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

其他

“谈钱羞耻,存钱没有?”通过工作赚钱天经地义

看到过一句话“谈钱可以筛选掉99%的男人”。这句话放感情里虽不绝对,但谈钱绝对可以筛选掉很多的公司,因为它确实可以反映公司对你诚意。但比起很多游刃有余的职场老油条来说,最缺钱的职场新人反而更难跟老板开口大方谈钱,大多数人患上了谈钱羞耻症。其实,在职场谈钱有很多的方法,闭口不谈从来不是游历职场的正确打开方式。很多人在职场跟公司老板谈薪资,总是做不到对频,更不要说对齐颗粒度。工作中谈钱要解决的第一步不是先考虑定价多少的问题,而是应该考虑谈对大前提的事情。吴用按照公司规定,转正后就可以每月涨薪1000元。但已经拖了4个多月了,他还是拿着实习工资。实在忍不住了,他跑去跟人力询问涨薪情况:“实习期都过了,我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涨薪?”那位人力的回答很绝,她说:“我了解你的处境,我也是从新人过来的,知道那1000元钱对于你的意义。你的事,我也一直在操心,但领导去国外出差了,最后一个流程没审批,没法按照规定发工资。”吴用一听,小脸通红,一直给那位姐姐道歉,说自己给人家添麻烦了,更不好意思去催人家了。这种沟通乍一看没有问题,但禁不住分析。那位姐姐三言两语用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用无用的情绪价值代偿了4000元钱实在是高明。这便是职场新人容易掉的陷阱:自己面对公司时总有谈钱伤感情的羞怯。但忽略了一个大前提:只有对面是谈感情不伤钱的公司时,你才需要考虑谈钱伤感情的问题。不信你请一天病假试试,看对方会不会不好意思扣你的钱?杨天真说过一句话:“很多年轻的朋友他可能没有完成基本的生活问题。他还没有用钱建立生活的安全感的时候,赚钱肯定是第一位的。”职场中,如果有人跟你超越维度谈事情,那一定是在PUA你。比如,越过对等的劳动回报跟你谈精神愉悦和满足。曾经遇到过一个新人,做事努力认真,是很有本事的那种人。但从来都是任劳任怨,闭口不跟老板谈钱,大家都以为他是不缺钱,只想做事的人。后来才知道他有一个顾虑,他总觉得如果还没做多少事,就盯着那“三瓜两枣”,会被别人轻看,被认为是格局太小。但很多时候,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该有的心态应该是——就那三瓜两枣他一定值得。真正够得上谈格局的人,一定是具有配得感的人。职场中,谈搞钱,其实是在谈更想要的生活。公司楼下有两个卖煎饼的摊贩,靠左边的总是问:“您要加鸡蛋吗?”多数时候会得到“不用了”的答案;靠右边的摊贩会问:“您要加煎蛋还是烤肠呢?”多数人会加个煎蛋。其实跟老板谈涨薪也是这个道理,你的关注点不该聚焦在涨或者不涨的问题上,而是如何涨到目标价位上的问题,比如涨500元还是涨1000元的问题上面。很多新人会把“定价权”交给公司或者老板,这样就很容易变得不好意思开口。因为所有进入到职场的人都心知肚明:老板用人的心理定价自然是活越好,要价越少最好。但是谈涨薪要先完成立场转换,把定价权从老板那里拿回来。会撰写文稿是一回事,能撰文顺带会作图又是另一回事,顺带着把视频剪了这是另外的价格。谈涨薪的前提是一定是自己要先知道你的老板把钱花到哪了。让老板觉得雇你有赚,花出去的钱听得到响才是真谛。职场从不忌讳谈钱,但一定忌讳自己都不知道定价标准!比起打一份工,知道自己的价值才更重要!2024,做有定价权的自己吧!评论区聊聊你有谈钱羞耻症吗?智联招聘重磅推出“快聘榜”戳「阅读原文」,快速拿Offer
3月6日 上午 8:00
其他

2023年度新生力榜单发布,2024转行最火岗位是它!

随着AI大模型应用、“双碳”引领产业升级、消费理念日渐理性成熟,市场上的新业态催生了新职业选项和择业风尚,多元化新型岗位应运而生,选择传统行业还是加入新型行业,成为新时代年轻人的新命题。同时,随着95后、00后加入职场大军,职场群体变得更为多元,求职偏好从“找工作”向“找一份好工作”转变。年轻人更加注重工作体验,对休假、办公环境、晋升通道、社保福利等个性化内容更加关注。基于职场新变化,智联招聘以人社部发布的“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托,以平台大数据为基础,借助智联专业分析模型,发布“2023年度新生力岗位榜单”,解析新就业市场未来发展潜力,为人才的职业规划和组织战略提供有力支持,给人才打开通往成功职场的大门。【目录】·引言·薪酬成长榜:桌面游戏设计师薪酬涨幅领跑新职业·AI不可替代榜:无人机驾驶员可替代性最低·跨行业吸引榜:健康财富规划师等职业受跨行业求职者青睐·工作灵活榜:近30%新兴职业从业人员选择灵活就业·社会价值榜:减碳、健康岗位更具社会价值·综合榜单:“新生力”排行榜总体情况【正文】一、引言2022年9月,人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该职业目录中由人社部批复的新职业共158个。本次“2023年度新生力岗位榜单”,以上述158个职业及智联平台大数据为基础,调取近三年新职业相关数据综合分析,并由智联研究院专家进行打分评审,最后通过指标权重规则进行榜单设置,发布“薪酬成长榜”“AI不可替代榜”“跨行业吸引榜”“工作灵活榜”“社会价值榜”五大子榜单,并结合子榜单计算得出综合榜单。在智联平台过往三年新增岗位大数据的依托下,薪酬成长榜以薪酬增长值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跨行业吸引榜根据跨行业流动数据分析,AI不可替代榜、工作灵活榜、社会价值榜则根据岗位供需数据、关键字段综合分析及专家评审分析。子榜单1
3月6日 上午 8:00
其他

刚开年就“精神性退休”?人生处处是自由

一位博主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精神性退休”的记录,引来同道中人无数,争相分享“精神早退”心得。一如博主所言:“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耗光你的血槽,还没有补给。”在电视剧《繁华》里,爷叔也说了类似的话:“我们只是打个工挣点钱的普通人,所以有很多事情都不要太在意。上班就是好好工作,下班就好好休息。有人说你好也好,说你坏也罢。时刻提醒自己,在别人眼里,你什么都不是。在家人面前,你就是半边天。”这句话是爷叔说的,可能也是游本昌老师想说的,在游老师90多年的人生经历里,也有过30多年的龙套人生。职场中的龙套或是主角无人能左右,但就算处于龙套位,也要占据精神自由,让自己好过。公司来了个新人,小姑娘平时工作很认真也很努力,但是她绩效垫底了。其实但凡有点工作经验的人都明白,她所在岗位的那个年底的绩效考核,一部分是眼缘分,一部分是汇报分,还有一部分是保底分。垫底才算正常,才能“服众”。但小姑娘非得觉得是自己平时表现不好,是她没有让领导满意,导致打分过低,连续几天萎靡不振,做事小心翼翼。看不过眼的同事好意提醒她:“你觉得绩效谁垫底合适呢?总要有最后一名的,为什么不可以是你?曾经很长时间,我就是这个垫底冠军。”小姑娘看上去懂了,但应该没有真正领悟。人很容易被自己在乎的事所伤害,特别是工作中,来自于外部的反馈。但职场中的所有反馈,并不真实,更不要说公正。因为大家都很忙,会拿所见的片段花絮和结果,在必要的时候给你一个不是那么贴合的评价。这个时候,你需要的不是苛责自己,而是需要复盘自己的行为,如果一路走来还算踏实,就需要“精神胜利法”来自我救赎,只当自己临近退休无欲无求,不把工作当成人生的全部。牛懿是培训机构的一名老师,同事们都很卷,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PTT撰写。一堂公开课,又是卷技术,又是卷穿搭,甚至还要卷体态和发音……每次公开课他都是既要又要还要,但每次比赛都在奖项之外。每次失败,他都给自己列一堆计划,要学美术,提高审美;要学习PPT制作,提高课件技能;要观摩优秀课例,优化设计思路……比赛来了一轮又一轮,他被自己的焦虑清洗出局了一次又一次。他总想别出心裁,总想凸显亮点。但是亮点从来不是想出来的,是做出来的。精神性退休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什么都能从容地落地。不害怕失败,不畏惧冲突,也不会表现地十分恐惧失去某个机会或者某份工作。只有这样你才能腾出专注力去着手做事,而不是去安抚恐惧犹疑的内心。洛克菲勒:“整天工作的人,是发不了财的。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而不是对勤奋的奖励。”在《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穷人比不穷的人承担更多的生活责任,在很多事情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使得越穷越没精力时间去致富。而这一观点也被一个实验所证明,社会学家将一群拥有很多财富的人置换到了穷人的场景,让他们从事穷人的工作,比如流水线做工,同时也要承担生活责任,能翻身的富人无数不多。而普通人与职场起跑线内的人想比,唯一公平的就是时间。如果还管理不好时间盘,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退休自由了。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想着在每件事上都60分过关,也不要想着事事争个100分优秀,而是要每天去全力以赴地做好一件重要却没那么紧急的关键大事。人生从来没有太多的关键节点,都是一件件小事的累积。普通人的职场确实没有那么多的缆车可坐,可就算一路徒步,只要走着,都能到自己想要的高度。想要的,能给你的除了自己,就是时间!如果实在焦虑,就抱着努力活到退休领退休金的心态去工作!起码你会提醒自己记得快乐!要学会爱自己呀!智联招聘重磅推出“快聘榜”戳「阅读原文」,快速拿Offer
3月5日 上午 8:00
其他

那些你没明白的职场“黑话”,有另外一层意思!

晓琪经常因为太相信领导、同事的场面话,而对发生的职场现象感到迷惑不解。领导跟她说升职加薪指日可待,她信以为真,却看着其他同事被提拔。老同事跟晓琪吹嘘自己的薪资待遇有多高,最后却不声不响地跳槽了。职场上的场面话都带着几分客气和试探,听懂其中的弯弯绕绕,是职场小白的必修课。那些曾经被你忽略的职场“黑话”,其实都隐藏着职场关键信息。小程在工作中很努力,领导经常对他说“好好加油,指日可待!”,他却迟迟等不来升职加薪。眼看着比他晚来的同事都步入升职加薪的大军,小程按捺不住找领导要求调薪,领导却以能力不足驳回他的要求。小程郁闷不已,觉得被领导摆了一道。一般情况下,领导对你说的“好好加油!指日可待”这句话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你处于职场新人成长阶段,能力还需提升,资质并不是太好。领导对你说的这句话更多是鼓励而已,也有点暗示你目前能力不足,需要加快成长的意思。第二种,也是单纯地画大饼,用空头支票给有潜质的职场人一点希望。但因为是口头允诺,所以领导容易装傻充愣,有了出尔反尔的空间。所以说,别把领导的口头鼓励当成正式承诺,那只是领导一种惯用的稳定人心的管理手段。想要正儿八经地升职加薪,职场人还是多学学如何向上管理吧!小方在面试时被面试官告知工作岗位很锻炼人。小方在入职后却发现工作强度太大,严重影响了她的身心状态。小方这才明白面试官是话里有话。与“这个岗位很锻炼人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职场“黑话”,莫过于“这份工作需要你有很好的抗压能力”。如果一份工作一直被强调能够锻炼人,需要有抗压能力,这通常意味着高强度、高压力、快节奏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很容易压榨员工的个人时间和空间,造成职场内耗。所以,当你在面试、或者刚入职某家公司时,听到这句话你就该警铃大作了。如果接受不了这种模式,职场人应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李琪最近经常遇到领导、同事问自己这句话,她琢磨后才领悟是自己的工作结果不尽人意。原来李琪最近在策划方案上新意不够,总是重复过去的套路,所以招来了身边人的委婉提醒。当你在职场上遇到“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这个问题时,一般能够说明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暗示你的工作状态不如人意,比如工作中郁郁寡欢,穿着打扮潦草敷衍,没有往日的精气神。第二种情况是暗示你的工作成果有所欠缺,领导通过询问来知道是否有私人因素影响了你在工作中的投入。职场上的嘘寒问暖,往往都是对你工作完成度打探。就像当老板询问你的一些私人规划时,他可能在考虑一些事情要不要交给你来做。所以当你听到这个问题时,不要停留在表面的感动,重新调整自己在工作中的专业度,才是重点!晓亮离职时遭到领导的强力挽留“这个工作只有你能做”,他还是果断辞职了,认为领导只是在说场面话。与其相信自己的能力独一无二,职场人不如对自己多保持点清醒的认知。职场上不缺能人,缺的是有自知之明的能人。职场上没有什么无法替代的工作,有的也是无人接替的尴尬位置。与其相信这份工作只有你能做,不如相信是无人接手,只有你愿意做。学会听懂职场“黑话”,看懂职场沟通背后的人性,你才能从职场小白蜕变为职场高手!愿每位职场人都能够在工作中如愿以偿!智联招聘重磅推出“快聘榜”戳「阅读原文」,快速拿Offer
2月29日 上午 8:02
其他

测一测你的bee班值得上吗?

别再犹豫啦,点击下图扫一扫,快来测一测你的BEE班值得上吗!让我们一起找到工作的方向,让职业生涯更加精彩!智联招聘重磅推出“快聘榜”戳「阅读原文」,快速拿Offer
2月28日 上午 8:01
其他

职场关系再好,也不能轻易透露的四个秘密!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投稿:公司聚餐的时候,老板问一名同事媳妇儿是做什么的。那名同事老老实实什么都说了,自己媳妇没工作,家里两个孩子,每月还要还房贷压力很大。结果这次聚餐后,这名同事的工资丝毫不见涨不说,事情反倒越来越多。很明显公司是“拿捏”了他不敢轻易跳槽的心理,所以肆意压榨。帖子一出,引不少职友感慨。在职场中,像家庭情况这类信息,属于自己的底牌,切忌随意透露。无论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和目的,一旦透露以下4个“秘密”,最终都会让自己处于不利之地。不少人进入职场后,喜欢将自己的家庭情况透露给同事和领导。殊不知,这些看似无关痛痒的日常唠嗑,很容易成为自己职场发展的绊脚石。从最直接的角度分析,透露自己家庭情况可能会让你被打上“特殊标签”。比如对家庭情况一般或比较困难的打工人,公司容易将其视为轻易不会辞职的廉价劳动力;对于喜欢抱怨家庭烦恼的人,不但难以赢得同情,还容易被同事领导贴上“情绪波动大”,“难以应对工作压力”的标签;即便家境很好,也依旧容易被视作“关系户”“没事业心”“对收入没追求”的代名词。有句话说得好:“话多则败多”,无意透露的家庭信息,恐成隐形绊脚石。薪资一直是职场中的敏感话题。即便如此,却依旧架不住周围同事的“旁敲侧击”,一个不留神便容易“和盘托出”。但多数公司,之所以不支持员工内部谈论薪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团队稳定。如果彼此知道对方的真实薪资,可能会产生不公平感,影响团队协作。另一方面,防人之心不可无。曾有位朋友,在刚转正不久后,就因向同事透露了因表现出色将要涨薪的喜讯,结果引发几位同期的不满,随即一起找领导闹事,最后导致朋友的涨薪被取消。因此,对于同事对工资的打听,如果我们毫无保留的回答,很可能让自己惹祸上身。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在公司赚取收入之余,也会在八小时外,通过兼职或副业增加收入。可能很多人觉得,自己做副业一不占用工作时间,二没违反工作协议,三没损失公司利益,同事领导知不知道无所谓。然而,古语有云:人言可畏。一旦你向领导、同事透露你在副业赚钱的信息,很可能同事会眼红,领导会担心你工作不上心。曾有职友表示,自己无意间向公司透露自己在做副业赚钱,结果领导表面并没有流露出什么,但却在他每次出现工作失误的时候,便上纲上线,拿副业的事情做文章。使其在公司的竞争中失去优势,副业变“负”业,最后不得不离职。在职场中,离职同样是敏感话题之一。如果你打算离职,最好不要提前向同事透露自己的计划,这也是不少职场人血与泪的教训。一方面,提前透露自己要离职,可能会引发领导同事的不安甚至猜疑,影响团队发展;另一方面,万一离职计划有变,或是自己改变主意,来自周围人群的议论,也会容易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因此,在离职问题上,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选择。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职场就像一场棋局,你的每一步都可能影响到你的未来。因此,不管是对自己的同事,还是对自己的领导,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不对他人过度倾诉个人问题,可以帮你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终获得事业的长足发展。留言聊一聊,你有在职场中说过“不该说的话”吗?智联招聘重磅推出“快聘榜”戳「阅读原文」,快速拿Offer
2月27日 上午 8:00
其他

“想换工作,但现任领导很好”:如何摆脱“辞职羞耻”?

现在的职场人,工作中的“羞耻”有点多!前有“请假羞耻”火上热搜,后有“谈薪羞耻”正中领导下怀。最近又有“辞职羞耻”霸屏,不得不说,“羞耻症”泛滥的职场人,可真够累的!有网友说到,自己近期想换工作,但介于领导对自己过于包容,让他对说辞职这事抱有负罪感,导致迟迟不敢跟领导提离职。像这位网友遭遇的未开口心已苦的“辞职”桥段,正在越来越多的职场人身上上演!职场中的人情世故,有时比电视剧的剧情还丰富。无亲无故的职场人,因工作协议被绑定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领导,相处久了,难免会产生感情。这种感情有时候对于职场人来说,反而会成为一种困扰。拿我来说,我第一份工作干了十年。在这十年间,我有三次利好的跳槽机会,但都因为我的内心戏而搁浅。“领导对我这么好,我在这个时候走,会不会辜负他的一番心意。”“我提了辞职,他会怎么想?会不会对我很失望。”现在想来,如果当时能冲破内心对于辞职羞耻的芥蒂,敢辞职!现在的我,或许会发展得更好。放不下人情世故,让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变得各种介意。面对外界好的机会时,也会第一时间考虑他人。时间一长,次数一多,机会没了,自己也必定会陷入到后悔的情绪中。辞职羞耻,是普遍存在的。它本质上,是一种不配得感在作祟。从心底就开始看低自己,不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未来,不相信自己离开了现在的公司,找不到更好的工作,遇不到更好的领导。这种不相信背后隐藏的不值得拥有,让太多的职场人错失了好的机会。在一个环境待得越久,就越依赖这个环境提供给人的安全感,稳定感。这种安全感,看起来能让我们获得舒适,但在面对外界更好机会的时候,却又让人心生保守,固执。我身边一些朋友就很害怕,害怕自己离开当下的工作,找不到比现在待遇更好的工作。其实在我看来,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有着丰富的渠道和人脉资源,跳槽出来,完全有能力找一个更适配他们发展的工作。但他们始终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更好,所以一直在这种想改变又害怕的思想中挣扎。只有勇敢克服“不配得感”带来的恐惧,才能真正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现状。01
2月22日 上午 8:04
其他

那些被奉为“职场真理”的5句话,其实都是歪理!

