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工具箱

其他

2023年读书札记

年代,当时无数中文系的师生读了,才知道,中文可以如此美。我们对中文古典诗歌的认识,掺和了大量功利性事物,某种意义上,不如宇文所安这样内在动机驱动的人来得深刻。另一本《华宴》是宇文所安的文论集。书
2月29日 下午 4:06
其他

在 21 世纪如何读经典?

Heinrich)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导论》、日本学者的场昭弘的《轻松读》以及杨照的《的读法》。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这本书侧重田野调查、思想实验,它是涂尔干在
1月5日 下午 9:10
其他

「人类基本知识工程」,正式启航

42,我发起的「人类基本知识工程」正式启航。不少师友发来询问信息,在这里一并回答。一、什么是「人类基本知识工程」「人类基本知识工程」是我发起的一个宏大工程,旨在变革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欢迎你,开智书友会的新朋友

月,第四届开智大会举办,展现了开智社群极强的凝聚力。那么,以前依托付费学员群而存在的开智社群,有没有门槛更低的方法,能让更多人接触到开智理念呢?我终于决定,重启开智书友会。2024
2023年12月21日
其他

关于抑郁症的新认识

1、最近,连续出现多起名人因为抑郁症而病退或者离世的新闻报道。在流量驱动之下,可能大量关于抑郁症的报道又涌现出来。然而,这些报道多半无助于人。我感到我有必要出来说点什么。说说我关于抑郁症的认识的转变。希望能给各位读者预防抑郁症有所裨益。更详细的论述请参考我即将出版的个人专著《人性系统论》与《情绪情境论》。2、二十多年前,我刚从心理学系毕业时,第一份工作是在徐浩渊老师手下。徐浩渊老师与认知行为疗法创始人贝克共同工作多年。徐浩渊老师是北京人,红二代出身,医学博士毕业,但是在某个“不可描述的历史事件”中,个人观念深受冲击。于是留美。从医学改为临床心理学。幸运的是,她投奔的门派对了,是科学主义色彩最强的认知行为疗法。不幸的是,她一直念念不忘,提高国民心理健康的事业,没有赶上一个好时代。二十多年前,国人对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更有诸多误解。她好不容易从美国争取来的经费,改善国人心理健康,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其中这些经费也有来自贝克的资助。当时我是项目组唯一的男生,也是年龄最小的男生。因为我的计算机与心理学双背景,我负责的是认知行为疗法在线咨询&测评系统开发。在项目组中,所有同事都大我十岁以上。徐浩渊老师虽然经常往返中美争取资源,但不断嘱咐项目组其他三十岁以上的同事们照顾我。给了年少的我很多建议。在我心目中,她与贝克更像是童话中的老奶奶老爷爷。3、因为这段经历,使得我较早接触认知行为疗法,更是很早就拜读过贝克的经典名作《抑郁症》。甚至因为占有的内部资料远超他人,对贝克开创的认知行为疗法,认识也较他人深一些。目前,世界关于抑郁症的主流科学循证疗法依然是认知行为疗法占据主导地位。我在新书《聪明的阅读者》中关于心理健康的部分,介绍了几大取向的心理疗法,其中关于认知行为疗法,我这么介绍道:在认知行为取向上,我推荐关注: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艾利斯,参见《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等书;认知行为疗法的创始人贝克,参见《抑郁症》等书;行为激活疗法的创始人查尔斯·费斯特,参见介绍该流派思想的《抑郁症的行为激活疗法》等书;接纳承诺疗法的创始人海斯,参见《接纳承诺疗法》等书。其中,理性情绪疗法可以理解为认知行为疗法先驱,接纳承诺疗法可以理解为认知行为疗法的接班人。行为激活疗法可以理解为抛弃掉认知行为无用但又耗时的“认知”部分,只保留“行为”部分,进行行为干预与行为强化,受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影响较深的疗法。4、然而,近些年来,我关于抑郁症的认识大为不同了。在开创我自己的学说——人生发展学之后,我进一步清晰地认识到传统认知行为疗法的弊端。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些弊端,已经深深影响到我们今天关于抑郁症的预防、发现与治疗了。传统认知行为疗法的问题出在哪?我们以前关于抑郁症的认识错在哪?5、在我的人生发展学的元理论——“人性系统论”以及相关理论“情绪情境论”中,我将人类行为看作一个又一个“情境行动周期”。人们在“情境”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事物,然后通过大脑进行各类操作之后,开始形成“个人概念”。通过内感受外感受,沉淀于自身,外显的称之为“符号语言”;内隐的称之为“知觉符号”。继而引发“行动”,中间“情绪”扮演一个调节器的作用。用一个简洁的示意图来说,就是:情境=>引发感觉-感觉经过大脑加工之后,形成知觉=>经常出现的那些知觉符号,经过对比、列举、模拟等操作之后,形成“个人概念”,其中,为了提高知觉符号加工的速度,人类又诞生了语言符号=>人们开始用“个人概念”指导自己的“行动”。其中有一类特殊的“个人概念”叫做:“情绪”。它好比:元概念。对行动进行快速指引。当你愤怒了,你马上回击对方;当你高兴了,在你大脑反应过来之前,你脸部肌肉开始扭曲了。6、那么,用“人性系统论”与“情绪情境论”来看,以传统认知行为疗法为代表的抑郁症治疗方法,犯了
2023年7月6日
其他

《人人都是播客》推荐序:倾听黑暗中的声音

yina(祎娜)的《人人都是播客》一书啦!这是她在开智文库出版的第一本书。我跟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共同作序推荐。知识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逻辑女孩》推荐序:给逻辑学一点“颜色”

写在前面今天拿到万中的《逻辑女孩》一书啦!这是万中在开智文库出版的第二本书,也是“逻辑女孩”系列的第一册:论辩篇。今年将是万中的丰收之年,三本书上市,而这本书是继《逻辑学的语言》之后的第二本。与《逻辑学的语言》不同,《逻辑女孩》用对话、故事的方式来帮助读者轻松掌握逻辑学。全书通过三个年轻人生动的对话,逐一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四大类问题和我们的应对方法:语义类问题、事实类问题、价值类问题、策略类问题。同时也揭示了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育儿百书(2023年版)

Gopnik)的《园丁与木匠》、《宝宝也是哲学家》。这两本书读者评价颇高,介绍了诸多前沿研究。如何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的学习能力?推荐爱贝睿出品的《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Erika
2023年6月1日
其他

心气与耐心——关于《聪明的阅读者》一书

感谢各位师友支持,自从我的个人专著《聪明的阅读者》上市之后,已经销售数千册。从昨天开始,各位读者已经陆续收到图书了。经手出版上百本图书,给各位师友写过四十多篇推荐序,终于轮到自己的第一本个人专著正式上市了。多少有些感慨,那么不妨在这里与各位读者聊聊。关于大作品《聪明的阅读者》无疑是一部大作品。从字数上来说,三十万字,四百八十页,还是十六开大开本。如果按照我的个人文集《人生模式》的开本(三十六开),那么就是一本六百页的书了。这还是刻意将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个人专著《聪明的阅读者》,今日开始预售

刚刚收到出版社消息,我的新书《聪明的阅读者》正式上市了。心情颇为激动。这是我的第一本个人专著。学习古代大儒,四十岁之前不出书。二十年潜心治学之路,致力于开创独特的道统、学统与文统,而这本书是呈现的第一份答卷。这是一本知识足够新鲜的书。全书四百余页,版权页统计的字数是四十五万字,而我交稿时统计的字数是三十万字。一本书讲透阅读,何为读、如何读、读什么。何为读?——你需要知道那些阅读背后的科学原理。这就是全书第一篇介绍的「阅读的系统模型」。如何读?——你可以师法前沿科学研究与智者实践。这就是全书第二篇介绍的「系统阅读法」,具体包括「文本细读」、「抽样阅读」、「结构阅读」、「主题阅读」、以及「卡片大法」等。读什么?——你可以读力作杰作神作以及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的基本书。这就是全书第三篇介绍的「系统选书法」与「通识千书」。全新的阅读科学研究;全新的阅读技法,包括全新的卡片大法;全新的选书法以及也许是史上最全的一个书单——通识千书。信息量足够爆棚,一本书涉及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 GPT

抢走工作怎么办?有的人兴奋,因为自己正是国内那三十多个正在疯狂闭门开发,研发大语言模型的团队中的成员,终于可以涨工资了。无论如何,记住我的话:技术并不一定带来公平,但一定会给最懂技术的人红利。在
2023年4月2日
其他

关于 GPT 的 10 个认知

差多少?我们第一时间测试了一下备注:技术并不一定带来公平,但一定会给最懂技术的人红利。欢迎加入我创办的“玩转GPT”知识星球,前沿论文、使用技巧、原创产品。目前迎新特惠期,仅需
2023年4月1日
其他

文心一言的理性思维能力距离 GPT-4 差多少?我们第一时间测试了一下

背景如果将大语言模型想象成一个人,那么,通过对它的人格、智商、理性与社会情绪能力进行心理测量,是不是可以清晰地描绘出大语言模型的心智成熟程度。这就是新兴的人工智能心理测量学。只是,在人工智能心理测量学中,我们不再测查人类,而是测查大语言模型以及各类机器人。在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理性思维超越人类?GPT-4真正大杀八方的是这项能力

背景昨天,GPT-4正式推出。如果我们将它想象成一个人,那么,这位朋友性格如何呢?是一个外向的人还是一个内向的人?是一个容易发脾气的人还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是男性化的人还是女性化的人?同样,它的智商、理商与情商如何呢?于是,我组织了一个小团队,发起了一个有趣的项目「大语言模型的人格、智商、理商与社会情绪能力」。其中的社会情绪能力正是大众关心的「情商」。然而心理学界普遍并不承认情商这一概念,更科学的称呼正是「社会情绪能力」。当我们能够清晰地描绘一个大语言模型的人格、智商、理商与社会情绪能力,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些指标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人指数」,来描述大语言模型目前与人类的相似性与相异性。而今天这份小小的报告,正是本项目的一部分早期工作。在本报告中,我们重点比较了两个大语言模型:GPT-3.5与GPT-4在人类理性思维测验任务上的表现。需要指出的是,本报告仅仅是一个早期工作,并不完善。测试流程如何科学客观地评定大语言模型的理性思维?先来看看人类的理性思维。它源自人类社会漫长的试错,借助于文化习俗等等,人类建立了一套道德规范与广义理性。人类不仅追求将事情做完,还追求将事情做好。可以说,正是理性思维,才使得人之所以成为人。目前评定人类理性思维,有很多手段,在本报告中,我重点使用了四类经典测试任务。第一类:语义错觉类任务。它是一些这样的题目:摩西在方舟上带了多少种动物?然而,熟悉西方文化的人都明白,是诺亚方舟,而非摩西方舟。因此,它也称之为摩西幻觉。它重点考查的是人们是否能够很清晰地区分真实知识与虚假知识。第二类:认知反射类任务。它是一些这样的题目:一只球棒和一只球的价格是1.10美元。球棒的价格比球高1美元。那么,球的价格是多少?很多人会第一时间答错。它重点考查的是人们能否不受直觉干扰,而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答复。第三类:证伪选择类任务。它重点考察人们是否能看到证伪假设的能力。这类任务在认知科学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沃森四色卡片实验」。同样,我们也拿这个来考察AI。第四类:心智程序类任务。前三类任务往往和人类的认知吝啬鬼倾向先天有关系。但是,我们人类理性思维的高低还会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学习某些学科必然提高一个人的理性思维。我总结为典型的三大类:概率论与统计学知识、临床医学与实验心理学知识、金融与经济学知识等等。从我们团队以及其他类似研究的题库中,我们总计抽取了28道题目。然后分别使用GPT-3.5与GPT-4两大模型测试。更严谨的做法,应该是使用中英文双语版,以及测试更多场景、更多题目、更多大语言模型。但,作为一个早期工作,我们快速报告最关键的结论:GPT-4在人类理性思维测验上的表现是GPT-3.5的一倍,并且超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类水准。需要提醒的是,这个结论未来随时可能被修正、被推翻。各位读者请理解。现在,跟着我一一来看一下具体测试结果。语义错觉类任务在语义错觉类任务这里,我们挑选了4个任务。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案例分析:第一题:两个模型回答都不太对,1月31日不是春节。可见,模型语料对于日期这种类型的语义识别和理解还不够。出现了与事实相悖的虚假答案。后三题,两个模型回答都是对的,但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也许是史上最清晰的一份ChatGPT资源清单

写在前面有感于ChatGPT近期冒出来的资源实在太多了。于是在周末组织了五位精通信息分析的同学,整理了一份ChatGPT资源清单。他们分别是:Alex、张天立、林向东、边心竹、郑嘻嘻。而整体组织架构是我设计的。在组织资源清单时,我的目标是力求清晰。兼顾学术与商业:哪些是ChatGPT技术的源头论文?哪些是OpenAI官方投资的公司?兼顾小白与极客:小白如何通过提示词尽快上手ChatGPT?开发者可以利用哪些开源项目?考虑到ChatGPT资源还在不断涌现,这一份资源清单将变得格外冗长,因此,仅在下文中摘录部分较为引人注目的资源。以下,为资源清单节录版。元资源通用Awesome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学习

你真的懂学习吗?在21世纪,一方面对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要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新学科、新技术正在层出不穷涌现。近些日子引爆全球的chatgpt更是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另一方面,借助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也得以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关于学习的研究汗牛充栋,古老一点的学科,如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都是直接研究学习本身的;而新一点的学科,如教育神经科学、学习科学,都是诞生不久。那么,这么多关于学习的研究,哪些最能颠覆你关于学习的认识呢?我将其总结为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以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科学为代表的。它们帮助你从学习的微观层次,更好地了解学习是如何在大脑中发生,如何将外界的信息转换为个人认知。另一个方向是以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与经济学为代表的。它们帮助你从学习的宏观层次,更好地了解学习如何在社会化情境下发生,你的学习如何受到老师的影响。从这两个方向出发,我挑选四本经典名作,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读者更好地认识学习。书
2023年3月11日
其他

如何给你的人生发展加杠杆?

1这是一次轻松而有趣的人生发展咨询。与35号来访者对话,有些类似我在大学校园指导好学生。因为学生本身优秀,老师自然心情愉悦。先来认识一下来访者吧。来访者30岁出头,博士毕业后在某一线城市工作。而她所在的行业是新药研发行业,受到疫情影响较小,伴随老龄化社会来临,依然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的黄金行业。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爸妈早早地在一线城市给来访者准备好了房子。她参加“人生发展评估系统”的结果反映,人格特质比较均衡,各项指标都很不错,外向性中等、神经质中低,尽责性偏高。她的认知能力很高,本科名校毕业,硕博海外名校毕业。理性思维测验,得分近似满分,显然,智商理商很不错。感商略微差点,但也还过得去,喜欢跳舞。来访者的人生叙事也没问题,有比较明确的人生目标,成为新药研发行业中的管理精英。工作情境也没问题,与同事关系不错,相处融洽;婚恋情境也没问题,虽然小有波折,但整体和谐。按照我的“人生发展学”理论来总结,来访者属于典型的人生赢家,目前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天从人愿态势,顺风顺水,未来还将迎来更好的未来。显然,来访者是人生发展咨询的第一类典型客户:处在人生发展上升期的自己,如何从好到更好?2在咨询师集体内训时,我强调人生发展咨询,有一个默认逻辑:针对那些状态好的来访者,如果来访者本身所处的人生发展周期以及人性系统都能承受“高风险高回报”这类行为,那么,我们可以建议来访者采取略微激进一些的策略。通俗地来说,就是加杠杆。请注意,“加杠杆”的人生发展策略是有很多个前提条件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是自己过去三年、现在三年都是发展得不错。称心如意,走到马路上捡钱的那种。来访者显然是。第二个前提条件是所处人生发展周期合适“加杠杆”。一般来说,在两个人生周期切换之际,特别不宜“加杠杆”,谁加谁倒霉。而来访者并不是,当下所处的人生发展周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公司工作多年,婚恋感情也是多年。同时,从绝对年龄来看,30岁出头,也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时候。第三个前提条件是来访者的人性系统合适“加杠杆”。来访者的神经质不高,情绪稳定,为人温和。显然,也是可以承受得起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决策的。反之,那些容易发脾气,情绪不够温和,人缘不够好的人,风险大了,往往容易导致人生基本面崩盘。因此,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到这里:既然来访者适合给自己的人生发展“加杠杆”,那么,杠杆加在什么方向?3加杠杆,有不同方向,有的人适合加在文化资本这个方向。其中写书较为常见。有很多作家都是因为自己的某部作品大卖,带来人生发展翻盘。这类策略适合写作能力、业余时间较多的来访者。而这位来访者,虽然也热爱写作,但工作较为忙碌,并没有太多时间用于写作。有的人适合加在社会资本这个方向。比如,有的人在年轻时就加入社团、创办社团,最后成了社团老大。此处可以翻阅中国近现代史。这类策略适合社交能力强,喜欢与人打交道的来访者。而这位来访者,虽然性格很好,但她参加“人生发展评估系统”的测评结果显示,外向性中等,并不是人群中的社交花,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安静思考、学习。那么,一个博士毕业、性格温和,外向性中等、工作较为忙碌的来访者,应该加杠杆在什么方向呢?还是要仔细看她的人性系统。找啊找,最后发现她的人性系统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顺从”的创新者。4在咨询开始,我询问了她一些问题,进一步确认了我的印象: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自主、竞争、疏离与孤独。反过来,她是较为顺从、合作、亲和与合群的动机偏好。为什么我这么判断呢?其实使用我的“人性系统论”中的动机模型来思考,答案比较简单。在我提出的“人性系统论”中,我将人们的动机分为自主-顺从、竞争-合作、亲和-疏离、合群-孤独四组动机偏好。先说自主-顺从这一个维度。虽然她的人生大事,比如选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与谁谈恋爱,都是自己做的决定。但,她容易较快地接受别人的安排。并且还是愉悦地接受。所以,这类来访者会偏顺从一些。再看竞争-合作这一个维度。来访者工作几年,野心并不大。而是中规中矩地上班下班,与同事、领导关系处理较好。显然,更偏合作一些。再看亲和-疏离这一个维度。原本来访者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些疏离的人,对亲密关系有些恐惧。但是,事实上她每段感情,都全心全意投入,信任对方。即使从中吃了一些亏。显然,这并不是疏离的表现,在婚恋中安全感不错,更偏亲和一些。最后再看合群-孤独这一个维度。原本来访者的人生小传中透露着一些孤独感。但与来访者仔细沟通后,我大约感知到,这种孤独更多是因为学业成绩较好,以及在海外生活多年有关系。在实际工作、婚恋情境中,来访者最近三年的动机偏好更偏合群。当我们组合这些动机偏好来看,顺从-合作-亲和-合群,显然,又一个受到社会刻板印象,被男性统治社会规训好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毕竟来访者不是我的女儿小美妞,可以从小被一个精通心理学的爸爸来训练她如何反抗社会刻板印象。此处参阅:理想女孩。5那么,如何让来访者的人性系统的特点,变成她的人生发展助力,甚至有助她加杠杆呢?这就是人生发展咨询最看功力,也最巧妙的地方。看看她所在的新药研发行业特点,一个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是黄金时代的好行业。但这个行业有个什么特点呢?对创新要求极高,并且是那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要求。每次创新,动不动需要投入至少一亿美金。来访者自己所处的公司也是在行业中以创新者而闻名。至此,来访者的问题慢慢地变得更清晰了:如何成为一个“顺从”的创新者?既然,自己的性格没那么喜欢与人竞争,既然自己没那么善于自己给自己定目标,既然自己没那么喜欢与抽象代码打交道,更喜欢与人打交道,难道自己不可以在这个行业成为顶尖高手吗?答案显然是可以的。人们头脑中常常有无数刻板印象,在我的“人性系统论”中,称之为:三重简化。比如,创新者就一定是自主的、竞争的、领导的。但是,创新者也可以是顺从的、合作的、配合的。从此出发,给来访者设计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让她在接下来三年的人生发展,将自己一切杠杆加在两件事情上:专利与证书。6先看第一件事情:专利。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作品形态,也是极其合适来访者的。来访者入职早期更多是担任新药研发工程师,但是工作多年后,越来越偏管理。那么合适她的作品形态是什么呢?答案正是专利。对于很多在前沿科技公司工作的管理者来说,专利是一种常被低估的作品形态。专利尤其合适这类人来承载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作为管理者,不太可能自己去写代码,也不太可能自己去发论文、写书,但是专利在这种创新的科技行业,像新药研发行业或者是智能汽车行业,是一种最佳的作品形态。想象一下,如果来访者在新药研发行业,加杠杆加到极致,在三年后顺利地申请到30份专利,那么她在新药研发行业可以横着走,成为一个任何公司都主动要去挖的这种人。假设来访者没有加杠杆,三年时间中规中矩地申请到三份专利,那么她的职业生涯也会发展得还可以。但是如果这位来访者未来的三年,没有利用专利把自己工作经历固化下来,没有申请任何专利,那么三年之后,她再去投简历,很可能依然是被放在候选人池子中比较来比较去的一种状态。当然,在咨询时,提醒来访者的不仅仅是专利。相对单一作品,多个作品相互组合构成的作品矩阵更重要。7再看另一件事情:证书。对于好学校毕业的同学来说,一个常见的人生发展误区是:毕业后开始逃避考试了。今天的人们,将“应试教育”、“高分低能”、“考试”与“小镇刷题家”看成是一个负面的东西。但是,要分人的。既然你的智商很不错,意志力也不错,最熟悉的模式是考试,那么为何不将其用到极致?所以,给来访者建议了四个不同方向的证书,争取在三年内全部拿下。这就是另一种意义的“加杠杆”。只是,我们挑选证书的时候,也要有一些讲究:不要挑烂大街的证书。比如,金融行业,不要再考某某证书了。不要挑那些太水的证书,没什么含金量的。比如,心理咨询证书就是这样。门槛至少是本科甚至博士起的证书,往往含金量更高。不要挑那些距离钱太远的证书。比如,某某证书,虽然不错,但你不是这行的,距离钱就太遥远了。不要挑自己行业的证书。跨行更有优势,比如,一个心理学家,如果有律师证书,多了很多优势。总之,多挑较少人知道的、有红利的、有一定门槛、离钱更近、容易跨行的证书。8什么是加杠杆?就是做到极致了。本来,按照正常的水平,你10年只能读100本书,写两三本书,但是,你通过加杠杆,最后,10年读上万本书,写30本书。这就是加杠杆。人们常常只看到买房可以加杠杆。但没有意识到,人在年轻时,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样需要加杠杆。当你在某个领域的作品数量、质量达到一个远远超越常人想象的地步。最后,你就成了这个行业的老大。思考题:阳老师在他20-30岁、30-40岁,各自在哪些领域加了哪些杠杆?当然,所有杠杆都是有风险的。参见我的文章:杠杆与风险。所以,人在发展好的时候,以及能够承受杠杆风险的时候,才是加杠杆的最佳时机。新年之际,咨询团队收到来访者的问好信息,非常欣慰地得知:来访者拿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发明专利,第二个也在路上;并且拿下了一个较有前途的证书。你看,这就是为什么好老师愿意教好学生?同样,在人生发展咨询时,碰到这类高认知、高行动力,并且性格温和,信任你的来访者,按照你的建议去执行,自然,身为咨询师,也成就感满满。期待今天的分享,能让更多的好学生看到如何突破自己的瓶颈,从“好”到“更好”。阳志平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3-03-02相关阅读:杠杆与风险开给“躺平者”的药方与其卖保险,不如给自己家庭上“保险”一个狂热分子的自白不喜欢“打架”的好人备注:人生发展咨询报名预约,参见:人生发展咨询项目常见问题解答
2023年3月7日
其他

