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博士宏观研究

其他

刘尚希:如何理解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要积极、提质增效、可持续。看起来和以往的表述差别不大,实际上还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强调了可持续,说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度、有分寸。2021年迎来了“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即将召开的两会将集中释放政策信号,细化实现“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具体举措。哪些经济问题可能成为两会热点?2月28日,京东科技集体研究院以线上形式举办了“两会经济热点问题及政策前瞻”闭门研讨会,前瞻两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出席并发言。他提到,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对冲风险,需要注重积极、提质增效和可持续三个方面。去年的首要风险是疫情,今年的首要风险是恢复经济、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因此财政政策从目标到内容上都会做出一些调整。以下为全文:谢谢建光!非常高兴参加这个研讨会。世锦主任刚才谈到结构性潜能,我非常认可这个观点和看法。我国结构性潜能还是很大。潜在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是结构性潜能没有发挥出来的结果。
其他

展望2021:新货币理论下的突围|新年特辑

恭喜发财要喊得够豪迈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礼多人不怪新年快乐
其他

短期通胀压力有限,关注未来两大风险

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通胀数据。CPI同比由涨转降至-0.3%,PPI同比则快速回升至0.3%。国内PPI迅速转正,进而引发市场对全球通胀卷土重来的担忧。2021年国内通胀压力如何?又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点?
其他

从供需缺口看2021年美国通胀走势

当前美国实体经济通胀水平回升有限,12月CPI同比1.6%,核心CPI同比1.4%,均低于疫情前水平和美联储通胀目标。展望未来,随着疫苗的铺开和经济的复苏,后期美国实体经济通胀将会快速回升吗?
其他

沈建光:中美贸易数据“倒挂”的背后

2020年中国出口在疫情冲击下表现超预期,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四季度对美出口同比增34.3%。然而,相对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高增长,美国口径的自华进口却表现平平,三季度美国自华进口零增长,四季度的10月、11月分别为11.5%和23.1%,远低于中国口径。“倒挂”背后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中国出口高估的可能性不大,反而美方进口数据统计低估可能性更大。2020年中国出口在疫情冲击下表现超预期,对美出口更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20年三、四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7.6%和34.3%,美国占中国出口份额从2019年的16.7%升至2020年的17.5%。然而,相对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高增长,美国口径的自华进口却表现平平。从增速看,2020年三季度美国自华进口零增长,四季度的10月、11月即便分别提升至11.5%和23.1%,也依旧远低于中国口径(见图1)。从金额看,美国口径自华进口高于中国口径对美出口的局面也首次被打破,出现“倒挂”。数据异常的背后,是技术偏误还是另有他由?以下是笔者的分析。
其他

