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电脑网

其他

押宝MWC的“非洲之王”传音,卷得动高端市场?

作者:曾宪天编辑:林炯佳今年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24,靠低端功能机起家的“非洲之王”传音,展示了各类技术产品,大有一副冲击欧美高端市场的架势。时间如果往回倒几年,业界可能不会有人将传音与前沿科技进行挂钩。尤其是在2019年,传音登陆科创板前,外界普遍对传音的技术实力和进入科创板的资格提出了质疑。在当时,与传音一样成立于深圳的基伍(Gfive)手机,被拿来类比为传音未来的发展路子。基伍手机主打印度、中东市场,一度成为区域市场的霸主。但基伍手机的成功,并非靠研发、芯片或其他核心专利,而是完整且链接的供应链,堆砌而成的廉价优势。在国际市场中,基伍手机遭到了诺基亚、爱立信们的专利围剿,被迫退出多个市场,逐渐走向没落。此前业界不少人认为,缺乏技术,主打低端市场的传音,会陷入基伍手机类似的失败剧本中。此次MWC,传音显得十分上心,迫切地想要面向全球客户,展示其最新的产品体系和技术成果。一方面,也算是对外界固有印象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展示出布局更多海外中高端市场的意图,寻找新的增长引擎。那么这次MWC上,传音都展示了哪些技术成果?传音旗下有TECNO、Infinix和Itel三个手机品牌,其中TECNO和Infinix面向中高端消费者,而Itel则主打性价比。这三个品牌让传音的手机产品,覆盖了各个价位的受众群体,从500元左右的低端机型,到8000元左右的高端机型都有。这次被传音带到MWC上的重头戏,便是TECNO。TECNO首先展示的并非旗舰机型,而是凸显AI能力的仿生四足机器人Dynamic
2月27日 下午 6:01
其他

小米高端化的最大风险,是卢伟冰?

作者:刘凡编辑:曾宪天犹抱琵琶半遮面,小米汽车还是没有“始出来”。2月22日,小米举行了“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由于名字中带“车”,不少人以为小米第一款电动汽车小米SU7会登场发布,然而小米SU7并未亮相,人们还在等待它揭开最后的悬念。这场发布会的主角是小米最新高端旗舰手机小米14
2月22日 下午 10:57
其他

Sora爆火,OpenAI狂飙,谁又被甩在身后?

作者:赵甜怡编辑:曾宪天一觉醒来,又要“失业”了?龙年的“第一把火”来自OpenAI推出的新产品Sora。这个AI视频模型还未开放使用,仅凭一页技术报告就迅速火遍全网。发布三天后,从Sora的功能介绍到技术原理,甚至是背后的团队都被“扒”得清清楚楚,逐个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发布五天后,热度丝毫不减,影视、教育、IT……各个行业都开始分析Sora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春节休假都没有挡住它刷屏的速度。数据来自微信指数文生视频模型在市场上并不少见,Runway、Pika等已经成为多数用户的趁手工具。但区区Sora为何能“突出重围”?让大家如此兴奋的原因是Sora这个文生视频模型如一年前的ChatGPT一般,可谓是AI史上里程碑的存在。在场景过渡中能保持视角的一致性(素材来自OpenAI官网)和你高中时最头疼物理考试一样,AI最困难的也是物理这门课。一直以来,AI生成视频的难点,就在于它做不到像人类一样自主理解真实的物理世界。想想看,一拳砸向玻璃,和一拳锤向纯棉床被,结果有什么不同?玻璃可能会碎,划伤拳头甚至流血,而床被只会凹陷再回弹。这些区别对我们来说,简单到不需要大脑思考,但AI却无法判断,所以经常生成不符合常识的画面。但基于OpenAI给出的例子来看,Sora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按照官方技术报告的描述,Sora已经能够部分还原现实世界中的物理法则了。视频模拟了咖啡的流体动力学,甚至还有船体周围的泡沫提示词为:两艘海盗船在一杯咖啡内航行时互相战斗的逼真特写视频如此逼真的效果,甚至细致到咖啡的纹理变化和船周的泡沫。一经发布,推特上就有网友评论“GG
2月21日 下午 6:26
其他

等等党大喜,小米华为新旗舰手机春节后将发布

从去年底到今年1月,各大手机厂商基本都更新了一波新机,覆盖从旗舰到中端的型号,相信不少朋友已经入手了自己心仪的机型。不过,如果你还没有换新手机,那么接下来将在今年2-4月发布的这几款机型,大家就不容错过了。去年底的小米14和14
2月17日 下午 6:00
其他

为了避免“过气”,今年支付宝五福有多努力?

作者:曾宪天、林敏倩(实习)编辑:林炯佳整个阿里大生态,有两大被不少用户吐槽的营销活动。一个是刚刚走过第15届的双11,另一个则是进入第9个年头的支付宝集五福。“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收入(优惠)两块五”,是两大营销活动存在的共性问题。2024年春节档,新一年的支付宝集五福如期而至,做了一些丰富的升级,但并未解决上面这个核心问题。今年支付宝“集五福”活动进行了升级,将电商领域最擅长的“造节”搬了过来,“集五福”升级成了“五福节”,增加了不少游戏互动玩法,周期更是拉长到了整个春节假期前后。实际上,经历九年的发展,每年的五福活动,支付宝都会丰富玩法,进行一些升级。但观察来看,这些升级更多是出于流量变现、商业合作的视角。例如今年与线下商家,春节档电影宣发进行的联动,展现得便是支付宝五福活动的流量价值,商业合作能力。换言之,支付宝并未回应用户的核心诉求——分多点钱,或玩法更简单粗暴。五福活动的用户吸引力其实是在下降的,支付宝却似乎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招徕更多用户,却仍在不断加码营销,“榨干”五福活动的流量价值。这其实是一个颇为危险的信号。大规模的营销活动,如若多年缺乏颠覆式的创新,大众自然会降低兴趣,营销效果也会随之下降。各类大同小异的电商购物节是如此,年年都较为雷同的支付宝集五福活动,亦是如此。近些年来,支付宝“集五福”的确越来越被大众所诟病:“玩法越来越复杂,钱又越来越少,真的不想玩”“没一点意思,为了2块钱天天麻烦死了”,诸如此类的吐槽在社交场中并不少见。其实接连几年,支付宝一直在探索着如何在“集五福”活动中提升用户活跃度,从AR扫福,到各类互动小游戏,再到向商家开放发福卡权利等等,不断给活动内容做加法。但这些“加法”或许并未能真正触动用户,甚至让不少用户感觉到了“干扰”。1月29日,2024年春节的集五福活动上线,随即冲上了热搜第一,但相关评论区中仍出现了不少用户的吐槽。在他们看来,五福活动就像每年的例行打卡一般,仅仅停留在“集齐”就好,其他的营销玩法显得十分“鸡肋”,甚至会让集五福显得更复杂、更麻烦。不过支付宝并未停下做“加法”的脚步,今年更是将“集五福”升级成为了“五福节”。大年三十晚五福开奖后,活动并不会马上结束,“五福节”将横跨整个春节。全周期包括三个阶段,最早已于1月10日就已启动,一直延续到春节假期结束。这个改进的逻辑与双11购物节从11月11号当天,提早到了10月份开始,横跨大半个月一样。今年五福瓜分的金额与往年一样,都是5亿元,但新增了春节期间看支付宝短视频、参与评论、打榜等方式瓜分3亿红包的玩法,为支付宝的短视频、社交版块引流。同时也新增了一系列与AI技术相关的新玩法。比如用户自行上传照片,AI会将照片自动融入到上百个经典电影片段中,让用户获得“自己出演”的专属片段视频;用户可以利用AI语音及视频合成技术,一键生成“会说话”的红包等等。支付宝也让这些玩法与《熊出没》、《热辣滚烫》等春节档电影宣发联动。不难看出,此次支付宝变着花样与AI技术结合,一是通过当下极具热度的AI技术游戏化的方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吸引用户参与五福活动;二是支付宝将五福IP与电影宣发结合起来,既通过电影的知名度吸引影迷打开支付宝,又能为新电影的宣发提供一个新的路径,是将五福用户流量变现,产生实际收益的一次探索。除了和新电影宣发的结合,此次支付宝的五福节还进一步开拓了线下场景,分布在185个城市的20万家门店将成“接福处”,线下参与五福活动。玩法继续丰富,周期越来越长,其实更加体现五福的创新乏力,以及支付宝的流量焦虑。QuestMobile数据显示,去年的2023年春节期间,支付宝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7.8分钟,不到抖音极速版的十分之一,在日活超5000万的APP中排名最后。这还是去年支付宝五福努力“折腾”后的结果。实际上,用户想要看到的是更为颠覆式的创新,而不是一直做加法,一直延长周期。支付宝如若无法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来,这样拉胯的使用时长成绩必然还会延续。其实回看五福活动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支付宝每年更多是小修小补,没有真正拿出能吸引用户的亮点。支付宝最初推出五福活动时,便出现了一些波折。首次五福活动有79.1万人集齐,平分了2.15亿的大奖,平均每人可获得271.66元的红包。不过参与集五福的人数远不止这些,很多用户因缺少“敬业福”而未能成功集齐五福,这也引发了大规模的不满:集到敬业福太难了、在春节缺少一福的寓意不好......于是支付宝在次年就降低了集齐五福的难度,2017年共有1.68亿人集齐五福,平均每人分得不到1.2元。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支付宝依旧延续着这种瓜分红包的方式,用户所能分得的金额普遍较小且平均化,还得忍受不断增加的各种新玩法与逐渐复杂的游戏规则。很多用户忙忙碌碌捣鼓半天,却发现到手的红包金额小得可怜。多年下来皆是如此,于是用户对集五福的热情也持续下降。从2020年起,集齐五福的人数就开始持续下滑,从2019年的3.72亿下降为2020年的3.18亿,到了2023年,集齐五福的人数就已经下降为2.66亿。支付宝最初推出五福活动时的目的也很明确:希望能在支付宝的体系内将社交发展起来,让用户使用支付宝的场景多样化,提高用户的使用频次和时长。虽然首年支付宝的集五福活动带动了11亿对好友在支付宝上相加好友,但是却并没能成功在支付宝中植入社交基因,未能扭转用户使用支付宝时长远短于其他App的局面。开展五福活动的第二年,支付宝高管就明确表示不再做社交,而是会围绕商业场景、金融场景做一些基础性沟通功能和关系链积累。这也宣告着阿里的社交梦暂时落下了帷幕。用户使用场景的多样化和使用时长的增加,依然是支付宝的目标,但他们似乎用错了方式。除了玩法内容越来越多的五福活动外,支付宝尝试通过B端战略来提升上述维度数据。2020年支付宝宣布整体战略将从原来的金融支付服务平台,升级为打造数字生活的开放平台,开放给政府、企业等机构进驻,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但这仍然不是让用户自愿打开支付宝的理由。焦虑的支付宝,或许真该好好研究下竞争对手微信支付。隔壁的微信红包,或许就是支付宝五福想成为的样子。2015年春节,微信支付依靠春晚红包的颠覆式创新,在移动支付领域迅速崛起。但到了2016年,微信并未迷恋这样的成功,没有把微信春晚红包当做一个固定的营销节点,甚至是“节日”来打造,而是不断结合社交优势进行持续创新。也正是在2015年之后,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的龙头地位受到强烈的冲击,微信支付到2016年中就已获得32.1%市场份额,而支付宝则由68.4%下滑至55.4%。据中金公司基于支付清算协会数据测算,在移动端,支付宝2014年-2016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6%,而微信支付增速高达326.9%。2019年开始的几年间,微信支付的创新再一次显露奇效。微信红包封面开始向企业、机构以及个人媒体等组织开放,一个小小的红包封面成了微信流量池与各大品牌营销联动的窗口。到了2024年春节档时,微信红包封面已然成为了一条完备的上中下游产业链。这并非微信刻意为之,而是由于巨大的利益共赢价值,各路第三方共同参与的结果。微信红包也由此进一步巩固了春节期间“固定项目”的地位。面对同样的春节档营销,其他互联网大厂们需要真金白银烧钱来换取流量,而微信依靠红包封面的创新,不仅能让用户、品牌自发传播,还能因此入账数亿元。反观支付宝这边,当人们沉浸于微信红包封面的制作、互发微信拜年红包的玩法中时,支付宝五福还在花大力气将一些并不讨巧的方式推向用户。最近支付宝似乎又重新拾起了社交。据Tech星球报道,支付宝于近期内测一项名为“兴趣社区”的社交功能,定位是发现有趣找到玩伴。这被业界认为是八年后支付宝再次征战社交的信号。而在今年,支付宝也首次向内容创作者开放“五福节”,额外投入超2500万现金奖励优质内容创作者,也想在火热的内容社交领域分得一杯羹。从社交到多元化使用场景,支付宝五福的变化,也反映了支付宝整体在探索流量转化变现所做出的大量尝试。但从实际效果而言,这些所谓的创新尝试难言有效,支付宝在用户使用时长和用户活跃度上仍存在着较大缺陷。根据易观千帆数据,2023年11月,支付宝App月活10.167亿人,可见支付宝几乎存在于绝大多数网民的移动终端中。但支付宝App的人均使用时长是2.01小时,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仅9.66分钟,远低于其他主流头部App平台。实际上,作为全网唯一一个连续9年在春节举办的数字节日,“五福”对于大众来说早已不再局限于薅羊毛的渠道,已然成为了“年味”的一环。在社交媒体中,大量的用户也都表示,虽然支付宝五福的吸引力连年下滑,但在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聚在一起讨论一嘴五福,互相分享福卡来一起集齐,也算得上春节新习俗了。这对于支付宝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如若想进一步挖掘五福IP的商业价值和变现潜力,支付宝或许真得好好学学微信的克制与创新。END都看到这里了,拜托点赞+“在看”
2月9日 下午 6:01
其他

“复刻”58同城,闲鱼要做一个神奇的App?