如何凭实力单身?“直男”的九种表现

昨天晚上,邀请几位单身男生同学一起吃炖鱼。这几位同学年龄普遍在28-35之间,在京学习、工作多年。期间,自然聊到他们婚姻。真是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才发现,这年头,有的同学看上去条件不错,蛮受女生欢迎,但是为什么迟迟没有步入婚姻,原来真的是凭实力单身。将大家共性的问题总结出来,顺便附上我的点评,供其他单身男生参考。1一个风光美好的周末,一位女生约一个同学出来聊天。彼此知道对方是单身。女生打着请教知识管理软件Zotero如何用的名义。男生老老实实教了女生2个小时的Zotero,然后问人家学会了吗?之后,女生再也不联系这个男生了点评:男女关系是亲密关系而非公众关系。因此,私密场景非常重要。对于互有好感的同学来说,彼此单独相处只是一个开始,你不要真的全情投入教对方。这样将“两性情境”转变为“教学情境”了。女生主动邀约有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都是测试你对人家的重视程度,以及让双方了解更多。你不要买椟还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2又一个风光美好的周末。女生:我最近要搬家,你周末来帮我好不好?男生:我给你介绍一个搬家公司,可以打八折。之后,女生再也不联系这个男生了点评:在婚前阶段,很多时候需要的是暧昧,才能生发下一步感情。而不是需要提供清晰、直接的信息帮助,将相处机会转让给第三方。人家自己不会下个货拉拉,人家还缺搬家费的这两三百块?所谓暧昧,一句话小结:边界模糊。既不像普通朋友,也不像男友。后退一步可能是普通朋友,往前一步就是男友。3又一个风光美好的周末。一位同学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女生。两人第一次相亲见面,聊得很愉快。从下午三点聊到晚上十点。临走前,女生:我看你结婚好像不太急。男生:是的,我现在的确不太急。之后,女生再也不联系这个男生了点评:对28-32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结婚冲动最强烈。你千万不能这么“直男”地回答。标准答案是:我遇到你之前,结婚的确不太急;但认识你之后,想法有些不一样了。4又一个风光美好的周末。一位同学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女生。女生对男生很有好感,想主动地拉近距离。于是密集地给男生发信息,约吃饭。然而,男生每次回复都不太积极。下一次见面时,女生:你是不是当前工作比较忙?男生:是的,我当前工作的确很忙。之后,女生再也不联系这个男生了点评:不掉分的回答是什么呢?我现在的确工作很忙,是为了给未来咱们的小家庭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我现在已经找到美好的未来了。你愿意吗?女生主动与男生主动不一样。一般来说,碰到一个主动的女生,反而是男生的幸运。女追男的婚恋一般来说比男追女的婚恋更持久。因为女生更多是生理心理社会三重考虑,才会主动追一个男生。而男生只需生理冲动即可。这个时候,男生稍微主动一下,就是一段佳缘。5又一个风光美好的周末。一位同学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女生。原本女生刚认识他的时候,较为主动地约他出来吃饭。结果他总是不太积极主动。但突然有一天,他醒悟了,这个女生其实还蛮合适自己的。于是,他发信息给女生:男生:这个周末能出来吃饭吗?女生:这个周末已经约满啦!点评:还能扳回来的回答是什么呢?给女生回信息:上次跟你聊天很愉快,这次春节回去后,发现自己的确在感情上有些迟钝。近期天气不错,想约你一起去踏青。没想到你已经有安排了,未来有时间,随时叫我,我都可以。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女生是对你有些失望了,开始准备放弃这段关系了。而这个回复的关键在2点:1)肯定过去:与对方过去的交往。双方都留下了愉快记忆。2)暗示未来:用“未来有时间,随时叫我”,暗示自己还是单身。而不少男生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看到女生拒绝自己了,气哼哼地,干脆也不回任何信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其实,这个时候,女生往往也在犹豫之中,属于40%想放弃,40%想继续,20%随缘的微妙心态。6又一个风光美好的周末。一位同学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女生。两人见面后,聊得还不错。然后聊到学业与未来。男生:我觉得你考那个证书挺好的。我的一位老师阳老师说了,这个证书蛮有前景的。然后巴拉巴拉开始上课。女生:。。。。之后,女生再也不联系这个男生了点评:“两性情境”与“脑力情境”非常不一样,它是以轻松活泼为前提的。一旦一方给另一方提出较高的预期,往往是话题的结束。女生会想:我爸都没管过我高考,你凭什么管我?我领导都没管过我考证,你凭什么管我?7又一个风光美好的周末。一位同学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女生。这位女生啥条件都不错。他有些退缩了。他更倾向找那种更顺从一些的女生,条件比自己略差一些的女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点评:女生的条件好,反而是一件好事。说得再简单直接粗暴点:你离婚也多分点啊。很多男生受社会偏见影响,更倾向找比自己弱的女生,这并不一定是好事。反而会错过佳缘。婚恋中有些是很难改变的,比如身高体重健康、情绪稳定、原生家庭、智商与工作能力、进取心。而有些是非常容易改变的,比如收入、兴趣爱好、吃饭口味。婚恋更应关注难以改变的,它是保底,保证不容易离婚。之后才是额外的收益。千万不要反过来了,先关心额外收益,往往会赔得倾家荡产。另外,婚恋是从“有点感觉”开始,而不是相互摆条件开始。人一旦陷入计算模式,难以产生爱情等非理性冲动,最后就成了搭伙过日子。8一位同学,也许因为相亲较多,于是从原本请女生吃饭,变为请女生喝咖啡了。他觉得这样又能提高效率,还能省钱。有一天,他碰到一个满足他一切条件的女生。他还是请人喝咖啡。之后,女生再也不联系这个男生了点评:相亲跟其他事情不一样。一旦碰到一个最合适的,其他所有之前聊过的都可以靠边站了。也就是说,你的确可以请很多女生喝咖啡,但一旦碰到那个最合适的,最有感觉的,一定是立即找一个情侣餐厅啊。喝咖啡给人一种谈工作的错觉,很难生发下一步的感觉。对女生来说,你有1万,然后再借信用卡1万,给女生花2万。这个才是能推进婚恋的。但是你有100万,给女生花1000块,唧唧哇哇半天,能步入婚姻才怪?我当年结婚为什么快?二十多年前,那时忙于创业,兜里没钱,只剩300块,200块买个微波炉,100块请女友吃顿大餐,顺便求婚。马上就答应了。参见:十年9一位同学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女生。两人认识了一年多,聊得挺好的。也线下见面了很多次。一起吃了很多饭。但最后不了了之。点评:人一旦过了28岁之后,一定要明白,与大学期间的谈恋爱很不一样。这个时候,一定要简单直接。1)第一次见面:聊得挺好的,大家都很喜欢。2)第二次见面:直接约看电影。3)第三次见面:直接约去京郊玩。4)第四次见面:直接在五一十一这类长假期,去国内国外某个景点玩几天。旅游,最容易试探出两人在婚后是否合适。5)第五次见面:直接见双方家长。6)第六次见面:领证,左转关注@爱贝睿科学早教
2023年3月4日
其他

开给“躺平者”的药方

1这次人生发展咨询,沟通的是19号来访者。先认识一下来访者。来访者今年30岁出头,海外名校读的本科与硕士,如今在某一线城市工作,已在某省份城市购房。爸妈衣食无忧,退休金不错,没有什么太多需要自己照顾的。家里还有很多亲戚,在老家照顾爸妈方便。来访者智商理商不错,运气也可以,找工作没怎么费劲,就在一个成立近二十年的老牌公司协助董事长做研发。董事长整天很忙,没什么时间管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周的工作量,两三天就干完了,剩余时间摸鱼就好。来访者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来干自己想干的事,比如上课、看书、学习。嗯,来访者就是传说中的“躺平者”,姑且用这个词汇来形容吧。看上去,这又是一次“没事找事”型的咨询,这位来访者是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啊?2还真不是。咨询助理与他沟通后,发现他这种“躺平”的状态已经很久了,已经的确影响他的人生发展。所以他才来求助人生发展咨询团队。咨询助理在与他初步沟通几轮后,提交给我的内部报告是这么描述他的问题的:持续的人生价值感和意义感缺失,导致没目标,动力不足。咨询助理在咨询准备会上提出了两个自己的疑问。其一,多数来访者求助的是具体问题,然而这位来访者并不是。对于这种深刻的人生价值观问题,那么该怎么处理?其二,感觉来访者这种职场人士和大学生普遍出现的“空心病”有所不同。大学生的空心病更多在于失去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去追寻什么。来访者看似是另一种专属于职场人士的“空心病”,那么该怎么处理?而我在内部会上提醒了咨询助理四个问题:来访者的问题是只在某一维度上出现,还是在很多个维度上出现?来访者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行为模式?当我们碰到这种深层次的人生意义问题,究竟应该开什么药方呢?你开给来访者的药方有副作用吗?带着疑问,我与咨询助理在人生发展咨询室接待了来访者。而整个咨询流程,也是对上述四个问题的回答。3先说第一个问题:来访者的问题是只在某一维度上出现,还是在很多个维度上出现?在咨询开始,我看似随意地问了来访者几个问题,建立了一个轻松的沟通氛围。来访者也很轻松地进行了回答。这几个问题问得是有策略的,大体上,涉及来访者的童年、学业、工作、婚恋。而在来访者回答时,有趣的是,无论是哪个回答,都出现了一个口头禅:“随便”。我问来访者当时怎么想去国外读本科的?来访者说:这个决定其实很“随便”,没怎么思考。而再问本科毕业后,为什么继续在本校读硕,也是很“随便”,“反正就顺着继续读了”。再问毕业后为什么选择了这份工作。是的,来访者毕业后只有一份工作,从毕业工作至今。他的答案也是随便,当时刚毕业时,原本想从事某个行业,但因为被朋友介绍这家公司,于是“随便面试看看”;然后面试时碰到一个聊得来的主管,就“随便试试看”,入职工作至今。而婚恋上,也是“随便相亲看看”,用来访者的话来说:“反正就是随便聊聊,聊着聊着就不了了之了”。你看,模式开始出现了。我们姑且将来访者的这种模式称之为:“随便模式”吧。一般来说,如果有极其高频的口头禅,那么意味着来访者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用我的人性系统论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来访者形成了“执念”——某一组“个人概念”占据主导地位。4再说第二个问题,来访者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行为模式?我们姑且也“随便”用一个词来总结试试看吧,答案正是:“假性自主”这个词。我有一位做拖延症咨询的朋友,他格外喜欢用“假性拖延”来形容某一类拖延症患者。对这类拖延症患者来说,造成影响的不是拖延这个事实,甚至他们当时也完成了任务,而是事后的心理总结与情绪体验。往往会后悔、不爽。同样,“假性自主”也有些类似。他们看似人生的每一个重大选择,都是自主做出来的。然而事后的心理总结与情绪体验,往往会觉得“一般般”。来访者的人生重大决策,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自己作出来的。你看,这不是一个很“自主”的人吗?但是,为什么他总结自己的过往人生发展与重大决策,统统用的是“随便”的语调呢?其中最有趣的是他找工作。原本感兴趣从事某个工作,但因为对面试官有好感,面试官对他比较认可,就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完全陌生的公司,工作至今。我们不妨试着思考:如果是一个真正自主的人,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已经有了想法,会因为对面试官有好感,而变换工作类型吗?答案显然是不会。现代社会,人人看似自由,却出现了弗洛姆所言的“逃避自由”的现象。同样,来访者看似事事自主,却出现了“假性自主”的模式。5那么,当我们碰到这种深层次的人生意义问题,究竟应该开什么药方呢?这就是第三个问题。咨询助理在咨询准备会上,开了一些脑洞:建议来访者先动起来,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量,规律用餐和睡眠;通过改善情境来破局,采取脱敏法,逐步扩大来访者的人际交往圈;建议来访者通过自己拥有的专业技能去主动为更多人创造价值;学习作品化,先输出小作品,不要管其他的,哪怕自己看也行;长期的目标和意义可以暂时先放一放,先设定一个现实中可量化的小目标。咨询助理开的药方有一定合理之处,我相信,对多数“躺平者”来说,都是适用的。然而,这份药方少了一个什么东西呢?答案是“药引”。也就是来访者最容易记住、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操作的抓手。与来访者沟通之后,慢慢地我们建立了信任,达成了共识,在这些基础之上,我开出的“药引”是什么呢?——通过“主动的自我披露”来获取“真实的社会反馈”。在探讨来访者的行为模式时,我与来访者达成了共识:他是一个相对自主,智商不错,略微有点内向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疏离、孤独,在高压力情境下表现一般。这种行为模式的形式,与漫长的学生生活有关系,更与来访者很少进行“主动的自我披露”有关系。他长期将自己保护得好好的,从而让自己没那么容易陷入高压力情境。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整整几十年,没什么约束了。能给他造成高压力的情境,都被他清除得一干二净。为了担心被人催着在一线城市买房,所以早早地在老家省份城市买好房子。为了担心被老板安排更多活,所以宁愿成为公司摸鱼代表。你可以按照这种格式类推下去。在咨询时,聊到的类似例子,实在太多了。我都可以建议来访者出版一本《摸鱼者指南》了:D这是人性系统的自我保护机制起作用。但带来的负作用,就是他长年累月缺乏“真实的社会反馈”。最终,所有的反馈来自自己,而非来自情境,也就是他人、他事、他物。如此一来,人生意义自然飘忽不定,难以浮现。只有被约束的自由才是自由,在咨询时,我说了一个金句。人生意义只有与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捆绑,才容易从抽象变为现实。人,既会感受到情境的压力,但又会从情境中拿到资源。当你过了三十岁,长期觉得自己发展不够好的时候,也许可以想想看,情境是否不太对?引入约束,也就是“主动的自我披露”,来访者才可能获得“真实的社会反馈”,从而打破这种循环。6然而,当开给来访者药方之后,这个药方真的没有副作用吗?这就是第四个问题。是药三分毒。高明的咨询师就像高明的医师一样,一定要提醒来访者,药方的边界与例外。我们给了来访者的药引:通过“主动的自我披露”来获取“真实的社会反馈”。它有它的边界、副作用。来访者的“随便”,在求学上“随便”;在找工作上“随便”,在择偶上“随便”,难道真的是一种错误吗?答案显然并非。成人不谈对错,只谈利弊。来访者的“随便”,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有几个优点:容易知足常乐。所以来访者形容自己的心理资本蛮高,情绪很稳定,不容易焦虑。容易结果不错。比如,面试时,因为跟面试官聊得来,就去这家公司了,工作也还不错。也就是“随便”反而带来了性价比更好的回报。这是不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精心计算,反而拿不到好的结果?我天天996,反而不如躺平过得爽?某种意义上,这也许是社会越来越流行这类生活方式的原因。好的咨询,并不是要劝来访者按照他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更不是强迫来访者,从一个“随便”的人,变成一个“认真”的人。无为而为才是永恒的自然之道。好的咨询,是在让来访者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基础之上,再往前推进一步:看看,我这种“随便”的生活方式,如何成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助力?比如,是否可以“随便试试看,读个博士”,读成了最好,没读成也无所谓,反正小成本试试看。比如,是否可以“随便看看,相个亲”,成了最好,没成也无所谓,反正小成本试试看。当人行动起来了,一个小的行动会引发下一个行动。所以,我在给来访者设计行动方案时,格外提醒:当下-3个月-18个月-12年,不同周期。12年甚至可以先不去管它,而是先更关心当下-3个月-18个月的行动方案。而所有这些行动方案,你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随便试试看”的轻松心态。7第一个行动是什么?答案也许出乎所有人意料:立即将头像换成一张微笑的个人照片。人们常常低估了网络刻板印象对自己的影响。我问来访者,过去三年,你在网上投入的时间多,还是线下投入的时间多?——答案是网上。我再问来访者,过去三年,你在网上获取的机会多,还是线下获取的机会多?比如,网上认识的女孩子有主动追你的吗?有老板主动邀请你给他干活吗?——答案是从未。因为他用一张人生最低谷、压力最大时期的头像,人为地给自己制造了霉运。那张非常阴郁的头像,看上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脾气不好、容易发火的男生。但实际上,来访者是一个情绪稳定、脾气还可以的男生。你看,人生发展不经意的坑就是这么来的。人生最低谷、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你为什么还用那时的头像?这不是暗示自己始终处在低谷,走不出来吗?来访者对我比较信任,连夜将自己的头像换了。有趣的事来了。有一位女生主动对他表示好感,两人相约情人节吃饭。其实,人有时候就是被这些不经意的小细节,生生地耽误了自己的姻缘。8当然,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对话,但不再累述。总的来说,这个个案做得精彩,体现了咨询的魅力。咨询的魅力在于如水一般,顺势而为,引人自助。但又比来访者看到的更多、更深。同时引发的行动类似一颗种子一样,创设出最佳生根发芽的情境。我给咨询助理的建议是:可以深入分析我与来访者的对话逐字稿。想想看,哪些地方是咨询的转折点、来访者的开悟时刻。对于一位新手咨询师来说,每个个案都有一个由薄做厚的过程。通过逐字逐句阅读与来访者的对话、撰写大量咨询手记,将个案做厚。未来才会由厚到薄,挥洒自如。在真实的咨询场景,一次好的咨询示范是机缘巧合才会诞生,不容易。9然而,即使事后复盘,个案做得多么精彩,一位咨询师需要始终持有敬畏之心。咨询师本质上是承担了部分与来访者的因果。当代咨询业成熟的机制:来访者协议、知情同意书、督导机制,以及长期的共情与反共情训练,都是在降低这种因果,将其约束在恰当的边界。不至于影响来访者与咨询师的生活,而是将其约束在咨询室这个安全情境。如果身为咨询师,你自己不注重这种因果关系,贸然打破,比如,给亲朋好友做咨询,给陌生人做咨询,那么,必然会出现因果反噬的现象。记住,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叩门。古话有一定道理。所以,成为人生发展咨询师,需要你当前身心健康,处在欣欣向荣的阶段。并不是每个人适合成为人生发展咨询师,更不是每个人都会成长为一流的人生发展咨询师。同样,人生发展咨询师始终需要休息、督导、学习、阅读、写作,来增进心灵的力量。是为记。阳志平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3-03-02相关阅读:从中产到精英路上的大坑一个狂热分子的自白不喜欢“打架”的好人备注:人生发展咨询报名预约,参见:人生发展咨询项目常见问题解答
2023年3月2日
其他

