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017年12月14日
其他

后真相时代:谁掌握真相?官方还是民间?

我认输。你的问题是一种对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的质疑”。人们可以在自己的意志中解构阐释艺术,但从“虚构”引渡到现实,进而形成对现实创作主体的质询却是值得商榷的。
2017年12月12日
其他

当你为网上的言论所迷惑时,看看这位社会学大佬的著作吧

韦伯强调,科学的态度,是应当把经验事实和研究者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区分开。任何人对事物做价值判断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理性的科学工作者,应当清楚自己什么时候是自己的价值判断,什么时候是事物本身的属性。
2017年12月11日
其他

另类网红进化史:从动物贵族到人气偶像

之后经过大半个世纪的艰苦探索,第一只名为苏琳的活体大熊猫漂洋过海抵达并定居在美国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人们如潮水一般慕名涌来,最多一天游览人数高达四万人。苏琳的一举一动都成为报纸的新闻。
2017年12月8日
其他

为什么《演员的诞生》火了?诞生了演员还是成就了明星?

这段时间,作为一个之前国内没有过的综艺形式,《演员的诞生》火了。这几天,黄圣依的复出表演更是由其“尴尬”的演技,备受争议,章子怡评价“这是最尴尬的一场戏”,连“老好人”刘烨也绷不住说“太尬了”。
2017年12月7日
其他

2017腾讯媒体大会|聚焦内容价值回归,启动城市伙伴合作计划

李伦认为,平台与媒体的合作应该由相对简单的合作生产升级至打造创新研发生态,这将为内容创作注入丰富的资源,利于产出互联网化的优质内容。李伦表示,“新流量来源将是正在崛起的优质内容。”
2017年11月22日
其他

微信成瘾:社交幻化与自我迷失 |研究分享

其次,微信成瘾会导致“公共价值”的消解。微信强调朋友圈的信息共享,创造了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分享方式,这显然有利于用户分享圈子文化的诸多红利。?
2017年11月22日
其他

北大新媒体:打造VR新媒介,助力人文创新传播

北大燕园其实是原来燕京大学的校址,每到寒暑假,这个园子会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团,家长们通过带领孩子参观这所中国最高学府,让孩子体会这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017年11月20日
其他

互联网婚恋市场——一块混着性与谎言的巨大蛋糕

而对此事,翟欣欣父亲表示“一切以相关部门调查为准”,其舅舅发表声明“从未以任何形式介入翟欣欣女士与苏享茂先生的任何纠纷”;世纪佳缘网站则只表示“会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工作。”
2017年9月15日
其他

你好,燕北新媒体 |北大新媒体微信公众号更名声明

立燕园之北,观世新月异。改变的只是名字,不变的却是我们七年以来对科技和未来的好奇。不断地努力奔跑,只为给你们,带来这个全速前进世界里,最值得关注的信息。谢谢读者们一路以来的陪伴,未来,你们一定还在!
2017年9月13日
其他

北大新媒体拉读者群了,约不约!

在这里你可以遇到同道中人,也可以参与到北大新媒体公众号的内容生产中,也可以与作者进行交流。
2017年7月11日
其他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中老年表情包”

微博:<u>@北大新媒体</u>
2017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