文文是公司出名的老实人,信奉“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领导必有过人之处”之类的职场真理,但是她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因此郁闷不已。职场上的那些司空见惯的“真理”,不一定适用当下的职场环境。如果你一味信奉那些职场“老话”,可能会被带到沟里还不自知。小林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面对升职加薪从不着急。在这样的心理模式下,能力不错的她却坐了多年的冷板凳。好心的前辈提点小林,在职场上别只顾着埋头干活,要主动为自己争取机会。职场上经常出现任劳任怨的老实人,没有得到好的待遇,反而被同事甩锅、被领导忽视。职场上,你的付出和收获不一定对等,想要有收获也需要用对方法!《向上管理》中引用了彼得德鲁克的经典名言:“你不必喜欢、崇拜或憎恨你的老板,你必须管理他,让他为你的成效、成果和成功提供资源。”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迁移到同事关系的经营中。在做好分内事的前提下,职场人更要学会及时向上反馈,主动争取自己的权益,在职场竞争中保护好自己的劳动成果。学会主动争取,才是让你的付出开花结果的关键。李文在求职时听到面试官强调这句话,她并不认同,总觉得面试官在给她画大饼,所以拒绝了这家公司的offer。李文后来一打听,该公司在业内是出了名的PUA大师,口碑不佳。职场上的忠诚度本身就是一个玄学,公司只要求员工单方面的忠诚,无异于耍流氓。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雇佣关系,能否留住员工的原因不在于单方面的忠诚,而是企业对员工的待遇保证。公司一味强调员工忠诚度,是把员工家奴化。陈乐的公司领导经常说这句话,时间久了就变成员工免费加班的操作。哪怕有员工为自己争取加班费,也被领导一句“都是一家人”给搪塞过去了。凡是提倡“家文化”的公司,都容易模糊公私界限,让员工做人情劳动。公司始终不是“家”,同事也不可能成为“家人”。好的平台发展需要的是泾渭分明的制度、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让每个员工都能各尽其职,才能走得更加长远。小云刚出社会进入一家公司,遇见了对自己不错的领导,领导经常提点她要懂得感恩。一开始小云的确是这样想的。可是随着她羽翼渐丰,小云有了另谋高就的打算,领导挂在嘴边的“感恩文化”无疑成为了她的紧箍咒。罗永浩曾经说过这些一段话:
2月21日 上午 8:02
其他

离职时这3种话,务必藏于心!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开始在“离职”上大做文章!不仅高调晒离职感言,甚至还会在离开之前,做一些出格的举动。选择离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大部分人离开是带着负面的情绪,在最为情绪化的时候,更加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些职场人,因为自己在离职时说错了话,而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不管任何时候,都要谨记祸从口出的道理。离职时有三种话,千万别对领导说,否则后患不断。一向内向不爱说话的管涛,在上个月离职的时候,做了一件让大家咂舌的事。在离职前,大家和他吃散伙饭,原本一派祥和的氛围,最后却以他对上司说出了冒犯话而结束。在他看来,自己即将离职,已经逃脱了上级的管束,不用再维系上下级之间说话的腔调。他所信奉的“再见即为路人”,在如今职场小圈子时代,可能并不准确。果真,他辞职没多久,才发现自己的辞职报告,甚至是即将发放的年终奖,都还需要上级领导签字。曾经直爽的“告别语”,如今只剩下了尴尬的不知所言。双方断了联系,不再有任何瓜葛,但其实这种以“后会无期”为依赖,而发出的傲慢冒犯,其实是非常害人的。现在的职场圈子,非常小,此处虽然不见,下一站搞不好又会再见,此处说出了得罪对方的话,下一站搞不好人家会记仇怀恨。人生就是兜兜转转,职场更是如此,圈子是互通的,职场圈子更是互通无意。别用离职时轻率的态度,去给自己未来的人生,挖下随时可能栽跟头的坑。在日常工作中,部分职场人都经历过被领导压迫,指责,甚至背黑锅,如今到了离职当刻,其中一拨有怨气的人,会选择为自己好好出一口气。这种“有仇必报”的念头,非常不理智,也很容易将自己置身于麻烦的境地。要知道,情绪稳定不仅仅是指在工作中,保持稳定的状态,做好当下的工作,更是指在受尽压迫和委屈,选择离职的当下,别因怀恨在心,说出不理智的话。有些话,就像泼出去的水,真的覆水难收。比如,临别前和领导兵不血刃的吵一架,甚至在工作群公开评判,诸如类似的举动,都是不理智的行为,一旦发生,后患无穷。冷静离职是最好的态度,不管曾经领导对我们怎么样,离职时,可以不发表感谢,但也切记不要诋毁。当然,离职时,太过耿直也是避讳。当领导过问你真实离职原因时,别因为一腔真诚,而毫无顾忌地打开话匣子,吐槽和你搭配过的同事,说一些八卦言语,甚至发泄对某办公室同仁的不满。这些话,看起来无足轻重,但在领导眼里,这种耿直带着一点心胸狭隘。我在从上一家公司离职时,部门领导找我聊了很久,其间三番五次地问到我,到底因何选择辞职,我都闭口不谈和某位同事的矛盾。如今已经离开上一家公司有2年多了,虽然当时对那位同事非常不舒服,但如今早已介怀。离职前,少说别人坏话,不要直白地吐露对同事的看法,守住离职时的嘴,才能给自己未来少惹事端。别给他人做自己职场差评师的机会,做好离职行为管理,才能获得别人的好评。离职时少说不好的话,多做留余香的事,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好聚好散,才是一个职场人该有的素养。点击「阅读原文」查收年底跳槽指南,好公司任你选
2月8日 上午 8:03
其他

“一开口就让别人知道你很嫩”:有些话千万不要问

公司来了一批新人,其中有些人是典型的i人选手,不怎么说话,也很少参与会议讨论,基本都是+1表决。但不乏有那么几个显眼包什么都要问一问,甚至问的时候会暴露自身的智商盆地。不是说在职场就不能提问,说话需要句句谨慎。但开口之前一定对提的问题要有所区分。比如,公司领导给新人安排工作,新人脱口而出:“为什么是我?”这样的问题可以保留困惑,但真的不宜脱口而出。否则那将暴露职场素养不够的短板。遇到过很多职场新人,喜欢提问但并不善于提问。就像王薇,努力上进也有意识地想要利用资源去提高自身能力。但提问真的欠点火候。比如,她时常会跟在师父后面问“怎么样才能打开市场”“如何找到用户痛点”“怎么样才能变成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这里面每一个问题拎出来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议题,去写就一份著作。像这类太大太空的问题,你一旦问出口,对方就能迅速地捕捉到你是新手,经验不足,工作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信号。所以说,提问一定要具体,要有细节。这样一个是能显示出提问的诚意,一个是能够得到有效的回答。刘敏带了个新人,就说她自身而言,她真的是一个热心的前辈。她一点没有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顾虑,但她就是不愿意教这个徒弟。因为这个徒弟是一个典型的“伸手党。”这位徒弟明摆着想捡现成的,明明提问AI就能解决的问题张口就来。每天都是“师父这份名单我对不齐,怎么办?”“师父,这个方案我不会写,你有写好的吗?”“师父这个客户太难缠了,我怎么办?”慢慢地,刘敏就不太愿意搭理这个新人了,甚至盼着他不要通过实习期,省得以后共事给自己添麻烦。其实,同事关系更像是“搭一把手”的互惠关系,而不是谁弱谁就少干活的扶贫关系。可以偶尔寻求帮助,但一定要先思考,再提问,最好是能够带着一个初步的解决思路,去找对方提问,让对方给你意见。周奕辰像一个人形消音器。他走到哪,只要一说话总能触发警报,要是有敏感词提示,他所到之处一定是一片“哔哔哔。”领导早上让他出个报告,他问“为什么是我?”,同事让他帮忙做个PPT他问“我凭什么帮你?”,报告出了错,领导让他改正,他问“怎么又要改?”,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他说的每一个提问里几乎都安装了别人情绪的触发器,像“凭什么”“总是”“又要”“永远”“从来”“每次”......这些词其实都有个情绪潜台词:我对你很不满。混着这些词的提问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印度哲学家说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职场提问和职场针对质疑之问的区别就在于你的问句中是否混杂着这些代表评价的词,只有删除这些词,你的表达才能更好地消除别人对你冲动、沉不住气、喜怒皆形于色的印象。如果说职场像什么?比起动物园它更像大丛林,几乎所有人都慕强,没有人愿意王者带青铜,更不是人人都有善心包容提携后辈。职场中的提问一定要有技巧性、含金量,最好把提问机会用在刀刃上,问到点上,问得有价值!留言说说,你在职场上提问有哪些技巧?点击「阅读原文」查收新年跳槽指南,好公司任你选
2月7日 上午 8:01
其他

“上四休三”的工作,是种什么体验?

“上四休三”的话题在今年突然爆火,不少公司公开宣布实行4天工作制,受到一众追捧,成为年轻职场人的一种理想工作模式。关于“四天工作制”的可行性,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实行四天工作制可以提升员工幸福感,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希望尽快推行;但也有观点指出,这一模式并不适用所有企业,反而加重企业管理负担,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据智联研究院《职场人加班洞察报告》数据显示,4成打工人受困于加班文化。“上四休三”这一热潮爆火的背后,也反映了年轻职场人在加班文化盛行的当下,追求休息的意愿增强,更加渴望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推行“上四休三”后,打工人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真的提升了吗?正在实行这一工作模式的打工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早上7点过准时醒来,才发现今天是周三,不用早起。刚刚体验“上四休三”3周的圆圆每到周三还是会准时早起,“但想到今天不用早起之后会有种莫名的幸福感”,圆圆这样形容自己的“新周三”。除了好好睡一觉,现在的周三圆圆还可以干很多的事。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可以周三出去扫街,悠闲走在路上,记录下身边正在发生的事,这个过程让圆圆觉得无比治愈。圆圆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剪辑师,在一家视频公司上班。公司20来人,领导95后,同事大多是00后。谈到公司为何实施“上四休三”,起因却是玩笑话,当时长沙“周三也休”公司的新闻爆火,一位00后的员工把视频转发到了工作群里,在群里得到了一众支持。没想到过了几天,一条公司实行“上四休三”的群公告真的发布在了群里。自从实行“上四休三”后,圆圆和公司的同事工作起来都更有干劲了,大家都不想把工作留到可以休息的周三,工作进度反而比以前更快了。“上四休三”给了圆圆和她的同事们调试状态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找自己。一个周三早晨,阿文早早开始回复消息,不是在工位而是在自己的床上。阿文在一家公司做公关,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接客户,关于公司实行的四天工作制,阿文的感受是“好像和我没关系”。看见同事们周三发的游玩朋友圈,阿文只能轻轻叹口气,然后接着敲键盘。但周三休息也并非那么的一无是处,阿文现在可以在周三早上悠闲地起床,认真给自己做个丰盛早餐吃。平时上班,因为要赶时间,早餐都随便应付过去。“有了一个可以慢下来的周三,周一的怨气都没那么重了”,这是阿文可以聊以慰藉的事。关于公司实行四天工作制这件事,也都是源自老板的想法。作为一家新媒体公司,老板把“上四休三”作为创作的素材,可以做一些VLOG或者是体验分享类的内容,能为公司账号带来流量。公司的其他同事在得到周三休息的消息时都欢呼雀跃,处理工作的积极性也高了不少,但阿文知道自己的工作并非是能够快速处理的,因为客户周三不休息,他也不能休息。不过在阿文看来,周三休息或许并不适用于所有工作,比起在家的隐形加班,不如让他们回到工位好好处理工作。“自从周三休息后的,我突然找不到事情可做了”,王皓显得有些无奈地说。作为一名95后创业者,以前王皓几乎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公司上,现在周三休息了,王皓总觉得缺点什么。说起关于实行四天工作制的原因,年轻的老板王皓有着不同的看法。王皓认为面对Z时代员工,或许应该有更新的管理方式,“上四休三”并非工作内容变少,大家工作效率提高也没什么不好。宣布实行四天工作制后,员工们都一片叫好,看见员工们的笑脸,王皓也是开心的。但是只有王皓知道他将面对更大的压力,少了一天工作时间,会不会影响到业务进度,如果周三有什么急事,能不能快速找到员工,这些都成了盘旋在王皓头上的问题,小公司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而员工们现在的表现,还没有让他失望,大家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内容,甚至为了周三能出去玩而开始push起他来,周三有事的情况下员工也能积极配合工作,没什么怨言。虽然业务在稳步推进,但是没有业务增长对一家初创公司来说还是非常危险的,“虽然现在还没亏损,我也会坚持下去,但如果需要贴钱来维持这套体系的话,我应该会果断放弃”。“上四休三”对员工来说很大程度是一件好事,但对老板,尤其是小企业的老板来说却并不轻松,面对未知的风险,王皓像是做着一场压力实验。大家都羡慕的“上四休三”,背后也需要大家能力效率的提升,还有些工作或许现在还不适合“上四休三”。归根结底,“上四休三”更像是一场“乌托邦式”的理想职场实验,而这样的实验不止在国内,国外近两年也有尝试,反馈效果不一,并未在全球形成一致的趋势。当然,我们也相信随着数字化办公、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效率的提升,未来职场人会拥有更多属于个人生活支配的时间。留言说说,你如何看待“上四休三”?点击「阅读原文」助你靠谱上岸!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毕业投身公益事业,00后的她开始“整顿”环境

正值毕业季,智联招聘打造「靠谱新人请上场」毕业主题公益访谈,邀请了数位往届靠谱前辈,分享他们的职业人生。希望他们的故事,能为2023届毕业生提供多元职业参考,更好地解锁职场人新身份,开启职场之路靠谱上场。本期嘉宾@李艳2023届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生00后公益人,就职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今年夏天,又一波高校毕业生走出了校园,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如今,是一个职业多元化的时代,也是就业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2023届毕业生,该如何选择职业道路,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毕业大军”中的一员,李艳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择业路上,她最终选择坚持内心热爱,投身公益事业。目前社会对于公益事业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公益事业涉及的领域也日益丰富。中国绿发会作为一个致力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组织,在拯救濒危动植物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到其中,这里面不乏像李艳一样的00后。在绿发会里,李艳是最年轻的成员之一。曾经被断言为“不懂感恩”的“Z世代”,如今已经成长为公益事业发展的新势力。在李艳看来,“公益”并不是什么宏大磅礴的词汇,它代表着每件具体而微的善举。今年2月,李艳偶然间在智联招聘上看到了中国绿发会的招聘信息,抱着能够奉献社会的念头,她立刻投递了简历。幸运的是,李艳顺利通过了面试和笔试,成功入职绿发会,成为了一名行财助理,并在6月毕业后成功转正。提到为什么决定加入中国绿发会,李艳的回答是“因为中国绿发会倡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宗旨打动了我。”在求职过程中,李艳也收到了其他公司的offer,但经过综合考虑后,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国绿发会。入职后,李艳看着身边同事不畏寒暑、冲在前线,她更坚定了自己从事该行业的决心。第一天入职的李艳还处于懵懂状态,她既兴奋又紧张。“对刚步入职场的我来说,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工作环境的陌生和工作内容的陌生。”显然,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为职场人,她还需要时间去适应。面对角色转换,李艳最大的感受是与校园的单纯相比,社会环境更为复杂,这种反差让人觉得困惑和消沉。但李艳相信只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进步”,就一定能在职场里如鱼得水。中国绿发会主办的公益项目非常多,涉及领域也非常广,主要工作是恢复那些被破坏的环境,以及保护濒危动植物,同时呼吁公众一起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提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多数人会想起那些在前线奋斗的志愿者,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个大型公益组织幕后的工作人员。他们同一线志愿者同等重要,没有他们在幕后的支持,整个公益项目就会停摆。而李艳就是这群幕后人员之一,她的日常是处理单位的行政和财务工作。虽并未亲去前线,但随着在工作中耳濡目染,李艳的环保理念也发生了改变。看到地球上的森林、湖海、湿地等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她十分痛心,李艳慢慢意识到“环保”二字不仅是个人的事,还关联到整个社会。作为一名公益人,更应该肩负起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践行环保。虽然能力微小,但能够为中国的环保事业贡献出一份力,她由衷地感到高兴。做公益并不难,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公益、乐于奉献的心。“公益行业的工作价值并不低于其他职业,做好公益性的岗位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李艳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她能够去到一线,亲身体会。同时她也盼望有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加入到公益事业中去,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社会价值。刚毕业时,面对巨大的就业市场,李艳很迷茫。但在无数次求职后,她明白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一定要主动积极去投简历、和面试官沟通。”只有不断尝试、不断接触,才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期待。撞过“南墙”之后,在中国绿发会,李艳发现了自己一直以来对公益事业的热爱与向往,即使公益行业薪资相对不高,她也乐在其中。作为应届生,刚进入工作单位,一切都是未知数,不知道该做什么,做什么都怕错。面对这种情况,李艳表示“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不会做就去问。趁年轻,多试错。同时就是心态要稳,求职中态度诚恳,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发展自己的潜力。”时代日新月异,现在年轻人所面对的职场更是复杂多变,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毕业生求职时拥有更多可能性。正如李艳所说“青春是有限的,不能在犹豫和观望中度过。”所以,大胆走向前吧,未来属于每一个年轻人。留言说说,你如何看待将公益事业发展成职业?点击「阅读原文」助你靠谱上岸!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35岁+大厂产品经理,放弃百万年薪开酒吧

正值毕业季,智联招聘打造「靠谱新人请上场」毕业主题公益访谈,邀请了数位往届靠谱前辈,分享他们的职业人生。希望他们的故事,能为2023届毕业生提供多元职业参考,更好地解锁职场人新身份,开启职场之路靠谱上场。本期嘉宾@那任欣2009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前互联网产品经理,北山North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95后媒体人,到寺院当起图书管理员

正值毕业季,智联招聘打造「靠谱新人请上场」毕业主题公益访谈,邀请了数位往届靠谱前辈,分享他们的职业人生。希望他们的故事,能为2023届毕业生提供多元职业参考,更好地解锁职场人新身份,开启职场之路靠谱上场。本期嘉宾@弘鑫2018届衡阳师范学院毕业生前北漂媒体人,现寺院图书管理员不知道你有没有在朋友圈刷到过“寺庙义工Day1”、“寺院修禅班”这样的分享?近年来,去寺院帮工成为许多年轻人调整生活节奏的方式,不少城市白领工作劳累了一周,也要趁着周末去寺院扫地吃斋。免费义工都如此有魅力,那全职带薪的寺院图书管理员呢?有考试吗?属于事业单位吗?有编制吗?对学历和专业有要求吗?不少人在弘鑫的寺院工作分享帖留下这样的评论。这些看一眼就焦虑的问题,弘鑫的回答都是没有。他说在寺院工作有的是“付出的意义、平静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毕业进入媒体行业后,弘鑫做过报纸、公众号、微博评论、短视频评论。他形容自己曾经的工作是“随时待命”,为了抢时效,半夜来新闻了也得爬起来写评论。老单位的一大优点,是有一定的自主空间。领导信任他去做一些想做的选题,他也借此机会从纸媒向新媒体发展。他不喜欢成为“螺丝钉”,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不是为了摸鱼,而是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方向内,适当倾斜些时间和精力,做些有趣的事情和尝试。”但长期北漂的精神紧绷和失眠,再加上频繁接触负面新闻,还是让他产生了离开的想法。带着寻找自主空间的愿望,他注意到一家浙北寺院的招聘。期间他还收到了一家大厂的offer,开出的薪资可观。但他更向往寺院生活,寺院的offer更像是一种注定的缘分。进入寺院后并不像许多人想象地清闲,他觉得寺院的日常节奏不输白领。每天5:00起床,然后是行禅、早课、图书馆整理、诵经、看书等等,做完这些才到午饭时间,下午的工作相对轻松,弘鑫处理完后,会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感兴趣的禅修课或茶席等其他活动。节奏并不悠闲,薪资也算不上太高,但每天面对确定的人和事,让弘鑫学会了压缩自己的欲望,降低内耗。寺院图书馆并不神秘,馆员日常工作包括常规的场域维护、图书登记入库上架,以及回答读者疑问、帮助寻找书籍等等。每天吃过早斋,弘鑫就开始扫地、拖地、擦榻榻米和桌椅板凳书架,在两个小时内,要打扫完近300平米的图书馆。有专业的书籍陈列和计算机知识当然更好,但弘鑫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服务意识,有耐心做好最基础的劳动。还要“善于交流且乐于交流”,对新老读者差异化服务,让大家都有合适的独处空间。在寺院除了管理图书馆,弘鑫也没丢掉老本行,过去在报社的写作基本功和多媒体创作能力都能用上。他像一个驻扎在寺院内部的记者,观察记录义工们的生活,为各种活动摄影,偶尔客串一下电影放映员,还开辟了自己的“佛学专栏”。通过阅读佛学经典和跟着师父修行体悟,他编辑了不少佛法和修禅的文章,发布在寺院的公众号上,吸引了许多人来寺里参加功课。关于就业前景,弘鑫认为后疫情时代的公众,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很需要有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士提供服务。在报社工作时,弘鑫是夜班编辑,“别人上班的时候我在睡觉,别人社交的时候我在上班,别人睡觉的时候我在刷手机”。除了几乎没有个人社交,作息紊乱还催生了失眠和体重问题。轻音乐、香薰机、褪黑素他都尝试过,但失眠还是难以缓解。四年工作下来,体重也从160斤涨到了190斤。到寺院后,虽然做的事情看似很小,但可以更近距离地服务到个体。白天解决来访者的疑问,晚上和流动的义工室友们讲讲如何修禅。知道自己的付出有意义,让他在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更愿意“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能做的,做让自己开心的”。弘鑫在寺院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早晚两班倒,月休四天。由于并没有真的出家,放假时还能“还俗”,去麦当劳解解馋。但心态慢慢放平后,斋饭好像也变得美味无比。到寺里一个多月,他瘦了20斤,每天晚上九点就能准时入睡。寺里的工作还增加了他与人接触的机会,社交也渐渐丰富了。他形容寺院图书馆“不像是藏经阁,更像是社区公共空间”。除了佛教经书,还有大量的哲学、历史、天文、名著小说等,也有《三联生活周刊》、《环球科学》等各种杂志。图书馆平时会迎来各种各样的访客,有人在角落抄经,有人戴着耳机借WiFi刷剧,有人打坐修禅,有人抱着电脑打字工作。弘鑫觉得自己收获了“出世和入世的平衡”。这样的工作环境在他看来需要一定的“机缘”,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每个寺庙也有不同的要求和特色。但初入职场的青涩、知进取,是每个毕业生都会经历的阶段。在大环境的不确定性面前,抓住确定的自我,机缘也许就会不经意间到来。“在一个谈不上最好也不是最坏的时代里,当你不是那么优秀时,当你把握不住自己的追求时,不妨学会做一个普通人,找到自己的锚点。”弘鑫如是说。留言说说,你想去寺庙体验义工吗?「靠谱新人请上场」毕业主题公益访谈持续更新中青春不设限,一起开启多元职业人生!点击「阅读原文」助你靠谱上岸!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95后宠物殡葬师,为上千只宠物处理“身后事”