提振消费的五大挑战和应对

消费修复的背后,是前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政策成效的体现。展望2021,消费能否延续复苏态势,社零增长何日能够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关键需要解决好五大挑战。伴随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推进,消费复苏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2020年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当月同比已恢复至4-5%的水平,当季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2.6%,较三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线上消费大数据显示,2021年1月消费复苏态势良好。消费修复的背后,是前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政策成效的体现。展望2021,消费能否延续复苏态势,社零增长何日能够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在笔者看来,关键需要解决好五大挑战。一是疫情反复仍存较高不确定性,服务消费恢复周期拉长,恢复速度滞后于商品消费。当前服务消费恢复程度明显不及商品消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餐饮收入当月同比仅为0.4%、低于商品零售4.8个百分点;2020年全年,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比有所下降,居民在食品烟酒和居住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较2019年明显上升,而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分项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服务消费已损失份额无法回补,一旦疫情多点散发,防疫措施常态化,服务消费增长就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恢复周期拉长,恢复速度仍将滞后于商品消费。二是疫情推动居民网上消费快速提升,依赖线下场景的零售消费将持续受到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为24.9%、较上年提升4.2%,疫情推动居民网上消费上台阶。其背后是居民消费线上化水平快速提升和线上渠道快速向下沉市场渗透。线上消费大数据显示,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年2-5月,线上消费的活跃用户数量月度同比增速明显抬升,且农村用户数增速更快、韧性更强。疫情在加速消费线上化转型的同时,依赖线下场景的零售消费将持续受到冲击,其发展面临不小挑战。三是限额以下单位销售增速不及限额以上单位,消费供给侧恢复不均衡可能传导至收入端和需求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速为-1.9%、高于社零总额的-3.9%;估算可得,限额以下单位约为-5.7%,明显低于限额以上单位。疫情冲击导致部分中小企业退出市场,大型企业占比提升。消费供给侧这种结构性变化的影响不容小觑,如进一步传导至收入端和需求侧,居民总体消费活力将被弱化。四是各线城市可选消费仍在下滑,疫情或将继续放缓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线上消费大数据显示,疫情显著冲击各线城市可选消费,2020年全年线上消费必选消费增长较快,但可选消费部分城市出现负增长。当然,随着经济的改善,可选消费降幅幅度缩小,从季度数据来看,一、二、四线城市2020年年四季度人均可选消费的环比下降额均小于三季度,可选消费降幅已在收窄;但2021年一季度疫情反复之下,居民消费升级步伐放缓之势或将延续。五是中低收入群体风险抵御能力差,消费增长的收入基础有待加强。疫情期间中低收入群体遭受较大冲击,线上消费大数据显示,2020年除了高收入人群的年度人均消费额增速表现好于2019年以外,其他各收入群体的消费表现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且整体上符合收入水平越低、品类消费表现越差的规律。从深层次原因来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有所拉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20%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0%低收入户的10倍,低收入群体暴露于疫情等风险之时更加脆弱,消费增长基础存在较大隐患。为确保消费反弹的可持续性,近期中央层面的消费政策仍不断出台,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11月国常会部署提振汽车、家电大宗消费和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相关措施。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从进一步发挥消费品牌引领作用与完善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消费市场体系的具体要求。积极的政策面将推动居民就业、收入状况进一步改善,为消费延续回暖态势提供良好基础。下一步政策,应对提振消费的五大挑战,应巩固前期消费券的发放效果,继续扩大消费券支持力度,特别是可结合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协同落地;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尽量避免“封城封路”对商品流通和消费的冲击;发力可选、下沉消费市场,强化中低收入群体就业、收入保障;加快提升品质消费、线上服务消费供给,大力鼓励新型消费发展等方面重点部署,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助力。开白转载、采访合作请联系微信(ID:yxj615901)
其他

秦朵:经济计量方法的局限与数据学习方法的启示

计量经济学家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找到模型,再利用计量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加工它们,使它们更具解释性。大数据时代为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人认为所有经济现象皆可用数据来描述,大数据将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其中也包括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计量经济学。为了探讨大数据与计量经济学的关系,利用最前沿的方法论提升宏观预测的精度,京东科技研究院于2021年1月26日召开了“大数据时代对计量经济学的影响”线上研讨会。国际知名计量经济学家秦朵教授出席并发表了主旨演讲。秦朵认为机器学习有一套非常实用的数据降维和寻求数据规律的手段,给计量经济学提供了新的机遇。计量经济学家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找到模型,再利用计量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加工它们,使它们更具解释性。以下为发言全文(发言内容未经嘉宾审阅):谢谢沈博士!很荣幸能够有这么个机会跟大家谈谈计量学。我学计量学是从历史开始的,所以,我想先简单介绍一下计量学的历史。九十年前,推动经济计量学逐渐成形的是一位私人企业家Cowles。他对股票市场研究的兴趣非常浓厚,就专门找数学系的教授咨询如何预测股票市场和监测股票市场。当时欧洲的几个经济学家正好在美国的哈佛和耶鲁访学,想倡导一个将数学和经济学联合起来的学科——计量学,但是赶上了二十年代末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开展研究的条件非常困难。机缘巧合,他们遇到
其他

沈建光:中美经贸关系将逐步转为竞争+合作

2020年11月,中国对美出口达到46.1%的高增速,全球一枝独秀。拜登新政府上任之后,屡经波折的中美经贸关系又能否重回正轨?
其他

2021:人民币能“破6”吗?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经济成绩单也非常亮眼,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的经济基本面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否将使人民币在2021年创下新高?年内“破6”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其他

关注2021中国经济的六大转变

往期文章回顾:20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七大关注点从五中全会公报看“十四五”规划重点中美疫后消费差异化复苏的启示
其他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十四五的三大突破

数字科技、数据等数字化、高科技红利正在替代人口红利、市场红利,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助力,对于实现高质量增长十分关键。
其他

20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七大关注点

在此背景下,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形势判断理性乐观,在短期宏观政策保持延续性的同时,更加着重于提升中长期内生动力和防范风险。总体符合预期。
其他

展望2021:中国能否跃升世界第一大零售国?