作者:余意、曾宪天编辑:林炯佳提到闲鱼,大部分人会想到二手闲置平台,这是其经历9年多发展后,展现的核心标签。但如今的闲鱼,胃口也越来越大了。“除了转卖东西,还能跑腿、遛狗和上门做饭,很多生活业务都能在闲鱼找到。”有用户对PConline表示,除了转卖闲置物品外,自己总能在闲鱼上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服务。前不久,闲鱼在杭州开设了首家线下门店,把一部分“意想不到”的服务,带到了线下。除传统的闲置物品交易外,用户可以在店门口的公示板上“挂出”自己的个性化服务,比如跑腿、代遛狗、铲屎等。其实这些服务在闲鱼APP早已有之,甚至内容更为丰富。比如去年7月,闲鱼发布“城市代遛狗热度图”,显示有超过10万人在闲鱼发布“可代遛狗”的服务信息;淄博烧烤爆火期间,闲鱼上出现了当地人“代排队”服务。用户在闲鱼平台上,还能找到上门做饭、家政保洁、家电维修、家电清洗等同城生活服务。从二手交易到各类生活服务,闲鱼的转变让人不禁想起曾经的58同城。正是因为平台上包罗万象的各类服务信息,58同城才以“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广告语而出圈。但这类“业务大而全”的路子,也正是58同城后续陨落的核心因素之一。如今闲鱼重走58的老路,能否有所突破,打造一款“神奇的App”来?闲鱼的诞生,并没有多么“显贵”。2014年,原淘宝二手业务版块摇身一变,成为了闲鱼网而独立面向用户,主要开拓的是二手物品的电商交易服务。随后的多年发展中,闲鱼在阿里的生态里始终算不上主流业务。2023年3月,阿里划分了六大业务集团,闲鱼以及对应的二手业务并未被单列出来,而是归属于淘宝天猫体系之下。让闲鱼不断出圈,收获舆论声量及用户粘性的,是其年轻化的玩法策略。例如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困惑,闲鱼基于海量大学生在平台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适合当代大学生的7大类职业。比如爱好电竞、滑雪、冲浪、手办的大学生,就会获得“硬核玩家”身份,闲鱼推荐的职业则是游戏策划官、BJD装扮师等,与爱好、兴趣相匹配的工作。十分讨巧的是,闲鱼用的是年轻人特别钟爱的“性格测试”H5小游戏形式进行推广,迅速在大学生群体里破圈。闲鱼也非常精准把握住了大学生们“能省则省”、“凡事找搭子”的特性,直接把业务搬到了大学生爱去的音乐节上,搞了个闲鱼live流通站。现场的大学生们可以大胆找搭子,一起在闲鱼live流通站拼购半价可乐,就地转卖各种音乐周边、音乐节装备等物品,遇到更多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广受大学生好评。前不久闲鱼的一则招聘信息也火出了圈,岗位是“追星专家”,月薪在2万-3.5万元之间,一年16薪。工作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带薪追星”。年轻人普遍也是粉丝经济的受众,这则招聘简直就是年轻人“做梦都会笑醒”的理想工作,所以关注度迅速飙升。这则招聘背后,其实也体现了闲鱼的年轻化策略。闲鱼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兴趣经济在闲鱼上发展迅速,饭圈之外还有二次元、潮玩、手工、文玩、宠物等大大小小数千个兴趣圈层,因此亟需专业人士来为圈层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和氛围。这些充满创意的营销活动,无不展现了闲鱼对年轻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敏锐捕捉。作为典型的C2C交易平台,闲鱼在生活服务中也充分发挥了价格优势。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交易省去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价格更具竞争力。对于普遍价格敏感的年轻用户来说,这同样是巨大的吸引力。闲鱼用户小林就对PConline表示:“我经常喜欢慢慢刷闲鱼,因为很多想要的东西、服务,价格有得谈,凡事有商量。”2023年5月,闲鱼公布数据显示,95后用户占比高达43%,而00后也紧随其后,占比22%。闲鱼已然是个年轻人汇聚的平台,有了年轻人的“撑腰”,闲鱼也在阿里的业务体系里不断得到重视。2023年11月,阿里巴巴宣布闲鱼同1688、钉钉、夸克一并成战略级创新业务。这意味着闲鱼将以独立子公司方式运营,打破以往在集团内的定位限制,用更独立的策略去面向市场。阿里也表示,集团将以3-5年为周期对闲鱼在内的创新业务进行持续投入。从实际观察来看,闲鱼在保持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凭借巨大的流量优势,迅速丰富业务生态,尝试以更多的业务触点,迎合多元化用户的需求,最终达到提升用户规模、交易数据、盈利能力等硬实力的目的。然而,“大而全”的业务版图扩张,并非适用于所有平台,曾经在PC互联网时代有过辉煌的58同城,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58同城的确是一个“神奇的网站”,立志要当房产、招聘、汽车、二手、本地服务等多个领域的龙头。其业务包罗万象,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用户的各类需求都能在58网站上得到满足。在智联招聘和猎聘还名不见经传,贝壳、链家、安居客还都没有冒头的时候,58同城便已然站在了各细分市场的顶峰。将时间推回到2005年。那时候互联网刚刚兴起,各行各业还在探索如何与互联网结合。姚劲波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于是创立了58同城。起初,58同城经营模式是效仿全球分类信息领域的行业领先者Craigslist,后因水土不服而开始独立探索多元经营模式。人们可以在这里发布房屋租售、招聘求职、二手交易等信息。它简单、实用,很快就吸引了一批早期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有人想在58同城上找家政服务,有人想买卖汽车,还有人想找宠物服务。姚劲波认为,要满足这些需求,平台就必须不断扩张。于是58同城先是增加了家政服务、汽车交易等板块,然后又逐渐涉足宠物服务、旅游预订等领域。为应对竞争,58同城请来了当时因电视剧《宫》而爆火的杨幂作为其代言人,并打出“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的广告语。正是这“洗脑”的广告,让58同城迅速破圈。经过数年的缠斗,58同城又成功吞并了一直未能上市的竞品赶集网,从而一统分类信息网站的江湖。可以看到,闲鱼与58同城有着相似的发展路径,都是因用户规模扩大、扩圈发展等战略需要,不断新增一个又一个业务领域。但58同城随后的故事,就值得闲鱼警惕了。并购完成后,58同城对其商业板块进行了细分,试图在房产、招聘、二手交易等多个领域实现垂直发展。然而多年来大而全的发展策略却使得58同城失去了对核心业务的聚焦。在其他互联网企业的猛烈冲击下,58同城的竞争力大幅下降,市场份额也被不断蚕食。对于58同城的衰落,曾有网友戏称,“58同城花了十余年的心血,却只孵化出了一堆行业老二”。这并非无端讽刺,58同城到家改名的天鹅到家,市场份额不及美团的零头;旗下二手平台转转,市场占有率仅为闲鱼的一半左右;房产经纪市场,远远落后于贝壳。58同城独立拆分的同城货运平台快狗打车,市场占有率仅为行业龙头货拉拉的十分之一。在互联网行业,行业老二始终难以有所作为,只有抢占行业龙头位置,才有望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58同城已然叠加了多个行业老二的“包袱”,这更加增大了其翻身突围的难度。但不妨回想一下,在陷入当下的困境前,58同城,不正是分类信息网站的龙头吗?那么如今早已成为二手市场龙头的闲鱼,是否更应该仔细斟酌一下,在业务“大而全”的路子上,如何避免走入成为下一个58同城?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闲鱼有着58同城并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一方面,闲鱼背靠阿里这座大山,拥有强大的后盾支持。与陷入困境却孤立无援的58同城不同,闲鱼在试错和发展过程中享有更为宽松的条件,能够更加从容地探索前行。另一方面,闲鱼明确了自己的核心业务——二手电商。这个稳定的流量入口为闲鱼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确保了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能有坚实的基本盘。相比之下,58同城则缺乏这样的核心业务支撑。但如果二手电商业务都难以稳固,则另当别论了。根据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目前闲鱼累计投诉量已超过11万次,且在特定购物节点如双十一期间,投诉量会出现显著增长。这些投诉主要涉及商品质量、交易纠纷、客户服务等问题,反映了闲鱼在二手交易用户体验和服务方面的不足。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投诉并未得到闲鱼及时有效的回应。一个多月前,全国各地为甘肃地震区揪心时,闲鱼上有用户发帖倒卖羽绒服,还宣称货源便是加拿大鹅品牌给震区捐赠的2000件御寒物资。虽然后续经过有关部门和闲鱼平台的调查,证实是网友故意捏造信息,蹭灾区热度的恶意引流行为,但仍然暴露了闲鱼平台对二手物品交易的审核漏洞问题。实际上这并非个例事件,近些年闲鱼一直深陷“灰产”、“擦边”的舆论漩涡中。用户乃至不法分子,在闲鱼平台公开售卖假货、禁售品,黑产软件、隐私数据,甚至违规的催收、擦边服务等等,屡次见诸报端。2021年1月,江苏省消保委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二手交易平台涉嫌默许售假,发布盗版网课、低俗漫画等相关信息,甚至成为擦边交易引流平台等现象。对此,江苏省消保委对包括闲鱼在内的12家二手交易平台进行集体约谈。同年4月,北京市住建委发现闲鱼平台涉嫌存在发布违规租赁信息、允许未取得备案经纪机构和未取得从业人员信息卡的经纪人员发布房源信息等问题,对闲鱼平台进行了约谈。闲鱼上仍然存在不少隐晦擦边帖然而直至2023年底,闲鱼平台仍然出现了“倒卖灾区物资来引流”的恶性事件,各类违规有害“引流”帖仍然存在。这让外界对其业务管理能力、审核机制和体系提出了大大的问号。值得强调的是,这恰恰是58同城衰落的又一个核心原因。58同城过于追逐流量、广告的利益,没有做好内容生态,导致虚假信息成为平台难以甩掉的顽疾。58同城被相关部门约谈过多次,但改进效果并不明显。也正是因为虚假、有害、诈骗信息等问题的存在,导致用户经常踩雷,体验、口碑急剧下滑。对于以C端生意为主的58同城来说,一旦失去了用户的信任,那么所谓的流量也就成了水中之月,难以企及了。梳理来看不难发现,闲鱼与58同城的发展策略、历程,有着多处相似的剧本,甚至遇到的问题和困境也颇为雷同。区别在于,58同城仍在努力挣扎,尝试摆脱因“大而全”路线而陷入的泥沼。闲鱼则无视挣扎的58同城,哪怕同样的危机早已显现在眼前,仍然闷头沿着58的路一路狂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或许会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史上又一个颇具话题性的“答案”。END都看到这里了,拜托点赞+“在看”
2月8日 下午 6:01
其他

抖音“创始人”张楠,为何突然卸任CEO?