正值毕业季,智联招聘打造「靠谱新人请上场」毕业主题公益访谈,邀请了数位往届靠谱前辈,分享他们的职业人生。希望他们的故事,能为2023届毕业生提供多元职业参考,更好地解锁职场人新身份,开启职场之路靠谱上场。本期嘉宾@王英豪2018届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生宠物殡葬师,彩虹星球宠物生命纪念馆创始人为上千只宠物举办过告别仪式村上春树曾写道“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同人一样,动物也会死亡,它们的生命更加短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宠物互相陪伴,但面临宠物离世,他们却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告别。目前,我国宠物群体数量庞大。人们在将宠物视为家人,也愿意为其消费,宠物经济迅速发展,空间巨大。为了给每只宠物的生命画上一个圆满句点,宠物殡葬师这个职业应运而生。从业三年,英豪见证过太多次离别,亲自将上千只宠物送去了“彩虹星球”,他慢慢明白自己不是在执行工作,而是一位生命的摆渡人。在北京东坝工业园区的一个院子里,英豪正和同伴将一张萨摩耶的照片挂上“照片墙”。这面墙,是对无数个已逝生命的纪念。看着一张张照片,英豪想起了自己从业三年的点点滴滴。“我羡慕那些进入大厂,当着产品经理拿着超高工资的同学。但让我选,我还是会选宠物殡葬师。”五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英豪进入一家家具公司,成为了产品设计师。但随着工作的深入进行,英豪渐渐发现了自己设计天赋上的局限,以及这份工作与他的职业期待并不相匹配。于是,他萌生了转行的想法。偶然间,他看到了一条宠物殡葬的新闻。给宠物完善后事,这是他从未了解过的,但也许是天意使然,英豪隐约觉得这就是他想要从事的工作。抱着年轻就应该多试错的念头,英豪决定辞职创业。创业之路并不容易,不仅是来自工作上的压力,还有父母对他的不支持。面对英豪突然的辞职转行,父亲难以接受。直到创业两年多后,他才知道英豪已经是一名全职宠物殡葬师了。作为一名宠物殡葬师,日常工作是对宠物遗体进行专业清洁,同时给宠物家长提供安抚、引导等情绪价值。所以在彩虹星球宠物生命纪念馆,英豪要求每一位同事都能够保持敏感度与同理心。入行前,因为没有专业背景支撑,英豪很焦虑自己该如何去安慰那些失去宠物的主人。但更令他头痛的是管理能力的不足。曾经因为内部失误,一位家长在高温天气带着小狗的遗体来到店内,却吃了闭门羹,从而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创伤。这次经历让英豪深感歉疚,他“开始逐步学习管理,而非埋头做事。”在一次次离别中,英豪受到了宠物带来的死亡教育。从最开始认为死亡只是提醒我们去珍惜当下,到后来认识到“小动物的死亡,其实是它们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份礼物。”他对死亡的理解更加深入,“在死亡中我们不断去感受和反省这段亲密关系,从而促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现代社会,人都是比较孤独的,宠物带给了他们想要的陪伴。一只宠物的去世,不仅是生命的消亡,更是带走了主人一部分的人生。英豪的使命,就是去修补这一部分人生。面对巨大的宠物消费市场,宠物殡葬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许多人都跃跃欲试,试图从中分一杯羹。与大众认知不同的是,英豪从不认为这是一个暴利行业。对于那些带着极强功利心从而鲁莽创业的人,他极其否定,“宠物殡葬行业需要的是种子,而不是韭菜。”过去两年正值疫情爆发,实体行业受到了较大影响,宠物殡葬自然也不例外。每天只有三四个订单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一个也没有,刚创业的英豪便面临着归本倒闭的风险。提起薪资,英豪表示“宠物殡葬师作为服务行业,平均薪资也就是6-8K左右。”这个行业需要更有韧性,更有热情与理想的人加入。虽然不是高薪职业,但英豪从不后悔他的选择。能够帮助到小动物以及它们的家长,英豪十分满足。对于英豪来说,“钱”并不是衡量一份工作的全部标准,是否是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才更加重要。他希望应届生们能听从内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条件试错就试错,没条件试错就稳扎稳打吧。”毕业后,该如何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英豪给出了他的答案:“现实复杂,作为毕业生,更应该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同时,继续往前探索,勇于试错,找到那个正确的立足点”。留言说说,你如何看待“宠物殡葬师”?「靠谱新人请上场」毕业主题公益访谈持续更新中青春不设限,一起开启多元职业人生!点击「阅读原文」助你靠谱上岸!
2023年7月13日
其他

毕业5年,他从魔术行业最底层一路走到春晚门口

正值毕业季,智联招聘打造「靠谱新人请上场」毕业主题公益访谈,邀请了数位往届靠谱前辈,分享他们的职业人生。希望他们的故事,能为2023届毕业生提供多元职业参考,更好地解锁职场人新身份,开启职场之路靠谱上场。本期嘉宾@刘昊2018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从底层魔术销售到春晚魔术策划人电视魔术、剧场魔术、街头魔术、剪辑魔术……魔术师们一直在探索体验的边界,创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而魔术策划人是这背后的推手。下至月薪几千,上至月薪十万,靠能力吃饭的魔术行业,究竟需要哪些能力?策划一场面向数十亿观众的春晚魔术,又需要走多久?2009年春晚,刘昊第一次接触到了魔术。十年后的又一次春晚,他把自己的魔术师亲手推到了春晚一号厅的门口。2009年在电视上看到刘谦,让刘昊产生了对魔术的兴趣。他自学了几个小魔术变给同学看,他们惊喜的眼神让刘昊决定要成为一个魔术师。2018年毕业后,他毅然选择了与自己计算机专业毫不相关的魔术道路。从魔术销售,到魔术道具的制作,再到幕后的魔术经纪人,一直到央视春晚魔术策划,刘昊把魔术当成一门综合的学科来学习。为了保证艺人们能够呈现精彩的表演,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相关原理也成为他工作的一部分。在合作过不同的导演组后,他开始筹备自己的魔术综艺IP项目。针对应届生入行,刘昊特别建议要关注成长空间。而足够的成长空间就意味着要多学习、多思考,或者像刘昊说的,“想法要比较野”。魔术行业在他看来还是一片蓝海,属于“门槛低,天花板高”,有多大能力,就可以有多少收获。月入几千或是月入10万,全凭本事。相较薪酬,“魔术从业者成就感更多是来源于魔术发生的那一刻,观众获得的体验感和惊喜感”。当爱好成为职业,刘昊刚入行时的热情,也逐渐消磨殆尽。在他迷茫于行业前景,决定是否要转行时,是魔术师前辈王禹给了他信心。相比于剧场等新兴的魔术表演,电视魔术实际上赚得并不多,而王禹却一直坚持了下来。“总需要有人为这个行业发光发热,这样才会有新人进入,这个行业才会有未来。”王禹的一句话让刘昊意识到了行业责任感。2019年的某一个工作日,他临时收到通知,要带艺人出差录节目。上午通知,下午就走,节目录制安排完全是一片空白。经过三夜的通宵策划,到终于要录制的前一刻,导演组决定还要调整。在第四个几乎通宵的晚上,不忍辜负魔术师的期待与付出,他坚持与节目组沟通。除了顺利推进录制,还额外争取到了一个中插广告的权益。节目播出后的反响不错。这一次出差成为刘昊记忆最深刻的经历。正因为看过前辈的坚持,他不放弃任何一个表演的机会。在争取春晚节目时,他和团队先后准备了21版不同的方案,花了大半年时间,在节目保密的压力下晚上排练、白天休息,昼伏夜出。最后看到自己的艺人如愿站在春晚一号厅的门口时,那一刻的成就感,让刘昊觉得推翻再多的方案都是值得的。有高光时刻,也有棘手的时刻。因为一次艺人的失误,几个品牌之间的合作关系受到影响,品牌方的问责让刘昊头皮发麻。但魔术行业“创造不可能”的一面,让他快速冷静下来,分析品牌方的诉求,快速提交了替补方案,解决了问题。在观众面前,魔术师心跳得再快,也要冷静地完成表演。刘昊正是这样,能够在快节奏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面对不同的观众,也要有很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保证演出效果。这也间接提升了他商务社交的能力。人生本就是一场大型逃脱魔术,敢想敢做的人总能一次次顺利脱险,于不可能之处创造可能。回顾毕业时的自己,刘昊感谢当时放弃计算机行业高薪,毅然选择魔术行业的勇气。对即将步入职场的应届生,他想说,“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坚持你所热爱的一切”。留言说说,你如何看待把爱好变成职业?「靠谱新人请上场」毕业主题公益访谈持续更新中青春不设限,一起开启多元职业人生!点击「阅读原文」助你靠谱上岸!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研究生的他,放弃大城市,回到小镇做起了陶瓷

正值毕业季,智联招聘打造「靠谱新人请上场」毕业主题公益访谈,邀请了数位往届靠谱前辈,分享他们的职业人生。希望他们的故事,能为2023届毕业生提供多元职业参考,更好地解锁职场人新身份,开启职场之路靠谱上场。本期嘉宾@贾璟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放弃30万年薪,95后运营辞职做剧本杀作者

正值毕业季,智联招聘打造「靠谱新人请上场」毕业主题公益访谈,邀请了数位往届靠谱前辈,分享他们的职业人生。希望他们的故事,能为2023届毕业生提供多元职业参考,更好地解锁职场人新身份,开启职场之路靠谱上场。本期嘉宾@阿仓2019届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剧本杀创作者目前创业,小吃车作者工作室的主理人。对外是主理人,是作者,对内是管家,是编辑。日常工作除了写稿还要兼顾安抚作者情绪,与发行方“斗智斗勇”。过去几年中,一个名为“剧本杀”的娱乐活动悄然兴起,作为一个沉浸式的角色扮演游戏,玩家可以在短短几小时内体验到多样人生。正是因为这种趣味性和丰富性,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剧本杀”虽然是一个新兴行业,但阿仓相信“它会通过不断地筛选和迭代,成为一个可以立得住的,有很多精彩作品的行业。”她也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加入,能够在“剧本杀”这个造梦空间中谱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作为一名剧本杀作者,阿仓创作了多个爆款剧本,获得广大剧本杀爱好者的喜爱。她自己的人生剧本又是如何开展的?是否如她的剧本一般精彩?热爱写作的阿仓,在大学期间做起了文字媒体账号,并且小有成就,大二就实现了经济独立。2019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阿仓自然而然地加入了媒体行业,因为有一定的基础,她在短期内就做出了成绩,很快得到部门认可,升职成为总监,并且年薪达到30万。但职业上的成就,没有给阿仓带来满足。在她的心里,始终更认可大学时那个埋头写字的自己。经过半年时间的反复思考,阿仓决定离职。一次偶然的聚会,让阿仓接触到了剧本杀,这次聚会为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阿仓发现剧本杀这种新型娱乐模式既兼顾了文字、游戏和演绎,又具有较高的趣味性,丰富多变,十分新奇,也许就会是下一个风口。凭着一腔对写作的热爱,阿仓决定成为一名全职剧本杀作者,并和合伙人一起成立了小吃车作者工作室,产出了大量优秀剧本。“创业成立工作室,做0到1的事情时,发自内心觉得困难,但当我做到了,又会觉得充满魅力。”如今,阿仓这个名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读者熟知和认可。和大多数文字工作者一样,剧本杀作者也需要有较强的编写故事的能力,不同处在于,身为剧本杀作者,还需兼任剧本测试主持人,也就是剧本杀领域常说的DM。这个词汇起源于一个游戏叫做《Dungeon&Dragons》,是dungeon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被裁后,她用三个月创作100幅画,作品走入上千个女孩家中

正值毕业季,智联招聘打造「靠谱新人请上场」毕业主题公益访谈,邀请了数位往届靠谱前辈,分享他们的职业人生。希望他们的故事,能为2023届毕业生提供多元职业参考,更好地解锁职场人新身份,开启职场之路靠谱上场。本期嘉宾@十元尼美2014届天津大学毕业生全职艺术创作者,用艺术表达女性力量三个月完成100张画入选abC书展当“AI生成”让不会做设计的人也能快速出图,当年年有“艺考生突破百万”新闻告诉你这个社会不缺学艺术的人,你还愿意以艺术为生吗?毕业十年后,十元尼美成为全职艺术创作者。在离职后的一年内,发售了《WOMEN》、《享受生活》等作品系列;出版个人画册入选书展;与GAP服装品牌推出联名T恤……跳出薪资涨落的结构、脱离固定办公的束缚,她相信“做自己热爱的事比做世俗意义上正确的事更重要,哪怕你喜欢给小狗洗澡,哪怕你喜欢研究蚯蚓,只要你热爱它,结果都不会太差”。凭借对艺术的热爱,以女性力量与自由为灵感主题,她的作品走入上千个女孩的家中。十元尼美从大学的动画专业出发,追随着兴趣的变化,做过书籍设计、平面设计、插画、摄影。尝试过所有兴趣之后,发现最爱的还是画画。她曾因为自己画的人物比例过于夸张,而被领导制止,也曾在公司和客户的条条框框中,让步自己的创作理念。她理解设计为商业服务,但始终保持自由创作的希望。后来,受大环境影响,她被裁员。公司的裁员顺势让她立刻开始了自由创作。有时一天甚至画五张画,在三个月内完成了一百幅画作,当中的五十幅合订成了她的第一本画册。Please
2023年7月6日
其他

毕业10年,他靠讲故事收获百万粉丝

正值毕业季,智联招聘打造「靠谱新人请上场」毕业主题公益访谈,邀请了10位往届靠谱前辈,分享他们的职业人生。希望他们的故事,能为2023届毕业生提供多元职业参考,更好地解锁职场人新身份,开启职场之路靠谱上场。本期嘉宾@猛哥2013届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生非虚构故事品牌天才捕手计划的播客负责人坐拥百万粉丝,日常工作是为大家讲好故事这两年的内容行业,吹起了播客风。播客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不管你听不听播客,你一定会发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听播客,分享播客,甚至自己录起播客,做起了主播。面对播客的行业前景,猛哥用稳定二字来形容,因为他相信“故事会永远陪着人类”。处在风口行业的播客,也将成为许多应届毕业生梦开始的地方。从电视编导到头部播客内容负责人,猛哥的职业之路惊喜重重。他曾与一百多位各种职业从业者对话,将他们的职业故事用播客的方式呈现。创作了上百个职业故事的猛哥,他的职业故事又是什么样的?2013年,猛哥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刚毕业时,猛哥与许多应届生一样,顺着大学的专业一路往前,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电视行业,成为一名编导,在电视行业、短视频行业工作了数年。某个灵光一现的瞬间,猛哥认为应该找一个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这份信念感驱使着他,出于对故事类项目的浓厚兴趣,在朋友的邀请下加入了天才捕手的团队,主要负责播客内容的开发和制作。猛哥策划了一档非虚构播客产品:天才捕手FM,每一期都有一名职业的优秀从业者前来做客,讲述故事与见闻,目前已有近百万的订阅用户收听天才捕手FM。这两年的内容行业,吹起了播客风。简单来说,播客就是网络电台节目,比如有声书、付费知识音频课等等。中国市场播客的消费规模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位列全球之冠。换言之,播客或将迎来风口。那么播客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猛哥认为需要对市面上的非虚构品牌有所了解,是播客的用户,同时对故事选题有判断能力,并且热爱写作,喜欢讲故事。从编导到播客主播,谈及“转业”的理由,猛哥表示自己在高中时非常喜欢篮球,也一度有过打进NBA的梦想。虽然最终未能实现,但为天才捕手计划的用户讲故事,在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他对理想职业的期待。通过收集故事、分享故事,能够找到归属感、满足感,以及对职业生涯的期待。回望自己讲故事的这几年,猛哥细数不同的职场人与事,也被每一个故事所感动、影响。曾经有一个男孩因为听了猛哥的故事,决定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并成功通过了考试。猛哥没想过自己的影响力这么大,“我们塑造过很多十万加,都不如这个影响大。”听众从猛哥的作品中获得新知和勇气,更好地生活。故事连接了他和粉丝,“我们因为故事找到了彼此,不孤独,互相鼓励。”出于对职业的热爱,并且全力以赴,将这一个个多元的故事与听故事的人,凝聚于此,成就了如今的自己,成为了一名头部播客的内容负责人。今年是猛哥毕业的第十个年头。回想这十年前的自己,有着使不完的精力和宇宙般广袤的想象力,抬头望天的同时,也要低头看路。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制衡,比如车、房、感情。在面对不同offer时,他希望毕业生们能权衡当下的现实,根据自身需求做出决定。职业生涯路很长,不要停止思考,尊重当下的你自己。在被问及对这届年轻人的看法时,采访过上百个职业故事的猛哥,表示如今的年轻人,看着全世界的内容长大,处在嘈杂的环境中,自身的心力似乎很难放在工作上。或许他们即将面临的职场环境,是十分现实的。所以,首先你需要接纳现实,并从自身出发,将个人的兴趣、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尽力寻觅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同时别忘了,尽量在工作中去寻找乐趣。毕业季路在何方,向前看,条条大路正宽广。“今天有趣的事很多,我祝大家都能找到一个不讨厌的工作,有充裕的时间享受生活,想不看手机的时候,没有人敢打扰你。”留言说说,你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靠谱新人请上场」毕业主题公益访谈持续更新中青春不设限,一起开启多元职业人生!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胆子越大,offer越多”:面试千万不要太老实!