人生发展的那些关键词(4):根据地

1、有一位同学,35岁左右,在某家中型科技公司担任管理职务。他每年都会来拜访我,很有诚意。但是今年来拜访我的时候,我给他批评了一顿。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我在前几年提醒过他的。结果几年后,又来问我类似的问题。这不是浪费我时间吗?他今年询问我的问题,较为细节。但是在我看来,他的关键问题是:多年来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发展根据地,导致无法形成正向的人生发展循环。2、什么叫做人生发展根据地?那些你参与社会竞争时的基地。你可以理解为自己的基本盘、基本面。根据地依据情境不同,有很多种,常见的如学识的根据地、人际的根据地、家庭的根据地以及职场的根据地。3、你需要有学识的根据地,做人低调谦虚,但做学问不可不狂妄,不可不自信。万卷过眼,仅为一本输出。这是洪业、王国维、钱锺书、陈寅恪等众多大师在建设学识根据地时的殊途同归。你还需要有人际的根据地,年长者为师长;同辈为死党;小了你几岁,为嫡系。什么是师长?传其志向,承其衣钵。什么是死党?与死党不对事只对人,与外人才对事不对人。什么是嫡系?你一手扶植,相互信任,俗世洪流,相互守望。当然,还有家庭的根据地,贫贱富贵,对家人好一点总不会错,血缘关系,不谈交换,各尽所能,各取所需。4、而在人生发展时最重要的一种根据地莫过于职场根据地。具体来说,地盘、资金、人手三个东西。5、地盘,对体力劳动工作者来说,是你天天在那里拖板车的那个农贸市场,送外卖的那几家店,出租车趴活的那个机场。而对脑力劳动工作者来说,也就是你得有自己独特的心智定位。这个心智定位,你是业内一流水准甚至世界一流水准。不要老是啥都想做,看到什么火,就想杀入人家地盘,结果自己大本营都丢了。在自己的地盘上,做深做透。先有深度,才有广度。等第一个根据地建设完毕了,接着才从它出发,扩大根据地的边界。比如,我在心理学领域工作20年余年,先后建设成功网络心理学、心理测量、组织行为学、心理健康、认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个根据地,如今又从心理学扩展到人生发展学。6、资金,你得明白钱从哪来?如果一个高层,始终依赖部门预算,那么这种叫做“伪高层”。很多人在平台工作太久了,往往以为自己啥都会,其实啥都不会。项目是老板的资源、单是老板签的。那么,你只能拿一份死工资,老板凭什么分你更多?反之,项目是你拿的、单是你签的,那么,老板凭什么不分给你?7、人手,你得有心腹、有嫡系、有外援。你离职,心腹、嫡系跟着你走。你在用人的时候,使劲push手下,好处却分给自己一个人。拿自己心腹、嫡系这么折腾,谁跟你走?8、这个同学一直在大公司、平台型企业工作,技能偏务虚。我们不能说务虚的技能不好,而是要明白,人生发展必须虚实结合。什么叫做实?实力、实例、实利、实际,这些都是实。比如,一个人会赚钱,会获得实利,这个叫做“实”。反之,虚名那些则为虚。人生发展的一大关键是:“实”的频率必须大于“虚”;“虚”的载体必须是“实”。9、先解释前一句话。“实”的频率必须大于“虚”。假设你搞了一个社群。这个社群必然有无数苦力活。那么,这些苦力活谁去干?举个例子,我早年搞的开智书友会。每周举办一个讲座。这个就是“实”,消耗时间但总得有人干。当你连续做了几十期讲座,大家好评如潮。这个时候,你再搞一个务虚的“开智大会”就合理了。大家都会捧场。因为所有人都看到过你干的实事了。这就是连续三届的开智大会(参见:创造与热情:写在第三届开智大会之前)。10、再解释第二句话。“虚”的载体必须是“实”。依然拿开智书友会与开智大会举例。开智书友会的讲座结集成书《追时间的人》,荣获豆瓣年度好书奖。同样,三年开智大会的演讲稿结集成书《认知尺度》。这就是脱虚就实。11、这两句话——“实”的频率必须大于“虚”;“虚”的载体必须是“实”,正是建设人生发展根据地的关键。多年前,我跟这个同学表达过这些观点,也帮他基于那时他的业务设计过。结果我现在发现,他依然是只有“虚”,没有“实”。而“虚”的东西也没有一个实际的载体来承载,最多是公司内部的PPT。这就非常危险了。当然,这也可以理解。这是不少公司管理者的常态。12、另一个提醒是,建设自己的人生发展根据地,与所在公司没关系!没关系!没关系!公司只是你做事的渠道之一而已。成事更重要。是不是基于这个公司平台成事丝毫不重要。当然,靠谱的公司往往是很好的成事平台。但是,当你想做的事情,公司内部交易成本远远大过外部交易成本,你为什么不直接从外部采购?比如,公司内部做一个在线教育项目,必须走各种流程各种立项。那么,你直接买个第三方服务不就行了吗?一年才多少钱?结果你始终纠结,公司内部产品经理不配合、技术不配合,这不是扯淡吗?13、这是多年前我写给团队成员的入职建议:新人七法。其中,第一条就是忘记组织,成事更重要。至于这个大事是在我手下做成的,还是在其他公司做成的,还是你自己业余做成的,都是次要的。当然,这里必须遵守心理契约、道德伦理。用公司平台做成事,公司参与分成。这个是必然的心理契约、道德伦理。但是,你一上来思考,就跳不出公司范畴,那不是自废武功吗?请记住,公司只是我成事的渠道之一,但并非全部。我的人生我负责,我要成什么大事,跟老板有啥关系?我的人生发展根据地,我来建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些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根据地做的所有努力,才是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阳志平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3-02-28相关阅读:人生发展的那些关键词(1):通关人生发展的那些关键词(2):技能人生发展的那些关键词(3):作品备注:以上整理自我的知识星球,点击阅读原文加入。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你好,来访者

你好,那些也许陌生也许熟悉的朋友。当你开始预约人生发展咨询项目时,你就多了一个特殊的身份:来访者。来访者,意味着你将与人生发展咨询师建立同盟。你将在人生发展咨询师的帮助之下,整理自己的过往,重新设计未来。来访者,意味着你将对人生发展咨询师敞开心扉,同样,人生发展咨询师将倾听你的故事,分享你的喜怒哀乐,但更重要的是,借助人生发展学的专业训练,给你支持。在这个大千世界,一段咨访关系的开始,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两位陌生人竟然会深入探讨那些关乎爱与成就的人生发展主题。而信任催生行动,来访者与咨询师的互动,令彼此受益。天南地北,如今第一批人生发展咨询师分布在六个城市。他们或是受训已久,或是刚刚启程,然而都有一颗助人之心,并持续接受人生发展咨询项目小组的督导。现在,提前认识你未来的咨询师吧。北京朱小叶你好,我是朱小叶。坐标北京,本硕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加入人生发展咨询师队伍之前,曾在大型国企担任海外融资工作,外派期间足迹踏遍二十多个国家;同时,也是一位从业多年的自由教练与职业咨询师,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由职业者从业经验。生活中,我是一位2岁多男娃的妈妈。2022年,有幸加入人生发展咨询项目,跟随阳老师学习。接待了30多位来访者之后,我深切地意识到:「人生发展」是对每个人陌生又熟悉的话题,生活中的大小选择正在把你带向不同的人生走向,而在种种选择面前,身边能给自己有效建议和支持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人生发展咨询师,就是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助力你扫清眼前迷雾,找回人生发展主线,助力你走上人生发展正循环的存在。如果你是一位正在为如何兼顾幸福家庭与热爱事业而苦恼的女性,或者对自由职业者之路一无所知但又跃跃欲试,欢迎约我聊聊。: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人生发展咨询项目常见问题解答

人生发展咨询目前是线上还是线下?目前人生发展咨询支持线上、线下两种咨询方式。线下暂时支持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天津六个城市。3.
2023年2月26日
其他

摘掉滤镜,面对真实的自己

写在前面同样的来访者,从咨询助理眼中,与我眼中,看到的问题各自有何差异?特同步刊发咨询助理撰写的咨询手记,是为咨询双重奏。在66号来访者的咨询项目中,朱小叶担任我的助理。小叶本硕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加入人生发展咨询师队伍之前曾在大型国企担任海外融资工作,外派期间足迹踏遍二十多个国家;同时也是一位从业多年的自由教练与职业咨询师。小叶是非常受来访者欢迎与好评的一位咨询师。她像一位大姐姐一样,不仅咨询过程认真负责,并且在咨询复盘阶段,撰写了一篇又一篇反思、复盘笔记。每隔一段时间,小叶还会主动了解来访者近况。小叶本身也是一位2岁男娃的妈妈,有着丰富的自由职业者从业经验。如果你是一位正在为工作家庭平衡而头大的女性,或者对自由职业者之路一无所知但又跃跃欲试,不妨约小叶聊聊。以下,为小叶撰写的咨询手记正文。前情参见:66号来访者:一个狂热分子的自白166号来访者是一位来自一线城市的连续创业者,也是阳老师多年的学生了。4年前他专程拜访阳老师请教过问题,几年过去,人生面临新的岔路口,再次叩开了寻求阳老师咨询的大门。正式咨询前,我作为咨询助理,跟来访者进行了第一次沟通,目的是更细致地与来访者探讨他所关心的问题,做出初步预判,便于在非常有限的正式咨询时,给到来访者更准确的判断和更有效的支持。电话接通后,一股热情的气息扑面而来,洪亮的声音中透露着一种自信与积极。他非常真诚敞开地与我分享自己的故事,在小传中写到的发生在几个月前的人生低谷,如今在他的描述中已经成为过眼云烟。曾经的迷茫、挫败,如今已经转变为激情、期待,他显然已经走出了雾霾,找到新的方向,打算重新上路。2来访者年龄35岁+,性格外向,开放性高。毕业后在当地国企工作了1年,觉得“没有激情”,就加入了一线城市亲戚的创业公司,辗转几家公司后开始独立创业。原本有专业背景的他放弃了走专家路线,开始尝试跨界,凭借自己学习能力强、善于交往的优势,快速在新的赛道找到了机会,并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当提到这位合伙人,来访者向我讲述了一个风雨同舟,互托后背的故事,言语中掩饰不住对这位合伙人的绝对信任和喜爱。当谈及家庭时,他则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夫妻关系和谐,妻子放下自己的职业发展,精力侧重于照顾家庭,也非常支持自己的事业。谈及新的创业项目,来访者已然非常笃定,这次咨询他的诉求在于确定自己在新项目的角色定位,以及未来几年事业上的发展建议。3听完来访者的故事,我感受到些许的违和感。一方面,从来访者的表达中我看到了一个跌宕起伏、酣畅淋漓,并且在持续追求更多新挑战的人生;另一方面,深入到具体的故事情节,又能隐约看到很多的存疑点:过去的人生看似精彩,却没能持续,小有成就之后跌进一个更大的坑,把之前的积累也搭进去了…自己在新项目中的不可替代性似乎不够明朗,和合作者的合作根基不够清晰…面对近年来事业上过山车一般的波动,妻子虽然充满包容,但是否也会存在隐藏的危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正式的咨询。4也许是因为对来访者太了解了,咨询的一开始,阳老师就连续提出了多个很直接的问题:最近投资的几个项目,累计亏损了多少?这几年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面临过去的投资失利,爱人是什么反应,怎么沟通的?目前的创业公司,项目规模如何,是什么契机加入的?在目前的公司每个月的收入是多少,有股份吗?在来访者的口中,伴随进入新的领域,即将迎来巨大的机遇,而妻子也全力支持自己,毫无怨言。而在阳老师的层层提问下,来访者身上的一层层滤镜被摘下来,我们看到了另一面的他:过去的创业小有成绩,但未来却并不能为他持续、大规模地创造价值;妻子对整个家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反而是一线城市土著,有稳定的住房和家庭条件,才让来访者得以在大额投资亏损下平稳过渡;在新的创业项目中,自己还没有具体的职位和确定的利益绑定。这些在来访者看来毫无知觉的种种的风险,正在成为未来人生发展路上的巨大隐患。而回顾来访者的过去,其实相同的模式曾一再发生,他自己也提到,在一些决策面前,容易把自己置身到「信息的茧房」,幻想自己跻身世界顶级水平的行列,一意孤行。阳老师在咨询复盘会时指出:虚假的自我认同,让来访者走了很大的弯路。过去的4年,他的人生发展完全开倒车了。即将步入下一个人生周期,如果一错再错,来访者的人生将持续走向下坡路了。5在新的人生岔路口上,到底该何去何从呢?看到来访者的人生发展问题,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这些问题解决。已经持续了多年的行为模式哪能一朝一夕改变,相比于在「个人」身上下功夫,阳老师更巧妙地为来访者设计了更适合他的工作情境。其一,与合作者绑定,弥补自己理性不足的风险,用3年时间让自己从一个真诚不靠谱的人,逐渐变成真诚且靠谱的人;同时对于在公司的身份问题,也给出了特别中肯的建议;其二,「失去理性」一面是来访者的劣势,换一个角度又会成为他身上巨大的优势。当他把自己对创业的热情发挥出来,往往能够带来很强大的影响力。那如何平衡激情与理性呢?阳老师给出的建议是:把18个月的狂热周期,缩短为3个月。全情投入工作三个月,带着家人放松休假一个月。详见阳老师的咨询手记:66号来访者:一个狂热分子的自白这在我看来,实在是“巧妙解”,因为这不仅可以让来访者在“激情”耗尽之前提前充电,让自己保持好的创业状态,也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个缓冲地带,可以让激情冷却下来,客观地评估过去3个月的功过得失。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这段时间改善和爱人、孩子的关系,进一步稳定家庭的大后方。除此之外,阳老师还为他的创业项目给出了一些建议。作为围观者的我,更具象地理解到了什么叫「打造持续、稳定、大规模的赚钱系统」。咨询的最后,阳老师给来访者布置了一个作业:把4年前来访者拜访阳老师时给出的建议拿出来,一条条总结一下,哪些做到了,哪些没有做到。我想,这是阳老师在提醒来访者,用心对待这次的咨询建议,不要再重蹈覆辙。6看别人的故事,给自己启发。做咨询时,从来访者身上总是会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许这就是人性的相通之处。66号来访者的故事,给了我三点重要启发:勇敢摘掉滤镜,客观看待自己,是人生走向新起点的开始。而看到问题,又不必和自己较劲,找到最佳情境,把优势发挥到极致,把风险降到最低,就会越来越好。人们选择创业,往往是源于内心有一个有关「创造」的梦想,梦想之火在心底熊熊燃烧时,依然要记得为自己设置防火墙与保险箱。它可能是保底的收入来源,可能是与合伙人确定的利益绑定,可能是定期的休息与放松,这些是让事业得以持续的保障。更关心小家。在人生发展路上,不仅要做大事,也要顾小家。家人是最坚实的后盾,给予无限的包容和接纳,也往往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倾注更多精力在家人身上,会让家庭更稳固,也会让自己内心更幸福。用阳老师的话来说,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也许是人生发展的八字真言。实事求是就是尽量诚实地面对自己的一切,包括直觉、缺点、陋习等等;独立思考就是看到更细致、更符合自己的独特情况。当来访者陷入自己的“信息的茧房”时,咨询师能做的就是,与来访者一起探讨,看到那些被忽视的风险,发现一个更真实的自我。阳志平&朱小叶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3-02-25相关阅读:66号来访者:一个狂热分子的自白
2023年2月25日
其他

66号来访者:一个狂热分子的自白

写在前面2021年,我创立了一套新的心理学体系:人性系统论。没想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以人性系统论为基础,人生优势论、人生周期论、人生资本论与人生发展引论,构成了“人生四论”。而我将“人生四论”加上过往我创设的“四大方法”、“四大分析”,综合在一起,又形成了“人生发展学”。道统、学统、文统中的“学统”终于大成。从理论到实践,“人生发展学”究竟会如何帮助一个具体的人解决自己的困惑呢?2022年3月,我带着一批志同道合的人生发展咨询师们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实验,这就是人生发展咨询业务。每个周末,我在北京东三环的咨询室,与咨询师们共同接待来访者。随着咨询流程的完善,我逐步将重心放在督导咨询师身上。一转眼,从2022年3月27号接待第一位来访者,在14位咨询师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服务了100余位来访者。整个人生发展咨询项目,采取不同于传统心理咨询、职业咨询与婚恋咨询各自为阵的做法,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突出人生发展的整体性,并在我的“人生发展学”相关理论指引下,帮助来访者重新设计人生发展战略。2022年,人生发展咨询迈出了第一步,2023年,继续努力。期待更多的同行者加入人生发展咨询师队伍;希望更多的来访者受益于人生发展咨询。在漫长的实验过程中,我沉淀了大量思考,撰写了大量的咨询手记与督导手记。征得来访者书面同意,我将部分个案去掉隐私,从中挑选部分咨询手记,汇总成文。也许对每一位18-48岁的朋友都会有所启发。以下,为咨询手记正文。1在身边,你是不是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朋友?胸怀大志,或者说,喜欢吹牛,不喜欢循规蹈矩上班,一直在创业,一直在“做大事”,但大事又迟迟没做成。66号来访者就是一个这样的朋友。在四年前,他32岁,刚认识我时,我们曾深入面谈1-2个小时。那么,在四年前,我给他提了什么样的重要建议呢?如今,四年后,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两点:1)建立一个可以持续的赚钱系统。2)沉淀作品。他的自我复盘是,第一点做得还可以,四年来,开发的软件得到了一个小众行业的认可。第二点做得很不够好。四年过去,依然没有任何进展。2然而,在我看来,他的问题是两点都没做到。先说第一点。持续赚钱,虽然四年来,他做的专业软件能够持续贡献收入,但这个收入微不足道。在咨询时,我问了他几个问题,其中一个尖锐问题是:持续赚钱的系统前提来自持续的价值创造。那么,你觉得你这套赚钱系统的价值创造真的稳健吗?如果真的稳健,那么他也不至于从第三年开始,逐步自我放弃这块业务了。在三四年前,他这个业务刚上线时,他咨询我意见时,我就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没有抓住行业的核心需求,只是一个边角料的需求,并且这个边角料的需求的核心技术不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没有意义。3三四年前的他,可不是这么认为。他认为,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软件。这是一个行业人人都应该持有的软件。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所见过的最“成功学”人士的那种口吻。是的,他就是这样的语气。坚定不移、对自己的软件充满信心。结果,这个信心在短短两年内就烟飞灰灭。心灰意冷之下,他开始炒比特币。理所当然地,再一次成为韭菜。转眼间,亏损上百万。4如果是你,是不是很沮丧,会遭到家人的抱怨?然而,来访者并没有。他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也没有得到家人的任何抱怨。仔细探讨之下,才知道,他妻子是一线城市土著,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因此,家庭后方根据地很稳健。也许,男人的自信心总是离不开女人。每一个自信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大力支持的女人。听到这里,相信你也看出这个来访者的问题了:理性思维较低,容易成为韭菜。是的,参加人生发展咨询团队研发的“理性思维测验”,他的得分在不及格水准。5问题来了,这样的人,凭什么能够得到女人的青睐?凭什么他的人缘还不错?这就离不开他的人性系统的其他特点:性格较为外向,开放性高,动机偏好合作、合群,攻击性低。你看,做事没那么靠谱,但外向、不怎么与人竞争,喜欢与人合作,还比较合群,也喜欢新鲜事物。所以,他女人缘一直不错,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不错;与自己所处的社群关系也不错。我开玩笑,将他这种人性系统的组合,总结为:狂热分子。对自己信仰的,极度狂热;并且这种狂热,能够感染、传递给他人。你发现了吗?所有的人性系统的缺点也是优点。缺点与优点本来是一体双面。他的理性思维较低的缺点,最后却成了他容易感染人的狂热分子的优点。6当咨询到了这个地步,终于,我们得以更深入地理解来访者三十六年的人生发展模式。来访者从二十四岁到三十六岁,整整十二年,先后折腾了四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参与家里亲戚的创业公司;第二次创业,侧重专业内容、社群;第三次创业,侧重技术软件;第四次创业,侧重技术服务。而在四次创业中,分别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呢?连续打鸡血18个月左右。这18个月,热情高涨、狂热无比。没有人能说服他掉头。也没人能令他理解选择的创业项目存在的客观局限。即使是我,他很尊敬的一位导师。然而,18个月之后,他就像一个气球一样,漏气了。那个神采飞扬,善于感染他人的创业者,那个信誓旦旦,要改变某个行业,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创业者,就像突然消失了。一切理性的力量都消耗掉了。只剩下一颗绿油油的“韭菜”。愚蠢到他自己也难以相信的地步,任人收割。7这就是一个狂热分子的三部曲:鸡血-泄气-韭菜。亲历一轮后,慢慢地在妻子、朋友的安抚之下,恢复元气,接着开启下一轮狂热三部曲。他甚至到了去看心理医师的地步。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模式,太常见了。经典的双相人格障碍正是如此。但,我提醒他不要使用“双相人格障碍”这类词汇来给自己的行为模式贴标签。相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重要的问题是:“我能做一些什么改变”?那么,对于一个狂热分子来说,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呢?8我给出的答案出乎他,以及旁听的咨询助理的意料。请试着从18个月的狂热周期,缩短为三个月。也就是,你可以狂热三个月,激情澎湃地去说服你的客户、合伙人、合作伙伴。但请三个月后,无论如何,请假休息一个月。而请假休息的这一个月,请带上家人,学会陪伴孩子,分摊爱人的育儿压力。在咨询时,我打了个比方。你不应该成为寿命周期太短的一次性电池,而是成为可以反复充电的锂电池。那么,区分为放电期(狂热期)、充电期(休息期)对自己来说就很重要了。对来访者来说,真正的难点是这个:每三个月给自己休息一下。这点对他很有难度。一旦狂热起来之后,就会持续更久。最后,一下子就消耗掉自己热情了。9来访者目前面临几个选择,而其中一个选择,我认为是他当下能拿到的最好机会。与第三次创业期间结识的朋友,共同创业,但自己不再作为主要负责人,而是担任“首席狂热官”。是的,“首席狂热官”——这是我杜撰的一个新词,你也可以用“首席传播官”、“首席布道师”等类似词汇。如此一来,好处多多。第一,不再需要承担CEO职责。也许,对其他行业的CEO可以不做要求。但情绪稳定、理性思维强,几乎是高科技领域CEO们的共识。如此一来,缩小理性思维较差、情绪不够稳定对自己事业的影响。第二,用热情感染客户。首席狂热官,用热情感染客户。他参与的这家高科技公司,已经拿到中国众多顶尖风投的投资。产品、市场需求没问题,但营销还在起步阶段。而一个狂热分子,容易说服更多用户采纳这个产品。当然,在咨询时,给来访者还有一些其他建议。而所有的这些,又回到我四年前给他说过的建议了:如何建立一个可以持续、稳定、大规模的赚钱系统?请记住我说过的:比赚钱更重要的是,持续、稳定、大规模地创造价值。给用户的价值、给所在公司的价值、给社会的价值,最后,才是给自己的财富。这个案例再次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缺点,也寓含着机遇。一个理性思维较低的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发展机遇。感谢来访者的信任,让我倾听你的故事;更许可分享给各位读者。期待今日分享,对你略有启发。也许,那些你曾经纠结的缺点,换一个角度看,也能找到独特的人生发展机遇。阳志平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3-02-23相关阅读:从中产到精英路上的大坑备注:人生发展咨询项目每两个月开放一次报名预约,详情请联系小助手:@一休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逻辑学: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