作者:曾宪天编辑:林炯佳2月7日,短视频App巨头抖音有了新的变化。带领团队一手打造出抖音App,并于2020年担任抖音集团CEO的张楠,突然宣布辞去集团CEO一职,未来将把精力聚焦在剪映的发展上。与此同时,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发布内部信确认了这则消息。梁汝波宣布抖音集团人事调整,称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和个人意愿,张楠不再担任抖音集团CEO,专注负责剪映CapCut业务。抖音负责人韩尚佑、番茄小说及今日头条负责人张超汇报给抖音集团董事长张利东。其中,韩尚佑会继续负责所有抖音相关的主营业务(抖音电商、抖音生活服务、抖音广告业务)的协同。除此之外,抖音方面并无更多消息对外放出,但并不意味着此番调整缺乏深意。从张楠的过往成就而言,将其称为字节跳动版的“张小龙”并不为过。腾讯经历过PC时代的辉煌,在游戏、QQ社交领域取得优势后,亟需一款能让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巩固地位的产品。于是张小龙和团队一起,带着微信出现了,张小龙也由此有了“微信之父”的称号。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至今,微信月活用户已然达到13.36亿之巨,成为了腾讯得以安身立命的社交基本盘。抖音与张楠的故事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更具戏剧化的差异。与互联网大厂创始人、高管普遍自带的名校光环不同,张楠在创业之前只是一名普通大学生。2013年,张楠创立图片分享交流社区图吧,半年时间累计注册用户破50万。这样的成绩引起了张一鸣的注意。2014年,字节跳动收购图吧,把张楠和她的团队都吸纳进了公司。从字节跳动创业伊始,张一鸣就一直保持着对未来增长的焦虑感。在今日头条取得成功后,张一鸣想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2015年,张一鸣在一次公司团建中,提到了想做短视频App的想法。最终负责让这个想法落地的,便是张楠团队。2015年开始,张楠先是带着团队推出了火山小视频,上线后迅速爆火,日活跃用户很快突破5000万。首战便取得成功的张楠,继续在短视频领域上演从0到1的剧本。火山小视频主打下沉市场,那么字节还需要一款短视频App,来挖掘一二线城市市场的潜力。于是2016年,张楠与团队打造了抖音App并推向市场。抖音上线之初曾引发过一定的质疑,外界不少观点认为抖音抄袭了北美音乐短视频社交平台Musical.ly,因为抖音的界面、UI设计、功能等方面,与后者十分相似,且打法策略也都定位于年轻人群体。不过互联网江湖,从来就是胜者为王的游戏,“钞能力”便是赢下竞争的一种方式。2017年,字节跳动10亿美元收购了Musical.ly,并与抖音进行了合并。后续的故事也都耳熟能详了,抖音发展迅猛,迅速完成了对快手等竞品的超越,接棒今日头条,成为字节跳动流量日活最大的App。但这并不是字节的顶峰,曾被称为“海外版抖音”的视频平台TikTok更是风靡全球,不过那是另一个话题了。依托于在短视频领域的开疆拓土,2018年张楠被任命为抖音CEO兼字节跳动市场品牌负责人,负责抖音、火山、市场品牌等工作。后续张楠还带领团队研发出轻颜、剪映等新产品,让字节跳动的短视频内容生态更为稳定和繁荣。2020年3月,字节跳动组织架构调整后,张楠开始担任字节跳动(中国)CEO,也就是后面的抖音集团CEO。张楠的职责,变为了全面协调公司中国业务的产品、运营、市场和内容合作,包括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搜索等业务和产品。在这个岗位上,张楠注定无法像此前创业者一样,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的从0到1,而是由创业,变为了守业。2024年是张楠加入字节跳动的第十年,她也发布了一则长文来告别过去,面向未来。“这是我给自己下一个十年的礼物,在有限的人生中,进行一场无限的游戏。”张楠表示,卸掉“抖音集团CEO”的重任,原地“重启”,算是给自己的一份礼物。接下来张楠将继续用创业的状态,再折腾一些自己热爱的事情。而抖音方面公开的描述是,“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和个人意愿”,可见这是一个双方都认可的结果。因此也不难理解了,张楠想继续冲锋在一线,完成更多从0到1的创举,而字节跳动也正需要这样的“大将”来继续开疆拓土,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张楠卸任之后,字节跳动并未同步任命新的CEO人选,那么抖音就没人管了吗?其实不然,字节公告中提到的抖音负责人韩尚佑,同样是一员悍将,也属于多年来一直与张楠“并肩作战”的伙伴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张楠是80后,韩尚佑则是90后。2016年,韩尚佑加入字节跳动后便负责火山小视频业务,2019年成为抖音直播负责人,2021下半年,开始兼任字节跳动本地生活负责人,掌管抖音生活服务和抖音开放平台。韩尚佑的成绩也堪称顶尖,抖音直播业务衍生出来的直播带货、电商版块,以及抖音本地生活、团购业务,均成为了字节跳动新的业务增长引擎,带来了巨大的营收增量。不仅如此,这两大业务甚至能分别于阿里电商、美团两大巨头抗衡,在竞争对手占据优势的市场中硬生生切下更多的市场份额,实属难得。从细节上来看,张楠卸任抖音集团CEO后,也缩短了韩尚佑这类一线业务掌舵者,与抖音集团董事长张利东这位全面操盘者之间的汇报链路,或将提升抖音业务的决策、发展效率。而在张楠方面,根据36氪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显示,其实早在过去一年,张楠已经把绝大多数精力倾斜到剪映相关业务上,并亲自带队寻求在AI辅助创作上有所突破,即将推出一个AI生图和视频的产品。或许不久的将来,张楠在字节体系中从0到1的成功故事,又将新增一个篇章。未来字节在AI领域的业务探索和布局上,张楠可能也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实际上像阿里、拼多多等各互联网大厂,也均出现了元老级高管重回一线执掌业务,继续“带头冲锋”的情况。阿里如今的董事长蔡崇信和CEO吴泳铭,均是最早与马云一同创业的“十八罗汉”中的一员。在淘宝天猫总裁蒋凡卸任,临危受命接管这块阿里最核心业务的便是戴珊。她是教师马云带过的最后一届学生,阿里第11号员工,同为创始“十八罗汉”之一的元老。拼多多从主业电商,到多多买菜,再到开拓全球市场的TEMU,背后始终有着一位女性元老的身影。她便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大学师妹,被称为“女版黄峥”的核心人物顾娉娉。这些大厂元老们,要么重回一线,要么从未离开过一线。互联网行业曾经有一种现象,特别迷恋传统跨国企业、消费品巨头出身的空降高管。例如十分闻名的“宝洁系”。宝洁曾被称为职业经理人的“黄埔军校”、“CEO的摇篮”,自然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重要人才池。这些空降的高管们或许能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和制度,但也同时存在不熟悉公司业务,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等“水土不服”的情况。如今不断强调降本增效的互联网大厂们,越来越承受不起业务误判、试错所带来的打击,所以“外来的和尚”也不香了,转而让更懂公司,陪伴公司一路成长的元老们重掌方向盘,变成了更优的选择。字节跳动张楠的故事,又为互联网这样的行业大势变化,增添了一个注脚。END都看到这里了,拜托点赞+“在看”
2月7日 下午 4:50
其他

微信的“红包经济学”:一个封面,百亿产业链

作者:赵甜怡编辑:曾宪天春节档,依旧是互联网大厂不可错过的流量池,但每年都类似的各类营销活动,已经让受众普遍产生了审美疲劳,参与热情逐年下滑。不过即便如此,今年微信红包封面的玩法,更热闹了。微信今年进一步开放定制动态红包封面的玩法,除了企业品牌、机构主体外,个人公众号或视频号粉丝数在100个以上,均可定制专属的红包封面,分享给其他用户使用。“视频号求互关!想做红包封面”,各大社交媒体上,不少想要拥有个人专属封面的网友纷纷发帖“求互关”,以争取自制封面的准入资格。其实,这并不是微信红包封面的首次开放。早在2020年末,微信就宣布支持个人创作者定制专属红包封面。彼时,腾讯正大力扶持视频号的发展,定制红包封面的条件也变成了“已开通并认证视频号”,并且每个红包封面仅1元,个人创作者可以按需购买,1个起售。至此,每年快到春节之时,微信官方都会将准入规则稍作调整,优化红包封面的组件显示,价格始终是1元/个。然而在其他大厂们在春节“撒币”赚流量的时候,正是这1元/个的红包封面使腾讯不仅“免费”赚了波流量,还真金白银入账几个亿。根据微信官方发布的信息,在去年春节期间,用户使用“红包”与“拜年红包”功能次数暴涨,累计发送红包40亿次,拜年红包6亿次。在无数变量的移动支付赛道中,微信稳定地坐在春节场景的“第一把椅”上。庞大的红包互动量,也让微信红包封面成了给微信创收的窗口,微信也在有意放大这个窗口的吸金效应。一家企业公众号的运营人员向PConline表示,今年他们的公司订购红包封面数是去年的两倍还多。“之前审核很麻烦,(画面上)一个小元素都需要上传你的原创证明,「退回-审核」来来回回弄了好几次。但是今年特别方便,直接上传就完成了。”据微信红包封面开放平台的介绍,企业号和个人创作者的审核流程完全一致。操作门槛逐年降低,今年微信红包封面的火热程度想必不会下降。封面是微信红包的延伸玩法。最早还要从201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起,那是微信红包在大众面前的第一次亮相,也是微信红包一战封神的时刻。当年,微信用5亿红包撬开了春晚的流量大门,春晚上全国观众都在跟着“摇一摇”。仅除夕当天红包的收发总量就高达10.1亿次。经此一役,移动支付的市场上再也不是支付宝的一家独大。就连马云也不禁对微信红包表示赞叹:“这次珍珠港偷袭确实完美”。微信红包高开高走,在春节的场景中一路狂飙。以QQ红包的功能测试来铺路,微信红包逐渐开始探索春节红包的多种玩法。在2019年春节,红包封面首次在企业微信中登场,但仅面向企业、机构、媒体等组织开放,只有企业内部员工才能使用。2020年,微信开放了视频号的个人自制红包封面权限,从此定制红包封面不再是大型企业或机构的专利。视频号也借此迎来“超级增长点”。截止2020年底,视频号DAU破2.8亿,视频号总数3000万+。2021年,品牌官方区“红包封面”组件正式开放,限量发放红包。2022年,摇一摇组件、全面开放新版红包封面(挂件)。2023年,增加裂变发放的选项,加速封面在用户社交场景中的传播。在微信红包封面这场互联网游戏中,各大品牌首当其冲,成为红包封面的“大户”。对于大品牌来说,红包封面的玩法比品牌宣传的单用户成本要低得多。以抽奖的形式发放的话,平均每个用户甚至还不到1元,但一张红包封面引起的社交传播却是千万级曝光。Gucci、Tiffany等大品牌携手代言人制作的封面,轻轻松松引发粉丝的一阵哄抢,最高日流量可以提高百倍不止。对于中下游的小品牌以及个人公众号或视频号来说,精美的红包封面是一个引流沉淀的绝佳“窗口”。在各个平台上免费赠送的红包封面能够吸引不少用户参与互动,随即引流到微信生态的私域流量池中。并且,微信红包为了鼓励个人创作者,还随机发送免费的封面额度,邀请更多创作者参与到红包封面的游戏中。当然,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围绕红包封面的各种需求也催生了一条独特的产业链。在这条日渐完善的产业链中,产品的供给由多个群体共同完成。设计师或广告公司主要承接一些中小品牌的商单,报价均在千元档位。其次是独立插画师,价格在百元档位,多是个人约稿。另外,今年在AIGC的加持下,设计成本大大降低,普通人也能通过调用Midjourney、DALL·E、Stability
2月6日 下午 6:01
其他

2024春晚,互联网大厂怎么不“打架”了?

作者:曾宪天、林敏倩(实习)编辑:林炯佳2024年春晚,互联网大厂终于还是回到了牌桌。一年前的2023年春晚,五粮液、洋河股份、舍得酒业等组成的“白酒军团”,强势取代了连续C位了8年的互联网大厂,成为春晚赞助商中“最靓的仔”。彼时由于互联网大厂的罕见缺席,业界纷纷猜测,大厂们终于开始转变大手笔抢夺春晚流量池的策略,审慎对待春晚的合作投放。2024年春晚,互联网大厂们依旧没能热闹起来。虽然有京东、小红书的参与,但其实两家各有心事。京东已被拼多多、阿里甩在身后,需要奋力追赶,不放过任何流量机会;而小红书则需要加速商业化来摆脱困局,这两家投入春晚的营销,多少带点“背水一战”的沉重感。其他互联网大厂则是毫无动静,仿佛忽略了春晚这个光鲜亮丽的流量池。与往年互联网大厂们争夺春晚乃至整个春节档流量的盛况相比,今年确实显得十分冷清。为什么互联网大厂们不积极了?从连续8年抢夺春晚,到如今鲜少问津,各家是悟到了什么?互联网大厂抢夺春晚、春节档流量,源于2015年微信红包的经典成功案例。2015年微信首次与春晚合作,掀起了全国“摇一摇”抢红包的热潮。数据显示,微信红包在2015年除夕一天的收发总量达到了10.1亿次,在春晚期间微信摇一摇互动最高达到了8.1亿次每分钟,整场晚会微信用户“摇红包”的动作超过110亿次。春晚带来的巨大流量让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迅速崛起,在支付宝牢牢把控的市场中,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彼时马云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感叹,“此次春节珍珠港偷袭计划和执行得完美,确实厉害,确实让我们教训深刻”。春晚微信红包的巨大成功,引发了支付宝、百度、抖音等App对春晚流量的垂涎。往后的几年间,各家巨头轮番上阵,争夺央视春晚的独家互动合作伙伴,也基本围绕着春晚发红包的形式开展。支付宝连续两年分别投入8亿和10亿、百度投入9亿、快手投入10亿、抖音投入12亿、京东投入15亿,均希望能复刻微信支付当年的“奇迹”。没有争夺到春晚合作权的大厂,也都砸下重金,尝试将春节发红包的活动搬回自己的App里,以期在春节期间带来新的流量增长。尤其是在2021年,红包大战进入到最高潮的阶段,各大互联网平台均投入重金,各自都在
1月31日 下午 8:31
其他

骁龙8 Gen 3“牙膏”挤爆,但高通没法躺着数钱了

作者:刘凡编辑:曾宪天在安卓手机市场,高通骁龙长期是“高端”的代名词,尤其是每年的旗舰芯片,往往会在各大手机厂商的PPT上占据最核心的页码。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2021年小米11发布时,会发布上和高通骁龙888相关的内容占据了近10分钟,到2023年的小米13发布时,骁龙8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第四季度新机预测汇总:等等党又赢了吗?