疫情影响之下,为何受疫情冲击更为严重的美国消费市场恢复更快?中美消费走势将会如何?展望2021,中国消费市场能否扭转局面,跃升为世界第一大零售国?
其他

中国的数字货币走向哪里?|京东数科研究院大讲堂

往期文章回顾: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支撑双循环新格局|京东数科研究院大讲堂美国大选后中美经济走势及“十四五”规划看点|京东数科研究院大讲堂2020年下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
其他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再逢良机

在升值背景下,扩大金融开放,放松管制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去,加速资本双向流动,有助于维持汇率稳定,亦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创造良机。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调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早在今年10月,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再逢良机》一文中,就此话题做过研讨和预判。沈建光认为,由于当前中国资本管制的非对称特征,即整体更鼓励流入,但对流出限制较多,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人民币上涨。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建议一方面扩大金融开放,一方面放松管制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去,加速资本双向流动,这样既有助于维持汇率稳定,亦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十四五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再逢良机。沈建光表示,过去几年,在人民币贬值与资本流出压力之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到了影响。在当前逆全球化风险加大、中美关系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人民币仍能保持基本稳定其实十分难得,也体现了政策定力。但在当前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时机下,协同加速推进多项资本市场改革举措,加大人民币弹性的同时,扩大金融开放,鼓励资本双向流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具体详见下文:标题:《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再逢良机》(本文10月20日刊发于FT中文网)■文
其他

CPI负增长会持续多久?

往期文章回顾:中美疫后消费差异化复苏的启示从五中全会公报看“十四五”规划重点中美疫后消费差异化复苏的启示
其他

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支撑双循环新格局|京东数科研究院大讲堂

11月25日,京东数科研究院举办了“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支撑双循环新格局”内部研讨会。在今年九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随后发布的“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将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升格为国家战略,并做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既是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也涉及创新流通发展、培育消费热点和优化市场流通环境等多个重要领域。在此背景下,京东数科研究院于2020年11月25日举办了“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支撑双循环新格局”内部研讨会。会议由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研究院院长沈建光博士主持,邀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贺登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和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副主任田振才,从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的核心要义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入手,探讨了现代流通体系在“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现代化物流体系对双循环的作用、以及民航业的发展现状及提升方向。贺会长指出,“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稿中四次提到物流,是五年规划或规划建议稿中提到物流最多的一次。五中全会里八次提到供应链,力度也是空前的。党中央和国家之所以将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是因为现代物流体系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对于我国推动九大强国建设和十个重大战略、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贺会长从物流业的角度解读了五中全会的宗旨和理念,指明了物流业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路径,也梳理出推动物流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20项重点工作。王所长认为,当前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给现代流通体系带来不确定性和挑战的同时,也创造出新机遇。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发展和贸易的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水平加速提升,全球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因素都在加快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从国内发展阶段来看,国内消费的品质、方式和市场正在快速变化,传统物流业的模式不可持续,国内外市场在对接上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与中国未来进入新发展阶段、成为高收入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认为,现代流通体系在“十四五”期间的建设要围绕以下六个重点方向展开:以消费变革为核心构建面向消费者的流通体系;以数字化为导向开展流通创新(即数字化转型);打造以枢纽通道建设为核心的一体化、网络化设施体系;重构以供应链整合为核心的流通体系;塑造以国际化为方向的流通优势和国际优势;以改革为抓手,加快完善市场制度。黄教授从经济学的角度入手,阐述了电商和物流如何从信息对称和加强市场融合的角度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他认为“十四五”规划中的双循环格局强调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而国内循环包括两个核心:一是依靠国内消费需求来支持经济发展,二是利用数字经济支持创新,提升效率。这些都与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发言环节结束后,发言嘉宾和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自由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应该充分重视现代流通体系的顶层设计,突破一些政策制约来鼓励民营企业发展航空货运和农村物流等目前物流短板,同时协调好现代流通体系的市场化属性和国家属性。
其他

展望2021:特朗普主义的影响和中美关系

此外,尽管拜登不会像特朗普一样“极限施压”,中美短期冲突或淡化,但拜登也未必会急于取消特朗普对华加征的关税,而很可能将其作为与中国对话的筹码,且联合盟友继续在产业补贴、国有企业等领域对中国发难。
其他

中美疫后消费差异化复苏的启示

近来中国国内消费出现提速现象,在我们看来,这得益于疫后企业生产与经济活动恢复、就业与收入预期稳定的背景下出现的消费内驱动力增强,或为四季度乃至明年更加稳健的复苏蓄势。
其他

“科技创新”提升至战略高度,有何深意?