写在前面昨天,“新逻辑丛书”的第一本书《逻辑学的语言》正式上市。我感叹道,我很少给予青年作家较高评价,因为未来的路还长着。然而本书作者李万中是一个例外。我不止一次,在私下夸奖他。甚至用这种话来形容我的激动心情:“也许,我在见证一个传奇的开始”。很少有人意识到,从逻辑学入手,将给未来治学,带来多大便利。因为,逻辑学正是国人最缺的一门学科,严复认为逻辑学是革新中国学术最重要的关键;亦认为逻辑学是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万中在年轻时,凭着内在动机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直接从逻辑学自学、研究、著述开始。然而,这条看似最难的路,将为他未来的治学大开方便之门。这也许是其他有志做学问的年轻人亦可参考的。逻辑学为什么如此重要?逻辑学的本质是什么?逻辑学在21世纪的重要发展方向有哪些?我给“新逻辑丛书”写了一篇总序,各位读者可参考。以下,为“新逻辑丛书”总序正文。逻辑学的本质有一些学科,人人都离不开它,但对它的最新发展却一无所知。这样的学科,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逻辑学。什么是逻辑学?词典给出的定义是研究思维规律的科学。然而,现代科学诞生之后,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心理科学,显然也是研究思维规律。这么看来,用这种定义难以帮助我们精确地理解逻辑学的本质。我们不妨回到逻辑学诞生的源头——世界三大逻辑学传统:中国先秦以《公孙龙子·名实论》《墨经·小取》和《荀子·正名》为代表的名辩学;古印度以陈那所著的《因明正理门论》和《集量论》、法称所著的《因明七论》为代表的因明学;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所著的《工具论》为代表的逻辑学。这三大逻辑学源头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呢?那就是研究名实之辩。所谓名,名词、概念,也就是思维的语言外显化,比如对事物的命名、分类;所谓实,实质、实际,也就是实际存在的事物。一百多年前,严复翻译英国逻辑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逻辑学体系》一书时,将其书名译作《穆勒名学》。他格外喜欢此书:“此书一出,其力能使中国旧理什九尽废,而人心得所用力之端;故虽劳苦,而愈译愈形得意。”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逻辑学的语言》推荐序:逻辑语——你一生受用的语言

写在前面今天拿到万中的《逻辑学的语言》一书啦!这是万中在开智文库出版的第一本书。逻辑学是学问的学问,方法的方法。不懂的人在这个社会很吃亏,万中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但内容硬核,很好地融合了二十一世纪逻辑学的最新进展,比如论证格式、非形式逻辑等等。今年将是万中的丰收之年,三本书上市,而这本书是第一本。我很少给予青年作家较高评价,因为未来的路还长着。然而万中是一个例外。我不止一次,在私下夸奖他。甚至用这种话——“也许,我在见证一个传奇的开始”——来形容我的激动心情。答案很简单,在一个如此浮躁,诱惑多多的时代,有几个年轻人能坚持自学哲学、逻辑学这些硬核学科?有几个年轻人能坚持隐居京郊多年,埋头读书、写作,不问发达?这就是必成大器的创作者姿态啊!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励志故事并不多见。而我,在其中恰巧略有贡献,为万中的系列图书出版牵桥搭线。在今天这个时代,烂书可以借助大肆营销,堂而皇之占据畅销榜单以及抢走读者注意力。我能做的不多,只是尽自己的努力,给这些坚持做正确的事的创作者们一些支持。经过与出版社商量,在万中新书上市之际,五折限时特惠,仅需二十多块钱。欢迎各位读者下单:以下,是我的推荐序正文。本书缘起我的朋友李晓煦博士,是《三生有幸》一书的作者。这是一本我心目中的奇书,作者非常有创意地将幸福整理为秒时间尺度上生发的愉悦、分钟小时时间尺度上生发的专注、超越时间尺度上生发的意义。因此,该书出版时,特作推荐序一篇。2018年年初,在《三生有幸》出版之后,晓煦跟我说,有一位年轻朋友,同样对该书理解深刻。读了我的推荐序,非常想认识我。他就是本书作者李万中——一位长期致力于逻辑学领域科普、研究与教学的青年学者。互加微信之后,一直没来得及见面。直到2020年,万中提及,自己想写一本关于逻辑学的著作。恰巧那段时间,我在筹备出版业务产品线。刚刚敲定与四家头部出版社的战略合作关系,其中,恰巧有一个选题方向,是我担任主编的“新逻辑丛书”。于是,我和万中相约在海淀牡丹园地铁站旁的一家茶馆,畅谈两小时,初步敲定了本书的创作方向。依据我过往与年轻作者合作的经验,从定下选题到最终交稿,少则拖上两三年,多则杳无音信。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万中竟然在短短两三月内,完成了全部书稿。显然,一本书满足不了万中在逻辑学领域高涨的创作欲望。于是,我与万中先后讨论多次,敲定了6-13个选题。我将其称之为建设逻辑学“根据地”。转眼间,万中已经交稿三本书,第四本书也即将创作完毕。每次与他见面,他似乎头脑中总是有写不完的选题;谈到自己心爱的逻辑学,马上眉飞色舞。甚至,他为了安心写作,推掉了原本在进行的一些教学工作。有幸见证一位青年学者,在自己最好的年华,全力以赴专注于创作,这也许是最美好的事情。我相信以万中的勤奋与聪慧,他的逻辑学“根据地”将很快建设完毕,继而扩大到哲学领域。而这本《逻辑学的语言》,就是万中逻辑学系列著作中的第一本。学习逻辑学的路径逻辑学也许是一个常被低估的学科。著名逻辑学家、符号学创始人、实用主义哲学奠基者皮尔士曾经在《信念的确定》一文中调侃:“少有人学习逻辑学,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精通推理。”逻辑学其实是一个有门槛的学科。在《信念的确定》中,皮尔士还谈到,与其说一个人的逻辑能力是一种天赋,不如说是一种需要长时间刻苦训练才能习得的技艺。在逻辑学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越来越小众、越来越数学。当我们学习逻辑学时,似乎会产生一种类似“数学焦虑症”的“逻辑学焦虑症”。其实,逻辑学的重要性远超过人们想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74年编制的学科分类中,列出了七大基础学科,即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其中逻辑学位列第二。201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每年的1月14日定为世界逻辑日。如果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逻辑学门槛并不高。在中世纪学校教育体系中,逻辑学安排在语法课程中。那时的人们并不认为逻辑学是一个多么困难的学科,认为它就像孩子学习语法一样简单。到了21世纪,这种逻辑学的语言学学习路径,被人们“丢在了爪哇国”。绝大多数人学习逻辑学,一上来更像是学习数学,背诵各种逻辑学符号、图表及相关定律。其实,你既可以像学习数学一样来学逻辑学,也可以像学习语言一样来学习逻辑学。专业逻辑学家也为我们呈现了后者这样的学习路径。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天命在《哲道行者》《杀闷思维》《从思考到思考之上》中展现了逻辑学灵动、有趣的一面。与其说是这些著作是数学著作,不如说是语言学作品。三种逻辑语语言,是人类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工具。汉语,是国内通用语,让我们可以获取中文信息,与国人交流;英语,则是国际通用语,让我们可以获取更多国外信息,与外国人交流。逻辑学同样是一门语言,万中在本书中,将其称为“逻辑语”。在掌握汉语,英语或其他语言表述的知识时,你离不开“逻辑语”。哪些是真知,哪些又是错误的知识?哪些论证的结论可信,哪些又是胡说八道?在与人沟通、阅读写作时,你同样离不开“逻辑语”。谁说话做事靠谱,谁又是满嘴“跑火车”?哪位作者的观点经得起推敲,哪位又在满纸胡诌?我该如何清晰有力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达成共识?想要清晰思考,与人友好沟通,人人都离不开“逻辑语”。顾名思义,《逻辑学的语言》就是一本帮助你更好掌握“逻辑语”的著作。那么,如何高效习得“逻辑语”呢?万中在书中,将逻辑语的学习总结为“日常逻辑语”“古典逻辑语”和“现代逻辑语”三大部分。其中的“日常逻辑语”属于“非形式逻辑”部分,“古典逻辑语”和“现代逻辑语”属于“形式逻辑”部分。以下,对三大逻辑语进行简要介绍,更多精彩,请参考书中正文。日常逻辑语顾名思义,“日常逻辑语”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逻辑语言。如果要用更专业的称呼,就是“非形式逻辑系统”或“论证逻辑系统”。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会碰到一些话,它们看似很有道理,实则荒谬不已,但是,你又很难说清它们到底怎么荒谬?这就是“逻辑谬误”,是非形式逻辑重点研究的一个领域。我们常见的逻辑谬误有非黑即白、以偏概全、混淆因果、诉诸权威等等。比如,妈妈对刚上大学的女儿说:“你要么专注于学习,要么谈恋爱。现在你是铁了心要谈恋爱,那你就是不想好好学习。”妈妈的话就有一个逻辑谬误,叫“虚假两难”。妈妈认为“谈恋爱”和“学习”不可兼顾,但实际上,两者是可以兼顾的。怎么分析这些逻辑谬误的迷惑本质?用论证。论证是给出一些理由和证据来支持某个结论的过程,它的目标是让人们更愿意相信某个结论。这就是日常逻辑语能教会我们的。古典逻辑语古典逻辑系统诞生于两千多年前,以西方逻辑学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写成《工具论》为标志。古典逻辑语探究的是范畴之间的关系,其中的抽象符号不太多,学习难度不太大,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实用。如何学习古典逻辑语?你要学会“翻译”。就像学习英语要学会“中翻英”一样,学习逻辑语也要学会“中翻逻”,也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语句翻译成古典逻辑中更严谨的语句。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翻译?自然语言是模糊、笼统、有歧义的,用它来表达思想,可能会引起误解。只有学会将自然语言翻译成清晰、精确、严谨、无歧义的逻辑语言,我们在与人交流时,才不容易引起误解,才能精确地理解别人想要用自然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思想究竟是什么。现代逻辑语现代逻辑系统也叫“数理逻辑系统”,诞生于一百多年前,以弗雷格的《概念文字》出版为标志。现代逻辑语继承并超越了古典逻辑语。古典逻辑语能表达的句子、能处理的推理关系,现代逻辑语都能表达和处理。此外,它还能做到古典逻辑语做不到的事情。它的缺点是有太多抽象符号,相对难学一些。学习现代逻辑语,主要是帮助我们识别句子的真值条件,知道一句话在什么情况下算正确,在什么情况下算谬误。享受学习逻辑语的乐趣掌握“日常逻辑语”,关键是掌握论证相关工具;掌握“古典逻辑语”和“现代逻辑语”,关键在于翻译。通过翻译,我们才能分辨出有效的论证和无效的论证,搞清楚在论证的结构上做出什么样的改进,才能使一个无效论证变得有效。学习逻辑学的语言,有什么作用?它无法帮助你升官发财;也无法带给你伴侣,但它一定可以帮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脑子这种东西,如果只用于赚钱,就太遗憾了。人生一辈子,如果只用于满足生理需求,也太无趣了。要想追求更持久、更高级的愉悦,必然离不开有难度的智力劳动。这些智力劳动,可能会令你名利双收,但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你的确享受它。万中显然非常享受逻辑学的乐趣。现在,诚邀你一起享受来自《逻辑学的语言》的乐趣。阳志平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3-02-20备注: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单《逻辑学的语言》,一起见证传奇的开始,未来的大哲学家、大逻辑学家的第一本个人专著。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咨询双重奏之68号来访者:从中产到精英路上的大坑

