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其他

时习之|习近平主席五次“博鳌演讲”金句妙喻

世界再次瞩目“博鳌时间”。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于3月28日至3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5次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为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习近平高质量发展新论断”系列之四:最终目的——人民幸福安康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系列报道“习近平高质量发展新论断”,与您共同学习。今天播发系列之四。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习言道|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之路上携手同行——写在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十周年之际

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历史使命让中国与非洲紧紧相连。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不久就出访非洲。在那次出访中,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首次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郑重宣告中非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强调“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中非友好的新时代篇章由此起笔。十年来,在双方元首引领和顶层设计下,中非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平台上不断深化合作,成果涵盖经贸、基建、民生等多个领域,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持续造福双方民众。真实亲诚锚航向“哈巴里!哈巴里!”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大会议厅,习近平主席以这句意为“大家好”的斯瓦希里语开场,发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演讲,全面阐述新时期中非共谋和平、同促发展的政策主张。习近平主席说: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30分钟的演讲,会议中心内响起30次掌声。“真、实、亲、诚”四个字,高度凝练又意涵丰厚,既精准概括了中国对非政策理念,也生动体现了中非交往的历史智慧和新中国外交传统的价值追寻,为新时代中非合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十年来,习近平主席四次访非,出席并主持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北京峰会,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倡议举办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在中非友好的辽阔图景上,习近平主席亲自擘画、亲力亲为,一次次为中非关系发展标注新的历史坐标,书写了一段段元首外交的佳话。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入阐述新形势下中非合作理念,年逾九旬的时任非洲联盟轮值主席、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激动地说:“过去殖民者给非洲带来灾难,现在中国给非洲带来了新生。如果当年的殖民者有耳朵,请他们也听听习主席的这篇讲话!”2018年访问“千丘之国”卢旺达时,习近平主席同卢旺达总统卡加梅会谈时讲了一段暖心的话:“今天早上我从酒店坐车到总统府,虽然路途短暂,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基加利街道干净整洁,欢迎人群热情有礼,这充分说明总统先生的治理水平。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卡加梅感慨道:“中国是世界大国,习近平主席是世界级领袖,但对卢旺达这样历史上遭受深重灾难的小国仍平等相待,大力支援卢旺达发展建设。这在全球事务中是革命性的,比金钱更宝贵。”这是2021年11月22日在南非北开普省德阿镇拍摄的中国龙源电力集团南非公司运营的德阿尔风电项目风机。新华社记者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习言道|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学习语 | 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悟。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要警钟长鸣,粮食生产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要常抓不懈。——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我反复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今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充裕功不可没,充分印证了这一点。——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自1979年起,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近70国,为各国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2022年11月12日,习近平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的书面致辞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这就要求我们守住耕地红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把农田水利搞上去,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好建设好,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2019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0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2022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联播+丨习主席这通电话 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作用

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同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通电话。习主席指出,最近,在中国、沙特、伊朗共同努力下,沙特、伊朗北京对话成功举行并取得重大成果,中方愿继续支持沙伊对话后续进程。穆罕默德表示,沙方衷心感谢中方大力支持沙特和伊朗改善关系,称这充分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作用。本次通话提到了哪些要点?备受各方关注的“沙特、伊朗北京对话”的背景、具体情况和成果是什么?央视网《联播+》特推出长图解,与您一同学习。来源:央视网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时习之|决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 习近平谈人民至上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樱”雄湖北今春更美!1.6万医护人员重回武汉赏樱

樱花之约2020年3月1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专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动情地说:“我坚信,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有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团结奋战,英雄的武汉人民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2020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表示:“湖北人民、武汉人民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说道,“全中国等你痊愈,我们相约春天赏樱花”。三年之约,一份承诺。2020年樱花绽放时,援鄂医护正奋战在抗疫一线。身处武汉,却没能看到樱花,成了很多医护人员的遗憾。“等疫情结束,一定要去武汉看樱花。”对此,武汉大学宣布,2021—2023年连续三年,邀请抗疫医护来武汉大学赏樱花。2021年3月13日和14日,武汉大学选择了樱花最美的两天,开辟“抗疫医护赏樱专场”,全国1.2万余名抗疫医护及部分家属相约在樱花树下。2022年,武汉大学再发邀请:“把最美的樱花盛景,送给抗疫英雄。”同步开通网上“云赏樱”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提振信心促消费 市场回暖态势明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今年以来,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举措持续发力,百姓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市场回暖态势明显,不断激发的消费潜力,正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天下一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千百年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习近平主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多次提及“天下一家”观点,为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央视网《联播+》推出《天下一家》系列报道,与您一同感受习主席胸怀天下的情怀与担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天人合一、互利共赢的共同体关系,这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他说:“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来源:央视网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学习100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本期课代表】苏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三级主办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习近平高质量发展新论断”系列之三:必然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

