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第一次听说小不点大视界要和凯叔合作,是在大约半年之前。把凯叔讲故事称为新的“国民印记”,应该毫不为过。这一代的孩子几乎都听凯叔,这一代的家长也几乎都跟着孩子听凯叔。我家也是如此,女儿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凯叔讲述的四大名著与历史故事,凯叔就是她心中最大的偶像明星。所以,当得知那么喜欢的凯叔要和同样那么喜欢的小不点大视界联合创作关于美猴王的剧目时,心中的期待自然不言而喻。当然,期待之中也带着紧张:凯叔对历史与文学的演绎是成功的,小不点对传统艺术的运用是自如的,但是双方携手,是否真能带来一加一大于二的舞台?半年后的现在,《是你吗?美猴王》交出了答卷。故事是在凯叔熟悉的声音中拉开帷幕的。孙悟空大闹天宫,风光一时,结果被如来佛祖一掌盖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动弹不得。这是一个规规整整的开场:银光闪闪的金箍棒,蹦蹦跳跳的孙大圣,大家的目光随着这个传统的形象翻滚腾挪,凯叔的旁白将小朋友和大朋友迅速拉进了《西游记》的世界。没错,这就是《西游记》——看到孙悟空被困五行山的抓耳挠腮,台下的观众自然而然地入了戏:嗯,接下来就该等唐僧来解救他了。然而,正是从这里开始,《是你吗?美猴王》一棒打破了传统的墙壁。第一个破壁的角色叫十斤,是个到山间采野果的女孩。山里的黑虎精吼声阵阵,让女孩胆战心惊。好不容易来到看似安全的地方,却又发现了粗鲁地向她讨要桃子的猴精。一番斗智斗勇之后,不打不相识,悟空和十斤成了好伙伴。这是《西游记》中没有的桥段,也是第一个引发心中疑惑的桥段:孙悟空需要好伙伴吗?这会不会让故事走向奇怪的方向?为了来找悟空玩耍,女孩十斤每次都要涉险躲避可怕的黑虎精。可是躲避终究只是一时之策,女孩最终还是坠落山崖。懊恼之中,悟空等来了能带他逃离五行山的唐僧。当大家都因为十斤与悟空的故事没有“出格”而长舒一口气时,谁也没有想到,唐僧竟然成了第二个破壁的角色。是的,这是一个由女演员反串的唐僧。活泼灵动的音乐中,一连串的动作让人瞪大了眼睛:这真的是要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吗?怕不是从西天学饱了异域风情满载而归的唐僧吧!然而边笑边看,不知不觉便也接受了眼前的画面,好像唐僧从来没有严肃过,就应该是舞台上的这副模样。《西游记》中接连登场的八戒和沙僧,在小不点与凯叔的舞台上踪影皆无,但是在唐僧的举手投足之间,又觉得他们切切实实就在那里。这时,三打白骨精的桥段登场,第三个破壁的角色也随之到来。白骨精也能为舞台赋予非同一般的意义吗?这是以前从未想过的。从小就熟悉的故事,从小就熟悉的人物,究竟还能变出什么花样来——而且这花样还必须能够毫无障碍地为观众所接受。这是《是你吗?美猴王》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出的难题。然而,当白骨精一次次被打退,悟空突然在地上发现熟悉的物件时,一切铺垫带来的疑惑瞬间迎刃而解。啊,原来是这样。这就是小不点与凯叔,一加一大于二的舞台。剧透到此为止。有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不可以剧透的?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难道白骨精没死,假美猴王代替了真的?当然不是。正是因为结局还是那样的结局,才更要亲自走进剧场,亲眼去见证那打破传统墙壁的诠释与演绎。对于《西游记》的再创作,凯叔特别强调了这部名著的成书史。我们今人阅读到的是吴承恩的集大成,而在那集大成背后,是一代代说书人汇集大众智慧的创作。参加过小不点大视界戈壁火星营的朋友肯定印象深刻,在榆林窟的壁画中就有唐僧与孙悟空的形象。几百年的流变到了吴承恩的手中,最终成为《西游记》的完整故事。