写在前面同样的来访者,从咨询助理眼中,与我眼中,看到的问题各自有何差异?特同步刊发咨询助理撰写的咨询手记,是为咨询双重奏。在68号来访者的咨询项目中,猫柳担任我的助理。她是我多年助手,曾配合我研发了包括行为分析在内的多门课程。在人生发展咨询项目中,猫柳与其他几位咨询师组成的小组为:“奇思妙想小组”,简而言之,就是接待那些生活轨迹常常不同于常人的来访者。同样,猫柳自己也是一个有个性的人。所谓“个性”,就是经常做出“奇奇怪怪”的决定,不按常理出牌。因此,她更容易理解那些选择了小众路线的来访者。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正在为自己的选择犹豫、挫折、迷茫,不妨预约猫柳聊聊。以下,为猫柳撰写的咨询手记正文。前情参见:68号来访者:与其卖保险,不如给自己家庭上“保险”1在某个天高气爽的周末,我作为阳志平老师的咨询助理,与阳老师一起接待了68号来访者与他的妻子。这一次咨询,开启我咨询生涯的两个第一:第一个家庭咨询(夫妻共同来访);第一位年入百万的来访者。也许你会好奇,年入百万的人士会有怎样的烦恼呢?这次咨询让我见识到不再为生存去挣钱的高收入人士,他们在人生发展上隐藏的危机。以及阳老师通过咨询,给我上的生动一课:中产人士如何跃迁为精英阶层?先简单介绍一下68号来访者。来访者是一位顺利迈过35岁危机的中年人,目前四十岁左右。他本科硕士都毕业于中国一家顶尖的985理工院校。目前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技术专家职务。从职务上来说,他已经属于这家上市公司的技术序列的最高职称了,往上升的路线一下子变得模糊。因为在这家公司已经工作多年,驾轻就熟,因此工作比较清闲,一周只需要去公司一两次即可,剩余时间均可自由安排。来访者在十多年前结婚,与妻子感情深厚,两人是读研究生期间认识的。妻子所在行业同样是一个头部大型企业,受疫情影响不大。并且妻子在该企业担任领导职务,收入也较高。两人育有两个可爱的宝宝,一男一女,而大宝已经上小学。来访者跟妻子的收入都较高,在一线城市有多套自住房产,孩子尚小,父母身体健康,需要用钱的地方不多。但这几年来访者经常得到一些主业之外的机会,有朋友邀请创业,也有长辈希望来访者作为中间人拉拢成就业务。他在工作之余,就是忙于副业。也许是因为来访者的人缘比较好,他的副业机会也越来越多。如何判断哪些副业机会靠谱,哪些副业机会可以舍弃,也是来访者较为头大的一个问题。2然而最占用来访者时间的副业,却是作为保险经纪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在保险行业发展如鱼得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觉得自己天生就适合吃这碗饭。每个月拜访客户花费时间不多,却带来不菲的收入。并且他拿到了“百万圆桌会员”的称号,这是保险行业的最高荣誉,是业绩优秀的代理人标志,同时,这也意味着他所兼职的保险公司对他有一定的资源倾斜。来访者堪称工作达人,同时在做两三份工作。当其中某一项工作占用时间较多的时候,他会有一些内疚。如果兼职时间过多,那么他会觉得愧对主业;而在保险业务上投入时间太多,那么他会觉得愧对家庭。毕竟保险经纪人本质上属于服务业,有些客户晚上打电话过来,来访者稍微处理一下,就会耽误对孩子的陪伴。这样两三次后,来访者的妻子非常不满,两人为此争吵了好几次,影响家庭关系。来访者来到人生发展咨询室,希望在阳老师的帮助下,理清头绪:哪些职业机会应该重点投入?如何兼顾家庭关系和职业发展?整个咨询过程,我像围观了一场高手过招,看到阳老师如何精彩地一步一步与来访者沟通,最后让来访者从抗拒再到理解,再到主动调整。详情请参考阳老师的咨询手记:68号来访者:与其卖保险,不如给自己家庭上“保险”而在这里,我从咨询助理角度,给出我对该个案的一些观察与思考心得。我总结为从中产到精英路上的三个大坑。希望对你有所启发。3从中产到精英的路上,第一个大坑是容易有意无意地牺牲家庭关系。来访者是非常典型的一线城市中产。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他与妻子凭借自己专业优势获得事业成功,逐渐步入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往上走就是精英阶层,这段上升之旅难度也是万里挑一,一不小心就会中产返贫。在这个奋斗过程中,家庭关系常常被有意无意牺牲。来访者差点就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为一些看似在当前带来高收益的机会投入甚多,为家庭稳定埋下隐患,没有意识到未来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更大。当一名保险经纪人,好处是时间相对自由,坏处是表面上时间自由,实际上主导时间的是客户。在面谈时,来访者提到,有几次客户在深夜打来电话,他需要处理客户需求,有时他甚至需要外出陪客户办理理赔以及私事。作为保险经纪人来说,这些行动是尽责的表现,但作为一位父亲、一位丈夫来说,就有些不那么尽责了。久而久之,妻子有了怨气:“我们也不差这笔收入,你为什么执意要当保险经纪人呢?”来访者不解妻子的不解:“我明明为家庭挣钱,你怎么就不能包容呢?”二人立场不一致,争吵日益增加。实际上,作为保险经纪人,还有一个隐藏风险,那就是异性诱惑。正如阳老师在咨询手记中所写的一样:因为保险行业主要买家是妈妈。并且涉及个人家庭私事较多。它会非常微妙地将“工作情境”转变为“两性情境”了,从而给家庭带来巨大风险。好好的家庭,解体风险急剧上升。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一旦家庭解体,不仅要重新分配现有的财富,而且不得不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婚恋上,一个40岁的人,本该趁着事业黄金期继续努力,结果却又回到了择偶阶段,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更不用谈对妻子与两个孩子的伤害了。4从中产到精英的路上,第二个大坑是容易忽略自己的人性系统带来的风险。所谓人性系统,是阳老师创设的“人性系统论”中的关键术语。你可以将它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背后的操作系统。人性系统具备唯一性,每个人的人性系统都不一样。表现在外,就是你的性格、智商、兴趣等等很难全部与另一个人重叠。人生发展咨询项目,会通过十多个心理测验以及咨询面谈来深入了解一个人的人性系统。这样,给出的建议才有的放矢。在咨询一开始,阳老师了解完情况后,果断地认为来访者在保险业务上不可过多投入。他花了较多时间跟来访者沟通这个思路,换来的是来访者更加的不解,和强烈的“阻抗情绪”。在咨询时,来访者的“阻抗情绪”往往会导致咨询难以进行。我在旁边为阳老师捏了一把汗,也不由地思考:如果是我,碰到表达强烈阻抗情绪的来访者,我会如何处理呢?幸好,阳老师身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如同炫技般的,连续采用了几个咨询小技巧,让来访者不再阻抗,情绪变得温和而平静,注意力回归,恢复正常的咨询。随着沟通深入,来访者才慢慢明白继续在保险行业兼职,这个风险有多么后怕。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人性系统在作怪。成就一个人的,其实也会打败一个人。这是我从阳老师的咨询面谈中最大的感触。从人性系统角度来分析,来访者是一个典型的高外向性、高开放性的人,他的智商和理商都不错,这表现在他说话非常讨喜,既聪明又幽默还爱跟人打交道,所以他的人缘不错。另外在做事动机上,来访者偏自主、竞争和合群。这意味着什么呢?他喜欢跟一群人做事,并且有领导气质。综合来看,人脉,也就是社会资本,是他一个很强的优势。来访者喜欢当保险经纪人,因为这份工作既能满足他的心理需求——即时反馈、与人连接以及被人需要,又能给他带来成就感。这些满足感都是“糖果”,让他更加喜欢投入其中。即时反馈:在主业上,来访者做的都是大项目,需要多年才能得到反馈。而保险业务一旦出单,就是一个积极反馈。这给他带来不小的成就感。与人连接:来访者喜欢与人打交道,也擅长与人交道。被人需要:帮客户解决实际问题。除了满足心理需求,保险副业还给来访者带来当前主业工作与家庭生活无法提供的新鲜感。就像之前一则“辞职去看世界”的新闻。“看世界”是很多人的理想,这对高开放性的人尤其吸引。作为保险经纪人,有时候一个客户就是一个新世界。更何况,一旦外面世界的诱惑与家庭生活的保守性碰撞,孰优孰劣更让人一眼明了。如果不是危及家庭稳定,能做一份既擅长又喜欢的工作,实属难得。但这些好处,在更大的职业生涯发展机遇与“离婚”风险面前,价值就大打折扣。5从中产到精英的路上,第三个大坑是容易看不到更大的职业生涯发展机遇。随着面谈深入,阳老师与来访者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如果准备慢慢退出保险业务,那么又该如何满足这些心理需求呢?答案就藏在来访者拿到的一些职业生涯发展机遇。阳老师给我与来访者完美地上了一堂创业课。来访者能够年收入百万,背后必然有着他一套独特的做事方式。阳老师在面谈过程中为他提炼这个模式要点。他形象地将来访者过去十多年的项目成功经验,总结为“三把斧”。阳老师认为,来访者的“三把斧”在当今市场上是非常值钱的,只是,要找到砍的方向。你拿去“砍”买保险的妈妈,显然大材小用;而来访者当下拿到的众多机会,经过阳老师与他探讨后,也不算特别适合。然而,这里就看出阳老师思维方式非常不一样之处。现在不适合的创业机会,难道真的不值得做吗?——练手,持续地精进自己的“三把斧”,显然,会等来大显身手的一天。来访者当前有一个机会,是朋友的创业邀请。因主打他的专业,且投入资金不大,而且市场窗口就在这几年,他能在其中作为主要执行人锻炼管理者的技能。因此,阳老师建议将这样的机会,纯粹当作练手,趁着窗口期,在设定金钱投入、时间节点的边界条件下,逐步把精力转移到这个机会当中。阳老师说,从中产到精英的路上,我们总是不会一上来就拿到最好的牌,但是身为一名牌手,你更重要的是要坐在牌桌前,不断锤炼自己打牌的技艺,你才会等来大赢的那一天。有一些机会在当前看来收益不明朗,但是直觉又告诉你,这个机会很宝贵。如果有了这些机会,不妨这样做:(1)明晰这个机会的潜力与局限;(2)调低预期,当作交学费、练手、过渡性质的机会;(3)行动,并在行动中,等待该机会衍生的新机会的来临。阳老师提醒来访者,更重要的是在当前拿到的这些机会中,跑通“做大事”的闭环,让自己做大事的技能准备就绪。这过程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一旦将视野放到十二年尺度,中间的挫折仿佛只是一个必经的交学费过程。6围观咨询面谈,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个体,在面对冲突时如何选择的艺术。有个调侃叫做“中年人的生活从来不简单”,因为它需要调和很多矛盾,例如身份上的冲突。作为员工、伴侣或父母,如何当好这么多角色?例如时间上的分配。个人追求、职业发展与家庭陪伴,如何平衡时间做好每一件事?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多重角色的压力,也有社会化与个性化博弈时的挣扎。一方面,我们希望在事业上有所发展,不甘心只给人打工,只拿份薪水,另一方面还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能追随自己内心的热爱。处理这个冲突的艺术,成就了每一个独特的个人,也成就了每一个独特个人的人生风景。阳老师开玩笑说,人生发展咨询项目接待的客户,往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好”到“更好”;另一类是如何走出低谷,迎来顺境。显然,今天的这位来访者是典型的如何从“好”到“更好”。他们不是心理、健康或财务遇到问题,而是走到了一个路口,需要做出选择。就如本次的来访者一样,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手上突然有了很多资源,但受时间或其他条件限制,该如何做出最优的行动选择?”此时,选择的“准尺”是否清晰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而阳老师的这次咨询就是在不断地从来访者的人性系统出发,慢慢地将这把原本模糊的“准尺”变得清晰。某种意义上,人生发展咨询师就像是一位理财顾问,盘点来访者的人生资本,为他预测风险,规划投资,一起制定出一个增加“人生资本总量”的行动方案。阳志平&猫柳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3-02-18相关阅读:68号来访者:与其卖保险,不如给自己家庭上“保险”
2023年2月18日
其他

68号来访者:与其卖保险,不如给自己家庭上“保险”

写在前面2021年,我创立了一套新的心理学体系:人性系统论。没想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以人性系统论为基础,人生优势论、人生周期论、人生资本论与人生发展引论,构成了“人生四论”。而我将“人生四论”加上过往我创设的“四大方法”、“四大分析”,综合在一起,又形成了“人生发展学”。道统、学统、文统中的“学统”终于大成。从理论到实践,“人生发展学”究竟会如何帮助一个具体的人解决自己的困惑呢?2022年3月,我带着一批志同道合的人生发展咨询师们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实验,这就是人生发展咨询业务。每个周末,我在北京东三环的咨询室,与咨询师们共同接待来访者。随着咨询流程的完善,我逐步将重心放在督导咨询师身上。一转眼,从2022年3月27号接待第一位来访者,在14位咨询师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服务了100余位来访者。整个人生发展咨询项目,采取不同于传统心理咨询、职业咨询与婚恋咨询各自为阵的做法,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突出人生发展的整体性,并在我的“人生发展学”相关理论指引下,帮助来访者重新设计人生发展战略。2022年,人生发展咨询迈出了第一步,2023年,继续努力。期待更多的同行者加入人生发展咨询师队伍;希望更多的来访者受益于人生发展咨询。在漫长的实验过程中,我沉淀了大量思考,撰写了大量的咨询手记与督导手记。征得来访者书面同意,我将部分个案去掉隐私,从中挑选部分咨询手记,汇总成文。也许对每一位18-48岁的朋友都会有所启发。以下,为咨询手记正文。1在人生发展咨询时,不少时候会碰到“家庭咨询”的场景,也就是夫妻俩人一起来找我咨询。有时候,是丈夫给妻子报名,而这次,是妻子给丈夫报名。丈夫是来访者,妻子旁听。在一个天高气爽的周末,我与咨询助理在东三环的人生发展咨询室见到了这对中年夫妻。这次咨询最初的起因是,丈夫因为兼职卖保险,挤占了家庭时间,并且给家庭带来了较大风险,因此,妻子很不满意。同时,丈夫的职业生涯发展碰到很多个机会,丈夫有些拿不准,也希望我给一些建议。你看,来访者的问题同时涉及家庭、事业两方面,而这几乎是所有人生发展咨询的来访者比较突出的一类特征。不同于传统咨询,婚恋咨询只讨论婚恋,职业咨询只讨论事业,人生发展咨询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鼓励咨询师与来访者将人生发展看作一个整体,而非头痛医头脚疼医脚。2我在与咨询助理的沟通准备会上,给咨询助理提醒了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当深入了解来访者家庭情况与他在保险行业的从业情况之后,所有人都会觉得出乎意料。第一个问题是来访者家庭是否需要这份销售保险的兼职收入?答案是完全不需要。丈夫与妻子都是高收入人群,家庭也没有任何大额支出。可以说,是北京最舒适的那类中产家庭状况:多套房、儿女双全、没有外债、高收入,且所处公司是头部大型企业,收入极其稳定。第一个疑问来了,为什么理论上,无论丈夫还是妻子,都不太需要卖保险的这份收入,但是丈夫还是非常投入地去卖保险呢?卖保险满足了丈夫什么样的需求?第二个问题是来访者卖保险卖得如何?答案也非常出乎所有人意料,卖得非常好。短短三年,已经做到行业头部了,也就是保险行业所谓的“百万代理人”,在各个圆桌会议发言的那种。显然,第二个疑问也来了,在一个做得如此成功的副业上,来访者应该继续坚持吗?也许,多数人的答案是:既然已经做得这么成功了,那么还不如坚持。这年头大家不都是要搞钱吗?笑贫不笑娼嘛。3带着问题,咨询助理与我,与来访者及旁听的妻子,深入沟通了两个小时。到了最后,来访者与妻子满载而归。而最初的两个疑问,我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先说第一个问题。答案是,四十岁左右的已婚中产家庭男性在收入较高的时候,尽量不要做保险行业。不是说保险行业不可以做,但加上这些限定词之后,对来访者来说,的确有不少风险。为什么呢?因为保险行业主要买家是妈妈。并且涉及个人家庭私事较多。按照我的“人性系统论”来说,它会非常微妙地将“工作情境”转变为“两性情境”了,从而给家庭带来巨大风险。好好的家庭,解体风险急剧上升。听过一个人的故事,容易爱上一个人。同样,倾听别人的私事,我们更容易与他人共情。我曾经在“人性系统论”中讲过一个例子,一个神经质高、容易发脾气,又喜欢内卷的女上司,我们都很讨厌她。但是,一旦我们知道她是单亲妈妈,这个工作对她来说特别重要,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她,给她更多的支持。这个微妙的道理,我相信以成年人的心智,不难理解。另一个不难理解之处是,显然,有的人会比另一些人更善于与他人共情,更容易获得别人好感。而来访者恰巧是这样的人。在咨询之前,他参加了人生发展咨询团队开发的十多个心理测验,测评数据清一色地反映,他是人群中非常受人欢迎的那类人。来访者的人格特质方面,也就是性格:“外向性”较高,“宜人性”极高,“尽责性”较高,“开放性”较强。“外向性”相信看了字面意思,大家都能理解。其中的“宜人性”是一个心理学指标,你可以简单地理解得分越高的人,与人相处,如沐春风;“尽责性”同样是一个心理学指标,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得分越高的人,越容易做事有始有终;“开放性”还是一个心理学指标,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得分越高的人,越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题外话:看到这些指标,懂心理学的人也许就明白了,哦,原来阳老师的咨询团队在人格特质领域用的是大五人格特质测验。但答案不仅如此。因为自评问卷容易造假,所以,每一位来访者还需要同时参加另一些不容易造假的心理测验,其中涉及人格特质的是:人格特质Q分类测验。这是我带队开发的“人生发展评估系统”的独门技术之一吧。接着再说来访者的认知能力方面,按照我的“人性系统论”的理论体系,也就是感商智商理商。来访者的智商理商得分都很高,而另一项较为重要的指标是感商,来访者表现也很好,人有点小幽默。大家和他聊天,很愉快。再看动机偏好,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是合群、自主。来访者的人缘很好,朋友很多,各行各业都有,并且朋友都很愿意与他一起共事、拉他一起做事。而来访者在工作上也独立自主,成功帮所在机构开拓了多个大项目,做到某家知名机构的头部职务,升无可升的那种。其他硬指标,比如学历:来访者985名校硕士毕业;同时他身高较高,体型保持也不错。4试想一下,这样的中年男人能不受异性欢迎吗?来访者很自信,说自己百分之百扛得住异性诱惑。我在咨询时,开玩笑地举了几个常见场景。1)你病了,客户问寒问暖。2)比你爱人更年轻、收入更高、更独立的女性。3)与你性格更匹配的离异妈妈。都是三四十岁的成年人。配偶的性吸引力开始下降,不新鲜了。然后,你与另一个异性经常谈私事,相互提供情绪价值。出轨、离婚概率大还是不大?事实就是没人扛得住的。所以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正如我的四十二岁生日演讲,人性也是一堵看不见的危墙。因为“外向性”强,就容易接纳他人,与他人交朋友;因为“宜人性”不错,就容易人缘好;因为“开放性”强,就容易接受新观念;又因为智商不错,就容易理解他人的故事。而因为“尽责性”不错,如果真的发生婚恋危机,那么就容易对另一个女性负责了。但最后,牺牲的却是当前稳定的家庭利益。在提供情绪价值给客户的时候,背后却有一个吐槽的妻子。何苦来着?统统的,全都是危机!在咨询时,来访者妻子边听边笑,原来自己丈夫这么吃香啊。来访者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妻子潜意识中,一直非常不满意自己出去卖保险——原来是紧张自己:D在今天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难以做到坐怀不乱,那么还不如一上来就规避,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工作就是工作,而非将工作情境与两性情境的边界变得模糊。这里要特别提醒高智商高学历的人群,这类人往往会高估自己扛得住诱惑的能力。而认知心理学教材与社会心理学教材写满了这类人的故事:过度自信偏差导致的悲剧。5再说第二个问题,保险经纪人这个副业是否需要继续坚持做?恰巧,我爱人不少同学都是这个行业的,对保险行业的运作机制略有所知。来访者拿到的“百万代理人”究竟是个什么鬼?其实,“百万代理人”就是一个纯粹商业行为。但它巧妙地将高学历、高收入人群转换为自己的利益同盟军了。它的机制设计极其巧妙,非常逆向思维,巧妙利用了人性“心理地位”转变的微妙之处:卖保险给你,不如拉你一起卖保险。咨询一开始,我问了来访者一个小问题。三年前,他开始做保险之前,家庭每年保费多少?来访者的回答是:两三万。自己做保险之后,成为百万圆桌会员之后,家庭保费多少?——近20万。来访者的妻子在旁边听着,马上就笑了。按照传统营销做法,怎样做,都很难说服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缴纳更多保费。现在就容易多了。所以这个来访者的家庭,短短两三年,家庭保费提高了近十倍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关于婚恋的21条心得