【学习进行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系列报道“习近平高质量发展新论断”,与您共同学习。今天播发系列之三。“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重要论断。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命脉。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4个“要”:——“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土地是粮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只有牢牢守住土地“红线”,才能让农民挑起金扁担,担起粮袋子,筑牢农业强国的基础。——“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把农业大国建成农业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先决条件,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丽宜居的乡村是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保障,乡村建设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有“科技”保驾,更需要“改革”护航。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才能更有效地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要求。这次全国两会,在江苏代表团,总书记进一步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来源:新华网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习近平高质量发展新论断”系列之二:战略基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学习进行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系列报道“习近平高质量发展新论断”,与您共同学习。今天播发系列之二。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023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阐释。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战略基点”的精辟论断,阐明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之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也是破解发展之问的关键决策。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和新的战略环境。同时,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立足国内,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联通国际,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2020年10月,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释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工作着力点。2021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系统论述。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召开。在报告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单独成章,凸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战略考量。2023年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基点”进一步作出重要部署:——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一系列重大部署重点工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来源:新华网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新华社推出系列报道 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厚情怀

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新时代十年绘就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自2022年4月起,新华社相继推出《习近平的人民情怀》《习近平的文化情怀》《习近平的天下情怀》系列融合报道,展现大党大国领袖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人民情怀至深、至诚、至浓文化情怀深厚、隽永、绵长天下情怀宽广、真诚、可亲(《人民情怀》纪录片首播于2022年10月13日)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万里,其源必长。从小村庄到党中央,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始终心怀家国、躬身为民。“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深深扎根人民、始终信仰人民;无限热爱人民,矢志造福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引领人民……人民赋予了人民领袖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奋进的力量,人民领袖团结带领人民开创新时代历史伟业。(《文化情怀》纪录片首播于2022年10月14日)“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这是习近平同志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的一段深情告白。多年以后,领航“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习近平总书记自豪地宣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仰望华夏文明的历史天空,淬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总书记以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带领中国人民阔步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天下情怀》纪录片首播于2022年10月15日)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共同涵养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眼光、天下情怀。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人类发展的宏大坐标系思考中国发展,引领新时代的中国携手世界,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温暖人心,鼓舞世界。来源:新华社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 让民营经济驶上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镜观·领航 | 命运与共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深刻把握时代潮流大势,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述评:以中国之治作答时代之问——新时代中国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探索和贡献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在全球回响。中共二十大系统总结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擘画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不仅开启了中国亿万人民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也以胸怀天下的切实行动积极作答时代之问、回应世界关切,为国际社会提供多维度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今年的中国两会再度吸引世界目光,大批外国记者来华报道。从不少外媒的报道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对中国之治背后的价值取向和运行逻辑有了更深、更全面的感知和认识。这是对中国之治的认可,也是对中国新作为的期待。墨西哥《先驱报》说,中国治理模式日益成为全球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共二十大召开后,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国际社会热词。新华社近期面向海外专家、学者和政商界人士开展问卷调查,“中国式现代化”是国际社会最想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内容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树立了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典范,给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注入信心。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但迄今为止,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不到10亿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未能跨过现代化门槛。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整体迈入现代化,这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具有巨大的世界意义。新西兰商学院院长黄伟雄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步跨越都将产生世界性影响。贝宁总统塔隆表示,“中国树立了榜样,给了我很多启发。”中国道路、独立自主和善治激励着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国榜样”表明,发展是各国都可以努力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给人类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回顾探索历程,独立自主、人民至上、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团结奋斗……一个个现代化“关键词”浓缩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年探索和艰辛实践的经验,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重要启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陈刚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对国情相近或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共同繁荣注入新动能中国好,世界才会更好。中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报道中国两会的印度《孟买信使报》记者西塔拉姆说,世界看到了中国积极的发展势头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广阔机遇,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围绕高质量发展,中国部署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战略,擘画了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蓝图……这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战略,顺应中国发展转型之需,为世界创造新发展红利。德国经济界人士费利克斯·萨默维尔-沙尔夫说,中国繁荣发展将惠及世界。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和绿色发展动力,给全球企业开辟投资新蓝海。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说,外资企业刚刚进入中国时,把中国看作“世界工厂”,随后逐步设立研发中心,不断提升在华产业链附加值。如今,中国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加速转型,推动外资企业新一轮“本地化”进程,使其努力提升产品和技术竞争力,形成了中外企业竞合、共进的局面。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发展新机遇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新华社海外问卷调查显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海外人士对中国未来发展规划和举措高度关注的热点。中国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自身,以切实开放举措为世界提供宝贵合作契机与更大发展空间。如今,中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世界开放报告2022》显示,2012至2020年,中国开放指数提高了5.6%,“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制造业领域基本全面放开,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统筹推进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举办服贸会、进博会、消博会等一系列国际经贸盛会,为企业搭建汇聚八方的交流融汇平台;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环境越来越好、服务越来越优,将继续为世界提供中国机遇,展现大国开放融通的胸怀。“事实证明,中国是全球发展的稳定支柱。”塞尔维亚资深外交官日瓦丁·约万诺维奇说,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开拓创新,集中力量推动本国发展,并将自身发展置于全球整体发展之中,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注入动力,增进世界人民福祉。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为世界光明未来贡献正能量“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理念和行动顺应时代潮流和国际社会人心,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老挝老中合作委员会副主席赛萨纳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各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新机遇”。无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如何展开,中国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的进步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伊朗中国问题专家穆罕默德·礼萨·马纳菲说,中国坚持和平、平等、友好的外交政策,体现了“让我们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南非广播公司网站刊文指出,中国的崛起已使全世界把目光投向东方,寻找一个承诺共同发展与合作的有保障的未来。“只要共行天下大道,各国就能够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展望未来,新征程上的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者,“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将一以贯之。来源:新华社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北京—莫斯科,世界瞩目的握手时刻——记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国事访问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10年前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的演讲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句名言。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外国人心目中的习近平 | 解答世界之问的大国领袖