然而,《西游记》并非一潭死水,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可以把人生感悟揉进故事当中,在没有确定答案的地方给出自己的答案。在凯叔看来,《西游记》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故事只交代了“果”,而没有告诉我们“因”,这让《西游记》成了古典文学中再创作频率最高的作品。聆听故事也好,来到剧场也好,我们不断重温这些故事,却不会感到厌烦。这是因为经典的故事始终在敦促我们思考:真正的美猴王,到底该是什么模样?为了承接汩汩涌出的思考,小不点大视界的宣振兴导演选择了现代舞与昆曲。几年历练,小不点的原创剧已经越做越成熟,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舞,都已经数次出现在舞台上。然而这次,呈现效果似乎又更进一步:一个跳着现代舞、表情丰富的唐僧,竟然可以带来毫不违和的喜剧色彩;一个甩着水袖、风华绝代的白骨精,竟然让人从身段中感受到了内心的挣扎与悲忧。当扮演真假美猴王的两位演员用昆曲武戏与现代舞窥探彼此时,我们看到心灵被抛开,所有人都望见了自己。宣振兴导演不止一次说过,他并不在意向孩子们搞什么传统艺术的普及。“等孩子大了,不论身在何处都有一点美的回忆、身份的归属,就足够了。”这句话用到《是你吗?美猴王》身上也许格外合适:当传统艺术与现代舞台游刃有余地糅合在一起,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都可以在传统的语境中定位未来的自己。说句实话,在《是你吗?美猴王》落幕的那一刻,一种连我自己都颇为意外的情绪涌上了心头。幸福感——我从未想过,在看了三打白骨精与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之后,内心竟然被眼前的舞台填得如此充实。观剧前曾经设想过多种可能:这部剧会让人觉得又热闹又欢乐吗?还是从头到尾都用猴戏和武戏的一招一式吸引目光?结果全都不是。《是你吗?美猴王》留下来的,竟然是关于幸福感的充实回味。每一个角色都在完整的结局中留下大片空白,足够让每一个观众将自己填充进去。当然,每个人的感受肯定不尽相同。小朋友可能会直白地说:“这跟我之前听过的故事有不一样的地方!”“我还是喜欢真的美猴王!”大朋友则可能一边笑一边隐隐不安:“我应该看懂了这个故事,但是好像还没有完全梳理清楚!”十斤与白骨精,真悟空与假悟空,乃至稳重的唐僧与活泼的唐僧,是必须表里合一,还是可以在推掌之间各有进退,恐怕没有定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完成一种接纳:接纳旧的传统,接纳新的趋向,接纳形形色色的自己。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凯叔与小不点隐藏在最深处的指向,但是又隐约觉得应是如此:与自己的反面共存,而不是驱赶,这应该就是充实的幸福感的来源。在故事的最后,凯叔说了这样一段话:“孙悟空一直在成长,他从一个懵懵懂懂的石猴,变成了一个寻找自己的行者。他慢慢地学着和自己对话,慢慢地接纳不一样的悟空。他成佛了,是谁帮他成佛的吗?不,那正果是从自己身上结出来的。”学着和自己对话,慢慢接纳,慢慢成长,这其实也是小不点大视界的原创剧目在过去几年走过的路。小不点的正果,如今结结实实地结在了剧场里。而我们呢,完全可以像取经人那样去剧场里摘一颗。剧场就像一个怀抱,让我们拥抱全部自我。作者史诗,自由撰稿人、日语译者、旅行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自游日本》,译有《我是猫》《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等。小不点大视界的老观众、老营员。和女儿一起走过世界多地,总在路上,总有好奇。全面开票《是你吗?美猴王》凯叔故事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