在苹果发布了新款iPhone手机后,也说明今年即将进入第四季度了。和往年一样,随着新旗舰CPU的发布,安卓阵营的各家厂商也会带着他们的全新旗舰机型重新进入“跑道”,今年年末的手机市场注定也会精彩纷呈。在2023年的最后一个季度,这些最新的产品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和突破?它们的看点又在哪里呢?在这篇文章中,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来聊聊米家的正代系列吧。毫无疑问这是国产手机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手机之一了;根据此前的消息:由于骁龙8Gen
2023年10月22日
其他

5G都还没玩明白,怎么又来了个5.5G?

VR游戏、裸眼3D等。沉浸式交互体验将成为重要的互联网内容方向,例如苹果明年初即将发售的Apple
2023年10月13日
其他

存储告别“白菜价”时代,国产品牌终究没能撼动三星?

作者:刘凡编辑:曾宪天最近,半导体市场有两条重磅消息,一条是央视新闻,10月9日美国同意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向其位于中国的工厂提供设备,无须其他许可。第二条消息则少有人关注:最近一个多月,三星电子、SK海力士宣布对DRAM和NAND闪存芯片涨价10%-20%。事实上,后者的重要程度可能并不弱于前者。原因在于,过去一年多无论是DRAM还是NAND,无论是三星电子还是SK海力士,都经历了一轮史无前例的暴跌。而在不少人看来,近几年异军突起的长江存储是让行业整体大降价的最大功臣。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年5月,据证券时报报道,长江存储已陆续对客户释出NAND芯片调价讯息,涨幅最高约5%,如256G已经涨价4美元-5美元,不仅终止一年多来的跌势,更比市场预期价格止跌反弹的时间点提早至少一至两个季度。如果说此前的大降价应该归功于长江存储的话,那现在的全面涨价长江存储也是“带头人”?一个行业遭遇史诗级降价,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综合因素在共同推动,存储市场也不例外。据集邦咨询(TrendForce)数据,截至今年6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接连涉黄,苹果商店为什么挡不住色情App?

Store前,苹果无疑是尽责的。但在应用上架后的更新时,苹果的更新策略——“热更新”,才是黄色软件得以屡禁不止的核心原因。什么是热更新?在iPhone和iPad上,只有两种应用更新方式:一是在App
2023年10月8日
其他

华为Mate 60上手体验:即使是旗舰标准版,也同样“遥遥领先”!

60系列的屏幕均为第二代昆仑玻璃,配合超坚韧玄武机身以及超耐用锦纤材质,整机耐摔性、抗挤压、抗冲击能力大幅提升,倒是不用担忧日常的轻微磕碰。最后一点较为关心的就是手感,Mate
2023年10月7日
其他

打到一台无人出租车,我能把命交给它吗?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其实一直有一条暗藏的主线,那就是“解放双手”。因为“解放双手”的天性,人类拥有了创造力,智慧不断进步,发明并学会了使用工具,推动着文明的发展。如今在汽车出行方面,承载着“解放双手”重任的便是无人驾驶。按国际公认的行业标准,无人驾驶分为L0-L5共六个级别,L1-L3属于辅助驾驶,一定程度上能让驾驶员“解放双手”。当然,这里说的“解放双手”并不是让你彻底不管方向盘,而是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能很好地提升驾驶体验和行驶安全,简单来说车开起来更轻松更舒适。不过当无人驾驶等级达到L4-L5时,那就不仅仅是“解放双手”了,甚至可以不需要司机,车辆完全由系统控制,做到真正的无人驾驶。这个事情对于大众来说可能还过于科幻,所以也经常出现在科幻片中,比如《蝙蝠侠》系列电影里随叫随到的无人驾驶蝙蝠战车,《第五元素》里让人大为震撼的无人驾驶汽车等等。电影是科技梦想的一种投射,但或许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不少优秀的无人驾驶科技企业的努力下,类似的高阶无人驾驶车,其实早已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深耕无人驾驶技术的文远知行,旗下的无人小巴从2021年4月起就已在广州生物岛为人们提供日常办公通勤接驳服务。在一些地方,人们乘坐无人驾驶小巴出行,或者叫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都已成了生活中稀疏平常的事。本期PConline特别策划《中国智造的力量》,邀请来了文远知行产品工程执行总监刘振亚,聊一聊无人驾驶会如何走进我们的生活。猛戳视频👇🏻👇🏻👇🏻视频精华总结1、无人驾驶,理想的状态下能解决堵车问题。如果未来所有的车辆都达到L4~L5级别的无人驾驶能力,那么交通出行不仅可以告别堵车问题,通勤效率还会大大提升。比如在高速上,车辆有的快有慢,不断穿插、超车,容易出现危险情况。但如果都是无人驾驶技术来控制,车辆就会井然有序,保持着固定的间隔以同样的高时速状态行驶,避免了穿插、变道可能造成的碰撞危险和堵车问题,交通效率将会有非常大的提升。2、无人驾驶,其实始终有个保护你的“老司机”。无人驾驶技术要想变得好用,要聚焦三个核心维度,即安全、舒适、快捷。在这方面,人类驾驶员总有粗心大意,观察不仔细的情况,而在无人驾驶技术赋能下,车辆能360度全天时保持对周围情况的观察。基于此,在复杂的技术体系和数据训练的加持下,无人驾驶其实对标的是一个优秀的老司机,什么时候急刹,什么时候踩油门,平均车速多少能让乘客安全、舒适等等。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其实可以理解为不断向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看齐,甚至是超越他们的过程。3、技术的研发,从哪个级别开始都不冲突。无人驾驶领域其实有两种主流方向,一种是从L2开始往高维爬升的车企,另一种便是开局选择攻克L4,再往下兼容的科技公司,比如文远知行。这两种策略其实并不冲突,车企聚焦的是卖货,如何更快地将部分无人驾驶技术转化为产品竞争力。而文远知行等科技公司更看重的是技术体系能否一步到位跑通。4、技术出海,已有阶段性成果。2023年7月,阿联酋将中东乃至全球首个国家级全域无人驾驶路跑牌照授予了文远知行。对此刘振亚坦言,过去团队在阿布扎比面临了非常多的挑战,比如高温天气对硬件的影响,沙尘暴极端环境下车辆如何正常运行等等,做了非常多针对性的改进升级,过程并不容易,最终赢得了当地的认可,拿下了牌照,这也是文远知行出海发展的阶段性成果。5、无人驾驶的应用,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以阿联酋为代表的中东市场,对无人驾驶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阿联酋另一大城市迪拜,公布了2030年该市25%的交通出行将由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完成的目标。这也表明文远知行乃至更多代表中国智造力量的科技企业,在海外市场将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文远知行基于最为核心的L4、L5无人驾驶能力,还能根据不同的产品线定制化开发对应的商业化落地项目,例如无人驾驶出租车、货车、环卫车等等。写在最后其实从百余年前汽车问世之时,“无人驾驶”的设想就已经被提出来了。但当时的人们也很快发现,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应用道路注定会相当漫长,毕竟车辆出行面对的是各种复杂的路况,差异化非常大的场景。通过各种软硬件能力的结合,汽车要变得像人一样去感知、决策、控制,需要面临各种复杂的挑战和困难。不过前路虽难,却仍有像文远知行这样的挑战者在不断尝试突破。也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无人驾驶才能走出科幻电影的大荧幕,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此刘振亚表示,无人驾驶已经走完了0-1的阶段,大众之所以仍普遍觉得离生活太遥远,其实并不是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得不好,更多是认知方面的问题。正如刘振亚所言,欢迎大家来体验无人驾驶车,只有真正坐上了才会感受到无人驾驶带来的科技魅力,也能从消费端认可并共同推动无人驾驶的普及与发展。机构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到2300亿美元,约合1.5万亿元。不仅如此,36氪研究院整理数据预测,未来我国自动驾驶行业市场空间广阔,随着车端,路端,云端智能布局持续完善,以及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和市场机制的形成,加上产业链日渐成熟,预计2030年中国智慧交通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0.6万亿元。在政策支持与社会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相信在这片万亿级的广阔市场中,文远知行等众多代表着中国智造力量的科技企业能大展拳脚,也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END都看到这里了,拜托点赞+“在看”
2023年9月19日
其他

在印度投资建厂,解得了联想的困局吗?

印度的一纸限制令,让全球各大PC厂商都慌了神。此前8月,印度突然限制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等电子产品进口。对此有印度媒体分析称,限制令对苹果、三星、惠普、戴尔、联想等全球PC巨头产生影响,这些企业将无法再通过进出口的方式将电脑产品销往印度。有媒体援引印度信息技术部长消息称,多个PC巨头正争抢着前往印度建厂,且已递交了建厂申请,其中就包括联想。实际上印度方面的政策调整,对于联想来说称得上是双重打击,因为在PC业务之前,印度同样对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进口进行了限制,而联想的手机业务也在印度布局了多年。近日联想也公布了2023/24财年一季度财报,营收下降、净利暴跌,全球多个市场收入全线下滑......在如此严峻的财报数据背景下,如果再失去一个未来极具潜力的广阔市场,无疑是联想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实际上,联想在印度市场早已深耕了多年,例如其PC业务在印度市场的布局,甚至可以追溯至2005年。早在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联想就已经在印度立足,彼时其在印度东南部的本地治里拥有了一座PC制造工厂,后续该工厂也被纳入了联想全球化布局的版图。制造工厂之外,联想也在印度各城市不断开拓线下销售门店,提升品牌宣传力度,向更多的印度消费者展示联想品牌。在2009至2010年期间,联想PC业务在印度市场经历了一轮爆发增长。IDC数据曾显示,2009年时联想PC的印度市场份额仅为5.7%,但到了2010年第四季度时,这一数值快速增长至了21.8%,联想也因此在当时超越了19.2%市占率的戴尔,成为了当时印度市场上最大的PC品牌。随后的多年发展里,联想的市占率排名虽不断有浮动,但仍能长期保持在TOP3梯队中。例如今年6月Canalys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Q1印度个人电脑市场出货量排名中,联想以15.2%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仅次于惠普。但比起排名,印度PC市场阶段性的疲软是限制联想发展的重要因素。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Q1印度个人电脑整体出货量为390万台,同比大幅下降
2023年9月14日
其他

互联网大厂的尽头,是抱游戏大腿吗?

让用户“一站式”解决大部分生活需求的超级App,这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大厂的追逐目标。无论马斯克的X,扎克伯格的Meta,还是国内的各类大厂App们,皆是如此。这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各大App需要抢夺用户的时间,是一场激烈的零和博弈。毕竟用户停留在自己App的时间越多,便有机会创造更多的消费触点,产生交易、营收的转化,与此同时,用户能分配给其他App的时间也就相应减少了。损人,也利己。于是我们看到了小程序的兴起与普及,让各大App们可以按竞争需要来选择性结盟,各类功能的扩张丰富不必事事躬亲,而是可以交给第三方合作伙伴。基于此,我们就看到了外卖App让你刷直播,打车App让你消消乐,电商App让你看小说,短视频App让你搞团购......主营业务之外,互联网大厂们不约而同地让自己的App功能、生态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个策略方向并没有问题,但总有一些特殊的案例令人意想不到。比如试想一下,作为用户的你,会在点外卖、刷短视频的时候,突然产生在外卖、短视频App里直接玩一款大型手游的需求吗?其实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这种看似“把篮球和鸡联系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功能组合,大厂App们还真就做出来了。精彩视频猛戳👇🏻👇🏻👇🏻像美团App就接入了可以“免下载直接玩”的重度手游《原神》;短视频App也有云游戏专区,用户除了刷短视频,还能在App内点开即玩像《仙剑7》之类的大型手游。为了抢夺用户的时间,大厂们这是魔怔了?其实用魔怔来形容可能有些言重了,但大厂App们多少是有些焦虑的。毕竟早在数年前,国内互联网流量池就已经很难再有大规模的增量空间了,普遍的共识是行业已进入了争夺存量用户的阶段。早在2018年,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度大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国内移动互联网月活设备净增仅4600万,同比增速放缓至5%以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2023年9月5日
其他

文心一言向社会全面开放,到底是谁需要谁?