有网友说,面试的时候,HR问什么,他答什么,自认为回答得都很对,但是为什么还是没有通过面试呢?那是因为太老实了,面试绝不是简单地一问一答,每一次的问答中都有其背后的考察深意。前几天,“面试千万不要太老实”冲上热搜。虽然面试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每一个面试问题都是面试官经过筛选之后,设置了便于考察胜任指标的引子。面试通过的本质,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岗位所需的能力。粥粥前一段时间参加面试,她的面试风格就是按部就班回答问题。当问到一些实操问题时,自己也是如实做了详细的回答,没有统筹去规划自己的回答策略。最后,很遗憾并未通过面试。流传的一句俗语是:“工作拧螺丝,面试造火箭”。当然,我们首先不提倡造假,也不提倡过度浮夸地去宣传自己,但是我们应该明白面试官的很多问题,本质上是想要了解对岗位的理解力,并不是去具体详谈细节。“面试造火箭”的这个转化过程就是整合自己的工作能力的过程。通过自己在岗位上的时间,生成自己对岗位的一些解析和想法,也是对未来工作能力的预判。对于企业而言,“面试造火箭,入职拧螺丝”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反过来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企业即使有“造火箭”人才的需求,也是逐渐培养的,所以面试过程中会渗透出“造火箭”人才的需求。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会由浅到深地去问问题,直到触达求职者的盲区,以此来探寻求职者的能力上限。所以,面试中要展现的不仅仅是过往的工作能力,还有可发展的能力边界。企业中的面试官,除了HR,还有对应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甚至有的岗位需要老板亲自面试。这些面试官角色,大都经过专业的训练,精通人才的面试甄选技巧,每一句话中都透露着考察项和谈判项。面试太老实,不懂得展现自己的价值的面试者,很容易在谈判中成为劣势的一方,甚至在薪资上被压价。当在面试中无法完全展现价值的时候,根据能力定薪,肯定给出的薪资会低于自我的预期。如果展现能力不足,即使是能够被录用,面试官也会考虑培养成本以及无法创造预期的价值,会给出更低的薪资。所以,要全面了解自己的能力结构,并把自己的能力层级成功传达给面试官。另外,还需要了解自己的薪资市场水平,这样有底气与面试官对话。俗话说,面试胆子越大,Offer越多。当然,我们面试要以真诚为主,了解应答攻略,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大胆并全面地展现自我,能够最大化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面试录取率。面试应答攻略,以几个经典的问题为例,来拆解回答思路。1、“你对加班怎么看?”提问动机:了解候选人加入的动机和预判离职风险;考察候选人的批判性思维。回答思路:第一,说明应聘该岗位是在自己的职业规划的范畴内,并且岗位与自身的能力适配性;第二,表达自己对企业的认可度;第三,分情况分析各种加班的情况,并给出自己的处理方法。话术参考:(1)现在这个岗位与我的职业规划比较匹配,未来也计划在这个领域内深耕。(2)目前的能力也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在日常工作中,我比较注重工作效率,一般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并不会刻意地去追求工作时长。(3)但是,如果公司有一些工作需要或者突发情况,需要加班处理,那么,在自身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你也会义不容辞地顶上,帮公司排忧解难。2、“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提问动机:了解候选人来应聘的动机和意愿;了解候选人的离职风险和发展思路。回答思路:第一,讲明自己提前做好的职业规划;第二,表明自己的规划中在该公司会待两三年以上;第三,表达自己希望能够实现内部晋升的意愿。话术参考:通过能力的梳理,目前与咱们公司岗位比较匹配,在这个行业精耕细作也是我长期的未来规划方向,争取成为行业领域内的专家。目前的规划是:在入职的前期2-3个月内,以熟悉公司文化以及情况为主,解决岗位当下的需要处理的问题。在未来的2-3年内,希望能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的同时,能够为公司解决一些有难度复杂的问题,并形成标准化的流程。在未来的3-5年内,与公司同步发展,配合公司的整体战略运营。3、“你有没有想要跟我了解的?”提问动机:提问的本质属性,询问候选人是否还有需要了解的;考察候选人思维的全面性;考察候选人与岗位的契合度。回答思路:可以提问对于入职后比较重要的问题,而且自己还没有了解到的;或者另外一个角度询问自己在前期工作中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话术参考:(1)公司的晋升机制是什么样的呢?(2)咱们这个岗位所在部门的组织架构是什么样的呢?需要协作的部门有哪些呢?(3)如果有幸能够入职,我在这一段时间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面试的过程,也是一场博弈,面试官在考察能力的同时,也在判断候选人的价值。面试太老实,无法展现自己的真正实力,容易被低估,继而还会影响谈薪。所以,面试在保持真诚的基础上,一定要掌握一些技巧,方能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留言说说,你觉得面试应该老实回答吗?
2023年6月27日
其他

为什么领导不喜欢太有主见的员工?

近日,接到了朋友社死后求疗愈的视频电话。朋友被提前一晚通知要负责陪同接待总部领导并负责撰写报道。出于专业的敏锐度,朋友当晚就做了巡查领导的履历背景功课。因为有设置工作汇报环节,朋友考虑到巡察组组长有数字化学历背景,刚好现下公司在主推数字化办公的革新工作,于是就建议可以增加这方面的汇报内容,作为亮点。没想到领导听后面带微笑,声音上扬语速和缓地调侃一句:“你在教我做事?”一个眼神就让朋友不寒而栗,周围人也半带笑意。朋友非常困惑,明明是很好的建议为什么领导就不采纳?不采纳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当众给她难堪?现实中,是不是领导都不喜欢太有主见的员工?看到一个网友的分享,虽然只有不到20个字,但却有1w多个赞。那位网友说:“领导不接受教育,领导要求百分之百的执行。”如此高赞,显然是戳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但事实是否是这样呢?之前在前东家那里我遇到过一个百依百顺的员工,真就是领导说往东200米,她一定要往东走,至于是不是200米都要拿尺子量一下的那种。但她很快被领导劝退了。劝退前领导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大概是领导让两个人去市场了解土豆的价格。回来后一个人只报价土豆一斤两块,另一个人不仅报上了那间市场的,还有周边的,零售和批量采购的,不同产地的……在不同层级的架构中,都有不同的分工。但这并不意味着员工只需要无脑执行,不需要主动,更不需要有主见。领导真正想要的是效果的无偏差。条条大路通罗马,领导不想知道每一条路怎么走,只想知道最快捷的那几条。换句话说,只要实现预定目标,就是顶峰相见。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听劝还能欣赏爱建言献策人的领导,那么一定是你捡到了宝。但请不要以这样的标准去要求所有领导。网红老师戴建业分享过他初入职场时的一段经历。他第一次被要求参加教研会就冒犯了别人。这种会的常规内容是评价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那次被评的对象刚好是个很有资历的教师。初入职场,没经验也没人教,他就奋起直言,竹筒倒豆子似的说了个一二三四,被他评价的那个人略有些吃惊,脸色也不太好。期间带他的师父一直在用脚踢他。没想到他以为是别人不小心碰到了他,还问:“谁踢我?”会后,他被师父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是现眼包。戴老师犯的错非常常见。在职场中,有一种隐形的PUA,只给建议不给方案,只谈问题不谈落地。因为给建议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给到符合对方最真实的实际情况,按照对方的个性、习惯、经验愿意去执行,并且有一定落地的可能性的建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见,如果做主的是自己的事,没有半点问题。但职场中的主见,多数要波及别人。如果再不加注意提出的方式,很容易把自己的有主见,变成对别人的有意见,让别人觉得自己被否定了,显得别人很无知,甚至是让别人认为自己被指责和控制,从而引发其他人对有主见人的反感。1、功课做到前面,做好方案备选职场中领导需要的可能是助手、资料库、备忘录,但一定不是杠精、老师。领导需要的不是一个在身边指手画脚的人,需要的是一个能落地执行的人。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不要先考虑自己的观点、立场。而是站在领导的立场试想他这样做的原因、目的、可能的困难。最好在领导现有的框架下,细化具体内容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更不要另起炉灶。如果有更好的框架,可以提供对比方案,但一定要做到只给方案,不做决定。2、开口注意场合,切忌张口就来职场不争对错,但要考虑对方接不接受。同样一句话,说的场合不同,效果大有不同。比如,拒绝领导安排的工作或者跟领导沟通细节最好放在一对一沟通的时候。一如心理学家所说:“沟通不是语言上的进攻与防守,而是心理上的预判和引导。”公开场合下的谈话,人们更容易为捍卫自尊而产生戒备。同时少用本能性的反应语,比如不把“我不会”“我觉得”挂在嘴上,而是用带有对方立场的开场词破冰,比如“您说的我有认真倾听,我在想如果xxx做会不会更好。”3、遵循简单逻辑,提升讲话说服力职场中表达主见的重要前提是把话讲清楚,减少信息差,避免发生误会。在表达之前有个重要的原则:不要直接说自己想说的,而是先说对方想听的。职场中最简练的立场阐述可借鉴黄金圈法则,即避免混乱没有条理的说话方式,用三个同心圆把话说清楚。一是先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二是说明如何做,三是表达立场。比如:“我们办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用最小的成本,扩大品牌影响力(为什么)。按照以往的策略在各大社交APP和电梯间投放广告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肯定之前思路),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派送优惠券的方式向社群宣传适当倾斜,巩固新老客户资源(如何做)。这样做虽然是新的试探,但投入较少,如果做成了还可以提高我们社群运营力,希望大家可以考虑一下(表达立场)。”老话说:“枪打出头鸟。”很多人误以为所有领导都喜欢打压有主见的员工。但正确的表达主见本身就是一项需要修炼的技能。在技能未修炼到位时,你确实要学会闭嘴;但技能满点时,你大可秀秀肌肉,博得领导的青眼赞赏!留言说说,如果你是领导,你喜欢有主见的员工吗?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年轻人挤爆寺庙,开始为佛祖打工

前段时间,“上班与上进之间,我选择上香”这一热潮风靡网络,一时间寺庙被挤爆,一些9点上班起不来的年轻人8点却能准时出现在寺庙门口,风头甚至盖过紫禁城。“年轻人挤爆寺庙”、“年轻人不上学不上进只上香”、“辞职去寺庙当义工”也抢占了个大话题榜单,为寺庙带去更多的人流。这些年轻人们似乎认为,只要找对了垂直细分领域的菩萨,虔诚的上一柱升职加薪的香,再求一个顺利上岸的串,就能让所有的努力就能得到回应,让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解答的困惑,得到化解。没有offer、被内卷、上岸失败、工作不顺......拜拜就拜拜。但选择上香的年轻人太多了,即便是菩萨也得996处理。于是,有一波年轻人见势不妙,选择另辟蹊径去寺庙打工,用多多多的功德优先加塞儿,让菩萨看到自己。于是,寺庙塞满了愿望清单和“心诚则灵”的年轻人。可即便如此,他们的生活真的轻松了吗?不少人会有这样一个疑惑:“求神拜佛真的灵吗?”“灵验的!”身边某个不赶潮流,却抢先一步走在潮流面前的传媒打工人小A这样说。去年秋天,寺庙游还没有大爆的时候,她先去了求财比较灵验的潭柘寺,因为限流及路途较远的原因,再加之是下午错峰上香的原因,寺庙里与他们一同上香的人并不多。即便如此,当提及要去拜佛时,也摇到了一大波朋友。有求升职加薪的,有求下一年再被裁,让她无缝衔接上岸的,有提前过来求多多多年终奖的,而她的愿望很简单:项目顺利点,再多点奖金。当她在寺内闲逛的时候,无一例外的发现,寺中鼎盛的香火莫过于财神爷面前的那份。其实,这本来只是次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凑趣之旅。万万没想到,她真的在接下来的2个月,成功收获了可观的奖金。与她同样惊喜的是,另外两位同行的小伙伴也分别实现了涨薪、被裁与上岸无缝衔接。按规矩要去还愿的,她们已经约好时间了,还决定往功德箱里多投点香火钱。令她们没想到的是,今年寺庙游就成了一种潮流,挤也挤不进去,加之不想人从众,还愿一事也就搁置了。但她们也探讨过这个现象,达成的共识是:“抛开一切非玄学因素不谈,这属实是严重内耗的年轻人的自我救赎。不信老板、不信自己,把自己交给命运,仿佛如此,当愿望实现时,自我就能得到肯定,认证自身是被命运看顾的,当前的磨难都是短暂的,未来都会好的”。中国寺庙里帮助解惑的,不一定是菩萨、僧人,也有可能是来积攒功能,提前“存款”的义工们。就像自古信奉的职场行事准则,不能事到临头再去刷存在感,提前刷好印象分,才能得道多助。所以,涌进“寺庙打工”的现象再次成为现象级事件。为了菩萨、财神优先处理自身的需求,自觉的年轻人们依据自身时间安排内卷起来,一到周末临时上场的短期义工,和工作日期间在协助寺庙运转的编制工。25岁的北漂刘恒就是短期义工的一员,在近2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与即将订婚的女友分手,父母患病、事业上被PUA,最终身患双向情感障碍。正在持续治疗的他从不信佛,但没想到一次偶然性的入寺帮找回一些内心的宁静。上香爆火后,他跟着朋友过来拜过一次,当时想求一份薪资待遇还不错的工作,然而并没有什么奇迹发生。但是,他却盯着当天上香的人看了很久。比如抽到上上签,欣喜若狂的人;嘴里念念有词,见佛就拜的虔诚人......回家后复盘了一番,竟然发现自己平静了一些。于是,选择周末进寺攒功德,工作日里努力搞钱。不过这一次他求得是内心平静。周末的义工相对自由,随心随缘,岗位也可自由选择,他选择了财神店前敲磬和指引抽签。每一次签文从手里递出,今日份功德+1,次数多了,或许能「感动上天」呢,说不定病一下就好了呢。混熟了后,他发现:“大家真的过得太苦了。他们把烦恼转寄到仙佛处,我从大家期盼与还愿的幸运中捋一捋未来的方向,汲取一份平静的力量。有时也会跟大家交谈下,最终发现,大家都是来找安慰的。”所以,很多年轻人都爱去寺庙。由于他的多次义工打卡,闲时还有机会和主持师傅聊聊人生的疑惑,该怎么生活,该怎么处事,该怎么解决内心不安。富有思辨性的开解,使他略微找回了一些自我,虽然工作上虽不见得顺利的很多,但也缓解了部分焦虑,病情也略微轻了一些。他打算,当手里有点存款后,就试试半年工作,半年寺庙义工,做长期的那种。当第一批寺庙义工的经验逐渐传开后,“活着已经是硬撑”的年轻人似乎看见了生活的另一种活法,晨钟暮鼓,晚听山林,一切祥和宁静。顺理成章的,有一批年轻人选择逃离城市前去体验,但有所不同的是,他们选择入职寺庙。或许有些人会认为寺庙神秘,其实寺庙也只是“研究佛法”的组织机构,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他们也有很多支持性职位。一如火过但又没完全过气的岗位「寺庙编辑」,以及宣传寺内形象的摄影、视频拍摄剪辑、文书档案专员,还有负责接待与组织寺内活动的外联组、负责寺内资金周转的财务等等,寺庙没什么不一样。28岁的写字楼白领陈静告别内卷严重的传媒行业后,无意间浏览到寺庙的招聘公告,因岗位和自己的背景相符,加之每周双休、朝九晚五、包餐有五险的优越条件,她抱着好奇就投了简历。面试时,主持师傅也明确表示,工资报酬不高,不过将将够生活的水平。她认为换个地方能换个心情,就去了。入寺后,她入职了传媒部里的视频编辑,每天就是提出选题、脚本撰写、拍摄、发布视频等等,这一岗位不涉及到深度的佛学理论,不难做。她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选择合适的光线,合适的地点,拍下让人心生向往的时间碎片。比如清晨寺庙内四处散落的光线、法会中认真辩经的师傅们、身着百衲衣虔诚念经的僧人等,工作不太饱和。虽然同样是工作,寺庙与公司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寺庙内没有所谓的KPI,似乎每一次分享都只是一次纯粹的“大秀”,看见纯粹,看见自我。二者较为相似的共通点就是工作日报,但寺庙的,做与不做都随你。她也曾与同属于正式编制的文案编辑小Q交谈过,他的工作与她差不多,但相对复杂的多,不仅要跟随老编辑一同产出专业佛学刊例,还需要更新寺庙公众号,没有必须完成的任务,完不成就第二天在做。不过,他最害怕的就是校对寺刊,没有什么佛学基础的他往往难以发现问题,虽然寺院里不曾说啥,但有时还会有信徒专门写信以指出矫正。此刻,是内心在自我谴责。作为正式员工,她也住在寺庙的义工不同,无需跟随师傅上早晚课,不过每日晨会都要背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时得闲了,也会还能与众多大佬请教,学茶、做陶瓷、插花、学佛。即便是拍摄中,也能观察师傅们如何在园子里摆放瓶花、茶席等等,这些琐碎的事情十分考究,也学到了很多。一开始,父母也担心她吃不了这份苦,但她每天发在朋友圈里的动态,都感受到她的乐呵,父母也就随她去了。反倒是她收获了很多,无需思考所谓的“价值”与“意义”,没有KPI追赶,而是自由感受每一刻,找回了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但你要问她,是否想念灯红酒绿的城市时,她诚恳的表示,此刻是不想的。反倒是那些朋友们,因为她的朋友圈,也想挤进寺庙里来。正式入职后,她时常会发一下朋友圈分享自身状态,每次都会有朋友评论。起初是问你真的出家了?后来变成有什么岗位正在招聘。这一转变,代表着当代年轻人对人生之路的追寻与反思。其实不难发现,不论是寺庙上香,还是寺庙义工,亦或是入职寺庙,高薪工作固然是年轻人当前渴求的,但他们同样期待精神上的平静。就像住持师傅曾安慰说:“现在的社会人都太累了,需要的不是被快节奏的逼着向前再向前,而是需要一些内心的安慰与宁静,让自己慢下下来”。哪怕知道可能不会实现,哪怕清楚这些只是短期的安慰剂,出寺就会又深陷那个烦乱的社会,但不至于一点念想都没有。事实上,年轻人虽然求好运,但他们懂得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在世俗成功之外,他们通过上香与做义工获得新的精神支柱,即便遇到事情了,能够安慰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时间,就会有多大的回报。这一份心安与平静,才是他们求神拜佛,入寺义工的真正需求。留言说说,你如何看待年轻人热衷寺庙?能源环保专场热招!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直播预约|“OFFER守护计划”求职反诈课开讲啦!

5月16日14:00由智联招聘特别推出的【OFFER守护计划-职场反诈,安全相伴】求职反诈直播课,来啦!嘉宾阵容
2023年5月15日
其他

裸辞真的是很幼稚的行为吗?