应从过去过度依赖劳动、土地和资本的模式中转变,提升生产效率和驱动创新变革,推动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增长。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列入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当中,更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提升至战略高度,背后有何深意?近日,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沈建光接受《金融时报》专访,详细谈了科技创新相关的成果、价值、问题以及建议。沈建光认为,我们应从过去过度依赖劳动、土地和资本的模式中转变,提升生产效率和驱动创新变革,推动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增长。以下为全文:标题《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背后既是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应变。”对此,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应从过去过度依赖劳动、土地和资本的模式中转变,提升生产效率和驱动创新变革,推动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增长。《金融时报》记者:请问为什么党中央强调“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沈建光: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将是“十四五”期间重要的目标,这背后既是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应变。过去几十年,劳动、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人口、城镇化、资本市场化改革、开放等红利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在40余年里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5%,从封闭的农业国转变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又从工业化迈入城市化。然而,伴随着劳动、土地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如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人口红利减少、环境污染成本上升……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有所下降。未来依靠创新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带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具体来看,劳动力方面,就总量而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丧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96亿,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4.3%。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与此同时,伴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中国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生产优势逐步减少,出口竞争力受到来自东盟诸国的挑战。资本方面,近年来,中国资本回报率呈现边际效益逐年递减态势。资本回报率的持续低迷,制约了企业资本开支意愿的扩张,进而拖累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全社会杠杆率,特别是企业杠杆率不断攀升,风险加大。今年前三季度杠杆率增幅为27.7个百分点,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70.1%。资源环境方面,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如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困扰着传统要素供给,中国GDP从更加注重数量向更注重质量转变。在新形势下,破解要素瓶颈关键靠创新。我们应从过去过度依赖劳动、土地和资本的模式中转变,提升生产效率和驱动创新变革,推动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形成全要素生产率的投入要素,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把“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生产要素要发挥重要作用,背后的推动力都源于科技创新。目前,官方并没有科技对GDP贡献的相关指标,但可以用一些相关数据衡量科技的贡献。比如,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科技,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体的数字经济指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按照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85个百分点。此次疫情期间,科技在强化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助力社会生产有序恢复等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我国科技资源加快汇聚,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向创新型国家行列稳步迈进。请您从政策、研发、人才等方面谈谈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沈建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发布的2020年版《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在全球创新领域,排名前10的国家依次为瑞士、瑞典、美国、英国、荷兰、丹麦、芬兰、新加坡、德国和韩国,中国排第十四名,是唯一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30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报告指出,中国领先全球科技集群有17个,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和北京分别位居全球第二和第四。这得益于中国在政策、研发和人才等各方面的投入。政策方面,我国已基本形成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政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调整创新决策和组织模式以及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等。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从2018年的第46跃升至第31位。研发投入方面,我国研发支出增长迅速,研发经费总量已在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2019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总额达到2.21万亿元,支出占GDP比重为2.23%,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2019年中国申请了58990项专利,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美国以57840项专利位居第二,排在其后的日本、德国和韩国分别为52660项、19353项、19085项。人才建设方面,我国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规模持续稳定增长,不考虑专升本、死亡及出国因素,截至2018年年底,总量已达10154.5万人,稳居世界第一。教育方面,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9.5%,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金融时报》记者: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但同建设科技强国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沈建光:与科技强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首先是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较晚,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近年,中国采取了系列措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
其他

本轮宽松货币政策应如何退出?

往期文章回顾:美国大选后中美经济走势及“十四五”规划看点|京东数科研究院大讲堂从五中全会公报看“十四五”规划重点沈建光:强出口助力中国经济复苏
其他

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后疫情时代,产业数字化将从自发变为自觉,从启动变为加速,迎来加速推进的黄金时代。当前,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形态,正在成为全球增长与科技进步的新引擎,催生了继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计算机通讯革命之后、最新一轮的产业数字化革命。疫情期间更是凸显了数字经济的韧性和优势,同时也反映出产业数字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今日,分享一篇沈建光博士撰写的《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一文,欢迎阅读。以下为全文:
其他