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钟华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这是近百年前,学者们发出的痛切之问。回望历史风云,极目中华大地,历史的结论已然在人心深处写下: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共行天下大道 共创美好未来——写在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之际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之际,人类面临的一道深刻的时代命题。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面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引领世界大变局发展方向的人间正道。站立时代潮头,洞察世界大势。10年来,习近平主席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深刻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推动各国与中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线,应变局,解困局,创新局,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一)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会议厅座无虚席,过道及后方都站满了师生。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演讲,作出重大判断:“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地球村里,变革和动荡两种趋势持续演进,团结和分裂两种取向相互激荡。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10年来,习近平主席的系统阐述不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2015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习近平主席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四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主席提出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路径系统清晰。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主席强调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五个世界”的总体布局擘画浓墨重彩。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主席相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10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出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强音。在全球层面,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等领域性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在地区层面,推动打造周边、亚洲、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亚太、中非、中阿、中拉、中国—中亚、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等区域性命运共同体。在双边层面,习近平主席同巴基斯坦、柬埔寨、老挝、缅甸、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泰国、古巴等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深入沟通,倡导中国同各有关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脉”和“主干”,一系列中国倡议、中国主张枝繁叶茂,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追求,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前提和路径,以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为新起点,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要实践平台的科学理论体系,包含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等富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国际公共产品,不断充实着人类文明的思想宝库。2022年11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连续第六年写入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决议。此前,《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北京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等国际文件都重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认为,这一理念指向“创造所有人幸福生活的人类共同理想”。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认为,这一理念敦促所有国家为了共同利益采取行动,“符合我们这个动荡时代的需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今天,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远见和时代意义更加凸显。(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更是践行者,让真理焕发出磅礴的实践伟力。这是中国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的10年——放眼全球,发展赤字为世界蒙上阴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报告指出,全球有超过90%的国家受多重危机影响面临发展困境。据统计,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球饥饿人口增加超过1.5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担忧:多重挑战危及可持续发展目标按计划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就是要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倡导坚持行动导向,加大发展资源投入,重点推进减贫等八大领域合作,为落实倡议规划了路径。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共同发起全球青年发展行动计划……习近平主席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宣布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32项重要举措,彰显携手世界共谋发展的诚意;“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发布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包括50个务实合作项目和1000个倡议重点领域能力建设项目。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十载耕耘,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10年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留下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10年里,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中国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这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的10年——今年2月,中国接连发布两份重要文件:《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非常好的全球安全合作路线图”“一场及时雨”……破解安全困境的中国行动备受全球瞩目。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自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以来,一系列创新举措相继推进。将全球安全倡议写入多份双多边文件;推动打造全球安全倡议实验区;举行以“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主题的2022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凝聚安全共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明确倡议的20个重点合作方向以及5个合作平台和机制,为解决全球安全难题提供更系统的思路、更可行的举措。在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看来,中国和平发展的示范效应将带动更多国家共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从成为唯一一个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到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为世界和平稳定贡献正能量。从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实现中东和平稳定的五点倡议,到推动成立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促成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和政策,秉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增添更多确定性。从黎以边境“蓝线”雷区,到南苏丹、马里、刚果(金),中国“蓝盔”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宣布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的6项承诺,5年内全部兑现,中国的行动力让世界叹服,被国际社会视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全球稳定因素的增强。这是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10年——各种文明是各民族历史探索和开拓的丰厚积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有助于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回信勉励外文出版社的外国专家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沟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复信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鼓励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国,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复信沙特中文学习者代表,鼓励沙特青年学好中文,为增进中沙、中阿友谊作出新的贡献……一封封有温度的书信,记录着大国领袖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努力。从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到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从推动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构建人文共同体,到推动形成政治、经济、人文“三轮驱动”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国不仅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还积极搭建文明对话、政党交流、民间外交等互学互鉴平台,以实际行动打造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样板,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价值纽带。希腊前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坦言,“如果世界各国都秉持这样的理念,人类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这是中国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10年——新年伊始,“北京2022冰墩墩兔年特别版”发售即被抢购一空,“一墩难求”的场景又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北京冬奥盛会。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绿色效应也从赛时延伸到赛后,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用绿色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这是中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生动体现。10年来,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气候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携手国际社会共绘清洁美丽世界的锦绣画卷。这幅画卷,有践约履诺、身正为范的大国表率: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上线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碳达峰十大行动”扎实推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中国践行的生态文明理念,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立志于为所有人创造更美好世界的思考。”这幅画卷,有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的大国担当:荒漠化防治成熟经验技术助力非洲建设“绿色长城”;在尼泊尔南部的中国绿色化肥试验区,小麦等农作物最高增产400%;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玻利维亚前外长瓦纳库尼表示,“既要建设道路互联互通,又要保护地球母亲”,“在这方面,中国说到了,也做到了”。这幅画卷,有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大国智慧:《“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为绿色产业对接提供金融方案;成立“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理事会,宣布将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高度评价“中国生态文明理念走向世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新时代的中国不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三)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2022年盛夏时节,习近平主席在给马耳他科斯皮夸市圣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师生的复信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认为世界应是一个和谐整体: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蕴含中华文明的生存理念;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中国人遵循的行为准则;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提供重要精神力量。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一书中精辟指出:“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在吉尔吉斯斯坦,穿上当地传统服饰,表达对主人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在比利时,以“茶”“酒”比喻东西方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倡导国家交往的“和而不同”;在沙特,参观“四方宫”,与当地群众共同舞起传统的“剑舞”;在希腊,探讨古希腊人本主义思想同中国儒家坚持的“以民为本”理念的异曲同工之妙……习近平主席躬身力行,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10年来,中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携手各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这一理念融合古老中国智慧,又着眼解决当前全球性问题。”尼加拉瓜总统顾问劳雷亚诺·奥尔特加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世界各国间的包容与理解,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开辟了一条希望之路、光明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胸怀——“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的这句话,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宝贵品质。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正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体现。2017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1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一个对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全面愿景和规划的大国,习近平主席是一位为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愿景和规划的大国领导人。”英国“社会主义中国之友”网站联合编辑基思·贝内特评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辟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崭新境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论述,契合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视为庄严的历史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规律,主张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以绿色发展呵护地球家园,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和超越,成为引领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当一些国家仍在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时,中国提出了共赢而非零和的思路,倡导加强协商而不是依靠强权,这是对西方陈旧国际关系理论的颠覆,也展现出中国思想的特色”“中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和谐共处,推动合作与发展,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是一盏希望的明灯”……国际人士高度评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创的合作共赢思维模式,广泛称赞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时间的刻度,记录下新的篇章。2022年10月23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华灯璀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体亮相,牵动着全球的目光。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要共行天下大道,各国就能够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四)回望历史,从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渴盼“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到孙中山《建国方略》描绘中国现代化第一份蓝图,中华民族几代人夙愿深长。斗转星移,潮落潮起。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故事不仅深刻改写了旧有的东方叙事,也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打开了崭新的思考视角。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就新征程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时代号召:“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式现代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广阔道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从打开国门搞建设的第一天起,中国领导人就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特色,铸就了中国发展全然不同的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它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引中国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跃升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中国式现代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标多维契合,以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贫富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过度攫取自然资源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这些中国特色凝结着中国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体现着中国对国际经验的深刻总结。正如塞尔维亚前总统鲍里斯·塔迪奇认为,中国给“现代化”一词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走得通、行得稳的中国式现代化,为其他文明选择合适的道路实现现代化跃升提供了借鉴,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完全可以选择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国际社会称赞,中国式现代化这条新路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真正的奇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创举”。这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有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式现代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要办好世界上的事,首先要办好自己的事。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使世界上迈入现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超过8亿,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全体中国人民创造活力不断释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进程,必将是中国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进程。中国始终认为,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以务实行动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是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更大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南非大学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谭哲理表示。中国主张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倡导不同文明交融互鉴、多元共生,有利于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为世界文明朝着平衡、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提供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学者乌卢格别克·哈桑诺夫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将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更多机遇和条件,为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也将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强调,要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共同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蛋糕”,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坚决反对通过打压遏制别国现代化来维护自身发展“特权”。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世界和平、正义、进步力量的壮大。中国希望也相信,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将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成为现实。(五)“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郑重宣示,“我们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砥砺前行的光辉旗帜和崇高目标——“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世界经济和全球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共同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成为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有力保障……中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旗帜,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紧密联系世界中发展自身,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繁荣稳定。“中国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捍卫多边主义,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给世界带来迫切需要的稳定性力量”“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断努力通过拓展合作实现共赢”“中国致力于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为维护世界共同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国际社会对中国作用有着更加强烈的期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携手努力的共同愿景和前进方向——“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引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生动阐明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国携手并肩、接续奋斗。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勇敢面对挑战,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在2022年6月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真诚意愿。让团结代替分裂,以合作代替对抗,用包容代替排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博大的天下情怀,超越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文明冲突的陈旧观念和历史窠臼,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说,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新时代10年,中国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了人类命运与共的中国答卷。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将继续与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向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进发!责编:戴楷然、王海林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元首外交 | 在这里,感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伟力