8月30日晚间,百度旗下AI大模型文心一言宣布向全社会全面开放,所有用户都可以体验这款AI大模型了。8月31日的时候,百度方面又公开表示,开放下载12小时后,文心一言App登上了苹果商店免费榜榜首,成为首个登顶的中文AI原生应用。与此同时有多家媒体报道称,国内将有11家大模型陆续通过审批备案,从8月31日起陆续向全社会公众开放服务。显然,文心一言是其中最早与用户见面的那个。相关的消息也受到了互联网、科技圈的聚焦关注,各类观点、分析、报道层出不穷。不过虽然互联网、科技圈嗨了,但似乎普通用户对文心一言乃至整个AI大模型的感知都并不高。PConline随机询问了多位非互联网、科技圈的用户,普遍表示并不了解文心一言以及众多AI大模型,即便对于此前爆火的AI大模型ChatGPT,也仅仅只是听过名字而已,对于具体的功能内容并不了解。从数据来看也是如此,更多的人或许还并不了解和关注AI大模型。百度搜索指数显示,文心一言、ChatGPT的相关搜索热度始终保持着较为平缓的曲线,并未出现太大的波动,而从热度数值的对比来说,则是远远低于抖音这样的主流App应用。这其实与大模型尚处于发展早期,相关平台还需要经历长期的迭代完善,缺乏现象级的应用与用户产生连接等方面有关。即使是如今面向社会开放的文心一言,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按照百度方面的介绍,文心一言并非仓促上马的项目,而是经历了数年的发展积淀。文心一言的基础模型文心大模型发布于2019年,近期升级的文心大模型3.5也持续在十余个国内外权威测评中位居第一。例如今年7月据多家媒体报道,人民数据研究院选取文心一言、讯飞星火、通义千问、ChatGPT四个主流AI大模型进行评测,结果显示文心一言排名第一。从评测维度可以看到,在内容生态、数据认知、逻辑推理等方面,文心一言均有着一定的优势能力。这其实不难理解,毕竟百度深耕AI领域多年,有着很强的AI技术积累,作为头部搜索平台,在大数据方面自然也是有着一定优势的。不过虽然文心一言在各类测评中取得了好成绩,但在实际的使用体验上仍然有不少被用户吐槽的地方,其AI智能程度也似乎并未达到部分用户的预期。例如在文心一言榜单登顶的苹果商店中,按照时间顺序查看到的用户评论几乎都为负面,主要集中在答非所问、内容错误等方面。PConline也发现,在华为应用商店、vivo应用商店的文心一言评论区,同样出现了不少类似的吐槽评论。PConline在实际体验中也发现了一些事实错误的情况,同时也有一些表现得不够智能,不够出彩的地方。例如PConline在百度搜索里找到了一张罗纳尔多的照片,拿来问文心一言时得到的回复却是贝利。同样的,PConline在百度搜索中获取了一张姆巴佩的照片,文心一言通过一番推理,用一种不太确定的口吻回答说这人可能是姆巴佩。与此同时,法国队并未获得2022年世界杯冠军,即便在2018年夺冠的那一届,也不存在制胜一球的说法,法国队4粒进球中也只有一球来自于姆巴佩,所以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说,文心一言给出的信息都算不上准确。在文心一言宣传中提到的写文章功能上,PConline在简单的测试中发现结果似乎并不太智能。PConline用今年暑期曾备受关注的上海迪士尼门票争议的新闻话题,让文心一言写一篇文章,得到的内容只能说是一篇较为初级的分析文章,重点是全文完全没有提到此前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和舆论争议内容,而这些恰恰是百度搜索引擎中最容易获取到的信息数据。在体验中PConline还遇到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当你问类似“百度遇到过什么失败”等与百度公司相关的非正面话题时,文心一言要么拒绝回答,要么直接结束对话。但当同样的问题,主体换成其他企业时,文心一言会正常给出回答内容。当然,作为百度开发的一款AI大模型,维护百度的形象、避开百度的一些负面内容,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能在这方面也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像回答阿里失败案例那样坦然回答百度过往的一些不足的话,就可以视为“出彩”的表现了。回到文心一言被吐槽的内容错误问题上。“AI大模型怎么总会给出错误答案?”有意思的是,PConline也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文心一言,得到了一个颇为诚实的回答。文心一言将原因分为了这几点。首先是数据训练不足,AI大模型的准确性与其所依赖的数据训练密切相关,如果训练数据不足或不够多样化,AI大模型可能无法准确解析结果。第二点是语义理解存在一定的挑战。AI模型往往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来学习和理解文字、图像等内容形式的,这个过程存在着非常多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当面对抽象画或有着多重含义的内容时,AI大模型可能无法进行准确的解析。文心一言也表示,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增加训练数据、改进模型架构和提高算法精度等方式来优化AI大模型。同时对于含有特定语义信息的图像,如抽象画,可以通过额外的标注或特定的训练来提高模型的解析能力。简单来说,AI大模型想要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好用,就需要更强的大数据库,更精准的训练算法,更高强度的使用频次。那么该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AI领域有一个十分直白的法则,“人多力量大”。不妨试想一下,面向大众开放,让海量的用户参与到使用中来,是不是能满足这几大关键条件?用一个故事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一点。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科学家李飞飞曾在2009年就发表过一篇论文,讲述了来自全球167个国家近5万名工作者,以众包的方式通过三年努力,人工标注出了1500万图像。正是这5万人的努力,让AI产业收获了一个有标志性意义的数据集,这庞大规模的标注性数据,对AI领域中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无独有偶,在游戏领域,一款网络游戏在正式上线运行之前,必须要经历内测和公测阶段。顾名思义,公测就是公开测试的意思,主要就是为了邀请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侧重于客户端可能出现的问题,测试服务器的性能和查找程序的BUG等等,是产品正式上线运营以及不断迭代优化的必要环节。所以简单来说,大家可以把文心一言此次的“对全社会开放”理解为公测,只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进来,不断使用文心一言,产生越来越多的使用体验、反馈意见等数据,才能让文心一言更好地完善功能、迭代发展。实际上,从文心一言的功能设计也能看出用户的真实体验和反馈对其AI大模型发展的重要性。几乎在每一次与用户的交互后,文心一言都会出现一个比较醒目的按钮图标,方便用户对回答内容和交互体验的评价,用户可以点击赞或者踩,无论点击哪一个按钮,文心一言都会弹出新的窗口,希望用户能更为详细地记录和反馈真实意见。其实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的一段话也值得大家关注,“当文心一言向数以亿计互联网用户大规模开放服务后,能够获得大量真实世界中的人工反馈,这将进一步改进基础模型,并以更快速度迭代文心一言,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这段话其实也意味着,所谓的百度文心一言向全社会全面开放,并不是百度单方面给予社会、用户的一项利好,用户的体验和反馈,对于百度文心一言来说或许才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PConline需要指出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文心一言在面向全社会开放的阶段,是否更应该先完善好信息错误这个最核心的问题,而不是指望在后续的用户使用中,让用户来帮忙完成。不妨想想,如果这是一款新上市的汽车,厂家跟消费者说,我们的车子可能会偶尔失灵、失控、开到错误的路上,我们的车子还存在很多安全漏洞,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消费者在后续的使用体验中多多反馈这些问题......那么这家汽车厂商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回看文心一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得到的信息和内容本身就存在错漏,会引发的负面后果是难以估量的,尤其在文心一言对全社会开放,大量的用户涌入后,这样的风险和危害性或将成倍增长。试想一下,如果每天有一定数量的虚假、错误内容经由AI大模型传递给了海量的用户,会出现怎样的后果?最直接的就是会出现无数个现代版的“三人成虎”案例,严重的话会导致整个互联网空间充斥着谣言、虚假新闻、错误信息等不可信内容。量子位就曾在一篇相关报道中,将这样的现象称为“AI正在污染中文互联网”。简单来说,AI生成的内容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需要一定的信息素材作为基础。当AI因为各种原因生成了错误、虚假信息后,这些信息又可能成为另一个AI生成内容时的素材。当互联网空间充斥着AI制造的垃圾信息后,这种无限套娃式的AI信息传递,就会变成一个输入和输出都是垃圾信息的死循环,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糟糕局面。这不仅仅是文心一言,而是所有AI大模型都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其实无论文心一言还是其他的AI大模型,都需要回答一个核心的问题,为什么用户需要你,你凭什么能替代原有的工具平台。比如PConline在文心一言中提问李白是谁,文心一言给出的只有两段十分简要的介绍。但在百度等传统的主流搜索引擎中搜索这个问题后,用户可以得到十分丰富的内容展现,无论图片、视频、文章等多元化的呈现形式,还是从李白到杜甫,再到盛唐历史等更有创造性地内容延伸,体验感和需求满足等维度,都是文心一言这样的AI大模型所无法比拟的。说到这里PConline必须指出文心一言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隐患问题。文心一言在App中还提供了一个“发现”专区,里面有着非常丰富的预设主题和场景,显示为“灵感小工具”,观察来看是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文心一言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升用户的使用场景和需求频次。但PConline也在其中发现了不少游走于违规边缘的所谓AI大模型使用场景。比如AI生成淘宝评论、外卖评论、小红书种草文案、小红书探店文案、知乎回答等,而这些恰恰是各大平台目前严打的虚假内容。比如点开“知乎回答生成”这个所谓的灵感小工具,就会进入到一个预设好的对话框,文心一言会提供一些预设的问题让用户选择,然后自动模仿知乎平台的回答内容生成文案,用户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指定的问题让文心一言生成AI答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理论上AI大模型在工具属性和用户体验上能为用户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和想象空间,但也存在着被刻意利用,造成网络空间信息污染,不法商业牟利等恶果的风险。总而言之,要避免这个情况,还是得回到本文一再强调的问题上。用户为什么需要AI大模型?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AI大模型能提供怎样的可能性?如何锁住AI大模型可能产生的“恶”?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期待未来文心一言以及更多的AI大模型们,能交出一个尽可能完美的答卷。END我就知道你“在看”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小鹏与滴滴,都学聪明了

