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其他

极低损耗!月壤及其他天体微粒快速分析新方法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月壤的粒度和矿物组成对于解释轨道遥感光谱数据和理解月球岩浆活动和空间风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开始使用各种手段来研究月壤样品,但前人所采用的方法通常需要消耗较多样品,并且难以同时获得矿物组成和粒度、形貌等方面的信息。近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同时在线发表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佘振兵和汪在聪教授团队对嫦娥5号月壤粒度和矿物组成的研究成果,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曹克楠。该研究团队基于拉曼光谱微颗粒分析技术,开发了以极低的样品消耗量同时测定颗粒样品粒度和矿物组成的新方法,并成功运用于嫦娥5号月壤样品的研究(图1)。图1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22年第2期文章速览

形成自然、人文、信息三足鼎立的地理学科体系。具体内容参见370~380页论坛栏目的一组文章。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登陆《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官方网站,免费阅读、下载
2022年1月21日
其他

我刊3篇论文入选第六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污染形成后不断累积的PM2.5污染还会进一步导致边界层气象条件转差、转差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控制了PM2.5的“爆发性增长”现象,
2021年11月26日
其他

朱日祥等:新特提斯洋演化与动力过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新特提斯洋是位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一个向东开口的海湾状大洋,主要存在于中生代,局部跨越晚古生代到早新生代。其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欧亚大陆南缘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图1)。新特提斯构造域是全球最重要的金属矿产和油气等资源能源战略要地。因此,对新特提斯构造域形成和演化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又是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新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等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古地磁和地震数据,探讨新特提斯洋开启、扩张及最终闭合的演化历史和动力学机制,以期为域内资源能源勘探开发和环境效应提供新的认知。图1
2021年11月9日
其他

持续提升,SCES最新影响因子4.368

科睿唯安刚刚发布了2020年度科技期刊引证报告(JCR2020),SCIENCE
2021年6月30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20年第8期文章速览

通过对2000~2016年暖季(5~8月)长江中游二级地形附近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进行识别、追踪和分类,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20年第7期文章速览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和经济价值。文章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斑岩铜矿从深部岩浆起源到浅部热液成矿过程的机理认识,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20年第6期文章速览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交流平台,聚焦地球科学,分享新闻资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学进步。
2020年5月22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20年第5期文章速览

汞作为一种有毒元素广泛赋存于天然气中。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中汞来源与分布的研究表明,气藏中汞含量主要受烃源岩类型、成藏过程以及深部流体控制,特别是深部流体对天然气中异常高含量汞具有重大影响。
2020年4月29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20年第4期文章速览

国务院于2013年颁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应对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实改善空气质量。专题试图从多角度解答中国清洁空气行动对PM2.5污染的影响,
2020年3月24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20年第3期文章速览

大区域的城市扩张模拟往往会遇到如何精确获取城市转化规律的难题。本研究引入最大熵模型(Maxent)到CA城市模拟模型中,
2020年2月27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20年第2期文章速览

涵盖Wisconsin冰期、Eemian间冰期和海洋氧同位素6期等冰期-间冰期旋回。反演得到的雪积累率与目前的观测接近。
2020年1月17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20年第1期文章速览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交流平台,聚焦地球科学,分享新闻资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学进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郑永飞主编新春寄语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交流平台,聚焦地球科学,分享新闻资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学进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19年第12期文章速览

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表现出极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文章重点回顾过去70年我国在主要天气过程的观测、演变机理和预报方法领域取得的重大科学和技术成果。
2019年12月25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19年第11期文章速览

文章概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末、21世纪之初到现在)中国矿床学研究的特点和主要研究进展,
2019年12月10日
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辑

寒武纪大爆发研究是我国地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代表性研究方向之一。文章回顾和总结了我国该领域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学术贡献,
2019年11月6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19年第9期文章速览

近35年来城市群生态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多达1685km2,其中69.91%来自于耕地和草地。未来扩展须考虑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承载力,
2019年8月21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19年第8期文章速览

重建末次盛冰期(~18000aBP)、早全新世(10000~9000aBP)和全新世大暖期(~6000aBP)3个特征时期的植被格局,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19年第7期文章速览

其底部流纹岩夹层的测年结果约束该套地层生长的起始年龄为(140.8±2.4)Ma。这表明千家店盆地在早白垩世早期处于挤压背景,
2019年6月17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19年第6期文章速览

利用AvaatechXRF岩芯扫描仪测试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矿物组成的3根石笋的Sr元素变化。通过不同扫描路径和扫描分辨率结果的对比,
2019年5月20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19年第5期文章速览

发现TC-2卫星在近地点的抵近观测让中性原子成像仪(NUADU)的探测与反演在时空分辨上得到大幅度提高。文章探测结果把国际上同类仪器的时间分辨率从10分钟以上提高到1分钟左右。
2019年4月26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19年第4期文章速览

低海拔地区藏族族群的生活环境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低温、缺氧环境明显不同。文章通过地理环境信息提取和统计方法,
2019年3月28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19年第3期文章速览

黑潮如何因内部动力过程而变异一直是物理海洋学的难点。文章利用最近发展的正则传输理论与多尺度能量分析工具对黑潮平均流、低频扰动和中尺度涡三者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展开了研究,
其他

天公作美?戮力同心?中国重点地区PM2.5质量浓度下降原因探析

丨文章推荐2月1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研究员和徐祥德院士研究团队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题为“2013~2017年气象条件变化对中国重点地区PM2.5质量浓度下降的影响”的研究论文,对“天帮忙”在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为解决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总体思路,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措施,对2017年全国及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大气十条》实施以来,重点地区PM2.5污染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显著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气象条件变化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一直是政府和公众特别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徐祥德院士、张小曳研究员研究团队综合各类气象要素的地空观测资料、结合污染-气象条件指数,深入分析了2013~2017年间气象条件变化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PM2.5污染的影响,量化了PM2.5变化中的气象因素贡献。研究发现,2013~2017年间各重点区域的PM2.5下降成效均主要来自减排的贡献,“人努力”在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大气十条》实施后2014~2015年中国重点地区的气象条件相较2013年变差,2016年和2017年的气象条件转好;京津冀、长三角地区2017年相较2013年PM2.5浓度下降的39.6%、34.3%中,分别有5%和7%来自气象条件转好的贡献,约占PM2.5总降幅的13%和20%;珠三角地区气象条件影响相对不显著(图1)。2017年冬季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的气象条件相较2013年分别转好约20%和30%,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19年第2期文章速览

现今的罗布荒原曾孕育了以楼兰古国和小河古墓为代表的古代文明,然而更早的人类活动一直缺少确切的证据。文章通过对新发现的埋藏石制品及其剖面的研究,初步确认在大约一万三千年前该地区已存在人类活动。
2019年1月28日
其他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2019年第1期文章速览

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第四纪综合年代地层框架。将来有望建立冰期-间冰期旋回尺度上的中国陆相第四系气候地层学年表以及综合考虑海陆相地层的、统一的中国第四纪年代地层系统。
2019年1月15日
其他

号外号外,《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出版地层学专辑!

集成我国埃迪卡拉纪至第四纪地质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国际国内地层对比提供重要参考标准——“中国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专辑,即将出版!
2018年12月18日