沈建光:经济复苏势头不减,关注消费恢复后劲

往期文章回顾:美国大选后中美经济走势及“十四五”规划看点|京东数科研究院大讲堂从五中全会公报看“十四五”规划重点沈建光:强出口助力中国经济复苏
其他

沈建光:强出口助力中国经济复苏

往期文章回顾:国内物价走势向通缩演变沈建光:预计全年GDP增长可以达到2-2.5%之间从五中全会公报看“十四五”规划重点
其他

国内物价走势向通缩演变

往期文章回顾:美国大选后中美经济走势及“十四五”规划看点|京东数科研究院大讲堂沈建光:预计全年GDP增长可以达到2-2.5%之间从五中全会公报看“十四五”规划重点
其他

沈建光:预计全年GDP增长可以达到2-2.5%之间

11月6日,京东数科研究院联合新浪财经和百度财经重磅推出“美国大选后中美经济走势及‘十四五’规划”公开大讲堂。11月6日,京东数科研究院联合新浪财经和百度财经重磅推出“美国大选后中美经济走势及‘十四五’规划”公开大讲堂。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出席会议,并发表“中国经济的机遇和增长前景”的主题演讲。新浪财经进行了专题报道。沈建光表示,现在看到中国经济从一季度-6.8%,到三季度恢复到增长4.9%,预计四季度增长达到6-6.5%,主要是出口的超预期。全世界都公认,包括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都预测全球今年只有中国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是正增长的国家,全世界大的经济体基本都是深度衰退,因为我们疫情控制的好,所以,面临全国衰退的局面下我们还能表现是最优异的。消费方面,8月份、9月份消费的反弹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从全国的零售来看,其实也是又恢复到正增长。可选消费品也是表现要比必需消费品要好。10月份,机票、宾馆等旅游方向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扬。明显看到消费慢慢回到正常水平,甚至可能有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报复性的消费。最重要的,大数据的分析,三季度外地务工人员其实都在大规模的返回城市工作。随着农民工的返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其实出现了明显的反弹,特别是县城包括五县城市的消费出现了增长,又快于一线城市,这个情况在上半年正好相反,上半年以后一线城市高收入人群受到疫情冲击比较小,他们可以线上办公。而很多低收入必须要在现场工作的人群受到影响,但是,现在从消费表现上出现了反弹,说明疫情控制好了之后全国都在复工复产,都在往正常化方向走。这点对接下来的消费复苏是值得期待的。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也出现正增长,1-9月份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业反弹尤其迅猛,已经到了9.3%,今年1-9月份。其实一方面是政府的重视,对高科技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跟出口密切相关,包括对美国电子产品的出口非常强劲,制造业投资出现回暖。沈建光指出,总的经济预测全年可以达到2-2.5%之间,基本上2%增长的问题不大。从目前四季度的情况来看,其实看到出口、投资都在不断的复苏,制造业投资也在复苏,还有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保持稳定的话,其实四季度的增长可能还是会好于三季度,全年到2.5%的增长。以下为发言全文(有部分删减,未经嘉宾审阅):我讲一下中国经济最新的一些动态,包括三架马车,包括供给侧,其中我也用到京东大数据,可以分析人口迁移的数据,现在也发现农民工返城其实势头还是非常好的,之前疫情期间,留在农村的,从地址数据可以看看他们都在纷纷的回到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三块地区,都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又回来工作的情况。所以,正好看一下最新的一些经济动态。
其他