因为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小芳2月中旬决定裸辞,计划先好好放松一下心情,再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她觉得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肯定会比之前好找。但裸辞一时爽,求职火葬场。放松了一个多月后,小芳突然被放纵后的空虚感席卷。连续投了多份简历都没有回响,在家人的压力下,她只能被迫出去租房躲避。眼看着自己的钱包渐空、生活一团糟,小芳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不安。裸辞真的是很幼稚的行为吗?这个问题深深地扎在小芳和很多职场人的心里。但这个问题本就没有绝对的答案。裸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站在不同的制高点去眺望的灯塔,能否透过灯塔看到职业的发展道路,需要我们职场人回归自我,找到制胜秘诀。前段时间裸辞的朋友说,裸辞会被认为是抗压能力差、工作不稳定的表现,再次面试时也会被各种pua,因此他觉得裸辞本身附带了一种羞耻感,是一种幼稚的行为。但是面试时被HR拿裸辞经历进行谈判,是一种常见的面试行为,求职者因为裸辞产生羞耻感,更多是不自信的表现。一项关于Z世代的研究调查表明,时下年轻人十分勇于改变。其中,36.1%的人完全不害怕裸辞,并有信心顺利开展事业。“裸辞”的背后,其实更多是“孤勇者”们对改变现状的渴望。裸辞也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能避免让自己变成在机器上永不停歇的零件,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实现职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裸辞并不是幼稚的行为。相反,谈“裸辞”色变、“裸辞羞耻”的人,往往背后没有支撑自己的核心力量,这样的裸辞才是幼稚的。裸辞之后一定会变好或者变差吗?答案并不是绝对的。对于年轻的职场人来说,裸辞的考验更大。经济压力、情绪管理等因素,都是需要考虑的。无论是裸辞之后的求职成本,还是生活成本、保障成本,以及裸辞后的情绪成本,都足以压垮一个初出茅庐的职场人。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职场打拼多年的许红豆因为闺蜜患癌症去世,选择裸辞前往云南云苗村度假三个月,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对于部分职业规划清晰、有一定经验和经济实力的资深职场人而言,“裸辞自由”或许更适合他们。面对裸辞的成本和风险,不同发展阶段的职场人看待裸辞的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究竟是否要裸辞,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想清楚裸辞是为了什么。当你自身受到情绪影响,不可避免地把消极、负面情绪带入工作中,引发工作矛盾时,不要让“失控型裸辞”占据你的大脑,因为这很有可能让你做出错误的决定。可能在那段时间,你处在工作上升期,工作压力大,熬过去就好了。但是如果在那瞬间,你被裸辞的想法带偏,那么后面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都会让你更加头疼,把你引到一条岔路口。裸辞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职业转型方式,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如果能解决自己当下的问题,便无需频繁回头,往前走也是康庄大道。1、警惕“伪幸福感”,积极调整情绪很多人裸辞后,为了消解上一份工作带来的压力和情绪,会开始报复性放纵、追求所谓的“幸福感”。但这样会让自己的生活“一团糟”,生物钟紊乱,情绪开始崩溃。朋友小杜刚大学毕业,入职前总会把工作幻想得很完美,要求工资高,工作轻松,离家近,而且压力小。但是现实的职场和理想之间总有差距,初生牛犊的小杜难以忍受思想落差和高压工作,决定用裸辞来对抗。裸辞之后,小杜开始在家报复性躺平、摆烂,没过两周就开始厌倦了。后来再求职时,他面对接二连三的拒绝,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直到工作半年后才缓过来。这种“伪幸福感”会吞噬掉职场人的自信心,因此裸辞之后,职场人需要多注意调整情绪,积极做好职业规划,保证规定时间内安稳落地。2、平稳释放求职信号,把握求职主动权在经济学里,有一个信号理论,是说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向外界释放信号。你裸辞加上积极找工作的行为,在招聘单位看来,会觉得你是不是有什么缺陷或者至少你不是很安稳。在招聘时,公司总是更喜欢被动型人才。也就是那些被企业重视的人,他们一般都很被动,没有强烈的求职欲望。而裸辞之后,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的职场人,看起来非常急切,公司心里就会犹豫:你是不是能力不行,被开除了,或者难以相处,所以才失业。裸辞之后,就没有了从容的砝码,种种压力汇聚起来,会让你在求职谈判中提前失去谈判议价的资格。因此,职场人在裸辞后,要以平和的心态释放求职信号,把握求职的频率,树立自信,从而掌握面试的主动权。3、注重自我实现,积攒“裸辞底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尊重和自我实现是人类需求的最高级也是优于其他项的发展需求。对职场人而言,在裸辞的那段时光里,也要多思考自我价值,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和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方向,积攒出“裸辞底气”。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25年的跟踪调查,把智力、学历、环境差不多的年轻人放在一起,发现其中有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3%有清晰的长期目标。25年后,他们再来看这群年轻人时,那些3%有清晰的长期目标的人成为了社会各界精英人士;而10%有清晰的短期目标的人成为了专业人士;27%没有目标的人,他们依然在艰难生活,并且时常抱怨社会。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目标对于人生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而裸辞,只是职场人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一个跳板或者洼地,只要在裸辞之后,不放弃自我,注重提升自身价值,不断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前进,就不会掉入“裸辞是否幼稚”这样的陷阱中。在社交平台的评论里,我看到一则网友的留言:敢于承担自己裸辞后果的,都不叫幼稚,那叫勇气。我们生而自由,如何过好自己的职业人生,都属于个人话题。不用按照他人设计好的规则和轨道奔跑,与自己和解,然后寻找生活的出路,才是长久之道。留言说说,你会“裸辞”吗?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逼员工主动离职的套路,要警惕!

职Q社区中,有一位网友提到自己遭遇公司冷暴力,被迫离职的经历。前段时间也有一个类似的案例:在广东普宁,网友爆料称自己老板用不同的方式逼迫其同事离职。据了解,该公司老板想让他的同事接手离职员工的工作内容,本就处于高度压力下的同事不愿意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便拒绝了老板的要求。老板为了报复,不仅让他的同事洗一周的厕所,还让其他员工临下班时布置工作任务给他,并把他的办公椅换成塑料凳。无论是出于企业发展需要还是组织结构的优化,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动都是很常见的情况。有的企业会光明正大裁员,但有的企业却会使用一些套路,逼员工自动离职,从而省下一部分补偿金。对于逼迫员工自动离职的套路,一定要学会识别,才能正确应对。即使不想在公司待下去,也要早点甄别,提前做好准备。被边缘化,是企业中很常见的一种打压员工的方式。一般被边缘化的几种迹象有:不通知你参加重要会议,不让你参与重要项目,不安排工作,别人忙得热火朝天,自己无聊到尴尬。将你排除到核心圈层以外,与核心业务相关的工作不安排给你,重要文件也避开你。同事逐渐开始疏远你,你在办公室时,大家不说话,冷冷清清。当你出去了,却听见屋里欢歌笑语。同事们经常小范围聚餐,但是每次都不喊你。被冷落,边缘化,不安排工作,让你闲着难受,一般员工受不了就主动辞职了。遇到被冷落边缘化的情况,先别着急立马离职,可以先分析原因,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还是因为哪里得罪了领导或者被同事放了冷箭,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如果有必要扭转局面,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主动去争取一些工作机会,多和领导沟通,或者是等待时机;如果是需要离职的情况,那么最好是骑驴找马,找好下家再离职。很多公司想要裁员的时候,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调岗。有的会把原有的岗位进行合并,把原属于该员工的工作安排给其他人,给该员工安排一个其他的岗位,安排的岗位一般都是不重要的岗位或者是胜任不了的岗位,有的甚至是安排级别更低的岗位,并且降薪。这种方式,很多公司屡试不爽,合并的岗位不加薪,一方面节约人工成本,还能让员工自动辞职。当然,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有一定程度的用工自主权,也可依法自主确定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但是用工自主权不代表用人单位可以任意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也不代表可以随意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强制调岗实际上是违反《劳动法》的,更改劳动合同的内容需双方同意,并且需要书面通知。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即使自己无奈要辞职,也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员工得罪了领导,会被安排“陷阱任务”,就是任务目标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要么条件苛刻,或是需要各种资源支持,再就是耗费大量精力。这种情况下,领导肯定也不会给资源支持,所以很难完成。马伯庸的小说《长安的荔枝》中主人公李善德被领导和同事算计,成为“荔枝使”,任务是将鲜荔枝从岭南送到长安,运逾千里。这就是个“陷阱任务”,那时候做不好不仅是失去职位的问题,还有性命之忧,只能想办法完成。而现代职场中面对类似任务,直接做做不了,请病假又太明显,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因此遇到这类“陷阱任务”,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做好后路的规划。实际情况中,可以先答应下来,然后拖延时间,必要时可以偷换概念、转移重心。有的领导会经常批评你的工作,鸡蛋里挑骨头。还会在开会的情况下,把你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有时候会暗示公司可能要裁员。可能还会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并且制度中都是与自己相关的约束,这就是通过精神打压让员工自动离职。本身,领导与下属之间就存在信息、资源、能力以及权力之间的不对等,所以在这种悬殊下,再有过度批评和放大不足的情况,就很容易形成精神打压。现代管理中,真正具有领导力的领导,都在学习如何激励下属,致力于留住人才,而不是使用打压的方式。所以,当领导开始精神打压的时候,可能就是在“赶走”员工了。除了“走为上”的处理方案,也要学会反PUA,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管是出于领导方面,还是企业变相裁员,那些逼迫员工主动离职的套路一定要学会识别,除了上文提到比较典型的类型之外,还有问题逼迫、不公平待遇等套路。当然,如果真遇到这几种情况,除了识别,更重要的就是要想好如何应对。大部分人会认为,既然企业都不想让他留下,那么待下去也没有多大意义了,但即使离职,也要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在职场,学会甄别动向,才能走得更远!留言说说,你如何应对公司离职套路?
2023年4月7日
其他

@佛山顺德人 福利满满,家乡好岗上新,等你回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活动专题页↓↓↓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面试时聊挺好,为什么没有下文?

在职Q社区,看到一则网友的求助帖:“最近被现实狠狠毒打了,面试了五家公司,明明都聊得挺好的,不知道为何总差临门一脚,迟迟等不来录用通知。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好歹也是重点本科毕业,又有差不多三年的工作经验,这到底是为什么?”字里行间充满了疑问,找不到面试没有下文的根源所在。实际上,这是求职者的惯性思维所致,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面试表现及面试官的现场反应,先入为主地做出结果预判。若面试时谈笑风生、现场一片祥和,心里就会暗自窃喜,认为这次面试一定“有戏”,结果也会十拿九稳。殊不知,有时的“聊得好”,或许只是一厢情愿的主观感受,最终不过是一场“美丽的误会”。求职面试,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其实是求职者与面试官之间的对弈。从求职者的视角,若遇到心仪的目标公司,定会使出浑身解数,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从面试官的视角,尤其是对于优秀的HR来说,形象可亲、专业严谨,谈吐如沐春风,全面展示公司和岗位的优势,才有可能吸引到求职者。面对不同的需求,双方在博弈中,能让求职者得出“聊得好”的结果,主要是基于这3种信号:一是双方聊得投缘,面试时间长。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有个词叫“眼缘”。遇到能力尚可,比较合眼缘的候选人;或者某些技能特别突出的候选人,面试官便会有一种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就愿意花时间来沟通和交流,面试的时间自然会拉长。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若不幸遇到一些面试官小白,又或者对结构化面试法特别执着的HR,面谈的过程也会很久我从事HR工作多年,见过不同类型的面试官,尤其是用人部门的负责人在担任面试官角色时,他们的表现有时并不是那么专业,就会给求职者造成误会。有的面试官小白,他们不太懂得抓重点,也害怕自己的判断失误,就会事无巨细地去追问,看似面试时间很长,实则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意义可言。有的面试官过于谨慎,对结构化面试法比较执着,生怕错过任何信息,即便是求职者有明显的短板,他们也会将面试进行到底。可见,面试时间长,也不代表着一定“有戏”。二是面试官主动询问到岗时间和期望薪资。很多求职者在面试的过程,若面试官主动询问到岗位时间和期望薪资,心里的小火苗就开始猛烈燃烧,觉得这次面试八九不离十了,认为这是面试官释放出来的录用信号。其实不然,我们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待这个问题。“到岗时间”其实是个常规性的问题,很多公司的“应聘登记表”中都会列明此栏,说明是个必答项。有些岗位是急着用人,就会把“到岗时间”列为优先考虑要素。至于“期望薪资”,通常来说的确是对求职者综合能力比较满意的前提下,才会询问的,便于面试官初步判断双方在薪资上的匹配度。但难免也会遇到不按常理出牌的面试官,他们只是习惯性去做薪资确认,故不能作为面试成功的依据。三是面试官很热情,主动带着参观公司,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公司在招聘前台文员时,就有个标准化流程,先是HR对求职者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相关确认,然后会带求职者去参观公司的整体环境,还会把工作的核心点强调得很详细。这样做并不意味着面试成功,而是希望通过专业的表达去展示公司的实力和形象,让求职者对公司更加认可,对岗位也有一种心动的感觉,这也是招聘的“推销”套路。求职者千万不要因为面试官很热情,就觉得offer胜券在握。因为对于面试官来说,即便是这次面试不成功,他们也达到了雇主品牌的宣传效果。如果面试时“聊得好”,结果却没有下文时,作为求职者,我们就需要理性地看待结果,聚焦问题本身,逐一分析才能最终求解。一是技能原因。我们需要回归面试本身去看问题,重点分析岗位要求。从公司选人和用人的角度来看,公司希望能招聘到与岗位适配度高的员工,在面试考察过程中自然会更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评估。首先是岗位的核心能力不可缺失,比如我们去面试统计员岗位,却连最简单的Excel函数计算都不会运用;去面试策划岗位,却不会基本的图片处理,临场写个文案都磕磕巴巴,这些基本上都会列入面试“没下文”的行列。其次是工作履历要与岗位需求匹配,比如我们去面试项目管理的岗位,然而在过往的工作中从来没有主导组织过项目,只是做参与的角色;去面试中高层的管理岗位,却没有大企业的工作经验,谈及管理风格一片空白,即使是舌灿莲花,双方再“聊得好”,最后大概率也会与offer失之交臂。二是非技能原因。朋友优优是名校毕业生,在大公司也积累了近四年工作经验,打算抓住“金三银四”求职旺季换份工作,最近一直在准备面试。上周去面试了一家公司的运营主管岗位,她的整体素质与岗位需求匹配度很高,面试官也频频表示满意。只是在谈及加班问题时,她表现得略有些犹豫和排斥,尽管双方聊得蛮好,最终也没有拿到offer。其实像优优这种情况,非技能原因无缘offer的情况有很多:不符合企业文化,公司以“加班”为荣,而我们却更崇尚“自由”;与团队风格不符,用人部门领导“看不对眼”;稳定性差,看到每段工作时间不长,担心是“闪辞族”;薪资要求过高,冲击到公司现有的薪资制度和考核制度;有更合适的人选,你很优秀,但还有人比你更优秀。显而易见,我们想要面试成功,不仅要人岗匹配,还要做到人企匹配和人人匹配。只有充分地了解这三种匹配,做足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必要的时候刻意去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匹配度,才会离offer更近一步。当我们找到面试没有下文的原因,就可以给自己一个更客观的解释,便能放下包袱,继续面对下一次求职。留言说说,你经历过面试聊挺好但没下文吗?更多推荐:点我获取求职服务点我下载简历模版点我开始测算薪资点我抢购小智盲盒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面试遇“盲区”,该如何回答?

小雅最近很沮丧,明明自己在面试前做足功课,每当面试官问到“盲区”时,大脑便一片空白。随着节奏被打乱,后面的问题往往是自信地张嘴,然后成为一个自信的麻瓜,妥妥的大型胡言乱语现场。原本信心满满能拿到offer,最后铩羽而归,自己经常边复盘边懊恼。诚然,没有一个求职者能笑着走出所有面试,但只要你摸清这些“盲区”的底细,面试其实并不可怕。面试问题的类型,普遍常见的有专业类、经验类、自我评价类、假设类、压力类。对于有足够多面试经验的求职者来说,前三者都还能提前看攻略练习,后两者则是面试“盲区”高发地。先说假设类问题,这类问题随机性高,回答时最好采用逻辑性较强的表达方式。比如志明在面试时,就被问到:当你交情不错的同事,
2023年3月6日
其他

当代职场人现状:“缺钱花”“不敢花”

原标题:《打通消费与就业堵点,拥抱经济新热潮》2023年伊始,社会仿佛春日之野,生机蓄势,万物复苏。现在走出去,看到的是马路上川流不息,不少同事说地铁、公交车里的人更多了,我们也能看到街边的门店大敞四开,商场恢复营业。经济环境的回暖,让促消费、稳就业双双迎来明朗预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32.8%,为经济恢复发展增强后劲。就业市场也明显回温,我的企业家朋友们终于不再和我讨论“裁员”的话题,而是重新聊起“如何招到合适的人才”。智联招聘数据[1]显示,春节后首周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9.1%,招聘职位数逐周上涨,以第一周招聘职位数为基数1,第四周的招聘规模指数已经达到1.28。一切都在回归正轨,但是为了让促消费、稳就业之路走得更加坚实,我们还有一些堵点需要认清、打通。智联招聘在2022年底进行的调研[2]显示,2022年有19%的白领薪酬原地踏步,31.8%有所降低,仅有35.3%有所加薪,这和过去几年每年都有40%以上涨薪的趋势明显不同。年初的时候,有一条热搜很触动我,重庆一家公司因为给员工每人加薪50元而道歉。同为企业管理者,我非常能理解这家老板的难处,经过三年环境冲击,不少企业确实在“加薪”这件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老板不过是35.3%中的一个。企业难,职场人也难。一方面职场人面临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大家的居住负担仍然比较沉重,智联招聘的数据[3]表明,在职场人中,有30%的人需要用三分之一及以上的月收入支付房租,住房支出给人们造成了明显的经济压力。最近,“提前还贷”又上了热搜,很直接地说明居民消费目前仍然处于无力状态,信心恢复需要时间。“不敢花”主要是因为工资收入的不确定性,但也是由于目前的社保制度还不足以让人们放手消费。如今我国传统的福利体制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尤其是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制度滞后,智联招聘和北大国发院联合发布的《2022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显示,在灵活就业比例较大的00后群体中,他们享受的年终奖、节日福利、体检等企业福利均低于整体,他们的消费欲望远远低于其他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使许多人倾向于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备将来不时之需。稳住就业就能稳住消费。中国的就业情况究竟如何?很多朋友很困惑。一边是在年初的新闻里看到江浙各企业都开着大巴到外地抢人。国家统计局也公布了就业指数,2022年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4],处在相对健康的区间;但另一边,我们看到社交媒体上大量讨论“青年失业率走高”,16-24岁城镇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在去年7月达到19.9%[5]的年内高点,考公数据屡创新高。中国是否面临着巨大的失业压力?我们的研究表明,失业率整体可控,但存在结构性失衡。我国就业市场目前的核心难点在于部分行业和部分岗位人才“过剩”,而这些“过剩”的人才无法流入真正渴望人才的新领域。例如,房地产行业最近受到的冲击非常大。智联招聘对房地产行业人才分析显示,2022年初,房地产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下降29%[6]。相比2019年,三年来地产开发上下游产业减少约600万个岗位,岗位缩招可见一斑。但是,房地产行业的人才(包括营销,工程,设计,管理等)又无法很快被其它行业吸收。2022年,智联招聘“潜力行业调研”项目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生物工程、集成电路招聘职位增速分别高达28.2%[7]、141%[8]、29.5%[9],远高于全行业职位增速。跨行业的人才流动比想象的要难得多,慢得多。大学生就业也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2023年春节后,应届生中理工科求职者占比达到32.8%,他们的就业是相对轻松的,经管类占到46.5%,人文学科大约占17%,他们的就业则相对困难。智联招聘在各城市的调研报告[10]还发现,城市间存在着人才分布不均问题,造成城市间供需差别拉大,一二线城市求职更难,而三四线城市招工更难。比起整体失业率,结构性错配的问题更值得重视和解决。消费与就业共荣共损,堵点的打通需要两边同时发力。一方面减少生活压力,一方面提高就业质量。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正循环。结合近年来我国促消费稳就业的经验,我建议短期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出努力。一是贯彻租售同权,让消费能“硬气”。住房是职场人最大的开支。需要进一步贯彻“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践行“租售同权”理念,探索创新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服务模式,继续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改善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减少居民住房开支。二是充实社保基金、完善新就业形态社保制度,让消费有“底气”。可以适度增发国债,以国债补充社保基金,并划拨更多国有资产到社会保障基金中。建议出台政策明确保障灵活就业者薪酬福利的细节条款,依照学历、技能水平等建立阶梯式薪酬制度及社保补贴制度,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得到应有保障。三是增加公共服务岗位,发展新基建,稳定就业的“底盘”。在必要时可鼓励国企、央企及事业单位合理增加岗位供给,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岗位。例如,面对中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的现实,可以在基层机构设置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健康评估师等公共服务岗位,并通过持续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形成可持续的就业机制。我们不必过于恐慌于老龄化,老龄化会创造大量的新就业。在日本,有大约10家和老龄化相关的上市公司。这些社会服务的新基建项目会催生新职位,能够创造广阔的就业空间,有助于短期内稳增长、稳就业。目前,已经有社会资金进入这些行业,加速这些行业的发展。四是构建“大学生后教育体系”,弥合供需错位,倡导回乡就业。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但也是目前就业状况最不稳定的一群人。鼓励高校探索以新经济为导向的“大学生后教育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发展更符合新产业结构的技能,文科可以加强商科学习,商科可以加强理工科学习。这些继续教育可以大大弥合供需的裂痕。同时,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倡导新就业理念,鼓励三四线城市出台积极的引才政策,引导毕业生回乡就业,形成更合理的人才流动秩序。三四线城市面临巨大的机会,也是人才的洼地,应该鼓励家乡就业。2023年将是促消费、稳就业的新的窗口期,推动这两大经济发展的“变量”为“增量”,将进一步使消费与就业顺畅奔涌,掀起新的经济大潮。智联招聘将继续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为促消费、稳就业持续贡献力量。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那些选择回小城市打拼的人,过得好吗?