8月28日上午,小鹏与滴滴“毫无征兆”地走到了一起,宣布达成战略合作。综合小鹏与滴滴的公告来看,小鹏将用3.25%的公司股份,收购滴滴旗下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这也表明滴滴将成为小鹏的战略股东。小鹏将推出新的子品牌,基于收购而来的滴滴智驾能力,聚焦15万元区间市场打造爆款A级车型。众所周知,造车新势力普遍有着自己的特色标签,比如理想是精准满足目标人群需求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蔚来则是高端豪华与纯电换电,而小鹏的特点恰恰是紧跟特斯拉的步伐,死磕智能驾驶。那么问题就来了,原本便以智能驾驶技术见长的小鹏,为什么还需要收购滴滴这网约车巨头的智能驾驶能力?或许小鹏的醉翁之意,并不在滴滴智能驾驶这个酒上。虽然小鹏在舆论场中有着很高的出镜率和关注度,但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并不乐观。8月18日小鹏公布的2023Q2财报显示,二季度小鹏营收50.6亿元,同比下滑32%,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44.2亿元,同比下降36.2%。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外,小鹏2023年第二季度非公认会计原则净亏损为26.7亿元,无论同比还是环比,亏损规模都有一定程度的扩大。这些财报数据背后,都指向同一个问题,那便是销量,这也是小鹏最为外界所不看好的地方。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小鹏累计交付新车23205辆,同比下跌32.6%。以半年度区间来看,今年上半年小鹏累计交付新车4.14万辆,同比减少了39.9%。横向对比更为惨烈。比如今年6月,小鹏单月销量为8620,但进入品牌前十榜单的门槛是10931辆,由哪吒汽车占据位置。7月时,小鹏终于以单月11008辆的销售数据回归品牌销量榜单前十。但要知道的是,同时期蔚来、理想在产品均价远高于小鹏的情况下,月销量分别为20462辆、34134辆,稳居榜单前五。很显然,在蔚小理这三家造车新势力阵营中,小鹏需要加快追赶的脚步,最为核心的便是销量的提升。但,如何提升呢?网约车是个很有想象力的故事,这里不得不提到网约车的“王者”,广汽埃安。2021年时,广汽集团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时表示,网约车运营公司是广汽埃安旗下AionS的主要客户群体之一,通过网约车销售,AionS已迅速在市场上形成规模并产生广告作用,对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埃安销量为12.4万台,43%来自于B端市场。埃安也由此被贴上了大大的网约车标签。随后各家媒体普遍流传着这么一组数据:国内网约车市场上有超过30万辆广汽埃安的车型在运营,占据了网约车市场的近四分之一,尤其是在广东地区的网约车,埃安几乎占据半壁江山。第三方研究咨询机构杰兰路此前公布的市场报告中也提到,2023年7月埃安销量3.62万辆,其中41%是个人所有。也就是说埃安7月销量中,约有6成车辆销售给了B端市场。虽然这与埃安官方的统计口径有比较大的出入,但其实仍然可以从广汽旗下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的上市材料中看出一些端倪。如祺出行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平台在埃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及广汽本田汽车的预期采购金额预估为3.5亿元,2024、2025年将继续增长,分别为4.28亿及5.35亿元。简单来说,网约车平台如祺出行,未来将会花更多的钱来采买埃安的新能源车,这或许是网约车市场中出现越来越多埃安汽车的侧面印证之一。“我们认为所有的客户都是埃安的客户,不会说专门再去分什么网约车、普通用户。”此前7月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如传统燃油车出租车市场两大品牌丰田和大众一样,埃安能把网约车做好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在网约车市场助力以及其他利好因素共同作用下,埃安的销量仍在增长的快车道中。广汽集团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埃安累计销量接近21万辆,同比增长108.81%。从单月销量来看,埃安6月销量4.5万辆,其中埃安Y和埃安S月销量均超过2万台,两款车型承包了埃安超9成的销量。值得注意的是,埃安S、埃安Y均是15万元左右的A级车型,与小鹏极力宣传的15万元A级爆款车型属实是“梦幻联动”了,但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巧合。小鹏提到了将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以一个新的子品牌来覆盖这一细分市场。很显然,小鹏或许希望复刻网约车市场助力埃安销量大涨的故事剧本,但也并不想让网约车标签对小鹏主品牌造成影响,于是选择了这种讨巧的做法。另一方面,小鹏很早便有布局全球市场的野心,这同样源于销量提升的诉求。2020年9月,小鹏以挪威为起点开拓欧洲市场。2021年二季度时小鹏表示,将从2023年起每年2-3款车同步支持国际市场。然而数据网站Cleantechnica的统计显示,小鹏在2020年与2022年在海外仅售出1006辆汽车。对此,何小鹏曾公开回应,出海要有10年的部署和准备决心,海外发达国家市场将为小鹏汽车贡献一半的汽车交付量。其实总结下来,小鹏解决发展问题的核心策略无非就两大板块,在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提升销量,以及国际市场的布局。有意思的是,这两点滴滴都有可能帮上忙。滴滴不仅占据了国内网约车市场约七成份额,是行业的头号平台,同时与海外多个区域市场的网约车平台有着投资并购、战略合作等关联关系,这对于小鹏来说,仿佛两座等待开发的巨大矿场,充满着巨大的想象空间。看到这里,你还觉得小鹏找来滴滴这个战略合作伙伴,主要是看中了滴滴的智能驾驶技术吗?再来看看这次战略合作案例的另一位主角,滴滴。其实与车企合作,甚至一起造车,对滴滴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甚至15万元、A级车这样的合作也早就做过。2020年11月,滴滴与比亚迪合作打造了一款有着A级车尺寸、售价为15.18万元的网约车定制车型D1,滴滴创始人程维、总裁柳青亲自到发布会上站台。按照程维的计划,2025年滴滴与比亚迪将推出D3定制车型,搭载自动驾驶功能,到2030年时将取消驾驶室,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规划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有数据显示,2021年D1的销量仅为10176辆,对于比亚迪动辄百万的销量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经历App下架风波后,滴滴方面也并未再提及D1定制车型的后续计划。除了比亚迪,滴滴与理想合作的造车计划,同样也是“流产”的命运。2022年8月,一家名为北京桔电出行科技的合资公司被曝申请破产保护。据了解,这是滴滴与理想在2018年5月共同出资创立的子公司,双方共同出资4亿元,滴滴持股51%,理想持股49%,共同战略目标是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然而随着合资公司的破产,外界也纷纷认为滴滴与理想这次持续4年的合作造车项目以失败告终。滴滴在智能驾驶层面遭受的打击,不仅仅是战略层面难出成果,还有持续的资金亏损压力。结合滴滴创始人程维曾经的表述以及滴滴历年财报亏损数据来看,滴滴2012年创立至今年一季度,累计亏掉了约1368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滴滴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至2022年的5年时间中,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350亿元。其中,仅是2022年研发费用高达95亿元。众所周知,自动驾驶研发和应用领域是全球巨头争相布局竞争的激烈市场,需要十分夸张的资金来支持长期的研发投入,这场游戏或许已不再适合持续巨亏的滴滴继续单打独斗。过去数年里,滴滴自动驾驶不断寻求外部资本和产业盟友的帮助,以缓解发展压力。而如今也很显然,持续巨亏的滴滴尝试以更激进的方式来甩掉这个“包袱”,以实现更大程度的减负,通过一些战略合作、资源交换,将压力分散给愿意“接手”的小鹏,无疑是个合适的选择。与之对应的是,滴滴也需要为小鹏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可以在双方的公告中,看到除造车计划之外,更为丰富的一些描述:小鹏汽车成为首家获得滴滴生态体系全面支持的整车企业。双方将在多个领域探索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机会,包括在滴滴平台上小鹏车型的运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服务、充电设施建设、Robotaxi以及国际市场方面的合作。实际上在滴滴过往的造车案例中,无论滴滴还是合作车企,其实都隐隐存在着一定的竞合关系。也就是说滴滴可以找其他车企来替代,而车企也有可能自己孵化一个网约车平台来实现类似的战略目的。这样的竞合状态也就意味着合作双方始终难以火力全开,各司其职来把事情办成。如今的情况或许已经有所不同了,虎嗅在相关报道中指出,程维对造车这件事非常不笃定,滴滴已然放弃造车。这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滴滴可能在接下来的合作中会恪守边界,不再折腾自己的“小算盘”,而是做好自己的这部分工作,力推把事办成,实现战略合作的共同目标。从更宏大的行业视角来看,网约车与车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尝试,其实并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全球网约车巨头Uber虽然过去多年间与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均有合作,但更多是停留在采购层面,以新能源车来替换平台原有的燃油车车型,在车队上进行小规模的新能源升级。虽然今年1月有媒体消息称,Uber也在尝试与车企合作,为网约车和货运业务设计成本较低的专属新能源车型。但截至目前,这一计划似乎并未有新的进展。而像丰田、通用、福特等头部车企,更多也只是在网约车赛道火热时,或是寻找优质投资标的以财务投资等方式入局,或是在自身的生态体系中尝试孵化专属的网约车平台。也就是说,小鹏与滴滴正在做一些业界少见的创新合作,如果这件事成了,将产生两个最直接的结果:小鹏很大程度可以摆脱销量焦虑,并更有成效地进入全球不同地区市场中;滴滴则能够甩掉,聚焦网约车主业,实现更为极致的降本增效,稳固网约车市场的优势地位,向盈利造血的目标迈出一大步。如果还是没成,对小鹏与滴滴来说也并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正如滴滴与比亚迪那被人遗忘的D1,以及与理想合资成立,最终破产的桔电出行那样,无非是项目告吹,各自回归。祝他们好运。END我就知道你“在看”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开屏广告为什么这么烦人?

你知道“李跳跳”“叮小跳”或者“大圣净化”吗?不管是安卓用户还是iPhone用户,除了爱折腾的数码爱好者,大部分人可能都没听过这几款APP。但就是这几个听起来好像“不怎么正规”的软件,让腾讯破了防。8月24日,“大小姐李跳跳”公众号发文称,“李跳跳”APP将无限期停更,而这款APP只有一个功能:跳过其他APP的开屏广告。“李跳跳”在公众号中晒出了一份律师函,律师函称,委托人发现“李跳跳”通过过滤、屏蔽该公司旗下浏览器的广告服务,并吸引用户下载、使用涉案软件,“超出了运用中立技术手段对XX浏览器正当经营行为的妨碍、破坏,侵害了委托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合法竞争秩序和机制”,“造成了消费者福祉的减损”,并“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四项的规定,构成不正当竞争”。随后,很快便有网友挖出多款与“李跳跳”功能类似的APP都经历了相同的剧情。据IT之家报道,早在8月6日,“叮小跳”运营主体公众号“羊小蜜”就表示,已经收到来自腾讯的律师函。公众号附图显示,涉案软件(叮小跳)“可用于屏蔽、过滤QQ浏览器的广告服务”,“吸引用户下载并使用涉案软件,使其不正当取得竞争优势……
2023年8月26日
其他

年轻人都不看电视了,为什么电视反而越卖越大?

你有多久没有打开客厅里的电视了?或者说,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看过一次电视了?打开微博、小红书、知乎,“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看电视了?”“还有人看电视吗?”类似话题层出不穷,且往往有着很高的讨论度。这些平台又恰恰是主打年轻人的社区,因此,似乎很容易让人在“年轻人”和“不看电视”之间画上等号。但是,另一个数据也很有意思。根据洛图科技发布的《全球液晶
2023年8月23日
其他

还没“干翻”滴滴,打车平台们又跳进新坑?

打车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个平台?从数据上来说,大部分人的答案或许会是滴滴,毕竟其曾一度占据九成市场份额,即便经历下架风波,领先优势依旧稳固。当然,也会有部分人提到高德、T3、曹操们。另外如果你是广州或大湾区的用户,你的答案或许会是如祺出行。最近这家知名度集中于大湾区的网约车平台,正冲刺港股IPO,尝试登陆资本市场。然而有趣的是,舆论和市场并未将其视为单纯的网约车平台,而是增加了“港股Robotaxi商业化运营第一股”这样复杂的标签。Robotaxi也称自动驾驶出租车,简单来说就是让无人车来替代传统的出租车、网约车,是一个与智能驾驶技术高度相关的细分领域,目前有滴滴、文远知行、百度等企业持续在小范围探索规模商业化运营的可能性。实际上在如祺之前,T3、曹操、享道出行这类背靠车企的网约车平台,都在讲着类似的智能驾驶故事。为何这些网约车平台们,在发展数年仍未能“干翻”滴滴的打车业务之外,又急着冲进智能驾驶的赛道?聚焦一下如祺出行的网约车业务,或许能看出些端倪。成立于2019年的如祺出行,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其由广汽集团、腾讯联合发起创立,后续又引入了自动驾驶技术商小马智行作为战略股东。但在网约车业务上,即便持续有广汽和腾讯两大湾区巨头企业的加持,如祺的市场份额仍算不上有多亮眼。根据如祺出行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其在大湾区市场的份额为4.8%,虽然排名第二,但与排在首位的平台有着较大的差距。如祺招股书也指出,2023年上半年,平台有96.6%的出行服务交易额来自大湾区市场。这既可以说是如祺扎根与大湾区市场,也可以理解为如祺受困于大湾区市场。毕竟如果如祺连大湾区的市场份额都承压,那么其整个出行服务的业务基本盘都会被动摇。要知道,如祺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对手远不只是滴滴一家。按照上述招股书披露的信息,以4.5%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的公司或是曹操出行;3.7%市场份额排名第四的或是T3出行;以3.3%市场份额排名第五的或是美团打车。除美团打车外,曹操出行、T3出行均与如祺出行有着相似的发展背景,即背靠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或互联网巨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湾区市场,如祺等几家网约车平台的市场份额,均不及滴滴57.2%市占率的零头。大湾区之外,类似的剧本也在不同的区域市场中上演。比如上汽集团投资的享道出行,在上海市场的份额也只能排在第三,数值上也远远落后于排名首位的滴滴。此前上海市交通委公布了一季度网约车数据。根据数据测算,订单量排名第一的滴滴出行,日均约为77.79万单;排名第二的是美团打车,日均约为16.91万单;排名第三的是享道出行,日均约为9.78万单。即便以全国市场的大盘数据来看,滴滴仍旧称得上“遥遥领先”。根据洞见数据研究院、易观分析等平台公开披露的信息,即便在App下架期间被其他竞争对手瓜分了近20%市场份额,如今的滴滴仍然保有70%左右的市场份额,仍是国内网约车行业的头号玩家。然而对于如祺们来说,除了难以在与滴滴的竞争中突围外,还要面临网约车市场整体疲软的大环境限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4.37亿,较2021年同期减少了1553万。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也指出,2022年国内网约车市场规模约为3146亿元,增速为-1.38%,要知道在2018年,市场增速还高达24.83%,即便在2021年,市场增速也有18.54%的水平。其实早在数年前,广汽、上汽、一汽等巨头车企纷纷跨界网约车时,就有不少分析观点认为这些平台并不会对滴滴产生强大的冲击效应,其中一个关键原因便是车企们做网约车的目的并非与滴滴拼刺刀,而是有其他的一些“小心思”。比如在车市低迷、销量承压的阶段可以依靠网约车业务来释放产能,为车企减轻库存车负担;作为跑量车型的展示窗口,在道路上的“高出镜率”可以成为广告形式之一;尝试在车辆销售之外,开拓更多出行版块的营收增长曲线和利润空间等等。PConline在此前的报道中就曾指出,结合滴滴创始人程维曾经的表述以及滴滴历年财报亏损数据来看,滴滴2012年创立至今年一季度,累计亏掉了约1368亿元。另据极客公园的报道,Uber在过去的十余年发展历程中,累计亏损超2000亿元。所以简单来说,车企巨头们更多是希望跨界网约车和出行业务领域的战略,能带来更多的营收、利润空间,而不是准备好了千亿规模的热钱来迅速砸出另一个“滴滴”。但目前来看,网约车业务似乎并没能带来多少增量空间,甚至还有像如祺出行一样从未盈利,持续亏损的情况。如祺出行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04亿元、10.13亿元、13.68亿元,对应净利润为-2.99亿元、-6.85亿元、-6.27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3亿元,同比增长48.1%;净利润为-3.45亿元。过去三年半的时间里,如祺出行合计亏损了近20亿元。T3出行、曹操出行、享道出行平台虽未公布亏损情况,但在过去几年里都经历过多轮融资。其中以T3出行的融资规模最为庞大,累计超137亿。而从商业层面来看,支撑业务快速扩张,自身缺乏造血能力等,均是引入外部资本助力的原因之一。从更为长线的发展层面而言,由于业务的扩张需求和市场竞争风险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各家平台手中的资金“粮草”必然是越多越好。但要打动资本市场,光靠市场份额较低,发展较为疲软的网约车业务,始终缺乏更多的说服力。也就是说,如祺、T3们需要在网约车业务之外,找到新的故事。很显然,智能驾驶就是各家给出的答案。智能驾驶一直是个热门赛道,参与者众多,不过从纸面实力上来说,如祺、T3、曹操、享道们均有一战之力。除了有广汽、腾讯两大巨头支撑的如祺出行外,像T3出行背后站着一汽、东风、长安、腾讯、阿里等一众大厂,曹操出行背靠吉利,享道出行则是上汽集团的重要投资布局,理论上堪称“神仙打架”。近年来各家对于自动驾驶的布局也可谓动作频频。如祺招股书显示,2022年其与自动驾驶两大技术供应商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达成战略合作,探索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入选了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第二批车型准入目录。2023年,如祺出行自有的Robotaxi业务即将正式推出,此次赴港IPO募集的资金,也将有有一部分主要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运营服务的研发。此前8月初,据多家媒体报道,T3出行获得了洪泰基金的数亿元A+轮融资,用以进一步扩大用户及运力规模。洪泰基金在发布T3出行融资消息的同时,还提到了T3出行未来发展的目标,即成为自动驾驶时代的核心运营商。T3出行方面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也表示,Robotaxi是自动驾驶落地应用场景中最为广阔的一个领域。麦肯锡公布的预测数据也显示,到2031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万亿。然而故事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如祺、T3出行们目前能做的或许只有烧钱布局,静待市场。毕竟智能驾驶领域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实现市场爆发、收获成效的领域,比的是烧钱的决心与长线布局的耐力。而且在自动驾驶赛道上,如祺、T3们面临的对手将不再只是滴滴、Uber,还可能是百度、特斯拉、华为、苹果等一众科技巨头们。“如果车企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实现不了智能化,不论今天取得多大的成绩,都有可能在未来被淘汰。”今年6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2023年8月22日
其他

173张照片让视觉中国亏6亿,谁在叫好?