3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10年来第九次踏上俄罗斯国土。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会谈。两国元首就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真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擘画发展蓝图 深化务实合作——俄罗斯各界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习近平主席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俄罗斯各界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开启了俄中友好新篇章”作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都占据优先地位。此次访问期间,中俄元首就两国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真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对下阶段两国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作出规划和部署。“习近平主席再次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选择俄罗斯作为首次出访国家,充分表明俄中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都占据优先地位。习近平主席此访进一步深化两国友谊,促进双方互利合作。”俄罗斯欧亚地缘战略研究所所长叶夫根尼·巴扎诺夫表示,“未来双方将在此次访问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共同推动俄中关系继续行稳致远。”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中国与亚太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塔季扬娜·乌尔茹姆采娃表示:“习近平主席此次重要访问成果丰硕,开启了俄中友好新篇章,使两国深厚友谊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两国不断深化战略互信,共同规划推进双边关系发展和扩大各领域互利合作,为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基里尔·巴尔斯基表示,习近平主席此访进一步丰富了俄中关系内涵,体现两国深化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共同愿望。俄中两国和两国人民将继续携手同行,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开创双边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在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项目主任季莫费·博尔达切夫看来,习近平主席此访充分彰显俄中关系的高水平。两国从双方关系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出发,进一步深化友好伙伴关系,拓展互利合作。相信双方将在发展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并肩前行,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俄罗斯团结银行副总裁谢尔盖·沙罗诺夫表示,习近平主席此访对俄中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深远意义,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俄中友谊必将持续巩固,双方互利合作前景必将更加广阔。“有力提升两国各领域合作水平”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一次世界瞩目的友谊、合作、和平之旅——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取得丰硕成果