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到小城市奋斗?多少城市霓虹下赶赴的身影,曾几何时在无数年轻人心中烙下了梦想。而小城市的狭隘和闭塞,成为他们抗拒回去的理由。但近两年,这样的情况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回家乡,将梦想的定位从大城市的五彩斑斓,收回到了小城市的宁静港湾。在上海做策划的小唐,昨天告诉我,她要回家了,已经在老家找了份工作,月薪5000块。我问她:在那边工作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决定离开?她说:大城市有情怀,小城市有感情,选择返乡是这一刻最好的选择,而且家乡的工作也并不比大城市差。的确如此,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精彩,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开怀,不管选择哪一种,都能让人生熠熠生辉。“混不下去就回老家工作。”“在北上广深赚够了钱,就回小城市开启小资生活。”“等我35岁后,我再考虑是否回老家。”曾几何时年轻人的择业观,是把大城市放在首选位置,而家乡的地位在他们心中只是遥远的兜底。但也有很多年轻人,走在时代的前序,他们把回归家乡,建设家乡,放在了和在大城市打拼一样的重要位置。大学室友阿坤,去年放弃了在国企的稳定工作,回老家开了一家特产店,致力于要把家乡的美味特产,销往国内外。高中同学雨枫,即将带着全家人搬回老家,她说,最近几年家乡建设得不错,各种优质的工作机会也接踵而至,她选择回去也变得理所当然。去年新认识的同事王林,前不久回到有女朋友的小城市,和她一起奋斗,他说一个人的奋斗是孤独的,有人一起奋斗,才是真实的幸福。不再作为垫底的返乡选择,逐渐成为了年轻人就业的新趋势。小城市开始有了温度和吸引力,也开始有了人才流入的生机盎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很多人的向往之处,可只有身处其中拼搏的人,才深知这份落脚于大城市的渺小感。大城市机会多,但同等的竞争也大,有多少人为了一个岗位,争得头破血流,有多少人又为了一个加薪升职的名额,熬夜打拼。内卷竞争白日化,成了大城市的代名词,也成了很多职场人筋疲力竭的主因。而相比大城市无止尽的奔波,小城市反而有了稳稳的安全感。春节期间,我回老家和发小见了一面,他毕业后选择了回家,没有和我们一样留在省会城市,那个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朋友,都挺瞧不起他的。觉得这种毕业就从大城市“开溜”的行为,是自我设限,大城市多好,要什么有什么?小城市压根比不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生活和工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下班步行10分钟到家,每天上班8小时,很少加班,下班后有闲暇时间就去家楼下的河畔,散散步,日子过得有条不紊,让心生羡慕。小城市的安稳,让人体会到了妥帖和确定的满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在大城市待了多年的职场人,会选择返乡工作的一大主因。毕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广州工作,当时和我一起共事的有我的老乡小杨。平时私下没事,我就喜欢和他聊天,一起说着要在广州这座大城市,努力拼搏,寻到自己的一隅天地。但第三年的时候,他就回了老家,原因是他所经历的一件事,那一年他因为工作太忙,平时和家里的联系也少。他妈妈有一次突发疾病要做手术,家里人给他打电话,他匆促地把手里的工作交接完后,就请假回了家,但还是没赶上他妈妈的手术。那次请假回来,他不久就提了辞职,他走之前和我说,离家太远了,父母有什么事自己也照顾不到,看着逐渐年迈的他们,自己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想来想去,还是回去,和他们有个照应,而且现在老家也有很多好的发展机会,何必把自己死死匡在广州呢?心安处即是家,谁说小城市就不能容纳梦想了?大城市的快节奏,让留在大城市的人可以保持拼搏的姿态,竭力生长,而小城市的慢生活,又让回归故土的人可以憧憬更多的自由和明天。返乡工作,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他们选择回去建设家乡,选择回去完成梦想,对于那块梦想开始的地方,这何尝不是一种反哺。智联招聘「我在家乡挺好的」城市专场直播招聘正在进行中,湖州、东莞、昆明等数十个城市,连续不间断派送家乡靠谱机会,在线发放高薪岗位,看直播与家乡好工作双向奔赴。不管选择哪个城市开启我们的新职场,只要拼尽全力,怀揣希望,就能把自己人生活得滚烫。留言说说,你想回老家工作吗?智联招聘“我在家乡挺好的”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湖州德清人,家乡好岗上线,回家吧!

2023春风行动城市专场直播招聘第四站:湖州德清【参与单位】浙江省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湖州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德清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连线企业】:兔宝宝看直播云游湖州德清,抢占家乡好工作~↓↓↓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春招怎么投简历?拿好“靠谱企业榜单”跟投攻略

薪资虚高?已读不回?“白嫖”方案?要想工作先交费?……如果你是年后跳槽大军中的一员如果你担心被骗子公司套路不想被虚假职位消耗时间和感情速来掌握智联招聘“靠谱企业榜单”你的问题有望迎刃而解!“靠谱企业榜单”包括九大榜单智联招聘通过严格的企业筛选和信息审核机制分门别类向求职者展现好企业和真职位一起来看!【中国最佳雇主榜:超强的六角星战士】权威机构联合评选“最佳雇主”营收、利润表现佳包容员工、文化多元薪酬福利、环境氛围均在线【专精特新榜:企业中的“小巨人”】政府认定“专精特新”科技属性、潜力巨大高成长性、实力硬核找准对的,前景广阔【家乡好工作榜:我在家乡也挺好】厌倦了大城市的996快速发展的家乡城市在召唤!集合家乡优质企业、靠谱岗位人生增值的下一站——家乡!【央国政榜:可遇不可求】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端起“铁饭碗”才有安全感?来自央企、国企、政府的岗位给求稳的自己一次机会【500强榜:到底强在哪?】不是只有“500强”的名号收入、规模、影响力……500强的阶梯足够高做好准备,看最远的风景!【独角兽榜:潜力无限的代名词】商业模式难以复制的天之骄子市场潜力无限的绩优股发展不设限,成长无极限欢迎来与企业同频进步【城市明星榜:谁是最闪耀的星?】行业龙头、城市名企新兴领域潜力军、小而美公司热门城市、热招岗位来明星城市,做企业明星【福利榜:比你更懂你】丰厚的企业福利、奖金补贴超棒的工作氛围差异化的激励举措好企业回应员工的真实诉求【回复榜:真诚永远是“必杀技”】这里有不玩失踪、积极交流的HR说出你的期待,缘分马上就来精选近期内HR回复速度快的企业让真诚成为最强武器各位跃跃欲试的小伙伴~“靠谱企业榜单”为您介绍完毕打开智联招聘APP点击首页“靠谱榜”或者,现在、此刻!扫描下方二维码锁定好企业、真职位!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年后想跳槽,想清楚这3点再跳!

复工之后,同事小李有点心不在焉,起初以为他还未从“假期综合症”中恢复,但今日才知道,他是在谋划“出走”。“年终奖到手了,年也过完了,该替自己考虑考虑了。”他想跳槽的想法,让我十分不解:领导待他也不差,拿到手的工资比其他同事高一截,怎么就不满意现状了?难道外面给予的待遇更高?作为和他一起进公司的同事,我还真得劝劝他,关于跳槽千万别冲动,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现在的年轻人,有多重视“仪式感”?年尾时各种制定计划和目标,年后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诸多“仪式感”中,有一种仪式感叫“年后换工作”:辞职就要选年后,跳槽就要挑“吉日”,好像只有在新年伊始做出重要选择,才算给自己开了个好头,才能积累改头换面的心理优势。输也不能输在“仪式”线上。但在这里不得不给各位提个醒,年后换工作别过于盲目,完全为升职加薪去换,可能会吃亏。生涯规划师古典曾说过:跳槽发展中要关注的是优秀的行业趋势,优秀的团队合作机会,要躲避的是玻璃天花板和寡妇职位,即使是更好的薪水,也要躲避高薪背后的风险。跳槽找工作,过度关注薪资待遇,往往会忽视岗位背后的核心信息。朋友肖华就吃过这方面的亏。在原公司待得好好的,非要为了每个月多2000块的岗位去跳槽。换了工作后才知道,2000块薪资待遇差量的背后,是一岗多兼的前仆后继,疲累交加。事后他疯狂自嘲:表面看我每月多了2000块,可背后我却损失了在原公司继续攀爬的机会啊。年后跳槽,如果过多关注金钱,而不去多方位考虑周边信息,可能会导致我们做功课不充分,很多核心信息和关键资源,就容易被忽略。年后跳槽,除为了“钱”外,还有一大原因可能是遭受到了领导压榨、同事排挤甚至是诽谤。在这样一种极其压抑的环境下工作,可能会导致心理和情感双倍的痛苦,很多人于是便选择了逃离。我当时选择从前公司离职,也是这个原因。当时的部门副经理,总爱找我的茬,还喜欢趁我不在办公室时,在背后对我“指点江山”。有时候还会在开会时,当着领导的面,刻意拿我工作中的小错误,作为工作不认真的例子。次数多了,我心也累了,便跳了槽。跳槽的时间正好是去年春节后,但我走之后没多久,关系不错的前同事就给我打电话,说我走得太早了,应该听他的话,再熬半年。跳槽之前,我就听说公司要谋划改革,把真正有能力的年轻人提拔上来。同事也暗示我,我有注册会计师傍身,大概率可以升为部门经理,但我一心想跳槽,想脱离那个苦海,哪里会想这么多。后来,公司果真改革了,部门职位开始竞聘上岗,原先的部门副经理因为能力欠佳,被下放到了集团的其他非重要子公司,而部门副经理职位一直空缺,领导考察去考察来,也不知道选谁。同事说,要是你在,领导肯定优先考虑你了。虽然当时我对他说:无所谓,走都走了。但说真的,内心还是有些后悔。对于想通过跳槽,告别糟糕处境的打工人来说,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跳槽后有没有更好的机会?在现在的公司有没有潜在或明在的机会?职业的收益,并不仅仅来自于高额的待遇、和气和舒适的职场环境,还包括自我发展的潜在机遇,一份工作很难在这3方面都满足。作为职场人,在跳槽时,做好自我内心的价值排序很重要。换个泳池也解决不了不会游泳的问题。比职场新旧更让人无法招架的,是面对行业趋势的下跌,自己成为了手无缚鸡之人。有一部分人年后跳槽,关注的是行业趋势,当然如果自己所处的行业趋势整体处在下坡过程中,及时从中翻墙跳出,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如果,仅仅只是害怕被提前淘汰,为了规避被行业大清洗的风险,不考虑自身实力的积蓄,反而会加速自己“贬值”。朋友宁桦,在建筑行业“深耕”多年。所谓的“深耕”,也仅仅只是工作年限上的增长,专业技能,经验积累多年来没什么突破和长进。在所在公司列个技能优秀人才名单,他也只能排在中下游,更不能称之为有竞争力。最近几年建筑行业越来越饱和,竞争呈现白日化,项目越来越难接。宁桦所在的公司资金流也出现了问题,宁桦便萌生了跳槽的想法,对他而言,他可不想成为率先在公司被优化的对象,于是选择了提前出走。但外界的世界远非他想的那样,因近些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导致他的面试之路并不顺畅。2个月,面试了几十家,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纳这位职场老员工,最后实在没办法,他不得不降薪加入一个小公司,干了一个小出纳的角色。行业趋势是大方向,我们没办法逆势而上。不管现在是处在正乘快车道向上升迁的新兴行业,还是已经开始有所回落、有所下跌的夕阳行业,我们更多的关注点要放在自己抗风险的能力上。没有自身的硬实力,你跳槽到哪个行业都只能吃闭门羹,成为加速贬值的倒车手。年后跳槽,需考虑周全,不要陷入越跳越迷茫的困境。多做自我分析和拆解,让跳槽的举动成为自己职场发展的推动器,愿每一个职场人新的一年都能搭乘上职场的快车道!留言说说,你觉得什么时候该跳槽了?更多推荐:点我获取求职服务点我下载简历模版点我开始测算薪资点我抢购小智盲盒
2023年2月6日
其他

简历这样写,HR不约你都难!

朋友阿黄在软件领域深耕了多年,虽称不上是“大牛”级别,但好歹也是资深开发人员,本以为换个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结果却大失所望。投出去的简历如石沉大海,只有几个公司回复,还总是在初面环节就被pass掉,这让他有点郁闷。刚开始还有些不以为意,总是用大环境不好来安慰自己,骨子里的那点骄傲,让他也不好对外提起。眼看着马上就要空窗半年了,才开始紧张起来,整个人也有些焦虑。前两天打电话来诉苦,想让我从HR的角度给些建议。看了他发来的简历,确认了简历中的相关信息,才发现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简历写得太草率了。在求职过程中,简历是我们的“第一名片”,是否能吸引HR的注意,在众多简历中被选中,直接决定着能否拿到面试邀约的机会,是至关重要的求职“敲门砖”。但不少求职者会有认知误区,觉得工作还是看能力、拼实力,简历随便凑合就好。实则不然,除非你在行业内已经有了很强的个人口碑,过往业绩斐然,否则还是要认真准备简历才能取胜。在职Q社区,看到一则网友的吐槽帖:“现在的HR真是不太行,尽做一些表面功夫,面试三分钟不到就结束了。最重要的是一直盯着简历提问,简历不过是花架子,真人都在现场了,还舍近求远,严重怀疑他们的专业性,太能忽悠人了。”坦白说,这种情况肯定是存在的。现实中HR的专业水平确实参差不齐,他们也背负着“招聘到面率”的考核指标,难免会有面试邀约凑数之嫌。但更大的可能是候选人的简历出现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工作内容过分夸大导致数据失真,简历制作过于敷衍等,这直接决定着HR对候选人的第一印象。心理学上有个“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在面试中,简历的好坏,亦会让HR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这将直接决定着面试的后续走向。一些工作年限较久的小伙伴会对简历不屑一顾,认为简历上的内容没有实际作用,希望能直接跟负责人面谈。这是一种异想天开的想法,还会给人留下傲慢的印象。毕竟大多数公司的面试流程都是HR初面、用人部门负责人复试。HR需要对候选人的德和才负责,用人部门则对候选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负责,两者分工不同。实际上,简历是你对过往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双方的一种信息交换,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否则,即便是你有高能力,在面试环节也会变得黯淡无光。在日常工作中,身为HR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简历,有的让人眼前一亮,有的则让人哭笑不得。其实,简历并不像数学题,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但至少不要出现明显的槽点:一是基本信息有异议。有人会说,基本信息怎么会填错?还真不一定,越是看似简单的环节越容易出错。简历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出生年月、教育背景等。比如姓名,对个人隐私敏感度高的小伙伴,往往不愿意填真名,而选择用昵称、或英文名。这无可厚非,但切忌用奇怪的昵称和复杂的英文名,以免让HR望而却步。再如联系方式,也是容易出问题的。经常会碰到候选人与岗位比较匹配,但在电话邀约面试中,却出现电话空号、停机,或设置了来电拒接而错失良机。教育背景的填写也是需要注意的,尤其是起止时间栏的准确性,可以避免让HR疑心学历的含金量,是全日制、自考、还是网络教育专升本?二是工作时间、履历有断层。若你的工作履历出现断层,在简历制作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专业的HR对候选人的空窗期非常敏感,会对此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追问和深挖。比如上一份工作的离职原因,是主动离职还是被辞退?为什么这么久找不到工作,是能力问题还是定位偏差?空窗期有什么收获,是学习进修还是陪伴家人?对这些问题要提前预演,做到心中有数。但绝不能为了保持连贯性而选择“简历注水”,毕竟HR也不是容易忽悠的。三是把工作内容写成工作职责。阿浩参加工作有两年多时间,前不久有了跳槽的想法,去面试某公司的销售经理。为了让简历看着高大上一些,直接将岗位说明书上的工作职责复制上去。没想到在面试环节,HR问他具体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取得了什么成绩,他却吞吞吐吐,场面好不狼狈。这就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毕竟HR对岗位职责是了然于胸的,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能力和业绩。四是将过往经历一一列出。俗话说:“过犹不及。”有的候选人喜欢事无巨细,将自己的工作经历一一列出,大到项目取得的成果,小到获得的荣誉证书,硬是将简历写成了“自传”。要知道,HR不是职业调查师,不需要知道你成长的每个细节,他们只会关注你近期的两份工作情况。再说满屏都是重点,实则是没有重点,也就没有吸引力可言。知道了简历的槽点之后,我们理性分析一下,一份好的简历具备什么特质?一是逻辑清楚,主次分明。对于简历的制作,所谓的逻辑清楚,是指表述方式要条理清晰,还要简明扼要。一份简历想要引起HR的注意,是需要从人才评估的角度去做文章的。比如着重描述个人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过往的工作成果、重点参与的项目经历等,表达逻辑上要经得起推敲,不要过分夸大。可以采用时间倒序法,从最近的一份工作写起,这也是HR关注的重点。二是有细节、有数据做支撑。如果一份简历只表述了过往的工作经历,缺乏具体细节及数据支撑,就犹如工作中的绩效考核,高喊着“我很努力”的响亮口号,却没有量化、过程化、具体化的记录,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所以,细节和数据才是硬道理,只有结果导向和对数字敏感,才能俘虏目标公司的芳心。三是简历中要有“亮点”。所谓的亮点,是指除了满足目标岗位要求外,你的个人能力特质,比如过往你的突出成绩,又或者相较他人,你的独有经历和专属技能。举个例子,曾参加过市级或区级的演讲比赛、曾提过合理化建议被公司采纳而授予“XX称号”,曾主导过某次危机公关圆满解决问题等。所列举的亮点最好与岗位需求相契合,达到“我有的,恰好是你需要的”。这样不仅能抓取HR的眼球,还能打动用人部门的负责人,自然也能提高面试成功率。一份好的简历,可以让你离心仪的公司更近一点,也能助你拿到更多的面试机会。愿你能够用心书写自己的简历,早日拿到令你心动的offer。留言说说,你觉得简历重要吗?更多推荐:点我获取求职服务点我下载简历模版点我开始测算薪资点我抢购小智盲盒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职场上,既会做人又会做事,有多重要?

不论是在哪个场合,高情商的人总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职场上,很多人以为高情商就是会说话,拍马屁,懂幽默,会来事。如果你对于职场高情商的理解停留在这一层面上,那未免太肤浅了。高情商的人能够戒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推己及人,懂得为他人考虑。真正的职场高情商人士,在人际关系中并不会太过于阿谀奉承,讨好他人。相反,他们不一定会说很漂亮的场面话,但是与他们相处,一定会让你感到如沐春风。新同事李薇初入职场,同事和领导都很乐意关照她。原来是李薇每次请教问题时,都会很自觉给前辈带点早餐或者下午茶。因为这个小小举动,老同事感觉到被尊重,面对李薇的麻烦也乐意赐教。职场上的高情商并不是会说好话就行。当你能够考虑他人感受,换位思考,你就能够在为人处世上不冒犯他人。职场上,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正是因为意识到这宝贵的一点,他们懂得投桃报李这个道理,不会去用巨婴的思维去道德绑架他人。陈强是公认的高情商销售。销售工作压力大,但是他遇到再刁难的客户、再棘手的工作问题,同事们都没见过他把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同事们都觉得和陈强共事很舒服,如沐春风。凭借出色的业绩和自我管理能力,陈强很快被提拔为销售经理。职场上所谓的高情商,其实更多指的是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中良好处理情绪的能力。懂得将工作和私人领域分开,不把私人情绪发泄给无辜同事,也会自我化解工作中的坏情绪,这才是高情商的做法。如果你的情绪忽高忽低,遇到困难就将负面情绪摆在脸上,随意摆烂,别人大概率会在心里认定你不够靠谱沉稳。职场上,很多机会就是这样悄悄溜走。1、踏实本分是基础,做事做人两手抓职场上,一个人如果没有踏实本分的工作态度,如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是无法支撑起高情商这三个字。任何圆融的人际交往技巧,一旦没有了责任心作为基础,就会变得偷奸耍滑,世故虚伪。职场上的高情商,一定是本分做事、和谐做人两者相结合,而不是空有一副夸夸其谈的外表,却无法干实事。与其一味追求如何说漂亮的场面话,如何在人际关系中讨好他人,你不妨想想自己如何把工作做得漂亮点。职场上,专业负责,是高情商的另一个代名词。2、情绪管理是重点,伤及无辜要不得职场上的高情商人士,都能够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因为他们明白,人一旦变成情绪的奴隶,让情绪凌驾于之上,便会在职场上处于失控位置。一旦你无法处理好情绪,任由情绪上头,那么你很容易将负面情绪发泄在工作中,被领导批评几句就委屈得不行,和同事一言不合就开吵。想要做个理性的职场人,更好地管理自身情绪,不妨采用以下三个技巧:(1)
2023年1月9日
其他

求职做好这3点,让你成功率暴增!