美国大选后中美经济走势及“十四五”规划看点|京东数科研究院大讲堂

11月6日,京东数科研究院联合新浪财经和百度财经重磅推出“美国大选后中美经济走势及‘十四五’规划”公开大讲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疫情反复,深度拖累全球经济。大国关系日益复杂多变,给中国经济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刚刚结束的美国大选将对中美经济走势和全球格局产生什么影响?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列出的长中短期发展目标会如何帮助我国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和机遇?从哪里挖掘全球资本市场的配置机会?11月6日,京东数科研究院联合新浪财经和百度财经重磅推出“美国大选后中美经济走势及‘十四五’规划”公开大讲堂。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和美国联博资产管理公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纪沫出席此次会议,分享各自对当前全球经济、中国经济以及“十四五”规划的观点,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谈及“十四五”规划以及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祝宝良认为这次规划可能呈现两大特征:第一,很清楚地提出来要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的发展格局作为未来一段时间重要的目标或者是状态描述出来,这是非常新的说法。第二,这次重新提出来“十四五”期间主题主线。主题是以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从“十四五”开始未来更多的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而弱化经济增长的速度。对于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情况,沈建光认为,中国经济从一季度-6.8%,到三季度恢复到增长4.9%,预计四季度增长达到6-6.5%,主要是出口的超预期。全世界都公认,包括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都预测全球今年只有中国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是正增长的国家,全世界大的经济体基本都是深度衰退,因为我们疫情控制的好,所以,面临全国衰退的局面下我们还能表现是最优异的。邢自强认为,我们觉得中国经济目前总体上是在疫情中先进先出,经济呈现快速反弹的态势,三季度的GDP回到5%,四季度会回到6%。全年的增长是2.3%,在全世界今年唯一一个实现了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三四季度的好转其实是受出口制造业持续的强劲的走势支撑,国内的消费在慢慢的复苏。纪沫则从资本市场角度解读全球经济。对于未来的石油价格走势,目前市场预期明年可以突破45或者突破50的水平。纪沫认为,这个预估偏高,经济虽然在恢复,但大家对石油的需求其实没有那么强,这也就意味着明年的时候石油价格很可能处在30-40水平(WTI指数)。在这种情况之下,石油的价格对于所谓的石油的出口国来讲,就是一种伤害。开白、转载、媒体合作、采访请联系研究院助理(ID:yxj615901)
其他

从五中全会公报看“十四五”规划重点

往期文章回顾:数字经济助力双循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再逢良机沈建光:9月需求回暖,经济反弹结构优化
其他

数字经济助力双循环

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
其他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再逢良机

在笔者看来,尽管政策有意促进汇率双边波动,但考虑到当前美元处于弱势、疫情下中国经济表现全球领先、海外需求旺盛持续推高中国出口以及中国加大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等因素,人民币升值趋势仍有望在年内保持。
其他

沈建光:9月需求回暖,经济反弹结构优化

中国经济疫后复苏已由供给端拉动的结构性复苏向供需联动的全面回暖方向迈进。接下来出口-制造业投资链条以及居民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的主要驱动力。
其他

中国“双循环”新局:如何启动14亿人口大市场?

鼓励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地区协调平衡战略,缩小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同时,降低沿海外贸企业的成本与转移压力,尽可能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留在国内,与中西部地区形成梯度承接。近日,财经杂志就全球价值链重构、中西部梯度转移、区域经济体系等问题采访了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沈建光。沈建光认为目前涉及民众医疗卫生、国家安全等基础产业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正在加剧。鼓励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地区协调平衡战略,缩小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同时,降低沿海外贸企业的成本与转移压力,尽可能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留在国内,与中西部地区形成梯度承接。以下为原文:来源:《财经》杂志(记者/张明丽
其他

从总统辩论看选举周期对美股的影响

(作者沈建光为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季恒为京东数科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开白、转载、媒体合作、采访请联系研究院助理(ID:yxj615901)
其他

沈建光:外资逆势布局中国,原因何在?

今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逆势显著增长,全球表现相对乐观;国内资本市场备受全球投资者青睐,股票、债券市场外资参与度提升......去全球化背景下,外资为何反而看好中国?外资逆势流入中国的态势又将持续多久?
其他

释放数据生产力

数字科技的本质是,以产业既有知识储备和数据为基础,以不断发展的前沿科技为动力,着力于“产业×科技”的无界融合,推动产业互联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最终实现降低产业成本、提高用户体验、增加产业收入和升级产业模式。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从无到有地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从有到优地提高供需的适配度,从1到N地强化行业协同发展。
其他

沈建光:数字经济是畅通“双循环”关键

数字经济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占比进一步提升,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经济效益将更加凸显。近日,中国证券报就数字经济时代,市场要素的培养、数字平台的监管与发展等问题采访了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沈建光。沈建光认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是要素市场化的基础。数字经济平台的监管应当坚持“一个原则”,平衡好“两个关系”,当务之急是围绕“三项重点”构建监管框架。数字经济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经济效益将更加凸显。以下为原文: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记者/焦源源)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数据要素市场目前面临政府数据开放、社会数据流动以及数据安全保护等难点。应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鼓励专业机构运用自身数字能力打造底层数据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占比进一步提升,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经济效益将更加凸显。
其他

沈建光:疫后贫富差距扩大影响消费格局

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增速下行,金融行业的复苏的确非常快,所以整个中国最新消费的格局比较令人担心的一点,就是疫情冲击拉大了贫富差距。
其他

沈建光:社零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复苏态势更加明显

(沈建光为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朱太辉为京东数科研究院总监;姜传钺为京东数科研究院研究员)开白、转载、媒体合作、采访请联系研究院助理(ID:yxj615901)
其他

后安倍时代,“安倍经济学”还会长存吗?