截自摄影师戴建峰社交平台一家声称保卫作者权利的图库网站,为什么屡屡侵权?视觉中国又上热搜了!事情的起因是重庆知名星空摄影师戴建峰(微博id:Jeff的星空之旅)突然接到视觉中国致电,声称其公众号侵权使用视觉中国平台照片173张,要求赔偿金额高达8万元人民币。然而离谱的是,戴建峰打开图片一看,这些内容居然全是自己拍的。在这次事件的发酵中,8月16日视觉中国股价低开低走,截至当日收盘,该个股股价报16.43元,跌4.86%,总市值蒸发近5.9亿元。所谓“侵权照片”,实则为摄影师自己拍摄的,那视觉中国在搞什么?相关图片此前在视觉中国官网的页面状态(网页截图)同一天,视觉中国在微博发布了回应:“经初步核实,涉事图片系该摄影师授权图片库Stocktrek
2023年8月21日
其他

谁还看雷军年度演讲?

2020年,小米成立十周年,雷军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年度演讲。从这一年开始,雷军把“年度演讲”办成了“年货”,每年8月如期而至。2020年雷军年度演讲主题是“相信自己,一往无前”,2021是“我的梦想,我的选择”,2022是“挫败的馈赠”,今年是“成长”。对熟悉小米和雷军的米粉来说,许多过往的经历、故事都并不陌生,曾经的失败和挫折也不是秘密。在雷军多年孜孜不倦的讲述下,在超过10本的“小米商业分析”“雷军创业思考”的书籍下,一个疑惑是——雷军还能讲什么?在演讲前的预热视频中,《人物》杂志问了雷军几个当下年轻人流行的问题:会社恐吗?如何避免精神内耗?在对的年龄做对的事,你同意吗?顺势而为和坚持梦想,不矛盾吗?似乎演讲主题“成长”不只是雷军的成长,也是借雷军之口,解答年轻人的成长困惑。8月14日晚,在一小时十四分钟的演讲里,雷军讲述一段并不为常人所熟知的“成长”故事,试图回答那些年轻人怎么也想不明白的问题。当然,比讲故事更重要的是卖货。年度演讲一结束,雷军就马不停蹄地发布了小米售价最贵的折叠屏手机小米MIX
2023年8月15日
其他

Uber历史性盈利,滴滴能成功抄作业吗?

网约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平台,当属Uber和滴滴,而这两家在过去多年的发展历程里,也均以巨额亏损而闻名。结合滴滴创始人程维曾经的表述以及滴滴历年财报亏损数据来看,滴滴2012年创立至今,累计亏掉了约1368亿元。而Uber则更为夸张,根据极客公园的报道,Uber在过去的十余年发展历程中,累计亏损超2000亿元。不过故事的拐点或许已经来了,Uber公布的2023年Q2财报显示,公司单季度净利润为3.94亿美元,这是Uber自创立以来的首次盈利,其首席执行官Dara
2023年8月10日
其他

安卓、鸿蒙抢跑大模型,“落后”的iPhone 15要被吊打?

2023年科技行业最火的关键词,无疑是AI大模型,在谷歌、华为的带动下,手机产品也开始卷起了AI大模型的落地应用。然而苹果仍旧保持着“慢热型选手”的属性,谷歌、华为都宣布了一系列融入AI大模型后的手机新功能,苹果这会还在招人中。近日苹果被曝在招募AI研究员和工程师,涉及加州、西雅图、巴黎、北京等全球各地的办公室,此次人才招聘主要是为了研究如何让苹果自己的AI大模型能力,运用到其核心移动设备(iPhone、iPad等)上。还有消息称,苹果已经从Meta挖走了一部分AI研究人员。这足以看到苹果在AI落地上急迫的心情,不过iPhone
2023年8月8日
其他

华为鸿蒙4.0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我们给你划了重点

4升级了更为便捷的通知中心,将元服务与实况窗功能相结合,通过胶囊和卡片两种形态给用户推送重点信息与提醒,结合手表端的特性,则以弦月窗的形式来展示,保障功能的完整性。AI之外,HarmonyOS
2023年8月4日
其他

失控的新能源车,谁来踩刹车?

“你开慢一点。”这句话,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经常能听到,因为车辆速度太快容易失控,会有更大的安全风险,早已是大家的共识。出于安全的角度,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提醒司机,开慢一点,注意安全。然而新能源车企们一直在反其道而行,不断追求极致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你百公里加速需要4秒,那我的产品就要卷到3秒...…将越来越短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当做超越友商的核心卖点,过于从商业竞争、内卷的角度来给新能源车产品配置越来越强悍的动力系统,这一定是有问题的,而且是一个被忽视的“致命”问题。精华视频版猛戳👇🏻👇🏻👇🏻“新能源车起步出事故的概率特别高,碰撞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PConline表示,低速扭矩大、加速快是新能源车的特征,可以说既是优势也是风险点。PCauto曾盘点过如帕萨特、本田CR-V、本田思域、大众宝来等多款热门燃油车型,价位横跨10万至30多万的区间,发现不少车型的百公里加速时间集中在8-10秒水平。然而横向对比来看,同样价位在10万至30多万区间的新能源车型,百公里加速时间普遍更短,甚至不少车型能进入到4秒内,比如零跑C01、特斯拉model
2023年8月1日
其他

大众联姻小鹏,这真值得“沸腾”吗?

还记得比亚迪与奔驰的合资故事吗?智行观察系列
2023年7月27日
其他

广汽丰田裁员背后,最受伤的不是日系车,而是广汽集团?

年广汽集团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4.08%至141.5
2023年7月25日
其他

三年过去了,阿里为何还是选择了蒋凡?

在阿里的职业生涯经历大起大落后,蒋凡还是重新回到了阿里的核心团队中。阿里最新公布的截至3月31日的
2023年7月24日
其他

印度为什么赶不走中国公司?苹果告诉你答案

最近几年,印度在国内的形象主打一个反差:一边是印度罚了小米48亿巨款,并且对中国公司“倍加关照”,普通民众认为印度已经成为“养蛊”之地,不值得再投入;另一边,被割肉的小米坚持扩大在印投入,甚至连“不付全款就不交车”,被大家视作“人间清醒”的比亚迪,也被爆出将投资70亿元在印度建厂。“下冷上热”背后,印度似乎有某种魔力,吸引着中国公司即便是顶着国内舆论潮流,也要“热脸贴冷屁股”。不少人对此感到不解,认为它们是在“主动给印度送钱”。情况真的如此吗?苹果可能替小米、比亚迪们回答了这个问题——是的,印度值得。近日,根据市场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AI还没造福人类,就已经先作恶了?

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AI,一直都被塑造成有着美好想象空间,是未来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领域。比如马云曾说,未来30年智能技术将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彻底重塑传统制造业,不会用智能技术的企业都将失败。比尔盖茨也曾坦言,如果在今天寻找一个能对世界造成巨大影响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会选择人工智能。有几个节点也让大众明确感受到了AI的能量。曾经全球瞩目的AlphaGo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证明了AI算力可以轻松超越最顶尖的人类围棋高手;如今ChatGPT以及衍生应用生态的爆火,也让人们看到了AI大模型潜在的无限可能性。今年在资本市场,人工智能同样再度爆火了一轮。天眼查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资本力捧人工智能市场,月均融资事件达48起,其中5月融资数量最多,有61起。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高峰论坛、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上半年科技圈的重磅大会,都把人工智能中的大模型、AGI(通用人工智能)等作为标配的重磅话题。然而,在我们畅想并努力通往人工智能美好未来的同时,也不该忽略人工智能正在产生的“恶”。至少目前从现实来看,人工智能带来的东西,似乎并不如想象般美好。你有没有想过,在热闹的社交舆论平台上活跃着的,或许根本不是人,而是一个个被人工智能训练出来的,有着人类语言风格的升级版“僵尸号”?早在2017年,这种操作就已经受到了学者、媒体的关注。彼时钛媒体在一篇报道中援引了芝加哥大学的一篇研究论文,称人工智能可以被用来生成虚假、复杂的内容信息,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如今这样的功能其实早已是AI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了。例如完全对普通用户开放的微软AI工具New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广汽腾笼换鸟:三菱、菲克末路,埃安窃喜

GT。但它们还没有在自己价位的市场,复制埃安过去的成功。对规划上市的埃安来说,产能和品牌同样重要,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END我就知道你“在看”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余承东的弯路,赛力斯交了“半条命”

第一个吃华为“螃蟹”的赛力斯。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网约车的答案,不是“杀死”滴滴

网约车,这个看似早已融入生活的出行方式,暂时却处于不断萎缩的存量博弈阶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4.37亿,较2021年同期减少了1553万。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也指出,2022年国内网约车市场规模约为3146亿元,增速为-1.38%,要知道在2018年,市场增速还高达24.83%,即便在2021年,市场增速也有18.54%的水平。存量市场的博弈,本质上是头部平台与后续梯队玩家在市场份额上的攻防战。实际也是如此。比如近年来T3出行、如祺出行、享道出行等老玩家陆续获得巨额融资,不断烧钱补贴、宣传推广,加码市场份额的争夺。再比如百度、美团、高德、腾讯、华为等也纷纷跨界布局聚合出行,尝试以平台模式从市场中分下一块蛋糕;还有从自动驾驶技术切入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平台们,在许多城市开启了商业化运营的尝试。那么各路玩家抢的是谁的份额?答案无疑是,滴滴。2023年1月,滴滴App重新在各大应用市场上架,被业界视为重回市场竞争的牌桌。根据洞见数据研究院、易观分析等平台公开披露的信息,滴滴在“离开”的一年半时间里,被其他竞争对手抢走了近20%的市场份额。但即便如此,回归后的滴滴还是保有70%左右的市场份额,依旧是国内网约车行业的头号玩家。滴滴财报披露的各项数据,也体现了其回归后的强势,这主要表现在业绩增长和亏损大幅收窄两大方面。今年一季度,滴滴营收为427.12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占绝对大头的中国业务营收为390.49亿元,同比增长18.7%。一季度滴滴核心平台总交易额(GTV)达到
2023年7月13日
其他

任性的马斯克,被扎克伯格“抄”了后路

这几天一款名为Threads的App,突然让中文互联网嗨起来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Threads完成了5天新增1亿用户的“壮举”。再加上Threads背后的扎克伯格,与推特背后马斯克之间的恩怨纠葛,媒体舆论便开始大肆渲染,什么Threads会“杀死”推特,扎克伯格给了马斯克一记重击,捅了马斯克一刀等等观点言论、文章报道层出不穷。如果单看“5天1个亿”这样的用户增长情况,确实值得人们惊呼,毕竟在新用户流量池逐渐枯竭的当下,互联网科技圈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到类似的“奇迹”故事了,即便是此前火爆全球的ChatGPT,也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达到这一用户数字。但热闹归热闹,Threads是不是配得上这样的关注热度,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商业竞争中的意义,是否真的达到了舆论渲染的高度,都还得打个问号。其实扎克伯格的这类操作,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如果结合Meta发展历程以及互联网史上类似的案例来看,或许大家会更为冷静一些。一款新的App完成从0到1亿用户的积累,需要花多长时间?在Threads诞生之前,答案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几个月。World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价格战会毁了国内汽车产业吗?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对价格卡特尔的规制要“三思而后行”——从法经济学角度看价格卡特尔END我就知道你“在看”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苹果Vision Pro发布一个月,罗永浩在干嘛?

Pro尽管售价高昂、销量难料,且明年才能正式发售,但依然被AR/VR/MR行业广泛认为是一款能极大提高消费者认知度的产品。显然,它也是罗永浩AR创业征程上难以绕开的产品。面对Vision
2023年7月5日
其他

折叠屏手机销量暴增,直板手机终将被折叠屏手机替代?