朋友上个月辞职了,辞职后马上就开始投递简历,凭借在大公司多年的履历,他在一周之内收获了好几家公司的面试邀约。但让人意外的是,每一次都与offer失之交臂。问其原因,他感到很疑惑,自己是大公司出来的,硬件条件也不差,做的项目也具备含金量,怎么混得连一个offer也拿不到。听他详细说了面试的全过程,我才发现,他之所以拿不到offer,是源于忽视了以下3点。去年我在求职时,一个外企的朋友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求职前的自我诊断和剖析,一定要附加上猎头的思维和逻辑。这位朋友曾被猎头挖过,当时那位猎头,做背景调查非常细致,连我朋友下班后喜欢在哪家餐厅吃饭,喜欢喝什么茶都知道,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还会站在朋友的角度去考虑他未来的发展空间、成长领域等等,让朋友很是佩服。因为这事,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有时候我们会疏于了解自我,猎头反而会比我们更了解自己,他们会对潜在成功的推荐人,做一个全面的诊断,对他们进行方方面面的剖析。求职前不可盲目,在选择想应聘的目标岗位之前,一定要像猎头一样,对自己做一番诊断和解剖。建议大家求职前,首先了解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状况,找出优劣项。然后再对比看看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路径。最后将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做一个平衡,以此作为基础点去匹配适合自己的目标公司和岗位。而不是随波逐流,盲目地投递简历,通过大量投递的动作去提升拿offer的成功率。朋友小杨选择在34岁的年纪辞职,原本以为找工作会步步受挫,没想到2个月没到的时间,拿了8家公司的offer。当我问他面试高通过率的秘诀时,他说:源于面试前的精准演练。他以前从来不为面试做提前准备,认为越准备越紧张,而且根本摸不透面试官的问题倾向,准备面试就有点赌的意思,索性不准备了。而且当时的他还特别崇尚,面试等于聊天的观念:“大家都是互选的关系,真实感很重要,过于套路反而对自己不利。”但是呢,这样随性的态度在讲究严肃的职场,必定会受挫。之前他的面试表现就堪称灾难级。面试官的问题,回答得语无伦次,毫无逻辑,问其过往工作的重大突破,他也说不出个道道,让人忍俊不禁。虽然他有能力,但不能通过面试的那简短的半个小时表现出来,实在可惜。后来他开始沉下心来准备面试,而且会花费很大的功夫,他会去搜集每一次面试HR提出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梳理,还会把问题延伸,尽量做充足的准备。而且,他会请HR朋友来家里做面试实战,让自己有亲临现场的紧张感,这样一来二回后,他的面试表现越来越好,能充分地在面试中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听完他的经历,我才真正知道,一次你不怎么重视的面试,都能为下一次面试做铺垫和提前演练。很多人特别重视面试前的职场礼仪,比如说如何打招呼才能让对方感觉到亲切,面部表情该怎么管理,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精神面貌等等。却鲜少有人会重视面试结束后的礼仪,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面试结束了,结果已经浮出水面,自己再多此一举,基本上改变不了大的局面。但面试结束后你做的事,真的没啥用吗?并不是,很多人忽视的地方,往往是你机会的生发处。我有一个朋友面试结束后,他悉数感谢了在场的几位面试官,让面试官对他印象深刻,事后他也因为这一点细节给他整个面试过程加了不少分。那么作为职场人在面试结束时,可以做一些什么,为面试做一个好的收场?你可以在面试结束后给面试官写一段感谢的话,感谢他们今天在面试的时候给予你的建议,这是你懂得感恩和尊重对方的表现;如果你在面试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并没有回答好或者没有考虑清楚,你可以告诉面试官自己事后会再认真考虑,再给对方答案,这是你认真务实的一种表现;另外如果你在面试的过程中,通过面试的沟通交流,识别出面试官有另外一些需求,而自己正好可以提供对应的资源时,你也可以在面试结束后主动提出帮助。当然还有一些小细节值得注意,面试结束时把水杯带走,把凳子归位等等。细节决定成败,不仅在工作中要如此,在面试环节更要如此。求职不仅讲究强大的硬实力,还要讲究策略,有时候求职前你的一点“多余”准备,往往能让你的成功率倍增。留言说说,求职前你都会做哪些准备工作?更多推荐:点我获取求职服务点我下载简历模版点我开始测算薪资点我抢购小智盲盒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凭会说话升职?”,职场马屁精和职场高手的区别在哪?

总听到朋友跟我抱怨:为什么领导都喜欢马屁精?这不光是朋友的疑惑,也是困扰了很多职场“老实人”的未解之谜。但如果你还在职场马屁精这个问题上愤愤不平,大概率上是你没看到普通马屁精和职场高手的本质区别。因为在职场上,马屁精只能得到蝇头小利;能稳扎稳打成为领导心尖上的人的,那是职场高手。很多人对职场马屁精嗤之以鼻:“不就是脸皮厚,会变脸,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嘛。”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为什么职场上吃亏的总是老实人?

昨天,和新同事一起聊天,聊起内向的性格在职场中是利还是弊?有个同事很有感触,便讲述了他在上一家公司的遭遇:他性格偏内向,平时不太爱说话,也不爱和人打交道,因此处处被上级领导“嫌弃”。重要的项目,原本他最为擅长处理类似的工作,领导却偏偏略过他,把项目给了能力不如他的同事。就连往集团推荐学习的名额,他也从未入过领导的眼。在领导眼里“一无是处”的他,终于在上半年辞职了。在找领导签辞职报告时,原本以为领导会给他一些祝福的话,却没想到领导“当头就是一棒”:“你太老实了!走到哪里都会吃亏!”他不禁对我们发问:“老实人,难道在职场真的吃不开吗?”很多“老实人”,在职场中常常被贴上标签:“他不爱说话,太老实了,不善于沟通。”“他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不懂变通,安排他去那个项目真的靠谱吗?”“有个升职名额,他其他都不错,就是有点内向。”太多这样的标签,被领导先入为主地贴给了老实人。工作中不可否认,内向不太爱沟通的老实人,常常会被领导忽视。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公司7、8年了,老板连他名字都不知道。直到一次年会,因综合部负责主持的同事,请了假,他被迫顶上了主持人的位置。后来因在年会上的出色发挥,让老板一下子把他给记住了。之后每次遇到需要主持人的场合,都会想到他。内向者的存在感低,可见度稀薄,有一层原因是自己不懂得如何去表现,没有在合适的机会面前,去展现自己。内向型的性格,不应该被当成职场的劣势,对内向者一拍子定格,才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公平。“内向者,不善于表达”的标签,是职场对于他们最大的偏见。内向者不表达,不代表他们不懂得表达,不善于表达。相比外向者而言,那些被称之为职场老实人的内向者,往往会更具有同理心,他们的表达技巧,往往更能触动真诚的开关。职场中不乏很多左右逢源,看似什么场合都有很多话,能够兼顾好各方利益的表达亢奋者,表达和沟通是他们日常的习惯和工作。但很多职场内敛的人,同样可以抵达外向者表达所能达到的效果,当然抵达的路径会不同。内敛者,往往具备“人狠话不多”的特点,大面积的表达,不是他们日常的行事风格,但关键时刻的一语中的,往往能带来真切的效果。他们会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别人的需求和情绪,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能最大化地缓解对方的尴尬,他们也知道什么时候是自己最佳的表达机会,而不会为了显露自己,压低别人,去用话语争锋芒。作为内向者,如何最大化的在职场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里推荐一个方法“4P”法。所谓4P,是指准备、展示、推动、练习4个要素和行动步骤。(1)精心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内向者最为惧怕的,恐怕是突然来袭的挑战和任务,这会让他们措手不及,表现也大打折扣。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平时就可以用“强准备”这一招。如何做,脱不花曾谈过一个例子,面对一个重要的客户会议,如何进行强准备?首先,这个会议每一个参会者的背景,你可以去研究;其次,你可以列一张清单,在这个会议上最重要的客户和领导是谁,他们可能会问的问题是哪些,穷尽,你要把问题的答案写下来,然后念一遍,再修改一遍;如果你是发言人,把PPT做精美点,让领导过目,写逐字稿,并且多练习,背下来;最后,你可以提前到会议现场,熟悉一下环境,甚至包括熟悉去洗手间的路线,找到是自己主场的感觉。你看,一场会议,都能从方方面面进行最大程度的准备,其他复杂的工作,会具备更多强准备的切入点。事前准备,往往是内向者擅长的,从重要工作的前期准备入手,打造自己的价值输出,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2)自信展示,实现游刃有余有了强准备,然后在关键的工作场合,要把自己所做的储备,都尽力展现出来。只有show出来,才能被看到,被识别,被欣赏,也才有后续源源不断的机会。自信展示的前提,是需要把工作场景具象化,每一个特定工作场景下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做好解决方案的储备,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该出场时不怯场,该一语中的时,切中问题要害。(3)推动自我,加速个人成长很多时候,内向者需要攻克更多的心理关,在他们心里始终有一个执念,认为内向是性格上的一层枷锁。这个时候,要不断地推动自己走出心理的舒适区。只有走出来,才能在职场上获得更快地成长。如何推动自己走出舒适区?可以把以前惧怕的工作场景,罗列出来;然后仔细去想一想在这个工作场景下,真正惧怕的是什么?只有面对了害怕的情绪,才能最终攻克它。(4)刻意练习,打破错位偏见古典老师曾说过:很多人都无法区分“能力”和“性格”,性格是“DNA和后天环境综合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没什么大事它是不会改变的。能力是通过后天刻意练习而获得的一种技能。职场上最大的错位,就是把性格当成了能力。内向就是沟通能力不佳,老实就必定承担不起重任,处理不好临时的变化,这些错位嫁接,实实在在伤害了和阻碍了很多内向职场人的发展之路。对于内向者,要懂得突破这一层错位的偏见定义。私下多做刻意练习,多精进,只有自己能力提升,才能在面对职场中各种环境和困难的时候,不乱于心,也才能把自己的内向转化为专注力,发挥能力价值。外向不是职场成功的标配,内向也并不代表与成功绝缘,各种性格都能在职场发挥它独特的价值,内向者只要找准自己的优势发力点,同样能在职场节节高升。留言说说,你如何看待职场中的“老实人”?更多推荐:点我获取求职服务点我下载简历模版点我开始测算薪资点我抢购小智盲盒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职场中这5句话,别长挂嘴边!

前不久,入职没多久的表弟向我发来求救信号。说他不小心在同事面前说错了话,导致现在同事们看他的眼光都变了,有时候还刻意远离他。我好奇地问他,你都说了什么话,导致同事能有这样的反应。他才告诉我事情的原委。一次正常的午餐时间,他和同事们在一起吃饭,无意间聊起了带他的老同事,他毫无心眼地就说到,老同事明年准备回老家,不准备在公司干了。这话一出,老同事明年要离职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原本无心的举动,却让表弟陷入到了很难堪的局面里。带他的老同事不怎么搭理他了,就连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也开始纷纷回避与他的交流沟通。职场中很多话不能说,也不能经常说,有些隐藏的规则,作为职场的你我,都要学会去遵守。有了离职的想法,憋在心里就好,不要缺心眼,逢人就说。在职场受委屈,被领导批评,被客户刁难都是再正常不过的遭遇,面对这些状况,有退缩的念头,也很正常。有了辞职的打算,在一切都还未下最终决定前,把它当成一个秘密保守,不要轻易说给别人听,也不要把辞职作为手段,说出来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做法不可取,我的一位前同事,在公司五年间,总共提了三次辞职,每一次都搞得人尽皆知,领导前两次还很包容,要加薪给加,要升职也给他提了一级,但因为次数过多,引发了领导的反感。在第三次提辞职的时候,领导直接甩了一句:“要走就走,以为职场是你家,闹着玩呢”。这位前同事犯了一个错,他不该把辞职这件事当成儿戏,随处说,随处散,要知道,职场上所有的话都能被夸大,都能被传播,一句话所带来的影响,远比很多人想象的大得多。职场上最没格局的行为之一,就是爱聊八卦,爱议是非。我有一位前同事,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八卦的人,特别热衷探究别人私下的生活。有一年公司新招了一个女生,很勤快和懂礼貌,专业能力和为人处事深受部门同事和领导的赞赏。就是这样优秀一个女生,没干两个月就辞职了,辞职的导火索便出在这个爱八卦的同事身上。这位同事有一次私下问了这个女生她男朋友的情况,这个女生没什么戒备,说了自己和男朋友交往的现状:“我男朋友家庭条件不好,目前还在家准备考试。”没想到女生的这段话,第二天转过头,这同事就说给了全部门的人听了。传出来的话变味了:“她要是交友圈子再打开,可能就瞧不起她现在的男朋友了,可惜了。”同事和领导的八卦,最好不要聊,也不要借此作为增进同事了解和感情的契机,守住嘴,有时候是职场上自我保护最有利的武器,也是一个人有没有格局的直接体现。很多公司都设置了薪资保密制度,做着同类型工作的两个人,工作职级一致,工作内容一致,但背后的待遇却会有偏差。就像我一位朋友,他是公司的老员工了,公司新项目因为紧急,对外招了四五个人,虽然他也意料得到,这批新招进来的员工工资普遍比他们老员工高。但是他从未想过具体高多少的问题,直到另外一位老同事把新员工的工资,如实告诉他后,他惊掉了,这几个新来的员工,一个月的工资等同于他们老员工两个月的工资。那位老同事气不过,找到了领导,要加工资,结果这位老同事和打破薪资保密制度的新同事,一一被劝退了。个人薪资,最忌讳的就是胡乱分享。说者无心,但有时候听者有意,别因为在薪资制度上的不守信,而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个时代,早已不是仅凭单打独斗就能轻易出头了,很多时候借助人脉关系,反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系的话题,也永远是职场亘古不变的主题,有一些职场人,进入公司是因为关系被破格录用,但进入职场后,他们并不懂得低调行事,反而是用自己的这一层关系,作为和自己上级领导,和部门同事进行隐形交易的筹码。其实这样的举动,反而不利于自己在职场上站稳脚跟,看起来自己通过关系,得到了同事和上司的尊重和关爱,但是这背后所有的行为动机,都带着一定的目的附加。如果自己的硬实力够强,也真没必要把关系开诚布公地展示出来。背后的关系和人脉,不会成为他们永远的保护伞,反而会成为他们持续进步和提升的限制。在工作中,有野心是好事,但不要常说常提,特别是当我们还是羽翼未满的雏鸟之时,很多能力还在提升阶段,这个时候野心和抱负,只适合独自保守。去年我从国企裸辞后,从财务转到了审计,并且进入了一家事务所,刚开始干审计的时候,我是很有野心的,认为自己有注册会计师证书,加上又有十年国企的财务经验,能很快就适应审计的快节奏,并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好成绩。但接触到所里很多同事之后,我所谓的野心和抱负,彻底偃旗息鼓了,不是我变得没抱负了,没追求了,而是我学会了低调,因为在所里面,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虽然审计工作很辛苦,加班是家常便饭的事,但很多同事晚上加完班回去还要听课程学习,有时候还要学到凌晨,他们谦逊的态度,让我也在反思我自己的高傲。职场上,当你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抵达自己的目的地的时候,不妨把远方当成自己暗暗努力的方向,不要喧哗,低调干事,默默成长,这样反而能获得同事和领导的尊重和认可。工作中,多说易酿祸,少言即是福,学会守住嘴,才能把重心放在踏实行动和提升上,为自己的职场之路做好铺垫和助力。留言说说,职场中你吃过“没守住嘴”的亏么?更多推荐:点我获取求职服务点我下载简历模版点我开始测算薪资点我抢购小智盲盒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薪酬谈判时,HR说“可以”,他在说什么?

/《什么是同事》什么是同事?关键时刻,他说“我来”同事求助,他说“有我”关注智联招聘视频号解锁更多职场趣味干货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身体上班了,灵魂还在放假”:职场人的假期综合征怎么破?

身体上班了,灵魂还在放假。2022年的假期也和国庆节一起画上了句号。上着班,还回味着假期的娱乐,羡慕着睡到自然醒的自己,无心工作。节前没干完的工作,还没记起来,就迎来了新安排的工作。看到满桌的文件夹,不知道该先干哪个?放了七天假,已经忘记怎么工作了。掐指一算,这是假期综合征犯了,困倦、焦虑、工作效率低、身心疲惫……“上班一条虫,下班一条龙。”上班了,但是又没完全上。人来了,但是状态不佳,不想干活,只想摆烂。我猜,这就是今天你的状态。休假期间,大家没有具体规划,生物钟被打乱,开始上班后,松散的的心态无法一下子调节过来,无法进入工作状态。坐在工位上,即使不工作,也不想触摸那仿佛高压电般的键盘。来自于四面八方工位的叹息声,让你觉得你不是一个人。节后就是打工人焦虑的开端,带着对假期的遗憾和下一次假期的期盼。况且,还有人假期最后一天就开始焦虑了。工作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先摸鱼两天再说。工作效率不高,三天也就顶一天的工作量,上班了,好像又没完全上。有人自我调侃节后“晕班”,其实晕的不是班,而是看不到头上不完的班;也有人说,这不是假期综合征,而是不想上班综合征。人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上班,比上班更痛苦的就是节后上班。天天上班,碌碌无为,摸不到升职的边,还看不到加薪的光。苏苏说今年公司缩减了人员,一开始还庆幸自己是留下来的那个,但是缩减人员之后,自己负责的工作也就增加了,但是工资却只象征性涨了一点。每天一到公司就开始脚不沾地地开始忙碌,有时候甚至中午吃饭也要边吃边忙,下班后还经常加班。公司目前的人员配置,也没有上升空间了,现在上班的心情既压抑又焦虑。刚放假几天好不容易休息过来,又开始上班了。当然,职场人不想上班不是一天两天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无法从工作中获取到愉悦感和价值感。工作时间,每天总有干不完的工作任务,常常因为加班工作而牺牲自己的爱好、休闲和娱乐的时间。好不容易有个假期,过得飞快,但是工作日却异常缓慢。工作一件接一件,总以为干完这件可以喘口气,却永远有下一件事在等你。每天都感觉自己尽心尽力,但是工作却也不是很突出,绩效考评刚刚合格,卷不赢,却又躺不平。本以为假期是黎明的曙光,走近了才发现,原来是夕阳。1.循序渐进,从简单工作切入经历假期之后,状态还没调整过来,先不要做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从简单的工作切入,让自己循序渐进地进入状态。比如,先把假期之前未完成的工作进行收尾,或者是处理一些事务型工作。萧然和广大打工人一样,也有忙不完的工作,虽然她很自律,但是每次假期之后也会被假期综合征光顾。她遵循的方法就是一上班先分解自己的工作,只要不是有特别紧急的事情,就先处理那些琐碎的,能够带来成就感的简单事情。这样,一天的时间基本就能进入工作状态,从假期中将自己拉回现实。第二天,基本就可以恢复如常,工作效率和心情都能一跃而起,再来处理一些重要或者有难度的工作。2.调整心态,赋予工作意义“快乐是需要金钱的,金钱是来自工作的,四舍五入,工作能带来快乐。”调侃归调侃,但是我们想要摆脱外在因素的困扰,就要赋予工作意义,找准价值,而不是让工作成为一种负担。在大部分人的概念中,工作只是为了生活。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刚毕业时被分配进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那时候他也曾这样想。但是在他收到他哥哥给他的一封信之后,他转变了态度,从不喜欢这份工作,要少干一点事情,转变成了要多干,要把这件事情做到最好。从那以后,他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一手打造了两家世界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工作5年以上,这几件事比工资低更危险!