今天,一个特殊的日子,是我跟爱人在一起度过的第20个情人节。从2003年到2023年,岁月如水又如梦呵。从来没想到两个年轻人,能在一起度过如此一段重要而又漫长的岁月。而今天,特意将过往关于婚恋的一些思考汇总在一起,给年轻的小伙伴们。就当一个中年人的唠叨吧,大家姑且听之。关于婚恋的谎言1婚恋中的成长性,是一大难题。夫妻双方共同成长应该是婚恋中的最大谎言。不可能共同成长的。当女性生育孩子时,多半是职业生涯发展低谷。反过来,此时可能是爸爸成长最快的时候。因为性别差异,导致的发展不同步,在婚恋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出现。此起彼伏,矛盾不断。所以,还不如一上来就对配偶不抱期望,降低要求,也不奢望共同成长。每个人过好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未来结果反而更好。在二十一世纪,越在婚恋中牺牲自己、期待双方共同成长,越容易出现更多的问题。2不是每个阶段,双方的成长节奏会匹配。有时你快,对方慢;有时你慢,对方快。人有三个世界:心灵世界、物理世界和生物世界。男才女貌,“才”就是心灵世界;“貌”就是物理世界。婚恋中的矛盾,往往是来自其中一个世界,不太可能同时来自三个世界。因此,你可以利用三个世界的快慢交错,来消解双方矛盾。比如,来自心灵世界的矛盾,同样可以在物理世界、生物世界消解。不要纠缠于一个世界之中,最终只会压力越来越大。3对婚姻降低期望,对事业提高期望。道理很简单,婚姻不可控因素较多,对方的原生家庭、职业发展、兄妹关系、与孩子关系等等。但事业可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们似乎经常反过来了,对爱人要求极高,对事业要求一般般,不悲剧才怪。4建议大家可以多关心自己的小家庭、大作品。所谓小家庭,也就是这个世界上真正在意你的人。所谓大作品,也就是未来真正决定你的成就高度的东西。很多人错了。很少关心自己的小家庭,天天关心社会舆论;也很少关心自己的大作品,天天这也掺和,那也掺和。一个大作品,是无数体力活结合无数脑力活,才能完成的。5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感受到两种危机:能力危机与情感危机。在24-36岁期间的能力危机,常常是眼高手低,觉得工作肯定很简单,比高数容易多了。结果,被社会毒打多了,才发现,类似高数这类有正确答案的才是再简单不过的东西。这个时期,体验到的情感危机,则是对未来不确定,不知道该与什么样的人结婚。即使结婚了,也觉得似乎马上就要离婚。到了36-48岁这个阶段,感受的能力危机常常不是智商这块的。到了36岁之后,人大体上会明白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会有意逃离那些自己不擅长的智商情境。这个阶段感受到能力危机,常常是来自职业生涯停滞不前,体力、脑力逐步下降。这个阶段感受的情感危机,常常来自婚恋中的第三者带来的冲突,比如婆媳、孩子、暧昧出轨对象等等。6婚恋关系,不要总是想着分手。其实,都差不多。只要配偶性格温和,情绪稳定,工作负责,为家付出,就是佳偶。另一方如果总是习惯分手分手分手,离婚离婚离婚,那么,未来婚恋中碰到点风吹草动,自然就会消极处理。长期以往,爱无能。美好的婚姻不仅在于相似;更在于你与伴侣对差异的容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7有的人,就是不愿意承担责任。那么,你就将其当作NPC对待就好。跟他较劲,太浪费时间。日常生活,无数浪费时间,就在于,我们对NPC,投入了太多感情。其中一个大类npc,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她们离婚,关你什么事?但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会以为是自己不够好。同理,长大成人后,碰到一个渣男渣女渣老板渣同事,我们也会犯类似的错误。以为是自己不够好。有心无力。于是,浪费时间,跟渣男渣女渣老板渣同事较劲。一个自主的人,首先是保护自己的自主性;再通过自己的自主性感染别人。而非反之。举例,你自己活得不够好,还总是为爸妈的不好承担责任。显然,大家相互挖坑。你情绪不好,天天与情绪不好的伴侣在一起相互抱怨。最后,坏情境被放大了。另一种活法:自己活得够好,然后反哺活得不够好的人,这才是对的。关于择偶的建议8社会就像一个讨厌的大妈,不断地在督促你该结婚时就要结婚;该生育的时候就要去生孩子。你似乎不知不觉成为社会习俗的奴隶。其实,你可以选择自己的社会时钟。比如,可以先生育再事业;也可以反其道行之。这就是发展心理学家拉文纳·赫尔森(RavennaHelson)提出的“社会钟”理论。我的婚姻、生育、事业时间线与“社会钟”背道而驰。创业更早、结婚更早,生育更晚。选择自己的节奏,承担更大风险,但也相应地带来了更大的自由。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自己可以不过上一辈那样的生活。相夫教子,为家庭牺牲。身为男性,需要的是欣赏并尊重这样的女性。任何涉及性别的问题,想想看,如果是你女儿,如果是你爱人,如果是你母亲,你愿意吗?反之亦然。如此,很多社会陋习自然破除。9姻缘是最神奇的事情。如果这事不神奇,那么就无法保证人类基因的多样性了。最好的姻缘,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见正确的人。所谓正确的时间,就是这段时间,大家恰巧都单身,有谈恋爱的冲动。并且两个人的状态都比较好。状态好期间的姻缘才不容易镜花水月。所谓正确的地点,就是有较多的两人独处空间。以及是两人相对熟悉的城市。而非异国他乡。因为寂寞在一起,必然分开。所谓正确的人,就是人性系统相对匹配,味道对了。最遗憾的是,人对了,两人遇见的时间、地点不对。早三年、晚三年;换一个城市,必然会相互吸引、结婚的人。但偏偏分开了或者相互没看上眼。反之亦然,最幸运的事也莫过于此,在正确的时间,地点,遇见正确的人。10征婚时,和对方联系面聊为主,不要只网聊。线下见面最不容易造假,对这个人有没有感觉、是否聊得来很容易确定;网聊容易造假(不一定是有意的造假),获取的信息行为预判偏差大(比如声音好听,文字写得好、照片美图秀秀、今天比较闲对你关心一点)。征婚帖如何写?很多大龄青年搞错重点了。写征婚帖重点在于内容有趣,别人看完后是否愿意转发或者联系你从而增加概率,而非自己对另一半的要求。为什么不要写太多对伴侣的要求?答案很简单。(1)找对象特别看缘分,自己预设的标准和未来伴侣可能完全不符;(2)太多标准会把潜在对象拒之门外,要降低投递门槛。好的征婚帖,可以约束在150-200字,或发一个短视频,内容包括自己的基本信息,从事什么,未来怎样等即可。比如,我的朋友TonyYet曾经在豆瓣写过一个征婚帖: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不够……还得有个对谈者相伴,才更有意思。诚征女友一位,来信附上《瓦尔登湖》书评150字即可。11昨天教研会,聊到为什么有的来访者会错过一些姻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少女生高估了潜力股男生的数量,在整体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大体上,一个不错的男生:1、性格不错:也就是大五人格特质好,与自己匹配,计算下来,不到百分之三;2、认知能力不错:也就是聪明,人不笨蛋,最简单的衡量是好大学毕业,人群中比例不到百分之十;3、动机偏好不错:也就是比较自主、独立,没那么妈宝,计算下来,人群中比例不到百分之十;4、年龄:一般女生28-36岁是结婚欲望最强烈的,那么男生区间一般在25-40岁;5、还有一些其他条件:比如所在城市、身高体重、健康程度、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个人从事职业。所以,建议年轻女生,在碰到潜力股男生时,对有的条件可以放宽一点,另外自己也可以适当主动点,稍微碰到一些挫折,也别太早放弃。寻找伴侣的一些方法,可参考:(1)让自己成为一些新兴社群的领导者、中心人物。比如,这几年兴起的读书会,早几年兴起的桌球俱乐部、桌游社、密室逃脱等等。不要打酱油,而是成为领导者、社群组建者。(2)尽量多参加一些异质的社区,与自己的工作圈、家庭圈错开,而是与自己的学历圈、收入圈更匹配的圈子。这里不是给我创办的开智学堂做广告,而是开智学堂的确是个好例子。开智是一个学费相对偏中上的社群,甄选出来的学员素质往往还可以。同理,一些MBA、一些兴趣俱乐部也是类似道理。(3)通过征婚网站,往往效果不好。因为其中的男女比例太大了。都是女生多,男生少。(4)即使明确想结婚,也要多给自己一些耐心。然后付出实际行动。12我20年前关于婚恋的研究中,写了一篇文章《装:中国婚恋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本土心理学概念》。在文中,我强调了一个脱单的关键:绝大多数恋爱情景,都是一个相对平等的、你来我往地共同落子下棋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之中,双方努力调动自己的脑筋,在下棋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棋子。在婚恋早期,可能更多使用各种“装”的策略,使自己更符合对方的“角色期望”。如果恋爱中,始终像黄光国所说的那样在不断地“顾面子”,那么,这个恋爱关系很难真正持续下去,更多是一场平淡如水的恋爱。“装”则会让对方,在你来我往,相互调情、相互试探的暧昧关系之中,逐步深化关系,然后,慢慢地,对方就从“外人”变为“自己人”直到“另一半”了。将我当年文雅的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恋爱是从暧昧与调情开始。如果两个人都一本正经,那么这哪叫谈恋爱?所以,必须先有一方“不正经”。这样,才会生发暧昧与调情。才会有爱情可言。13为什么搞事业,反而带来婚恋机会?一个案例,24-27岁,女生如果这个阶段没解决婚姻,那么,27-30岁,全力以赴冲刺事业,反而能附带解决婚姻。另一个案例,24-27岁,女生如果这个阶段没解决婚姻,那么,27-30岁,还是以婚姻为重,最后可能还是解决不了婚姻。里面寓含的哲学道理大约是这样的:24-27岁,女生如果这个阶段没解决婚姻,都花了三年时间了,朋友该介绍的都介绍了,自己该相亲的也相亲了。但是还没解决,意味着存在某些系统性问题。如果接下来,27-30岁这三年,还是不断相亲,低水平重复、系统内重复,婚姻基本是低质量概率较大。索性跳出这个系统,全力以赴拼事业。最后,反而附带解决了婚姻。就是这么一个微妙的道理。但是,很多女孩子不明白。14在人生发展咨询时,我经常碰到那种凭实力单身的来访者。这类同学,在男生中最常见的是“直男思维方式”。比如,一个女生与你相好,既得不到经济利益的实际好处,人家薪资或者家境比你更好,也得不到你在时间上的付出,比如陪伴。然后在嘴上唠叨你几句。结果你去直男式地,与女生争辩,你唠叨我的逻辑这儿不对,那里不对。这不是找不自在吗?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干干脆脆地做出让步。你不能什么都占。与女生相处,或者提供实际经济利益,或者提供时间陪伴,这些都没有,连几句哄人开心的话都不说,那要这样的男朋友干嘛用的?除非长得帅,拿来当个花瓶,还有点用。再说说那些凭实力单身的女生。她们往往是出身中产家庭,在一线城市或者新一线城市生活。家境中等,父母常常是教师、医生、公务员这类职务。父母的关系往往不错,家庭氛围温暖和谐。正是因为如此,来访者常常喜欢家庭氛围,参加工作后依然在家与爸妈同住。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开玩笑,存在一个“与父母同住定律”,假设你与父母同住4年,那么你注定会单身6年左右。与父母同住10年,那么注定会单身15年左右,以后就再也不想结婚了。反之,那些父母关系不好,或者原生家庭父母离婚过的女生,反而结婚更早。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社会现象。但用我的人性系统论非常好解释。不少女生没有意识到,脱离温暖的原生家庭去独居,去感受风雨交加之夜的雷鸣电闪;一个人孤独地去医院看病,一个人孤独地在周末去一人食,那时,你才有强烈的结婚冲动。而与爸妈同住,太舒服了,那么,结婚冲动会被有意无意地长期压制。更没有太多机会,去与男生共同解决人生发展难题。最后,在谈恋爱时,稍微碰到点挫折,自然而然地又回到爸妈营造的舒适窝了。作为一个女儿的爸爸,也许我能送给小美妞的最好成人礼,就是在她18岁之后,将她赶出家门。关于婚恋的美好15“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这是沈从文写给爱人的情书。最好的爱情无非这样。天空、想念、梦想、翅膀、飞翔、星星、眼睛。虽然世间有很多丑陋,但同样有很多美好。好书,好的教育,好的家庭,好的伴侣都是帮助大家成为更好的自己。16好的婚姻能成就一个人?为什么?这种成就往往并非某一方的牺牲,而是来自:(1)人格的完善。一个聪明人遇到一个傻子,两人都不快乐;一个聪明人遇到一个聪明人,两人都很快乐。婚恋中的绝大多数磨合,其实如同聪明、不聪明一样,如果两人婚前不匹配,婚后弹性很差,那么就是都不快乐的结局。(2)探索、创造新的人生意义。典范如钱锺书与杨绛夫妇。再如汤一介乐黛云夫妇。17婚姻不是交易。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工具性的关系、混合性的关系、情感性的关系三类。典型工具性的关系是陌生人关系,在交往中遵循“公平法则”——合则来,不合则去;典型混合性的关系是熟人关系,在交往中遵循“人情法则”——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典型情感性的关系是家庭关系或朋友关系,在交往中遵循“需求法则”——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婚姻不是交易,而是遵循需求法则: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家庭更不是你的战场,而是你的根据地。无论如何,对家人好一点,错不了。18婚恋关系,按照我当年提出的“角色策略理论”,可以分成几种。最理想的阶段是“另一半-另一半”阶段,比如杨绛-钱锺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又各自独立,自我强大。多数中国夫妻关系是什么呢?“自己人-自己人”或者“自己人-外人”阶段。搭伙过日子。交易色彩浓郁。参见我二十六岁时的旧文:外人、自己人与另一半19婚姻从来不是最美好的事,但通过个人努力,可以变成美好的事。今天这个社会的观念,有些反对结婚、反对生孩子,将其看作苦差。但是要明白,任何时代,婚姻都是这样的,从来不是最美好的事。组建家庭、生娃育儿,哪一件谈得上容易?但是通过你与伴侣的共同努力,可以变成美好的事,比如钱锺书与杨绛、汤一介与乐黛云等等。而不是你一上来就假设:结婚注定悲惨,那么即使结婚了,往往会按照预设,变得果然悲惨。20我们常常知道伟人,却很少知道伟人背后的那位女性。比如,我们知道纳博科夫,不知道薇拉;我们知道西蒙,不知道多萝西娅;我们知道马奇,不知道Jayne。同样,我们知道德鲁克,不知道多丽丝。26岁的纳博科夫与23岁的薇拉结婚,相守51年;21岁的西蒙与24岁的结婚多萝西娅,相守63年;马奇与Jayne二十岁时结婚,相守70年。25岁的德鲁克与23岁的多丽丝结婚,相守68年。而在漫长的婚姻中,与伟人同行,她们丢失自我了吗?并没有。反而活得更精彩,各有各的酷。持枪的薇拉,一向比纳博科夫更酷;多萝西娅大西蒙三岁,却让西蒙浪子回头,从一个花花公子型的高帅富变身为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天才,连连斩获诺奖、图灵奖、美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等。Jayne与马奇的生活相对平淡、温和,但在Jayne去世不到一个月,马奇追随而去。多丽丝在德鲁克去世后,82岁开始创办公司,发明了各种电子设备,98岁自己开车、爬山,享年103岁。伟大的爱情当如是。伟大的女性当如是。21有人说,人有三样东西无法隐瞒,咳嗽、穷困和爱;你越想隐瞒越欲盖弥彰。人有三样东西不该挥霍,身体、金钱和爱;你想挥霍却得不偿失。人有三样东西无法挽留,时间、生命和爱;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人有三样东西不该回忆,灾难、死亡和爱;你想回忆却苦不堪言。“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还是要相信爱情。阳志平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3-02-14相关阅读:十年;四十岁了;成为父亲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博学

第七类智者人类智者群星璀璨,不同的智者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我常常将不同的智者分为六类,思想家、集展者、发明家、工程师、讲故事的人、文体家。思想家是指完全原创一个新的理论,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介绍了双系统理论,巴瑞特在《情绪》中介绍了情绪建构论,这些理论都是作者开创的全新的理论。集展者是将别人的理论综合在一起。史蒂芬·平克在《心智探奇》中将认知科学的前沿研究统一在可计算性与进化论两条线索之下。发明家是指贡献了一个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流程、新的计算方法。根里奇·斯拉维奇·阿奇舒勒在《创新算法》一书中发明了一种新的工艺流程,1977年,美国建筑师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2023年2月11日
其他

咨询双重奏之82号来访者:一位佛系创业者的35岁危机

写在前面如何保证咨询质量?从人生发展咨询项目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小组式”咨询架构。从接待第一个来访者开始,整个人生发展咨询就是:咨询助理+咨询师+督导,多位专家面对一位来访者。而在咨询跟进阶段,咨询师往往会动用社群的力量,给来访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这个顶层设计,受益于两者。一者是我早年担任战略与人力资源咨询师的经验。在管理咨询行业,任何一个咨询项目,无论大小,都是一个小组面对客户。二者是来自家庭治疗领域“米兰小组”的启发。家庭治疗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黄金时代,而瓦茨拉维克、米纽庆、萨提亚是其中最闪耀的明星。然而,年轻的咨询师能够做到他们那么才华横溢,挥洒自如吗?很难。米兰小组尝试了另一条路线,改用咨询小组的力量,多位咨询师面对一位来访者,来提高咨询质量。显然,这是正确的路子。从一对一到多对一,这个看似小小的进步,其实非常关键。它大大提高了咨询质量。同样的来访者,从咨询助理眼中,与我眼中,看到的问题各自有何差异?特同步刊发咨询助理撰写的咨询手记,是为“咨询双重奏”。在82号来访者的咨询项目中,鱼尾纹担任我的助理,他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从001号来访者到231号来访者,在过去一年,或与我共同接待,或独立接待,鱼尾纹已经与数十位来自互联网大厂和前沿科技公司的工程师来访者深入沟通。慢慢地,鱼尾纹越来越明白,如何借助“人生发展学”,帮助工程师们放大技术优势,摆脱赚钱机器人身份。欢迎感兴趣的工程师们预约鱼尾纹聊聊。也许,你会有所启发。以下,为鱼尾纹撰写的咨询手记正文。前情参见:82号来访者:不喜欢“打架”的好人1这是我接手咨询以来,最为相谈甚欢的一位来访者。我们的第一次沟通相约在周末清晨。他交流起来非常有分寸感,始终笑容可掬、耐心倾听,时不时还会手写记录。甚至在我问及他如何看待自己工作16年辗转8家公司时,他也展现出了过人的良好心态,鲜有怨言。自从上一个创业项目失利,我很期待自己再创造一个事业,能够做一个一辈子的事业。这个事业可以慢,可以不像以前那么风光,也不需要投资人的加持,靠自己扎实的积累打基础,一步步积累。他就像一个全知全能的旁观者,用一种冷静而客观的方式,讲述自己是如何积极应对一次次困局的。2来访者35岁+,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至今已16年。头7年深耕人力资源领域,一路从主管升至总监。事实上,他大学主修的专业与人力资源没有直接关联。读书时,他觉得本专业课程过于务虚,除去不得不上的基础课程以外,就随着自己的兴趣旁听了很多外专业的课程。他不满足于家乡的体制内工作,期待在一线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和市场化竞争中获得更多成长。这驱使他7年换了3座城市4份工作,南下北上,不断追寻人生的意义。大约10年前,他成功从职场人转型为创业者,以合伙人身份连续参与3次创业,其中不乏业界的明星公司。他的梦想越来越大,他坚信自己在组织管理上的能力和优势,终有一天一定能够成为一位出色的企业家。3这样一位意气风发的连续创业者,最近半年却突然变得佛系起来,决定回归家庭。他不仅从奋斗了将近十年的一线城市搬出,而且退出了和朋友的创业项目,收入锐减到只有创业时的十分之一。孩子到了刚刚开始记事的年龄,他因为出差很少能够投入时间陪伴。“今年有一次出差回家,孩子抱着我足足半小时没有松开。”谈起此事,他有些泪目。陪孩子、读古书、修生养性,这些构成了他当下生活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他的人生目标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他期待从人生发展咨询师的视角对过往的人生做一次全面复盘,并把行动方案的核心落在“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咨询师,通过助人实现自己的价值”。从他的人性系统来看,确实比较适合从事咨询类相关工作。可是为此放弃将近10年的创业经验,一下子从带队创业转向单打独斗的职业模式,会不会太冒进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相约一周后在开智人生发展咨询室进行第二次沟通。4第二次沟通由阳老师主持,我作为咨询助理全程参与和记录。阳老师近来闭关写书,我们已是许久未见。而来访者和阳老师更是多年未见,上一次见面还是7年前创业时的招兵买马。沟通前的准备会上,阳老师一口气罗列出来访者行动中值得探究的几大要点:创业将近10年,为什么当前的人生发展并不是很理想?为什么既想在商界叱咤风云,又想成为独立咨询师?为什么相对偏好的重要他人中既有务实的一类,又有不那么务实的一类?如何定义“有意义”?当下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这个标准?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上述要点,不仅有来访者在具体选择上的纠结,也有人性系统层面的冲突。前两点我在第一次沟通中已有触及,但对后两点并没有给予特别关注。现在看来,或许是来访者过于自洽,在社交和工作中都没有流露出太多焦虑,于是我就把探索的矛头转向了别处。而阳老师的现场沟通告诉我,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5在十余年的工作和创业经历中,他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只要组织和领导给我空间,我就可以表现得非常好;如果给我过多的限制,就会产生对抗的情绪。他的工作压力不是来自项目任务,也不是来自员工管理,而是来自身边的合伙人老板。创业招募阶段,他常常被老板的真诚打动。选择合作伙伴,他首先看人品,其次才看做事能力。有一次,一位在硅谷的老板因为读到他的一篇文章,主动约他电话详聊。回国后老板又专程绕道拜访,彻夜长谈后,他就拍板入伙。受母亲影响,他既有好面子、做好人的一面,也有独立自主、爱折腾的一面。阳老师打了个比方,这是一个不喜欢“打架”的好人试图成为创业者的故事。具体推演详见阳老师的咨询手记:82号来访者:不喜欢“打架”的好人。在残酷逐利的商界,他始终对兄弟式感情充满渴望。而他屡次退出创业项目,也都和兄弟式感情没能被满足有关。年复一年,也就消耗掉了和高手过招的时间和独自担当大任的机会,而见高人、做大事恰恰是驱动人生发展的关键变量。6那么,这位佛系创业者如何突破35岁的职业危机呢?阳老师从情境入手,提供了诸多行动建议。如何切换情境,成为细分领域的社交中介者,逐步提高身边高手的浓度?这是未来3个月至18个月的行动重点。如何基于创业经验,优化咨询模式,打造独具个人特色的咨询IP?这是未来3年的行动重点。咨询结束后,我们还引荐了一位和他处在差不多人生发展阶段的同学,帮助他打消一些重返一线城市的疑虑。正如预想中的那样,他的行动力极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就回到了曾经奋斗过的那座城市。2022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写下这样一段话:今天抵达了新的住所,一切需要井然有序地开展起来了!计划在12月底给家人和好友各写一封信,来纪念即将过去的这一年。行动力强的人往往有好运。期待来访者发展更好,未来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好消息。阳志平&鱼尾纹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3-02-09相关阅读:82号来访者:不喜欢“打架”的好人
2023年2月9日
其他