截止至6月18日23点59分,618大促正式落下帷幕,各大厂商纷纷晒出各自战果,纵观整个手机市场的销售情况可以很明显看出,今年新趋势品类实现了高速增长,在智能手机市场整体需求低迷的背景下,在手机行业的整体增幅放慢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的成交量同去年相比却增长超过了三倍,成为618期间手机消费的热点之一。在京东618手机竞速排行榜中,掌心折叠设计,小巧精美的vivo
2023年7月4日
其他

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超过30%,还接着补,凭什么?

前不久,国家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宣布将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规定,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2025年的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至2027年的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如果算上前些年对新能源汽车的国家补贴,以及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免交养路费、车船税,电动车优惠政策已经延续十多年了。对于那些还没买车,已经打算买新能源汽车的人而言,显然是大利好。但对更多油车车主来说,他们的痛苦一点没少,更究竟是否要换车了。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仅占汽车总量的4.1%。这意味着当1个新能源车主为优惠政策叫好时,就可能还有24个油车车主默默承受。在经历了这几年的新能源汽车“狂飙”后,已经没有多少人再怀疑它的未来。但问题在于,新能源汽车补贴了这么多年,市场渗透率都超过30%了(2023年1-5月数据),甚至媒体时不时抛出个“油车已亡”的噱头,为何优惠政策不仅没有退出,反而还大大延长了?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众多,大部分人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国补”——从2010年开始,我国开始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按3000元/kWh给予补助。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彼时,特斯拉刚刚上市,还只发布了售价百万的特斯拉Roadster一款车。比亚迪汽车销量达到2021年前的最高点,51.98万辆,但新能源汽车只有三款,月销量最高只有3位数。特斯拉Roadster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从2010年政策起步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已经超过1521亿元,覆盖至少317万辆汽车。
2023年6月29日
其他

服了,到底谁在用无线充电啊?

前段时间,工信部发布了最新的《关于印发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下简称《规定》),规定第四条提到“移动、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稳定传输功率调整至不超过80W,规定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手机无线充电终于解除50W封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无线充电功率至少可以达到80W,这已经追上目前主流价位段手机常见的有线充电功率。(工信部《规定》截图)一石激起千层浪,《规定》发布后再网上重新掀起了关于“无线充电”的探讨。一方面,在有线充电不断挑战新的峰值时,国产手机厂商可以在放开后的无线充电赛道大做文章;另一方面,对用户而言,此前颇为鸡肋的无线充电似乎已然向着实用需求转变。(工信部《规定》部分原文)说归说,但要知道,距离80W无线充电商用起码还要等到明年下半年,等待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是机遇当然也是变数。比如,无线充电目前仍是安卓旗舰所有,用户能否在主流价位段用上无线充电?即便拥有无线充电,用户的使用意愿会如期增长吗?在讨论手机厂商是否下放无线充电功能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无线充电是“伪需求”吗?存在即合理,作为手机的附加功能之一,无线充电满足了用户随拿随放、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充电的需求。然而,互联网构成规模更大的群体是学生,无线充电并不是首要需求,毕竟学生党使用无线充电的机会屈指可数。学生时代,我不可能带着一台无线座充去上课;即使带上,凑巧教室座位有提供充电插口,我想应该很少会有人在课堂上经常拿出手机玩。对于当时从教室到宿舍两点一线的我来说,教室里带上充电宝,保证下课后手机电量充足;宿舍里在床头接根线,躺在床上玩手机是彼时最大的快乐。至于无线充电,有且仅有在宿舍作为写作业时,才会短暂使用一会儿。你也知道的,我一天才学习多久啊……归根结底,单就使用需求来看,无线充电的使用场景大多处于碎片化、甚至是长时间不使用手机的状态下,比如正在办公室里码字的编辑(没错正是在下)、或者使用车载无线充电的网约车司机等。而像学生、或者户外工作者,缺少使用场景、或者缺失充电条件的话,无线充电就显得鸡肋了。不可否认,现阶段商用的无线充电技术仍限制颇多,看似无线实则仍需要一条连接座充的电源线才可以实现充电。当我们把视野聚焦到“无线”领域,或许才是无线充电的桎梏所在。无线卫星电话,可以无限制通信;无线网络,可以实现20米内的网络连接;而无线充电,目前商用方案是需要与充电器紧密连接,手机就像被钉在充电器上的“钉子”,自身不可移动,充电时离电源的距离仍不过一线之长。或许是苹果在无线充电领域嗅觉足够敏锐,也可能是苹果能更早地考虑到用户需求和产品定义,继2020年苹果推出Magsafe磁吸式无线充电器外,又在后续推出Magsafe外接电池,这一状似小型充电宝的产品可以吸附在手机上,为手机实时无线供电。看似摆脱了线材限制,Magsafe外接电池仍无法解决使用中出现“小功率、大功耗”的问题,低转化率导致其能做的事情堪称有限,沦为不少用户口中“苹果有史以来体验最差的产品”。类比智能汽车领域的无线充电技术,新能源汽车想要借助无线充电技术“风口起飞”,但更高功率产生的安全问题如何避免?无线充电的工作效率是否达标?成本和收益又是否合算?看似前景广阔,但道阻且长。无论是常见的无线充电器,还是诸如Magsafe外接电池般的“无线充电器宝”,发热、功耗大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充电体验离有线充电还存在巨大鸿沟,更遑论理想中的“真·无线充电”,对于手机无线充电来说还为时尚早。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由来已久,100多年前,塞尔维亚裔美籍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设计出“特斯拉线圈”,这种分布参数高频共振变压器可以轻松获得上百万伏的高频电压。后来特斯拉又发明了“放大发射机”,即现在被认为的大功率高频传输线共振变压器,用于无线输电试验,这被认为是无线充电技术的开端。(尼古拉·特斯拉肖像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被罚48亿巨款,小米为何不直接退出印度?

2014年,小米宣布进军印度市场。仅仅三年后,小米就成为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把印度本土智能手机厂商打得“满地找牙”。在印度的形势大好,让雷军看到了复制中国市场的可能性。2017年11月,雷军在印度媒体采访时表示,小米计划未来5年内向印度的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2023年,年轻人被迫流行功能机了?

每次刷抖音刷得正开心的时候,冷不丁地跳出来个抖音官方提醒,让我少刷手机,多休息下眼睛,放松身体。于是,本来开开心心地玩手机,变成了心情沉重地玩手机。如今互联网大厂的推荐算法,简直比肚子里的蛔虫还了解我,各种短视频、微博刷起来就难得放下。如果是正在工作、学习,或者睡前,那就更要命了。就算不玩手机,也总时不时拿起来看一眼。“手机焦虑”早就不是个新鲜话题,但最近几年,互联网大厂把推荐算法发挥到极致后,这件事好像更加严重了。如果你是个重度手机用户,我敢肯定,你一定在B站、小红书,或者知乎刷到过教你怎么戒手机/戒社交媒体的教程。打开B站,就连“何同学”这种千万粉丝的科技博主也做过教你怎么戒手机的视频,1300万的播放量也证明年轻人对于智能手机又爱又恨。不过,“用着智能手机看如何戒掉智能手机”,看起来怎么都略显荒诞。所以,很多人开始尝试“物理”戒断?当然,不是说直接把手机扔了。而是买个没有抖音、没有微信、没有微博、没有小红书……的功能机,从源头阻止玩手机的想法。·手机焦虑究竟有多普遍?去年初,由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与互联网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显示,有近五成受访者表示,在算法束缚下想要逃离网络、远离手机。而截至去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10.67亿,这也意味着有超过5亿人有远离手机的想法。在以学习任务为主的学生群体中,手机焦虑症表现得更加直接。根据一项2018年的荟萃分析,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患有手机依赖症的比例约为23%,也就是说,每4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人存在手机依赖的问题。根据熊婕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判断一个人手机依赖是否严重:戒断症状:一段时间离开手机就会产生不适感,例如经常习惯性地看手机是否有新消息,没有消息时会感到孤独或难受;凸显行为:对手机有明显的依赖行为,譬如注意力过多放在手机上而影响学习或工作;社交抚慰:手机聊天起到了一些抚慰作用,比如本来就住上下楼,却宁愿用手机发消息也不愿意面对面交流;心境改变:手机对自己的情绪产生一些改变,例如等人的时候总是要用手机询问对方身在何处,否则就焦急难耐,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没有信号。总的来说,这些表现符合得越多,手机依赖就越严重。各位可以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焦虑就是需求,于是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戒手机教程。打开小红书,你能找到超过3万篇和“戒手机”有关的笔记,和“功能机”有关的也超过2200篇。豆瓣有十几个“戒手机”小组,其中有两个小组成员超过一千人,其中“远离屏幕计划”和“数字极简主义者”两个小组加起来有超过7万组员;在B站、抖音同样能看到不少动辄播放破百万的视频教程。·年轻人开始流行用功能机教程有没有用不好说,但是得益于越来越多的手机焦虑症,功能机的销量却是实打实地提升了不少。根据诺基亚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仅诺基亚105一款功能机卖出了超过2亿台。这款手机的第一代发布于2013年,售价仅一百多元,后经历过三次改款,平均每年卖出超2000万台。而它几乎完美符合手机焦虑症用户:没有抖音,不需要担心短视频刷不停;没有微博,不用担心被气到;没有小红书,不用羡慕别人的生活;没有微信,不需要时刻盯着消息……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与此同时,它能打电话、能发短信,支持4G网络,支持视频通话,还支持热点分享;续航少则三天,多则一周。更重要的是,你只需几百块就能拥有。打开京东,会发现多款功能机评价破20万条,甚至还有超过50万条的。要知道iPhone
2023年6月23日
其他

马云背后的男人,走上了阿里巴巴最前台

在阿里巴巴内部,蔡崇信的外号是“财神爷”;在媒体报道和互联网创业故事里,蔡崇信又被称为“马云背后的男人”。6月20日,与马云共事24年后,蔡崇信即将取代职业经理人张勇,执掌中国最大电商平台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张勇将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将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和马云在公众面前的高调不同,蔡崇信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直到2019年,他才第一次接受中国大陆媒体专访。作为长期掌管阿里巴巴财务的最高管理者,蔡崇信的低调自有其缘由。但在6月20日之后,掌舵阿里巴巴这艘巨轮之后,无论蔡崇信如何低调,聚光灯都很难从他身上离开。马云回国不到百日,阿里即迎来巨变。而蔡崇信,也不只是“财神爷”和“马云背后的男人”。加入阿里的“聪明人”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的经历,一直是互联网行业经久不衰的创业故事。无他,“身无分文的创业者,说服年入百万的外企高管放弃高薪,加入朝不保夕的草根团队”,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有说不完的话题。不过,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可能没有外界流传得那么玄乎。蔡崇信可以说是真正“含着金钥匙出生”:出身台湾法律世家,爷爷曾为杜月笙做法律咨询,父亲则是台湾取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的第一人、还担任耶鲁大学的校董。当然,他也足够努力,拿到了耶鲁大学经济学及东亚研究学士学位和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加入阿里前,蔡崇信就已经在法律和财务领域身经百战,不仅做过税务法律业务、收购投资管理公司,还在一家瑞典投资公司Investor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华为、小米or苹果?手机巨头造车,谁更靠谱?

难道“搞机”的尽头,就是造车?2021年,汽车市场突然刮起了一股跨界热,手机巨头在专业对口的优势下,造车呐喊声最大,还曾一度喊出“降维打压”的口号。热度平息后,智哥带大家看看它们都拿出了什么样的成绩:两年后的今天,OPPO和vivo只拿出了车机的互联产品,没有看到深度造车的打算。和汽车联系较深的就剩华为、小米和苹果了,如今看来这三家也各有各的苦水。“不造车”的华为努力寻找营收出路,小米入局汽车圈的路上困难重重,被现实敲打的苹果也作出了妥协……这三家厂商造车进度如何?数码大佬们为啥会面临这样的困境?手机厂商跨界造车到底多难?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下方视频观看↓↓↓END我就知道你“在看”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没人管管吗?这些手机NFC的位置也太奇怪了!

生活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你会发现在市内出行时,坐地铁远比开车乘车效率高。因为堵车在广州是常态,但“堵地铁”很少有听说吧。虽然也许会累点麻烦点,但过程十分顺畅。并且,坐地铁已经变得非常方便。小编还记得曾经地铁还需要买绿色的塑料代币才能乘车的日子,但那都已经是老黄历了。在NFC功能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手机上开张卡就能够刷遍全部公共交通工具。不仅如此,NFC现在还能够刷门禁、刷校卡,甚至还能当车钥匙了,可以说是十分好用的一项功能。(一加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苹果Vision Pro正式发布,下一个iPhone诞生了?

Pro使用轻量材料,三维玻璃外框无缝衔接,还有数码旋钮,铝合金外壳,背部使用柔软织物部件,让产品调整并且适应不同人的头型和脸型,戴眼镜的人使用Zeiss镜片合作的吸附式镜片。总结一下,Vision
2023年6月6日
其他

贵一块算我「输」!2499元成618手机地狱级战场

3发布,售价2499元起;5月29日,荣耀90系列发布,售价2499元起;5月31日,vivo
2023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