毕业后的5年,是拉开职场差距的关键时期。有人通过这5年的努力,实现了年薪百万,有人在这5年里得到贵人的赏识,实现了职级的快速拔升,还有人在这5年里逐渐掉队,成了职场里隐身一族,归于静默。前不久,一个学弟和我倾诉,毕业已7年的他,每月拿着不足5000的死工资,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升职无望,加薪又很困难。他害怕这种现状会一直持续,但又找不到破局的路,所以常常迷茫,时时暴躁。当时我只和他说了一句话:“与其悔恨过去的不努力,不如踏实地用现在的付出,去赚一个不赖的未来。”这并不是一句浓浓的鸡汤语录,而是工作5年以上的职场老人,面对当下瓶颈最该有的态度。但很多职场老同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仍旧我行我素,生活照常,工作照常,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隐患,采取熟视无睹态度,最后在一些变革的时刻,成了率先被清理出局的人。那些工作多年仍然平庸的人,其实都忽视了以下几件事带来的长远影响。工作5年后,太多的职场人,面对眼下毫无波澜的工作,选择性摆烂。一网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职场人普遍摆烂的心理活动:“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多说多做,不说不做。”这样的心理状态,着实可怕,仿佛只要你有了“多此一举”的一步,就会多出数倍的工作量,招揽下数倍的责任,成了替罪而待宰的羔羊。只要自己尽量“少”,就能少了很多纷争和负荷,从而保全自己利益。工作数年的职场人,最忌讳的职场做事准则莫过于此了,但比这更严重的还得加一个不想揽活,却想处处得好。这样的人,两头都想沾光,少做事,多派功,少担责,多得利。可是职场总不会遂人愿,有这样心态的职场人,也始终会处在被处理的边缘位置。工作5年是职位上升的第一个拐点,有人在个时点上实现了职级的提升,而有的人却还是基层的普通员工。可怕的不是一直在基层,而是在基层但却没有基层员工该有的强执行力,有一部分职场人,仗着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对工作挑挑拣拣,该行动时讲各种条件。不懂得降低身段,认真踏实地干好一件事,工作年限上的优势,被当成自己工作能力上的优势。可这虚无的优势陷阱,却把他们牢牢困住。终有一天,当面临裁员失业时,才恍然大悟,此刻的自己什么都没有。拼管理能力,自己是一张白纸,毫无优势可言,拼行动力执行力,自己又不能放下姿态,踏实付出。如果两方面都不突出,试问这些人靠什么在求职市场,掌握自己的主动权,又靠什么在未来长达数十年的职场生涯中,笑到最后。公司中最容易被裁的是哪一类人?不是年纪轻轻刚入职的新手玩家,也不是那些被重金聘用的中流砥柱,而是“工龄”高,但“事龄”低的打工人。所谓工龄,是指打工人的工作年限,而“事龄”,指的是做一件工作,你在这件事上相比其他同事的优势体现。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个员工,已经工作了很多年,和一同进公司的应届毕业生,都去做同一项工作。如果这项工作,体现不出他和新手的差异,大家都做得差不多,过程差不多,结果也差不多,那么对于老员工来说,工龄带来的优势在哪里?如果体现不出自己的优势,体现不出工作这么多年带来的经验积累,那么这样的人,可替代性是非常高的。不是领导,但却喜欢“挥斥方遒”的人,有多讨人厌。我曾经就遇到过,那会刚毕业的我,进入了一家国企的财务部门,同办公室的还有一个30出头的老同事。自从和他同处一间办公室,就没少当孙子。他的快递到了,让我帮忙去取,每次取都是七八个,还要帮他抱到办公室,而且隔几天就要让我帮他带早餐。这些琐事也就罢了,在工作上他更喜欢指导,做一笔账,我做完,他要拿过去美名其是帮忙审核,实际上就是故意挑错。就算我做账做得丝毫不差,各方面都没问题,他也要给你指导一番,有时候一说就是一二十分钟。有一次,出报表,负责报表的财务主管看后都说没问题,他却让我把报表发给他看,看后又是一顿让人意料之外的操作建议:“你以后出报表要这样做,先关注XXX,然后在去核对xxxx,最后在xxxx”。一番下来,我自己都听得糊里糊涂,他却精神饱满。这样的老同事,是可怕的,自己不再领导岗位,却偏偏要多事,把自己的经验强行附加和灌输到其他同事身上,自己却从来不反省。停留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无领导的头衔,却喜欢摆着高姿态,对人下指令和无畏的指导,这样的人故步自封,其代价,永远是被优化,被淘汰的首选。职场上,不管处于怎样的情况之下,都记得不要看轻自己。即使现在已经工作多年,工资不如别人,发展不如别人,但也不要轻易就对命运臣服。只要有改变自我的欲望,就一定会通过行动力拼出自己的一片未来。但有些职场人,工作了5、6年后,意识到自己没关系没人脉,在职场上升职太困难了,看到公司的薪酬制度,看不到涨工资的空间,就自我设限,接受了当下的现状。最后又一个5年,还是老样子。职场是残酷的,作为不再年轻的职场人,我们可以多思考一下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未来将要走向哪里。为了不被后浪取代,也为了不被前浪淹没,作为中浪的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做一些储备和提升,掌握职场上更多的主动权。找到自己身上不“过气”技能,长久打磨: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找到一项优势,而且这项技能不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过时,这种技能值得我们深耕,努力打磨这项技能,让其能成为我们的标签,让人一想到这个技能,就能想到你。有针对性地学习:什么叫有针对性的学习,就是针对自己平时工作中,相对来说不擅长的点,阻碍自己发展的点,去补充学习。要想突破困境,就得清晰地认识困境,找到突破口,持续地改变,才能逆袭。留言说说,你的工资和工作年限匹配吗?智联招聘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职场中稳不住情绪,就端不住饭碗!

近日,一档综艺节目《跃上高阶职场》一经开播就备受关注。浓浓的整顿味,看爽了观众。又要保持real,又要把钱赚了,这是很多年轻人混迹职场的新追求。节目中,导师梁伟丰组内的三个成员被甲方临时拜访,他们在接待时频频被甲方代表质疑。谈话间,甲方代表直接摆出了拒绝沟通的姿态,多次打断成员谈话,甚至直接玩起了手机。成员小龙和思凡对甲方表现非常不满,决定向甲方做报告时“正面刚”。他们在PPT的最后设置了整顿环节:橙色的醒目背景上面写着“垃圾brief”。还给甲方罗列了需要他们遵守的5条原则。言辞激烈,直接用到了“嘴脸”,“我们不需要你们这样糟糕的客户”等字眼。幸好导师让他们做了汇报预演,及时排除了险情。否则“泄愤式”汇报一定会将甲方得罪个底掉。丢掉案子事小,直接在圈内留下骂名事大。所谓高阶职场,同步进化的不只是能力,还有情绪。真正的职场高手都是戒断情绪的狠人。若寒26岁时,就已经当上了公司企划部的主任。在此之前,他的职场之路一直过得顺风顺水。突然,公司给营销部空降了个部长,这个部长是出了名的难搞。这位新部长让若寒做新产品的方案,沟通了十几次,方案都能没得到他的认可。好不容易商量出了个结果。在方案汇报的时候,部长却突然反口,将若寒的心血全部推翻。这次工作本来就推进得艰难,方案被肯定后又被全盘否定了,这直接惹恼了若寒。于是若寒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拍了桌子:“既然这份方案一无是处,你之前为什么要点头?你是不是在故意整人?谁爱伺候谁伺候!”嘴瘾是过了,但过瘾的代价属实有些大。他没能成为整顿行业的英雄,却成为了整个行业茶余饭后的笑柄。就像马伊琍说的那样:“我们所有想出的那口气,真的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所有过不去的事情都是在跟自己过不去。”人生多艰,请善待自己,不要跟情绪较劲。蔡永康曾说:“人生需要的不是快乐,而是平静。”搞定职场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冷静处理工作的能力。在不冷静面前,所有的技巧都会失效。那么,如何在“上头”的时候快速恢复冷静呢?1.“快速逃离”,隔离情绪缓冲带在职场中流行着一句话:“我劝你脾气不要比本事大。”但脾气大的人本身就是情绪管理能力差。情绪上的事,劝是劝不住的,就好比我们知道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那么工作中,感觉快要情绪爆发了要怎么办?四步走:一察觉,二表达感受,三逃离,四回归。比如,你跟某个同事就一个问题有了不同意见,双方在沟通时,都表现得难以说服,甚至有些不耐烦。这个时候,你就要反问自己:我是在就事论事,还是夹枪带棒的宣泄情绪?如果是后者,为了避免后面争得面红耳赤,就可以跟同事表达感受:“对不起,给我几分钟,稍等咱们再来谈。”然后,离开刚刚讨论的空间,去卫生间、茶水间等地方,做个缓冲。确认自己的心跳、语速等平稳了之后,再重新回到现场。2.刻意训练“抗骂”能力,靠记录恢复平静在职场上挨骂似乎是一种必然。但就像戴建业老师说的那样:“人们的眼睛总容易看到别人脸上的黑痣,却从来看不到自己眼角的眼屎。”面对指责,人的本能就是反驳。比起批评,人天生喜爱赞扬。如何在被同事领导批评指责时,还能保持平静呢?张泉灵老师给出了解决的思路,她认为:“挨骂也是要训练的。如果心理上承受能力还不够,那就做一个动作,拿起本子或者笔记本记录,记着记着你就放松了。”有人会觉得这一策略太多窝囊。那我想问一句,到底是人菜瘾大,情绪性吵架,最后得罪众人被孤立、被辞职窝囊,还是快速恢复平静,找到问题有理有据地表明态度窝囊?记录本身就是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当你心理紧张的时候,身体动起来就会有效对冲情绪紧张。3.做好日常情绪排毒,不让毒素沉积情绪管理失败绝不是一次管理的失败,而是多次隐患的累积。职场上,很少有人不是隐忍度日。有毒情绪的长期输入,缺乏输出,只会豢养危险因素,并不会化解真正的危机。毕竟,“最后一棵稻草”虽迟但到。很多时候压垮成年人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想要职场保持情绪稳定,就要保证“大后方”的支持。即平衡好工作和生活。职场上,过得最不如意的人不是工作时被百般刁难的人,而是没有生活提供元气的人。德克萨斯大学心理学家温斯拉夫在一项研究中提出了情绪提振法。他认为日常感官享受改变情绪,比如闲暇之余做阅读、运动、看电视和电影、玩游戏、白日梦等活动。可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释放压力。有人问: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吗?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现在很多人却为了工作而放弃了生活。这才是职场情绪问题发生的根源。养成健康的休闲方式,身体会分泌出更多的“内啡肽”,这种“青春荷尔蒙”会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获得更丰富的幸福感,从而达到身心的平静与安宁。“发泄情绪一时爽,爽过之后悔断肠。”成熟的职场人,都是在工作时对情绪做了“断舍离”。在职场中最厉害的不是你的情绪都能得到回应,而是你的工作都能得到认同。任何强调个人感受而忽略工作结果的行为都会遭到反噬。祝大家少吃情绪的苦,多品工作的甜!留言说说,你能做到戒断职场情绪吗?你相信平行宇宙吗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职场人的离职成本有多高?一算吓一跳

在职Q上看到过一份离职成本计算表,员工离职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两大类。显性成本可包括离职补贴+工资福利+其他费用等;隐形成本可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安置费用等。但这样的计算完全是站在企业角度,而非职场人立场。员工离职对于企业来说肯定会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是比起企业来说,离职对于职场人的成本损耗可能更大。毕竟,员工离职对于企业来说,它失去的只是一个员工;但对于职场人来说,他失去的可是宝贵的年华。从去年开始,“离职”“裸辞”话题成为流量密码,这反映出的不仅是职场人艰难的职场处境,更有职场人对于做出离职决定的犹豫和摇摆。没有量化过的离职决定都经不起审视。关于职场人的离职成本你真的会算吗?在职薪酬有很多的算法,不懂职场套路的打工人的算法是: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岗位补贴-代扣社保=实发工资。甚至为了找点安慰,还会算算住房公积金。段位稍高一点的职场人会用实发工资÷累计工作时长,算一算自己的时薪,看看自己的市场价值。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对容易衡量,但是情绪劳动就像隐匿的杀手。刺杀的不仅仅是你的时间,还有你的健康、你的职场热情和工作信心。真正的职场,不仅需要处理事,更是要处理人。脑力体力劳动不会让你心累,情绪劳动才会榨干你的精力。知秋是个行政秘书,工作3年她的心得便是:公司里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像是在工作,清醒的每个瞬间都在劳动。虽然说朝九晚五,周末双休。但同事难缠,老板疑心重。她每天都要反思自己的言行,生怕厚此薄彼,没平衡好各方关系。经常下班了但还在琢磨公司的那点破事,相当于18*7除了睡觉的6个小时都在劳动,关键她还失眠。对于职场人来说,离职成本计算公式其实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情绪劳动。当情绪劳动比值明显大于前两者之和或者情绪劳动为负值,你又没有办法解决情绪问题时,你的离职成本怎么算都不会太高。离职就是自我救赎,跟压抑的工作环境及时割席才是真的明智。有的人骑驴找马,无缝衔接工作,社保不愁断缴;有的人辞职月余,自驾旅游全线放松,回来后战斗值爆表全心投入工作;而有的人辞职即失业,在家等待大半年,投递简历无数却得不到回复。你以为的离职是成本为0,想走就走,但实际的离职成本=求职等待期+社保断缴损失+上份工作造成的HR用人顾虑。为什么同样是离职,但人跟人之间仍有这么大的差距?离职这件事多少有点讲究,地利、人和不好掌控,但天时略有规律可循:避开离职潮,抓住用人季,手起刀落干净利落,这样就算裸辞也能将失业的风险降低。1.下半月提离职。如果公司在15号前已经帮你缴了社保,下半月离职可以一边做离职交接一边寻找新的入职机会,延缓社保断缴时间。2.不迷信金三银四金九银十,尽量熬到年底再提。金三银四金九银十是往年的求职季,但就像任正非说的那样,未来几年求职市场只有寒气。特别是金三银四金九银十更是倾向校招的用人季。对于老人来说及早搜集信息,认准行业用人规律,才能握住时机。如果9月仍未离职,建议过了年再说。毕竟过去的9个月都忍了,再熬一个季度就能拿到年终奖了。过完年再工作重启,还能避免七大姑八姨的热情盘问,踏实过个好年。3.抓住员工离职生命线。HR届流传着一根员工离职生命线:2周离职跟HR入职沟通有关,3个月跟工作本身有关,6个月跟直接上级有关,2年跟企业文化有关,3-5年跟职业发展有关,5年以上与职业倦怠和晋升瓶颈有关。6个月以内尽量不离职,避免被质疑存在能力问题和上下级沟通问题,以及因频繁跳槽产生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3年是个坎也是上升期,入行3年多少干出了点成绩,高点跳槽,跟不合适的“前任”及时分手,可以遇见更好的风景。越往后拖,拖出瓶颈就像老掉的韭菜,只能被烂在地里。跟时间做朋友,离职不冲动而是看准时机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职场本就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离职可以率性选择,但也要想好后路,算好成本。毕竟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能担得起责任才是真的自由。最后祝愿大家都能获得离职自由,财务自由!留言说说,你离职前会盘算“离职成本”吗?更多推荐:点我获取求职服务点我下载简历模版点我开始测算薪资点我抢购小智盲盒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花式提涨薪,结果被套路”:如何提醒老板涨工资?

朋友公司有一位员工,本意想要涨薪,但是直接提出了辞职,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让领导挽留她为其涨薪,令这位员工没想到的是领导竟然没有挽留。这时候她不走也不是,因为现在提涨薪也没有价值了,只能办手续离职。这几天,职场话题#如何提醒老板涨工资#火上热搜。到底应该如何提醒老板涨工资呢?职场专家脱不花建议想要加薪可直接向老板提出,并说明自己已达到加薪标准以及未来能做的贡献,她认为“坦诚永远是最好的方式”。我们经常看到“提加薪”的一些“伪技巧”,殊不知很多方式并不明智。因为在职场中拿到薪资的多少应该是由自身能够创造的价值来决定的。职Q一网友分享了自己提涨薪的故事,就是花式提涨薪,结果被套路的典型。当他想要暗示领导需要涨薪时,刚开口想要上演“哭穷”“诉苦”,领导立马接过话茬,说公司现在处于上升期,正需要像他这样的人才,等公司新的业务板块步入正轨,一定不会亏待他的。反过来,又说现在新的业务板块正值用人的时候,需要他配合新增的业务。这下,涨薪没涨成,还被增加了工作量。网上还有很多花式提醒领导涨薪的套路,比如各种各样的涨薪道具,将水杯换成带有“涨薪水”字样的杯子,把电脑桌面换成“奶茶加冰,升职加薪”的图片,还有更粗暴的就是电脑桌面铺满“涨”字……这些只是调侃,实际没有成效,还很容易暴露底牌。因为很多人在期望涨薪的同时,也期望自己能够成为业绩突出的那个。当自己“求涨薪”的心态暴露后,很容易被“画饼”。提加薪,要提就跟老板正式好好谈,不要还未开始就先暴露意图,这些花式提涨薪的方式,领导即使看到了也会选择不正面回应。所以,提加薪还是要坦诚,正面沟通才是更好的方式。是否涨薪,取决于你的职场价值,比如你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你是否已经成为团队中独当一面的存在、你的业绩是否格外突出……所以说,“涨薪”其实是职场价值的博弈。当你创造的价值与自己的目标薪资相匹配,那么涨薪不难;如果你创造的价值不仅无法与目标薪资匹配,甚至连现在的薪资都不匹配,那么是不可能实现涨薪的。正规企业的薪资体系通常比较规范、公开透明,什么样的能力对应什么样的薪资都有其标准。除此以外,还要考虑的就是供需价值,比如这方面的人才稀缺,那么涨薪几率也会更大。归根结底,薪资是由岗位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所决定的。公司作为运营盈利的组织,不是做慈善救济的,而是一个靠实力、本事和业绩说话的地方。所以,在谈加薪的时候,其实就是将自己的价值和盘托出,让领导衡量这个筹码是否值得。1.瞄准时机,事半功倍职场人谈加薪一定要注意选对时机,最好是在公司业绩倍增或自己工作成果显著的情况下提出加薪,否则不要轻易提加薪。时机选不好,不仅不会成事,有时候还会弄巧成拙。小张在一个周五向领导提出了涨薪的申请,结果领导直接说涨薪的事情再考虑一下,下周再定。小张忐忑地度过了一个周末,下周也没等来好消息。一般不建议周一和周五去谈加薪,因为周一领导都会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而周五呢,临近周末,都会拖到下周处理。一般建议找领导谈薪的时间是周四。这是时间上的时机,还有就是状态的时机,比如找领导心情较好的时候提,比领导心情差的时候提,更容易通过。另外,还有几个时间点,是谈薪的好时机:年终或者新年伊始;自己本身刚给公司做出重大贡献时;刚获得升职的时候。2.核算价值,作为博弈筹码谈加薪之前要先核算自己的价值,在这个岗位上是否不可替代,主要是看如果有人替代这个岗位的话,公司需要付出的成本有多大。另外,也要调查市场价值,了解自己的市场价值,综合评估自己的价值。当你被替代的成本越大,而且自己能力所对应的市场价值越大时,你的博弈筹码就会越大。在谈薪过程中,还要展现自己的工作业绩和给公司创造的效益,最好有量化的数据支撑,因为数字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另外再增加一些定性描述,比如得到客户好评等。当数据和定性化好评罗列出来的时候,领导也会觉得对应价值是比较高的,还会有一种“涨薪”合情合理的想法。所以,在谈薪时,重点就是不断给自己的价值加码,成为说服领导加薪的基础。3.预期管理,体现长尾价值谈加薪的时候,除了展现自己现有的价值以外,还要体现出价值的长尾效应,给出领导一个预期。比如,现在能够实现的业绩是提高2%,未来可以再继续提高3%,这是给领导一个预期。既有价值展现,又有预期管理,才能用成绩打动领导,觉得加薪是值得的。一般高层领导都是具备长线思维的人,你需要做的就是要让领导看到现有收益的情况下,还能看到未来的收益。跟领导一起畅享预期管理,体现出自己的长尾价值,才能让领导加大筹码,愿意为此多付薪。薪资是自己能力的体现,但是加薪却难于上青天。花式提加薪,反被领导画饼。现实中,一句“下次再说”或者“不会亏待你的”,就打发了绝大多数人。加薪的核心还是价值的博弈,所以,在自己的能力价值上加重筹码,才是重中之重!祝你拥有更好的“钱”途!留言说说,你如何提醒老板涨工资?更多推荐:点我获取求职服务点我下载简历模版点我开始测算薪资点我抢购小智盲盒
2022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