2023年3月20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行程结束之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国际锐评丨中俄战略协作对世界至关重要

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两份联合声明,对下阶段双边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作出规划和部署;双方签署了农业、林业、基础科研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当地时间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访问取得的丰硕成果见证了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克里姆林宫(总台记者郭鸿拍摄)这是习近平连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也是他以国家主席身份第9次访俄。访问历时三天,行程紧凑。两国元首进行了长时间真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交流,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共同会见记者时,习主席的一番话令外界印象深刻——“两国关系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对世界格局和人类前途命运至关重要。”当前,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持续向前发展。习主席这次访问清晰地表明:中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把中俄关系巩固好、发展好,是中方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抉择,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双方重申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共同抵御外部势力干涉内政图谋。俄方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坚定支持中方维护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举措。这充分说明,中俄政治互信的基础牢固坚韧。中俄两国元首在这里共同签署联合声明。(总台记者韩锐拍摄)务实合作是中俄发展双边关系的一个重点领域。在这次访问中,双方签署《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明确将在8个重点方向开展经济合作。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金融大学副教授格沃尔格·米尔佐扬认为,未来中俄务实合作将继续拓展,会有更多合作项目落地,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演变。某些西方国家抱着冷战思维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威胁世界和平稳定。国际形势越是复杂,中俄加强沟通协作的必要性就越突出。这次访问中,中方强调要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框架内合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在维护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作出更多贡献,合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俄方明确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并祝贺中方成功推动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取得历史性成果。从《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看,双方对世界局势和很多热点问题有着共同看法。比如,主张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反对将民主、自由作为向别国施压的借口和政治工具,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坚定不移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中流砥柱”。关于乌克兰问题,中俄在联合声明中强调,负责任的对话是稳步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俄方重申致力于尽快重启和谈,欢迎中方愿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积极作用,欢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中阐述的建设性主张。这说明中国客观公正、劝和促谈的立场广受信赖。中国的责任与担当,世界看得很清楚。“俄罗斯需要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需要强大成功的俄罗斯。”中俄关系一路走来,愈发成熟坚韧,这背后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和强大的内生动力。这个春天,在两国元首共识的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必将进一步深化。动荡世界中,中俄携手,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有了更多动力,全球的安全和发展就有了更多保障。(国际锐评评论员)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3月23日
其他

世界水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护水节水用水重要论述

3月22日是第31届“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胸怀祖国江河山川,心系民族千秋福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点点滴滴”见深情——写在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到来之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为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时政新闻眼丨习主席第9次访俄,取得哪些重要成果?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全国两会闭幕一周后,习近平主席赴俄罗斯开启连任后的首次出访,这也是他以国家主席身份第9次访俄。当地时间3月21日,是习主席访俄的第二天。在同俄罗斯总统普京、总理米舒斯京等的会谈会见中,习主席重点谈了什么?这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取得哪些重要成果?《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视频丨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01这些行程安排令人瞩目正值中国农历春分时节,一场春雨过后,莫斯科碧空如洗,天朗气清。800多年历史的克里姆林宫,再次见证了中俄交往的重要时刻。△当地时间3月21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当地时间21日下午,继前一天晚上在这里同普京总统进行交流之后,习主席再次来到克里姆林宫。习主席乘车抵达克里姆林宫时,克里姆林宫迎宾马队列队欢迎,克里姆林宫司令在下车处迎接。△视频丨习近平主席车队抵达克里姆林宫在克里姆林宫二层乔治大厅,普京总统为习主席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此前,习主席曾多次在乔治大厅与普京总统会面。△克里姆林宫乔治大厅,习主席在这里同普京总统握手合影。(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金色的灯盏、白色的浮雕、红色的地毯,当天的乔治大厅璀璨、庄重。在雄壮激昂的迎宾曲中,习主席和普京总统分别从乔治大厅两侧沿红地毯阔步走入大厅中央,两国元首紧紧握手,合影留念。△视频丨习近平出席俄罗斯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习主席当天在克里姆林宫的活动从下午持续到晚上。两国元首先后举行小范围、大范围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两份重磅联合声明,并共同会见记者。当晚,普京总统还为习主席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乔治大厅内灯光璀璨。(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当天上午,在前往克里姆林宫之前,习主席在俄罗斯联邦政府大厦会见了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米舒斯京总理率俄罗斯政府几乎所有重要内阁成员一起同习主席会见,其中包括俄罗斯联邦政府7位副总理,他们对习主席的访问表示热烈欢迎。△俄罗斯联邦政府大厦。(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俄罗斯联邦政府大厦门口两侧悬挂中俄两国国旗。(总台央视记者韩锐拍摄)02友谊之旅3月21日,在同普京总统会谈时,习近平主席说,我此次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是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此访期间,双方交流深入,内容丰富全面,两国领导人进行了真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的特征非常鲜明。先说友谊之旅。△习主席在这里同米舒斯京总理握手合影。(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当天在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时,习主席说,很高兴同米舒斯京总理结识,时隔三年多再次访问友好邻邦俄罗斯,倍感亲切。△视频丨习近平:这次访问俄罗斯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时政画说丨从北京到莫斯科