82号来访者:不喜欢“打架”的好人

写在前面2021年,我创立了一套新的心理学体系:人性系统论。没想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以人性系统论为基础,人生优势论、人生周期论、人生资本论与人生发展引论,构成了“人生四论”。而我将“人生四论”加上过往我创设的“四大方法”、“四大分析”,综合在一起,又形成了“人生发展学”。道统、学统、文统中的“学统”终于大成。从理论到实践,“人生发展学”究竟会如何帮助一个具体的人解决自己的困惑呢?2022年3月,我带着一批志同道合的人生发展咨询师们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实验,这就是人生发展咨询业务。每个周末,我在北京东三环的咨询室,与咨询师们共同接待来访者。随着咨询流程的完善,我逐步将重心放在督导咨询师身上。一转眼,从2022年3月27号接待第一位来访者,在14位咨询师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服务了100余位来访者。整个人生发展咨询项目,采取不同于传统心理咨询、职业咨询与婚恋咨询各自为阵的做法,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突出人生发展的整体性,并在我的“人生发展学”相关理论指引下,帮助来访者重新设计人生发展战略。2022年,人生发展咨询迈出了第一步,2023年,继续努力。期待更多的同行者加入人生发展咨询师队伍;希望更多的来访者受益于人生发展咨询。在漫长的实验过程中,我沉淀了大量思考,撰写了大量的咨询手记与督导手记。征得来访者书面同意,我将部分个案去掉隐私,从中挑选部分咨询手记,汇总成文。也许对每一位18-48岁的朋友都会有所启发。以下,为咨询手记正文。1今天这位来访者是认识多年的朋友。在做咨询之前,我朦朦胧胧觉得今天将是一次心流汩汩的咨询,结果果然是。无论来访者,还是我,都很享受咨询过程本身。人生发展咨询注重整体性的特点,在这场咨询上同样体现较为完整。来访者年龄35岁+,工作16年,职业生涯大体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7年人力资源从业;9年创业。来访者毕业院校不错,工作资历也还可以,尤其是第一份工作,在上市公司做到人力资源总监级别。人很勤奋,工作踏实、负责,人性格也很好,外向、温和、开放、自主、独立等等。因此,在七年前,我的一个创业公司启动之际,我曾经与他在五道口附近的咖啡馆,深入沟通几个小时,邀请他加盟。但当时没有成功说服他加盟。这个前文,埋下了今天咨询的一个重要伏笔。2既然一切都不错,来访者自己也追求成为一名精英,但是,为什么现在发展却不够好呢?在咨询一开始,我问了他一系列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都指向同一个结果:动机偏好与情境不匹配。在他0到12岁这段时间里,他身边重要的人,比如妈妈、爸爸和弟弟,都是好人,不喜欢和别人竞争。尤其是对他影响很大的妈妈,是一个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吃亏,将面子看得比天大的那种人。而在他的12-24岁人生发展阶段,依然如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提及的一个小故事。在上中学时被两个小混混打了,另一个小混混帮忙打回去。虽然人家帮他了,但受家风影响,他依然跟这个帮自己的小混混保持距离。从0-24岁,他养成了不喜欢“打架”,做一个好人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如果是一个顺从的人,没问题。但人生发展有趣之处在于,人性是复杂的,并不简单。来访者的妈妈既有好面子、做好人的一面,也有喜欢折腾,独立自主的一面。因此,他受到妈妈的影响,同样是一个非常喜欢折腾、有自己独立想法的人。于是,离开上市公司,换城市,来京创业九年。这就要了老命。3我在咨询时,跟他开玩笑:你见过哪个成功的创业者不喜欢“打架”的?由于他创业项目的缘故,他本身认识无数个CEO。在我提问后,他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认识的所有成功的CEO,都具备“力争第一”的竞争意识。我形象地将这种成就动机,比喻成“打架”。而来访者身为一个不喜欢“打架”,又选择了创业九年的好人,那么,他在实际的人生发展时,会如何做呢?答案出乎所有人意料,是找一个帮自己冲在前台“打架”的兄弟。而这份答案在他小时候的行为模式中已经隐隐约约浮现。就像他小时候那样,一个混混帮忙对付那两个欺负自己的混混。于是,他在九年创业历史中,默认将自己放在第二位。寻找合伙人从来都是寻找那种:小混混气质强,喜欢竞争的人。4在咨询一开始,埋下的伏笔到这里生效了。我问他:七年前,我挖你加入我团队,你是不是将我当老师看,而另一个团队的老大是不是将你当兄弟看?他笑着说,是的,你是阳老师嘛。而当时我加入的那个团队的老大比你年轻十多岁,更像是我兄弟嘛。我再问他:我的财力、人脉、能力,比那个老板强还是弱?团队素质,当年哪一边更强一些?他不好意思地说,应该是阳老师这边强一些。答案更明朗了。与来访者沟通之后,甚至发现,他发展出一种奇怪的寻找合伙人的标准:对方一定要将自己当兄弟。当年我邀请他加盟时,明显,我这边更强一些。但是,他这种畸形的行为模式,使得他更倾向与兄弟合作,而不是与能力更强的老板或权威人士合作。而这种模式,又给之后的人生发展不够好埋下了伏笔。我开玩笑,是不是这几年,身边的高段位的人,往来减少很多了?只有逐步提高与高段位的人往来所占时间比例,而不是仅仅与兄弟们往来,才能带来好运。5我们设想一下。兄弟式的老板,刚开始对你不够了解,自然有足够多的时间,与你进行高频沟通,满足你对兄弟式感情的渴望。当你入职9个月之后,他非常了解你的优缺点了,还会投入那么多时间与你沟通吗?显然,并不会。于是,他每一段职场经历,到了入职12个月之后,就开始将这段合作关系,解读为:老板对我的信任没了,我该离开这个团队了。于是,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恶性循环。兴高采烈地以合伙人身份加入一个新团队,老板是自己兄弟;坚持一两年之后。慢慢地,不了了之。离开这个团队,休息一阵,再开启下一轮循环。6这样的职场根据地建设,从何谈起?在咨询时,我打了个比方,在旁边围观别人打架,与自己亲自上阵与人干架,哪个成长快?答案到了这里,变得非常明朗。显然,那些成长快的CEO本身都在一线“干架”。只有自己赤膊上阵,与那些人生发展的难题,干上几次,打上几架,即使头破血流,那也是属于自己的真实成长,而不是陶醉在“吹牛”中,自欺欺人。7难道我想做一个好人,不喜欢与人打架,没有出路了吗?当然有出路。答案在情境这里。来访者长期处在创业情境,不够妥当。类似短期的咨询顾问服务、企业培训服务这种场景反而是对的。一个咄咄逼人的咨询顾问、培训师显然难以受欢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他在上市公司中发展足够快的原因。某种意义上,那时来访者的宜人性高,喜欢打配合的特点发挥淋漓尽致。你看,人生发展就是这样的,不断发挥个人的优势,避开个人的短板。只是,多数人的视野有限,以及缺乏“人生发展学”的科学指导,看不到自己真正的优势、真正的短板。当然,今天咨询时涉及的话题很多,例如个人IP建设;再如家庭人生资本总量的提升等等,不再展开。在2023年元旦期间,收到来访者的感谢信:感谢在2022年能有机会接受阳老师的人生发展咨询,让我看清楚了自己的根源问题,并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情境对了,未来自然会更好。期待来访者未来发展更好,同样祝各位读者在新年发展更好。阳志平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3-02-07相关阅读:95号来访者:男性统治社会伤害的不仅仅是女生备注:人生发展咨询项目每两个月开放一次报名预约,详情请联系小助手:@蒲素
2023年2月7日
其他

咨询双重奏之95号来访者:哲人气息的少数派,如何在现实中栖居?

写在前面如何保证咨询质量?从人生发展咨询项目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小组式”咨询架构。从接待第一个来访者开始,整个人生发展咨询就是:咨询助理+咨询师+督导,三位专家面对一位来访者。而在咨询跟进阶段,咨询师往往会动用社群的力量,给来访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这个顶层设计,受益于两者。一者是我早年担任战略与人力资源咨询师的经验。在管理咨询行业,任何一个咨询项目,无论大小,都是一个小组面对客户。二者是来自家庭治疗领域“米兰小组”的启发。家庭治疗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黄金时代,而瓦茨拉维克、米纽庆、萨提亚是其中最闪耀的明星。然而,年轻的咨询师能够做到他们那么才华横溢,挥洒自如吗?很难。米兰小组尝试了另一条路线,改用咨询小组的力量,多位咨询师面对一位来访者,来提高咨询质量。显然,这是正确的路子。从一对一到多对一,这个看似小小的进步,其实非常关键。它大大提高了咨询质量。同样的来访者,从咨询助理眼中,与我眼中,看到的问题各自有何差异?特同步刊发咨询助理撰写的咨询手记,是为“咨询双重奏”。在95号来访者的咨询项目中,担任我的助理是向开亮。他是一位喜欢跑步,感性理性兼具的咨询师。按照人生发展咨询项目要求,会给每一位来访者提交两份报告:诊断报告与行动报告。而开亮写给95号来访者的报告,格外用心,令人感动。去掉隐私信息之后,摘录一段试读:那个从青春期起独立生活的他、那个从初中开始探索哲学的他、那个他人眼中学霸考上名牌大学的他,似乎和毕业后这十年中在茫然中曲折探索的他不是一个人,他在追求什么?又是什么束缚了他?也许,你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答案。以下,为开亮撰写的咨询手记正文。195号来访者的确讲了一个不易理解的故事。从青春期开始就独自生活;断层式第一名考上顶级名校;青春期培养起持续的哲学兴趣;城市/学校/专业/工作等选择跟随自己内心……这样的他会有什么样的故事?毕业后听从父母安排回到曾经一定要离开的家乡;就业没半年对不甚了了的“网赚”感兴趣快速离职;网赚项目还没开始就在游戏视频蹉跎中放弃。之后不断在这样“草草就业-自由职业-快速放弃-草草就业”的职业循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上演……这样的他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如果属于两个人,想必你的脑海中会有两个迥异的形象,像用来对比说教的寓言。但是,如果这是同一个人的故事呢?2每个人的人生故事或有起落转折,总有延续的目的感、连贯的统一感,牵引着串连着我们的生活。即使行为改变性情移转,但那依然是自己。对于95号来访者也是这样。当我们将人生发展咨询的《诊断报告》发给来访者的时候,他说“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见自己,散乱一地的人生被一颗颗串成了项链”。那么,95号来访者要如何找到具有目的感和统一感的人生故事的?3粗略来看,95号来访者的两个故事,一个自主上进,一个茫然随意,看似矛盾,但矛盾只是旁观者带着个人观念的评价。即使他自己有时也变成旁观者,带着社会规训的观念评价着自己。评价是对人的束缚。他在参加“人生发展评估系统”的个人概念测评中说“不在意他人评价”。这个概念本身已经显示束缚的存在——刻意回避评价和顺应评价其实都是限制。绕过评价,找到看似矛盾背后一以贯之的目的感和统一感才是关键。“二十年如一日对人生意义追寻”是95号来访者的故事的关键。热爱哲学、追求名校的自主上进,显而易见,这是他追寻人生意义的方式。而“草草就业-自由职业-快速放弃”循环中看似茫然随意,也是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追寻意义——一方面网赚快速验证的智力快感,更重要是社会家庭教导的先现实后理想、先挣钱后追求的“人生范式”。而这样的范式鲜有成功者,因为行动不及现实者有力,追求不如立志者纯粹。但是,为什么95号来访者会有不同寻常的曲折?他似乎未像大多数人一般找到与现实相处的方式,不管是妥协“活成曾经不喜欢的样子”,还是找到在现实中良好生活的方式。4在95号来访者的故事中有一个回答——他的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异性,比如亲人、领导、恋人、合伙人等,这些异性对他更多是欣赏、支持、包容,而他人际的冲突都是以忍耐或分离来处理,少有直面、化解、升华的过程。而同性的榜样、建议、磨合都是少见的,他的人际模式少了很多弹性和复杂,又特别是男性客观上掌握了更多资源。人际模式也复制到了工作模式中,面对冲突也在忍耐或分离中震荡,所以有了不断上演的“职业循环”。而95号来访者的人际模式,早到青春期已经埋下伏笔。一个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初中生,远离父母独自生活,少了人际互动;而后一个成绩遥遥领先的高中生,特立独行又因成绩突出有单身宿舍,是同学眼中的另类,自然少了接触;一个沉迷游戏和关注自我的大学生,错失了很多卧谈和集体活动,人际交往少了很多机会……他像一个“我行我素的人生意义探索者”,期待诗意栖居,试图以先现实后理想的人生范式实现期待,却在现实中不断碰壁。5如何面对这样的碰壁?在学习阳老师的“人生发展学”之前,我常常把问题归因于人的内在、把解法落脚于人的改变,处于与自己和他人较劲的状态,心累却收效甚微。如同阳老师在咨询师培训时所强调,关心做对的事情,才是成长的王道。当我们换一个角度,95号来访者二十年如一日人生意义追寻、十年曲折探索的经历素材、种种际遇与能力积累等等,我们看见的何尝不是勇气和能量?当理解了自己的特点和故事,要做的并不是改变自己,而是选择和创造情境,发挥自己创造自己。95号来访者作为一个具有哲人气息的少数派,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现实中诗意栖居良好生活,是后续故事的关键。阳志平&向开亮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3-02-03相关阅读:95号来访者:男性统治社会伤害的不仅仅是女生
2023年2月3日
其他

95号来访者:男性统治社会伤害的不仅仅是女生

写在前面2021年,我创立了一套新的心理学体系:人性系统论。没想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人性系统论、人生优势论、人生周期论与人生资本论,构成了“人生四论”。而我将“人生四论”加上过往我创设的“四大方法”、“四大分析”,综合在一起,又形成了“人生发展学”。道统、学统、文统中的“学统”终于大成。那么,人生发展学,从理论到实践,究竟会如何帮助一个具体的人解决自己的困惑呢?2022年3月,我带着一批志同道合的人生发展咨询师们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实验,这就是人生发展咨询业务。每个周末,我在北京东三环的咨询室,与咨询师们共同接待来访者。随着咨询流程的完善,我逐步将重心放在督导咨询师身上。一转眼,从2022年3月27号接待第一位来访者,在14位咨询师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服务了100余位来访者。整个人生发展咨询项目,采取不同于传统心理咨询、职业咨询与婚恋咨询各自为阵的做法,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突出人生发展的整体性,并在我的“人生发展学”相关理论指引下,帮助来访者重新设计人生发展战略。2022年,人生发展咨询迈出了第一步,2023年,继续努力。期待更多的同行者加入人生发展咨询师队伍;希望更多的来访者受益于人生发展咨询。在漫长的实验过程中,我沉淀了大量思考,撰写了大量的咨询手记与督导手记。征得来访者书面同意,我将部分个案去掉隐私,从中挑选部分咨询手记,汇总成文。也许对每一位18-48岁的朋友都会有所启发。以下,为咨询手记正文。1今天的来访者,是一位在他自己与家人看来,发展不够好的同学。原本名校毕业,初中高中从来是学校第一名,并且是遥遥领先第二名几十分的那种第一。然而,毕业十余年,经常裸辞,慢慢地,人到三十来岁,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而这次咨询的背景,发生在他又一次裸辞之际。不仅仅事业如此,婚恋如此。交往过几位女生,但关系都处得不够好。分分合合,无法步入婚姻。表面上来看,不断地裸辞;不断地分手。似乎,来访者已经习惯了一种模式:要么黑,要么白,无法在黑白之间的灰度空间坚持更久。难道答案仅仅如此吗?当然不是。人生发展咨询师某种意义上,像一位好奇的人性侦探,尝试代入来访者的角色,想象着,如果我是他,那么,为什么我的人生发展会如此?我究竟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我这位侦探,一上来用了二十分钟左右,在咨询助理与他沟通基础上,探讨了方方面面问题。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答案是:男性的缺席。2来访者比较孤独,从初中开始,爸妈因为生计,在外地做生意,自己一个人上学。但是,与其他住校生不一样,他因为离学校较近,无需住校,于是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到了高中,因为成绩太好了,其他同学住校,而他被学校照顾,一个人一个宿舍。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奇怪的人生际遇:一方面,父母与家人的缺席;另一方面,同学的缺席。来访者回答我的询问时,用了一个很有趣的词来描述高中同学对他的形容:省力。因为他住在学校,无需像其他同学一样上学下学,又因为他成绩好,老师干涉很少,同学也比较尊敬他。在高中同学看来,他是一个令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省心,自己省力的人。3但是,真的会一直省力吗?人生际遇最奇怪的地方莫过于此。茨维格在《断头王后》中说:“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初中高中的省力,令来访者在未来的二十年中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因为,他实际上生活在一个独立的小世界中。这个小世界中,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来自同性群体的真实反馈与真实交流。还记得大学男生宿舍,临睡前,男生们睡不着,对班里女生点评、八卦的夜谈会吗?这些事实上是促进一个人社会化的关键环节。要么由上一辈的人,比如父母帮助完成;要么由同辈群体,比如同性群体帮助完成。而这个环节,对他来说,是严重缺失的。他为数不多的与同性的集体生活场景,仅仅是大学四年。这四年,给他留下了无数温情的记忆。在咨询时,聊到大学生活,他多次放慢语速,回想那美丽的校园。而他为数不多的男性朋友,都是来自大学同学。4然而,他在大学期间犯了个错。像其他男生一样,放飞自我,沉浸在游戏世界中。这个错误,对其他男生来说,大约等同于给班上喜欢的女生做了一个恶作剧。无伤大雅的错误。但,对于一个缺乏集体生活经验的人来说,这个错误被放大了。于是,整整三十多年的生活,我们看到的都是:男性的缺席。唯一的在场,是大学四年,而这个在场,还是大家带着耳机,各玩各的,相互打游戏。好吧,终于毕业了。荷尔蒙的驱使,自然会使得他开始谈恋爱。可想而知,对一个缺乏集体生活经验的人来说,对一个社会化程度不够的男生来说,一份温情脉脉的恋爱有多么重要。他几乎完全陷进去了。当我回顾他的人生小传,看到的不是一个男生如何奋斗、如何挑战难题,如何创业的历史,而是不断与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女生纠缠的历史。有时候,为女生离职;有时候,与女生一起创业。情感生活,就是他的社会化。婚恋教育,就是他的人际关系教育。自然而然,将在婚恋上习得的模式,迁移到事业上。结果可想而知。5难道真的无药可救吗?在与咨询助理探讨时,我反复强调了人生发展咨询师的一个理念:我们更应关心来访者的优势,而非劣势与犯过的错。那些真的不重要。即使重要,来访者用十多年都改不过来,难道你一次咨询,就能改过来?那简直太忽悠了。顺着来访者的优势,想想看,他有什么优势呢?我们容易看到的优势是:聪明。来访者也提到自己,过去二十多年,共事过的人、亲朋好友,很少有指责他笨蛋的。在沟通过程中,也的确能快速GET到我的要点与逻辑,并且及时做出反馈。但是,我们不容易看到的优势是什么呢?这也许是最考验咨询师的地方。答案是他是为数不多,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做自己的人。在他一个人孤独地去上初中、再下课回家的那些年,他已经初步形成了探索人生真理的兴趣。而之后二十年如一日,一直在探索人生真理,有哲学的,有历史的,有心理学的,等等。6可以说,如果用男权统治社会的基调来描述: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男权统治社会的失败者。一个名校毕业生,原本可以读金融,赚大钱,但从十五岁开始,一直在思考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三十多岁了,还没结婚,还没赚到大钱。如果我们放弃这种视角,我们才明白,这里面的难点。一个人,坚持做自己一天容易,但是坚持二十年,难度可想而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坚持做自己,而是在于,一个喜欢思考人生真理的人,如何找到实际可行的盈利之道?人们常常出于思维定式,以为,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的人,那么注定是失败者、注定赚不到大钱,注定不会成功。这个太毒害人了。而他自己也是如此,被类似观念洗脑了。一个文艺气质、哲学气质、思考气质不错的人,却去研发一些功利性很强的产品,却在一些功利性很强的企业任职。他所在地区是重商主义,所以评价体系天然地倾向赚钱。他自己也是如此。明明气质、兴趣偏哲学家、思考者,但只知道一些世俗的赚钱方式,对于哲学家、思考者赚钱的套路,他几乎一无所知,经常忙活半天,赚小钱。又因为大学期间表现不佳,对自己学术能力不自信。更相信自己的组织能力。然而,组织能力与来访者的人性系统不太匹配。一个月最多三次心流,少得可怜,自然路越走越窄。7如何解决来访者的困惑?这里真正的难点是,当我们研发一些产品,看似满足的是用户功利性需求,但实质上满足的却是非功利性需求。这才是这类人能够快速步入良性循环,持续大规模出作品的关键。说得再通俗点,文艺青年、哲学家也有适合文艺青年与哲学家的饭碗。其实,大学期间表现不佳,没必要否定自己。毕竟智力在,更应该顺着智力不错,找到自己大规模出知识作品的方式。高频的心流才是快速成长的基础。从一个月最多三次心流,到一天至少三次心流,个人成长就坐飞机了。男性统治社会伤害的不仅仅是女生,也包括无数与社会主流规范不同的小众群体。而对这批人来说,最微妙的道理正在这里:如果我们将社会规范与成功两个维度构建一个2*2矩阵,我们下意识地只看到两类人,一类人是符合社会主流观念,非常成功,比如名校金融毕业生;另一类人是不符合社会主流观念,非常失败。然而,还有两类人,既有符合社会主流观念但也失败的人;以及那些不符合社会主流观念,但也很成功的人。在咨询的后半程,我结合来访者的行业特点与兴趣,列了部分角色榜样以及行动建议。在我的环节结束之后,担任我的咨询助理的人生发展咨询师又与他详细探讨之后,形成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祝愿来访者能尽快成为那些小众但也很成功的人。一个聪明,且有自己想法的人,完全有这样的潜力。阳志平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3-02-01备注:人生发展咨询项目每两个月开放一次报名预约,详情请联系小助手:@蒲素
2023年2月1日
其他