“安倍经济学”得失参半,但在全球走向“日本化”的今天,分析其经验教训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影响日本乃至全球的重要政策思路,安倍经济学是否会在日本长期延续下去?
其他

沈建光:服务消费何时回到正轨?

二季度以来国内经济持续回暖,但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恢复节奏缓慢,成为经济进一步复苏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阻碍。鉴于服务消费统计数据匮乏,我们梳理了各类相关的统计指标,包括宏观、行业、高频等数据,并结合京东大数据和万家上市公司最新财务数据,全方位展示疫情冲击下的服务消费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最终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其他

沈建光:人民币保持强劲的四大原因

近期人民币走出了一波显著的升值态势。与人民币升值相呼应,中国外汇储备连续五个月增加,8月末中国外出达到3.16万亿,创4年来新高。展望未来,支持人民币保持阶段性升值。
其他

沈建光:CPI下行趋势延续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通胀数据,CPI同比上涨2.4%,PPI同比下降2.0%。笔者认为,在供需平稳前提下,年内物价走势趋于明朗,即CPI逐步回落、PPI处于低位,不存在明显的通胀或通缩风险。
其他

内循环下房地产调控走向何方?

上半年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巨大,房地产行业再次发挥了稳定器作用,土拍、投资、销售的快速恢复对近期经济修复提供了重要支撑。上述背景下,如何看待监管可能进一步收紧房企融资端?内循环战略之下,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又要如何把握?
其他

沈建光:“双循环”推动出口快速增长

9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8月进出口数据。按美元计,中国8月出口同比增9.5%,进口同比降2.1%。虽然海外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但日常生活、出行已经先行快速恢复,出口增长的动力已从二季度的防疫和居家办公需求向开学和家居需求拓展,对美出口增速创下近年来新高(20%),以内循环推动双循环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其他

沈建光:减少服务贸易逆差是实现双循环的要素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但服务贸易仍存在逆差。提高国内服务业竞争力,减少服务贸易逆差,是当前立足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需要。9月5日,光明日报刊发《共同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引发热烈反响》一文,其中援引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观点。沈建光指出,服务贸易是当今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但服务贸易仍存在逆差。提高国内服务业竞争力,减少服务贸易逆差,是当前立足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需要。数字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应用赋能产业,可让科技和产业更加紧密结合,让实体产业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民生场景,实现线上线下高度融合,也将有助于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释放更多消费潜力。以下为原文:记者/李慧
其他

沈建光:以“双循环”应对“大变局”

从“国际大循环”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我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积极战略选择与调整。
其他

沈建光:投资引领中国经济的复苏

但是,与地产和基建投资高增长相对,当前制造业投资依旧低迷、7月增速为-3.1%,仍然处于负增长区间,绝大多数行业受制于利润不佳,投资意愿恢复迟缓。在此背景下,7月民间投资显著弱于国有控股投资。
其他

沈建光:科技赋能下的新基建与中国经济新机遇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要发展一方面要依靠巨大的国内市场做好内循环,另外一方面,就是对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当然内循环也需要链接外循环,从而形成双循环。而数字经济,包括以数字化、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的新一轮数字经济革命,会成为中国下一阶段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抓手。(本文来源:经济参考网
其他

沈建光:“三化”并举,打造良好金融市场生态

在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生态不断丰富。但是,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应当加强法制化建设,夯实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基础;深化市场化改革,强化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发力金融数字化,打造更好的金融生态。
其他

沈建光:A股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国内经济增速二季度有所反弹,预计下半年会逐渐走向正常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的情况对股市是一个支撑。注册制的核心在于市场化,通过市场检验、淘汰公司,对投资者来说,判断力非常重要。国家政策对于新基建的支持力度较大,涉及传统业务线上升级所需要的配套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顺应了数字化革命的浪潮。8月16日晚8:00,在中证报举办的“新华社快看周末直播间”中,围绕“创业板注册制来袭,A股结构牛头转向何方”这一话题,荣获九届私募金牛奖的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与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展开精彩对话,金句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