当地时间3月2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从北京到莫斯科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擘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开局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海报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当地时间3月2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联邦政府大厦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习近平指出——习近平强调——米舒斯京表示——蔡奇、王毅、秦刚,以及俄罗斯联邦政府7位副总理等出席。来源:新华社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 站在对话一边 站在历史正确一边

当地时间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习近平强调,上个月,中方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身立场,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康辉@大国外交最前线丨中俄元首小范围会谈正在进行中,承载着怎样的期待?

当地时间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场会谈,汇聚关注,承载期待。20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刚刚抵达莫斯科,就应约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两国元首表示,期待今天再次会谈,规划未来一个时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蓝图。目前,中俄元首正在进行小范围会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作为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道人,中俄两国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大范围会谈

当地时间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大范围会谈。习近平指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始终保持蓬勃健康稳定发展势头。两国政治互信、利益交融、民心相通不断深化,经贸、投资、能源、人文、地方等领域合作持续推进。昨天晚上和今天上午,我同普京总统、米舒斯京总理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达成很多重要共识。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共识进一步加强,合作早期收获已经显现,更多合作正全面推进。今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俄方也在推进2030年前国家发展目标。双方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得到新的更大发展。我愿同你一道,对双边关系和务实合作作出规划部署,助力两国各自发展振兴。来源:新华社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习近平谈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康辉@大国外交最前线丨老地方、新篇章,从这里开启友谊、合作、和平之旅

当地时间3月2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舷梯旁热情迎接的俄罗斯副总理,整齐列队的俄罗斯三军仪仗队……这一天,伏努科沃机场再次以最高规格的礼遇迎接尊贵的中国客人。这座机场在过去十年里如同一扇大门,见证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新阶段”到“新时代”,在中俄关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快跟随“大国外交最前线”的脚步,从这座机场开始,见证此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擘画中俄关系发展愿景 为世界和平进步提供启迪——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