2022年读书札记

写在前面2022年,于我而言,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我的第一本个人专著正式交稿。而这本书,正是关于阅读的,系统总结了我的阅读方法论,即将在三四月问世。值得期待的是,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我总结了420位智者的1000余本代表作。这一年,我的道统、学统、文统中的学统正式成型,我将其正式命名为:“人生发展学”,在四十二岁生日演讲时,正式对外披露。这一年,我同步构建了一套人生发展咨询体系,尝试打破心理咨询、职业咨询与婚恋咨询各自为阵的局面,从零开始,带领14位咨询师完成了一百多位来访者的咨询个案。这一年,我主持的英才教育体系——四大分析,历经五年历程,终于正式收官,信息分析、行为分析、论证分析与决策分析,以一人之力,构建了一套新型的情报学体系、心理学体系、逻辑学体系与决策学体系。在纷纷扰扰的2022年,不问世事,安心创作,也许是最大的幸福。而到了年底盘点过去一年读过的书,更是多了一份莫名的笃定。整体数据输入纸质书2022年购书量与2021年大体持平。全年购买纸质书总计480本,给小美妞购买绘本212本,总计花费2万左右,购书渠道主要来自各大网店、线下实体书店。其中,受疫情影响,实体书店购书不到10本。购书最多的月份为7月,添置新书141本;购书最少的月份为4月,添置新书6本。各大出版社与师友赠予纸质书100余本。特此致谢。电子书电子书购买渠道主要来自微信读书、京东电子书与Kindle。其中,微信读书,全年总计下载182本书,其中,全文读完的47本书,留下1203条笔记。京东电子书,全年下载15本,kindle电子书,全年下载30余本,两者留下笔记100余条。电子文献2022年全年,Zotero新入库2933种文献。其中,523篇论文;1814本图书。输出说完输入,再说阅读的输出。读书笔记去年我的读书笔记,多数随手发在我的知识星球安人书院上。外加其他心得,全年撰写2047条,总计75万字。另有全年撰写写匠卡片170条、Zotero笔记701条以及备忘录若干。笔记条目大约在3000余条。书评2022年,分别应邀给《古典风格》《框架思维》《意识的解释》《育儿高手》四本书撰写推荐序,参见:《古典风格》推荐序:当我们谈论风格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框架思维》推荐序:我们赖以生存的框架《意识的解释》推荐序:理解意识——从笛卡儿到丹尼特《育儿高手》推荐序:育儿高手是怎样炼成的2022年,给三本书撰写了推荐语,分别是《黑客与画家》《神奇的连接组》《人与情境》。这是较为正式的书评。而私下发表的书评发表在我的知识星球安人书院,总计169篇。参见飞书链接:https://anrenmind.feishu.cn/sheets/shtcnlDRqJEiPCURlg6eeCIE4nb
2023年1月22日
其他

人生发展的那些关键词(3):作品

1、作品与工作经历的区别是什么?作品是那些你拥有署名权或利益分配权的知识产权或者实体组织。无数人工作一辈子,只有工作经历,没有作品。2、工作经历的本质是什么?我在某家公司担任什么职务,做了什么事。在这个视角下,你是被动的,你从属于公司,被事驱动。当你离开公司,这段经历的效用开始递减。然而,作品的本质是什么?我在某年某月,一个人或者与人合作,创作了什么。在这个视角下,你是主动的,即使你离开公司,作品还在给你的人生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效用。3、从被动到主动,无数人转不过这个弯。总是比公司老板还像老板,拿着工牌引以为豪,操心公司各类八卦。永远记住:公司只是自己完成作品、结识人脉、增加社会阅历的一种渠道,并非全部渠道。如果离开这家公司,我能出什么作品?如果我一个人快速出个作品原型乃至最终版本,可以做到吗?这个能力,才是人生发展的关键能力。你所在的公司,在中扮演的只是一种渠道而已,你却将它当作全部。4、二十年来,我看到太多原本有才华的朋友,慢慢地“堕落”,被世俗同化。原本应该用于创作的时间,结果却忙于细碎。慢慢地过了出作品的黄金时期,体力脑力跟不上,依然没什么好作品。只是一些自我安慰或同行吹捧的所谓“工作经历”。5、作品有大小之分。以文字类作品举例。如果采取一个最简单直接粗暴的划分标准,那么就是千字文、万字文、四万字文、十万字文、三十万字文、百万字文。你写再多的千字文,也不等于你具备写十万字文、三十万字文的能力,也就是出一本书。不断地,挑战下一个难度等级的作品。慢慢地,从写作新手到写出百万字的鸿篇巨制。6、以我为数不多的人生经验,再推崇你的学生;关系再好的朋友,最终都会烟消云散。宁愿从一开始,与人只保持君子之交,专注于个人作品。这样友情反而容易持久。人们记住的不是海明威、纳博科夫、卡尔维诺曾经与谁是好友,甚至连他们恋人的名字都记不住。而是记住了《老人与海》《洛丽塔》《树上的男爵》。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不在于他们的性格缺点,不在于他们的绯闻八卦,而在于他们的作品。7、这个社会奇怪的是,人们很少关心自己的小家庭与大作品。所谓小家庭,也就是这个世界上真正在意你的人。所谓大作品,也就是真正决定你的成就高度的东西。很多人宁愿天天关心社会舆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哪个明星有什么新动向,了如指掌,但是家里孩子病了,不知道;亲人生日,记不住。同样,他们也很少关心自己的大作品,天天这也掺和,那也掺和。总以为生命有无数的时间来浪费。却不知,一个大作品,是无数体力活结合无数脑力活,才能完成。8、当然,作品的形态非常丰富,远远不止文字形态。大体上,我们会看到三类常见作品:语言类、实物类、组织类。拿语言类来说,既有基于身体语言的,比如舞蹈等;也有基于口头语言的,比如脱口秀等;还有基于书面语言的,比如小说散文戏剧诗歌、论文专著漫画等等;还有基于符号语言的,比如广告、数学、幻灯、表情包等等。同样,拿实物类来说,既有大的,比如大飞机,也有小的,比如单细胞。组织类同样如此。不同类别的作品交织在一起,又形成更复杂的形态。9、你发现没有?再复杂的作品,再多样化的作品,它们始终是外显出来的,能被人感知,而不是始终停留在你的脑海中:我有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我不能告诉你。从这个意义来说,完成比完美重要。我曾在演讲时,被一位读者提问:阳老师,如何才能出版一本书呢?我的回答是:你要先写完。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那些追求完美的创作者,好比总说我要生孩子。结果连怀孕都没有。你得先将孩子生下来,这就是第一版。然后孩子自己会长大。想出作品的你,先让自己“怀孕”吧,有了头胎,才有二胎三胎。10、有什么方法能加速自己的作品诞生呢?如果你已经具备某些领域的基本功,那么就是极致化输出。典型的案例莫过于一位一年写了三本书的同学。他也有知乎、也有自己公众号,但更多时间是花在个人作品上。如果还没有明确的方向与技能,那么不妨从给有作品的老师打下手开始。尴尬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同学。以为自己能出好作品,但真正干起活来不是那么回事,眼高手低;这个时候,又不甘心做学徒了,最后什么机会都没拿到,什么作品也没看到。11、一位创作者,自然避免不了作品被抄袭。遇到抄袭怎么办?人生的路很长,不要做那些让自己掉人品、掉信用的事情,因此不要抄袭。同样,人生的路很长,当你遇到抄袭,不要跟路边的野狗纠缠,赶走后,继续走自己的路即可。多年后,人们记住的是你的作品,而不是你与野狗如何干仗。12、作品多了,就成了作品方阵。这才是你在世时最好的人生发展根据地;也是你去世后,留给后人最好的礼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出作品方阵。只是,有的军团是散兵游勇、虾兵蟹将;有的军团是坚甲利兵,强兵悍将。作品方阵,与平庸生活作战,它就是你可以信赖的军团;与失意时光搏击,它就是你的拳击手套与护具。13、今天,我为自己的作品努力了吗?用作品说话,这也许是一种对人生负责的态度。祝福你,成为有作品的人。阳志平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2-11-24
2022年11月24日
其他

人生发展的那些关键词(2):技能

1、今天中午请同事吃饭。聊及给他们的建议。期间聊了很多,最关键的一个建议是,出身平凡,没有父辈积累可用的年轻人,先有一技之长,再来谈其他的。千万不要反过来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技之长指的是专业技能。而非洗脸刷牙这些生活技能。2、专业技能的本质是“限制与精致”。专家在自己创造的领域掌握足够多的“条件化知识”,清楚各结论的限制条件;同时又能在深度与广度呈现求真之美,是为精致。伪专家与行家的区别则是,伪专家的知识体系没有限制,任意命名任意裁剪任意创新,在自己不懂的领域胡说八道;同样,伪专家无法呈现知识的精致之美,都是现学现卖。3、如何获得专业技能?基本功与品味。基本功来自反复练习;品味来自见过足够多的好东西。所谓技能,不是思绪,而是类似木匠,能完美交付。让你打个桌子结果你歪歪扭扭。你需要掌握自己技能对应的最佳实践与无数内隐知识,才可以造出一个完美的木作。这是技能基本功。接着是品味。从小工到大匠,区别不再是基本功,而是见过足够多的好东西,有自己的独特品味。4、一技之长,要彻底通关。也就是达到你所在城市的一流水准,而非半桶水。如此,你才能享受技能红利。卓越是指远远超越社会平均水准。平均意味着平庸。人们学习技能,总以为自己一生有漫长时间来学习,总以为有个所谓的老师来指点自己。这个太扯淡了。任何成年人,18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育儿高手》推荐序:育儿高手是怎样炼成的

写在前面我主编的新书《育儿高手》上市啦!这是我领导的大型儿童发展早期计划——未来脑计划的成果。新书预定,请点:以下是我的推荐序正文。1.生活中的育儿高手因为工作缘故,我认识了很多育儿高手。我想与读者分享一下其中几位的经验之谈。第一位育儿高手是华东师范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授李晓文老师。当你的孩子考试获得好成绩时,你该怎么办?我相信绝大多数爸爸妈妈的反应是,孩子考高分了,赶紧奖励孩子,比如问孩子想要什么礼物。而李晓文老师的做法是,反过来让孩子奖励爸爸妈妈,比如请爸爸妈妈外出吃饭。(这是她的学生刘建鸿老师告诉我的。)请注意这两种做法的细微差异。前者是依然将孩子看作大人的附属品:你考得好,我应该肯定你,所以我来奖励你。后者将孩子看作独立个体:你考得好,爸爸妈妈都为你高兴,你来跟爸爸妈妈分享你的喜悦。这个关系的翻转,多数家长都不太注意。第二位育儿高手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魏坤琳老师。很多家长一般会怎么劝孩子起床?他们一般会说:你要起床啦,起来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出去玩。但孩子还是不想起床。为什么呢?因为起床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一件缺乏动机的事情,而后面跟着的一串动作—洗脸、吃饭、出去玩,也都和孩子当下该做的事情没有多大关系。换句话说,家长给孩子的指令不够清晰。那魏老师是怎么做的呢?他会站在床的另一边说:“宝宝,滚过来,到爸爸这边来!”孩子就会很开心地打个滚儿,也就起来了。这一招为什么好用呢?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来说,行动(action)和动作(movement)的复杂程度对大脑来说是不同的。动作是最小的控制单位,而行动可能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而且需要比较清晰的目标和一系列的计划。儿童的大脑目标感不强,没有办法对“行动”的指令快速做出回应。所以,如果大人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情,那么最好能够帮助他们把目标拆解开,给出当下立即可以做的具体动作,比如魏老师所说的“滚过来”。当然,这种“清晰指令”适用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等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会越来越善于识别行为所蕴含的意义,爸爸妈妈也就可以相应地改变策略。第三位育儿高手就是本书编著者王薇老师了。她的孩子在两岁时有些远视,而且度数偏高,医生建议试试戴眼镜矫正。在让孩子适应戴眼镜的过程中,她做了以下三步操作。第一步是先带着孩子看一些关于眼镜的绘本,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眼镜,并意识到眼镜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第二步是给家里老人与家政阿姨都配上了平光镜—没有度数的纯装饰品,从而营造一种氛围:看,大家都在戴眼镜,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第三步是在带孩子配眼镜前先带孩子去理发,通过制造仪式感让孩子知道这是一个新变化。配完眼镜之后,再带孩子吃一顿好吃的,给孩子积极反馈。一套操作下来,孩子竟然主动戴眼镜了,还督促爸爸也戴眼镜。李晓文老师、魏坤琳老师和王薇老师的育儿经验都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的共同点不仅在于比普通爸爸妈妈知道更多育儿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更好地活学活用,把书本知识与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应用到育儿实践中。2.生活中的育儿流派我曾经开玩笑,中国育儿界有三大流派:“激进派”“佛系派”与“科学派”。“激进派”往往是从教育中受益匪浅的家长。他们非常重视子女教育,经常给孩子“打鸡血”。孩子打小就要参加各种培训班,被逼迫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与“激进派”相反的是“佛系派”。这些家长出于种种原因没那么重视子女教育,觉得顺其自然就好。如今,第三大流派也在兴起。这就是推崇关于育儿的科学知识,尤其是儿科医学与儿童发展两门学科的“科学派”。其祖师爷是亚伯拉罕·雅各比(儿科医学先驱)、普莱尔(儿童发展心理学先驱)、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奠基者)等。这些家长也“佛系”,但没那么重视的仅仅是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发育好的那些方面;他们也很积极,但往往将注意力花费在一些非学业成就上,比如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显然,“科学派”效率更高,更容易诞生
2022年9月6日
其他

四十岁了

年,组织了国内首届心理商业机构年会。2010年,与国内知名高校合办首届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大会,又认识了积极心理学创始人皮特生等心理学家。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但,28
2022年8月11日
其他

《意识的解释》推荐序:理解意识

写在前面今天收到出版社消息,我撰写推荐序的《意识的解释》一书正式上市。这是心灵哲学家、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2022年7月20日
其他

你的名字

1亲爱的小闺女,这是爸爸写给你的第三封信。再过几个小时,就是你的三岁生日啦。三岁意味着你的人生发展新阶段。爸爸妈妈心情有点激动,爷爷奶奶也从外地赶过来,一起给你过生日。前不久六一儿童节,爸爸妈妈送了一个特殊礼物给你,带你一起去办了身份证。送东西不如送体验,从此,你和爸爸玩警察抓小偷游戏时,会大笑着说,我不是小偷啦,我是有身份证的人啦。身份证意味着你的名字被登记在国家信息系统之中。然而,你的名字不仅仅有着法律意义,还有着多重意义,它是爸爸对你的祝福;是大家对你的指称;也是未来你的恋人对你的轻语;你的宝宝对你的呼唤。那么这封信,就让爸爸与你聊聊:你的名字。2三年前,你出生时,因为种种缘故,早产了两个半月,出生不久就被送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那是一段对爸爸妈妈来说,刻骨铭心的记忆。整整四十多天,只能在医院监护室探望你。那时的你,皮肤皱皱的,插满了各种管子,佩戴着太多仪器,一点都不“可爱”。谁能想到,你会成为今天灵气十足的小美妞呢。生命之坚强,令人感叹。当时恰逢爸爸新书《人生模式》发布。大家知道的是,在新书发布会上,我做了演讲《信息时代的知行合一》,探讨了从孔子、王阳明、王船山,再到二十一世纪的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关于知与行观念的演化。大家不知道的是,演讲结尾,我引用了王船山的名言:安生安死;全生全归;不留不挠。这句话,正是三年前,爸爸在担心你的生死。而你的名字,正是出自这句话。3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因此,庄子选择了“鼓盆而歌”的生死观。爸爸终究不是庄子,希望你一生平安喜乐,所以选择了故乡大儒船山先生的生死观。爸爸曾经问你:你是湖南人,还是北京人?你会用着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东北话,奶声奶气说道:我是北(三声)京人。虽然从身份证来说,你是
2022年7月12日
其他

人生发展的那些关键词(1):通关

1、很多人在职业生涯发展时,习惯按部就班,将自己默认放在“打工人”位置。我是为某某公司或某某老板服务的。这种默认假设真的成立吗?你的人生,为什么是为别人服务?我反复强调过一个理念:你要将每次工作机会,都当作自我成长机会,而非反之。你就是你,你是自己人生发展的主人。2、通往心灵自由之路,或者是降低欲望,隐居世外;或者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今天我们关心后者,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3、世界上太多职业,都可以用三年时间成为
2022年6月5日
其他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技能资本

月,我实在看不下去部分写手的歪解,因此在豆瓣上发了一篇文章:《心智工具箱(12):刻意练习》,在文中介绍了一万小时定律为什么是错误的,以及背后的学术研究——刻意练习的本质。时间很快到了
2022年6月4日
其他

成为自由职业者

一点建议,供参考。1、第一要义是在自己想成为自由职业者的领域,最快速度放弃“消费者”这类身份,开始以“创作者”身份直接行动,干了再说。2、自由职业者的收入模型常常不理想,比如按照时间付费的收入模型,一般来说,都不太理想。所以,要争取逐步改善出更理想的收入模型。3、一个你始终在学习无法产出的技能,逻辑肯定不对。此时你需要思考,这个技能对你来说,真的合适吗?也许,换几个相关的技能,打通关会好很多。不少想从事自由职业者的朋友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写作”这个技能。但以我教写作课七八年的经验,有作家天赋的学员常常是百里挑一。写作这类基础技能,不一定非要拿它作为直接变现技能。它可以组合出很多其他的技能,比如:教研、咨询、营销,这些技能与写作有关吗?当然有关。4、一个能够稳定获得不错收入的自由职业者常常不是单兵作战,建议采取工作室模式作战。一个好的工作室,由志愿者、长期兼职、全职三类人构成。志愿者,一周不要超过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文化资本

撰写的《布迪厄传》与朱国华撰写的《权力的文化逻辑:布迪厄的社会学诗学》同样可参考。阳志平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2-5-28相关阅读:理想女孩;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备注:以上为小书单栏目第
2022年5月28日
其他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社会资本

年写的论文、模型更容易理解。但是他整本书不是这么写的。所以很多同学读书读得不通透,懒得去查论文,最终跟着林南老师在书里面绕来绕去,绕来绕去,最终就是发现陷入林南老师的复杂模型中,最终就是什么都没
2022年5月21日
其他

道统、学统与文统

说说我的取向,道学文三合一。在道统上,我并不认同杜维明等儒家老路子,骨子底里不信佛来不信道,推崇帝力于我何有哉。多年前,梁启超在北大讲授《传习录》时,开篇语谈「道学与科学」之分,科学尚博,道学则一言半句,可以毕生受用不尽。我要构建的新道学,它不同于阳明心学或宋明理学,而是以认知科学、心灵哲学、本土心理学、行动科学这样能够与现代科学话语体系对接的新学科为根基。在学统上,借助历次演讲,我厘清了人类的高阶知识体系——模型、故事、行动三者而已。如果以
2022年5月17日
其他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心理资本

3:《心理资本和福祉》心理资本既有个人与公司视角,也可以上升到国家视角。这本书是不同于路桑斯的心理资本理论视角的另一个重要研究。路桑斯的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2022年5月14日
其他

《框架思维》推荐序:我们赖以生存的框架

今天收到出版社消息,《框架思维》一书已经上市。顾名思义,这是一本讨论框架的书。一个正常成年人来说,也许注意力、记忆力不如选择、决策能力更重要。而你的选择、决策源自你采取的框架。当你选择了正确的框架,当你优化了自己的框架,那么你就更容易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以下,是我的推荐序正文。1人无时无刻不在做决定,小至吃穿用度,大至找工作、创业、找伴侣、购房等等,这些时候,你是如何思考的?比如,你要购买口罩,如何选择合适的口罩?是不是要想口罩的标准是什么?不同标准下的防护级别是怎么样的?自己需要在什么场景使用?适合自己的口罩款式和型号是什么?在哪个平台购买?购买什么品牌的?再比如你要买房,是不是需要想想周边产业,有多少家上市公司,高薪人群比例如何?是否对孩子教育有利,对应的学区是什么?这个小区的房子是全新的还是老破小?房子的户型如何?购买用途是自住还是投资?你可能隐约感觉到,自己在做决定时,不仅仅基于理性推论,还要基于一些更基础的东西。这些东西,让你对事物运转有一种直觉,能够更清晰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坚持或改变自己的想法。这些底层的东西,在科学界有不同说法。而一个最流行的说法就是:框架。顾名思义,框架就是架子。有建筑学上的框架,帮助你提高盖房子的效率,比如中国古典建筑流行土木框架,如今流行钢筋混凝土框架;有软件工程上的框架,帮助你提高开发软件的效率,比如前端开发流行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行动

如何提高行动力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很多解释角度。也许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解释角度是,认知(Cognition)与行动(Action)本身就不是一回事。多年来,提高行动力的相关研究,慢慢地汇集在两个重要学科之下。第一个学科是行动科学(Action
2022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