春日正好,万象更新。莫斯科街头冰雪消融,生机勃勃。“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的巨幅标语牌竖立在主要街道旁,俄罗斯各界人士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到访。3月20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和俄新社网站发表题为《踔厉前行,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新篇章》的署名文章。文章引发俄罗斯和多国人士的热烈反响,他们表示相信习近平主席此访将开启中俄关系发展新篇章,期待中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携手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为中俄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定向把舵“中国是俄罗斯的好邻居、好朋友。我们热切期盼习近平主席今天来到莫斯科。”在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家报刊亭内,年逾六旬的报刊亭主人瓦莲京娜仔细阅读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她说,自己非常关注习近平主席此访期间俄中双方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我的孙女正在学习中文,希望以后能为两国贸易发展、人文交流添砖加瓦。”《俄罗斯报》社长涅戈伊察说,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高屋建瓴,“具有全局性”。“文章不仅总结了过去10年俄中关系的发展历程,同时也阐述了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指导方针。”涅戈伊察表示,俄社会各界都对习近平主席此访充满期待。“中国是我们的好邻居,也是我们值得信赖的伙伴。两国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离不开两国元首之间的互动,快速提升的俄中合作离不开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让人印象深刻,我连续读了好几遍。”“今日俄罗斯”国际媒体集团国际合作局局长瓦西里·普什科夫对记者说,“习近平主席的文章用平和的声音与我们对话交流,文章阐释的重要内容,恰恰是我们每个人在艰难岁月中需要听到的话”。他说,近年来,两国元首密集互动为两国关系稳步发展发挥了最关键的战略引领作用,此访是两国元首长期对话的延续。在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项目主任季莫费·博尔达切夫看来,习近平主席再次到访俄罗斯充分体现两国友好关系的稳定性,“俄中战略协作在过去一年得到进一步增强。”博尔达切夫表示,期待双方能就贸易等众多领域新合作达成一致。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东方学院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对文章中强调两国元首“为双边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牢牢定向把舵”感触很深,他表示,“俄中元首的密集互动证明了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殊重要性。相信习近平主席此访将为深化双边合作提供新的动力”。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谢尔盖·萨纳科耶夫认为,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近年来一直保持高水平运行,得益于两国元首长期保持密切沟通,“完备的高层交往为双边关系发展提供了战略引领。”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说,中国已成为俄罗斯高校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国家,中文已成为俄罗斯高考科目之一。中国当代文学的俄文翻译书籍发行量从一年几千册增至数十万册,很多中国作家受到越来越多俄罗斯读者的欢迎。“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将推动俄中文化交流进一步拓宽。”“过去10年间,俄中关系在各领域都保持积极发展态势。”俄罗斯外贸银行行长安德烈·科斯京说,俄中元首之间富有成效的互动,为进一步深化双边经贸、金融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相信习近平主席此访将推动俄中各领域交流,为扩大两国合作注入强大新动力。为中俄关系未来发展擘画新蓝图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说,“我期待同普京总统一道,共同擘画未来一个时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新愿景、新蓝图、新举措。”对此,罗季奥诺夫备感振奋,“我们非常期待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的访问,希望这次访问为俄中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打开新境界。”“习近平主席此访将为中俄双边合作勾勒新的广阔前景,在加强科技、太空等领域合作方面更是如此。”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专家沙扎莫诺夫阅读署名文章后说,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的背景下,俄中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对中亚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将产生重要积极影响,对进一步维护和平、安全与稳定,发展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至关重要。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对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强调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新愿景、新蓝图、新举措”非常期待,认为此访将推动俄中两国贸易更加多元化,加强两国在科技、金融等领域合作,深化两国在国际关系和构建多极化世界格局方面的协调合作。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十分赞同习近平主席“办好中俄体育交流年”“推动两国友好省州、友城积极开展对口交往”等倡议主张。他说,10年来,俄中两国不仅在政治和经贸方面密切合作,教育和文化领域合作也取得丰硕成果。他相信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将加深两国各领域合作,推动民间交流。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强调,要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为双边和区域合作提供更多制度性安排。“这必将深化俄中在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对接框架内贸易、金融、工业等方面合作,给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带来更多合作机会和经济红利。”白俄罗斯战略研究所分析员阿夫多宁说,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日趋成熟,中国与其他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贸易额也大幅上涨,合作潜力巨大。《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说,在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框架下,全方位务实合作在欧亚国家各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为欧亚国家民生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为应对世界、时代、历史之变提供中国方案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错综交织,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世界经济复苏道阻且长。多国人士指出,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出的中国方案,提供了驱散危机的合作良方。“10年前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在莫斯科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或许是本世纪最实际、最有力、最中肯的思想理念,它为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办法。”巴基斯坦欧亚世纪研究所所长伊尔凡·沙赫扎德·塔卡尔维说。各国携手前行,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全人类共赢的未来。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太阳报》前驻华记者阿马杜·迪奥普对署名文章中强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产生的积极影响感触很深,认为上述理念和倡议为当前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注入了更多稳定性,体现了中国对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全球共同繁荣的大国担当。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资深编辑穆罕默德·礼萨·马纳菲认真研读了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后说,“在当今世界,中国不仅在全球经济和工业领域举足轻重,还致力于通过政治手段和对话帮助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国外交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独特作用,这就是为何世界对习主席访俄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说“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国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个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这引发匈牙利约翰·冯·诺依曼大学欧亚中心研究主任莫尔迪茨·乔鲍的强烈共鸣。他表示:“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不能仅从西方视角和思维模式去理解其他国家的内外政策,更不能把一个国家的制度复制到另一个国家。”匈牙利萨佐德韦格研究所政治分析中心主任基塞伊·佐尔坦说,西方当前无法向世界提供有吸引力的全球公共产品,因而推行一种文化殖民主义,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世界。中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打交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念和倡议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全球共同参与的解决方案。对于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强调的“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相信这将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阿马杜·迪奥普深感振奋。他说,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将继续启迪包括塞内加尔在内的世界各国,中国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实现共同繁荣的绝佳机会。“中国通过中非合作论坛这样重要的机制、计划等将重要主张具体化,通过紧密而创新式的双多边合作将其落实。在当今动荡不安的全球背景下,世界各国必须合作。”印尼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也对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展开的论述感受很深,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和突破。他说,中国机遇论越来越成为全球主流观点,中国发展必将使周边和世界各国受益良多。中国不仅为全球提供一个巨大的市场,还成为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与投资的重要来源,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为全球提供重要借鉴和启示。“中国领导人选择了在春天到来的时刻,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节访问俄罗斯。我衷心祝愿此次访问为全人类带来春天。”“今日俄罗斯”国际媒体集团国际合作局局长瓦西里·普什科夫说。来源:新华网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高清大图 | 习主席抵达莫斯科,俄方隆重欢迎

3月20日,莫斯科暖阳高照。当天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俄方在机场举行隆重迎宾仪式。当地时间下午1时许,习近平主席乘坐的专机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习近平主席步出舱门时,俄罗斯副总理切尔内申科等政府高级官员在舷梯旁热情迎接。俄方在机场举行隆重迎宾仪式。军乐团奏中俄两国国歌。习近平主席检阅俄罗斯三军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习近平主席发表书面讲话,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俄罗斯政府和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习近平主席强调,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双方坚持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典范。中俄关系发展成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世界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习近平主席自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九次访问俄罗斯,也是时隔三年多后再次到访莫斯科。抵达时,俄方在机场举行隆重迎宾仪式。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新华社记者黎藜摄记者看到,大批俄罗斯媒体同行前来报道,不少人从排队进入机场时就开始连线报道。新华社记者黎藜摄“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机场通往市区的主要街道上,多个大型标语牌、电子屏展示着欢迎的讯息。3月20日,莫斯科市区内一处建筑亮起“中国红”大屏幕。新华社记者曹阳摄在中国领导人下榻酒店附近,众多俄罗斯青年和中国留学生、中企员工、华侨华人热情挥舞着两国国旗。“热烈欢迎”的口号,同俄语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新华社记者白雪骐摄莫斯科红场上,蓝天白云,很多市民趁着好天气外出游玩。3月20日的莫斯科红场。新华社记者鲁金博摄一对年轻夫妻告诉记者,几天前就很欣喜地通过新闻得知中国领导人即将来访,“莫斯科今天天气真好,欢迎习近平主席在这样一个日子到来”。来源:新华社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当地时间3月20日下午,刚刚抵达莫斯科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抵达时,克里姆林宫司令在下车处迎接。普京总统同习近平热情握手并合影。两位元首就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交流。习近平指出,很高兴应普京总统邀请,再次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十年前我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俄罗斯,至今记忆犹新。十年来,我同普京总统保持了密切联系。无论是我在中共二十大上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还是前不久再次当选中国国家主席,你都第一时间给我发来贺电,我深表感谢。俄罗斯明年将举行总统选举。在你坚强领导下,俄罗斯发展振兴取得长足进展。我坚信,俄罗斯人民一定会继续给予你坚定支持。习近平强调,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作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俄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都占据优先地位。中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把中俄关系巩固好、发展好,是中方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抉择。中方同俄方加强战略协作的大方向坚定不移。中俄都致力于实现国家发展振兴,都支持世界多极化,都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双方要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的协调配合,助力各自国家发展振兴,做世界和平稳定的中流砥柱。普京热烈欢迎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对习近平连任中国国家主席再次表示热烈祝贺。普京表示,过去十年来,中国各方面发展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归功于习近平主席的卓越领导,也证明了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我坚信,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中国必将继续发展繁荣,顺利实现各项既定宏伟目标。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俄中关系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俄方愿同中方继续深化双边务实合作,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作,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双方就乌克兰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习近平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和平、理性的声音在不断积聚,大多数国家都支持缓和紧张局势,主张劝和促谈,反对火上浇油。历史上看,冲突最后都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不久前,中方专门发表了立场文件,呼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单边制裁。我们认为,越是困难重重,越要为和平留下空间;越是矛盾尖锐,越不能放弃对话努力。中方愿继续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普京表示,俄方赞赏中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一贯秉持公正、客观、平衡立场,主持公平正义。俄方认真研究了中方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的立场文件,对和谈持开放态度,欢迎中方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两国元首表示,期待明天再次会谈,规划未来一个时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蓝图。来源:央视网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视频丨习近平乘专机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当地时间3月2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秦刚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视频丨习近平步出舱门 俄方在机场举行迎宾仪式

当地时间3月20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俄罗斯副总理切尔内申科和俄方高级官员前往机场迎接。俄方为习近平主席在机场举行迎宾仪式。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习言道|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

3月20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和俄新社网站发表题为《踔厉前行,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新篇章》的署名文章。习近平指出——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俄语版)在俄罗斯开播上线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俄语版)在俄罗斯各大主流电视台开播上线。节目精心选取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和谈话中所引用的中国古籍和经典名句,围绕“实干”“忠诚”“诚信”“共享”“绿色”等主题,生动展现习近平主席广博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以民为本、家国天下的深沉情怀,提炼阐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新时代内涵和全球化价值。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习近平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

陪同习近平出访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秦刚等。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高访Vlog|开启友谊、合作与和平之旅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将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俄罗斯从来不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国度与她的熟识由来已久就在普希金的诗歌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和红场美轮美奂的建筑里在四小天鹅的足尖上在生长出《安娜·卡列尼娜》的土壤和在今天仍然延续的故事里胃口很好的旅俄大熊猫充满“中国风”的莫斯科地铁站对十年前的一场演讲念念不忘的耄耋老人请跟随新华社记者李姝莛的Vlog镜头去莫斯科看看中俄两国之间那些关于友谊、合作与和平的故事来源:新华社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两会近距离丨用自信来培养我们的后代

编者按: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互动交流。代表委员们谈认识、说感想、建良言,总书记指方向、解疑惑、明路径。两会期间,总书记这些温暖话语、亲切嘱托,声声都是家国民生事。央视网《联播+》特别推出“两会近距离”系列,与您一起近距离感受总书记的两会关切。来源:央视网
2023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